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版】另一半中國史:月氏(上)

【周末版】另一半中國史:月氏(上) 2015-10-11 書蟲子 書蟲子

shu_chong_zi

讀書,思考,思想體操。

[第十七章]

月氏-印歐人伸向東方的箭頭

如果有誰說,「嫦娥奔月」是一個輾轉遷徙的故事,是后羿奪取夏政權後,夏的一個分支嫦姓部落,向西投奔了河西走廊的月氏,而月氏在西遷阿姆河以後依然把國名定為大夏,你會相信嗎?

一、、印歐人大遷徙

人類的歷史其實也是一部飢餓的人們尋覓食物的歷史。

早在公元前3000—2000年,歐亞大陸邊緣地區古老文明中心的種種景象——豐富的農作物、堆滿穀物的糧倉、城市裡令人眼花繚亂的奢侈品,有如一塊塊有著不可抗拒吸引力的磁鐵,誘惑著草原上、沙漠里環境日漸惡化的游牧者,於是南部沙漠地帶的閃米特部落民、歐亞大草原西部的印歐人、東方大草原上的匈奴人開始了改變歷史的侵略和遷徙。

其中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原本居住在今伏爾加河、頓河流域的古印歐人游牧部落——高加索人種中的金頭髮白皮膚的諾迪克種族,分成四部離開故土。

南路縱隊——印歐人的先驅赫梯人,勇敢地翻越高加索山脈,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現在小亞細亞半島。公元前1595年,這個發明了成熟戰車的赫梯王國滅亡了輝煌的古巴比倫王朝。公元前1269年,赫梯王國與古埃及締結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國際和約,瓜分了在敘利亞一巴勒斯坦的勢力範圍。直到公元前13世紀末,

他們才在後來的一支印歐人——邁錫尼人的攻擊下敗下陣來。

西南縱隊——被亞述人稱為「古提人」,於大約公元前2300年出現在伊朗高原西部,一度推翻了兩河流域的政治明星——巴比倫王朝。可惜的是,他們大約在公元前2082年被蘇美爾人征服,並從此在近東(近東,通常指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包括非洲東北部、亞洲西南部及巴爾幹半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中東」之稱取代)歷史上消失。

西路縱隊——東歐平原上的印歐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沿黑海西海岸西遷、南下,他們渡過了美麗的多瑙河,穿越喀爾巴阡山,進人巴爾幹半島,摧毀了偉大的希臘愛琴海文明,開啟了希臘的青銅時代。之後,一批又一批的印歐人先後進入邁錫尼、色雷斯、義大利、北歐等地,逐漸成為歐洲的主宰,後來一部分人還漂洋過海到了北美大陸,成為歐美的主人。

東路縱隊——自稱「雅利安人」,頑強地越過興都庫什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的山口,其中一個分支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南下來到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建立起了名為「印度斯坦」的燦爛國家。另一個分支於公元前11世紀從阿富汗高原西向進人伊朗,創造了輝煌的古波斯文明。還有一個分支吐火羅人(有人說是從巴比倫撤退的古提人),穿越高聳入雲的蔥嶺和遍地黃沙的塔里木盆地,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規模來到羅布泊地區,成為中國新疆地區最早的開發者。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們中的一支游牧部落進一步向東深入到中國的祁連山下,佔據了綠寶石般的河西走廊,這部分人被中國古籍稱為「禺知」(或禺支、禺氏),也就是後來《史記》中所記載的月氏(音「肉之」)(曾有歷史學家據此推斷它的字面意義為「吃肉的部落」,上海辭書出版社的《辭海》將月氏注音為「yue zhi」)②。剩下的一支漁獵部落在羅布泊地區手創了偉大的樓蘭。

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印歐人的大規模遷徙才浪低潮平,而此時的歐亞大平原已經被這次遷徙改變了模樣——從印度河到不列顛島,印歐人用自己發明的輪式車、戰馬和青銅冶煉術喚醒了東西上萬公里沉睡的土地,將那裡帶人了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據猜測,中國商朝公元前16世紀出現的青銅器,或許就是借用的西部印歐人的冶煉成果並通過貿易獲得了錫資源,理由是作為貧錫地區的商朝無法獨立發明銅錫合鑄的青銅器;而在亞述人、埃及人普遍使用鐵器幾百年後的公元前500年左右,鐵器才傳入東周),這些游牧詩人們在不經意間創造了偉大的安納托利亞文明、吠陀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義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以及凱爾特文明,使整個歐亞大陸從此在真正意義上告別了蒙昧時代。

對於月氏的來源,雖然時至今日仍存有較大爭議,但大部分學者,特別是希臘學者傾向於月氏人是吐火羅人的一支(其同胞還包括樓蘭人、龜茲人),是古印歐遷徙浪潮中延伸到最東方的一個箭頭。

