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安全教育

0-6歲兒童鉛中毒流行率42%

血鉛檢測顯示順德城鎮娃比農村娃血鉛指數高 工業污染是源頭

  本報訊 (記者陳麗莉 實習生何敏玲)小王與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時,相當活潑,但是到了課堂上卻注意力難以集中,而且相當好動。當小王的媽媽帶他到醫院檢查時,卻被診斷為輕度鉛中毒。

  昨日,記者從順德婦幼保健院了解到,順德像小王這樣的小朋友為數不少,相關醫生表示,這可能是鉛中毒引起的癥狀。按照該院的調查顯示,0~6歲兒童鉛中毒流行率達42.7%,其中以Ⅰ-Ⅱ級的輕度鉛中毒為主,癥狀多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而Ⅲ級鉛中毒數量則極其少,癥狀表現為智商、身高下降。

  Ⅰ-Ⅱ級輕度鉛中毒者居多

  據執行該調查的主醫師龔長富提醒,對於鉛中毒只能從鉛源頭上進行預防,藥物排鉛只是輔助作用,因此平時兒童盡量避免使用鉛袋裝製品,而準備生產的女性在懷孕之前最好先做血鉛檢測,以免通過臍帶將鉛帶給嬰兒。

  據順德婦幼保健院醫學碩士、兒科主醫師龔長富介紹,通過對457名0~6歲的兒童進行血鉛檢測時發現,該年齡段兒童鉛中毒流行率竟高達42.7%。一般輕度鉛中毒的兒童行為上多表現出多動、厭食、智商下降、限制身高等癥狀。

  龔長富說,此次根據工業污染的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代表性,選擇了三個鎮城鄉共6間託兒所﹑幼兒園349名兒童以及108個新生兒的臍血進行檢測,並由家長填寫兒童鉛中毒相關因素調查問卷。調查發現,城鎮兒童比農村兒童的血鉛水平要偏高,而鉛中毒水平大約高出6.8個百分點,臍血鉛超標達42.6%。在此次參與檢測的人群中,Ⅱ級鉛中毒113人,Ⅲ級鉛中毒82人。

  工業污染為主要污染源

  順德製造業發達、人均車輛擁有量在珠三角地區名列前茅。為了解環境鉛污染情況,此次執行醫師重點採集了四方面的樣品,包括杏壇、大良、北滘車流量大的大街邊、主幹公路邊塵土及鄉間田邊泥土;杏壇工業區污水、魚塘及鄉村河涌水;鉛袋與塑料袋外用藥膏;3個加油站汽油等進行檢測鉛含量。

  經檢測,發現工業污染、魚塘水,交通主幹道、大街邊塵土含鉛量高,是順德地區主要的鉛污染源,而且鉛袋裝藥膏等包裝中含鉛量明顯偏高。

  而城鎮兒童平均血鉛濃度及鉛中毒發生率略高於農村,這可能與工業化等有關。

  血鉛水平「漲跌」4歲是分界線

  據調查人員介紹,該研究還發現4歲以前兒童血鉛水平隨年齡增加而增加,而4歲以後則又漸漸降低。其主要原因是4歲後的兒童消化道屏障功能逐漸健全,對鉛吸收減少。

  記者從順德科技局了解到,「2007年度佛山市順德區科學技術獎」的所有科研項目經過順德區科技局的評審委員會評審後,已經將所有項目進行公示。此次,《順德地區0~6歲兒童鉛中毒及其相關因素調查》項目獲得了本年度的三等獎。

  對於此次研究,龔長富則建議,從市民的長遠健康以及順德人的綜合素質考慮,政府相關部門可以添置相關血鉛檢測設備,定期為市民提供免費檢測血鉛含量。

  專家說法

  輕度鉛中毒勿恐慌

  孕前先做血鉛檢測

  鉛是多系統、多親和性毒物,對胎兒、兒童的生長發育、心理行為、智力的發育與潛能的發展等可產生不可逆的損害。相關醫師認為,Ⅰ-Ⅱ級的輕度鉛中毒比較常見,一般癥狀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而Ⅲ級鉛中毒數量則極其少,其癥狀表現為智商、身高下降等,但家長沒必要恐慌。龔長富說,可從生活中找出鉛源頭進行杜絕。

  按照調查,順德兒童可從五種源頭上考慮並提前預防,包括父母從事鉛暴露職業,下班前未洗頭、洗澡、洗手、換衣服而將鉛帶回家;母親對小兒不良行為習慣、飲食衛生等教育不當;常吃皮蛋、罐裝食品及飲料,可能與採用鉛錫焊縫造成罐裝食品、飲料污染有關;兒童咬玩具、吮吸手指、進食前不常洗手等,直接將鉛吃入消化道;家住車流量大的街邊及公路邊,將空氣及灰塵中的鉛經呼吸道吸入人體。

  產前鉛暴露對孩子影響大

  「爸爸媽媽經常接觸鉛暴露的物品很容易影響到小孩,看似健康的准媽媽也有可能將鉛通過臍帶血帶給嬰兒。」據研究人員介紹,產前鉛暴露比產後鉛暴露對兒童發育的影響更為明顯。

  從接受調查的家長問卷調查顯示,此次42.6%的新生兒臍血鉛已達中毒水平,其主要原因是母親與家庭成員從事鉛暴露職業以及與環境、食品鉛污染有關。因此,相關醫師建議,準備生產的女性在懷孕前最好先做血鉛檢測,以免通過臍帶將鉛帶給嬰兒;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暫時脫離鉛污染暴露的環境。

一位園長的致信

尊敬的各位家長朋友:

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美好的階段,然而童年也是人一生中最脆弱的階段。孩子們那一雙雙好奇的眼睛中,裝了太多他們急於想去了解的事情,但您卻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並教育他們進行自我保護,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大人給與精心的呵護與照料。讓我們為您分憂,幫助您的孩子認知大千世界,望在我們的幫助下您的孩子能夠度過美好幸福的童年。

一、生活環境中的安全教育

進餐:堅持飯前便後洗手;不吃掉到地上的食物;飯後漱口;進餐或飲水前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感覺一下溫度,以免燙傷;進餐、飲水時不嬉笑、玩鬧;不讓孩子哭泣時吃花生瓜子等小體積食物。

