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賣出往年蘋果價 調控物價是場長久戰(圖)
11月25日,在我國土豆之鄉定西市安定區,土豆從農民手裡收購的價格為1.05元,在菜市場零售價達1.80元。CFP供圖
編者按
排隊買房子、跟風炒黃金、感受柴米油鹽漲價、參加團購、去香港打醬油……2010年,這些佔據國人大量精力和眼球的通脹阻擊戰中,可有您的身影?
分析此輪物價上漲關鍵因素,可以看到,各類社會成本特別是基礎性勞動力成本上升,在食品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蔬菜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給普通百姓生活帶來了較大壓力。物價上漲不僅催生了「蒜你很」、「豆你玩」、「糖高宗」、「煤超風」等網路熱詞,也催生了囤貨抗漲的「海囤族」和節省開支的「摳摳族」。
物價上漲的壓力在未來一到兩年內還將存在,這也刺痛了溫家寶總理的心。他在最近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我們完全有能力控制物價的總水平。」或許,這是一場「持久戰」。
2010年的最後一個周日,溫家寶總理走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直播間與聽眾對話,當聽到有網友評價說,「漲」字無疑將成為今年的關鍵詞時,總理動情地說,「這一番話刺痛了我的心。」
確實這一年,從「蒜你狠」、「豆你玩」、到「糖高宗」、「姜你軍」,再到年末土豆接過漲價的接力棒,老百姓感受到的是生活必需品此起彼伏的價格上漲,就在20多天前,國家統計局公布說,1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1%。
也就是在差不多的時段,央行的一份調查報告稱,第四季度,近74%的居民認為物價高,物價滿意度達到11年以來最低。
單從數據上來看,5.1%並不是近年來CPI的頂峰,2008年上半年,CPI的上漲高達7.9%,但由於當時拉動CPI上漲的主要是豬肉價格和能源價格,而這一輪物價的上漲波及面大,所以老百姓普遍感受到了物價上漲的壓力。
儘管10月底國務院已經出台了穩定物價的「國16條」,以期勒住物價飛漲的韁繩,而近期物價也在小幅回落,但關於物價上漲為什麼今年全面開花,我國是否進入農產品高價時代等話題的討論依然在持續。
土豆賣出了往年的蘋果價
種了8年的土豆,豐寧平安高科的董事長錢曉國從來沒遇到過今年這樣的情況:2000畝的土豆,除了部分留作種薯外,其餘的大部分,從地里一挖出來,就被澱粉廠、粉條廠、快餐企業、薯片廠等各種各樣的下游企業搶購一空,而且價格也比往年高了不少。
錢曉國的土豆農場在河北豐寧縣的魚兒山牧場,那裡的氣候和土質都非常適合「夏波迪」等優質土豆的生長,所以一開始,他還認為,自己的土豆品質好,市場都搶著要。
入秋後,全國土豆都進入收穫期,從媒體的新聞中,錢曉國很快發現,在全國的土豆主產區,甘肅、內蒙古、陝西等地區,土豆不論大小、好壞,價格都齊刷刷地上漲。最終傳導到消費者的菜籃子的時候,土豆已經賣出了往年的蘋果價。這時候,他才意識到,很多地方冬季的當家菜、那個最不起眼的土豆,已經接過了全年物價上漲的接力棒。
在北京最大的批發市場,往年也就五六毛一斤的土豆,在這個秋天賣到了1.3元左右。等再到老百姓的菜籃子里,土豆的價格已經跟往年蘋果的價格差不多了。
與蒜、姜、綠豆等農產品不同,土豆不僅是老百姓餐桌上的重要菜品,而且還是薯片、粉條以及一些化工產品的重要原料,所以土豆價格的上漲,引發了下游產品價格的連鎖反應。
老百姓最切身的感受是麥當勞的炸薯條漲價了,超市裡的薯片分量瘦身了。可在中國澱粉工業協會馬鈴薯澱粉專業委員會會長周慶鋒的統計數據里,用於加工的土豆,今年的價格「一路暴漲」。
他告訴記者,2009年土豆收穫季,用於加工的土豆價格一般是每噸500元~600元,但今年9月,收穫季剛剛開始時,土豆的價格就已經高達每噸1000元,到了9月下旬和10月份,價格又漲至每噸1200~1300元,而且「三北」地區還出現了搶購原料,農民惜售囤積現象。