與之相印證,中國的史書也開始提到這伙遊盪在河西走廊的神秘之旅。黑頭髮、黃皮膚的周穆王(屬蒙古利亞人種)從中原西行,周遊西域諸國,曾經到過祁連山下黑水河畔的「禺知之平」,受到了相貌迥異於黃色人種的禺知人民的真誠接待,這被認為是月氏人第一次在傳說中與中華文明正面碰撞。

更為離奇的是,周穆王見到了也許就是月氏部落首領的西王母,獻上了白圭玄璧,並且「樂而忘歸」。

到了公元前7世紀,禺氏以自己手中的白璧與中原王朝頻繁地進行易貨貿易。我推測,也許早在「絲綢之路」命名前,作為西方貿易代理人的月氏人已經把他們佔據的河西走廊變成了神奇的「青銅之路」和「玉石之路」。

二、敗走河西

在中國西部戰史上高頻率出現的河西走廊,是指黃河以西被祁連山和北山夾在中間的、從烏鞘嶺到星星峽的狹長地帶,寬度從幾公里到100公里,長度竟然達到1200公里。讀者且不可忽視它,這個被稱為「游牧者天堂」的地方,可是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汁液的所在。

正因為如此,這裡成為游牧部落爭奪的焦點。春秋戰國時期,此地就已經聚集了三大部落:一個是河西走廊東部的匈奴,另一個是敦煌一帶的烏孫,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所要敘述的月氏。

也許憑藉古印歐人馴養的戰馬、發明的戰車和青銅武器,月氏人在遙遠的東方創造了史書上所說的「東胡強而月氏盛」的異彩輝煌。從「匈奴」一章我們已經知道,首任匈奴單于為了尋求與月氏的和平,曾將長子冒頓送往月氏做人質。強大的月氏還以強凌弱,殺掉了烏孫的首領難兜靡,迫使烏孫殘餘流亡匈奴。就這樣,月氏人一度獨霸了敦煌、祁連間的大片綠洲。

之後,他們在有可能是如今的黑城遺址上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都城——昭武城,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如今黑水河畔那座公元前3世紀的古城遺址。而西夏建立的那座黑城有可能是在已經夷為平地的昭武城原址上的新建築。

月氏的災難來自於那位曾經在月氏做人質,後來使匈奴成為草原霸主的冒頓。這位連妻子都捨得送人的匈奴單于於漢文帝三年(前177)派右賢王協同烏孫血踏了月氏。

厄運從來都不喜歡單獨挑釁,它們酷愛群毆。漢文帝六年(前174),冒頓之子老上單于再次發難,可憐的月氏王被殺死,月氏王的人頭被老上做了酒壺(這比冒頓將東胡大人的人頭做成尿壺溫和多了)。

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背井離鄉西去,史稱「大月氏」;小部分不能隨軍西遷的老弱病殘被迫退進南山(可能是昆崙山)與憲人雜居,被稱為「小月氏」。

大月氏人西遷的第一站是伊犁河流域及迤西一帶。這些狼狽如喪家之犬的亡命者,雖然被匈奴打得潰不成軍,但其拚命求生存的心境,卻使得他們在伊犁河流域的塞種人面前表現得勢不可當。當地的塞種人被大月氏驅逐,他們如同狼群,在被獵人不斷驅趕的同時,又在不斷地侵擾著弱者---支進入費爾干納地區建立了大宛國;另一支進入阿姆河上游,佔領了希臘人的巴克特里亞(大夏);還有一支順錫爾河而下,建立了康居和奄蔡國。

遠走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並沒有過上安寧的日子,原因還在於他們過去欠下的血債。烏孫首領難兜靡的兒子昆莫長大後,發誓要為被月氏人殺掉的父親報仇。漢武帝初年,也就是匈奴老上單于末年,大約在漢文帝後元三年(前161)至後元四年(前160),昆莫率烏孫軍團攻人大月氏,佔據了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周圍地區,建立了強大的烏孫國,大月氏人被迫第二次遷徙。

他們沿著塞種人逃走的路線,取道費爾干納盆地的大宛,到達大宛西南部的索格底亞那。當時的大宛處於巴克特里亞王國的統治之下,擁有高度的城市文明,因而大月氏的到來成為大宛永恆的噩夢。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大宛歷史名城埃斯哈塔亞歷山大(遺址在今烏茲別克和塔吉克交界處)被大月氏軍團焚毀,這座由亞歷山大建設,經由塞琉古王朝和巴克特里亞王國不斷返修,兼收並蓄了西方希臘風格和東方波斯元素的著名城市從此消失。

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大月氏進佔大夏,使曾經的手下敗將塞種人再次臣服,宣布成立了大月氏國』在媯(gui)水(今阿姆河)以北營造了王國的都城。大月氏西通安息,南接屙賓(今克什米爾),北連康居,擁有人口40萬,軍隊10萬,一躍成為蔥嶺西側的游牧大國。