睡眠:睡前刷牙;不嘴裡含著東西睡覺;不把雜物帶到床上玩。

防異物:不給孩子有尖利銳角的玩具或學慣用具;不給孩子戴首飾;家中的刀、剪、消毒液及各種有可能對孩子有害的物品都要放在幼兒觸及不到的地方;不在頭上套塑料袋玩;不在自己的鼻孔、耳朵內塞東西;不將氣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氣玩。

防觸電:電源插座要高於160cm;不直接觸摸,不在孩子面前利用任何物品碰觸電插頭、插座等;不濕手接觸家用電器;無大人陪伴時,不在雷雨天看電視或接打電話。

防火: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接觸煤氣灶;不玩火柴、打火機和蠟燭;知道衣服著火時迅速澆水並快速脫衣服;燙傷後迅速用涼水沖或浸泡患處;知道119火警電話,認識防火標誌。

防盜:不給陌生人開門,有陌生人來訪要叫大人來開門。

二、戶外活動中的安全教育

防拐騙: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知道父母的工作單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飲料,不跟陌生人走;知道報警電話110。

防雷電:知道打雷下雨時,不能在大樹及高大的建築物下避雨;無大人陪伴時,不在雷雨天看電視或接打電話。

防外傷:不在坑、井邊玩耍;冬季不在冰面上行走。

夏季防蚊蟲防晒傷:不帶孩子到生態環境較原始的景點遊玩;外出前可塗抹防蚊產品;不進入雜草過多的地帶;若戶外活動時間較長應塗防晒霜。

三、交通安全教育

行走:會扶著欄杆靠右上下樓梯,不在樓梯上追跑;行走時手不插在衣兜里;要在大人陪同下過馬路,知道走人行橫道,注意來往車輛;認識紅、綠燈等交通安全標誌。

習慣對於一個人是很重要的。俗話說: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要想孩子有好習慣,關鍵是日常的活動,也包括了大人的行動所起到的榜樣作用。

影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的,也有來自幼兒園、社會的,他們通過不同的側面、各種渠道綜合影響著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觀念先導因素

成人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幼兒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人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觀念問題。幼兒的習慣養成需要成人重視,加以培養。有些家長對子女望子成龍,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生活上關懷備至,卻將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置之腦後,聽之任之。成人的錯誤觀念會折射到孩子的心靈中,變成孩子的觀念。個別家長公開宣稱孩子到幼兒園一要吃飽睡好,二要多學點東西,其他方面無所謂。這種將良好行為形成置若罔聞的做法,明顯影響了老師在幼兒行為習慣形成方面的教育效果。

2、實踐鍛煉因素

實踐活動是幼兒習慣形成的關鍵。調查中,32%的人認為「家長、思想重視,但沒耐心培養」是幼兒不良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如果成人僅僅思想上重視,但不能耐心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那麼要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是不現實的。

行為形成來自實踐,習慣的養成更有賴於實踐活動。幼兒在日常生活、交往、遊戲、勞動等活動中,進行著與人交往方面的技能、習慣的訓練,獲得「該如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並在實踐生活中不斷地聯繫、強化,使之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不少孩子正因為從小被成人剝奪了實踐鍛煉的機會而一直未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3、環境熏陶因素

每個人都處於一定的環境中,時時受到環境的熏陶感染。幼兒的習慣養成與成人、同伴、群體、家園教育狀況有密切的關係,幼兒的行為方式都帶有所處環境的烙印。調查中,44%的人認為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產生受到成人、夥伴的不良行為的影響。62%的人認為家園教育一直是幼兒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因素。可見環境對幼兒行為的影響是深刻的。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有良好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如整潔、乾淨的活動室和家庭,獨立進餐的環境,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幼兒善於模仿成人及同伴的良好行為習慣,這是使他們學習的直接範例。

幼兒行為形成的漸進性、反覆性決定了幼兒行為需要成人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協調一致的教育。讓我們與您擰成一股教育合力,對幼兒產生強大的影響,促進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如何教孩子學會應付意外

許多家長對孩子傾注了全身心的愛,寸步不離孩子左右,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但有些意外事故的發生是家長所始料不及的,因此要做個明智的家長,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應付意外事件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做到以下「五認」:

認家。家長帶孩子一起去商場購物,或節假日帶孩子外出遊玩,常發生孩子走失的情況。因此,家長應在孩子懂事時起,就教他記住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和工作單位,以及常用的電話號碼,並反覆強化,以達到熟記的程度。

認人。兒童缺乏分析能力,一旦遇上壞人就有可能上當受騙,因此家長應告訴孩子:如果父母不在身邊,有陌生人要帶你去玩,或給你好吃、好看、好玩的東西時,不要跟他去,要大聲喊叫,或往人多的地方跑。

認葯。現在不少家庭中都有常備藥物,有些葯的包裝很精美。年齡較小的孩子錯把藥品當食物的事時有發生。家長應將誤食藥物的危險性告訴孩子,並將藥品集中放置在孩子不易取到的地方,發防患於未然。

認工具。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些小工具,如剪刀、鉗子、板子、螺絲刀等。孩子出於好奇,愛擺弄這些小工具。他們在這些工具時最易受到傷害。所以,作為家長除了妥善保管這些工具外,還要教孩子了解工具的用法,並告訴孩子不要拿工具遊戲打鬥。

認家電。一般家庭中都有冰箱、電視機、洗衣機、抽油煙機等,特別是那些開關、插座。一些家用電器一旦使用不當,就會釀成大禍。所以家長要經常教育孩子:在不了解使用方法之前,不要亂動電器,還要教會孩子學會使用天然氣,讓孩子了解使用事項, 以防天然氣中毒和爆炸。

父母常犯的9個安全錯誤

一家公司的行政助理陳蒙總認為自己的家對孩子是安全的,「我們給所有的插座都裝上了安全蓋,窗和門的護欄也都裝好了。」結果有一天,讓陳蒙痛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凱凱從廚櫃里拿出了清潔劑把自己塗得滿身都是,更糟的是他還喝了幾口。

