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 投降派 反革命

1975年的奇文,雅俗共賞轉貼如下《水滸》是一部「歌頌農民革 命鬥爭」的小說嗎?否。它是一部宣揚投降主義的小說。  《水滸》是一部「革 命教科書」嗎?否。它是一部反面教材。  魯迅說得好:「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寫了投降,宣揚了投降主義路線,可以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一切共 產 黨人,一切革 命人民,要知道什麼是投降派,請讀《水滸》,請看《水滸》中的宋江。  一條投降主義路線  《水滸》是以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古典小說。毛主席指出:「地主階級對於農民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迫使農民多次地舉行起義,以反抗地主階級的統治。」北宋末年,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斷激化,「政日以墮,民日以困」,封建制度已經走下坡路。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向地主階級的統治進行了猛烈衝擊。可是,曾經被譽為「農民革 命史詩」的《水滸》,是怎樣描寫農民起義的呢?  《水滸》這部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  貪官是壞的,皇帝是好的——這個思想,貫穿全書。小說中這樣寫道:「至今徽宗天子,至聖至明,不期致被奸臣當道,讒佞專權」,「卻是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賊臣,變亂天下,壞國,壞家,壞民。」書中的梁山泊首領宋江,每當俘獲朝廷將領的時候,再三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負朝廷」,「只被濫官污吏,逼得如此」。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隊伍,安營紮寨,招兵買馬,攻高唐,鬧華州,打大名府,主要的打擊對象就是高知府、賀太守、梁中書這類的貪官。  在封建國家中,皇帝是最高的統治者,是地主階級的總代表,是一切封建官吏的總後台。農民階級要反對地主階級的反動統治,就非反皇帝不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是不能動搖地主階級統治的。中國歷史上,北宋以前的黃巾起義,北宋時的方臘起義,就都是反皇帝的,都把鬥爭的鋒芒直指以「天子」為象徵的地主階級專政。  《水滸》中的宋江一夥,是不反皇帝的,是忠於皇帝的。他們最害怕反皇帝的「黑旋風」。李逵不是要「殺去東京,奪了鳥位」么?那可萬萬不行,「你這廝胡說」,「再如此多言插口,先割了你這顆頭來為令,以警後人」!宋江臨死,還要對李逵下毒手,不撲滅這顆反皇帝的火種,他死不瞑目。宋江標榜的是「替天行道」。天國的上帝,乃是地上君王的再現。宋江的「天」,其實就是宋朝乾坤,趙家社稷,徽宗天子。宋江的「道」,就是孔孟之道,封建階級的統治之道。一句話,「替天行道」就是要「盡忠報國」,為大宋王朝效勞。  在《水滸》中,反對貪官和忠於皇帝,是一致的。「忠為君王恨賊臣」,這句詩道出了其中奧妙。宋江等人「恨賊臣」,反貪官,不過是表明他們一片忠心為君王,要為「至聖至明」的皇帝「整頓朝綱」,除掉「賊臣」,修補地主階級的國家機器,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宋江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他們之間,在維護封建統治、反對農民革命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兩者的矛盾,主要是「當道」與不「當道」、「專權」與不「專權」的矛盾。圍繞這個矛盾,他們展開了爭權奪利的激烈鬥爭。  《水滸》中的梁山泊農民起義,正是由於宋江不反皇帝,終於讓人招安了。  反動的地主階級政權,對於農民起義,歷來採取反革 命的兩手:征剿和招安。打得垮的就征剿,打不垮的就招安。小說中的朝廷,交替使用了這兩手,最後搞了招安這一手。  書中的宋江,恰恰適應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需要,推行一條投降主義路線,把受招安作為農民起義的奮鬥目標。起義,就是革 命;受招安,就是投降。兩者本來是水火不能相容的。可是,《水滸》竟然把這兩者統一了起來,炮製了一個「造反為招安」的標本。  反對招安還是接受招安,這是梁山泊農民起義中革 命路線和投降路線兩條路線鬥爭的焦點。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願意投降。在小說中,宋江的投降主義路線居於統治地位,李逵等人的反投降路線則處在下風。尤其是,小說嘲笑和否定了李逵等人的反投降路線,把它寫成是愚蠢莽撞的行動,用來反襯宋江投降路線的正確性。可見,小說所要肯定和宣揚的恰恰是宋江那條投降主義路線。招安好,投降好!——這就是《水滸》的主題歌。------------------------------------------------------------------------------------------- 今生未必重相見,遙計他生,誰信他生?縹緲纏綿一種情。當時留戀成何濟?知有飄零,畢竟飄零,便是飄零也感卿。 發表於:2011-08-18 21:06:21 拿什麼來拯救你,善良的心回憶往事,說說小時候玩的最令你難忘的遊戲 ...樓主... 正午zoophagan