三、張騫出使西域

在月氏輾轉西去的同時,背後的東方狼煙四起。

漢武帝當政的漢朝,經過高、惠、文、景四帝的休養生息,已有了與匈奴一決雌雄的資本,於是決定發動對匈奴的戰爭。

這時,一個投降的匈奴人透露,和匈奴有著深仇大恨的月氏已經西遷,月氏一直在尋求合作夥伴共同進攻匈奴。一開始,漢朝還將信將疑,後來不斷有人證實了這一消息,於是漢武帝決定招募志願者出使大月氏。

招募書一發,歷史給了曾經默默無聞的勇士們千載難逢的機會,時任郎官的漢中郡城固縣人張騫欣然應招。

大月氏距漢都長安直線距離有3000餘公里。當時漢朝的西部邊界只到今甘肅蘭州,再向西走便是匈奴汗國的勢力範圍。而祁連山南麓又有喜好劫掠的羌人部落。向西便是神秘的西域,風言風語傳說西域全是無邊無際的沙漠,沙漠風暴一起,萬物都會蕩然無存,光天化日之下,處處鬼哭神嚎。又有寸草不生的羅布泊,上不見飛鳥,下不見走獸,往往走一個月不見人煙。還沒有道路,行旅只有沿著前人死在途中的枯骨摸索前進。出使這樣一個恐怖而陌生的地方,的確需要膽量。

狹義上的西域主要包括蔥嶺以東的綠洲「三十六國」(泛指):從絲綢之路南道西行有且末、小宛、精絕、樓蘭、鄯善國;戎盧、扞彌、渠勒、皮山、于闐國;中道西行有尉犁、危須、山王、焉耆國,姑墨、溫宿、尉頭、龜茲國,楨中、莎車、竭石、渠莎、西夜、依耐、滿犁、億若、榆令、捐毒、休修、疏勒、琴國;北新道西行有東且彌、西且彌、單桓、畢陸、蒲陸、烏貪、車師國。廣義上的西域則包括蔥嶺以西的大月氏、塞人、貴霜、康居、大宛、安息、條支、大夏、薩珊王朝等。

建元三年(前138),張騫率百人使團從長安出發,取道隴西,踏上了通往遙遠的中亞阿姆河的漫漫征程。隨行的翻譯是一位西域胡人,名叫甘夫,因甘夫曾淪為堂邑氏的奴隸,所以又稱為「堂邑父"當時的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皆在匈奴控制下,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天山以南的西域有大小國36個,由匈奴日逐王派遣僮僕都尉統治。張騫一行剛進入匈奴控制區便被匈奴扣留,一扣就是10餘年,匈奴給他提供了豐厚的生活條件,還送給他一名美麗的胡女為妻,但張騫念念不忘使命,一直暗中保存著代表漢使身份的符節。終於,張騫在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尋機逃脫,西行數十天,才到達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大宛國。大宛王熱情地接待了他,並送上日行千里的白馬,派出翻譯將他送到今烏茲別克境內的康居,然後由康居轉送大月氏。

張騫從長安出發時,大月氏王尚且健在,他們仍在阿姆河以北的索格底亞那游牧。而在張騫滯留匈奴的十幾年中,大月氏已經征服了阿姆河以南的大夏,戰敗的塞種人向南逃人赫爾曼德湖地區,原希臘統治者赫里奧克里斯及其家族也於建元六年(前135)撤出大夏本土,退到了興都庫什山以南的希臘人統治地區。

時間和距離是造物主最妙的魔具,它能讓人慢慢地忘記痛苦。當張騫到達大月氏時,大月氏王已死,王后當政,已在中亞安居樂業的大月氏人已經擺脫了血腥而殘酷的夢魘,不想再與兇悍的匈奴廝殺。難道那裡真有一種忘憂草,撫平了他們昔日的傷疤嗎?張騫不信。

張騫在大夏整整住了一年,使出了渾身解數並磨破了嘴皮,也未能說服大月氏與漢朝夾擊匈奴。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帶著深深的遺憾回國。

為避開匈奴,張騫選擇了南路,打算經青海羌人部落返回長安。戲劇中的曲折情節再次出現,倒霉透頂的張騫再次落入匈奴之手。一年多後,匈奴單于去世,張騫才與胡人妻子和堂邑父乘亂逃回長安。張騫使團出發時百餘人,13年後返回時僅剩2人。張騫此行雖未達到預期目的,卻意外地了解了西域及南亞人文地理,為中國發現了一片比漢朝還要廣大的嶄新世界,他的貢獻也許只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可以比肩,從而被司馬遷稱為「鑿空」了西域。當張騫將西行見聞向漢武帝彙報後,漢武帝又驚又喜,不僅沒有怪罪他未完成使命,而且升其為太中大夫,封博望侯,就連那位小小的胡人翻譯堂邑父也被破格封為奉使君。

