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日常工作規範第二講:班主任的每一學年

第一節:學年開始——自我教育從自定目標開始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48份目標的故事  

1、制定目標書,埋下希望的種子  

  又是一個新的學年開始了,每個學生臉上都寫滿信心與希望。  

  面對五年級的他們,我在黑板上寫下了:「胸中沒有目標,一根稻草壓斷腰;胸中有了目標,泰山壓頂不彎腰!」  

  「同學們,在新的學年裡,你將為自己定下一個怎樣的目標?」  

  靜靜地思考片刻之後,教室里一句句充滿信心的話語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我還想繼續當一名全優生,我有信心!」「雖然,上個學期,我什麼獎狀也沒有得到,但我想,我要從做好每一次作業,寫好每一個字開始,爭取使自己能在這個學期的期末得到一張獎狀。」  

  最後,我把設計好的空白目標書鄭重其事地發給了學生。我告訴學生,不需要長篇大論、言辭華麗,但是切實可行,而且它將成為你這個學期努力的方向。  

  學生們慎重地寫著:  

  「做一個誠實、踏實的孩子。每一次考試爭取90分以上。每周家校聯繫單中批語欄里沒有自己的名字,而表揚欄里要有自己的名字。」「我的學習不能落後了,落後就會讓大家嘲笑,還要向獎狀進攻。字要寫端正,字要寫得大一些。」  

  學生寫好後紛紛交了上來,我又特意在教室的後牆上開闢了一個目標欄,把學生的個人目標與班級的集體目標都掛在下面。   

  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地方,成了孩子們下課經常聚會的地方。我看到,48顆希望的種子已經悄然埋下。   

  2、重讀目標書,糾正偏離的航線   

  一段時間過去了,曾經的壯志雄心漸漸地在消退,有的同學也漸漸淡忘了自己立下的目標——這是意料之中的,也是必然的,畢竟他們還是孩子。但是,我知道,在必要的時候,目標書還是能揮它獨特的作用。   

  果然,那一次,一向被我們班同學稱為「班中一霸」的李嘉明又一次對同學無理至極,被欺負的同學甚至敢怒不敢言,還是其他同學向我報告的。我一時非常氣憤,每個學期,他的這檔子事總是層出無窮,而且,他還會公然向老師挑釁,絕對是個「刺頭」。但我依稀記得他曾以新學期的目標中寫下「要學會寬容別人,要學會忍耐」之類的話語。好,就這樣——我把他叫到講台上,請他找出自己寫的目標書,然後告訴他:「在新學年開始的時候,你發自內心地在目標書上寫下了什麼?你就當著全班的面讀一讀吧。」 他手拿著目標書,不肯讀。畢竟,他還在氣頭上,不過,面部表情中寫著的已不再是「憤怒」,而夾雜了几絲「尷尬」。性格暴躁的他同時也是一個很愛面子的男孩子。此時,他怎麼好意思讀呢?   

  我請了一位同學幫他讀。當讀到最後一句「我希望能用我的大度重新換得同學們的信任,爭取能評上『全優生』」時,同學們都把目光投向他,而此時他開始了低聲的抽泣。我趁機給他找了個下台階:「我知道,當李嘉明在寫下這些話語的時候是誠懇的,是真心想改變自己『霸道』的臭脾氣的。只不過,當他面對今天所發生的事時,他忘了自己立下的誓言,一時沒有控制好自己。對嗎?李嘉明。」   

  他的眼淚告訴我,今天的教育會比以前的任何一次急風暴雨般的責問更有效果。事後,果然當在路上碰到我,他沒有像以前挨批評後所表現的那樣冷淡,迴避,而是很真誠地問了聲:「老師好!」   

  3、回顧目標書,重揚前行的風帆   

  一個學期很快就過去了。本學期的「全優生」評選,我想改變以往老師自己作主的做法,讓學生寫一份「競選『全優生』發言稿」,在班裡進行一輪競選。在學生動筆寫競選發言稿前,我把他們曾經滿懷希望,飽含激情寫下的目標書發給他們。果然,學生的表情一個個變得有些異樣。「嘿嘿,就讓你們自我對照去吧!」我心裡暗暗地想。   

  向來做事都是「三分鐘熱度「的陳子詣,在看了自己的目標書後,就馬上抓起筆寫著:「……回顧這個學期,我十分沮喪,因為我沒有努力向目標前進。我在新學期的第一天,信心十足,就想著拿不到『全優生』的獎狀誓不罷休,我記得當時我還舉起拳頭,心裡發誓,我非要讓家人對我刮目相看不可。可到了學期快結束的今天,我忽然發現,自己的信心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而一貫努力卻總帶著點驕傲的曹雲涵是這樣寫的: 「我在新學期給自己立下的目標是『全優生』,我一直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這個學期,我覺得變化最大的是我的性格。最典型的是那一回——下課時,後面一個同學拿了一個裝光碟的盒子來夾我頭髮,我沒有生氣,同學一時的調皮,何必計較呢?可當他去夾另外的同學時,那位同學立馬『火冒三丈』,結果一場『世界大戰』即刻爆發。當時,我就覺得,同學之間還是多一些忍耐和寬容更好。 ……」   

  同學們的筆還在不停地寫著,而我的思緒卻飛得更遠:  

  在競選結束後,我想對他們說:要成功,首先必須設定目標,然後集中精神向目標邁進。而那些中途迷失方向的鳥兒,總是在突然醒悟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又錯失了一個美好的季節!但是,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方向,你還是能找到一片屬於是成功者的芳草地。  

  自定目標對學生的觸動這麼大,「全優生」的誘因成為班上人人的期待。不過「全優生」是一個有名額限制的獎項,畢竟永遠只能是極少數學生能夠獲得的獎項。如果多數人的努力沒有能夠如願以償,這種努力還會持續嗎?為什麼總有些學生努力一陣之後「信心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的思考回到現實……在下個學期的第一天,我還將在黑板上寫下:「胸中沒有目標,一根稻草壓斷腰;……」接著該寫些什麼呢?我繼續思考著……  

二、案例綜合評析  

1、[回放案例]  (1)不失時機地激勵動機:新學年一開學是確定目標的最好時機。對於學生來說,無論曾經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已經成為過去,一個新的未來在等待著他們,因而「每個學生臉上都寫滿信心與希望」。班主任迎合了大家內心的期待和需要,要求每一個人對新學年確定自己的目標,於是48位同學就有了48份目標,每個目標都是一份激勵的強化物,促使學生產生「新學年有新表現」的行為動機。  (2)不失時機地把舵加油:目標雖然是學生自己定的,滿腔熱情確立的目標,對於這些處於尚未成熟的學生來說,其實現並非易事,況且有的目標涉及改變自己長期已經養成的習慣,甚至已經形成的性格特徵,它要求學生有很強的自控力,包括抗干擾力、抗誘惑力和耐力等。因此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始終如一朝著自己確定的方向邁步。個別學生出現了背離自己目標的行為,有的則淡忘了自己的原有目標。對於這些學生,班主任要求他們回憶對照自己的目標,促使他們在愧疚中自行調整偏離的方向,重新起航。   (3)不失時機地總結反思: 學期末是目標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季節。班主任通過「競選全優生」的方式,讓大家反思對照自己的目標。有的學生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進步了;有的則在自責,由於自己的不堅持而沮喪。班主任則一方面在考慮如何賞識成功者,如何激勵失敗者,同時在反思中籌劃著下一步如何引導學生更加科學地、有效地制定目標。   

2、[深入案例]  當我們將該班主任讓學生自定目標等做法放到教育基本層面上考察,可以看到它的許多可取之處:   (1)有助於「好的開端」: 班主任把制定個人目標作為新學年開始的「開場戲」,可謂趁熱打鐵。在學生情緒最飽滿,信心最十足之時保證人人確定積極向上的新目標:「我還想繼續當一名全優生」、 我「爭取使自己能在期末得到一張獎狀」,……目標促使優秀的學生不鬆勁,落伍的學生不甘落後,確保人人有一個好的行為開端,為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有助於「人人參與」: 48個人48份目標,目標欄「成了孩子們下課經常聚會的地方」,可見,「目標」無意之中把同學們凝聚起來。班級成為人人有份的班級,班級工作變成班上每個學生都參與的工作,班上的事成為人人都關心的熱點,這有利於班集體的形成。班主任也可把全班每一個學生毫無例外地納入自己的視野,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發展方向,看到他們的進步和不足,便於有針對性地提供指導。   (3)有助於「集體監督」: 把每個人的目標貼在牆上公示,就意味著每個人把自己的承諾置於全班同學的監督之下,它起到督促、控制、規範、改進每位學生行為表現的作用。   (4)有助於「促進自律」: 自定的目標容易轉化成為學生心中的「道德律」,使外在的要求成為內心的期待。 因為要求學生自定目標意味著把學生置於實現目標的主動的承諾者與責任人,實現目標的行為成為內控制的行為,變為「我要做」的事。學生對「全優生」、對「獎狀」這些誘因的追求和嚮往,使得目標成為一種拉力,成為未來成功的願境。這樣,無須老師的外在鞭策和強制,學生也會有意無意地走進自律的境界。   (5)有助於「持續發展」:   班主任在學期末開展總結反思,這很有必要。它不僅促使學生檢驗自己目標的達成度,更促使學生學會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審視自己,「超越自己看自己」,認識自己的優勢,發現自己的問題,這對學生的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3、[超越案例]  目標具有激勵、導向、調控行為的功能,更具有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無論是目標的制定還是實施,班主任都要發揮主導作用。班主任除了要修訂學生的目標,監督、提醒學生實施目標,更要指導學生學會制定科學的、有效的、個性化的目標。通過對案例的深入探討,我們對此獲得了眾多啟示:   啟示一:幫助學生系統地構建目標體系:   ①、個體化和集體化目標相結合:如果班主任能夠與全班共同設定班級的目標,然後圍繞班級目標,要求每個人設定個體目標,這樣有利於把班級發展與個體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有利於發揮集體與個體的雙方互動作用,既可促進班級目標的實現,又為學生個體目標的達成營造積極的環境條件。  ②、階段化目標與長遠性目標相結合:僅僅有個長遠的大目標,,而沒有構成大目標必須達成的階段性目標,大目標容易落空。而僅僅有小目標,行為容易盲目,也難於持續。因此要引導學生不僅要設有一個較大的努力方向,同時又要腳踏實地地去實踐每一個階段小目標,完善自己的每一個細節,使每一個小小的努力都在為大目標的實現添磚加瓦。由於階段小目標難度降低,容易實現。學生可以一步一個台階,循序漸進,步步感受成功的快樂,天天體驗成就的喜悅,從而可避免由於大目標難就,屢遭失敗,認為「反正達不到」而放棄的結局。  ③、具體目標與全面成長的目標相結合:每個學生都應當有全面發展的成長目標,但它與學生的現狀有著一定的距離,在確定個體的具體目標時,要引導學生把它與自己的全面發展目標聯繫起來,   

  啟示二:幫助學生從個體實際出發確定目標:   ①、根據個體發展的現有水平確定目標:如果目標輕而易舉可以達到,就沒有激勵作用;而那種即使努力也達不到的目標,同樣會導致失望而放棄。那位「想著拿不到『全優生』獎狀誓不罷休」的學生,後來發現「自己的信心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目標太高太難,一時達不到,於是放棄了事。因此,把握學生的實際水平,幫助學生確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是非常必要的。  ②、制定多元的個性化目標:案例中的學生們幾乎都把「全優生」作為自己的目標。這裡暫且不談「全優」的含義。僅從學校限定的有限的名額就可以預料真正能夠達標獲獎的人寥寥無幾。建議班主任換一個思路,要求每個人制定有特色的,符合自己特點的,利於發揮自己潛能與強項,或利於克服自己缺點或弱項的多元化目標。班主任的獎項也相應地要多元化,不僅有一個「全優生獎」。   

  啟示三:幫助學生把目標細化為行為化指標:    目標確立之後,班主任可以要求學生提出達到目標的具體措施,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案例中的一位學生在確立目標時曾經發誓想改變自己『霸道』的臭脾氣。然而當他面對具體情境時,忘了自己立下的誓言,沒有控制好自己。可見,特定情境中如何控制自己,是需要有具體措施的。比如說,自我暗示:「每當我控制不住自己時,我就數數,數到100,……」,「當我急了,我就想那個格言,……」「當我欺負別人時,我就想假如我是他,……」等等,是解決他改變「霸道臭脾氣」的關鍵。如果僅僅定下目標,沒有確定如何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即使 「舉起拳頭,心裡發誓」,目標也可能落空。  

三、案例拓展: 好好生活,天天向上」——開學第一節  

這學期,我接受了一個新班——初三(2)班。經過一番精心構思籌劃,開學這天,我滿懷信心走進教室,開始了我的開學講演,也是我的一個施政演說。  

  「同學們,早上好!」下面請大家欣賞電視劇《亮劍》的精彩片斷。  

  電視劇《亮劍》中的主人公李雲龍有句名言「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說明了一個將軍對於提高整支部隊作戰能力的重要性。大家明白今天「老闆」的用意了吧!  

  我非常榮幸的向大家宣布:本人——「喬老爺」,從今天起我就和大家「風雨同舟」,乘坐三年級二班這艘航船駛向2008年中考的「港灣」。希望我們三年級二班這個剛剛誕生的「大家庭」能夠』好好生活,天天向上!  

  怎樣才能夠做到「好好生活,天天向上」呢?我們要記住中國足球隊前教練殷鐵生的那句話「用腦子踢球」!下面給大家講一講那個古老的一個「小故事」新編,這是我近日在網上讀到一則笑話:  

某日,老師在課堂上想搞一個腦筋急轉彎,問學生:「樹上有十隻鳥,開槍打死一隻,還剩下幾隻?」一個學生反問道:「是無聲手槍嗎?」「不是」,老師答。「槍聲有多大?」學生又問。「80——100分貝。」「那就是說會震的耳朵疼?」「是」,老師肯定的說。「在這個城市裡打鳥犯不犯法?」「不犯。」「那你肯定那隻鳥真的被打死了?」「確定」,老師有些不耐煩了,「拜託,你告訴我還剩幾隻就行了,OK?」「OK。樹上的十隻鳥里有沒有聾子?」學生並未就此罷休。「沒有。」「沒有關在籠子里的?」「沒有。」「有沒有殘疾的或者餓得飛不動的鳥?」「沒有。」「算不算在蛋里還沒有孵出來的小鳥?」「不算。」「打鳥的人有沒有眼花?保證是十隻?」 「沒有花,就十隻。」下課鈴聲已經響了,這個學生還在問個沒完:「有沒有傻的不怕死的鳥?」「都怕死。」「會不會一槍打死兩隻?」「不會。」「所有的鳥都可以自由活動嗎?」「完全可以。」「如果你的回答沒有騙人,」學生滿懷信心地說,「打死的鳥要是掛在樹上沒有掉下來,那就剩一隻;如果掉下來,就一隻不剩了。」據說這位老師顯得非常狼狽。  

  同學們,你聽了這個「邏輯如此嚴密的答案」之後,你的感想是什麼呢?給大家5分鐘的討論時間。  

  大家的討論可以說是熱烈的、歡快的,但我也看到了少數同學無所顧忌,不是在討論問題而是嬉笑怒罵,因此我向大家坦誠宣布我們三年級二班的班規:  

  「紀律是集體的面貌,集體的聲音,集體的美妙,集體的活動,集體的姿態和集體的信念。大家在《思想品德》課也已經學過了:沒有絕對的自由!請每一位同學記住:紀律是做好一切事情的保證!」  

  當然我也發現了不少一直在積極思考問題的同學,於是我接著說:「你們做得很對,請你記住『老闆』送給你們的「友情提示」:我不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學生,但我一定是學習的時候最專心的學生!   

