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命運共同體》第四集:奔跑吧!能量
一腳踩在土庫曼的氣田腳下就有一個立方的儲量
這張圖不是浩瀚的星空,而是一帶一路的能量寶藏,閃爍的星光是石油和煤炭,懸浮的雲霧是天然氣。如果用2014年的全球人均消費量來計算,已探明的這些能量夠一帶一路44億人使用50多年。
然而能量卻喜歡扎堆。在一帶一路沿線上,石油儲量的82%在中東九國,煤炭的60%在中俄兩國,中亞、中東再加俄羅斯儲藏了91%的天然氣。然而,這個區域80%的人口卻恰巧躲開了這些富庶的能量之源。需求和供給之間勾勒出的是一帶一路上能量的流動。撥開雲霧,讓我們的能量之旅,從中亞的土庫曼開始。
在土庫曼有一個常年燃燒的大火坑,燃燒的正是天然氣。因為當年在開採時發生意外,人們只好把泄露的天然氣點燃。可如今40多年過去了,火焰還沒有熄滅。
土庫曼的天然氣儲量到底得有多少呢?我們對已經公開探明的儲量做了一個換算,它相當於現在,在土庫曼每走一步,這一隻腳踩上去的,就是一個立方的天然氣。可如果在我們國家,這一隻腳踩上的,就只有土庫曼那裡的1/100。
為這麼多的天然氣尋找出路,已經成為了土庫曼的一件大事。由土庫曼和我國合作開發的阿姆河氣田,自從2009年建成通氣以來,已經向我國輸送了1000多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足夠我們中國人用上半年。
從這座氣田出發的天然氣以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奔跑了四天,就可以抵達深圳。它的到來,結束了深圳市用氣緊張的時代。現在,深圳每天用氣量最高的1小時,要比這之前足足多出10000立方米。這些多出來的氣呢,可以足夠3萬個家庭做好一頓飯了。
預計到2017年,中亞有望為深圳提供4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是深圳現在一年用氣量的3.5倍。這麼多的天然氣還可以用來做什麼呢?這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有可能會被轉化成另外一種能量,那就是——「電」。
天然氣帶來的不僅是「電」,也化解了一個縈繞深圳十年的困局。因為採用重油發電,生活在深圳鈺湖電廠周圍每一位老百姓身心都飽受侵蝕。於是,深圳市人大代表黃翔向人大發起提案,希望鈺湖發電廠可以改用天然氣發電,可是電廠的耗氣量每每總是讓捉襟見肘的深圳燃氣供應望而卻步。2012年萬里之外的中亞天然氣的到來,就這樣解決了「鈺湖」之困。
目前,我國用的中亞氣已經超過了1000億立方米,相當於代替了1.33億噸煤,這可以堆滿近19萬個「水立方」。因此減少的污染排放更是相當於浙江一年的燃煤排放。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中國因使用能源而產生的碳排量在2014年減少了1.3億噸,這是15年來的首次減少,受益於此,全球碳排量40年來也首次在經濟增長的前提下減少。
不只流向中國,天然氣從中亞和俄羅斯出發,送達中東歐18國;土耳其、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則分享著來自伊朗的天然氣。
如何點亮缺電的南亞?