此後,中國的絲綢、紙張、瓷器等傳入中亞,西域的各種物產源源不斷地傳人漢地。物產傳人情況我將在「烏孫」一章做詳細介紹。

細細想來,漢武帝並非和平使者,他派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在於斷匈奴右臂,割斷蒙古草原與青藏高原的聯繫。因為這兩塊大陸上的羌胡一旦連為一體,天朝擴張的夢想就會破滅。張騫出使西域與發動對匈戰爭一樣,都是漢武帝經略西域的組成部分。經略的收穫:一是開通了著名的絲路,掀開了漢朝與西方的外交史章;二是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將四把楔子牢牢釘人了祁連山草原。

多少年後(約公元1882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第二卷里給這條通路起了一個流芳千古的名字——絲綢之路。至今,我仍十分欽佩這位德國人的智慧,能為這樣一條充滿誘惑,也充滿險惡、陽光燦爛,又危機四伏的路徑命名一個如此柔曼如雲、飄逸靈動、色彩光艷、富於質感的名字,真需要一點浪漫情懷。

據我所知,當時外國人想像「絲」是東方人從一種奇特的樹葉上梳理出來的細

軟絨毛。如此說來,「絲綢之路」的得名也就沒什麼奇怪了。

打開世界文明進步的浩繁史冊,「絲綢之路」絕非如此輕描淡寫。如果有人說,沒有「絲綢之路」,就沒有亞洲大陸的歷史光彩,進而也沒有歐洲異軍突起的現代文明,甚至也沒有西方人引以為榮的地中海式藍色文明的成長與擴張,絕非誇大其詞。

因為「絲綢之路」,古老而權威的《舊約》稱中國人為「絲人」,古希臘稱中國「賽里斯」,羅馬人把中國叫做「新浪」(Sina),印度人把中國稱為「支那」(Cina),在印度文里鋼鐵被稱為「中國生」,硝石被阿拉伯人稱為「中國雪」,中世紀之後,中國則被歐洲國家叫做「陶瓷之國」,此後中國的英文名就被永久地確定為China。

如果說張騫出使西域激起了歐亞經濟文化交流的第一次浪潮的話,那麼第二次浪潮則發生在宋元時期,中國的四大發明經歐亞大陸橋傳向西方,催生了歐洲的文藝復興,撥動了歐洲工業革命的時針,也使大地理髮現成為可能。對此,共產主義學說的奠基人馬克思不無感慨地說:「火藥、羅盤、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並且逐漸演變成為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創造精神發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推動。」

四、貴霜堀起

應付走了張騫,大月氏人專心應付內務。

控制阿姆河與錫爾河後,大月氏將轄境分為5個侯國,部落首領被稱為「翕侯」。休密翕侯在今瓦罕,雙靡翕侯在今契特臘耳,貴霜翕侯在今犍陀羅,肸(音「西」)頓翕侯在喀布爾河支流潘吉希爾河畔的帕爾萬,都密翕侯在喀布爾附近。公元1世紀初,貴霜翕侯丘就卻打敗了其他四部翕侯,自立為王,國號貴霜。

任何國家一旦成為王國(眾國之王),便會肆無忌憚地蹂躪周邊的小王,迫使他們就範、稱臣、納貢,貴霜王國當然也不例外。他們曾先後入侵安息、高附(喀布爾)、濮達(干陀羅)和屙賓,在那裡留下了滿目的血腥和斷壁。80歲高齡的丘就卻去世後,已不很年輕的兒子閻膏珍即位,他人老雄心在,天竺(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和大夏希臘人、塞種人小國被一一吞併。

繼承閻膏珍衣缽的並非他的兒子,而是他手下的一位將領,名叫迦膩色迦。東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閻膏珍突然病死,帝國陷人了混亂和無序之中,駐守印度的迦膩色迦乘勢而起,用3年時間才控制了整個貴霜。

之後,將軍出身的迦膩色迦開始了偉大的征服事業。向東,帝國推進到印度的恆河中游;向南,深入到南亞次大陸;向西,戰敗了安息國,將疆土擴張到伊朗東部。

當時正值東漢班超經營西域,大月氏不僅幫助班超平定了疏勒的反叛,而且還幫助東漢擊破了莎車。

東漢章帝劉妲(d6)章和元年(87〉,迦膩色迦在遣使向東漢貢奉珍寶、扶拔和獅子的同時,仿照烏孫國迎娶漢朝公主的先例,請求東漢公主嫁給迦膩色迦。但是他太天真了,「和親」是建立在國家平等基礎之上的,而這時的東漢根本沒有把邊遠的大月氏放在眼裡。

