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革命」英國人自己沒流血,卻導致歐洲爆發「大同盟戰爭」
1681年查理二世駐軍牛津,以武力逼迫「輝格黨」放棄與詹姆士敵對的立場。此後的5年時間裡英國表面上平靜如初,但反抗的力量卻在暗中集聚。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之時,甚至沒有人公開反對詹姆士繼承大寶。一心想要效仿路易十四建立一個強大中央集權國家的詹姆士二世隨即錯估了形式,開始在國內推行其蓄謀已久的「天主教復辟」來。但這位習慣了戎馬生涯的約克公爵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論神學修養他難望其祖父詹姆士一世的項背,論軍功他又豈能趕上克倫威爾,這兩位都未能改變英國傳統國教的統治地位,詹姆士二世的改革也就不難預測了。
▲輝格黨
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這位新任國王的是其侄子——查理二世的私生子——蒙茅斯公爵。在蘇格蘭人在北方發動叛亂的同時,寄予荷蘭的蒙茅斯公爵率領一干志同道合者殺回英國。登陸伊始便大肆造謠說詹姆士二世「弒兄篡位」的蒙茅斯公爵雖然成功的糾集了數千心懷不滿的農民,但卻迎頭撞上了詹姆士二世放棄北非丹吉爾要塞調回一干虎狼之師,打著黑色軍旗的蒙茅斯公爵隨即潰不成軍,授首於斷頭台上。
蒙茅斯公爵之所以敢於鋌而走險,很大程度上緣於他自持有一個頗具實力的堂姐夫——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威廉三世表面上不建議蒙茅斯公爵回國奪位,但暗中卻表示將派出3個荷蘭步兵團支援自己的小舅子。當然蒙茅斯公爵不僅成為了投石問路的棋子,他的死更為威廉三世掃除了繼承英國國王一大障礙。隨著詹姆士二世對蒙茅斯公爵的支持者展開瘋狂的迫害,在國內變本加厲的推行獨裁統治,威廉三世開始籌划進軍英國。
1687年1月,眾多查理二世時代的老臣被詹姆士二世罷免。威廉三世隨即以規勸之名向英國派出特使,開始秘密聯絡英國的反對派。而經歷了一次血腥的內戰之後,英國軍隊普遍不願同室操戈。於是在威廉三世的鼓動之下,軍隊上層很快便形成逼迫國王退位,擁立新君的共識。1688年11月在授意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威廉為首的德意志聯軍牽制路易十四之後,威廉三世率領一支精銳的荷蘭海、陸軍向英國進發。
在獲悉威廉三世登陸之時,詹姆士二世似乎還相當的淡定。畢竟在位三年以來,他始終在強化軍備以鞏固自身統治,每年60萬英鎊的軍費為他豢養了一支近3萬人的常備陸軍,詹姆士三世還經常巡視軍營,他自認在軍中頗為威望。詹姆士三世計劃用兩倍的兵力將自己的女婿圍困於英格蘭西部,然後再出動海軍破壞對手的海上補給線。但是兩軍剛一接觸,英國陸軍便倒戈成風。詹姆士二世企圖以逮捕軍官來控制局面,最終卻換來了更大規模的崩潰。無奈之下詹姆士二世只能逃亡法國,威廉三世從容的進軍倫敦,史稱「光榮革命」。
▲發動「光榮革命」將自己岳父趕下台的威廉三世
「光榮革命」之所以被英國史學家津津樂道,並非在於其是一場「不流血」的改朝換代。事實上在詹姆士二世及其繼承人的鼓動之下,「光榮革命」在蘇格蘭和愛爾蘭地區所引發的「流血衝突」不亞於克倫威爾的殺戮。1690年為了驅逐盤踞在愛爾蘭的老丈人,威廉三世親率4萬大軍出征都柏林,直到1691年7月在奧格里姆大敗法國與愛爾蘭聯軍才最終穩定了局面。而蘇格蘭人的暴動更是此起彼伏,一直延續到1745年。
事實上1688年英國鼎革所謂的「光榮」,完全來自於普通民眾和國會議員們的心理滿足。自伊麗莎白以來,英國終於迎來了一位在宗教上放任自留,對國會尊崇有加的君主。當然威廉三世並非不想強化自身的王權,而是面對路易十四在歐洲大陸的擴張,這位身兼英國國王和荷蘭執政的君主實在分身乏術。
