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荷花抒情,兼抄錄古人詠頌荷花的詩詞八十首

2014年7月24七月荷花抒情,兼抄錄古人詠頌荷花的詩詞八十首 七月是荷花的季節。 記得小時候,一到七月,學校也放假了,我和小夥伴們就常到池塘里去采荷葉,看荷花。 縣城很小,出城走不了百十米,就是一個挨著一個的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涼爽,水深一般過膝及腰而已,頑皮的小孩子們都喜歡下去趟趟水。池塘中,小魚兒在深綠色的水草之間游來游去,小孩子們自然不知魚兒之樂,而是爭搶著追魚抓魚。池塘里常常生長著一片片的野菱,翻開秧子,就可以採到一隻一隻的菱角。淺綠色的是嫩菱角,用指甲剝開,把白生生的菱角米送到嘴裡,又脆又甜;遇到老菱角,用指甲是剝不開的,那就帶回家去,煮熟了吃,面乎乎甜絲絲地,又是另一種滋味。 最享受的事還是采荷葉看荷花。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家鄉似乎沒有什麼觀賞花卉,也極少有人家養花,沒有什麼花可看,能留給我印象的的只有院子里白色的、香氣濃郁的梔子花,和野外池塘里粉色的、亭亭玉立的荷花。梔子花可以香滿全城,但是有梔子花樹的人家不多。你要想到別人家裡討一朵梔子花,要看關係,要看人家的臉色。看荷花要到城外去,幾乎每一個池塘里都有,花朵碩大,花形秀雅,花香清淡,一片綠色的荷葉叢中,挺立著一枝枝粉紅色的荷花,看起來最是賞心悅目不過了。 更開心的是,這荷塘,這荷葉,這荷花,其主人就是孩子們自己。脫下衣褲,光著屁股下水,一直走到荷花跟前,可以把荷花湊到鼻子跟前嗅一嗅,擁到懷裡親一親。出水之前,采一片又大又綠的荷葉,頂在頭上遮擋烈日;采一枝含苞未放的荷花,帶回家插在瓶子里;幸運的時候,還可以採到一個鮮嫩的蓮蓬,剝出一棵棵蓮子米,邊走邊細細品嘗它可人的清香。

古代文人們喜歡稱頌荷花的高潔,那不是我們小孩子的事。我們喜歡它就是覺得好看,就是可以親近,就是能折一枝回家,剝開蓮蓬可以吃。當然漸漸也喜歡它姿容的清麗,模樣的婀娜。 第一次聽到別人用高雅的語言評說荷花,大約是上初三的時候,一個比我年長三兩歲的「發小」,談到荷花時,忽然吟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詩句來。那時我讀書不多,還不知道這句話的來歷,只是覺得有兒「酸」,卻也覺得和這位學兄做人清高、立志修遠、不苟俗人俗世的性格頗相符合。畢竟因為這句詞兒不俗,有魅力,我當即記住了它,並漸漸喜歡上了它。 不久,我讀到了周敦頤的《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1017-1073年),北宋大理學家。《辭海》這麼評價他:「他提出的太極、理、氣、性、命等,成為宋明理學的基本範疇,他本人成為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周敦頤和張載、邵雍、程顥、程頤等北宋學者創立了理學各派,及至南宋,由朱熹發揚光大,便形成左右古代中國哲學上千年的宋元明理學。周敦頤無疑是理學鼻祖。周敦頤提出的宇宙構成論,勾勒出以「無極」而「太極」,以「太極」而「人極」的畫圖;而「人極」即「誠」,「誠」乃「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讀到這裡,你也許就不難理解,一個正襟危坐的道學鼻祖,何以鍾愛起蓮(荷花)、讚美起蓮來!令人肅然! 你看,牡丹乃富貴之花,秋菊乃隱逸之花,唯荷花,乃君子之花!花中君子也!