  「暑假裡,我也查閱了你們的不少材料,發現不少同學有各種各樣的愛好和特長,或者這樣那樣的缺點,因此,我想向大家推薦下面三句話作為我們班級的班訓:  

  一要接受自己——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即使是流星也能劃破夜空的寂靜,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陽的光輝。無論怎樣,先接受自己,試著去發現自己的優點,挖掘自身的潛力。  

  二要欣賞別人——欣賞別人是善待他人的一種方式,是以人之長補己之短的明智之舉。在欣賞別人的同時,這個世界在你的眼中會變得更加美麗。  

  三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負責任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只有當你懂得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而不是逃避責任或在別人的目光中才勉強承擔責任時,你才真正的長大。  我們既然來到了這個班級,這就是我們的緣分。老闆特地賦詩一首,作為送給大家的一份禮物:  

     秋高氣爽艷陽照,朋友相聚在今朝;      經營班級你我巧,眾人拾柴火焰高;      師生合作教學妙,優秀團隊共創造;  

德智體美攜手勞,和諧雙贏開懷笑!   

  為了把我們這個班集體的工作做好,我建議大家『毛遂自薦』擔當重任!  

  為了把我們這個班集體的工作做得更好,我建議同學們『群策群力』進諫忠言!」   

  最後,我請全體起立,伴隨著多媒體優美的樂曲和畫面共同高唱《明天會更好》!我的開學第一節在高昂的歌聲中結束。   

點評】:  

  對於開學如何第一次亮相,該班主任作了一番策劃。他是有備而來的,但不僅僅是準備好講稿,設計好活動,更重要的是他的「備學生」、「備思想」、「備策略」 「備心理」。他事先「查閱了不少材料」,一一了解班上學生的情況,每個人的強項和短處,對班級整體有一個大致的認識,據此將他把帶班思路定位在促進「集體意識」的形成上,並為此跟進一系列的保證策略:用「班規」制約不規行為,用「班訓」教學生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和強化責任意識,用詩歌表達建設班集體的途徑和目標。   

  該班主任在發表開學講話時,不拘泥於「講話」這種單向的信息傳遞方式,而是把它變成一次豐富有趣味的「活動」。這個活動有學生的問題討論,還有電影片斷的欣賞,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全班的齊聲高歌。他還時時注意用笑話、比喻、幽默稱謂等方式,營造一種寬鬆心理氛圍,拉近師生距離,為學生接受教師的引導創設心理前提。   

  該班主任把自己的講話題目定為「好好生活」,這是他對自己「整體育人」教育理念的解讀,體現他所追求的的班級文化和核心價值觀。他不僅通過「德智體美攜手勞,和諧雙贏開懷笑」的詩句表達培養學生身心和諧,心態陽光的追求,更是通過他的師生平等、學生的民主參與,「毛遂自薦」「群策群力」進諫忠言等過程與手段試圖營造自己理想中的育人環境。 但是,一個開學講話,只有幾十分鐘,很難面面俱到。該班主任的第一節活動,涉及面廣,因此有些衝擊了主題,可能會影響給學生的印象。班主任明確提出了「好好生活、天天向上」的理念,但是,他似乎還未來得及讓學生理解這個理念,就來一個「急轉彎」把學生引入強化「邏輯嚴密」「多視角」地思考的討論之中,這或許與「駛向2008年中考的『港灣』」的目標有關。這種安排有可能客觀上沖淡了學生對於「好好生活、天天向上」含義的理解,不利於使之成為全班的共同價值取向,形成班級文化。但是,一開始就提供一個有趣的話題,引發討論,對於動員大家投入開學活動,參與班級生活可起積極的作用。  

  不論是「好好生活」的價值觀,還是「班規」「班訓」都需要調動全班學生民主參與,經討論、協商來共同確立或制訂。這樣教師的價值引領才能生效,「班規」「班訓」才會如同置於「心中的道德律」,培養起學生遵守紀律的「道德責任感」,使學生心悅誠服地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班規的約束。因此如果開學一節課沒有足夠的時間開展民主參與活動,可以先「安民告示」,使大家有所準備。總之,班主任要有一個促進學生由「他律」向「自律」轉化,由「外強制」向「內強制」轉化的意識和措施。  

  班主任要把「好好生活、天天向上」的價值觀,轉化成全體學生認可的共同的行動,就要通過一系列的班級制度和措施的實施,而這些制度與措施必須具體可操作,才容易落實,容易生效。因此開學講話之後,班主任還有很多事要做。  

  

第二講: 班主任的每一學年  

  

第二節:編排座位——排座位有學問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 自由找座位  

又到了新學期的第一次班會課了,按慣例是先排座位。當我走到教室門口時,同學們已在體育委員的指揮下分男女生按高矮順序在教室走廊排成了兩列。同學們看見我來了,便按照以往的慣例橫向兩個同學組成同桌很有序的一對對走進教室,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稍許的議論後教室里安靜了下來。   「看來同學們過了一個寒假確實長大了不少!5分鐘就解決了座位的問題。老師對大家今天的表現感到十分高興。那現在我們進入今天的班會主題——快樂的假期」我笑眯眯的說道,可是教室內一片沉默。「難道大家的寒假不快樂?」我仍微笑著反問道。   「老師,我現在一點不高興!我和小A坐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她幫我補習數學和物理,我幫她補習英語,你為什麼要把我們倆分開?」   「老師,你太不尊重我們了,你根本不了解我們,就隨意調了我們的位置!」   「老師,我想和石剛坐!」「我要楮欣雨和我同座!」 ……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教室里彷彿炸開了鍋,議論紛紛。   面對「群情激憤」的場面,我頓時靈機一動,不如成全孩子們的願望吧。「那今天的班會就改為自由找座位,怎樣?」我隨機在黑板上鄭重地寫下「自由找座位」四個大字。   「嘢!」孩子們頓時一個個綻開了笑臉。性急的孩子準備拿起書包下座位找同桌。   「那也不能太自由!」班上的小思想家張子祥站起來大聲說道。「我們找的同桌應該是學伴而不是玩伴!我認為同桌應該能動靜搭配,也就是不能兩個都愛說話的坐在一起,也不能都不愛說話的坐在一起。同桌要一強一弱搭配,讓學習好的幫助學習差的」此言甚合我意。   「同意張子祥同學意見的請舉手!」我說道。絕大多數同學舉手表示贊同。   「老師,自由找的同桌最好兩個人都要願意,不能強迫對方。」王亮亮補充說。「對、對、對……」 大家附和著說。   我說, 「大家說得都很有道理。那什麼樣的同桌才是你的學伴,而不是玩伴?請每個同學好好思考,然後再選擇你的同桌。好嗎?」   「那現在同學們自由找夥伴商量,10分鐘後我們再來重新找座位,好嗎?」我隨機又在黑板上寫下一句話:我做主,我快樂!   「嘢!」孩子們一個個像活潑快樂的小白兔一樣,東跳跳,西蹦蹦,好不開心!   10分鐘後,果然孩子們一對對手拉手笑眯眯的坐到了一起,當然也有3個孩子孤零零的立在一旁,小A是想自己一個人單獨坐,小B是自己的朋友被別人拉走了,小C是自己平時太調皮,大家不願意和他坐,正在一邊愧疚地哭著。雖然這次的主題班會沒能如期舉行,但這次自然生成的主題「自由找座位」卻幫助我解決了歷次排座位導致的多數同學的不滿。然而,這三位同學的問題該如何妥善解決呢?可讓我為難了!而且,我深深地感受到同學們共有的內心獨白:看您的嘍!我心想:可不能讓他們太失望!但一時間我又想不出錦囊妙計,只能施緩兵之計了,於是說道:「先請三位同暫時在後排三個空位入座,今天是座位大調整,以後我們再進行微調!」   ……   第二天早上,我剛到校門口,學生D的家長就與我說,她的孩子視力不好,但為了與身材較高的好朋友同桌,就選擇了後排座位。儘管遭到家長反對,但因為是自主選擇,不好意思要求老師調換,同時也擔心會傷害同學感情,寧願選擇忍受。然而,家長強烈表示:孩子不懂事,可以為了友情而不顧視力;但老師不可任其自然!   送走學生家長,班上一位同學找來說,「老師,張旭和李丹都是學習成績好的,她們不應該坐在一塊,那樣會浪費資源!」   過幾天,課任老師來找我說,你們班上課紀律不佳,同桌的孩子們有說不完的話,……」   我陷入了思考:如何才能讓班中每一位同學都能從座位調整後,愉快地開始新學期的學習生活呢?  ……   

二、案例綜合分析 :   

1、[回放案例]  

  開學初,我準備按計劃主持主題班會:「快樂的假期」。可走進教室時發現班裡學生情緒低落,我直接推斷出主要願因是:他們剛在班幹部組織下,依照慣例僅憑身高排序編排了新座位。通過簡短的交流、證實後,我調整了班會主題:」「自由找座位」。並組織學生研討了找同桌應注意的基本要求,即找學伴,而不是找玩伴。隨後,讓學生重新找了座位。結果,多數學生如願以償,而有三位學生出列。一時間「我」陷入被動,僅對三位同學做了簡單的處理,告知學生以後再微調。 次日,有一學生家長專程來反映:他的孩子因為重友誼而不顧視力選擇了後排座位,希望老師調整。數日後,有學科教師反映:課上同桌說話增多影響了課堂秩序。由此,我陷入了沉思。   

2、[深入案例]  案例中班主任「我」的做法值得肯定的是:  其一,新學期走進教室就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表現出班主任良好的職業素養,即對學生心存一份關愛而善於觀察。了解學生情緒低落的原因後,迅速做了原定班會主題的調整,透顯出了班主任平素積累而成的教育機智。  其二,當有學生表明「找座位不能『太自由』」時,班主任沒有直接說教,而能因勢利導,組織學生進行研討,使學生在交流中思考、在參與中感悟,自然地總結出了找同桌應本著自願結合、有利於優勢互補的原則。  其三,對自由找座位後的三位出列同學簡單處理時,能告知全班學生以後再作微調,緩解了緊張的氛圍,變被動為主動,為尋求更為妥貼的調整辦法贏得了時間。此後,能悉聽學生、家長及學科教師的相關反饋,沒有急於行事,而陷入沉思。表明班主任具有遇事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也從側面反映出平素能維持暢通的信息渠道。   當然,如果將案例中「我」的做法作些調整,編排座位的教育價值實現會更充分。諸如始端上,增加座位調整的計劃性,可事先制定預案,而非僅依教育機智被動應對,即可減少如同三位同學出列後師生共有的尷尬。中端上,對於學生經討論而達成共識的找同桌之原則,教師不可簡單認同而支持,應考慮到座位排序上必有特殊情況,予以特殊地應對。終端上,可著手與學生及其家長、學科教師共同商議,建立座位編排定期調換制度,而非開學初大調整,往後僅作微調。在一學期里,力求保證增加每個學生與更多同學同桌、可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機會。   

3、[超越案例]    案例「自由找座位」經過多層面、多視角的分析討論,給了我們超越案例的多方位的啟示:   啟示一: 「「編排座位」事小,但不可小視。  編排座位是班主任工作的常規內容,但是,對於班級學生而言,排座位涉及教育空間資源的分配,影響學生的情緒狀態和人格發展,也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班級組織紀律,因此,是值得班主任重視和研究的工作內容。   啟示二:編排座位的過程是一個教育過程,必須協調好教師主導作用於學生自主參與的關係。   在選擇編排座位的方式上,要體現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要講求民主,尊重學生意願結成同桌,但是,教師不能放棄引導權和決策權,要事先制定「遊戲規則」,事中靈活調整。   啟示三:對於編排座位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視為教育契機,及時反思,機智解決。   對於案例中的有學生「出列」的問題,作為教育的契機,由此,關注學生群體的人際關係狀況,關注個別學生的人際交往障礙,機智地解決問題,設法減輕出列學生的心理傷害。  啟示四:如何成功的編排座位,須要班主任系統地分析思考,整體部署。   編排座位不可孤立進行,須要老師根據班主任工作的整體計劃協調統籌,既要考慮不同階段的工作安排的側重點和相互銜接,又要考慮同一時段的班級各項活動內容的結構關係。要兼顧班集體與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具體編排座位的方式選擇,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現實特點以及班級學生人際關係狀況,不可簡單地偏執一端,僅由學生商定,或老師指定,而應爭取學科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支持與建議。而且,時間安排上,不可僅限於學期初進行,可多次調整,增加每位同學與更多同學同桌、享有更多不同空間的機會。   啟示五:編排座位應建立有效機制,增強計劃性,減少隨機性。   班主任要有專業研究意識,在繁雜瑣碎的班主任工作中,要不斷探索總結,與同伴共享成功的經驗,建立包括編排座位等班級主任常規工作的有效機制,提升班級管理的有序性、規範性,減少因預設不足而導致的被動、甚至尷尬。   啟示六:班主任工作應注重細節,遇事沉著冷靜。   班主任老師平素要維持暢通的信息渠道,還要善於觀察,包括學生情緒變化、學生人際關係學狀況等,遇事沉著冷靜,不可貿然作斷與行事,努力使每位學生在班主任的每一工作細節中受益最大化。  

三、案例拓展: 特 殊 座 位   

我們班的女同學小輝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學生。她很聰明,但成績一般,是什麼原因使得她的學習成績總是停滯不前呢?我分別了解了各位科任教師,他們一致認為小輝科任課太能說話了。班幹部們也說:「老師,除了你的課,科任課她沒有不說話的。」我心想:壞了,問題嚴重了!是不是她的同桌也不能很好的約束自己?從而導致她們互相影響?於是我在爭得小輝同意後,讓她和一位比較老實的男同學小龍一桌。   剛調桌沒幾天,就又有老師和同學反映說:「小輝實在是太能說了,就連不愛說話的小龍也和她說起話來了!她和誰一桌誰就遭殃!」面對這種情況,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將小輝調到最後一排;二是讓她坐在講桌邊,單獨一座。調到最後一排的結果可能導致原本聰明的小輝對學習的最後放棄,但不會影響其他同學;而若要調到講桌邊單獨一座,對她的自我控制和學習成績無疑是非常有益的,只是不知道對她的心理是否會造成影響?會不會讓她覺得自卑?因為我一直把特愛說話但又沒有放棄學習的男生放在講桌邊單獨一桌。   思前想後,我還是決定把小輝放在講桌邊上。因為我覺得對她這樣的孩子絕對不能放棄。在放學後我就找到了小輝,我說:「老師想給你調個座位,主要是為你的成績考慮的。你很聰明,就是上課是太能說話了,因此,不但你自己的成績沒有提高,而且也影響大家共同進步呀!老師想給你調到講桌邊,先和你商量一下,你同意之後,我再與劉力商量。人家劉力自從坐在講桌邊,成績直線上升,我還不知道劉力願不願意和你換呢?講桌邊的座位可是好座位啊!劉力可是我同事的外甥!很多人想座在那裡,我還捨不得呢?」小輝聽到這裡爽朗的笑了,說:「老師,我也知道我自己的毛病,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我願意換座。你和劉力好好說說吧,我要是坐在這裡,也一定不再說話了,我的成績一定能提高的!」「好的,那老師明天就找劉力談。」   做通了小輝的工作,劉力的工作就相當容易做了。因為誰不願意換到正常的座位呢?我這樣和劉力說:「劉力,你最近的表現不錯,成績進步也很快,現在你和小輝換一下座位吧,老師相信你坐到學生中間一定會遵守紀律的!」劉力滿心歡喜憨聲憨氣的說:「謝謝老師,老師放心!」   這次的座位調完之後,小輝的課堂紀律果然大見起色,成績也有明顯的進步。她和她的家長都很滿意。這次特殊的調座位,讓我意識到特殊座位還需特殊的對待,只要工作做細緻,沒人要的座位可能變成*人人爭的座位。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我們班現在有很多淘孩子都要求到講桌邊來坐呢!  