能量在能源流動中釋放的同時,也在被另一種方式創造著,那就是裝備和技術的輸出。
幾乎每天都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上演,包括風電、火電、水電、和光伏在內的能源裝備流動,我國每年出口到一帶一路國家的能源裝備,大概相當於北京市的電力裝機。
在泰國,乃至整個東南亞像太陽能、風能、核能等等,每一種清潔能源也都躍躍欲試,缺電的困擾已經不容再有等待。
在中泰合作的電站項目中,使用中國最先進的光伏發電技術,已經同時啟動了四種。他們一邊測試一邊比較,哪種技術發電效率會更高。在中泰雙方四管齊下的高端測試背後,實際上是在為下一步泰國大面積建設光伏電站做準備。
如果了解一下泰國工業部的未來計劃,就會發現,這裡蘊藏了一個巨大的機會,泰國到2036年,還需要940個光伏電站,對於普通光伏板的需還要2.35億片。新的電站建起來,將為300萬戶家庭提供電能。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街頭,發電機的轟鳴的聲似乎已經成了這座城市的標誌,在這裡每隔三四個小時就會停一個小時的電。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發電機,因為買一台小型發電機就得要將近四萬人民幣,而巴基斯坦人一年的平均收入還不到一萬人民幣,所以即便是三十八九的酷熱難耐的高溫天,很多當地居民也沒法使用空調,電扇也只能用充電的。
缺電的困擾,遠不只是這些市場。在伊斯蘭堡醫學研究所醫院,急診室24小時都要跟生死賽跑,在這裡間歇性停電同樣是每天的家常便飯。如果說醫院為了救死扶傷,備用電源還跟得上,可對於很多企業來說,缺電幾乎是致命的。巴基斯坦的支柱產業紡織業,就因為電力供應不足,使得成本攀升,如今整個產業已經比2011年下滑了40%。
這張圖描繪的是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的人均用電量,顏色越暗代表人均用電量越少,而最暗的,是南亞和東南亞。印度,每人平均每天只有1.7度電,而阿富汗,則只有可憐的0.2度,甚至不夠煮熟一鍋飯。
流經多國的瀾滄江-湄公河水電開發僅有1%
在雲南天保口岸,跨出去就是越南,雖說兩國之間有邊界,人員往來、商貿交流,得有護照、辦簽證。但在邊界上,有一樣東西,卻跨越國界不僅暢通無阻,而且每時每刻都在不間斷地穿梭著。這就是聯通我國和越南的跨國電力大通道。現在每一秒鐘送到越南的電,就夠一個越南家庭用上二十天,其實不僅僅是中國和越南之間,還有中國緬甸、中國和寮國,寮國和泰國之間,都架起了跨國電力大通道。現在每天都有將近900萬度的電能,在國與國之間奔跑。
如果把這些電都送到寮國的話,夠寮國全國用上兩個星期了。其實,現在寮國北部五個省用的電,都是從雲南電網送過來的。六年前,在通電的那一刻,寮國北部190萬無電人口,才第一次用上了電。在寮國的琅勃拉邦省,剛剛建成的變電站即將投入使用。從這個電力心臟延伸出去的,是中國和寮國共同建設的寮國北部電網。第一次有了電網,寮國北部的電力輸送從原來的鄉村小道,變成了高速公路。有了這條路,寮國人民不但得到了更加安全穩定的電能,更擁有了吸納和傳輸電能的通道。這樣的變化不只出現在寮國,在湄公河流域的每個國家,每個國家都在加速實現電網的互通互聯。未來,湄公河流域將出現更多的水電站,把奔騰在河道里的能量,送到空中,送往遠方。
瀾滄江-湄公河,它從我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發源,流經緬甸、寮國、柬埔寨、泰國,最終從越南入海。這條河不僅僅養育了流域3.2億人口,而且還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根據測算,目前它的開發僅量是1%,也就是說,還有99%的共同開發的空間。流域各個國家電力發展不均衡、電網輸送能力弱,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張板塊圖,顯示的是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天然氣擁有情況,板塊越低,天然氣越少,如果想讓這些身處窪地的國家,都能有充足的天然氣可用,未來還需要開發、運輸12366.68億立方米,這相當於我國6年的天然氣用量。
同樣,要想點亮讓這些因缺電而昏暗的地方,還需要54982.52億度電,發這些電,就要新建將近56個三峽水電站。
奔跑吧,能量,正是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的共同意願,更是未來合作的重要方向。數以萬億計的能源合作開發,正在加速展開。
(來源:中央電視台)
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