年輕的時候,愛讀一些古代詩詞。荷花是許多詩詞家詠誦的對象,所以,常見於古代名家詩詞作品中。比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長詩《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之中有一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與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一樣為人們耳熟能詳,一樣被視為品格高潔的格言。 後來有一次讀到北宋著名詞人柳永(984-1053年)的《望海潮·東南形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啊,還有這麼親切的詞兒!「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好似我們小時候折荷採蓮的圖畫。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荷花盛開的時候,差不多桂花也該開了。故鄉里,如果鄰家有一樹兩樹桂花,醉人的香氣就會溢滿整條小街!至於荷花,我們那兒有數不清的小池塘,每個池塘里有連成片的荷葉荷花,但是,「十里荷花」,我還是只能儘力去想像,想像它的瑰麗,想像它的磅礴,想像它的沁人肺腑,想像它的震撼人心!柳永寫的是三吳錢塘,也就是今天杭州。那時,我能知道杭州西湖,知道雷峰夕照、斷橋殘雪、三潭印月,也聽說過靈隱寺、虎跑泉、六和塔。讀過柳永,我就更嚮往「煙橋畫柳」、「荷花十里」了,總想著有朝一日能身臨西子湖畔,捧著柳永的詞作,欣賞一番那般西湖:或是三月的煙橋畫柳,或是七月的荷花十里。 1971年的夏天,我和一個朋友出差來到杭州,住在西湖之濱東岸的一家賓館。放下行囊,便頂著烈日去了西湖邊。西湖浩瀚,碧波蕩漾,水清如許,岸邊遊人摩肩擦踵,湖上畫舫舟楫來往穿梭。我倆初來杭州,捨不得漏掉湖濱每一寸景色,便用一雙腳慢慢度量湖岸,往北,上白堤,過斷橋,平湖秋月,小孤山,直到岳王廟。在岳王廟西南角,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麴院風荷」,西湖夏日賞荷的最佳處。這裡拱橋似彎月,涼亭迎清風,蓮葉翠如玉,荷花映日紅,格外有情調。可惜的是,小小一個別院,小小一面湖水,竟然完全顛覆了「荷花十里」的期待。柳永那時候,未必有那麼多亭台樓閣,未必有那麼多酒肆商鋪,未必有那麼多過往旅人,未必有那麼多畫舫車舟,於是,湖面上任由荷蓮自在生長,可不也就是十里綠無涯,滿眼紅荷開!到了柳永吟誦「東南形勝」、「荷花十里」的地方,美景在綠荷紅花之間,還在乎十里還是十頃之差嗎! 再後,進了靈隱寺,在大雄寶殿看到一副楹聯:「古迹重湖山曆數名賢最難忘白傅留詩蘇公判牘,勝緣結香火來游福地莫虛負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楹聯的作者是晚清民國學者江庸。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杭州做過刺史,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在杭州做過太守,他們在這裡當官,也在這裡寫詩,為杭州和杭州人民做過許多善事,所以,像永遠襟帶西湖連連景色的白堤、蘇堤一樣,永遠活在西湖。柳永的「桂子三秋,荷花十里」,千百年來也一直留在杭州人和無數的遊客心中。 關於柳永的這闕《望海潮》,還有一則故事。北宋末年,中原屢受遼金侵擾。金國君主海陵王完顏亮,1153年遷都燕京,還繼續南犯,直指南宋京都臨安(即杭州)。完顏亮之所以進犯不舍,就是因為讀過柳永的「東南形勝」,被杭州的都市繁華、西湖的十里荷花所誘惑。柳詞太美,甚至差一點成了坊間相傳的異族入侵的借口。 說荷花十里的,其實並不止柳永,還有如蘇軾、王十朋。如蘇軾(1037-1101年)的《浣溪沙》: 四面垂楊十里荷,向云何處最花多, 畫樓南畔夕陽和。天氣乍涼人寂寞, 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如王十朋(1112-1171年)的《點絳唇 清香蓮》: 十里西湖,淡妝濃抹如西子。 藕花簪水。清凈香無比。 記得曾游,短棹紅雲里。 聊相擬,一盆池水,十里西湖似。都在柳永之後,應該說是援用了柳永《望海潮》里的詞句。