凱凱被送到醫院灌腸洗胃,幸虧凱凱喝得並不多。由此可見,經常認真檢查家裡的安全隱患是父母必須做的工作。

專家的警告——事故的發生防不勝防

美國哥倫布兒童醫院傷害研究和政策部主任斯密特博士說:父母常常以為只要自己時刻看護著孩子,就會太平無事。但是,事故是防不勝防的。一眨眼功夫,災禍就會降臨;而原因只是因為一杯熱咖啡放在寶寶可以拿到的地方,或者一道門沒有鎖好。

吃一塹,長一智。我們需要從他人的錯誤中吸取一些教訓,下面是父母常犯的9個安全錯誤。

(一)把寶寶單獨留在浴缸里

多數家長無緣無故是不會將寶寶單獨留在浴缸里的,可是統計數字卻告訴我們,有一半以上的嬰兒溺死是發生在自家的浴室里的。因為就在父母收簽一個快遞或者去接一個電話的時候,就那麼幾分鐘,孩子便淹死在浴缸里。

在1英寸深的水裡,只需1分鐘,嬰兒就可能會淹死。

正確的做法:

* 絕對不要讓寶寶單獨留在有水的地方;寧可不接電話、不開門,也絕對不要將寶寶單獨留在浴缸里。

* 馬桶蓋上裝安全扣。

* 把水桶和臉盆里的水全部倒干,並且養成習慣。

(二)給寶寶吃不安全的食品

食品常常是造成嬰幼兒食道梗塞的主要兇手,最常見的是那些又小又圓、又硬又粘的食品,因為它們很容易堵住通氣口。譬如:堅果、葡萄、硬糖、胡蘿蔔、爆玉米花、葵花籽、南瓜籽、熱狗、果汁軟糖等等,甚至一小勺花生醬也會讓年幼的孩子發生食道阻塞。

3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發生食道梗塞,因為他們的食管很細,而且這個年齡的孩子尤其喜歡把任何東西都放入嘴裡。

正確的做法:

* 把食品切碎。

* 讓寶寶坐著吃東西,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吃。

* 寶寶吃東西時不要逗樂。

* 絕對不要吃那種又小又圓、又硬又粘的食品。

(三)使用太柔軟的床上用品

1歲以下的嬰兒,窒息是意外死亡的最大殺手,其中60%是發生在嬰兒睡覺的時候。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臉埋入柔軟的枕頭、被子、墊被和長毛純玩具里,蓋住自己的鼻和嘴,造成窒息。

正確的做法:

* 孩子睡覺的地方,無論大床、小床和沙發,應該拿掉任何物品。

* 被子的下端最好壓疊在床墊下,被子只蓋到寶寶的胸口,這樣,寶寶就無法把被子拉過頭頂,把自己的嘴鼻蓋住。

* 寒冷的冬天,可以給寶寶添加暖和的連衣褲,但不要在被子上再加被子。

(四)邊喝咖啡、熱茶,邊抱著寶寶

你很想喝熱咖啡、熱茶,卻不想放下已經睡著的寶寶,結果,一不小心,打翻了咖啡,燙傷了寶寶。這樣的燙傷是嬰兒最常見的燙傷。寶寶的皮膚很嬌嫩,即使大人喝不太熱的咖啡和茶,也可能燙傷寶寶的皮膚。

正確的做法:

喝咖啡時,一定把寶寶放下,兩者只能取一。就算本子有蓋,也不能馬虎。有時候大人不留意身體晃了一下,或者腳下不小心絆了一下,會本能地握緊杯子,於是,熱咖啡熱茶就會潑出來,把寶寶燙傷。

(五)熱水器的溫度過高

可怕的數據:在兒童燙傷中,有1/4是被洗澡的熱水燙傷的。

被洗澡熱水燙傷的一般都比較嚴重,面積大,死亡率比較高。不少父母忽略了熱水器的溫度,「反正放水的時候我會調節水溫。」但是,你難免有疏忽的時候。調低熱水器的水溫,可以確保寶寶洗澡時不被燙水燙著。

正確的做法:

把熱水器的溫度調在50℃以下,或者中低檔。

(六)使用嬰兒學步車

寶寶坐上嬰兒學步常常會在房間里橫衝直撞,磕頭碰腦,甚至從樓梯口摔落。

可怕的數據:在2001年,美國有6400個嬰兒因為使用嬰兒學步車而受傷,平均每年有2例死亡;50%以上發生在有大人看護的情況下。在學步車裡,孩子1秒鐘可以滑行4英尺,大人猝不及防。

正確的做法:

拋棄學步車,改用固定的嬰兒圍欄。如果一定要使用學步車,應該選擇大一些的,確保它不能通過門框。

(七)給孩子買乳膠氣球

家長常常不知道氣球對孩子也具有潛在的危險。1歲這個年齡,最容易被氣球的碎片梗住。如果氣球破了,無知的寶寶很可能會把氣球碎片放入嘴裡。乳膠碎片很容易把寶寶的喉嚨給堵住。

(八)忘記收妥客人的包

來客的包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視的。包里可能有各種東西:藥片、化妝品、香煙、硬幣、口香糖等等。而客人的包常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可怕的數據:在孩子誤吞藥片的事故中,有1/4是由來客包中的藥片引起的,最常見的是拿了祖父母的藥片。大多數老年人的包中總會放上各種各樣的藥片。

正確的做法:

請客人把他們的包放在冰箱上,或者鎖在柜子里;提醒他們特別收妥藥品,包括成人維生素。

(九)讓寶寶坐在汽車的前座,把嬰兒汽車座椅面朝前放

車上的安全氣囊,能夠拯救成人的性命,但是它強大的衝擊力則對兒童產生很大的危險。開車時,父母總希望能從後視鏡里看到寶寶,以便哄著他。但是,寶寶必須臉向後坐在嬰兒汽車椅上,直到他有1歲上。1歲以下孩子的頭佔全身的比例很大,萬一發生汽車碰撞,他的頭會猛烈向前沖,頸椎受到傷害。可怕的數據:在美國,曾有一年,有137個兒童死於汽車前座的案例氣囊。

正確的數據:

* 12歲以前的孩子只能坐在汽車的后座。

* 1歲以前的寶寶只能面朝後坐,以避免發生頸椎傷害的事故。

特別警告——儘早給孩子介紹消防隊員

一旦發生火災,孩子會驚恐萬分,他從未見到這麼多的煙霧,煙霧報警器的聲音尖銳刺耳,外面消防車的聲音也很響。這時,一個陌生人像外星人一樣突然從煙霧中冒了出來,穿著很厚的制服,帶了一隻頭盔,還舉著一把斧頭,這個形象會把孩子嚇壞。