「這種情況歷史上從未有過。」周慶鋒說,加工1噸澱粉需要7噸半土豆,所以土豆價格的漲落對澱粉企業影響很大。另外,澱粉加工用的土豆一般都是個頭較小的土豆,好的土豆都在菜市場上流通,但是今年價格上漲後,很多用於加工的土豆也流通到了市場上,因此澱粉加工受了很大影響。很多澱粉企業為了規避風險,都不敢滿負荷生產,又導致了澱粉的價格上漲。10月中旬,澱粉的價格已經突破每噸萬元,但即使如此,企業的利潤也是很低的。因此,許多澱粉企業在原料價格超出1100元/噸時,便不敢收購、加工,停產觀望了。
周慶鋒說,在甘肅、內蒙古等土豆主產區,很多企業以土豆為原材料,土豆價格的高漲對當地的經濟影響很大。由土豆價格上漲引起的連鎖反應開始在整個產業鏈中傳導開來。
調查顯示,11月份全國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了11.7%,拉動CPI上漲3.8個百分點,「貢獻」率是74%。今年全面開花式的價格上漲將對國民經濟產生什麼影響?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分析說,今年物價上漲都是生活必需品漲價,所以首先對低收入家庭影響較大。
再有,農民會把漲價作為一個信號,把農產品存起來,特別像土豆這樣容易保存的,這又會推動土豆價格進一步上漲。另一方面,如果不對農民進行適度引導,農民有可能擴大土豆種植面積,造成供大於求,價賤傷農。
此外,劉瑞也贊同周慶鋒的觀點,土豆價格上漲貌似食品價格上漲的一部分,但由於其是很多產品的原料,勢必帶來下游產品價格的上漲,這樣商品價格的上漲還將產生連鎖效應。
農產品高價時代來了嗎
2000畝土豆賣了好價錢,但錢曉國一直在琢磨,究竟是哪些原因推高了土豆的價格,因為這關係到他明年產量的定奪。
在他看來,市場主動提高收購價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這其中主要是生產成本上升。就拿收土豆這一項來說,過去,他僱工人收土豆,從地里挖出送到車上,一天給工人70元,現在,至少得140元。而且常常是拿著錢都找不到人,附近村子裡的壯勞力都外出打工了。最忙的時候,他甚至要到南方找工人。再有,運輸成本上漲也添加了土豆價格上漲的砝碼,他的估算是,運輸成本至少上漲了30%。
中國澱粉工業協會馬鈴薯澱粉專業委員會會長周慶鋒認為,今年土豆價格上漲既有合理成分,也有極端不正常的地方。
合理的是,2008年、2009年,全國曾大範圍地出現「賣薯難」,土豆種植戶損失嚴重。這一災難直接影響了農民今年的種薯積極性,2010年種植面積下降五成左右。但周慶鋒認為,加上產量,以及人工成本等因素,加工用土豆的合理價格應該在每噸800元左右,像現在這樣每噸賣到1200元就不正常了。最終澱粉價格突破每噸萬元就更不正常了,即使在歐洲,澱粉的價格也只是每噸1000美元左右。
更讓周慶鋒擔心的是,由於前期價格上漲,一些農戶和經銷商大量囤積土豆。據統計,有的地方被窖藏囤積的土豆佔到了總產量的40%,這種情況歷史上極為罕見,進一步推高了土豆價格,加劇了原料不足矛盾。
周慶鋒說,這種囤積是非常盲目的。一方面,國家已出台多項政策打擊囤積居奇。另一方面,近年發展起來的南方省區利用冬閑田反季節種植馬鈴薯面積已達1000多萬畝,這些馬鈴薯在明年二三月份上市後將導致目前價格大幅跳水。
事實上,在農產品價格全面上漲後,學界關於農產品是否進入高價時代的討論一直沒有停過。
認為農產品價格上漲有其合理性的一方認為,生產經營成本的增加,是蔬菜「領漲」的主要原因。長期以來務農收益遠遠低於務工收益,導致資本和勞動力持續向工業單向流動,這一失衡必然導致農產品供應減少、價格上漲。此輪物價上漲,只是工農產品比價的合理回歸。再有,進入2010年,國內農用柴油、農用地膜和農藥等農資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看來,生產成本對價格上漲是會有一定影響,但一般都是緩慢地上升,不會像今年這樣呈現井噴式的價格上升,而且抑制不住。