柳永那一闕《望海潮》,寫錢塘繁華,寫西湖盛景,寫煙柳白沙,寫桂子荷花,平實通俗,在柳永詞作裡面算是最好懂、最不嬌柔矯情的了。 更好讀的當然還是北宋田園詩人楊萬里、范成大他們。你看范成大(1126-1193年)的那一首《夏日田園雜興》 千頃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歸。 家人暗識船行處,時有驚忙小鴨飛。讀起來就如回到我們鄉下,坐在荷塘邊觀荷花、看小鴨、盼親人、等歸舟那樣,說的是我們農家裡那點事,用的是大白話,淡淡的味道,卻不乏清香。更有名更廣為傳頌的當然是楊萬里(1127-1206年)的那一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寫的也是杭州西湖的荷花蓮葉,那荷花與蓮葉無邊無垠、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遠處;滿眼綠翠紅艷,清麗柔美,是何等地養眼怡情啊! 楊萬里送友人的凈慈寺就是那個西湖十景「南屏晚鐘」的古剎。喜歡唱流行歌曲的知道有一首歌叫《南屏晚鐘》,看過電視劇《濟公》的知道有一個濟公和尚古井運木的神話,說的都是這個凈慈寺。凈慈寺在西湖的東南隅,而「麴院風荷」在西湖的西北角。可見,楊萬里和柳永那個年代,西湖十里湖面,無論在西北角,還是在東南隅,都可以看到荷蓮一片,佳景無限。現在的西湖不再有「荷花十里」,但是,你還可以到那個「洪湖水,浪打浪」的地方去看十里荷花,到那個抗日「雁翎隊」出沒的白洋淀去看十里荷花,即使不去,心裡也有永恆的十里荷花。 楊萬里寫荷花的詩,還有如《小池》也特別清新、特別出名: 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有時,我背著照相機去看荷花,就是為了捕捉一個「小荷尖尖角、蜻蜓立上頭」的鏡頭,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撓,可見,楊萬里的這首《小池》是多麼魅力無限。 寫荷花,楊萬里還有如《暮熱游荷池上(五首)》、《玉井亭觀荷》等等,都是淡墨、白描,一邊讀一邊就可以入心,總有「四方八面野香來」的清新味道。

荷花沒有牡丹之「國色」,也沒有桃花之「夭夭」,不及玫瑰之「風流」,也不及菊花之「悠然」,卻是一朵朵出水清麗,卓然挺拔,晨露里珠玉閃爍,晴日中爛漫如霞,風動似仙子凌波,靜觀如玉女入畫。所以,古往今來,無論平民還是雅士,都喜歡觀賞荷花,也留下無數詠頌荷花的詩文。今天人們看荷花時,總是情不自禁地想到許多經典名句,就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白居易),「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李白)。 荷花,有時稱「蓮」,是因為蓮蓬、蓮子為荷花的果實的原因。古代文人還常稱荷花為「菡萏」,例如《詩經·陳風·澤陂》中「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描寫的就是水岸之濱生長著茂盛的菖蒲與荷花。荷花也被稱作為芙蕖,如曹植《洛神賦》中有「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後半句的意思就是說細細看起來美人如出水荷花一樣鮮亮。菡萏和芙蕖,都可用於稱謂荷花,不過古漢語里也有不完全相同的語義:荷花未發時可稱菡萏,荷花已開後則稱芙蕖。荷葉與荷花還被稱作為「芰荷」,例如屈原的《離騷》中就有一句是「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就是浪漫地想像以荷葉與荷花製成自己穿戴的衣裳。 然而,屈原詩中的「芙蓉」又是什麼呢?芙蓉也是荷花或者蓮花。後來,詩人們也常常把木芙蓉簡稱為芙蓉,如唐代詩人元稹的詩《劉阮妻》:「芙蓉脂肉綠雲鬟,罨畫樓台青黛山。千樹桃花萬年葯,不知何事憶人間?」之中的「芙蓉」指的就是木芙蓉。木芙蓉,也叫木蓮,原產地是中國湖南,所以,湖南也被稱之為「芙蓉國」。毛澤東詩「芙蓉國里盡朝暉」,就是從這裡來的。原來,我總以為由於湖南多湖塘,因而多荷蓮,那麼,「芙蓉國」指的就是遍地荷花的地方。細考一下,才知道此芙蓉非彼芙蓉,才算搞明白了。 似乎,「芙蓉」既可以是荷花,又可以是木蓮,豈不難以分辨。不難,只要仔細看看上上下下就不會混淆。在元稹的詩里,既有「罨畫樓台青黛山」,又有「千樹桃花萬年葯」,這與水裡荷花怕是掛不上鉤。南北朝詩人沈約有一首詩《詠芙蓉》:「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一看就知道寫的是「池」中之物。 古詩文中雅句頗多,用典頗多,只有多讀才能弄得明白。這裡要記住的是,菡萏、芙蕖、芰荷,都是荷蓮的別稱,芙蓉也常常用於指稱荷花。我抄錄的一些關於荷花的古詩詞中,之中就常見上述種種名稱。 另外,如漢樂府中的《江南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田田」的意思說的是,蓮葉一望無際、繁茂旺盛的樣子。後來,有的詩人乾脆用「田田」稱呼蓮葉了。