▲路易十四
1661年親政的路易十四可以說是上帝的寵兒,他接手的法國經歷了黎塞留和馬薩林兩代「紅衣主教」的勵精圖治,已經成為了獨步歐洲的龐然大物。其1900萬的人口是英國或西班牙的三倍,接近荷蘭的八倍,這意味著法國擁有遠超任何一個對手的戰爭潛力。裝備精良的法國陸軍在名將杜倫尼、孔代親王等人的率領之下可謂橫行無阻,而在管理與經濟天才科爾貝爾的精心組織之下,法國海軍通過規模化生產,在短短5年間便建造了65艘戰艦,其海軍總噸位迅速攀升至歐洲首位。但是握有滿手好牌的路易十四卻不是一個精明的統治者,他好大喜功的個性令法國軍隊在一場場勞而無功的戰爭中耗盡了氣血。
▲詹姆士二世
第三次英荷戰爭雖然於1674年便落下了帷幕,但法國和荷蘭及德意志諸邦之間的廝殺卻持續到了1679年。在名將杜倫尼戰死,國內經濟日益吃緊的情況下,法國雖然與荷蘭、西班牙及德意志諸邦簽署了《奈梅亨條約》以結束戰爭,但路易十四卻並不滿足,條約墨跡未乾他便在國內成立所謂的「複合法庭」,開始向締約國追繳所割讓的土地。德意志諸邦此刻正面對匈牙利人反德起義和土耳其入侵的威脅,自然不願與路易十四正面衝突,一時之間法國的版圖可謂如日中天。
1683年20萬土耳其大軍由貝爾格萊德沿多瑙河北上,於7月17日合圍維也納。一時間整個歐洲為之震動。波蘭國王約翰·索比斯基不顧國土動蕩和與俄國的兵連禍結,毅然率軍馳援。而在法國宮廷鼓動路易十四率軍加入聖戰行列的也不乏其人。出生於巴黎的義大利少年貴族弗朗索瓦·歐根由於母親和路易十四關係曖昧,主動向路易十四請求率一個步兵團前往維也納參戰。不過興災樂渦的路易十四非但沒有為這位少年的拳拳報國之心所感動,反而譏笑其身材矮小。正所謂「打人不打臉」,小歐根一氣之下獨自前往維也納參戰,日後在奧地利軍中聲名鵲起,成為了路易十四晚年的剋星之一。
▲17世紀的波蘭以其背插飛翼裝飾的騎兵而著名
維也納之戰最終以波蘭飛翼騎兵大破土耳其大軍而告終,但在追擊的過程中德意志諸邦軍隊卻遠不如波蘭人熱情,因為他們深知在其身後還有一頭名為法蘭西的猛獸正在虎視眈眈。而在此後的幾年裡,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軍隊在匈牙利、捷克和塞爾維亞地區與土耳其惡戰連場。1688年9月6日,奧地利軍隊攻克土耳其深入歐洲的前哨據點——貝爾格萊德,但德意志諸邦還來不及慶祝,數萬法國軍隊便攻入了萊茵河流域。或許路易十四本想更早的發難,但是他個人的宗教信仰令他在1685年頒布了著名的《楓丹白露敕令》,撤銷了其祖父亨利四世以信仰寬容為宗旨的《南特赦令》,重新挑起了法國國內的宗教對立。此時法國國內的「胡格諾派」新教徒已經無力再與法國王室對抗,不過「惹不起」還「躲得起」,於是在隨後的幾年裡20萬法國新教徒移民海外,除了英國、荷蘭和普魯士之外,大西洋彼岸的「新英格蘭」也成為了他們的選擇。由於法國的新教徒大多是崇尚科學精神的能工巧匠,因此這些人的背離不僅是法國的損失,更無形中促進了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繁榮。
▲胡格諾戰爭
法國軍隊攻入德意志地區後的燒殺掠奪,令鬆散的聯邦迅速團結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的身邊。法國軍隊雖然不斷的攻城掠地,但始終進展緩慢。路易十四此時又不明智的介入英國的王位爭奪,向西班牙宣戰。令原本就與之對立的威廉三世義無反顧的加入了德意志諸邦的反法聯盟,因此這場戰爭又被稱為「大同盟戰爭」。威廉三世除了親自率軍前往愛爾蘭之外,還授意英國海軍廣泛的襲擊法國遍布世界各地殖民地。除了非洲和印度洋之外,北美成為了英法在海外的主要戰場,不過此時的英屬殖民地羽翼未豐,雙方圍繞哈得孫灣反覆爭奪,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大同盟戰爭」初期表現最為搶眼的並不是英國的傳統優勢——海軍,而是由昔日查理二世的宮廷侍衛——約翰·丘吉爾所指揮的英國陸軍。約翰·丘吉爾是路易十四的老相識,在第三次英荷戰爭中,丘吉爾就曾因在戰場上表現勇猛而獲得了路易十四的親自接見。但路易十四對他的評價卻是:「小白臉式的人物,日後終難成大器」。而在1689年8月的沃爾考特之戰中,丘吉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了路易十四以回敬。
