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自成的性格看大順政權之興亡
07-08
縱觀歷史,最高領導人的個性特點往往與這個政權的興衰成敗密切相關,某種程度上,甚至可說是決定性的因素。譬如李自成之與大順政權,成也自成,敗也自成,興亡都離不開他,因此史書上大順也被稱為李順。這個短命的王朝統治北京總共四十二天,若從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登基算,只一天就棄城而走。如果從西安建國時算起到土崩瓦解也僅一年多,即使從襄陽政權初創時算起,滿打滿算也不過兩年多一點,無論怎麼看都可謂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那麼,大順王朝流星般驟興暴亡的主要原因在哪兒呢?歷來眾說紛紜,筆者認為,興亡的關鍵還得從李自成本人的性格特點說起。 基於成王敗寇的習慣,官方史籍里對李自成的描述有太多的抹黑之處,但偶爾也不乏客觀記錄,結合當時各階層人的多種筆記,可以清楚的看出,李自成既非官修正史里的「妖魔」,也非小說塑造的「高大全」,他只是一位個性鮮明、優缺點突出、有時代局限的農民領袖。正是他性格中與生俱來的某些特點,成就了他的輝煌,也導致了他的敗亡。 性格優點一:意志堅定。和歷史上大多數農民起義一樣,明末陝北的「亂民」基本都是實在活不下去才踏上這條路的。反正都是死,造反或許還能做個飽死鬼。李自成自然也不例外,當初做夢也沒想著要造反,他只想安心做他的銀川驛馬夫。可天不遂人願,半路殺出一個冒失鬼,上書請裁驛站,理由是一年可節省上萬兩銀子,朝廷當時正窮瘋了,於是欣然採納,結果導致無數的基層驛卒包括李自成從此丟了飯碗。失了業的小夥子無以為生,又被鄉親們推為里長,負責徵稅,但這個營生更不好乾,縣令惟里長是問,完不成任務不但打屁股,還要戴枷遊街,實在走投無路,李自成這才橫下一條心,逃入了王左掛、苗美的造反隊伍里,當了一名小頭目。不同於別人的是,從這時起,李自成便沒打算再回頭,決心一條道走到黑。他先後投奔過王左掛、不沾泥、高迎祥,無論是後來王左掛、不沾泥投降,還是高迎祥被殺,無論是替人打工當闖將,還是獨當一面做闖王,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都再沒屈服過。哪怕是崇禎十一年造反事業陷入谷底,各路人馬非死即降,自成自個兒也幾乎全軍覆沒的生死關頭,依然不屈不撓不投降。當然他也詐降過,但比起老戰友張獻忠,確實稱的上是條硬漢。張獻忠這滑頭,投降之頻繁恐怕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 史載李自成被困商洛山中時,身邊只有極少的殘兵敗將,多數人意志消沉,唯有他泰然自若,白天打獵,晚上讀書,還鼓勵大家說:「熬過這厄運就好了,取天下指日可待」(過此六月之厄,九五可期),小舅子高一功在一旁偷笑。自成正色說:「當年漢高祖雖百戰百敗,最終卻奪得了天下,你能知道這些嗎?」(昔漢,沛公百戰百敗,而得天下。汝亦知之乎?)。憑著這種堅強不屈的意志,後來他果然鹹魚翻身,成就了不朽的事業。僅此一點,便讓李自成明顯有別於同時造反的那些「同事」們。 性格優點二:簡樸嚴正。官修《明史》里這樣記載李自成:「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同樣是官修的《延綏鎮志》也說他「惟甘澹泊,食無重味,一妻一妾,無子。」看看與他同時的其他頭領,高下不難立判。譬如號稱「曹操」的羅汝才,此人「妻妾數十,被服紈綺,帳下女樂數部,厚自奉之,自成嘗嗤鄙之」,李自成為什麼「嗤鄙」羅汝才呢?無他,只是瞧不起他土財主般的玩物喪志而已。這種簡樸的品德除了李自成,當時其他「流賊」沒有第二人能做到。即使攻入北京,比較而言李自成依然算是潔身自好的。進城時儀式簡陋,「氈笠縹衣,乘烏駁馬,五騎從之」,住進紫禁城後也比較低調,「早起喝少許米湯,憚用他物」,「衣帽不異人」,出行只騎馬,張小黃蓋,雖也收過幾個宮女,但比較一下二百多年後的洪秀全便知這真的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 當時的軍隊,包括政府軍,只有李自成的部隊稱的上軍紀嚴明。還在河南時,他便嚴令不得擾民,「馬騰入田畝者斬之」,進入北京後,再次重申「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初期秩序非常好。