特別警告——在火災中死亡的孩子很多是因為害怕而躲避消防隊員,他們被發現時多半死在壁櫥里或是床底下。

正確的做法:

* 孩子1歲後,你可以帶孩子到附近的消防站去參觀一下。

* 測試煙霧報警器時,讓孩子在一旁看著,使他習慣報警器發出的聲音。

* 和孩子一起閱讀有關消防安全的圖書,認識消防隊員。

* 孩子大一些,應該排練一次火災逃生。告訴孩子逃跑的路線,讓孩子練習如何在煙霧中爬出房間,邊爬邊叫「我在這兒!」

如何保證兒童和孕婦乘車安全

  兒童

  由於兒童的頭部占的比例要比身體大,因此4歲以下的兒童(18公斤以下)採用後向座椅最為安全。

  這是因為,在發生正面碰撞時,坐在前向座椅上的兒童的頭部先是被甩向前方,並被迫向下朝胸骨方向急速彎曲,接著又同時朝後、朝上方急速彎曲。成年人的頸部能夠有效地承受這樣的張力,但是幼小的兒童則無法承受。

  3-10歲、體重15-36公斤的兒童,應該坐在配備著整合式安全帶和加固型坐墊的兒童專用座椅里。1.4米以下兒童不能坐在有安全氣囊的座椅上,1.5米以下兒童不應坐在前排。

  孕婦

  許多孕婦擔心,一旦發生車禍,安全帶是否會傷害她們的胎兒?

  研究人員都建議她們務必繫上安全帶。目前,安全帶仍然是保護孕婦的最佳方式。

  不過,系安全帶的方式必須正確,應該系在兩個乳房之間,並盡量靠近臀部的下方。安全帶的下端須在隆起的腹部下面跨過大腿,不得騎在孕婦的肚子上,因為這樣會傷害胎兒。

兒童外出或在公共場所自我防範要注意什麼

外出或在公共場所,孩子們遇到的社會情況會比較複雜,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在自我防範方面應當注意:

應當熟記自己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以及家長姓名、工作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等,以便在急需聯繫時取得聯繫。

外出要徵得家長同意,並將自己的行程和大致返回的時間明確告訴家長。外出遊玩、購物等最好結伴而行,不獨來獨往,單獨行動。

不接受陌生人的錢財、禮物、玩具、食品,與陌生人交談要提高警惕。

不把家中房門鑰匙掛在胸前或放在書包里,應放在衣袋裡,以防丟失或被壞人搶走。

不獨自往返偏僻的街巷、黑暗的地下通道,不獨自一人去偏遠的地方遊玩。 不搭乘陌生人的便車。

外出的衣著樸素,不炫耀自己家庭的富有。攜帶的錢物要妥善保存好,不委託陌生人代為照看自己攜帶的行李物品。

不接受陌生人的邀請同行或做客。

外出要按時回家,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返回,應設法告知家長。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今年發生在北京的幼兒園門衛持刀砍傷兒童的事件令所有的父母不寒而慄。雖然災難的發生率可能只有萬分之一,或者永遠也不會發生,但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可能每一秒鐘都在父母的羽翼庇護之下。

  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如果孩子心中沒有明確的避害意識和方法,那麼就會失去寶貴的逃生時機。

  許多人也許會說,一個細小的孩子能做些什麼呢?我們應該相信,只要平時我們假定一些情形並告訴過他們應當怎樣做,他們會在第一時間想起這些話,並毫不猶豫地去做。在一次火災事故中,一家人都逃到了安全地帶,但在濃煙中他們失散了。孩子找不到父母,轉身又回到火災現場,結果葬身火海。他的父母痛悔不已,如果平時就約定緊急情況發生時,全家都到預定的地點集中,就不會發生那樣的悲劇。

  所以與孩子事前的約定是非常重要的。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們嘗試假定一些危險來襲的場景,幫助孩子提前做好準備。

  記住:對孩子進行 有關災害和安全的教育時,一定要選好合適的時機和符合孩子隨能力的方式。並且,不要在一段時間內集中講述,以免嚇著孩子,引起不必要的恐懼和焦慮。

  假定情形1:遭遇暴力侵害

  應對關鍵詞:跑,使勁地跑

  在電影《阿甘正傳》,阿甘有點傻,智力也就相當於一個小孩,他的戰友告訴他,在戰場上面對危險,「RUN!」憨憨的阿甘記住了這個「跑」字,關鍵時刻,是跑救了他。當歹徒行兇等危險事情來臨時,我們應該告訴孩子「跑!使勁地跑!」要告訴所有的孩子:如果有壞人來勢洶洶,手裡拿著刀、槍或棍棒,要馬上快跑,並大聲呼救。向遠離歹徒的方向跑,向有出口的地方跑,向有人的、人多的地方跑,同時大喊尋求幫助。如果出口被堵住或跑不掉,就想辦法找地方藏起來,屏住呼吸,不發出聲音,讓歹徒找不到自己。

  假定情形2:迷路

  應對關鍵詞:熟記基本信息

  4歲的洋洋在街上風到一個孩子在哭,馬上對媽媽說:「媽媽他迷路了。」「你怎麼知道?」「因為他是一個人,好像還在找人……」「如果你是他怎麼辦?」「我就去找警察叔叔,告訴他我叫洋洋,我迷路了……」洋洋媽媽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推測原因,並讓他設身處地地考慮措施和對策。這樣的教育在電動機和方法上都是非常好的。父母從孩子會說話的時候起,就可以教孩子熟記一些關於自己和家人的基本信息。

  對於3歲以內的孩子:知道自己和家人的姓名,大致的家庭住址。

  3-5歲的孩子:知道詳細的家庭住址,家人的電話號碼。4歲以上的孩子應該能夠撥打電話了。教會孩子怎樣找到公用電話、怎樣打電話,除了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必要時還可以打110尋求警察叔叔的幫助。如果是在商店裡與爸爸媽媽走散了,不要離開商店,先在原地等一會兒,如果還不見爸媽找來,就請商店職員幫忙找到廣播室,說清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名字,利用廣播找到家人。