荷花可以入詩,也可以入畫。中國古代文化里,詩畫從來是一家。 中國傳統詩畫講究氣節與品格,例如,四時花卉常以梅蘭竹菊為「四君子」之代表,春有蘭,夏有竹, 秋有菊,冬有梅,或者講究松竹梅「歲寒三友」,而「花中君子」荷花也是畫家筆下常見的題材。 小學語文課文里,有一則王冕學畫的故事。王冕從一個窮苦的放牛娃,成為元代著名的畫家、詩人,是從學畫荷花開始的。 元明清和近現代的許多著名文人畫畫家,都特別鍾愛荷花,特別擅長畫荷花,例如徐渭,朱耷,鄭燮,惲壽平,直到晚清和近現代的吳昌碩,陳師曾,齊白石,張大千。 國畫大師畫荷,或濃淡相宜如吳昌碩,或紅花墨葉如齊白石,或寥寥數筆如朱耷,或狂放潑墨如張大千,在寫意中表現出荷葉荷花的神姿仙態、活潑精神,就像詩詞家寥寥數言就可以成就一篇篇生動傳神的荷花詩詞一樣。更因為中國文人畫大師中,很多人都有深厚的詩詞功底,不僅能畫,還能詩能書,詩畫相映,意境深遠,展現了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如明嘉靖年代著名文學家、畫家徐渭,以潑墨大寫意風格獨樹一幟,擅畫荷花。其一首題畫詩《荷》曰: 鏡湖八百里何長,中有荷花分外香。 蝴蝶正愁飛不過,鴛鴦拍水自雙雙。

徐渭荷花圖

又如吳昌碩作《晚荷圖》,題詩為: 避炎曾坐芰荷香,竹縛湖樓水繞牆。 荷葉今朝攤紙畫,縱難生藕定生涼。吳昌碩一幅《白荷》圖題句「白荷花開解禪意,點綴不到紅蜻蜓」,也是意境幽深。

吳昌碩荷花圖

齊白石畫荷花甚多,並創紅花墨葉的獨特風格。齊白石荷花畫作亦多題款題詩,文字清新,別有情趣。如其《畫荷》: 習習微風入小窗,舍南何處芰荷塘。 清風也有輕狂意,經過蓮花亦自香。