果然,班超不僅沒有答應大月氏人的要求,而且氣憤地將要求和親的使者拘留起來。

一場戰爭在所難免。

五、超級剌客

東漢和帝永元二年(90)夏天,迦膩色迦派大月氏副王謝領兵7萬,越過蔥嶺,直撲班超。而班超手中根本沒有多少兵馬,漢朝士兵開始驚恐不安。是戰、是逃、是降?一個人生的重大抉擇擺在了漢朝主將面前。

在他做出最終抉擇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人生軌跡。

班超,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出身於書香門第,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史學家班固的弟弟,才女班昭的哥哥。按說他應該是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

不知為什麼,他不僅生得虎背熊腰,濃眉豹眼,滿臉絡腮鬍子如鋼針一般,而且性格豪爽,行俠仗義,儼然一位地道的武林中人。

30歲那年,班超一家隨兄長班固遷居洛陽。由於家境貧寒,寫得一手好字的班超只得替官府抄寫文書維持生計。沒日沒夜地伏案揮毫,對於胸懷大志的班超來說,無界於將敘虎投入了樊籠。一天,這個堂堂七尺男兒長嘆道:「大丈夫應當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而封侯,怎麼能天天悠閑地圍著筆硯轉呢?!」然後,將筆狠狠地扔到地上一「投筆從戎」的成語由此誕生。

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乃),41歲的班超隨同奉車都尉竇固北征匈奴,職務是假司馬(代理司馬假司馬官雖小,但卻是班超文墨生涯轉向軍旅生活的第一步。一到軍中,他就顯示了與眾不同的膽略,並在伊吾(今新疆哈密)和蒲類海(今新疆巴里昆湖)之戰中小試牛刀,迅速贏得了竇固的賞識。

竇固將出使西域的重任交給了班超。經過短暫而認真的準備,班超率領36名騎兵向西進發,一個曠古的傳奇開場了。

班超一行來到了今新疆羅布泊西南的鄯善,受到了鄯善王的熱情接待。但是不久,鄯善王突然變得疏懈冷淡起來,敏感的班超開始暗中調查。原來,匈奴使者也已到訪鄯善。傍晚,班超擺酒宴請36名部下。酒到酣處,班超通報了調查結果,並發出了戰前動員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今之計,唯有乘夜色火攻匈奴使者。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大功即成。」

天一黑,大風突起,正所謂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班超率領將士悄悄來到匈奴使者大帳,一邊順風放火,一邊揮刀衝殺,匈奴使者及其隨從幾十人或身首分家,或葬身火海。

正如斯大林所說,勝利是不應該受到指責的,即使是賭博式的勝利。第二天一早,班超將鄯善王請到了自己的營地,讓他認真參觀了匈奴使者的首級。立刻,驚恐萬狀的鄯善王宣布歸附漢朝,並且同意把王子送到漢朝做人質。

不久,這伙超級刺客從絲路南道來到了巫風日盛的于闐(今新疆和田)。和鄯善一樣,這裡也駐紮著匈奴使者,名為監國,實為執政。班超首先設計處死了于闐王十分倚重的神巫,然後手提神巫的首級去見於闐王。于闐王對班超在鄯善國的暗殺伎倆早有耳聞,如今又得到了當面證實,因而擔心自己也性命不保,當即下令屠殺匈奴使者,歸附漢朝。

東漢西域都護府重新設立,「絲綢之路」在班超的馬蹄聲中重現光彩。

前方就是疏勒(今新疆嘻什)國。這時的疏勒國王已經被匈奴支持的龜茲所殺,疏勒王也換成了龜茲人兜題。第二年春天,班超率騎兵從小道出發,暗中逼近兜題的居住地並劫持了他。然後,班超宣布另立被殺掉的疏勒國君的侄子忠為國王,疏勒平定。

東漢章帝建初元年(76),西域都護陳睦被殺,新君漢章帝擔心班超安危,下詔命班超回國。消息傳出,疏勒舉國憂恐,都尉黎弇自刎而死。班超東歸經過於闐時,于闐國王放聲大哭,不少大臣和百姓抱住班超的馬腿苦苦挽留。班超見狀,百感交集,人生還有比信賴更大的尊重嗎?沒有,從來沒有!於是,他毅然決定重返疏勒。

之後,班超征服了尉頭國、姑墨國、莎車,從此威震西域,他的官職也升為將軍長史、假鼓吹幢麾。

就是這樣一位義薄雲天、視死如歸,憑藉一支小分隊就能縱橫西域的超級殺手,能在遠道而來的大月氏軍隊面前發抖嗎?