【點評】∶   

案例中班主任能細心發現小輝同學雖然生性聰明,但學習成績一般的情況,針對她有好說話的特點,選擇了從調換座位入手,以促其潛能開掘、成績提升。這表現了班主任有較強的責任心,能關注班中個別學生。尤其,調換座位後,班主任能持續關注,發現收效甚微時,經思考、分析,再次選擇了二度座位調換的應對策略,此間顯現出了班主任的自信與執著。而且,為了穩妥起見,能輔之以個別思想教育工作,於是,對小輝、劉力分別進行了真誠、友善且不乏智慧的溝通,使二位學生在感受尊重與信任中、在領受激勵與期待中,欣然應允了座位調換的提議。事實結果表明:特殊座位的調換使小輝同學獲得了教師的期望效應,不但沒有因此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反而,使特殊座位從此成為更多同學的嚮往。  

可見,座位調換也能成為班主任教育個別學生的有效路徑,當然,其間須要班主任積極關注並研究個別學生,能與學生進行心理置換,維護學生的自尊,並講求教育藝術,這樣,能使原本不言而喻帶有幾分貶義的特殊座位,自然地增添幾分榮譽感。  

  

  

  

  

  

  

  

  

  

  

  

  

第二講: 班主任的每一學年  

  

第三節:布置教室——布置教室也要立足教育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 一波三折的「小櫃面」  

新學期開學不久,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郭老師讓學生動手布置小櫃面(班內左側有一排供學生放用具的柜子,柜子外面為白色),使之成為展示自己才藝的小窗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每月全班要民主選出布置最合理,最新穎,又有創新的作品來。  

  幾天過去了,陸續有幾個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了,其他同學也利用課餘時間畫的畫,剪的剪,班裡只有小A同學一直按兵不動。小A同學是個外地借讀生,在原學校學習不是很好,家長就是想讓他開闊眼界,有所進步才轉到這所學校來。可他一天到晚也不和別人說幾句話,問一句說半句,平時也沒什麼愛好,表現得很膽小、不自信。經過郭老師的觀察,發現他並不是對布置小櫃面沒有興趣,課間,他也圍在柜子前面欣賞別的同學的作品,這次,肯定又是覺得自己不行,就沒有動手製作。郭老師打算開展互幫互助活動,讓幾個學生幫他設計,製作,讓他嘗到成功的喜悅以培養自信心。不久,小A同學在幾位同學的幫助下布置好了小櫃面。可是,還沒來得及欣賞,就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小A同學在大家正連連誇讚別人替他剪的剪紙時,竟然當眾把剪紙撕了下來,並毫不留情的揉成一團狠狠地扔進紙簍。當郭老師聞訊來到他面前時,看到的卻是滿臉委曲和一絲理直氣壯。「小A同學,你為什麼把別人幫你完成的作品撕下來?你剪不好,別人幫你不行嗎?你這樣做多傷人家的心呀?」在郭老師一再追問下,小A同學才慢吞吞地說「誰用他們幫,我自己會。」  

  小A的話引起了郭老師的深思,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她認真思考了小A學生的行為,認為他以及其他一些學生之所以在布置小櫃面這件事上不積極不主動甚至出現偏激,主要由於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對於二年級的部分學生來說這樣的動手操作布置櫃面,有一定的難度。尤其A同學以前也沒有實踐經歷,從未考慮過自己的有什麼特長,也沒有機會去嘗試過,因此,對這件事沒有任何經驗,不知怎樣去做。當看到別的同學展示出的作品,又給他帶來一定的壓力,認為自己做的肯定不如人家做得好,展示出來怕別人笑話,因此遲遲不動手。其次,A同學來自分校,而分校學生由於地域等關係,見識少,更不用提積累什麼製作素材,他們不會從生活中觀察,觀察事物沒有主次和順序,抓不住重點。他們寫什麼、貼什麼、剪什麼沒有具體的指導和現成的榜樣作參考,所以,即使想做也不知該怎樣去做。另外,郭老師原打算利用其他同學幫助小A,讓他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卻因考慮不周,無意中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小A同學因為誤會了同學們善意的幫助,以為別人小看他,才不計方法粗暴地拒絕了別人的好意。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後,郭老師開始有意識的開展一些活動,來幫助小A為出下一期滿意的作品而做準備。  

  郭老師利用午休和自習時間安排學生們去多媒體教室觀賞海底世界,大自然風光,動物樂園,以及名勝古迹等宣傳片。開闊學生眼界讓他們感受美,認識美,並學著描述美,培養他們審美觀點,並為他們積累素材,有的可寫、有的可畫、有的可模仿,郭老師注意到小A充滿好奇、積極地參與著。  

  另外,組織全班學生對布置好的小櫃面進行評選,選出自己認為好的設計並請設計者介紹製作過程,其他同學也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或提出更好的建議供參考,讓他們在評選賞析的過程中學習好的經驗。在評選過程中,郭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小A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給予肯定。  

  在自願的前提下,郭老師號召全體同學組成製作小組,幾個同學一齊安排布局,一起動手製作,畫得好的畫畫,手巧的做紙工,字好的寫字,然後幾個人一起商量,貼出作品。  

  為了正確引導小A,郭老師和幫助小A的那幾個同學談心,首先表揚他們主動幫助同學是對的,但一味的大包大攬,是不能令人進步的,要適時適度,還要考慮到不能傷害小A的自尊心。  

二、案例綜合評析:   

1 、[回放案例]   開學初,郭老師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布置小櫃面。小A卻遲遲不動手,郭老師觀察發現他並不是對布置小櫃面沒有興趣,因為課間他也圍在柜子前面欣賞別的同學的作品。因此郭老師認為他一定是缺乏自信,怕做不好丟面子。於是,決定讓同學們幫她做。誰知被他當眾撕下扔進紙簍。  對於這件事,郭老師的分析是:這個任務本來有難度,加上他沒經驗,也不知道自己的特長,怕做不好丟面子;他來自分校,見識少,能力不足,但自尊心太強導致他不肯動手。於是郭老師採取四項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1)、幫助他擴展見識,提高觀察力,積累素材;  (2)、讓他參與評議別人的作品,融洽關係;   (3)、以自願組成的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共同策劃、共同製作,淡化個人的作用;  (4)、與助人者談話,告訴他們幫助不應一味的大包大攬;與小A談話,告訴他,應當感謝別人的幫助。   

2、[深入案例]  郭老師在事件中,值得肯定的是:她讓學生自己動手布置教室,注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有利於提高學生當家作主的意識。她關注個別學生的「反常」行為,認真觀察並分析原因。當看到小A不動手時,並沒有無端地下結論,而是觀察他的行為細節,分析出其不自信,害怕失敗的原因。郭老師積極倡導互助精神。她試圖通過同伴的互助來保證小A得以成功,願望是良好的。但是儘管郭老師用心良苦,效果並不佳,非但沒有提高小A的自尊,反而傷了他的自尊。   郭老師對此進行了認真地反思,並設法採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從提高他的能力上下功夫;  二是從強化合作行為,組成製作小組,彌補個人能力的不足;  三是鼓勵參與、提供機會,讓小A參與評價他人的作品,不僅為提高他的審美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有助於改善他和夥伴們的關係,學會欣賞他人,學會與他人相處;  四是做好協調雙方的工作,使助人者懂得如何助人,被助者懂得如何感恩。這樣,使得布置教室的整個過程都立足於育人。   當然,如果郭老師能夠活動前了解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充分地預設;活動中指導好學生的互助活動,布置教室的活動就會更加順利。 3、〔超越案例〕   案例「一波三折小櫃面」經過多層面、多視角的分析討論,給了我們超越案例多方位的啟示:   

啟示一:學生參與布置教室有利於提高主體意識   學生參與教室的牆面設計與製作活動,有助於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提高班級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強歸屬感。   啟示二:布置教室的過程也是教育的過程   布置教室的目的不能僅僅為了改善或美化環境,為布置教室而布置教室。要克服布置教室僅僅為了完成上級的檢查要求,滿足參觀者的審美需求,滿足學校開展競賽爭優求勝要求的傾向,明確目的、理好思路、澄清價值取向,並關注布置教室的過程,注意觀察學生在布置教室中的問題和表現,提供促進學生髮展的機會和平台。  啟示三:布置教室也是構建班級文化的活動  「教室」不只是一個物理空間的概念,而是一個心理場的概念,它是由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營造出來的心理空間。教室的牆面,只要經過師生有目的地加工,它就成了班級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或體現著教師的理念或映射著師生的共同價值觀,從而構成隱性課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發展。   啟示四:班級文化的核心是師生共同的價值觀   布置教室是班級文化構建的組成部分。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倡導的教育價值觀(競賽?合作? 爭優? 創新?凸顯個性?)然後努力使自己的價值觀被全班所認同。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溝通交流、加以引導(如:拓展案例一),通過活動體驗、形成氛圍(如:拓展案例二)等方法與途徑,促進學生對價值觀的接納和認同。   啟示五:分析弱勢學生活動不積極的原因及其對策   對於弱勢學生活動不積極現象,切忌簡單化處理,要搞清原因,有的放矢地採取對策。1、不自信:學生因動手能力差,任務過難,無法勝任,導致不自信。可以通過降低難度,促使其成功,提高自信。2、壓力大:以競賽為取向,學生擔心失敗,導致退縮行為。可以通過改變評價標準,不以優劣為標準,而以表現個性為標準,以創造性、獨特性為標準可以降低壓力。3、不適應:一是活動方式與自己的強項不適應;可盡量提供多選擇的方式,以便學生髮揮自己的潛能,選擇符合自己強項的方式完成任務。二是對任務感到陌生,無從下手;允許他先觀察、模仿、嘗試,再動手。  啟示六:幫助不自信者,提供「合適的」機會   幫助不自信的「弱者」不能只憑滿腔熱情,因為這樣並不能使學生們找回自信心;而只有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價值時,才能有效地立自信。因此幫助不自信的孩子,要注意營造平等寬鬆接納的安全氛圍;了解他的個性特點、心理需要和基礎,給學生「合適的」機會,使其體驗成功。   啟示七:助人即互利,尊重受助者  

幫助是互利行為,不是恩賜行為;幫助要體現尊重,要徵得被幫助者的同意;幫助前,要先搞清被幫者的需要;了解被幫者的個性特點。   

  三、案例拓展 : 每顆星星都有它的位置  

早晨,剛到教室里,就有幾個孩子像小鳥似的嘰嘰喳喳地圍攏過來。「國慶的照片怎麼貼在『好學星"里?」「一定是老師不小心貼錯了!」「慶慶考試只有一點點分!」  

  順著他們的目光,我明白他們說的是教室後面牆壁上布置的班級文化主題板塊「繁星點點」的內容。身為班主任的我,把主題畫設計成一片浩渺的星空,點點繁星,閃爍其間,有「好學星」「守紀星」「文明星」「衛生星」,全班同學的照片分別粘貼在這些星星上。國慶的照片被我貼在「好學星」上了,那裡還有班上其他一些同學的照片。他們一定覺得:國慶學習成績不算好,怎麼會貼在好學星上,而且是和班上那些成績出色的同學在一起?  

  「那你們說該怎麼辦?」我試探性地問他們。   孩子們快人快語:「最多貼在『衛生星"上面。」   「其實,他還不太講衛生。」有孩子不同意。   「那怎麼辦呢?」   「只好就貼在衛生星上面了。」最終,孩子們似乎很無奈地統一了看法,確定了國慶照片在主題板塊上的位置。  

  聽著孩子們的議論,我感受很深:儘管班級布置的本來目的是給孩子們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每個孩子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個位置。但是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這些「星」的亮度是不等的,或亮或暗,透出了我們為師者的價值觀,而且這種價值觀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滲透進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  

  在孩子們看來,「好學星」無疑是最炫目的,而哪些學生可以名列其中,他們自有評價標準。該怎麼引導他們?  

  畢竟是孩子,見老師這麼說,他們就挺認真地思考起來。  

「老師希望他學習進步。」   「慶慶比上學期認真多了。」   「我看,暫時就貼在這兒,過一段時間,如果他還沒有進步,就把照片拿下來。」   他們七嘴八舌地找出了一番理由,默許了慶慶目前所在的位置。   「那麼,我和慶慶一起謝謝大家。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幫助他把學習搞上去,好嗎?」   孩子們認真地點著頭。  

  廣袤的天空里群星閃爍,這些星星因為或遠或近的緣故,給我們的感覺亮度不一樣,但很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它們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努力地放射出自己的光芒。   

  我們有什麼理由阻擋它們的光芒?   

教室的牆面,只要經過師生的加工,它就成了班級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或體現著教師的理念或映射著師生的價值觀。案例中的老師,在設計牆面的「繁星點點」時,想藉此向孩子們傳遞「天生我材必有用」理念,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明星。然而他發現,他的理念沒有被學生所認同或理解,學生認為學習差的孩子不能成為明星,或只能成為不太亮的星星。如何認識學生的這種不接納?如何將自己的理念轉化成為大家共同接受的價值觀?這或許對於班級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關鍵。班主任十分清晰自己的價值追求,也敏銳地看到孩子們的不接納背後,是成*人狹隘的、一元論標準下的人才觀、是缺乏發展與平等意識的人才觀。值得欽佩的是,老師的巧妙引導,它不露痕迹。當然如果一開始設計時,師生就共同探討星星的含義,在貼星星時,也讓學生們參與商討,情況就會更順利。  

  

  

  

  

  

  

  

  

  

  

  

第二講 :班主任的每一學年  

  

第四節:選班委會——讓學生體味公平公正的班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選舉班委會風波  

開學不久,801班的同學們向我請求:要重新選舉班委。正好,思想品德課里涉及「公平公正」的內容。何不把這次選舉作為一次實踐操作呢?於是,我把選班委的權力交給了全班同學,只給他們定下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要讓同學們自主推選自己信任的新一屆班委。  

  是的,一些大道理只能靠實踐才會有體味。這不,全班順利地完成了先投票再按票數的高低選出11位候選人的程序。班委的當場選舉就放在一節班隊課上,由原來的正、副班長彭雨詩和俞勵遠主持,我今天就「讓賢」一回了。  

  選舉會開始了,首先,由上一屆班委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總結並表達了他們願意繼續為班級工作,為同學服務的心愿, 同時也談了對新班委的希望。接著又有同學毛遂自薦,表示願意為班級集體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得到鍛煉,取得進步。然後,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開始選舉。一切都非常順利:發選票、全票收回、唱票、監票、統計票數,班委的入選人員名單出來啦!選舉工作將順利結束。選票被我隨手扔進垃圾筒。  

  意外就在這時出現了,有幾個同學衝到辦公室找我,反映他們對最後的統計票數有懷疑,認為有些同學的票數統計可能出了差錯。我狐疑的看著他們,覺得自己聽錯了,因為計票、唱票、監票都是我信得過的學生,而且一切活動都在老師同學的眼皮底下進行,怎麼可能?!然而,他們再次堅持自己的真實想法。  

難道要重新計票?作為班主任,同時又擔任他們思想品德課的我想到,我們平常經常教育學生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力,此時我若怕麻煩用強權解決問題,那麼,課堂教學就一定沒有實際意義了。既然他們對選票有疑義,我應該有所交待。只有這樣,同學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意義,體味行使每個同學管理班級的權力。於是決定,那就再來一次吧!選票已丟入垃圾箱了,那也不能怕臟、嫌麻煩,我們從垃圾箱中將選票一張一張找出來,41張一張都不能少。  

為了公正,就要考慮迴避有關人員,於是換了幾個普通的不任任何職位的同學重新在班級里唱票計票。  

  結果,真的發現前面的統計出了差錯——小李的票數原來有32票,現在只有25票!班上所有同學的目光都轉向小李,小李滿臉通紅。隨即所有的目光又轉向了我,大家等著我公正的答覆。怎麼辦?說實在的,當時我一下子也懵了,該怎麼辦?狠狠批評?輕描淡寫?我知道全班都在等著我的處理,我決定選擇小李的事先「輕描淡寫」,并力求做到公正。儘管按票數來算,25票也能進入班委,我想了想後,還是告訴全班同學,小李暫不安排進班委,其他事情,等老師問清楚再說。  

  幾名男生怎麼算得如此准?這是我的一個疑惑,下課後我先把他們叫進辦公室。原來他們幾個,覺得小李以前擔任副班長、科學課代表,發作業本時態度不是很好,老扔本子,對訂正的人推推搡搡,於是十幾個人就約好,都不要選他。當票數出來後,他們以為有人改變主意了,課後一碰頭,誰都沒有投他,於是就認定小李作弊。可是看到小李剛才的窘困相後,他們已經有一絲後悔了。覺得自己太過分了。儘管如此,我還是批評了他們,「搞小團體拉票,這可是很不好的,同學有錯誤可以當面指出,我相信他會接受的」。  