就連他的敵人,也不得不承認「流賊」比官軍強的多。《石匱書後集》里載:「賊(指大順軍)令嚴明,將吏無敢侵略。明季以來,師(指官軍)無紀律,所過鎮集,縱兵搶掠,號曰打糧,井裡為墟。民不堪命,至是陷賊,反得安舒」。政府軍來了竟然如鬼子進村,「民不堪命」,落入「賊」手,「反得安舒」,真是絕妙的諷刺。 性格優點三,善納從諫。李自成不是獨裁的人,他很能聽得進不同意見,並擇善而從。《明末記事本末》里這樣說他:「每有謀劃,集眾訐之,自成不言可否,陰用其長者,人多不可測也」、「凡事皆共謀之」,民主的作風有助於集思廣益,這點很難得。初期他也嗜殺,也干過屠城這樣的勾當,但得到李岩後,欣然採納了他止殺、賑饑、免賦三條計策,「屠戮為減」。甚至聲稱「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進京時再次下令:「各營有擅殺民者,全隊皆斬」。比較張獻忠那樣喪心病狂滅絕性的屠殺,真不可同日而語。 不吝錢糧賑災也是李自成一大德政。進入河南後,面對赤地千里,人相食的慘狀,毅然採納李岩的忠告,開倉放糧。《豫變紀略》說:「向之朽貫紅栗,賊乃籍之,以出示開倉以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而當時其他起義首領大多飢則搶掠,飽則遠颺,絕無救民水火的意識。崇禎十四年攻克洛陽,「發藩邸及巨室米數萬石,金錢數十萬賑饑民」。對比一下崇禎帝的親叔叔、就藩洛陽的守財奴福王,家藏萬貫金錢,無數米糧,卻始終捨不得拿出來犒軍救災,真是愛財不要命,最後落的個與鹿同烹,死無葬身之地亦是咎由自取。任何時候,「得民心者的天下」都是不易之真理。 性格優點四:果斷勇毅。李自成家世代養馬,對騎兵作戰有非常獨到的見解。作戰時善於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避實擊虛,「以走致敵」,一旦考慮成熟便果斷決策,雷厲風行。曾被洪承疇譽為「世間良將,天下無雙」的一代猛將曹文詔就是在和李自成作戰時被圍殞命的,假如曹文詔不死,以此人的勇猛善戰,後事如何還真是很難說。再比如崇禎七年冬天,各路「流寇」近20萬被官軍圍逼到河南滎陽,一時間人心惶亂,莫知所之。那時還只是高迎祥手下「闖將」的李自成毅然站出來大聲說:一個人身陷絕境都可以迸發出巨大的力量,何況我們還有這麼多人。他冷靜的分析了局勢,果斷提出「聯合作戰,分兵定向」的主張,建議集中軍隊分成東、西、南、北四路,主力放在敵人兵力薄弱的東面突圍。靠著這條深謀遠慮的計策,農民軍不但一舉突出重圍,還乘虛攻克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中都」鳳陽,挖了明朝皇帝的「龍脈」,氣的崇禎差點吐血而亡。 說到此,也許有人會問,李自成長什麼樣子呢?根據史籍記載,李自成其人個子不太高,高顴骨深下顎,鷹一樣的眼睛朝天鼻,挺胸寬肩,說話聲音沙啞,不善言談,甚至有些木訥(自成為人不甚長,高顴深頰,鴟目曷鼻,反膺巨肩,聲似豺而語甚遲緩)。不僅如此,他還是位獨眼將軍。崇禎十四年在進攻開封時被射瞎了一隻眼。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大名鼎鼎的李闖王其實並不帥,至少外貌比不上高大魁梧的張獻忠。 言歸正傳,下面讓我們再來看李自成性格中的缺陷。 性格缺陷一:短視。進入北京後,李自成似乎認為革命已經成功,全身心都鬆弛了下來。面對迫在眉睫的危險和隱患置若罔聞,視而不見。他好像壓根就不理會或不知道關外那支虎視眈眈的八旗軍,大概在他看來這些土酋不足為慮吧,因此上,對鎮守山海關手握重兵的遼東總兵吳三桂便缺乏足夠的重視。儘管他也派人帶著吳父的信,封侯賞銀,前往招降,但打心裡還真沒當回事兒,這從他後來的所作所為即可看出。如此重要的「統戰」對象,竟不加區別,一樣「籍其家」,拷掠已降的吳三桂父親吳襄,逼要銀子,最嚴重的是放任部下劉宗敏霸佔吳三桂愛妾陳圓圓,終致本已打算歸降的吳三桂降而復叛,投入清軍懷抱。這是多麼致命的戰略短視。作為最高統帥,按理他應該清楚山海關舉足輕重的戰略位置,應該知道吳三桂所部絕非軟柿子,更應該懂得自己攻陷京師僅是在政治上獲得了先手,軍事上其實並無多大優勢。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明朝尚存的四五萬最精銳特種部隊——關寧鐵騎就全部掌握在吳三桂手中。關寧鐵騎的戰鬥力李自成領教過不止一次,他應該比誰都清楚。當年曹文詔只率三千關寧鐵騎,就縱橫天下無人敵,差點將幾十萬農民軍趕盡殺絕。