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空襲伊斯蘭國,美國擔憂啥
現在的敘利亞又成為了中東乃至全世界的一孔暴風眼,而揭開蓋子的就是俄羅斯9月30日投向敘利亞境內的第一顆炸彈。
9月的最後一天,俄羅斯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發動空襲。這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一家媒體的評論道出了世人的訝異:「站出來解決問題的,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是一個GDP負增長、貨幣匯率暴跌、民眾生活水平下降並且已經動了削減軍費念頭的國家。」
「伊斯蘭國」以恐怖主義用事,與人類文明的康庄大道相背而馳。俄羅斯對其發動空襲,將反恐的義旗舉起,這當然是世人所樂見的。如果知道正處於「危機存亡之秋」的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系莫斯科的盟友,那將對俄羅斯的空襲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20世紀70年代、80年代上半期,敘利亞曾是蘇聯在中東地區的盟友。在政治上,敘利亞是蘇聯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步驟中的重要一著;在經濟上,蘇敘兩國雙邊貿易關係緊密;軍事上,蘇聯向敘利亞提供武器、培訓軍官,並根據1971年蘇敘協議,在敘利亞塔爾圖斯港修建了海軍基地。該港擁有大型船舶系泊處、船舶浮動維修工作站、軍械庫和兵營及多種裝備設施,一直是蘇聯地中海區艦隊的重要活動據點。
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敘利亞不再是蘇聯外交優先對象。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外交政策上做了很大調整,俄敘兩國的政治經濟聯繫大大減弱。俄敘不疏不近的關係一直到2005年才出現一些新變化。在敘利亞危機爆發前,俄敘之間已經在一些利益關切問題上進行了互相配合,雙邊關係基本恢復到了蘇聯時期的盟友狀態。在敘利亞危機爆發後,俄羅斯儘管也與反對派保持聯繫,但一直保持與大馬士革的軍事合作,支持陷入危機的巴沙爾政權;強調尊重敘利亞主權,反對外部勢力介入。
俄羅斯此時宣布「伊斯蘭國」進行空襲,將有助於巴沙爾政權獲得對更多領土的掌控,這顯然有助於政權的穩定。況且,俄羅斯的打擊目標或許並不僅限於「伊斯蘭國」。根據媒體的報道,受到西方支持的反對阿薩德政府「自由敘利亞軍」目標也遭到了俄羅斯人的空襲。敘利亞反對派也譴責莫斯科為了維護其盟友阿薩德政府,在空襲伊斯蘭國目標同時,更多空襲的是反阿薩德力量。如果確有其事,阿薩德政權與反對派武裝的對峙局面將很快發生變化。
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對於這一點心知肚明,他們不願意看到力量的天平逐漸偏向於巴沙爾政權。美、英、法、德、土耳其及其它多個反伊斯蘭國同盟成員國呼籲俄羅斯停止空襲。奧巴馬的指責十分直白:俄羅斯軍隊和普京「沒有將伊斯蘭國和溫和的遜尼派反對武裝區分開來。」他認為空襲打擊了反對阿薩德政府的敘利亞反對派和普通民眾,並警告這樣只能「導致更多極端主義」。
俄羅斯人沒有理會西方國家的反對和指責,不但沒有停止空襲,反而在原來基礎加大了力度。由此觀之,阿薩德政府這個盟友,克里姆林宮是保定了。對於俄羅斯人而言,他們很難承受失去敘利亞這一中東戰略支點的後果。如俄羅斯獨聯體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葉夫謝耶夫所說,北約東擴已嚴重擠壓了俄在歐洲的戰略空間,如果在中東地區再失去敘利亞,不僅會導致極端宗教勢力進一步滲透至北高加索地區,進而威脅俄南部穩定,而且意味著在中東地區又失掉了一個立足點。這將影響俄恢復其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戰略目標,為此俄將全力維護其在敘利益。