齊白石荷花圖

張大千荷花圖 每到七月,荷花盛開的時候,或在圓明園賞千畝荷花,或在什剎海觀一角蓮葉,總是會想起我小時候采荷葉、看荷花的情境。 家鄉也曾經是荷香幽幽的地方,也留下過名士的足跡和讚美荷花的詩歌。歐陽修,江西吉州人,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歐陽修被貶任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外遷途中,經雲夢驛館,作《宿雲夢館》一首: 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 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秋寒乍起,秋雨纏綿,秋桐葉落,秋荷花衰,實在難以融入我對家鄉荷塘的記憶。可以理解的是,一個失意的遷客,在「井桐葉落池荷盡」的秋天,也只能是滿目蕭索,滿目蒼涼了。春夏秋冬,花開花落,榮衰沉浮,都是不得不經歷的故事。因此,關於荷花的詩詞,也不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楊萬里《小池》),不都是「菡萏新花曉並開」(劉商《詠雙開蓮花》),不都是「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採蓮曲》),不都是「芰荷香里勸金觥」(晏殊《浣溪沙》),也有「秋暮,亂灑衰荷」(柳永《甘草子 秋暮》),也有「涼風吹葉葉初干」(白居易《衰荷》),也有「萬柄綠荷衰颯盡」(許棐《枯荷》),也有「芳菲今日凋零盡」(王翰《題敗荷》),恰如春雨秋風,恰如衰榮人生。

讀過的關於荷花的古詩詞很多,因為花兒美,所以詩詞亦美。點點滴滴,抄錄了不少。其中,多數是我過去讀過的、甚至是熟諳的、喜歡的,也有是新近抄錄的。網上有不少可參閱,只是第一,錯誤太多,第二,編選無序。這個七月的近幾天,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筆記,抄錄其中的八十首作為本文的附錄。也許還會有一些錯誤,比如輸入的錯誤,比如不同文獻關於作者年代的不同記載,等等,不過,我相信會比比人少一些,因為大多數是我讀過的,因為雖然不是做學問卻也還是很認真的。謹以此送給所有愛荷花的朋友。

【附錄】 中國古代詠頌荷花的詩詞八十首

1 江南曲漢樂府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田田,盛茂狀,意指蓮葉茂盛。後來,文人們也常用「田田」稱呼蓮葉。

2 張華 (232-300年)荷詩荷生綠泉中,碧葉齊如規。迴風盪流霧,珠水逐條垂。照灼此金塘,藻曜君玉池。不愁世賞絕,但畏盛明移。

張華,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

3 陸雲 晉(262年-303年)芙蕖綠房含青實,金條懸白璆。俯仰隨風傾,煒曄照清流。

陸雲,字士龍,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與其兄陸機合稱「二陸」,曾任清河內史,故世稱「陸清河」。其祖父陸遜曾任東吳丞相,父陸抗東吳大司馬。陸雲少聰穎,六歲即能文,被薦舉時才十六歲。太康十年(289年),陸雲來到京城洛陽,訪得太常張華,得到張華賞識,並介紹給劉道真,日後二陸名氣大振。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後,陸機死於「八王之亂」而被夷三族後,陸雲也為之牽連入獄。儘管許多人上疏司馬穎請求不要株連陸雲,但他最終還是遇害了。時年四十二歲,無子,生有二女。由門生故吏迎葬於清河。

4 沈約 (441-513年),

詠芙蓉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5 蕭衍 南朝·梁 (464-549年)夏歌江南蓮花開,紅光照碧水。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蕭衍,字叔達,梁高祖武皇帝。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蕭衍是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頗有政績,晚年因「侯景之亂」,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6 蕭繹 南朝梁 (508―554年),

賦得涉江采芙蓉江風當夏清,桂樹逐流縈。初疑京兆劍,復以漢冠名。荷香風送遠,蓮影向根生,葉卷珠難溜,花舒紅易傾。日暮鳧舟滿,歸來度錦城。

蕭繹,即梁元帝,字世誠,自號金樓子,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梁武帝蕭衍第七子,梁簡文帝蕭綱之弟,552年―554年在位。

7 劉孝威 南朝梁 (?-548年)

採蓮曲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8 杜公瞻 隋 (生卒年不詳)

詠同心芙蓉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9 弘執恭

秋池一株蓮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

10 李世民 唐 (598-649年)采芙蓉結伴戲芳塘,攜手上雕航。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棲鳥還密樹,泛流歸建章。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11 盧照鄰 唐 (630-680年)

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盧照鄰,唐代詩人,與駱賓王、王勃、楊炯並稱「初唐四傑」。

12 孟浩然 唐 (689-740年)

