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需要上帝?

為什麼需要上帝? 以人類現有的知識探究上帝,最後大概就把上帝追趕到神秘的角落了!世界上幾大宗教都有一個基本的教義就是勸人為善,以為死後的安排積累功德,有個哲學家就說宗教是體現善的!據說西方人對沒有宗教信仰者有看法或者是有戒心,中國一直好像有不少人把宗教信仰當成是提升國民道德素質的良方,那麼是不是就要提倡宗教信仰,依靠宗教信仰解決人類的終極關懷問題呢?

一般來說,現代國家應該是信仰中立的,這就意味著不能提倡信仰宗教,況且世界上幾大宗教的理論都有著矛盾和荒謬,提倡宗教信仰,會增加人們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負擔,也會引得有識之士無休止的討論和反對。同時,民間也不應該提倡,把沒有事實根據的東西提倡,至少是不負責任的!

無疑,宗教信仰是世界上大部分人終極關懷的選擇,這自然是因為宗教信仰從人們的心理上來說想當然,比較直觀,很多宗教信仰都提出了一套契合人情世故的教條,給人們提供了一套有利於和諧共處的行為規範。在宗教信仰里,不但有輿論評價,更為重要的是,有神在監督著,評價著,欣賞著,一個人的善舉,即使不為人知曉,不為人好評,卻依然對其個人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即便那樣不是為了個人修養!

宗教信仰對於優化社會人文環境有沒有作用呢,只能說是一般,很多宗教徒把信仰宗教與所作所為相分離,甚至在所作所為中更加狠毒。

那麼,如果否棄了宗教,還有沒有通過提升個人品德達到優化社會人文環境的解決方案呢?應該還是有的!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個人崇拜、偶像崇拜和權威崇拜!在偶像崇拜的氛圍中,大家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歸屬感,為了這種歸屬感,大家會自覺維護一些規則。但是,偶像崇拜隨著時間的推移免不了虛妄和狹隘,特定的偶像崇拜遲早會成為歷史,即便是對毛澤東的偶像崇拜。偶像崇拜也許能對個人造成持久的影響,但無法對社會人文環境造成根本改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造成重大影響的偶像崇拜必將逐漸消失。同樣,個人崇拜和權威崇拜都是難以長久的,也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要合理解決終極關懷問題和社會人文環境優化問題,還是得依靠人生之道,儘管這種解決方案一直讓人感到悲哀!也是,別的國家情況不了解,中國官方一直在提出並推行行為規範,以前是五講四美,現在是八榮八恥,還不斷在樹立道德楷模,但是,就筆者自己的感受來說,效果是不行的,好像就沒有一點效果!可能,權威的標準和世俗的標準的不一致是個重要原因!往往是代表權威的個人說著制定著權威的標準,但遵從的卻是世俗的標準,而且沒有什麼不好意思!那麼,能否使得權威的標準和世俗的標準一致或基本一致呢?應該可以吧!首先,權威的標準要盡量世俗化,不能世俗化的地方不能苛求於大家的自覺,其次,不要去制定自己不能坦率的標準!無論是哪個集團、哪個組織,權利和義務對等,在這點上要明確,不要總是把義務說得多麼響亮,卻不言而喻地心照不宣地大享權利!

要想通過人生之道解決社會人文環境優化問題,就必須處理好與世俗的關係。世俗的力量是強大的,世俗的力量卻往往是社會進步的反動,它像是一種慣性,但加以引導和調整,應該是能夠表現出積極和進步的一面的,就像在文藝作品中描寫的在一些特殊場合中那樣,或者像是對偶像的崇拜那樣,又或者像是在一種宗教的氛圍中那樣,總之,是能夠達到的。引導和調整世俗觀念不容易,不能簡單粗暴,也不能弄虛作假,更不能試圖利用後拋棄,需要真心實意,潛移默化,精心培育。

這也就是培養民眾的素質,理想的民眾素質應該是怎樣的呢?大概應該是對一切醜惡的東西厭惡和反對,對一切美好的事物支持和推崇,而不是漠不關心和唯利是圖!尤其是不能對於別人的優秀品德不是認為是利用的機會,而是學習的榜樣,對於別人的醜行不是寬容,而是斥責。這些要求是高的,雖然耳熟能詳,問題主要在於一直沒有人真正想過去實現!儘管也許沒有實現的可能,但是問題的解決方案只怕很難離開這些內容!