.userCertLog { margin:0 3px 4px 0; display:block;line-height:1}

認證會員

844

175 來自:上海註冊:2008-04-25發帖:483+5259

[編輯] [簡訊] [好友] [相冊] [搜索] [舉報] [道具][獎分] [只看此人] 管理: [刪除] [IP] 原來是「替天行道」的「強盜」,如今成為「官兵」了。做「強盜」的時候,「替天行道」是反貪官;當了「官兵」,「替天行道」要幹什麼呢?宋江等人主動從朝廷討來「聖旨」,去打方臘這個不「替天行道」的「強盜」了。方臘的起義軍,佔據八州二十五縣,改建年號,「南面為君」,確實是一支不「替天行道」的反皇帝的農民起義隊伍。在這支農民起義隊伍面前,宋江一反他當年在「官兵」面前那種卑躬屈膝的常態,擺出一副殺氣騰騰的架勢,自稱「天兵到此」,惡狠狠地叫嚷:「我若不把你殺盡,誓不回軍!」對於俘獲的方臘起義軍將領,「剖腹剜心」,無所不用其極。他的反革命立場是何等鮮明,他那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嘴臉是何等猙獰!此時此地,宋江之流「替天行道」的反動本質,也就暴露無遺了!  打方臘,是徹頭徹尾的反革命行為。對於這樣的反革命行為,《水滸》竟然為之歌「功」頌「德」,高唱「名標青史千年在,功播清時萬古傳」的讚美詩。然而,「終於是奴才」。在奴才的臉上塗了一層發光的油彩,只能使革命人民更加憎恨和厭惡。  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接受招安——鎮壓農民起義,這就是《水滸》宣揚的投降主義路線的三部曲。  有一種曾經頗為流行的論調,說什麼宋江投降是「農民的局限性」。這種論點,抹煞了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兩個對立階級、堅持農民起義路線和堅持投降主義路線兩條路線的原則界限,實質上是為投降派辯護。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前仆後繼,不屈不撓,向地主階級的統治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顯示了中國農民階級的革命硬骨頭精神。只是由於當時沒有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產關係,沒有新的階級力量,沒有先進的政黨,最後總是陷於失敗。但是,失敗不等於投降。向封建統治階級投降,那是叛徒和奴才的勾當,跟「農民的局限性」風馬牛不相及。鬥爭不屈而失敗,同追求升官發財而投降,怎麼能說成一回事!?農民階級儘管也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決沒有向封建統治階級投降的這種「局限性」!  一個投降派的典型  宋江是《水滸》的主人公。在文學作品中,「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水滸》為了鼓吹投降主義,用濃筆酣墨刻畫和歌頌了宋江這個投降派的典型。  「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這兩句話是宋江反革命一生的自供狀,維妙維肖地勾畫出他這個投降派的反動嘴臉。宋江混進梁山泊農民起義的「煙水寨」,就是為了叛賣農民革命事業,去換取朝廷招安、升官發財的「鳳城春色」。  《水滸》中的宋江,出身於地主階級家庭,「自幼學儒」,「曾攻經史」,是一個滿腦子裝著儒學秕糠的孔孟之徒。他把農民起義看作是「犯了迷天大罪」,參加起義就是「不忠不孝」,因而幾次拒絕上山。宋江不得不上梁山後,「身居水滸之中,心在朝廷之上」,左一個聲明「宋江等本無異心」,右一個表白自己「忠肝蓋地」,要「盡忠報國,死而後已」。接受招安後,他就更加死心塌地替封建統治階級賣命,去鎮壓別的農民起義軍。