沒人相信。因為在危險面前,狗可能會瘋,狼可能會狂,老虎給我們的從來都是沉穩的身影。

班超不慌不忙地定下對策:「我方收谷堅守,敵人飢窮自降。」

待到大月氏軍隊久攻不下、糧盡氣喪時,班超在東去龜茲的要道上設下伏兵。果然,滿載金銀珠寶前往龜茲求糧的月氏使者被全部截殺,使者的首級被送往謝的營帳。

謝大驚失色,進退兩難,只好遣使向班超請罪,希望放他們一條生路。班超大度地禮送他們回國。從此,大月氏人年年向東漢進貢,再也不提迎娶公主一事。龜茲(今新疆庫車)、姑墨(今新疆阿克蘇)、溫宿(今新疆溫宿)聞風歸順,班超也榮升為西域都護,而後受封定遠侯。從此,連續發明了兩個成語的班超,以其倚天仗劍的造型載人史冊,成為中國知識分子戍邊報國的一大楷模。

其實兵敗班超只是貴霜國史上一個小小的波瀾,對於他們在中亞的霸主地位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只要表示順從,東漢還是希望中亞有一個聽話的二級霸主的。公元78—102年,迦膩色伽當政時期的貴霜已經建立了縱貫中亞和南亞的龐大帝國,領土包括中亞的阿姆河、錫爾河直至波羅奈以西的北印度大半部地區,帝國首都也由中亞南移到富樓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形成了與羅馬、安息、東漢並列的四大帝國。

印度的帝國地位被他們取而代之。

六、佛教走廊

令後來人震驚的是,印度被貴霜帝國取代的不僅僅是軍事地位,還有佛教的中心地位。游牧民族對文明的無限嚮往和盲目崇拜,使貴霜帝國成為當時正在流行的大乘佛教的堅定弘揚者。

大乘佛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是經院哲學家和神學家以佛祖的學說為基礎建立起的豪華思想宮殿。這些思想家力圖把難以形容、莫名其妙的安詳安靜轉化為適宜大眾信仰的閃爍著金光瑞氣的天國。天國里神鳥吟唱,綠樹成蔭,鮮花遍地,美妙絕倫。獲救的靈魂其罪孽已被赦免,端坐在綻開的五彩蓮花上得以不朽,而且高聲讚美解救眾生出魔障的神奇的佛祖。大乘佛教取「承載量大」之意,蔑稱主張自度的原始佛教為「小乘」,主張不僅自度,而且要普度眾生;自己成佛,還要助他人成佛。與要求出家的小乘佛教相比,主張普度眾生的大乘佛教無疑更有利於帝國的鞏固。

迦膩色伽就是大乘佛教的忠實信徒。正因為有他的鼎力支持,大乘佛教才得以迅速傳播開來,以至當東印度佛教已不那麼興旺時,西北印度的富樓沙成為佛教的偉大中心。迦膩色伽在富樓沙投資興建了眾多金碧輝煌的寺院和佛塔,親自召集了佛教史上的第四次結盟。世界上最高的立佛巴米揚大佛(大唐和尚玄奘有幸目睹過的兩座53米高的立佛石像,位於今喀布爾西北97公里處的巴米揚河谷斷崖上,是佛教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已於2001年被伊斯蘭極端主義政權阿富汗塔利班用大炮摧毀)就完工於此時。因振興大乘佛教有功,他被認為是佛教史上繼阿育王之後最偉大的人物。

地域廣闊的貴霜帝國的建立,打開了東亞與南亞之間固有的屏障,這裡南可至印度、花剌子模,西可至羅馬、埃及,東可去中國、朝鮮,絲路變得更加暢通,也為神秘的佛教東傳搭起了無限伸展的橋樑。漢哀帝劉欣元壽元年(前2),大月氏王使伊存來到中國,以口授的方式將佛經傳給了中國的博士弟子景盧,這是佛教傳到中國的最早記載。(印度佛教到底何時傳人中國,史學界說法眾多。此處作者持三國時期魏國魚豢所著《魏略·西戎傳》的觀點)東漢永平十年(67),漢明帝派18名漢使去西域求佛,大月氏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受邀以白馬負佛經東來。第二年,漢朝在洛陽東門修建了中國最早的寺院——白馬寺,兩位高僧在這裡用畢生精力編譯出第一本漢譯佛經《四十二章經》。今白馬寺內仍可看到兩位高僧的墓地,寺內有一座白馬像昂首挺立,似乎在向後人訴說著白馬東來的歷史故事。

魏晉之後,正如《西遊記》中所描述的那樣,常常有中國高僧不遠萬里赴西天取經,西域的佛教雕刻、塑造、壁畫藝術隨之傳到新疆和內地,敦煌、雲岡、龍門石窟開始開鑿。到了唐朝,佛教達到鼎盛(甚至有人說,中國學者在翻譯佛教經典時掌握了音韻上的技巧,才使得唐詩大放異彩)。大乘佛教於公元4世紀後半期經中國傳人朝鮮,公元6世紀中葉經朝鮮傳入日本。至此,佛教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