  5歲以上的孩子:除了讓孩子了解基本的家庭信息之外,帶孩子出去玩回家的路上,可以告訴孩子乘車的哪一路公車、下車的站名、要走的路名、小區的名稱、自家的樓號及門牌號。平時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認路能力和方向感。

  另外,對大一些的孩子,還可以讓他了解:不要隨便告訴陌生人自己迷路了,更不要跟隨陌生人到人少的地方或他家裡去。如果感覺陌生人有惡意,要聲明自己的父母就要附近,馬上就會來,爭取把他嚇走;如果感覺自己無法擺脫陌生人的糾纏,可以乘其不備向人多的地方跑,並大聲向別人訴說:「我不認識他!他老纏著我!」

  我們還要告訴孩子,在迷路時害怕和哭鬧不能解決問題,應該用平時爸爸媽媽所教的方法和自己的機智、勇敢去尋找回家的路。

  提示:一些高科技的手段如今也可以幫助這些擔憂的父母們。北京移動的「親子通」業務可以讓家長通過雉或互聯網隨時查詢到孩子的位置。上海移動推出了手機地圖服務,當在任何地方遇到危急情況時,只要用手機撥打當地的急救電話,即使一句話也不說,也會得到及時的救助;當孩子迷路或丟失時,家長通過手機就能迅速找到他的行蹤。中電通信推出的一款手機有一個鍵專門用來讓孩子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即使忘記電話號碼也沒關係感興趣的爸爸媽媽可以諮詢。

  假定情形3:遇到火災

  應急關鍵詞:樓梯/安全出口

  火災發生的時候最能考驗人逃生的能力。現在有一些幼兒園裡也安排了火災演習。而父母除了在合適的電動機給孩子講一些逃生的常識外,更重要的是將一些你可能會忽略的信息告訴孩子。

  對於3-5歲的孩子:如果你家住較高的樓層,每天都是乘坐電梯上下樓,那麼你可以帶孩子走幾次樓梯,讓他熟悉那裡。告訴孩子火災發生的時候要迅速從樓梯撤離,造成不要乘坐電梯。

  帶孩子乘坐地鐵或去商場等公共場所時,可以教會孩子尋找安全出口的標誌。告訴孩子在公共場所都會有安全出口的標誌,當危險發生時,順著標誌上箭頭的方向跑。

  應該對孩子強調,當火災發生時,你需要帶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你自己!

  對於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比較詳細地告訴他或者示範給他看逃生的方式:用的手帕、毛巾或T恤圍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放低身體或者是手腳並用在地上爬行,沿著安全出口標誌的箭頭方向逃生。

通過遊戲幫助幼兒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老師教育幼兒的常用的、有效的手段,然而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控力差、應急反應慢、因此常在遊戲中產生散隊,走失的現象。為此在開學初期,我們就開展了「跟著 ×× 走」等遊戲,讓幼兒明白小動物都跟著爸爸媽媽,從不掉隊,走路時不推擠。從而激勵幼兒在現實生活中也要時刻跟隨著父母,向遊戲中不掉隊,以預防意外傷害的發生。

同時交通隱患也是給予我們慘痛教訓的啟示。於是我還是通過一系列的遊戲讓幼兒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遊戲《開汽車》,我首先將場地布置成街道的樣子,分配角色,讓幼兒在遊戲中明白到,扮演司機的應該注意車子和車子不能碰撞,扮演行人過馬路的時候走斑馬線,認清行、停指示燈,過馬路時要看清是紅燈還是綠燈,紅燈行,綠燈停。

幼兒需要自救教育

突如其來的危險和災難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孩子們不知所措的行為也是造成悲劇的一個原因。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使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會進行自我救護呢。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我們可以通過看圖片、錄象等方式,讓孩子們知道在遇到危險或災難時是怎樣做的,通過什麼方法可以保護自己。

二.提高幼兒心理素質:遇到危險時,大多數幼兒驚慌失措,失去了最寶貴的自救機會。因此,我們應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通過教育與訓練,使孩子遇事不害怕,勇敢沉著,積極想辦法逃離危險。

三.鍛煉幼兒的體能。體能的鍛煉與自救有很大的關係,遇到危險後,能跑能跳有堅持力的孩子自救的機會就大,體能差的孩子在遇到危險後,能夠自救的幾率幾乎是零。

四.自救練習。對孩子來說,簡單的說教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帶孩子做一些自救的遊戲,使孩子身臨其境,親身去試一試,在這種環境中用什麼方法能夠保護自己。讓孩子通過遊戲方式得到鍛煉。

自救教育對於幼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容易被我們所忽視。所以,家園應共同關注這個話題。

教育幼兒防止拐騙

社會上、電視劇中經常有小孩被拐騙的事件,家長應該把拐騙者的欺騙伎倆告訴幼兒,引導幼兒分析這個小孩怎麼會上當,聰明的孩子又是怎麼動腦筋脫險的,討論一下還可以用什麼辦法來解脫,以培養幼兒提高警惕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教育幼兒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吃陌生人給的糖果、小食品,不為陌生人開門,不隨便跟陌生人走等。故事《金雞冠的公雞》很能教育孩子,當講到狐狸蹲在窗口唱歌騙大公雞時,幼兒會很緊張地自言自語道「快別上當!快別上當!」故事結束問孩子,他們會說:「就是這隻公雞太饞了,還不聽貓和畫眉鳥的話,差點被狐狸吃了。幸虧它大聲呼救,貓把它救回來了。」教育幼兒如果有危險會大聲呼救,並會打110電話或找警察叔叔幫忙,能記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和父母的姓名、電話等。

幼兒自我保護教育(1)

(一)游泳時的安全

1、游泳前應先做準備動作,游泳時腳抽筋了,可以叫老師,或者自己儘力將抽筋的腳伸直,然後再呼救。

2、游泳時遇到左耳朵進水,就提起右腳,左腳原地跳,水就會從耳朵里流出;反之一樣。

3、游泳結束後應由保健醫生替幼兒滴眼藥水,以防得眼病。

  (二)教會幼兒正確關門、開門

1、開門前應先敲敲門,如果教室里沒有人,就旋開門鎖,輕輕把門推開,切勿用力一腳把門踢開,以免裡面正好有人要出來被撞傷。

2、關門時也應輕輕關門,關門前應先看看門縫附近有沒有小朋友的手,以免手被擠壓。

  (三)遇到災害的應變能力

1、首先保持鎮定,遠離玻璃、吊燈危險墜落物,就地尋求避難點。

2、在人潮擁擠處切勿慌忙奔向出口,宜就地尋找掩護。

3、聽從指揮有秩序離開,迅速往空曠的地方移動。

幼兒自我保護教育(2)

