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之一(午門太和門太和殿)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故宮全部建築由「前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牆圍繞。四面由筒子河環抱。城四角有角樓。四面各有一門,正南是午門,為故宮的正門。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沿革1406年(永樂四年),明成祖頒詔遷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1420年(永樂十八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1441年(正統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復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啟七年)方完工。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熏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帝從瀋陽遷都至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義軍攻打紫禁城。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八國聯軍在紫禁城閱兵。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中華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1923年,建福宮發生火災。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愛新覺羅·溥儀。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1933年,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1948年,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部分運往台灣。1949年1月,北平(即北京)穩定後,故宮博物院恢復開放。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2年,北京故宮開始進行為期19年的大修。

故宮全景圖故宮正門「午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有1組建築。正中有重樓,是9間面寬的大殿,重檐廡殿頂,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檐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種形狀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故宮午門

故宮簡介

故宮平面圖

午門看太和門太和門,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亘東西,北面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廊廡。金水河上有5座橋樑,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杆,隨河宛轉,形似玉帶。

太和門簡介

太和門

太和門門廳

太和門門廳正中

太和門全景(西為貞度門,東為昭德門)

太和門西邊的青銅獅子

太和門東邊青銅獅子

太和門東側的昭德門簡介

昭德門

太和門西側的貞度門簡介

貞度門

午門後面的金水河金水橋

在太和門上看午門後面

從太和門後面看太和殿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2377.00 ㎡。長寬之比為9:5,寓意為九五之尊。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檐角有10個走獸(分別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重檐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裡慶祝。

太和殿簡介

太和殿及東側的中左門、左翼門和體仁閣

太和殿及西側的中右門、右翼門和弘義閣

東側的體仁閣

西側的弘義閣

太和殿

太和殿檐角上的10個走獸(分別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

太和殿屋脊頭上的龍吻

太和殿牌匾

金鑾殿-------皇帝的辦公室

日晷

銅鐵缸簡介

銅鐵缸

從太和殿上看太和門後面三大殿院不種樹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稱外朝三大殿,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採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天安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現在端門前後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天安門,經過漫長御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築空間中行進,會感到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頂點。寬闊的廣場、藍藍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襯得更加威嚴壯觀。而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綠蔭宜人,小鳥鳴叫,那將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 故宮三大殿上沒有樹木的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古代皇帝在五行中屬「土」,「木」克「土」,因此沒有「木」。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台基就是一個坐北朝南的「土」字。第三個原因是:謹防刺客進入,傷及皇上、大臣。保護皇上不受侵害。


推薦閱讀:

故宮珍藏的慈禧
北京故宮住過多少個皇帝?
故宮的城牆到底有多高
故宮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元 趙孟頫 《浴馬圖》現藏故宮博物院

TAG:北京 | 北京故宮 | 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