中國和日本歷史上發生幾次戰爭?
中國和日本同是亞洲東部的兩個古老國家,兩國的歷史和文化發展都很悠久,而中國的歷史比日本更為悠久。中日兩國在地理上的位置相距很近,現在經常被稱作「 一衣帶水」的鄰邦。然而中日兩國真的是世代友好嗎?以我看來,實不盡然,中國和日本的歷史充滿著血腥和暴力,從一個方面說,中日關係史就是一部反侵略史。 中日第一戰——白江口大捷 新羅、百濟和高句麗都位於今天的朝鮮半島上,新羅和百濟佔據了半島的南半部,高句麗則不僅佔據了北半部,還佔有中國的東北和遼東半島的一部分。公元六一八年唐建國之後,新羅、百濟和高句麗三國先後與唐建立了外交關係。在與唐建交前,新羅和百濟間關係緊張,一直互相攻城略池爭奪不休。顯慶五年(公元660 年)七月,百濟為唐、新聯軍所滅。就在唐朝向朝鮮半島派出援軍之時,百濟殘餘也向倭奴乞求援師,於是唐朝水軍和倭奴水軍在白江口遭遇,白江口之戰就此展開。此戰唐將劉仁軌採用以逸待勞的戰略戰術,以旺盛的士氣,率戰船陣列於白江,因而在第一次較量中,輕而易舉地就使倭奴「不利而退」。接著在次日的戰事中,又利用唐軍之戰船高大堅固的優勢,將倭奴的船隻左右夾住,使其不得迴旋,再施以火攻戰術,焚倭奴之戰船400多艘,取得了戰鬥的最後勝利。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抗日戰爭戰爭至此結束,日本勢力退出了朝鮮半島,其入侵中國的野心也隨之破滅。 明朝抗倭戰爭 15世紀後期,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封建主和寺院大地主為擴充實力,彌補內戰損失,慫恿﹑支持海盜活動,因而倭寇逐漸猖獗。16世紀,特別是嘉靖年間,明廷內政日趨腐敗,沿海衛所空虛,軍備廢弛。倭寇乘機與少數奸商相勾結,竄犯今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沿海,佔據島嶼,攻城掠地,深入久踞。倭寇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給沿海民眾帶來深重災難,成為明朝的嚴重禍患。沿海民眾不甘倭寇侵略,奮起抗擊。在民眾抗倭鬥爭推動下,明軍在戚繼光、俞大猷、譚綸的指揮下同倭寇展開了一場長期的﹑卓有成效的抗倭戰爭。明朝軍民經過20年(明嘉靖二十六年至四十五年(1547~1566))的浴血奮戰,基本消除了明代近200年的倭患,取得了抗倭的重大勝利。 萬曆朝鮮之役 萬曆朝鮮之役是四百年前發生在朝鮮半島的一場國際戰爭。日本史書把萬曆朝鮮之役分為兩次戰爭,分別叫作文祿之役和慶長之役。朝鮮史書則稱之為壬辰衛國戰爭。整個戰爭從萬曆二十年(1592年)豐臣秀吉開始進攻朝鮮至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日軍退回日本結束,歷時七年。這場戰爭,明朝「幾舉海內之全力」,前後用兵數十萬,費銀近八百萬兩,歷經戰與和的反覆,最終異常艱苦的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戰爭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日軍戰略進攻階段,在短短的時間日軍迅速佔領朝鮮全境。第二階段是明軍的反攻階段,明軍通過一系列戰役,最終收復了平壤、開城等地。第三階段是相持和議和階段。第四階段是日軍再次入侵,明軍和朝鮮展開戰略總反攻,最終日本軍隊被全部趕出了朝鮮。 中日甲午戰爭 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逐漸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1874年,日本以琉球遭風難民被台灣牡丹社居民殺害為借口,出兵侵犯台灣。在當地居民的強烈反抗和清政府的交涉下,日軍這次侵台的陰謀沒有得逞。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軍在朝鮮、遼東戰場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馬關條約》中台灣和澎湖列島被割給日本,從此台灣開始了50年的被奴役史。 日俄戰爭 1904 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是日本與沙皇俄國為了侵佔中國東北和朝鮮,進而爭奪亞洲及太平洋霸權,在中國東北地區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戰爭的結局是:日本勝了,沙俄敗了。在世界歷史上,像日俄戰爭這樣的「特殊」的戰爭極為罕見,即交戰的兩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遠離本土,跑到第三國的土地上打仗;而第三國政府竟不顧自己國家人民的死活,宣布「局外中立」。經過這場戰爭,戰勝國日本取代了戰敗國沙俄,繼續強行「租借」第三國——中國的土地。進而長期霸佔。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瀋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發動武裝進攻,接著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武裝侵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當晚,日軍攻佔北大營,19日佔領了整個瀋陽城。接著,日軍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東北軍基本上不戰自潰。1932年1月3日,日軍佔領錦州;2月5日,佔領了北滿最大城市哈爾濱。至此東北三省全部淪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卵翼下,在長春建立起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從此,日本帝國主義把東北變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強政治壓迫、經濟掠奪、文化奴役,使我國東北3000多萬同胞,慘遭塗炭,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郊盧溝橋附近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隨後,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史稱「七七」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經過中國軍民八年堅苦卓絕的抗戰,9月9日中國戰區的日軍終於於1945年9月9日在南京投降。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對華投降書上簽字,並向中方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日軍在佔領南京時,開始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瘋狂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萬人。在抗日戰爭的八年中,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共殺害中國軍民達3500萬,這是不可饒恕的,是我們要銘記於心的。縱觀整個中日歷史,中日之間的關係在絕大時間內是對抗、是戰爭,只有很少的時間是友好的。咎其原因:只要中國強大了,日本就會想狗一樣地崇拜中國景仰中國;一旦中國衰落了,它立即就會撲上去狠命的咬上幾口。 嚴格講是五次:第一次在龍朔三年(663),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第二次在元朝,日本龜山天皇文永十一年即至元十一年(1274年),日本史上被稱為文永之役;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忽必烈命令元軍兵分兩路遠征日本,此年為日本俊宇多天皇弘安四年,日本史志稱這一戰役為弘安之役;第三次是明朝的抗日援朝戰爭(這是歷史上打日本鬼子最慘的一次);之後就是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日本稱為日清戰爭和日中戰爭)
推薦閱讀:
※《沒有經卷的宗教》- 書摘 - 3
※不靠譜的艷情史·秀家之母是否曾經侍奉三夫?
※一個影響日本整個歷史的男人
※琉球法制史(一)——琉球國的政治制度
※彼岸花開:改新不是請客吃飯,是要人頭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