而今帶到北京的人馬本就不多,「五大主力」分散布防於數省,就這點子兵還外調頻繁,《懷陵流寇始終錄》里記載說:「破京師,兵漸分」。就算完全不考慮彪悍的八旗兵,單就吳三桂手中的這支勁旅,李自成也沒有任何把握輕鬆拿下。盲目輕敵、草率魯莽的舉動只能證明他確實很短視。 這種短視還表現在與吳三桂決裂後的親征上,六百多里路拖拖拉拉竟走了八天,平均每天不到一百里,絲毫沒有危機感。反觀對手,清軍「一晝夜之間行二百里」,及時趕到了山海關外。假如李自成能提前兩天到達,或許歷史將會重寫,但假設沒意義,空餘長嘆息。還比如公開說什麼:「陝,吾父母國,形勝之地,朕將建都焉。富貴歸故鄉,雖十燕京,豈易一西安哉?」,說到底,凡此種種都是小富即安、根深蒂固的農民意識在作祟,這一切都只說明一點:李自成不具備一統天下的戰略眼光。 性格缺陷二:軟弱。「成大事者,不謀於眾」,權威不立則令不行,禁不止。決策民主固然可取,但物極必反,無原則的軟弱退讓造成的後果是相當致命的。進入北京後,李自成似乎失去了對手下高級將領的約束權,最典型的當數老哥們兒劉宗敏。劉負責追贓助餉,日日嚴刑拷掠降官,死者不計其數,據《甲申傳信錄》記載,李自成也覺有些過分,便對劉宗敏講:「你們為何不幫孤做個好皇帝?」 劉宗敏馬上頂他一句:「皇帝之權歸你,拷掠之威歸我,你別廢話!」(皇帝之權歸汝,拷掠之威歸我,無煩言也),面對如此生猛的部下,李自成竟無可奈何。 又載:「丙戌,李自成自稱帝,即位於武英殿,偽磁侯劉宗敏扶創出,平立不拜,曰:「爾故我等夷也。」偽官皆拜,宗敏不得已,再拜而退」。劉宗敏只是九位侯爵之一,竟敢恃功而驕,當眾揚言:你我一樣都是響馬,幹嘛要拜你?放在任何朝代,這樣公然犯上的言行都絕對難以容忍,但李自成對此卻似乎無計可施。 性格缺陷三:過激。主要表現在初入北京時立足尚未穩,正是用人之際,卻反其道而行之,縱容部下對投降的大臣進行人身侮辱。史載:「成國公朱純臣、大學士魏藻德率文武百官入賀,皆素服坐殿前。自成不出,群賊爭戲侮,為椎背、脫帽,或舉足加頸,相笑樂,百官懾伏不敢動。」堂堂朝賀之所,勝利者竟將腳丫子擱在大臣們脖子上,成何體統?完全還是山大王做派,如何能讓人心服?又如不久後開始的「追贓助餉」,不論窮富廉貪,一律按等級定標準,嚴刑拷打,「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如此過激的恐怖行為,只能是將可用之人悉數推到敵對陣營,為自己埋下禍根,自成實難辭其咎。 性格缺陷四:狹隘。自古道:獨木難支,聯合所有可團結的力量結成統一戰線本是題中應有之義,特別是在創業階段。但李自成在這方面卻顯得心胸狹隘,很不夠格。譬如對曹操(羅汝才),曹操本來是同一戰壕里的戰友,此人多謀善斷,頗有威望,資格比李自成還老,李自成還是初出茅廬的小頭目時,他便是自立門戶的「流賊」領袖了。崇禎十六年已經投靠李自成,被封為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只因一時不合,聽信讒言,便親身將其斬殺,自傷膀臂。又如對張獻忠,一直猜忌排斥,在攻克襄陽稱奉天倡義大元帥時,聞聽張獻忠亦一舉攻取武昌,竟採取恫嚇威脅的手段,派人說:老回回已投降,曹操、革里眼、左金龍都被我幹掉了,下一個就輪到你小子了。(老回回已降,曹操、革里眼、左金龍皆為我所殺,行將及汝矣),嚇的張獻忠只好溜走,失去了互為犄角,聯合禦敵的大好機會,致使二人始終各自為戰,終被清軍各個擊破。除此之外,最不應該的是枉殺李岩,李岩是大順軍中首屈一指,善於運籌帷幄的謀士,只因猜忌他收買人心,擔心「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言落在李岩身上,便自毀長城殺掉了他。所有這些都暴露了自成性格中狹隘自私的一面,這種局限性也成為他後來失敗的肇因。 悠悠歷史,見仁見智。大順政權雖然只是歲月長河裡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其成敗得失卻總能引發一代代後人無盡的深思。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港媒:朴槿惠部署「薩德」必有沉重代價 反對派欲顛覆政權
※一則關於星星的假新聞逼死了首相、顛覆了政權!
※老照片:中看不中用 汪偽政權為何都是帥哥?(組圖)
※為什麼古代中國政權不下鄉?方士的知識樂園
※為何司馬氏能順利篡權?——曹魏政權興亡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