(一)教會幼兒一些安全用電常識

  1、告訴幼兒電有許多用處,但電也很危險,人若觸電後會受傷或被電死,因此小孩子不能玩電器。

  2、牆上的插座里有電,教育幼兒不能用手指、小刀等去捅,不然會觸電。

  3、電器在切斷電源前,不能用濕手或濕布去擦。

  4、幼兒在室外活動時,要教育幼兒不要爬電線杆,不要在高壓線下遊戲,不能用手拉電線杆,以防觸電。

  (二)獨自在家的注意要點

  幼兒獨自在家時,需告訴幼兒:

  1、隨便開門,如果有陌生人敲門要進來,並告訴你他是爸爸或媽媽的同事時,你千萬不要輕信。可以讓幼兒告訴來客:「現在爸爸媽媽不在家,請你晚上來。」如果他執意要進來,有電話的就打110報警,沒有電話就在窗口呼救。

2、讓幼兒掌握接聽電話的技巧,如果有電話進來,告訴你他是你的親人或父母的朋友,並要你告訴他你家的地址時,千萬不要說,以免壞人乘機上門撬竊,你可以說:對不起,我說不清。既有禮貌,又造成一種父母在家的錯覺,壞人就不敢來你家了。

3、不模仿電視里的危險動作;

(1) 孩子好動,又不知道危險,要幫助幼兒懂得什麼是勇敢,什麼是魯莽行為。教育他們不要從高處跳峽、爬高、攀爬等危險動作。

  (2) 要給幼兒定一些規矩;以免傷害自己或別人。

  (3) 教師要教育幼兒在家時不做危險動作,要教育幼兒千萬不要學習電視里的危險動作。

(4) 幼兒獨自在家時不要玩火,以免引起火災;不能碰插頭,以免觸電;不要將繩子繞在脖子上,以免被勒死。

暑假將至,安全知識多給孩子講一點

快到暑假了,許多家長又要把孩子單獨留在家中自己去上班。孩子有了自主空間,危險也在向孩子逼近。下面幾點,您可以向孩子講一講。

  「這是葯,不能吃」

  醫師賈永林告訴記者,前幾天,他接了一個病號,才四五歲,喝了家裡的除草劑中毒了。葯是由安瓿瓶密封著的,藥液發黃,孩子拿著瓶子邊玩邊敲,敲爛後喝下兩支,嘴麻後找大人,嚇得大人忙送其到醫院,經治療轉危為安。

  提醒:家長要告訴孩子藥品名稱、用途,誤服後果。毒性大的葯要嚴格保管,防患於未然。

  「微波爐,有輻射」

  家長呂女士告訴記者,孩子10歲,一個人在家時餓了,就自己做一點飯。有一天,孩子用微波爐煎裡脊,兩分鐘後爐內亂響,孩子守著微波爐不知裡面怎麼了,忙拔下插銷頭。

  提醒:家長要告訴孩子微波爐是有輻射的,微波爐工作時,人起碼要保持1米的距離。更要告訴孩子微波爐不能加熱帶殼、帶皮食品,不能超時過長,否則會燒焦食物,引發危險。

  「插座孔,別亂插」

  先生的女兒生性好動,幼兒園放假時,一個人將一鐵釘插入插座孔,幸虧當天停電,家人後怕了好幾天。

  提醒:家長要告訴孩子有些插孔不能插。家長可以把插座用盒封住或者改造線路,將插座移到幼兒觸不到的地方。

  此外,孩子過馬路不走斑馬線,游泳時游向危險區域……這些看似平常的現象常常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危險,家長們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為孩子織一道安全網。

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內容

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要採用啟發和誘導的方法和孩子談話。

  安全教育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防止玩火。孩子是不宜進入廚房的,火柴和打火機一類易燃引火物決不能讓孩子去玩弄。教育孩子玩鞭炮和焰火時要特別小心,禁止過小的孩子玩這些東西。讓孩子懂得玩火的危害性。

   ②不要玩水。教育孩子不要扭動自來水開關。在湖、河邊上玩耍,要在安全地帶,決不要亂跑亂蹦,以免失足誤入水中。

   ③不要玩電。囑咐孩子不能去觸摸和玩耍正在運轉的電風扇等電器產品,不能摸電插座。

   ④不要讓孩子隨便拿刀、剪或其它尖銳器物當作玩具。教會孩子正確使用刀、剪等用具。

   ⑤避免運動受傷。孩子在運動或遊戲時,教育他們注意規則,按順序進行,避免碰撞。教育孩子不做危險性遊戲。

幼兒需要自救教育

突如其來的危險和災難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孩子們不知所措的行為也是造成悲劇的一個原因。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使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會進行自我救護呢。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我們可以通過看圖片、錄象等方式,讓孩子們知道在遇到危險或災難時是怎樣做的,通過什麼方法可以保護自己。

二.提高幼兒心理素質:遇到危險時,大多數幼兒驚慌失措,失去了最寶貴的自救機會。因此,我們應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通過教育與訓練,使孩子遇事不害怕,勇敢沉著,積極想辦法逃離危險。

三.鍛煉幼兒的體能。體能的鍛煉與自救有很大的關係,遇到危險後,能跑能跳有堅持力的孩子自救的機會就大,體能差的孩子在遇到危險後,能夠自救的幾率幾乎是零。

四.自救練習。對孩子來說,簡單的說教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帶孩子做一些自救的遊戲,使孩子身臨其境,親身去試一試,在這種環境中用什麼方法能夠保護自己。讓孩子通過遊戲方式得到鍛煉。

自救教育對於幼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容易被我們所忽視。所以,家園應共同關注這個話題。

保障安全,提醒孩子6件事

經常聽到活潑可愛的孩子遭到意外傷害的慘聞,而大多數孩子在遭到危險時都不知該如何應變。那麼孩子能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避免危險嗎?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保護孩子,把這些告訴他。