取代宗教的解決方案也是不少的,不見得都比宗教差。例如,成為具有一定品格的人。當然,這也不新鮮,中國自古就提倡君子之道,只可惜,筆者挖空心思反思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君子之道的功利意義,倒是有不得罪小人的說法,就好像君子就是用來給人得罪的。那大概只能與宗教徒比較了。宗教徒一般都處於一定的社會環境,難免有不少是出於從眾心理,甚至是受到脅迫,更有進行「來世」投資和現實投資的,相對的,也有偽君子。君子之道大概也表現在個人的自尊、自愛、問心無愧、光明磊落、襟懷坦蕩之類。君子之道無疑是具有群體的功利意義的,至少君子的行為方式具有一定的確定性,這大概就是君子之道被一再推崇的原因之一。一般來說,權威所制定的楷模標準與君子之道很多方面都是相互契合的,問題主要在於楷模標準難以為世俗和民間所接受,而在世俗和民間,一般只是維持樸素的行為規範,好像沒有完善的形象標準。官方和民間是處於一個系統中,如果民間不能形成比唯利是圖更高級的評價體系,恐怕難以讓官方自覺形成良性秩序。如果一方因為另一方的邪惡就鄙棄對方,那就逐漸形成對立關係了。親密無間,魚水情,總是難以長久的,彼此的邪惡直接威脅到系統的存在和發展,誰都無法逃避,那就要逐漸形成一個合理的關係。除了君子之外,中國傳統上好像還推崇什麼大丈夫之類,當然還有淑女,這些都有相當的借鑒意義。

除了成為具有一定品格的人,實現理想是一個值得重視的選項。理想的分類也比較多,這裡就分為個人理想和群體理想。成為某某家,成就某某事業,一般來說就算是實現了個人理想。個人理想的實現一般不等於群體理想的實現,很多情況是群體理想是個人理想的繼續。更多的人是為群體理想的實現做著工作。個人理想與群體理想既有相互促進的一面,也有相互對立的一面,協調兩者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問題。就怕出現群體理想不確定,不現實,不久長,個人理想難以實現的局面。試想,太多的人隨波逐流,無所適從,社會豈能不充斥著悲觀失望和信仰危機!

職業、勞動、工作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事情,並且構成個人人生的重大部分,如果社會形成以宗教徒的虔誠崇尚工作的盡善盡美的風尚,那將善莫大焉。而一直以來盛行的卻是攀比個人的所獲,為此人們不惜弄虛作假、偷工減料、假冒偽劣或虛情假意,工作只是被當作獲得所需的一種手段,既缺乏職業榮譽感,也缺乏職業價值感,很難談得上職業尊嚴感。據說日本人有這種精神,那麼以這種事情作為宗教的替代物也是可行的,而且更具有現實性。這種精神也許累人,但總比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陷入人際關係的泥潭輕鬆些吧!如果人人都能精心干好自己的工作,那麼大家不但都能心安理得,而且也都能省心,更為重要的是,大家也就不必為擔心領導的發難而花費太多心思了,而一個良好的領導會是以屬下的盡心儘力工作作為對自己的崇敬,而不是以對自己諂媚和巴結。

這些事情無疑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家的研究、設計和規劃。而社會的公平正義應該是保障和土壤。試想,如果社會生活充斥著結黨營私、貪污腐敗、任人唯親,誰還敢把心思放在提高虛無飄渺的所謂自身修養和素質上,就算有,那也是展示自身的優越感。優化社會人文環境,這裡還存在一個主體和主導的問題,民眾和民間應該是主體,但主導是不是一定得是官方呢,大概值得探討,代替的也許該是行業協會,或者是一些民間組織,甚至是一些社會團體,它們或行業自律,或履行公約,或組織活動,以真正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推薦閱讀:

螞蟻心中的上帝
上帝,性的眷顧
上帝只厚待竭盡全力的人 | 浮生
有一種愛,上帝也為之動容!
上帝有時候不僅關你一扇門,還忘了給你開一扇窗

TAG: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