如開篇所引的那句話,美國人大概也沒有料到,被西方制裁和國際油價下跌傷了經濟元氣的俄羅斯人會如此意志堅決地介入。但熟悉俄羅斯外交風格的人都知道,「以打促和」「逼和」是俄羅斯人的慣用手法。目前的情況表明,美國人手裡似乎沒有什麼太好的牌要打。空襲才過一天,敘利亞各反對派就於10月2日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召開閉門會議,儘管會議內容要到4日才能揭曉,但根據反對派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言論,與俄羅斯人的空襲脫不了干係。
面對老對手,歐洲人也並無上策因應。在這種背景下,烏克蘭的局勢緩和下來就不是什麼奇怪之事了。10月2日,俄、烏、法、德四國領導人在巴黎舉行會談,烏總統波羅申科會後宣稱,接觸線附近的武器裝備從10月3日開始撤出。「盧甘斯克共和國」3日開始從衝突地區撤出第一批坦克,「頓涅茨克共和國」稱在盧甘斯克完成武裝撤出工作後開啟相關進程。當天,俄羅斯國家杜馬外委會主席普什科夫在微博中說,「巴黎會晤後,默克爾第一次允許,克里米亞將不會再回到烏克蘭。也就是說,危機只存在於烏克蘭的東部。」這是理解烏東部民間武裝順利從接觸線後撤的重要背景。
美國人的擔憂絕不僅限於敘利亞這一城一池。對於俄羅斯的此次軍事干預,《美國利益》雜誌網站指出美國的深層次擔憂在於:「美國過去幾十年內成功地將俄羅斯擋在中東地區之外,讓俄羅斯無法參與主導石油在全球經濟中的走向。而隨著伊核協議的誕生,如果俄羅斯的地面部隊參與到敘利亞危機中,而美國卻沒有同樣的舉動,中東地區內的勢力轉移就會明顯地加速。」
但是,如果美國採取同樣的舉動,那離「代理人戰爭」也就只是一步之遙了。不過,奧巴馬錶示兩國不會在敘利亞陷入「代理人戰爭」。這可以看作是為俄美矛盾設置了「天花板」——上限。
莫斯科也已明確表示不會向敘利亞派出地面部隊。這裡有防止「深陷泥潭」重現阿富汗悲劇這一方面的考慮,另一方面則是避免阿薩德政權突然獲得壓倒性優勢,這種過快的激變容易引起西方的緊張反應,使俄羅斯與西方產生嚴重對抗。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西方,他們都是國際政治博弈中的資深玩家,深諳「均勢」這一理念的妙用。
在此次的交鋒中,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都好不掩飾二者之間在敘問題上存在矛盾。儘管現在看來,俄羅斯憑藉高超的外交技巧,得分不少。但也應看到,俄行動存在一些冒險的成分,其目的能否實現還難說:
第一,俄試圖以軍事打擊為手段,加強巴薩爾政府力量、削弱反政府軍氣焰「以打促和」,迫使西方放棄要巴下台的前提條件,坐到談判桌前;但西方國家很難改變其立場,不會輕易放棄支持反政府武裝。
第二,俄希望贏得在未來中東地區安排上的發言權,但推翻巴政府也是沙特、以色列等國的目的,俄羅斯此舉將影響其與中東地區其他國家關係。
第三,法國等歐洲國家也站在倒薩前台,俄舉動可能引起他們不滿,會影響俄一直希望通過法國等弱化美對其圍堵的努力。
第四,IS已對俄宣戰,極端勢力可能採取以俄為目標的恐怖襲擊。
而且,從長期來看,國際政治博弈最終拼的還是實力,以俄羅斯眼下的經濟實力,這場空襲能維持多久?俄國國會杜馬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阿列克謝·普什科夫宣布稱,俄國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可能會持續三到四個月。那之後呢?
無論如何,現在的敘利亞又成為了中東乃至全世界的一孔暴風眼,而揭開蓋子的就是俄羅斯9月30日投向敘利亞境內的第一顆炸彈。眾玩家們已經過上了招,且看他們如何收場。
推薦閱讀:
※揭秘美國七大頂級私人會所
※身臨美國颶風桑迪(組圖)
※港媒:普京借斯諾登玩殘美國!
※美國移民局指H1B簽證延期取消純屬子虛烏有!
※美國射擊俱樂部邀兒童持槍與聖誕老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