  這時,我再把小李叫到了辦公室,他始終低著頭。這時再追問他有沒有作弊,我覺得已沒有必要了,於是輕輕地對他說,「老師知道你一直幹得很努力,但你細想一下,可能太忙了,是不是有些地方就做得比較粗心了?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放下「包袱」,做個敢做敢當的真正的男子漢。」他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點了點頭。「還是有這麼多同學投票給你,同學們還是很相信你的,缺點每個人都有,改了,就可以了。老師相信你以後肯定能做好,到時候再競選班幹部,怎麼樣?」他又點了點頭。我想,對此時的班級來說,「冷處理」應該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我清楚,學生的態度會隨著老師走,如果我把小李「一棍子打死」,學生也會跟過來。我要幫小李重樹威信。  

學習生活又重新開始了,選上班委同學的工作也做得確實不錯,不過,我還是希望小李能夠有些顯著的變化,為班上做些什麼。我在思考著……  

二、案例綜合評析   

1、[回放案例]   選舉會開始了,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發選票、全票收回、唱票、監票、統計票數,班委的入選人員名單出來啦!選舉工作將順利結束。選票被我隨手扔進垃圾筒。意外就在這時出現了,有幾個同學衝到辦公室找我,認為有些同學的票數統計可能出了差錯。我們從垃圾箱中將選票一張一張找出來,41張一張都不能少。換了幾個普通的不任任何職位的同學重新在班級里唱票計票。結果小理的票數原來有32票,現在只有25票!班上所有同學的目光都轉向小理,小理滿臉通紅。    老師採取了幾項措施:  (1)小理暫不安排進班委,其他事情,等老師問清楚再說。   (2)批評了私下拉票的同學,「搞小團體拉票,這可是很不好的,同學有錯誤可以當面指出,我相信他會接受的」。   (3)批評了小理同學,同時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給小理改正錯誤的機會。 2、 [深入案例]  改選學生班委會採用民主的方法是學生行使民主權利和義務的必要實踐,也是學校教育工作以學生為本的具體體現。當學生建議教師改選班委的時候,老師採取了定下「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要讓同學  

們自主推選自己信任的新一屆班委的做法。選舉學生班委會的進程十分順利,新的班委會產生了。但是,在教師眼皮底下的發生的選舉有了戲劇性的變化,雖然「計票、唱票、監票都是我信得過的學生」,但選舉計票這老師自認為最沒有懸念的環節,被學生公開質疑,公正性受到了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沒有採取簡單維護自己權威的做法,主動採取了重新計票,終於使得票數錯誤的原因水落石出。然後,告誡了部分學生小團體拉票的錯誤做法的危害性。一方面通過確認新班委,暫停小理同學班委職務。在對小理同學批評的基礎上,幫助他認清其選舉班委會工作中的嚴重錯誤,鼓勵其以後持續努力,爭取同學的肯定和支持。使得戲劇性的情況峰迴路轉,有了個「雙贏」的結局。   該班主任的做法值得肯定的地方:   首先,班主任老師對選舉班委過程中發生的意外總體控制得當。老師的教育機智,使得結合思想品德課公平公正的學生實踐,不受到意外地干擾。教師暫停小理班委資格,也符合了同學們的預期,有利於緩解學生之間矛盾衝突,為班級的長期建設的順利發展做了較好的鋪墊。   第二,班主任老師處理問題的幾個關鍵環節比較合理、得體,沒有引起學生選舉活動的混亂。班委會選舉是學生學業中的大事,通過選舉,學生行使了民主權利,決定了自己的領導者,也樹立了班級發展的榜樣和標杆,更何況這次選舉是學生主動提議進行的。教師的選舉處理決定,得到了全班同學的支持,避免了學生之間的直接衝突。反映了教師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發展性和教師的責任感。    第三,從「老師相信你以後肯定能做好,到時候再競選班幹部,怎麼樣?」,到老師的「相信你」給了一個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對學生有更大幫助和動力。   第四,教師敏銳地發現了問題的根源,察覺了學生拉票的不當行為傾向,避免了學生以小集團利益代替全體同學利益錯誤傾向的擴大化。無論什麼性質的拉票,都違背了公平公開和公正的原則,這種「潛規則」會腐蝕掉我們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根基。會毀掉學生對人和社會組織的關係的基本信任。!    第五,班主任教師把教育引導和學生髮展的實際結合,不空講大道理。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促進學生成長的做法值得肯定。   該班主任還可以改進的地方:   (1) 班主任教師應該加強民主意識和民主施行的程序知識的掌握,儘可能減少差錯的可能性。應該對選舉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預先的準備,不給不正之風以生存的機會。    (2)上海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上海市人大代表柏萬青向大會提交了一份書面建議,希望重視中小學班幹部產生過程中的「腐敗」現象。隨著社會發展的日益複雜化,各種利益關係不可避免地滲入學校生活和班級管理。學生的不成熟和發展性,恰恰需要教師給與更多的引導,幫助學生辨清各種關係的利害是非,認清學生班幹部的責任和義務。教師要和學生一起,用自身的行為,在複雜的社會情境中保持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的一方「凈土」。    (3)怎麼樣支持新選班委的積極性,也保護落選班委同學的積極性,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我要幫小理重樹威信」。也許班主任老師用重樹小理信心更妥當,建議應慎思緩行。   (4)老師在本次選舉中的重大工作疏忽,應該對全班同學做相應的情況說明。選舉危機最多傷害的是全班同學的利益,老師確實有越俎代庖之嫌。「問清楚再說」後缺少了「再說」這一關鍵環節,公平沒有貫徹始終。教師沒有做到真正地相信學生。班委選舉環節中,教師有監察不力的責任。師生關係的民主應該是人格平等的民主,交往過程的民主。教師作為學生前行大軍中的領路人,應該身先士卒,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5)班主任老師雖然在選舉黑幕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轉化學生的信任危機,選出了班委會。但班主任確實有對選舉舞*弊現象的失察與縱容。對小理同學的公平和尊重,絕不可以犧牲全體同學的利益為代價,不可以僅僅將民主和公平保持在理念層面。沒有制度調節和限制,教師感化學生的效果經常是不能夠持久,也是蒼白無力的。 3、[超越案例]   「選舉班委會風波」案例經過多層面、多視角的分析討論,給了我們超越案例多方位的啟示:   啟示一:民主選舉也可能出現不民主的結果,民主的實現需要制度和程序的完備來保障。  在民主社會裡進行民主教育,實際上是對學生的個人生活有意義、有理性,甚至有智慧的一個很重要的支撐點。學生選舉班委會是其實際的政治生活,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激發智慧的一個更重要的場所。   選舉是一個民主的過程,競爭的過程,人人平等,大家都在參與,但是如果沒有正義,沒有公正、沒有誠信來保證,這個選舉就會淪為不公平的一種場所。  啟示二:選舉的公正原則要求班主任教師必須主持公道。   實踐教育公正,是教師從教的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也是學生信任教師的重要心理基礎。教師的不公,必然使學生公平感蕩然無存,造成感情失衡和挫折感;影響學生對教師和學校教育的基本社會信任,將社會腐敗現象和學校工作相聯繫,妨礙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和優秀品質的培養,使得建設良好的班風和學風成為空談。   啟示三:對學生的說謊要有更加嚴格的處置。   班主任出於對學生的愛護和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對學生在作假和說謊一般採取了寬容的處理方式。在德育工作中,對作弊、說謊懲罰不夠,好像別的方面的懶怠應該懲罰,偷東西懲罰,但是對說謊,寬容得過大了。班主任老師,德育老師,應該要把說謊,尤其是把比說謊還惡劣的作弊行為升一格,當做十惡不赦的首惡來去對待,國家現在作假太多了,受懲罰太輕了,社會誠信就是個問題,尤其是商品經濟社會,你不誠信,你就保證不了公正。   啟示四:民主教育的方式是多樣的。    民主選舉一定要到一定的年齡,不要把它太泛化。民主教育的內涵其實是很廣的,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做。有了民主選舉的意外事件發生,他也許就會理解什麼叫做作弊和腐敗,不要說只有官員才腐敗,不要看自己沒當官,你恨腐敗,自己當官,就做腐敗的事。  啟示五:選舉班委會可以不可以拉票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民主選舉當中,容不容許拉票呢?其實很值得思考,我們看到的西方的民主實踐,是有拉票,是合法的,他有親友團,還唱歌。怎麼不允許別人選舉拉票呢?選舉前後其實都需要同學們的支持。個人在集體生活中間,可以以個人的形式出現,也可以以集體的形式出現。團結才是力量。拉票就說是不容許別人搞團結了?其他的時候就容許,這種邏輯是不成立的。關鍵是這些做法,這個個人和集體行為是不是合理。我們缺少民主實現的經驗,但正因為我們沒有經驗,這種積累經驗的過程,就尤其珍貴了,說到底,老師不是簡單的做一個民主的選舉,它是一堂思想品德課的開端。民主既是一種政府的形式,也是每個學生一種生活的方式,讓我們積累更多的、更豐富的民主實踐的經驗,才可以把民主落到實處,達到民主的最終目標。  啟示六:應該格外重視學生的民主教育。   在學校環境中對學生里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教育,實際上是對他未來個人生活有意義、有理性,甚至有智慧的一個很重要的支撐點。如果我們的學習生活和教學工作沒有民主教育過程,缺少實際活動的創造性,那麼這個人的生命力都萎縮了。學生的實際民主政治生活是激發創造性、激發師生解決實際問題智慧的一個重要的場所。  

三、案例拓展 罷免風波的平息與思考  

——兼談班級民主化管理中班幹部的培養與使用  

寒假前的一天,作為班主任的我突然收到一封簽有19個男生姓名的信,內容是聯名罷免現任班長諸吳悅,隨信羅列的「罪證」有二:一是班長架子大,動不動就搬校規校紀訓斥別人;二是她對男同學要求高,對和自己要好的女同學有時要網開一面。目的很明確,為了高一(7)班的光明前途,建議班主任下學期同重新選舉班長。  

  看到這封信,我很納悶:諸吳悅同學在初中有三年當班長的經驗,平時工作熱情高,腦筋活,不計較個人得失,她是在二個月前以絕對優勢當選為班長的呀!但轉念一想,她雖有當班長的經歷,在同學中擁有很高的威望,但高中畢竟不是原來的初中,高中的班長舉足輕重,班長的自身形象和管理能力將直接影響班級的發展趨向,以身作則、平等待人、賞罰分明是其立足的依據。她在當選前擁有紮實的群眾基礎,但當選後的地位改變了,同學對她各方面的期望值也隨之提高了,而我發現其當選班長前後的工作情況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罷免事件的發生不足為奇。  

班長本人獲悉此事後,跑來見我時她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但她說班級的民主化管理模式業已啟動,她能顧全大局,也不會氣餒,願意辭職後再次參加競選。罷免與辭職,今年的寒假不平靜。  

  罷免風波的平息,我並沒有同意使用公開表決或重新競選的辦法,而是恰到好處地運用了班主任「宏觀調控」的手段,既積極穩妥地推進了班級民主化管理的進程,幫助班長重新塑造了自身形象,又滿足了包括19名男生在內的廣大同學的要求,使大家得到了一位「好班頭」。我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強化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後盾的意識,創造班級民主化管理的良好氛圍。我對班長明確表示「班長要當,而且要立志當個好班長,班主任會做你堅強的後盾,你可以繼續大膽地開展工作」,她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在班級民主化管理中,班長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主角,班主任是導演,主要把握好班幹部工作的節奏和度,為他們大膽工作、發揮其潛能構建廣闊的空間,班幹部不只是盲目地接受和無條件服從,而是可以通過班級管理的實踐作出自己的判斷和決策,這些條件對班幹部特別是班長人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有積極性、主動性,還要有協調性和創造性。現任班長基本具有這些素養,班主任理應加以正面引導和鼓勵,這也是對她二個月來工作的原則性肯定。相反,如果以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因噎廢食,對她和她的繼任者來講,輕者傷其自尊,以後做事縮手縮腳,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重者會產生抵觸情緒,健康的人格也會受損,極有可能使班幹部重新淪為「配角」,班級民主化管理也將無法繼續推行。  

  其次,引導班長正確認識自身角色,努力縮小「自我」與「他我」的差異。對於一個學生而言,出任班長前後的地位已發生了變化,同學們的期望值也隨之提高,其矛盾產生於角色本人的所作所為與他人對角色期望值之間的差異。尋找到了罷免事件的癥結,因此我在與班長面談的過程中,在充分肯定其優點的同時,認真指出了其自身存在的缺點,學習上的、生活上的、工作方法上的找了個遍,指出「同學的批評正是你完善自我的盲區,也是你今後必須努力的方向,應該學會反省,感謝同學的真誠相助,班主任也決不庇護你的不足」,並要求她「要善於總結,將事實證明效果不好的工作方法作為教訓,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積累為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完善自身素質」。  

  再次,加強班幹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班委會整體功能。從系統論的觀點看,系統的每個部分都無法獨立地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各個部分有機協調才能使各部分功能充分發揮。班級的民主化管理也是如此,必須充分發揮各個班幹部的作用,才能在整體上把班級管理工作搞好。我在召開的班委會幹部會議上,旗幟鮮明的要求「各位班幹部既要各司其職,努力提高以身作則的形象和班級管理能力,以實際行動立足於班中;又要顧全大局、穩定團結,注意相互間的密切配合,班長工作尤其需要各位的鼎力相助」。加強班幹部集體建設,必須在遺症,蝴蝶效應下的颶風已在慢慢孕育……  

  第三,班主任在案例中所做的「宏觀調控」,從表面上看是對學生情緒化表達的導引。從現象背後,也確實反映了班主任教師利用塑造班長新形象的四個手段,排除了學生的利益訴求,將班級管理視為班主任「自留地」來管理,就不可避免地將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變成嘴上說的事情。教師對學生的包裝和強制改變經常是一種表面改變,家長式的維護性感化的效果也許值得進一步驗證和思考。對其他學生的要求如果是以保障學生班長的地位和影響作為代價,這代價攤給大家,是不是對大家太不公平。「宏觀調控」的整體代價是否太高了呢?  