劉瑞認為,2003年以後,我國經濟確實進入了一個成本上升通道,工資、材料都在上漲,但不會像今年這種突然上漲,所以把短期價格暴漲歸結為成本主因,說服力不足。劉瑞建議,物價上漲,應該從流通環節多找找原因。
對遊資炒作的說法,劉瑞也不贊同。他說,遊資炒作要具備幾個條件,首先是具備大量社會閑散資金,其次有大數量的產品可供炒作。目前土豆供給,沒有大量購進的倉儲和出售的條件,個別農民囤積居奇有可能,但是要大規模地炒作,在經濟上得不償失。
劉瑞回憶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曾出現過三次比較明顯的價格上漲,第一次是80年代初農副產品價格上漲,但是有合理因素和政策因素。第二次是1988年,通貨膨脹率達18.6%,第三次是1993年,出現歷史上最高的通貨膨脹率23.4%,主要是因為央行貨幣發行過量。
劉瑞說,和歷史相比,今年的狀況其實並不算很嚴重,溫和得多。只是食品類價格上漲,要求漲工資的呼聲很大。可如果漲工資,通過發行貨幣來實現的話,就會繼續造成市場貨幣量過多,從而引發新一輪通貨膨脹,造成螺旋形通貨膨脹困境,這樣就很難控制了,所以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政府組合拳後還應思考什麼
當10月份CPI創下了25個月的新高後,國務院迅速出台了16條措施穩定物價,這也被學界稱為政府穩定物價的組合拳。
這些措施有的是中長期的,比如扶持農業生產發展;有些是馬上可以見效的,比如免收鮮活農產品通行費,規範降低超市、集貿市場進場費、攤位費,以及加大國家政策性糧油投放力度,向低收入群體發放臨時價格補貼等。
「國16條」出台後,儘管部分蔬菜價格應聲回落,可11月份CPI的漲幅還是達到了5.1%。對此,國家發改委解釋說,由於10月、11月份新漲價因素較多,對明年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的滯後影響較大,預計明年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仍將高位運行。國家發改委表示,初步預計,11月份CPI漲幅是今年的高點,12月份CPI漲幅會有所回落,可能回落到5%以內。
對錢曉國來說,當下最重要的,一是分析明年土豆的價格形勢,二是尋找新的投資點。
他最擔心的是土豆的病害問題。據他觀察,由於今年土豆價格走高,附近的農民都準備擴大種植規模,目前就連種薯的價格也是往年的好幾倍。而他的經驗是,種植面積擴大後,有可能會出現大面積病害,所以最近他的農場的科研人員都在研究,明年可能會出現的病害,以及如何提高土豆的抗病能力。
出於對明年土豆價格走勢的擔憂,錢曉國決定拓展土豆之外的領域,他目前看好並已經有了先期投入的是種植進口的高檔菜。
周慶鋒最擔心的是,「穀賤傷農」和「物以稀為貴」在土豆種植上不斷輪迴,這不僅影響農民的生計,還會給下游產業帶來嚴重影響。他說,很多土豆的主產區,本來就是老少邊窮地區,當地的經濟鏈更為脆弱。今年畸形的土豆價格和澱粉價格是不正常的,相關部門要客觀分析,及時對行業做出引導和管理。
劉瑞教授說,「國16條」對穩定物價有幫助,但物價並不是想壓就能壓下去的,還有很多深層次問題值得思考。控制物價是一方面,但還應關注流動性過剩,以及如何通過稅收、補貼等調節機制讓更多百姓共享改革成果。
再有,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已經進入成本推動型社會,生產成本處於緩慢上升階段,所以很多產品不可能完全回到漲價前的價格,只能回到漲價前某個水平。
另外,一些資源型產品由於稀缺的原因,還在上漲,這部分產品大概佔到價格構成的1/3,還有1/3是工業製成品價格。工業製成品價格通過技術進步可以有較大的下降空間,如汽車、電子產品等。市場價格的變化就取決於這兩類產品的博弈。最理想的是把資源型產品價格控制住,成本下降主要靠技術創新進步,這樣價格的波動就不會過於明顯。
本報記者 劉世昕 實習生 李耀威
本報北京12月27日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