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水亭涼氣多,閑棹晚來過。

澗影見松竹,潭香聞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鳥助酣歌。

幽賞未雲遍,煙光奈夕何。

13 李頎 唐 (~735年)初荷微風和眾草,大葉長圓陰。晴露珠共合,夕陽花映深。從來不著水,清凈來因心。 李頎,大約是東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李頎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

14 崔國輔 唐採蓮曲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相逢畏相失,並著木蘭舟。

崔國輔,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吳郡(今江蘇蘇州)人。開元(713-741年)進士,詩作以五言絕句著稱。《採蓮曲》乃取南朝樂府民歌形式。

15 王昌齡 唐 (?-756年)

採蓮曲(二首之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16 王維 唐 (701-761年)

臨湖亭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

17 李白 唐 (701-762年)

子夜吳歌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18 杜甫 唐 (712-770年)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19 韋應物 唐 (737-792年)

詠露珠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

20 劉商 (~ 766年)詠雙開蓮花 菡萏新花曉並開,濃妝美笑面相隈。西方采畫迦陵鳥,早晚雙飛池上來。

劉商,唐代詩人、畫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大曆(七六六至七七九)間進士。官禮部郎中。能文善畫,詩以樂府見長。

21 韓愈 (768-824年)

盆池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種已齊生。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數瓶。且待夜際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22 劉方平 採蓮曲 落日清江里,荊歌艷楚腰。

採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劉方平(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約公元七五八年前後在世,匈奴族人。

23 薛濤 (?-832年)

池上雙鳧雙棲綠池上,朝去暮飛還。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24 白居易 (772-846年)

採蓮曲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25 白居易 (772-846年)

白蓮池泛舟

白藕新花照水開,紅窗小舫信風回。誰教一片江南興,逐我殷勤萬里來。

26 柳宗元 (773-819年)芙蓉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麗景別寒水,濃芳委前軒。芰荷料難比,反此生高原。

27 元稹 (779-831年)

夜池荷葉團圓莖削削,綠萍面上紅衣落。滿池明月思啼螿,高屋無人風張幕。

28 皇甫松 中唐

採蓮子

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採蓮遲。

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皇甫松,唐古文作家皇甫湜(公元777—835年)之子,中唐著名花間派詞人,生卒年不詳。,一說作者為唐末詞人孫光憲.

29 溫庭筠 (812-866年)

蓮花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30 李商隱 (813-858年)

贈荷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31 李商隱 (813-858年)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32陸龜蒙 (?-881年)

白蓮

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33 崔櫓 (~847年)殘蓮花 倚風無力減香時,涵露如啼卧翠池。金谷樓前馬嵬下,世間殊色一般悲。

34 李璟 南唐 (916-961年)

山花子(或作: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杆。

李璟(916-961年),五代南唐開國皇帝李昇之子,南唐的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史稱南唐中主。

35 李煜 南唐 (937-978年)

憶王孫(四首之二)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

沉李浮瓜冰雪涼。

竹方床,針線慵拈午夜長。

又說為秦觀所作。

36 杜衍 (978~1057年)

雨中荷花 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濕。一陣風來碧浪翻,真珠零落難收拾。37 范仲淹 (989-1052年)渚蓮武陵誰家子,波面雙雙渡。空積心中絲,未成機上素。似供織女期,秋宵苦霜露。

38 晏殊 (991-1055年)

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39 柳永 (984-1053年)

望海潮·東南形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大約作於柳永20歲,時在1004年。杭州,西湖堤分內外,山重層疊,秋來荷花十里,一望無垠,桂花飄香,醉人心脾,美景連綿,賞心悅目。柳永此詞流播,甚至羨煞金主完顏亮,遂下決心進犯江南,欲取杭州。當然,這也許只是個故事,如隋煬帝為觀瓊花而修大運河一樣的傳說。柳永此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如《雨霖鈴 寒蟬凄切》之「楊柳岸,曉風殘月」一樣,為千古傳誦之名句。

(待續)


推薦閱讀:

工筆荷花
吳湖帆:他把荷花畫成了唐美人!
唯美荷花工筆
2014 最後的荷花【美圖共賞】
初夏荷花別樣紅

TAG:詩詞 | 古人 | 荷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