第四,班主任不僅僅面對的是學生班幹部,而是學生全體。強化班集體的管理工作,不是僅僅強調對學生的要求和紀律就可以解決的。加強管理是必要和應該的,但是,把對班級的管理絕對化就不必要了,這對學生個性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班主任實際上崇尚班級活動中的管理主義,片面強調學生「聽話」和「遵守紀律」,不恰當地突出班主任的權威,限制了學生的多種選擇性,實際上妨礙了了班級活動的教育功能,實質上造成每個學生髮展的不公平。我們希望在班主任教師的實際管理中,更多的看見對所有學生的鼓勵和支持,也希望看見班長對班委會其他同學的工作支持和關心,形成默契的工作集體,立下「集體一等功」。   

第五.班主任借班長罷免案時機認真檢討自己以前的班級管理工作的不足,考慮班委輪換制等更加公平的班委任期制度,使得更多的同學加入班級管理工作,提高同學們對班級工作的關注和參與度,更好地代表同學利益,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第六.請同學們召開討論會,形成罷免班長或者班委的相關制度條款,選有民主保障,止也要制度實現。通過這個過程、教育同學們,了解學生民主管理的實質和道理。尊重學生的民主意願表達的合理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智慧,將同學們的情緒化衝突升華到理智思考班集體前途和發展的軌道。 罷免風波的處理方式還可以考慮很多,班主任教師的強行「宏觀調控」即不是唯一的選擇,也未必是成功的選擇。表面上,班主任的四板斧確有效果,但選舉風波下的深流,也許會導致未來某個時期的罷免後班委會內部造就一種和諧的心理氛圍,培養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堅信自己的努力都是在為班級作貢獻。  

  最後,協調好「干群」關係,形成班級管理合力。民主選舉產生班委幹部是推行班級民主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提高班級管理的效能和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同學們選出自已的班委,可當班委開展工作時,又有多少同學能理解和支持呢?」這是我在班會課上提出的問題。為了很好地解決這一疑問,我在新學期開學第一周特意安排以班長為首的班委會向全體同學述職,並認真聽取廣大同學對班級自主管理的意見和要求。通過上述形式使同學充分了解了班幹部的工作實績和存在的缺點,明確了班幹部今後工作的努力方向,使大家意識到了民主選舉產生的班幹部都把班級管理作為自己的責任,認為不管就對不起自己的職責,不管好就對不起這個蒸蒸日上的班集體,當然大家也深深地懂得了班級的日常管理、班級活動的組織都必須依靠全體同學的密切配合。  

  【點評】:  

  此案例班主任充分運用了其「宏觀調控」的手段,採取了四點有效措施,平息了罷免班長的風波。班主任老師調控罷免事件成功,有效地減輕學生之間利益矛盾衝突,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但也暴露出班主任老師以自己作為學生班級化身,以權博治,缺少對學生的真正尊重的作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班主任的暫時「成功」應該說不是班級管理方面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首先,班主任充分利用了「宏觀調控」的手段,有其合理基礎。19個學生的聯名罷免動議只是學生的建議,罷免案僅僅代表了部分男生的一種意願、建議,還沒有形成罷免決議事實。班主任老師的宏觀和微觀調控手段,都有其合理基礎。班主任在合理基礎上的管理導控措施,環環相扣,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地位影響。手段實現與班級學生管理工作融為一體,保證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連續性和秩序性,也激勵和改進了學生班長的工作,提高了班長的實際工作水平。  

  第二,班主任可以採取其他方式來避免強行「宏觀調控」手段。可以參考如下實施的方式:  

  1.召開19個聯名罷免班長的同學開小組會。看是否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罷免危機,並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和利益。  

  2.召開全體學生班會,討論罷免案是否合理。(在全體學生已實際了解罷免案內容和原因的情況下)  

  3.採納現班長建議,同意她辭職,重新參加班長競選,用班長的重新宣示自己的主張,來闡明自己的觀點,贏得全班同學在再次信任。在自然情境中,提高班長的威信,使得同學們更加珍惜民主權利,懂得班級工作和諧發展的道理。  

  

  

  

  

  

  

第二講: 班主任的每一學年  

第五節:制定班規——使班規建設成為學生自管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 李老師和班規的故事  

1、班規究竟誰說了算?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班規對一個班集體來說自然必不可少。剛被委任為班主任後,李老師頭腦中馬上想到的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古訓,他決定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來促進學生行為習慣和良好風氣的形成。因為找到了班級管理的思路,對即將開展的班主任工作,李老師充滿了信心。  

  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和明察暗訪,考慮到班級生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李老師煞費苦心擬制的一份長達60條近3000多字的班規終於出爐了。它內容詳盡——學習,紀律,勞動,衛生等等無所不包,而且措辭嚴密,沒有漏洞,這應該是一份不錯的制度吧?李老師暗自想到。  

  為保證制度落實,李老師給每個同學都複印了一份班規,要求學生首先自學,又利用班會課時間集中學習了2次,兩三個禮拜過去了,按說學生應該接受的差不多了,班級面貌也該煥然一新了吧! 可結果卻令李老師大跌眼鏡,不僅沒有出現想像中的大好局面,就連常規的儀錶檢查都接連遭到扣分,其餘的如自行車擺放、值日衛生、課堂紀律等就更不用提了,在年級都倒數了。  

  為什麼有了規矩之後反倒還不如從前?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李老師拿出班規反覆琢磨,雖然都是「七不準、八禁止」之類的條條框框,但每一條都要求到位呀!再說了,學生的行為如果不被規範,課堂和學習的秩序如何保證?學生之所以不接納,是因為他們還小,認識不到制度的重要性,應該加強教育。苦苦思索之後,李老師似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定下基調之後,李老師開始了下一步的工作。利用晨會時間讓學生拿出班規,李老師親自做了解讀,並再三強調其意義和重要性。進行了苦口婆心的勸導。但效果並不好,許多學生明顯心不在焉,有的臉上寫著無可奈何,還有的更是把抵觸和厭煩明白無誤地表達出來。晨會結束後的當天,李老師就收到了一張匿名的紙條,上面寫著幾個疑問:  

  (1)誰的班規?誰說了算?老師在定規矩時,考慮過同學們的心愿嗎?  

  (2)班規內容太多,誰能全部記得住?難道還要天天隨身攜帶來對照自己的一言一行?  

  (3)班規全部是不準,不許之類的條款,顯得冷冰冰的不近人情。而且有些要求太高,普通同學難以做到,怎麼辦?  

  看到紙條,李老師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又一次班會課來臨了,李老師走進班裡,再次讓大家拿出班規,教室里立刻發出不滿的聲音。李老師不慌不忙說:「此次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大家的主人翁意識,看一看有哪些班規需要改進?不適合的,就予以刪減。」  

  如同平靜的水面投下石子一樣,學生們將信將疑地看著李老師,李老師接受了大家疑慮的目光,肯定地點點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起來了。有人說第三款的第二條必須簡化;有人說第四款的第一條已經過時,應該刪掉。聽著大家七嘴八舌互不相讓,李老師趁機宣布兩項任務:一是每人都要在規定時間內為班級設計一條班規,大家擇日交流。二是每組挑一個同學組成「班規建設委員會」,由他們徵集大家意見,決定討論修訂日程。  

  自從那天開始,班裡的氣氛就變得十分活躍,設計什麼樣的班規成為同學們下課之後最熱門的話題。兩周後,「班級班規建設委員會」負責人通知李老師下周一利用班會課表決新班規。帶著疑惑和一些擔憂的複雜心情,李老師旁聽了此次表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班規雖然條款減少了,卻更為實際和有操作性了,例如其中的一條是針對值日生的,「拖把攥乾淨,以提起不滴水為宜」,原來,他們聽說最近其他班接連發生了濕地滑倒的現象,就進行了專門調查,調查結果是濕地滑倒主要原因在於值日學生怕弄髒手從而導致拖把攥不幹凈,針對這種現象作出了明確要求。有的規矩則充滿了孩子們才想得出的靈氣。如為了防止學生遲到,他們組織了「根據地」(根據居住地域結成小團體),利用電話、樓下叫喊等「招法」進行幫「困」。  

  新班規順利通過了,因為是全班同學共同勞動的結晶,遵守新班規也成為了每位同學的自覺行動。兩個月下來,全班竟然沒有發生一起違反新班規的行為,班級的各項工作也很快走在全年級十個平行班的前列。  

2、班規應該管老師嗎?  

  日子在風平浪靜中很快過去了,轉眼到了第二學期。按照班級建設委員會的要求,新學期需要重新討論班規修訂問題,表示認可的同學就在承諾書上簽名通過。等到收上來一看,李老師發現一個問題:上面只有50名學生的簽名,張強、王易兩人沒有簽。這是為什麼呢?  

  放學後,李老師把他們單獨留了下來:「張強、王易,今天你們為什麼不簽名呀?是不是發現《班規》上有什麼問題?」 兩人低頭不語。為了減輕他倆心裡的緊張,李老師給他們分別搬了一張凳子,讓他們坐在對面,繼續說:「我相信你們有自己的想法,你倆比其他同學更心細,更關心班級。有什麼建議,儘管提出來。只要在理,對班級建設有利,我們可以再次修改《班規》!」  

  他倆見李老師頗有誠意,就放鬆了些,你推推我,我推推你,可還是誰也不肯先開口。李老師又開導說:「放心,就算是對我有意見也沒有關係,可以直接提!」聽到這句話,兩人相互對視了一眼,張強吞吞吐吐地開口了:「老師,我們確實是對您有意見……」李老師愣住了,但馬上平復了一下情緒:「什麼意見?」 「您平時總說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老師也是班集體的一員,可《班規》全用來約束我們,沒有一條約束老師的,我們覺得有點不公平。」王易補充道。  

  李老師一聽,現在的學生真夠膽大的,竟然想約束起老師了!可學生說得也不無道理,《班規》既應體現出學生之間的相互制約,也應體現出師生之間的制約,特別是學生對班主任的合理制約。因為任何人都是有弱點的,任何人都需要制約。於是李老師表揚了他們,答應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討論,兩個孩子滿意地走了。  

  第二天的晨會課上,李老師將這個意見提了出來。班裡分成了兩派,有贊同王易和張強觀點的,建議專門增加一項限制老師的內容。並且列舉出若干條:(1)上課拖課三分鐘以上;(2)錯誤批評同學;(3)未經學生許可佔用自習課;(4)在校內抽煙或中午喝酒(不含星期天)……也有嫌他倆多事的,更有的同學根本不相信這能夠實行,質疑到:「就算班主任同意,任課老師同意嗎?」再說了,同學違反制度可以懲罰做衛生或寫檢查,老師違反了怎麼辦?誰來監督或處罰老師?  

 聽到大家的議論,李老師也陷入了沉思之中:同學們說的不無道理,但怎麼跟其他老師說這個問題?就算自己沒意見,別的老師也會這麼想嗎?根據他的了解,同學們列出的這些條分明是有所指的,有的老師確實經常佔用學生的自習課或大課間,有的老師習慣拖堂,也有的老師不太注意,在教室里抽過煙,可自己僅僅是個班主任,並不是校長,能夠跟課任同事提要求?班規究竟該不該管老師呢?  

二、案例綜合評析  

1、[回放案例]  李老師和班規的故事真可謂是一波三折:接班之初,李老師就敏感地意識到了制度的重要性,因而想到了通過班規建設來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應該說抓住了問題的本質:人管人還是制度管人?   但在接下來的實踐中,李老師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什麼樣的制度才能管人?或者說,制度來自於誰?制度制定的過程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由於對這些的疏忽,李老師精心制定出的,詳盡而且規範的制度在執行之初就遭到了同學們的軟抵抗,因為未能經過民主參與而制定的班規,表面上看起來是「法治」,骨子裡卻仍然是「人治」,因為它只代表制訂者本人一廂情願的單方面要求,即使能夠得到執行,也是標準的「他律」而並非「自律」。  所幸的是,同學們的抗議引起了李老師的思考,大家不僅提出了班規制定的權力歸屬的問題,還提出了內容設定上的問題-繁文縟節還是簡約實用?條目太多記不住怎麼辦?價值趨向的問題-重在約束還是重在激勵?全是不許和不準,到底應該怎麼做?   李老師開始改變策略,讓同學們以主人翁的精神來參與班規制定,這個改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結果。同學們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班規的建設中,創造性地改進了班規,並且做到了真正意義的自律。   新學期,李老師又遇到了新挑戰,這個挑戰將李老師和班規的故事退到了戲劇化的高潮部分。有學生提出,班規不僅應該約束學生,同時也應該約束老師,因為師生之間不是民主平等的嗎?老師憑什麼可以超越規則之外呢?這不公平!建議修訂班規,增加對包括班主任老師在內的所有教師的約束條文。李老師為難了,怎麼辦? 2、[深入案例]  回顧班規建設的歷程,我們不難發現李老師做法的諸多可取之處:   (1)首先堅持制度管人,重視制度建設工作,接班之初即著手制定班規。   (2)在制度執行不力的時候,認真聽取學生意見,改變了自己關於制度建設的理念,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提供足夠的機會和活動空間給學生,不僅讓每個學生為班級提一條切實可行的班規,為制度建設獻計獻策,而且成立了班級建設委員會,把制定和仲裁的權利都充分交給了學生,體現出民主,參與,平等等現代教育理念。   (3)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李老師在布置任務時是深思熟慮的,他並沒有讓學生當時提交,而是讓大家先充分思考,再擇日交流,給了學生一個充分思考的機會,這樣徵集上來的班規,當然是比較成熟的,是理性的思考而不是感性的衝動。也更具有操作性和人文氣息。   李老師可以改進的地方:  案例中並沒有詳細描述這次由班規建設委員會組織的討論到底是什麼樣的,值得注意的是,李老師在這次表決中是以一個旁聽者的身份出席的,彷彿是被動等待自己制定的班規的最後命運,這個場景和一開始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開始是老師誰了算,此刻是學生說了算,究竟是誰說了算呢?  

(1)李老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引導,使制度制定的過程更加民主和科學化。  實行民主參與制定班規,不是簡單地停留於只是讓學生在紙面上一人寫一條班規的建議,或者說小組拿出一個小組意見的匯總,需要老師做深入的研究,了解學生制定的規則每一個字面上背後隱含著學生的價值趨向。再來發揮老師的作用,形成一個大家能達成共識的班規,這樣我們在守班規的時候,就會更自主,更自覺一些。這樣班規才能起到它的作用,就是我們所追求的,通過班規的制定,通過班規的遵守,最終能提升我們所有學生的自管自育的能力。  (2)注重溝通,請課任教師作為主體的身份參與到班規修訂的討論中。   李老師可以精心設計一次關於班規的主題班會,邀請其他老師也參加,讓同學們充分準備,在班會上討論關於制度制定的若干問題,比如誰來定?約束誰?內容多少合適?要求高低相宜等等。無論是全體課任老師還是同學們,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陳述意見背後的理由。比如拖堂問題,佔用自習課問題,老師無非也是想抓緊時間讓同學學習,只是誤用了錯誤的方式,有了這個過程,可以進一步增加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再經過雙方的協商,最終制定出合理合情的制度來。李老師在這個活動中,不僅避免了直接面對同事提要求的尷尬和為難,也真正體現了班主任橋樑紐帶的地位和作用。 3、[超越案例]   案例李老師和班規的故事經過多視角,多層次和多角度的分析,經過理論和實踐雙方的聚焦碰撞,給我們提供了多方面的啟示:   

  (1)關於制度的本質和價值。   

  制度的本質是契約,意味著雙方的認可,不僅代表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代表學生對自己的承諾。制度建設的出發點不是為了管住乃至管死學生,使得學生無所作為,喪失生命的靈動和自由,而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髮展。因而應該努力使制度建設的過程成為美好生命的培育過程。   規章制度,要努力把單項制約變成一種正面鼓勵和雙向約定契約。   (2)關於制度制定的過程。   

  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在制度建設過程中都應有自己的權力。從教師的角度,他代表國家或學校提要求,這是職責賦予他的權力和義務,從學生的角度看,他要求規則的以人為本,要求參與到規則制定中,表達自己的權力也值得支持。所以合理的規則制定過程應該是充滿民主氛圍的互動協商的過程,而不是彼此權力的讓渡。   (3) 關於班主任的定位   

  班主任是一個「教育型的管理者」。管理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育人為先始終是應該秉承的教育理念。所以制度管理的最終不是用他律來強行限制學生的行為,而是通過規範的強化和認同,通過民主管理的過程來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覺醒,進行將行為內化,形成自律。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一員,因而也是契約約定的雙方之一,應該收到限制和同樣遵守約定,但同時又是老師,因該發揮權威的教育和引領作用。這兩者相互補充。   (4)關於班級生活   

  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教育是生活,學校是社會。作為學生成長最重要社會背景環境。民主參與和管理的班級生活實際上是民主社會公民生活的演練。所以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開展民主管理,培養其民主意識與行為能力   

三、案例拓展 案例:如何提高班規的執行力   

當然,只有制定和沒有執行是不行的。制定了班規的評分表格之後,班規量化工作正式開始。第一周的值日班長主要由班委會成員擔任,接下去全班同學輪流任職。班規實行了一個月後,李老師和幾名班委同時發現,輪流值日固然體現了民主和參與的精神,但是有些同學管理的能力和勇氣不足,使得有些時候值日班長名存實亡。因此,在班委會成員的一致通過後,由全體同學共同選舉出五位固定的值日班長,從周一到周五固定值日。並且班規中進一步明確了值日班長的職責和每日應該到位的時間。果然,在固定的值日班長管理之下,班規的效果進一步的發揮出來了。每周五都會由中隊組織委員對一周班規的情況和各位同學的得分作以彙報。然而,一段時間過後,李老師又發現,單一的彙報和點評力度上仍不夠,尤其是不足以提醒個別行為規範和習慣較差的同學,班規的得分並不能夠給予其應有的警示,而得分最高的同學也沒有在班裡發生帶動作用。基於這一點召開班委會,並由班委會同學帶頭在全班討論,如何獎勵及提醒班規評分中最高和最低的同學。最終有同學建議,給每周總分的前三名同學以班級的名義給家長發一封表揚信,以示鼓勵。而得分最低的幾名同學我會找其談話,必要時與家長取得聯繫。這樣,每次當幾封紅通通的表揚信發到同學手中的時候,李老師總能夠看到最高分同學臉上的欣喜表情和其他同學羨慕的神情,而同時宣布最低分後鮮明的對比也使班規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受到了一定的觸動。  

  下學期開學,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李老師抓住了學生們在開學之初努力上進的勢頭,對班規又做了改進。為了更好的發揮班級自我管理的作用和樹立班委會的威信,每周班規得分最低的幾名同學由班委會開會討論指出其本周的優點長處和身上存在的問題,形成書面總結,署班委會的名發給學生本人,並且要求有家長簽字。同時,受到其他老師的啟發,學期班規的評分與期末學生的德育得分掛鉤,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於班規的重視。  

  兩個月後,李老師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好像不知不覺中,班規在同學們的眼裡不如以前那樣重要了,班裡慢慢開始又有了一些學生打鬧和上課違紀現象。開始李老師的處理方式通常是叫到無人處慢慢談談詢問;或會瞅他幾眼,過去站一會兒以示提醒……但是,一段時間後,李老師漸漸地感覺這樣的寬容常常只是讓他們的自覺保持幾分鐘短時間而已,並不能真正起到長期的效用。  

  在反思自己教育方式的同時,李老師想起了這樣一句話: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對違反規矩的同學,必須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意識到這種行為對自己學習和成長的危害,要讓他們知道,違反了班級紀律就必須接受班級的懲罰,他們必須對自己的違紀行為負責。但是,怎樣的懲罰既能讓學生們接受,又能起到真正的警示和鼓勵作用呢?  