  如果您僅僅告訴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者「遇到火災時不要驚慌」是遠遠不夠的。您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後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下面就是您應該向孩子描述的幾種情況:

  1、你跟媽媽一起在大型購物中心購物(或者在海濱浴場、公園等地方遊玩)。你停下來張望了一會兒,當你抬起頭時找不到媽媽了……

  正確的做法:這個秘密只能告訴一個可靠的人(警察或者保安)。如果在購物中心,就去找最近的收銀台。如果在海濱浴場,就告訴救生員。切莫驚慌哭泣,或者隨便告訴別人你和媽媽走散了。

  2、你獨自在家,門鈴響了, 你從門鏡中看到一個陌生人……

  正確的做法:決不能為任何陌生人開門。哪怕他說有緊急情況、說自己是警察、說是你爸爸或媽媽讓他來接你……但也不能在門鈴響起時不去理會它,因為小偷有時會按門鈴試探是否有人在家。你可以隔著門告訴他,你爸爸在睡覺,讓他過一會再來。然後,給家長或鄰居打電話,告訴他們有一個陌生人在家門外,讓他們不要掛斷電話,直到陌生人離開為止。

  3、當你回家時,發現有個成年人在後面跟著你……

  正確的做法:應穿過馬路或者走另一條路,避免與尾隨者接觸。如果這個人仍然跟著你,或者他強迫你跟他走。你要大聲尖叫並跑向有人群的地方,例如商店或者行人多的十字路口。不要往你看見的某一所房子跑,因為房子可能是空的;如果這時家裡沒人,也不要往家裡跑。

  4、夜間,家裡人都已入睡,突然你發現家裡失火了……

  正確的做法:大叫「失火了!失火了!」來叫醒其他家庭成員,然後沿安全通道迅速離開房子,到達戶外的安全地帶。如果房間里充滿了煙,應盡量讓身體貼近地面爬出屋外。如果你發現卧室的門是熱的,說明火源在客廳。因此,不要打開卧室的門。如果住在樓上,不能從窗戶逃生,那麼就打開窗戶,用床單之類顯眼的物體向樓外的消防人員發信號,然後,儘可能地讓身體貼近地面,等待救援。

  5、你獨自在家時,不慎受傷……

  正確的做法:如果傷口流血不止,應馬上用乾淨毛巾將傷口包緊。包緊的程度應能止住流血,但也不能太緊,避免令血液無法正常通過,然後,給家長打電話求助,或者叫鄰居幫忙。當然,最好的辦法是拔打120急救中心的電話,清楚地告訴他們家庭地址,打開房門,等待救援。

  6、你和小朋友在湖邊或者游泳池邊玩耍,同伴不小心掉入水中,並且他不會游泳……

  正確的做法:切莫跳入水中企圖救他,而應該將救生圈或者其他任何可以漂浮的東西扔給他,讓他抓住並堅持住,然後,跑去叫人幫忙。也可以找一根樹枝或者一根竹竿,抓住一頭,人趴在岸邊,讓你的朋友抓住樹枝或竹竿的另一端,將他拉向岸邊。

  除上述幾種情況,家長也可以根據具體生活環境,補充數種情況及應變方法告訴孩子,為他的健康成長提供一道自我保護的安全屏障。

告訴孩子別給陌生人開門

暑假伊始,對於大多數雙職工家長來說,這意味著孩子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內無人看管。暑假是少年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事故發生率最高。雖然不少事故是由於監護人疏忽大意引起的,但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薄弱也是一個原因。本報今日為讀者整理了一組安全小常識,希望對幫助孩子遠離危險有所幫助。

  教孩子記熟急救、常用電話

  暑期中孩子獨自在家的時間比較多,加上兒童的防範意識不強,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傷。

  預防:教孩子牢記家庭地址和常用電話號碼,包括父母的工作單位、電話號碼,並記熟110、119、120等急救和常用電話;帶尖頭的用具如尖刀、刀鋸等及藥品、化學用品要入屜上鎖;家中儘可能不要使用下垂式桌布,避免孩子把桌布和上面的東西扯下來砸傷自己,窗下不要放置凳子、桌子;酒精、汽油、清潔劑等有毒物品不要裝在飲料瓶里,並妥善收藏;不要讓孩子在嬉戲或哭鬧時進食;不要讓幼兒喝太多冷飲和凍品。

  控制孩子看電視或上網的時間

  假期里,很多學生每天在電視、電腦前坐上六七個小時,沒多久就會覺得眼睛乾澀、酸痛,甚至頭暈、頭痛,時間長了,孩子會精神恍惚,話特別少,不喜歡出門;沉迷於網路遊戲尤其是暴力內容居多的孩子,受遊戲內容影響,加上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容易產生焦躁情緒,有時與家人意見不合便頂撞起來。

  預防:暑假期間,家長要引導孩子積極休息,鼓勵他們多參加體育運動、夏令營,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家長還要控制孩子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每次看電視或上網不宜超過2小時。此外,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要注意改善膳食結構,鼓勵孩子多吃蔬菜、水果、雜糧,適當吃點含蛋白質的食物。注意三餐營養的正常攝入。

  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除夜間溜門、鑽窗之外,上午時段也是竊賊下手的重要時段,他們往往打著查水表、煤氣表或推銷的名目,試探性地敲門。

  預防:如果只有孩子獨自在家,不能貿然打開防盜門。家長要對樓下的查表通知多加註意,提前將表數貼到門外。家長還可以教孩子辨識水表、煤氣表用量的方法,有人來查表,就在門內大聲報數;如果那人仍然堅持進門查看,可讓他等父母下班再來;如果他還是不聽,就立即鎖死內外兩道門,並高聲警告對方自己要報警。如果有自稱「父母同事」、「維修工」之類的人要進門,應讓對方與自己的父母聯繫,約定好時間,但千萬不要將父母電話告知對方。遇到緊急情況,要趕緊撥打電話向家人或警察求救。