戰場上的失利令路易十四龍顏大怒,他隨即派出了自己並不信任的老將——盧森堡公爵領軍出征。盧森堡公爵是路易十四的主要政敵——孔代親王家的養子,兩人並肩作戰給路易十四製造了很多麻煩。儘管在戰場上始終表現出色,但在1679年與荷蘭的戰爭結束之後還是被以褻瀆罪投入了巴士底獄。幸好孔代親王從中斡旋才免除了一場牢獄之災。62歲高齡的盧森堡公爵出馬果然「一個頂倆」,他先是在弗勒律斯以微弱的傷亡重創了德意志、英國、荷蘭、西班牙四國聯軍。隨後又在戰場上連挫從愛爾蘭趕來的英、荷兩國國主——威廉三世。威廉三世不僅在野戰中不是盧森堡公爵的對手,最後甚至連掘壕死守也做不到。如果不是路易十四頻頻干涉前線軍務,令盧森堡公爵錯失了多次追亡逐北的有利戰機,「大同盟戰爭」可能於1693年便將畫上一個句號。
與法國陸軍高奏凱歌相比,其海軍的戰績只能用平平來形容。在開戰之初法國海軍曾在1690年的俾赤岬海戰中重創英荷聯合艦隊,但路易十四並沒有抓住有利的戰機登陸英國本土,在掌握制海權的情況下僅滿足於向愛爾蘭的英國反政府武裝提供援助。最終英、荷兩大海上強國在兩年後捲土重來。面對準備一舉奪取英吉利海峽的法國艦隊,英荷兩國集中了99艘戰艦和38艘火船,而法國海軍由於分兵地中海戰場而僅能出動44艘戰艦。以兩軍旗艦「太陽王」號和「不列顛尼亞」號為中心,雙方惡鬥四天。最終法國艦隊率先撤出了戰場。據說流亡法國的詹姆士二世親眼目睹了英國艦隊摧毀擱淺的法國戰艦,雖然自己復辟的夢想隨著破滅,但他仍為自己祖國的水手喝彩。而他的女兒——英國女王瑪麗則將格林威治地區一所未建成的宮殿改成海軍醫院,從而得到了反感戰爭的民眾擁戴。
頻繁的海上交鋒令英、法兩國都無力維持,法國人雖然在1691一年之間便建造了10噸的主力戰艦。但是國內的饑荒和陸軍的膨脹,令法國海軍缺乏足夠的人手和火炮。而英國方面卻缺乏足夠的海軍軍費,國會不得不通過發行國債和成立英格蘭銀行以融資。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都不敢輕易的展開了主力決戰,而改由招募私掠船主在大洋之上角逐。儘管以讓·巴爾為首的一干法國私掠船主幹的也是風生水起。但無力進攻英國本土和切斷英國及其主要盟友交通線的事實最終令法國在持久戰中日益衰弱。1695年1月,盧森堡公爵在凱旋巴黎後不久病逝於凡爾賽宮。這位沙場老將在戰場的輝煌表現在那些懸掛在巴黎教堂中敵軍戰旗之上,以至於孔代親王之子稱其為「我們夫人的布料商」。盧森堡公爵的去世徹底帶走了法國陸軍的武運,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交戰雙方均再無決定性的突破。1697年法國與反法同盟簽署了歸復所有自1679年以來獲得領土的《瑞斯維克條約》,9年的征戰最終又回到了原點。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趙愷。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推薦閱讀:
※自己做簡單放心又美味的超級小吃——鹵鳳爪
※本汪要是蠢起來,真是連自己都怕!
※當自己在空中飛行·每日商報
※在《現金流遊戲》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給自己提升的空間 必看的4招攝影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