直到臨死,他還念念有詞,說什麼「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甚至宋江死了,《水滸》還要讓他的幽靈進入宋徽宗的夢境,向皇帝「垂淚啟奏」,真可謂忠君報國,死而不已。總括宋江一生,他一直以「忠君」作為自己言行的最高準則,根本不是什麼「農民起義的傑出領袖」,而是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大宋皇帝的忠實奴才。  正是由於「忠君」,宋江一貫熱中於受招安。早在他上梁山之前,當武松被逼投奔二龍山的時候,宋江就勸武松:「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宋江本人,如果能夠在仕途上爬得上去,他是決不會上山的。但是,殺惜、刺配、被判死刑,弄得他「名又不成,功又不就」,甚至連命都保不住了,只好「權借水泊」,「隨時避難」。宋江上了梁山,就起勁地鼓吹招安,等待招安,乞求招安,推行一條投降主義的路線。  為了受招安,他處心積慮地排斥晁蓋,架空晁蓋,兩面三刀,小恩小惠,籠絡人心,篡奪領導權。晁蓋一死,他就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聚義」換成「忠義」,一字之差,篡改了梁山泊農民起義的革命路線。  為了受招安,他不敢「侵佔州府」,不去擴大農民起義軍的地盤,故意放走朝廷的殘兵敗將,留下日後投降的後路。  為了受招安,他軟硬兼施,排擠革命派,壓製革命派;同時招降納叛,網羅世襲貴族、朝廷將領和豪紳地主,委以重任,組成一支推行投降主義路線的骨幹隊伍。  為了受招安,他在一百零八人大聚會時,當眾宣布「惟願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公開拋出了乞降的綱領。接著,在菊花會上,他又賦詞明志,「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為了受招安,他親自出馬,打通皇帝寵妓李師師的「枕頭上關節」;派人向殿前太尉宿元景行賄,求宿太尉在皇帝面前說情;在梁山泊的死對頭高俅被俘後,他竟奴顏婢膝地「納頭便拜,口稱:『死罪』」,乞求「慈憫」。其行徑之卑劣,令人作嘔。  小說屏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又讓他在宋江上山不久,中箭身亡,及早「歸天」,正是為了突出宋江這個投降派,為他受招安掃除障礙。晁蓋是梁山泊農民革命事業的奠基人,他有意「托膽稱王」,立志「要和大宋皇帝作對」,堅持了一條農民起義的革命路線。宋江鑽進農民起義隊伍以後,以革命者的姿態,干反革命的勾當,用他的投降主義路線「修正」了晁蓋的革命路線,搞修正主義。轟轟烈烈的梁山泊農民起義,就是這樣葬送在宋江一夥投降派之手。宋江根本不是什麼革命的「同路人」,而是一個把農民起義引向毀滅道路的叛徒。他對農民起義也談不上什麼「有功」,而是一個出賣農民革命的大罪人。  有的評論文章說什麼宋江這個人物具有雙重性格,既有妥協性,又有革命性。這個論點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宋江身在梁山,心在朝廷,自始至終堅持投降主義路線。他一貫忠於封建王朝,一貫反對農民革命,是鑽到革命隊伍里來破壞革命的,根本沒有什麼革命性可言。宋江的性格是統一的,統一就統一在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投降派典型。
推薦閱讀:

李澤厚:告別革命論
《西班牙革命與內戰》第二十二章 卡薩多軍政府與共和國的覆滅
看《白鹿原》想革命洪流中的利益團體
利比亞革命的性質和前景
鬥私批修:一場註定夭折的思想革命

TAG:革命 | 宋江 | 投降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