  思索良久,李老師還是讓孩子們民主討論決定。一周後和學生們共同協商制定了本班的「懲戒制度」,裡面詳細規定了各種違紀行為和落後表現應該受到的懲罰。這個制度實行後,班級紀律明顯好轉。但是不久,問題又出現了。  

  一天晚飯後,班長氣呼呼地跑到辦公室找李老師,還沒開口先委屈地流了淚。李老師趕緊安慰道:「哭解決不了問題。有什麼問題告訴老師。」從她啜泣的話中,李老師知道了事情的原因。原來,魏帥同學上課看小說被任課教師當堂沒收。課後,班長依據「班級懲戒制度」對其進行處罰。按照班級懲戒制度,上課看小說應該是「繞操場跑5圈,加深認識,促進反省。」但是,魏帥同學說,前幾天剛扭了腳跑不動,「以寫(心理說明書和學習倡議書)代跑」。班長認為不合規定,不同意,而魏帥以腳病為由堅決不跑,兩人就爭執起來。  

  李老師調查後得知,魏帥沒有撒謊,的確腳傷不久。強制執行確實不近人情,有些武斷。怎麼辦?經過師生一番討論後,新的懲戒制度終於誕生。它和原來細則不同的是,違紀行為所對應的懲罰措施不再只有一條,而是有相對並列的若干條構成。如果學生違紀,那麼他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從相應的懲誡措施中進行選擇後,再去執行。例如,某學生上晚自習時和同桌吵鬧,擾亂課堂紀律。則值日班長根據班規,很快就會開出 「懲戒通知單」:  

懲戒通知單  

  XX同學:今晚自習上課時,你和XX大聲吵鬧,不僅耽誤了自己學習,而且嚴重影響了課堂秩序。你的行為已經違反了我們的班規第20條,為使你進一步認識自己的錯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請從以下幾條懲戒方式中選擇一條,並在紀律檢查委員會監督下認真接受懲戒。  

(1)說明情況,向大家公開道歉,爭取同學們原諒。  

(2)寫一份呼籲同學們認真讀書學習的倡議書,張貼宣傳。  

 (3)完成一份違紀心理剖析,並在班級中宣讀。  

  (4)為同學們唱首歌,活躍一下班級氣氛。  

  (5)到操場自我鍛煉5圈,強化認識。  

  彈性懲戒單制度實施之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同學們紛紛誇李老師,說連這樣的制度都體現出咱班的特色——以人為本。  

  回顧一年來班規經過的風風雨雨,李老師欣慰地笑了,同時他也清楚,前面的路還很長,新情況會不斷出現的……   

【點評】:  

  如果說制定製度是有法可依,執行制度則是有法必依和違法必究。制度得不到執行則形同虛設,制度執行過於嚴厲則不符合班級制度的特點。日本的教育社會學家片崗德雄說班級制度不同於組織制度,它是一種「體貼的紀律」。  

 李老師在執行班規的過程中體現出真正的人本管理。所謂人本管理並非人情超越制度,而是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體現出更多的人本關懷。是控制與接納的結合。尤其是彈性懲戒單更是將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給每個違規的孩子以選擇接受不同形式懲戒的自由,使得學生難為情而不難堪,使得制度不僅是約束,也給了學生深刻的教育。  

  

  

  

  

  

  

  

  

  

  

第二講 班主任的每一學年  

第六節:家校聯繫——(1)促家長成為教育的助力  

(2)網路班級  

教學過程:  

一、案例 用書信和家長會搭建連心橋  

這學期我接了一個50個人的大班,學生來自四面八方。據我的經驗,這種班管理起來很困難,如果僅靠我這個光桿司令,累死我也管不好。我想到了家長,50個學生就是100個家長,必須利用好這個資源。怎麼才能利用好這個資源呢?我想先跟他們有個招呼,讓我這個班主任納入他們的視野之中,於是我決定先給他們每人發一封信,開始我與他們的溝通。我寫道:  

尊敬的家長:  

  歡迎你的孩子成為高三(2)班大家庭的一員。教育好你的孩子是我們應盡的職責,但如果沒有你的支持,就像紅花沒有綠葉,藍天沒有白雲,青山沒有綠水,燕舞沒有鶯歌,我們的工作難免顯得單調而黯然失色。為了你的孩子能在明年六月金榜題名,美夢成真,我誠摯地懇請你在百忙之中擠出一點時間,常到學校看看!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因你的到來而更加精彩!  

  期盼早日與您握手。  

  謝謝!  

                                   高三(2)班班主任 韓立  

                                       2011.9.6  

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相處,我對班上的學生有了較全面的了解。於是,在第一次月考或模擬考試之後,就著手給家長寫第二封信。這封信的難度最大,要將每位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向家長作詳細的彙報。因此,每一封信都要有針對性,不能千篇一律,需要一封一封地手寫。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每天寫到深夜12點。人消瘦了,眼壓急劇升高,但絲毫沒有懈怠。當我把一大摞信發出之後,我好像播下了一顆顆希望的種子,不久的將來一定會盡享收穫的喜悅,心裡很踏實、很欣慰。果然,一位遠在深圳打工的家長收到我的信非常感動,他在回信中寫道:「我不識幾個字,這封信是工友們幫我寫的。我有三個孩子,老大、老二都已經上學了。到今天為止,我還是第一次收到老師寫的親筆信。讀了你的來信,我像吃了顆定心丸。孩子交給你,我放心!我給你鞠躬了,老師,恩人!」從此之後,這位家長與我頻頻聯繫,互通情報,他的孩子進步很大,從一個「不起眼」的學生變成了前三名優秀生。  

上學期末到了,我想應該及時地把孩子們取得的成績通報給家長,於是就著手寫第三封信——恭賀信。這封信主要向家長彙報他們的孩子一學期以來所取得的成績,以此激發家長的熱情和學生的進取心。內容包括:期末測試成績、各科競賽成績、書畫和文體大型活動獲獎情況、評優樹模情況以及文章發表情況等。可以說,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引以自豪的亮點,我想讓每位家長在春節臨近之際,都能收到一份別緻的喜報,讓家長和學生都能「歡歡喜喜過個年」。  

  每次發了信,我都會有意無意地注意觀察孩子們的變化。三封信出去,我發現,儘管我的信很全,每個家長都發到了。但是,我還是發現,對我的信,有的家長反映強烈,有的冷淡,或沒有任何反應,因此相應地,學生有的進步明顯,有的一般,有的如故。  

  我想光靠寫信還是不夠的,對那些無動於衷的家長,需要刺激一下,於是我策划了一個特別的家長會——家長頒獎會。會上,我一共為家長頒發了「劬勞獎」、「博愛獎」、「以身作則獎」、「教子有方獎」以及「培育新銳獎」等八個獎項。獲獎家長們一一走上獎台領取了獎狀,接受了孩子們頒發的禮物,並做了獲獎感言。在發表獲獎感言時,獲獎家長都非常驚喜,異常的激動!每一個人都將自己管理孩子的經驗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在這個下學期里我發現幾個學生發生了變化:我誇李敏敏寫作業有進步時,她說,「現在我媽天天檢查我的作業」,我表揚陸嘉作文寫得內容豐富了,生動了。」他說:「我爸現在每個星期天不睡懶覺了,一大早就帶我出去上公園、博物館,還帶我去釣魚呢!」……  

  然而,我依然看到班上很另類的那幾個同學,依然我行我素,刀槍不入……  

二、案例綜合評析  

1、[回放案例]  這是一個較為常見的班主任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案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一些班主任與家長合作的現狀與水平。   案例中班主任韓老師採用的溝通方式主要有兩種:書信和家長會。  在第一封信中,韓老師藉助書信與班級中的學生家長「打了招呼」。  在第二封信中,班主任向家長傳遞了學生在開學一個月以來在學校的表現,即「將每位學生的思想、學習和在校學習狀況向家長進行了詳細的彙報」。   在第三封信中, 「班主任將一學期以來學生所取得的各種成績向家長進行了彙報」,以此來激發家長的熱情和學生的進取心。  三封信發出後,家長的反應不一:有的反應強烈,而有的不然。因此相應地,有的學生進步明顯,而有的卻依然如故。   為了使那些無動於衷的家長有所行動,韓老師又策划了一次家長會。在家長會上,韓老師請優秀生家長介紹各自的育人經驗。   然而仍有個別學生我行我素,刀槍不入。 2、[深入案例]  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至少有四點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班主任愛崗敬業。如文中提到:「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每天寫到深夜12點。人消瘦了,眼壓急劇升高,但絲毫沒有懈怠。」這表明了韓老師熱愛自己這份班主任工作,對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其次,班主任具有一種不斷探索的精神。為了得到家長的不斷支持和配合,韓老師不僅對已有的溝通渠道進行了改進,而且還對新的溝通渠道進行了探索。這點我們可以從書信內容的不斷具體、深入以及家長會上優秀生家長介紹家庭教育的經驗中感受到。  再次,班主任努力去贏得更多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班主任意識到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她先後通過三封書信來讓家長更多地了解她,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以得到家長更多的支持和配合。  最後,班主任還注重在家長之間、家長與學生之間搭建交流互助的平台,挖掘家長中的教育資源。這些做法密切了親子關係,改善了家長的教子行為,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成為教師的有力助手。  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在以下三個方面還有待加強:   第一、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性還需加強。班主任的三封書信不能只是停留在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或彙報主要成績方面,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要實現的更高層次的目標。目標應是明確、具體的,並與班級建設和學生髮展密切相關的。  第二、班主任既要做大面上的工作,又要做深入的個別家長的工作。要採取走訪、請來等多種形式與個別家長進行個性化的溝通,並給予具體的指導。   第三、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在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應吸引學生的參與,如,讓學生參與策劃家長會,開展讓學生給家長寫信的活動,要求學生向家長彙報班級的信息等等,這樣既可以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擔,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自我、管理自我和提高自我的空間,從而使班主任與家長的合作過程也成為了學生自我發展的過程。  第四、獎勵是個雙刃劍,獎勵家長要考慮其必要性、針對性、 建設性和導向性,盡量避免其負面影響。 3、[超越案例]  學生是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共同影響下成長的。其中家校合作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極其重要的條件。家校合作的水平必然影響著學生的發展狀況。案例向我們提出了班主任應當如何理性地認識自己的家校合作水平,應如何不斷地推進家校合作向更高的階段發展的思考。  班主任與家長的合作一般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即分享信息階段;協調配合階段;共事雙贏階段。   第一階段:分享信息階段   案例中班主任韓老師和家長的合作水平更多地屬於合作的初級階段,即分享信息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是班主任與家長分享信息,但它不需要任何共同的活動。分享信息是為班主任或家長提供更為全面的信息,幫助雙方把工作做得更好。  從上述三封信和家長會來看,班主任和家長的溝通主要是以單向傳遞為主,雙向溝通還沒有佔據主導地位,但已呈現出由單向信息傳遞向雙向或多向交流的發展趨勢。概括說來,不同階段的溝通呈現出三點變化:   第一、溝通內容的變化。班主任由「打招呼」到學生方方面面的介紹(第二封),又發展到更有針對性的介紹(第三封),即逐步走向具體、深入;   第二、由單向的彙報開始發展到多向的交流,即班主任和個別家長的交流(第二封)、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家長會)。   第三、溝通渠道的變化。班主任不僅在逐步挖掘利用書信的渠道,而且又不斷開發出新的溝通渠道——家長會。  第二階段:協調配合階段   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是班級有其明確的目標,為了能夠使班級目標得以實現,家長需要改變自己原來的計劃,配合班主任一起工作,即班主任和家長具有共同的活動,但允許班主任和家長雙方保持他們各自確立的目標、期望和責任,是一方尋求另一方幫助的過程。通常是班主任尋求家長幫助解決學生的某個(或某些)問題。  班主任韓老師特別渴望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但由於班主任沒有提出明確的班級目標,因此使得一些家長沒有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特別是對於那些被稱作「另類」的個別學生,班主任和家長應一起對個別生存在的問題做深入的調研,提出目標,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否則就會發生文中所提到的情況:個別學生和家長對班主任的一系列措施「無動於衷」、「刀槍不入」。   第三階段:共事雙贏階段   

 共同制定目標、參與活動、共享資源和分享成果是班主任和家長合作的第三階段,也是二者合作的最高階段。  這個階段是建立在分享信息和協作階段基礎之上,它的主要特徵有四個:   第一、班主任和家長在共同的目標和方向上達成一致,共同開發活動;   第二、為了實現班級目標,分配責任;   第三、運用每位合作者的專門知識,一起工作去實現目標;   第四、共享合作成果。目前這種合作層次還較為罕見,但是它預示著班主任與家長合作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我國學者王建軍(內容摘自東北師範大學羅丹的碩士論文《課程改革背景下大學和中小學合作的動因與模式》)認為合作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過程,合作的目標和遠景的共識、價值觀念的交流與磨合、角色與權利關係的重構等,不但是合作的組成部分,而且是保證合作得以成功的關鍵特質。合作是平等和互惠的,是為了雙方的利益,而且這種利益是同時發生的,合作需要雙方的努力和投入。  

三、案例拓展: 攜手家長建設班級文化,促進班集體良好發展  

我對「優生」家長提出「三要」「三不要」:要讓孩子自理生活,要讓孩子參與家庭管理,要讓孩子周末外出活動鍛煉;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分數做文章,不要一味地滿足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不要對孩子的社會活動橫加干涉。為了了解家長對班主任的管理目標的實施,我設計了家長與班級攜手管理班級,促進班集體良好發展的方案:  

初二雙休天家庭採訪活動  

  Ⅰ、採訪內容:  

  ①參觀同窗的卧室,感受其文化氛圍、家庭教養、衛生狀況;  

  ②找他(她)家長採訪該同學在家中生活表現。了解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及對班集體的要求。  

  Ⅱ、活動形式:  

  ①每組8人,男女各四位;  

  ②以記者採訪形式進行。  

  Ⅲ、具體操作:  

  ①早一天通知部分家長;  

  ②學生採訪時間1小時;  

  ③採訪後,小組集體寫出採訪錄。附一篇採訪報告:  

           訪同窗之家           ——殷悅的家  

  11月29日,我們幾位同學帶著幾分喜悅,走進了殷悅的家。  

  她家是一幢五層高的新房。殷悅大概是同齡人中最幸運的一位。她住在三樓,南邊是卧室,北面是書房。兩個寬敞的房間被整理得井井有條,地板也擦得光亮可鑒。  

  在她的帶領下,我們到了她的卧室:淡色牆紙綴著素色小花,天花板上蓮葉似的頂燈溢出嫩綠色,中間垂下一串淺粉色的風鈴,不時發出清脆悅耳的撞擊聲。靠窗的一邊放著幾隻長毛絨玩具。殷悅的小床很矮,也很有趣,被子鋪得很整齊,房子北面放著衣櫥,窗明几淨,一塵不染。雖稱不上十分富足,但清潔、乾淨,讓人感到清爽。  