由於佛教在與東方各國本教的比拼中如「晴空一鶴排雲上」般獨領風騷,所以也就處處散發出令人迷惑和沉醉的氣息,它被從不同的角度講述著、闡釋著,被不同的民族賦予了嶄新的內涵,形成了許多五彩繽紛的分支。源遠流長且毫無衰落跡象的有流行於中亞、中國、日本、朝鮮的大乘佛教,流行於斯里蘭卡和東南亞的小乘佛教,還有流行於中國西藏和蒙古地區的喇嘛教。

每一個佛教徒都應該記住貴霜。

七、油盡燈枯

一個驚人的一致現象呈現在我們面前:幾乎所有的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都先後衰落了,如古印度、尼婆羅、吐蕃、貴霜、蒙古……

在不同的國度,原因肯定千差萬別,而且即便是在同一個國家裡,原因也不會只有一個,但有一點似乎是共同的,那就是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一味主張向善、內斂、包容、時間一長,霸氣、張力和武力便急劇削弱,直到將霸權交到另一個崇尚武力和擴張的政權手上。

貴霜的衰落還有自己的個性原因。迦膩色伽帝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沒有統一的經濟基礎,統治民族和被統治民族之間的不平等感日漸強烈,國內厭戰情緒高漲,矛盾一觸即發。

最不明智的是,晚年的迦膩色伽竟然萌發了北征的念頭。就在北征途中,老皇帝突然病倒,這就給了厭戰的將軍們下手的機會。夜裡,一位將軍派遣的刺客進人大帳,將老皇帝悶死在被子里,迦膩色伽沒能以一個佛教徒的方式結束生命是他最大的遺憾。

老皇帝的被害,使全盛的貴霜元氣大傷。貴霜王位先後由瓦西什伽和胡維什伽繼承。隨後的迦膩色伽二世曾力圖恢復迦膩色伽一世的輝煌,還仿效同時代的羅馬皇帝採用了愷撒的尊號,但收效甚微。

繼之為王的是採用了純印度名字的婆蘇提婆,他似乎覺察到了佛教作為國教的弊病,曾經大度地允許各種信仰存在。此舉肯定有些收效,帝國的張力有所恢復,但可惜他的壽命太短暫了。

接班人的無能導致帝國走向了全面衰退。到公元3世紀時,貴霜已分裂為若干小公國,其年代和歷史非常模糊。此時,日漸興盛的西亞薩珊王朝開始向中亞、阿富汗、印度擴張,就連旁遮普地區也被迫向薩珊王朝繳納貢賦,大月氏國已經無法維持對廣大國土的統治。公元4世紀上半葉,東印度的笈多帝國興起後統一了北印度,北印度的貴霜王公們處在了笈多帝國的控制之下。

大夏故地的大月氏人仍然保持著獨立,直到噘噠出現為止。被西方稱為「白匈奴」的噘噠人於公元4世紀70年代被柔然驅趕出塞北草原後,被迫循著大月氏西遷的路線來到索格里底亞那,於公元425年攻滅了巴克特里亞的大月氏殘餘小國,在貴霜故地上建立起了恐怖的噘噠國。公元6撻紀初,印度河流域受笈多王朝控制的各個月氏小國也被噘噠滅掉。

面積巨大的貴霜帝國被從地圖上抹掉,這個在當時家喻戶曉的名字不再被後人知曉。

八、昭武九姓

大月氏人雖然越過阿姆河征服了南面的大夏,但他們並未放棄索格底亞那,阿姆河以北仍然歸大月氏人所有,隋唐時期的所謂昭武九姓其實就是大月氏人。(因為昭武九姓統治區內居住有許多粟特人,所以許多人誤認為昭武九姓就是粟特人,還有人把月氏人與粟特人混為一談。據歷史學家考證,西域月氏人、烏孫人、塞人、粟特人根本沒有相同的族源)

持這一觀點的歷史學家認為,月氏人稱王為詔,昭武本義就是京城、王都。他們進一步解釋說,「昭武」之名來源於河西走廊的昭武城,也就是原來的月氏國都。月氏西遷後,國都之名也被帶到了西域。

在沒有更加令人信服的證據出現前,我們不妨先採用這些歷史學家的推論。既然昭武屬月氏專利,那麼昭武九姓顯然就是九個月氏部落在中亞這塊茵茵綠洲上建立的九個兄弟國——康國,在撒馬爾罕;米國,在今澤拉夫善河以西、卡什卡河以北;史國,在卡什卡河以南;何國,又稱貴霜尼亞,在那密水以南;安國,即今希哈拉地區;石國,又稱者舌國,即今塔什乾地區;曹國;火尋國;戊地國。

儘管他們來自於同一個種族,但封妻蔭子和出人頭地的私心使他們從來就沒有真正團結過。這些小國各占各的地盤,各打各的算盤,因而噘噠人、突厥人一到,他們就悉數淪為附庸。

特別是在西突厥統治中亞的日子裡,昭武九姓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康國甘心擔當了西突厥的「女婿國」,而對此不以為然的石國國王被西突厥可汗砍了腦袋。之後,西突厥可汗傳話給每一個昭武九姓:順突厥者昌,逆突厥者亡。

「苦日子終於到頭了!」唐高宗顯慶三年(658),西突厥被唐朝滅亡,昭武九姓紛紛投入了唐朝懷抱。唐朝在撒馬爾罕設置了康居都督府,任命其國王拂呼縵為都督;在米國設南謐(mi)州,在何國設貴霜州,在史國設祛沙州,在安國設安息州,原來的國王一律被任命為刺史。難得的是,他們整整贏得了半個世紀的和平安寧。

50多年後,吐蕃和阿拉伯倭馬亞王朝聯合向中亞滲透,昭武九姓被迫向正逢「開元盛世」的大唐求援。唐開元三年(715),唐玄宗派出大軍橫掃西域,一舉擊敗了吐蕃和阿拉伯聯軍,恢復了在中亞說話的權利。

接下來就是不停地感恩、祝福與歌功頌德,西域王子、使團連同舞女紛紛東來,康國的「胡旋舞」與石國的「胡騰舞」、「柘枝舞」因而風靡長安,引得白居易詩興大發,一首《胡旋女》得以千古流傳:「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飄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里余。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爭能爾不如。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圓轉。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據野史記載,安國出生的粟特人安祿山就曾為唐玄宗表演胡旋舞。他大腹便便,仍能旋轉自如,引得楊貴妃芳心大悅,並因此演繹出一段不明不白的桃色故事。

大國對中亞的爭奪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公元8世紀中葉,新興的阿拔斯王朝開始挑戰大唐在中亞的權威。唐玄宗派大將高仙芝領兵1萬進駐西域。很快,勝利不斷降臨,高仙芝也因功受封為安西節度使。一切為了勝利、一切為了討好聖上的理念使得這位大將的政績觀嚴重扭曲。唐天寶九年(750),高仙芝攻打石國,石國國王請求投降。這在以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事情的結果當然是安撫了事並要求皇帝賜封職務。

但是高仙芝的腦子裡只有兩個字——請功,於是石國國王的腦袋被砍下來,快馬傳送到長安的皇帝腳下,而且石國的珍寶統統流人了高仙芝的私囊。結果,西域各國都對這位大將敬而遠之,大唐軍隊也逐漸軍心渙散。

僥倖逃走的石國王子來到大食,請求阿拉伯人發兵復仇。大食派出奴隸出身的波斯人阿布·穆蘇里姆率軍進人西域。天寶十年(751),高仙芝與阿布·穆蘇里姆在怛)邏斯展開決戰,唐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

因為這次不太有名的戰爭,一件影響世界,特別是西方歷史的重大事件隨之發生——在戰役中被俘的唐朝士兵和工匠被押送到撒馬爾罕,唐朝工匠協助阿拉伯人開辦了中國境外第一個生產麻紙的造紙廠,中國的造紙術從此傳到了伊斯蘭世界,進而傳到西方。

當時的西方還不懂得用碎布漿製成一定大小的紙張,他們造書的材料是羊皮紙和一種叫紙莎草的蘆葦條,這種材料製成的書必須捲起來保存,因此閱讀、查找起來極不方便,而且價格昂貴。正因為如此,思想、科學的光芒未曾照亮權貴、富人和哲學家小圈子以外的人們。好像黑色燈籠里的燈,在其內部可能光芒耀眼,但外面的廣闊世界仍漆黑一片。在這知識傳播的漫漫黑夜裡,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先哲們播下的古希臘文明的種子一直被掩藏著。直到中國俘虜們將造紙術透露給阿拉伯人,繼而傳到西方,這顆種子才開始萌芽、發育並裝點了文藝復興的燦爛花樹,西方文明史才得以放射出璀燦的光輝並開始引領世界潮流。

與阿拉伯決戰的失利,加上內地的「安史之亂」,唐朝的力量漸漸從中亞淡出。

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唐朝在西域的最後一個據點西州陷落,中亞的大月氏小國統統被阿拔斯王朝吞併。

往事並不如煙。唐朝滅亡後,包括昭武九姓在內的中亞各族心目中仍然只知有唐(中國),稱自己為唐宗子。

長按二維碼向我轉賬

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微信 iOS 版的讚賞功能被關閉,可通過二維碼轉賬支持公眾號。

閱讀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即將打開""小程序 取消 打開
推薦閱讀:

196.看圖說話19~小餐具
朱又可:立波近景秀(南方周末 2010-3-4)
《法治周末》年度」十大法治圖書「30本入選書單
周末分享:讓人醉心的「神秘園」系列
分享9個有活力的網站,給周末加點料

TAG:中國 | 周末 | 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