  穿過過道,我們發現牆上貼著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再走進書房,讓我們吃驚的是她的書櫥上滿滿的書,中外名著佔多。書雖多,但被她分類排放得很整齊。東北角放著一個畫夾,閑暇之餘,殷悅也畫畫。寫字檯就在窗旁,很明亮。西面的牆上貼著一張她赴京參加讀書活動頒獎大會的留影,書房同樣地乾淨整潔,不難看出,殷悅同學愛看書,房屋的裝潢並不考究,但她是知識的富人,每天放假,殷悅就在這安靜的環境里學習,真叫人羨慕。  

  殷悅的媽媽端來水果,在書房裡十分熱情地招待我們。我們的談話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開始了。「請問殷悅媽媽,殷悅在家都做哪些家務事?」朱倩妲問。「還是讓殷悅自己來說吧。」她媽媽笑著說。「我什麼都做!」殷悅開玩笑似的說。殷悅媽媽說,她在家做家務不多,平時吃過飯就往學校跑,所以也幹不了多少,但雙休日便讓她盡量幫助幹家務,如果寒暑假,便讓她再多幹些,比如洗衣、買菜等,儘管菜不一定買得好、便宜,但使她多了一次體驗,增強了能力。我們從她媽媽口中得知,殷悅在家平均每天做5分鐘家務,和我們比較也差不多。  

  同學們問得很多,也很隨便。我們從她媽媽那兒了解到殷悅在家也是挺勤快的。房間基本上都是自己打掃整理。早晨起床基本上不用家長催,大多都是自己起床的。說到早跑情況,殷悅媽媽比較坦率地告訴我們,一般雙休日除了雨天外,殷悅還能堅持,但鍛煉質量不高,走過場。  

  當我們問起殷悅媽媽對學生在學校有什麼要求時,她說:「學生在學校要自覺,尤其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好的學習方法。上課要聽好,平時要提高效率,有幾點殷悅做的還不夠。」這真是一位教女有方的家長,她並不反對殷悅到外面去玩,但玩耍之後要有收穫。她不在課外給殷悅加量學習,而使她在家裡充分放鬆,以便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學校學習。  

  殷悅媽媽還很高興地說,殷悅在莫老師班裡很幸運。因為在這個集體里,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鍛煉了能力。學習知識僅僅是為了三年後的考試,但是能力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多開展各項活動,能使學生接觸社會,得益不少。  

  我們的交談中笑聲不斷,殷悅媽媽很風趣幽默,很有水平。在她家,我們真正感受到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是多麼重要,如果每個家庭的父母與子女都能像殷悅和她媽媽一樣既是母女,又是朋友關係,該有多好!離開了殷悅的家,我們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她家高高的書櫃和滿滿的書。殷悅愛看書,她豐富的知識是從書上吸取的。我們也應該多向課外擴展,多看看課外書,以課外閱讀來補充課內。讓知識融會貫通,成績才可以提高,還有她整潔的學習生活環境,實在令人羨慕。  

                    執筆者:朱倩妲  

  採訪者:殷悅、朱倩妲、陳燕燕、江蔚、金博、楊盼、陳康明、林駿  

  此文忠實地記錄其中一組當時採訪的整個過程。它反映了家長與學生互為理解,互為促進,達到班主任攜手家長共建班級的管理目標。由於班級和家庭密切聯繫,良好配合,形成了家校教育工作的系統工程,促使我們班學生健康地成長。  

  這是一次目的明確、形式活潑、學生易於接受的教育活動,它是以了解優秀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為主要內容的家庭採訪活動。這次活動對採訪者、接受採訪者以及家長的觸動都是很大的。採訪活動使採訪者有機會全方位地了解優秀學生,為採訪者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榜樣;活動更加深化了優秀生對教師所提要求的理解;活動密切了家長與學生的關係;活動還增強了家長對班集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講: 班主任的每一學年  

第七節:評價評獎——評價價值取向的衝突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評教」給我上了一課  

快放學了,我正整理桌子上的東西,這時,門被重重地推開了,門撞在牆上,發出了巨大的聲響,歷史老師張老師氣沖沖地闖進來,她重重地把書摔在桌子上看了我一眼,就不陰不陽的開口了:「對我有成見就直說,幹嗎讓用學生來說事?」這話明顯是沖我來的。待張老師出去,對面的小麗老師悄悄對我說:「你們班學生捅馬蜂窩了,在這次「評教」中,給張老師打的分最低。這下先進泡湯了,人家能不和你急嗎!」我一聽,不由得心中暗暗叫苦。  

  每學期末,學校都要組織「評教」活動,以此來考核教師的日常工作表現,作為獎懲教師的一個依據。具體來說,就是由學校教務處組織人員隨機抽取各班一定比例的學生給任課教師問卷打分,分數高的自然就是優秀教師,分數低的自然就是工作表現不好的教師。  

  作為班主任,為了搞好和各任課教師的關係,同時也為了讓任課教師對我們班有更好的印象,事前我就專門召開了一次班會,強調「評教」的重要性,同時說明不管個人對任課教師有何成見,打分時都要儘可能往高里打,最好打滿分。唯有這樣,任課教師才高興,上課才認真,教學成績才高,我班同學才更受益。最後我也做了做表面文章,「當然了,同學們得實事求是。」雖然這樣說,我心裡還是認為憑現在學生的智商,他們會明白我的真實意圖的。  

  誰知「評教」的結果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任歷史課的張老師的分數被我們班的同學打得很低。就出現開頭的那一幕。張老師氣惱異常,瞧那氣勢,好像我這個班主任故意和她作對似的。  

  我感到很沒面子,於是就怒氣沖沖的找那幾名參與「評教」的學生興師問罪。「誰給張老師打的低分,說!」見我生氣的樣子,他們面面相覷,只是低著頭,默默的立著。我愈發生氣了。「評教前我是怎麼給你們說的?為什麼不聽話,難道非要和我對著幹不成...」這時,學習委員張霞抬起頭來,「老師,低分是我打的。」一聽這話,我氣更大了。張霞一向是所有老師公認的好學生,學習好、品德好、愛好廣泛,當然更是我的得意弟子。對於她,我一向非常器重,關鍵時刻,她怎能給我出難題呢?真令我失望!「你為什麼這樣做?」我壓了壓火氣。「老師,張老師本來工作責任心就不強嗎?講的課我們聽不懂不說,她還經常遲到、曠課,作業也不認真批改,還...要不信,你問問其他同學。」其實我又何嘗不知道。「即便這樣,你也不能在這個時候讓她下不來台呀!」「可是——老師,您不是經常告訴我們做人要實事求是,光明正大嗎?我覺得我做的沒錯。」她的聲音不高,但很堅定。「老師知道你做的沒錯,但不應採取這樣的方式。」我慢慢的開導她,她不再言語,只是把頭低下,默默地聽我訓導,似懂非懂。  

  自那以後,我發覺張霞像變了個人似的,上課時,老低著頭,不再像從前那樣積極舉手發言,對班裡的事物也懶得管,對我講的大道理表現的也不置可否。我知道他對我產生了抵觸情緒,對我產生了不信任感,想到此,我就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如果學生連培育他們的老師都不信任,讓他們如何相信這個社會呢?  

  這種恐懼的感覺一日日的折磨著我,讓我食不甘味,讓我感到自己很虛偽,很假。作為老師,我們總是要求學生要實事求是,要誠實正直,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言行必一,可我們自己做到了嗎?有時為了一己之私,我們會違背良心,說假話、做假事,是什麼污染了我們心靈的浄土,讓我們變得如此世俗,並以世俗的眼光看待學生,進而要求學生一方面做一個純潔的人,一方面又要做一個世俗人?  

  終於在一次班會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我語氣誠懇的肯定了張霞的做法,同時對當時自己的做法表示了歉意。說完後,全班一時靜得出奇。不知誰帶頭鼓掌,全班立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的雙眼有些濕潤,朦朧中看到張霞悄悄的抬起了頭,兩頰緋紅,正激動的鼓著掌。  

這次的評教的對象雖然不是我,但這次評教引發的風波卻著實給我上了一課。  

二、案例綜合評析  

在本案例是學生在參與評教活動中,因班主任教育方式選擇不當,而引發的一系列學生教育問題。儘管這是一個很小的教育個案,但是它所產生的潛在影響卻是廣泛和深遠的,從表面看,評教似乎只是一個教育評價和教育管理層面的問題,但是因為學生直接參与其中,評教活動就超出了學校一般性事務活動的範疇,成為一個特殊的教育過程,而具有了鮮明隱性教育功能。評教活動的後果不僅涉及到師生關係的改變,而且也導致了教師榜樣作用的變異。    1、[回放案例]   案例中的班主任為了在評教中不給歷史老師打低分,在打分以前就在班級里向學生暗示,不管學生個人對任課教師有何成見,打分時都要儘可能往高里打,最好打滿分。這樣做的結果是不僅傷害了評教的嚴肅性與公正性,同時,弄虛作假的行為也會成為一個消極的榜樣示範,對學生價值觀念和是非判斷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形成誤導。在得知以優秀學生張霞為代表的部分學生不理會老師的安排和要求,堅持實事求是地給老師打了低分以後,老師嚴厲批評了學生。因此,給學生的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班主任不顧學生感受,不尊重學生們自主選擇和正當權利的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生參與評教的積極性,也使得老師在學生中失去了信任。   因評教而產生的矛盾衝突也影響了師生關係的和諧,給科任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正常交往和有效溝通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因打分問題而導致的師生關係緊張和老師之間關係的失諧,勢必使這種影響從一般的人際交往關係內部轉化為教育關係範疇。師生關係的緊張難以讓學生們「親其師,信其道」,而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關係失諧必然會削弱教師群體的教育功能,難以形成教育合力。   本案例命名為「評教給我上了一課」足可以窺見班主任在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意識和反思精神。正是這種可貴的反思精神不僅使她能夠對具體教育情境中發生的教育事件冷靜、客觀的審視,及時發現了自己教育方式的偏頗,並及時給予了改正,案例中,班主任及時地意識到了自己錯誤的嚴重性,特別是自己的言行給同學帶來的嚴重影響。在班會上老師誠懇地向同學們道歉,認真檢討了自己的過失。學生們原諒了老師,老師也重新贏得了學生們的信任。   同時,我們也相信,這樣的教育事件也必定會引發班主任對其後教育實踐的深入思考,這一「課」所帶來的深刻觸動和警醒勢必有助於他更加深深地處理教育問題,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藝術。 2、[深入案例]  縱觀整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班主任在處理具體教育情境中的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1)知錯改錯的精神是頗值稱道的   應該說,案例中的老師犯的錯誤是嚴重的:老師顛倒了是非觀念,誘導學生弄虛作假,喪失了老師應該堅守的道德操守和原則,對學生形成了嚴重的誤導。在學生面前知錯,縱錯,濫用教師的權威,影響了教師的公正的形象。但最後老師還是幡然醒悟。併當著全體學生的面真誠地承認了錯誤。重新贏得了學生們的理解和信任。  (2)注重教師群體內部的團結和與課任老師之間的合作是值得肯定的  本案例中,儘管班主任在評教之初讓學生給課任人老師打高分的做法欠妥,但是可以反應出老師對教師之間關係的注重。從中可以看出,班主任老師和課任老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對形成教育合力的意義有一比較明確的認識。  (3)用「冷處理」的方式解決與課任教師的矛盾是可取的 在因打分問題與歷史老師出現矛盾時,班主任表現出了比較好的剋制力,沒有和歷史老師發生正面的衝突,避免了矛盾的進一步激化。為以後自己班主任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別是當下矛盾的解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超越案例]  通過案例的深入探討,我們受到多方面的啟示:   啟示一:班主任首先要明確評教的目的。   評教不僅是一種教育教學管理的常規手段,同時,也是一種隱性的教育資源,是教育學生的一種有效途徑。從直接的作用看,評教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長遠的影響和潛在的作用上看,評教活動又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科學民主管理精神的集中體現。學生在參與評教活動過程中不僅可以發展他們的判斷力和分析能力,同時,他們在自由表達自我意願的過程中,也可以感受和體會到民主的意識和平等的思想。  啟示二:班主任要尊重學生評教中的自主判斷和評價。   大多數學生的評價儘管不能保證全都客觀、公正,但基本上是他們真實的感受和意願,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如果不能得到老師公正的對待不僅會影響到他們參與班級活動的熱情與興趣,同時,班主任的表現也會變成一個負面的榜樣示範。對他們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產生消極的影響。案例中學生們對教學效果不佳,責任心不強的教師所給出的評價是合理的,客觀的,學生們實事求是,敢於講真話的做法不僅不應該受到老師不公正的對待。而且應該受到老師的褒獎。  啟示三:教師要樹立並向學生傳達公正、客觀、全面的科學評價觀念。  從學生方面看,對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態度做出評價是他們應有的權利。班主任要向學生傳授把握評價標準,平時搜集資料,評價時克服短暫性和情緒性的干擾等方法和技術。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科學評教的一般過程和基本原則,更要通過具體的活動過程。教會學生科學、合理的參與評教活動。  啟示四: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創造適當的交往空間和機會,增進科任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這樣一方面,可以彌補科任老師與學生因交往時間短而導致的情感疏遠,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的心理氛圍,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學生系統全面地了解科任老師,從而,使使學生對科任老師的評價更趨全面、公正、合理,避免過多主觀臆斷和有失公允現象的出現。班主任老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藉助適當的場合來表達他們發建議和意見。   啟示五:班主任老師在評教工作中還要認真做好和科任老師的及時聯繫和溝通的工作。   班主任要化解因評教而產生的教師群體內部矛盾和科任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尤其是要做好與科任老師的事前溝通和評教後的及時溝通,做到防患於未然。本案例中,儘管在班會上老師向同學們認真地承認了錯誤。但是老師本人的認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歷史老師如果依舊耿耿於懷,勢必對學生帶來很多消極的影響,班主任老師應該主動與張老師溝通,幫助張老師轉變態度,正確看待自己的錯誤,和同學們面對面的交流,解開困擾雙方的心結。  啟示六:班主任要及時地承認錯誤並挽回影響。  對於教師,特別是對學生心理成長和道德人格發展影響都十分直接的班主任來說,明查自身錯誤,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的意義更加突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因自己工作失誤而帶給學生的消極影響。案例中的班主任經過了「日復一日的恐懼感的折磨」,才終於在最後的班會上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樣的認錯與糾錯似乎太遲了些,它不僅給敢於直言的優秀學生的心理和是非觀念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也破壞了本應健康、融洽的師生關係。例如,案例中的張霞不僅「上課時,老低著頭,不再像從前那樣積極舉手發言,對班裡的事物也懶得管,對我講的大道理表現的也不置可否。」對這樣的現象老師應該更早做出反應。  啟示七:給學生評教一個適當的、合理的權重。  基於學校教學管理的視角,在評教方案的制定和具體實施方法的選擇上也特別需要關注學生評價在整個評教中的構成比例。考慮到學生的不成熟因素,給學生評教一個適當的、合理的權重。   

三、案例拓展: 獎狀該不該發  

開學第一天,是班級表彰的日子,今天要發上學期評出的三好學生獎狀,本來應該是一個同學們都高興的日子,卻引起了一場意想不到的軒然大波。  

  班主任小張老師宣布了三好生的名單,並讓獲獎的同學們到前面領取獎狀。正在這時,傳來了一聲喝問:「老師,為什麼沒有我」。說話的是班級學習委員小菊。班主任張老師看看小菊說,「小菊,同學們的投票只是評選的一部分,還要參考其它條件,最終決定誰可以獲得三好生的獎勵,你在班裡的票數第一,但其他條件不夠」。「請您告訴我什麼條件」,小菊接著問。「小菊,你定還記得我們的班規吧!」張老師平靜的說。這下,小菊不做聲了。全班的同學也一下安靜下來。教師里靜得有點可怕。正在張老師準備接著講話時,一聲凄厲的嚎哭打破了教師的寧靜。小菊爬在自己的桌子上放聲大哭。並邊哭邊大聲的哭喊,「憑什麼不讓我作三好生,我在班級的票數第一,你們欺負我」。同學們都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張老師費了很長的時間終於讓小菊平靜下來。  

  原以為事情就此平息了。沒想到,下午下班前,小菊的媽媽氣沖沖地來到了辦公室,見到張老師劈頭蓋臉就是一通數落。與小張老師發完了火,又找學校的校長理論,在辦公室其他老師的一再勸解下,才不依不饒地回去了。這場因評三好引發的風波把班主任小張老師的一天的教學生活全搞亂了。小張老師不僅感到難過,也覺得滿腹的委屈。  

  這個頒獎風波還得從去年學期初的制定班規開始說起。去年學期初,小張老師在班會課上宣布一條班規:在學校日常管理中,凡是因為個人原因,而影響班集體榮譽,被學校扣去1分的同學,無論是誰,哪怕學習成績再好,本學期三好生一票否決。請全體同學從維護集體榮譽出發,人人為班集體增光添彩!後來,有一天,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小菊到校遲到,剛好又被值日的大隊委看到。結果,班級被扣了被扣去1分,導致本月文明班級泡湯了。當時張老師也找到小菊了解此事,據小菊講,那天早上因為奶奶出去晨練,不小心摔傷了大腿,當時只有媽媽和小菊在家,她幫媽媽安頓好奶奶,趕到學校時就遲到了。他是陪奶奶去醫院看病才遲到的。所以,今年三好生評選時,張老師就按照年初班規的要求,取消了小菊的三好生資格。  

  其實,在做這個決定以前,張老師也猶豫再三,一方面,她考慮到小菊平是表現不錯,在班級里的成績也名列前茅。因為這次遲到就取消她的三好生資格,的確於心不忍。但是另一方面。張老師又擔心,班規有約在先,制定的規則在小菊這裡出現例外,就對別的同學失去了約束力。以後班級的管理工作就不好開展了。反覆思量以後,張老師還是決定取消了小菊的參評資格,這樣就引發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冷靜下來,小張老師也在認真反思。自己制定班規有沒有錯?在處理小菊的問題上作法十分妥當?這個案例給張老師本人和我們每一個局外人都提出了許多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  

【點評】:  

  本案例是優秀學生評價與班規衝突的一個典型案例。在本案例中,張老師為了強化班級的管理,特地制定了班規,並明確規定:在學校日常管理中,凡是因為個人原因,而影響班集體榮譽,被學校扣去1分的同學,無論是誰,哪怕學習成績再好,本學期都沒有資格參評三好生。當班裡學習最好的學習委員小菊遲到違規時,小張老師就面臨著兩難選擇:按班規的約定,取消小菊同學的參評資格,從而維護班規的約束力和權威性。另一方面,又會顧及到小菊同學是個成績優秀平時表現較好的同學,按規矩辦事又怕傷害小菊的自尊心,有些於心不忍。但最終,還是遵從規則的念頭佔了上風。沒有讓小菊獲得三好生的稱號。沒把獎狀發給小菊。進而就引起了小菊本人和家長的一系列過激反應。  

  張老師制定的班規是一個剛性十足的制度。「不管什麼原因,只要使班級在學校檢查中被扣分,本人在三好生評選中就一票否決。」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一規定實施的可行性,以及,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特殊情形。在本案例中,學生評價和班規的制定之間出現的矛盾還反映出規則制定的方式上,本案例中的班規似乎完全是班主任一己之言。案例中的張老師不僅應該認真反思班規是否科學,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有執行的可能性,還要特別關照讓同學們主動參與到班規的制定和討論中,使班規的制定過程成為學生們給自己立法。  

  本案例中,小菊本人在課堂上的過激反應,以及家長到辦公室的大吵大鬧,不僅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育和教學秩序,也對師生關係家校溝通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但是,這些衝突如果能夠事先進行有效的溝通都是可以化解的。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此帶來的消極影響。對於小菊遲到違反班規,不能獲得三好生榮譽稱號的處理結果 ,張老師應該事先向小菊本人和家長做具體說明與解釋。  

  另外,張老師還可以採用一些具體的辦法化解矛盾:把小菊因特殊原因遲到,違反班規的事件在班會上提交學生討論。大家共同做出選擇,並決定是否更改班規的具體內容。  

第二講: 班主任的每一學年  

第八節:學年結束——信任源於實事求是  

教學過程:  

一、案例視頻:學年結束時的一幕  

張強和李為正在初二辦公室與辦主任康老師理論:「我們倆根本就不是您說得那樣,更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當時就是考慮了咱班同學,為了大家好。您憑什麼在總結會上這樣評價我們?」滿臉怒氣的兩名同學面對班主任發出了這樣的質問。  「這樣的板報內容太傷人了,我當時沒理你們就得了,現在總結還又表揚板報組呢!」  「老師,那件事不光是我一個人,還有好幾個同學參與呢。再說,這件事的主意不是我出的,是咱班肖輝想出來的。我只是參與者,您別把功勞都記在我身上,我承受不了。」  ……辦公室內還有其他幾名學生,好像也在等待著要和班主任老師解釋什麼!  班主任認真地傾聽著,還不時地記錄著。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在2011年7月9日上午,初二(5)班學年工作總結會上,班主任康老師對整個學年的班級工作做了全面地總結。沒想到,班級總結會剛剛結束,同學們竟出現了這麼多不同意見。「怎麼?一個學年總結,會帶來這麼多問題?」班主任注視著一個個發問的學生,久久沒有做答。腦海里被這一個個問題纏繞著。  學生們好一通嚷嚷之後,悻悻地離開了辦公室。班主任康老師陷入了沉思:「到底哪兒出了問題?根源何在?被批評、被表揚的同學為何都不滿意?」  張強和李為是班上個子最高而學習卻較差的兩名學生。他倆在班內非正式群體中的威信較高,且凝聚力較強。在一次年級籃球比賽中,由於對方球員犯規,引起了與該班球員陳小敢的爭吵。陳小敢球場上發怒,和對方球員打了起來。而張強上場將本班同學陳小敢連拉帶拽地揪出了球場,李為將對方球員推出了場外勸說。但因當時雙方球員情緒都比較激動,故使比賽停賽。事後最終還是在張強、李為等人的調解下,矛盾雙方和好如初了。  班主任康老師誤認為是張強和李為的參與,致使雙方矛盾激化,比賽停止。影響了兩個班級之間的團結。  對於班內板報組的工作,老師的表揚引起了裴新同學的不滿。原來上學期班內出了一期題為「同學 你要自重」的板報。內容是點名批評了裴新同學在物理課上與任課教師爭辯,其原因是教師所講的內容與裴新的理解有誤。結果物理老師在課後評價表中,給這節課打了80分。班內板報組就此出了一期板報。而後來裴新同學又與物理老師幾次溝通,已經解決了師生之間的隔閡和知識上的疑點。裴新屬於外向型的學生,對板報登出的內容也沒有太在意。班主任老師在年終總結會上提及此事,且大張旗鼓地加以表揚板報組,誘發了裴新同學的極大不滿。  朱萍是班委幹部,各方面表現都很出色。在一次周日學生自發組織的整理教室前面被雨水衝出的大溝活動中,她積極地參加了,並在過程中積極獻計獻策。但這次義務勞動的最初發起人不是她,而是班上的肖輝同學。班主任康老師對此次活動在總結中作了充分肯定,且表揚了以朱萍為首的團隊。而朱萍內心感到愧疚,故此找班主任老師進行解釋。她最擔心的是怕老師的表揚給她帶來學生的不滿,認為她貪功歸己有。 二、案例綜合評析  

1、[回放案例]  

康老師借學年總結,對班上的學生進行了表揚和批評。然而,他的表揚學生不領情,他的批評學生不認帳,康老師因此很苦惱。  康老師批評了在球賽場上肇事導致停賽的兩名學差生。而事實上,當時是因為對方違規導致與本班學生衝突,而這兩名學生出來勸架、拉架,協調矛盾才捲入操場風波的。   康老師表揚了板報組,寫了一篇批評同學因與科任老師發生衝突影響班級得分的事件。而事實上被批評的同學與科任老師之間的矛盾和誤解,雙方已經私下解決了。   康老師表揚了周日自發組織學生整理教室前面被雨水衝出的大溝活動的班委幹部。但這位幹部認為這個活動其實不是她最先發起的。   

2、[深入案例](1)康老師值得肯定的地方   ①、康老師重視學年的總結,且把對學生和班級工作的評價置於總結的重要組成部分。康老師的初衷是好的。為此他搜集了大量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揚,對不盡人意之處進行了批評。他試圖體現總結的全面辨證、公正客觀,力求通過總結經驗與教訓,使大家克服缺點、發揚優點、取得進步。達到激勵的作用。   ②、康老師對同學們的不滿和譴責,她沒有發怒,也沒有反駁,更沒有推卸責任,而是追根求源,深入思考,體現了他的責任心和反思意識。   ③、康老師在學生追到辦公室大聲嚷嚷的時候,能夠注意傾聽。這體現了康老師具有比較強的忍耐力,較寬闊的胸懷。她不虛榮,不維護所謂的「教師的尊嚴」。她的這一舉動,對後續師生溝通、班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④、學生敢於找老師說明實情,說明老師平時與學生的關係比較融洽,班級管理比較民主。 (2)康老師可以改進的地方 ①  ①、班主任康老師在做年末總結時缺乏目的性,沒有確定通過年終總結要達到什麼目的。從案例中看出她缺乏對總結內容的總體設計。希望在總結之前要有整體設計並確定明確的目標。   ②.班主任老師年末總結缺乏教育性。內容的選擇和方法的確定上應該做精心設計。以達到教育全班,鼓勵集體的作用。   ③. 班主任老師應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做班級年末總結。 不要就事論事,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   ④.班主任老師可以事先動員全班同學大家共同參與總結工作,在師生團結互動中將年末總結工作完成。   ⑤.班主任老師應精心設計年末總結過程,用新穎、多樣的方式將總結完成,讓學生在過程中感覺到有收穫,並真正收到刻骨銘心的教育。   

3、[超越案例]  學年末的總結在班級工作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它不僅是班級工作一年來得失的盤點、成敗的反思,更是改進新學年工作的重要基礎和依據。搞好年末總結,不僅僅是一個必須走過場的形式,而是關係學生的發展、教師的成長、班級工作改進的重要環節。班主任不僅要提高對年末總結意義的認識,還要提高總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把學會總結當成班主任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對案例的深入探討給我們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啟示。   啟示之一,年末總結,表揚批評有原則  明確的目的性和教育性,避免盲目性。不要為總結而總結,也不要認為總結主要是作給領導看的。   要有教育引領的作用,能對班級產生積極影響。要使總結成為教育與激勵學生的體驗過程。   做好前期和後續的工作。關注表揚和批評對學生的心理影響。   總結會上不宜對具體人提出批評。對犯錯誤學生的批評要私下開展,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   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批評要講藝術,要體現班主任的實踐智慧。   

  啟示之二,年末總結,內容選取有要求  要有群眾基礎,要有說服力。總結得不到大家的認同,就失去它的根本價值。   要有事實根據,要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   要注意全面性、整體性和可接受性。   選取的事件要有代表性和激勵性。   要有一定高度,體現班主任的高站位、廣視野和寬胸懷。   

  啟示之三,年末總結,認真策劃有準備  精神準備:良好的心態、飽滿的精神、先進的教育觀和學生觀。   物質準備:總結材料的準備要精雕細刻,反覆推敲;要寫成書面材料;時間設計合理。 方法準備:師生平等、話語親切、氣氛和諧、能打動每一位學生的心、互動式和講解式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三、案例拓展 案例:總結寫給誰看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下午兩點十分,校長召開了全體教職工大會。會上由各部門負責校長布置了學期結束工作安排,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每個人都要於 7月2日 之前將自己的工作總結交到部門負責校長手裡。特彆強調了「凡是既有教學任務,又有班主任工作的教師,要上交兩份總結。以班主任總結為主,並將班主任工作總結,送交到學校正校長辦公室。」牟老師是初中二年級的某班的班主任,並承擔著三班和四班的數學課教學任務。聽到領導布置的總結任務,腦袋立刻感覺有些發脹,心裡更是沒底,全身立刻覺得很不舒服。他喃喃自語,教數學的我就怕寫總結,今年又讓交兩份總結,寫什麼呀?怎麼寫呢?   在他左右為難,不知所措之時,突然一個一個念頭立刻閃現出來,「對了,照著年初的計劃寫呀,計劃定了幹什麼,按照條條總結什麼!」於是,他認真地翻找著年初的班主任工作計劃。不一會兒,就找到了。   他喜出望外地翻開班主任工作計劃,仔細地回顧著自己一個學年來所作的工作。只見他面部表情發生著巨大變化:喜出望外地打開計劃——聚精匯神地閱讀計劃——眉頭緊鎖地思考——淡淡地搖著自己的頭——無奈地放下書面計劃。他真的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拿起計劃來,又仔細地看了一遍。這時他自言自語道:唉,計劃是計劃,行動是行動啊!原來,在學年初,班主任工作計劃必須交到校長辦公室。為了使校長滿意,自己按照學校學年工作計劃要點,精心設計、編寫了這份班主任工作計劃。記得在當時,自己的計劃還在全體教師大會上受到校長的點名表揚了!現在回顧一下,在實施過程中,幾乎沒有按照執行的。校長滿意的計劃,沒有實施,怎麼對照計劃寫總結呢?是接著編?繼續讓校長滿意?還是實事求是,認真總結自己所帶班級的班主任工作?牟老師陷入了沉思。   不知是出於自尊,還是虛榮;不知是內力的驅動,還是有什麼外在的東西在支撐著他。沉思片刻,牟老師拿出了學年初的班主任工作計劃又認真地看了一遍,隨後,提筆開始撰寫班主任工作總結:   「按照學年初制定的工作計劃,堅持以計劃的指導思想作為全學年班主任工作的行動準則,以計劃的具體內容作為藍本,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地全面開展了班級管理工作。班級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牟老師的筆尖在紙上飛速移動,一份按照學年計劃所編寫出的總結終於完成。牟老師終於可以交差了,然而它意義何在?牟老師內心並不感到輕鬆  

【點評】:從案例的情節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來自學校的一件真實故事。牟老師作為班主任,在學年末理應對本班工作進行總結。而為何這個班主任年終總結卻難住了他呢?經過自己的 「努力」,完成撰寫總結的任務,,可為何內心並不感到輕鬆呢?   總結本應是一個學年工作結束的成果,也是對自己整個工作過程的回顧和反思。是對學年初工作計劃實施的全面檢驗。總結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沒有實事求是,認認真真地對工作的總結,不可能有對未來工作的提升和進步,更不可能使自身得到得到發展。而案例中的班主任牟老師,面對學校布置的總結工作,一籌莫展,不是如何下手。但在左思右想之後,一個應對的良策立刻出現在眼前「按照年初的計劃編總結」。於是乎全力投入對照計劃編總結的工作。   從牟老師的所作所為,撰寫總結的發展過程,我們不難看出:   1.牟老師對學年班主任工作總結的意義和作用是不清晰的;    2.從牟老師學校對各方面總結工作的布置和總結上交到不同的領導手中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牟老師所在學校的校長對班主任工作總結抓得比較緊,比較重視。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學校主要領導非常重視書面的東西,而與實際是否相符,對實際工作具有多大指導和推動作用,他們並未認真考慮和進行有效管理。這就可以看出,計劃和總結的關係是完全脫節的、互不相干的。是完全形式化的。  

  3.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學校主要領導必須改掉形式主義的做法,改掉「只要存檔材料不缺就能說得過去,只要學生不亂就能維持,只要老師在崗就好辦」的得過且過狀態,真正理解管理者的職責任務、功能作用,按照管理理論要求,從教師、學生、學校的發展出發,科學管理,為教師、學生的健康成長搭建平台。這樣才能使學校管理效益得到提高。  

  

  


推薦閱讀:

這5個無聲的日常生活「竊賊」將偷走你的「營養」
巴黎太太的日常
日常保健小常識大全 關於健康方面的知識
日常事故的急救法
糖尿病人的日常保健措施(2)

TAG:工作 | 班主任 | 日常 | 規範 | 日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