  手機千萬別掛在胸前

  一些女生喜歡將手機掛在胸前,以為小偷無從下手。殊不知,這樣更方便不法分子下手。

  預防:女生出門,可將手機放在挎包內側,並將挎包放在身體前視線以內的地方,在人多擁擠處,切忌將挎包背在身後。上街要走人行道內側,可以減少遭遇「飛車搶劫」的幾率。孩子出門玩耍,盡量與同學結伴。對女生和初中生來說,如果回家太晚又無人結伴,要讓家人接送。如果發現有人跟蹤,要就近找人多的商店或小區保安亭暫避一下,並聯繫家人,告知自己處境危險,等家人前來解危。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就狂奔猛跑,以免促使可疑人員提前下手。

  另外,孩子出門若必須攜帶數額較大的現金,又無家人陪同,最好將臨時要用的零錢與大額的現金分開存放。

  與網友見面要小心謹慎

  與網友見面是中學生追求時尚的表現之一。假期便是學生與網友見面的最佳時段。家長擔心孩子受騙,特別是女孩子見網友時遭遇性侵犯。絕大多數家長反對孩子和網友見面,但一些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不願聽從家長的建議。

  預防:直截了當地禁止孩子去見網友往往未必能起作用。家長應根據孩子的性格,利用平時聊天的機會,多給孩子講些案例,讓孩子提高防範意識。

戶外活動中幼兒安全意識力的培養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戶外體育活動是最讓幼兒喜歡的活動之一。在活動中他們難免要奔跑、跳躍、鑽爬、攀登等,所以常常會遇到幼兒在活動中突然跌倒,拋接的物品落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等情況。而且他們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較差,又缺乏生活經驗,因此,幼兒常常不能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後果,往往會誘發危險因素,對突發事件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當處於危險之中時,也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那麼如何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呢?在我多年的保教工作中,結合我園的課題研究過程,我有了一些體會:

  一、集中教育,正面引導,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前和幼兒一起分析容易出現的危險情況,並共同討論應該怎樣玩才不會出現危險。如我們幼兒園的戶外場地很大,分為很多區域,如球類區,跳躍區,大型玩沙區,攀登平衡區等。每個區域的玩具,材料,場地都是不一樣的。為了避免幼兒發生意外事故,我們到了活動區域,應該先和幼兒一起分析容易出現的危險情況,應該怎樣玩玩具,不應怎樣玩,知道怎樣做才對,怎樣做不對,讓幼兒了解遊戲規則。以引起幼兒注意,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避免不安全事情的發生。

  同時,由於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益採取正面引導。我們在教育活動中常常出現這種情況:一名小朋友要求上廁所,就會有更多的小朋友跟著說:"我也要上廁所!"他們也許不是真想去廁所,也未必故意搗亂,而只是模仿別人以引起老師的注意。如果這老師對其中一位坐的好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哪么其他小朋友就會向受表揚的小朋友學習,會坐得更好,而不再要求上廁所了。安全教育也如此。如果我們只是反覆強調危險的不良後果(如:有個孩子不聽話爬牆摔壞了;另一個孩子不小心拿玩具把小朋友的頭打破了等),難免孩子去模仿。但如果我們多舉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這些正面材料會引導幼兒正確理解安全知識,避免盲目模仿。

  二、選擇多種形式,促進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

  1.別指導和同伴影響相結合的形式

  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加強個別指導,因為他們對那些危險性強的項目自我保護能力差,無意識,因此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那些孩子會逐漸養成習慣,從而對這些項目有防範意識。有時同伴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或危險,自己便會從中吸取教訓,而去摸索和探究另一種保護自我的方法,從而也增強了自己的保護意識。

  2.表揚和糾正相結合的形式

  由於一些能力強的孩子有一些好的自我保護的方法,我們不斷的加以發揚、光大,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到了哪些項目應注意哪些是安全,孩子們的頭腦中會不斷出現哥哥姐姐在玩的時候的正確姿勢及安全玩的方法,從而有意、無意的提高了自身的保護意識。另外,在活動中,教師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面關注每一個孩子,當一旦發生險情或不安全的動作時應及時指出並幫助其糾正,這樣也提高了孩子們的自我保護的意識。

  3.隨機教育 及時提醒

  安全教育不僅要在集體活動中集中進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機進行,應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結合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隨機教育 及時提醒。如小朋友在上下樓梯時,我提醒小朋友不要手拉手,不推不擠不搶,一個一個的下。

  在選擇玩具時,把小朋友分成若干組,一組一組的來,這樣也避免了擁擠現象的發生。

  有一次做完早操後,我們回活動室。我發現我班江汀小朋友站在門邊,進來一個小朋友她用手就推一下,把小朋友推的都差點摔倒。我看到後趕緊制止了她,並告訴小朋友們這樣做很危險,容易把小朋友推倒,摔破。在幾天後的戶外活動前,小朋友們在往門外走時,又有小朋友用手推小朋友,這時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大聲說:「不要這樣,太危險,會把小朋友推倒的。」 瞧!孩子已經把上次隨機教授的安全知識記於腦中了。

  安全教育也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差,每次活動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兒原有的認識的基礎上,應適時、及時地提醒幼兒,讓幼兒鞏固已有的知戶外活動中幼兒安全意識力的培養

自我保護/安全意識

三、設計安全標誌,強化安全意識

  (1)發現危險情況,設計安全標誌。在活動中,老師要做有心人,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提醒幼兒,並引導幼兒討論應該用什摸樣的標誌來表示,確定後引導幼兒製作安全標誌。如我們在設計安全標誌的過程中,經過商量,決定用「紅色圓形」代表「禁止」,用「黃色三角」表示「警告」,用「綠色正方形」表示「提示」。結合戶外發現的危險情況,我指導幼兒製作了多種安全標誌。如不要用手摸的標誌,不要擁擠的標誌,不要頭朝下滑的標誌,不準攀爬等。

  (2)張貼標誌。製作好安全標誌後,引導幼兒討論張貼在什摸位置最好?最能引起幼兒的注意?通過討論,我們把「不要擁擠」的標誌張貼在走廊和樓梯口,把「不要用手觸摸」的標誌張貼在蕩船和鞦韆的鐵環處,把「禁止頭朝下」的標誌張貼在滑梯處等。這樣這些標誌有效地起到了提示小朋友的作用。

  (3)開展安全宣傳活動。如我把幼兒分成幾組,向全園小朋友宣傳安全常識。請他們在戶外活動時,到各個活動區域給小朋友講解安全標誌的意思,提醒他們應該注意的事項。在宣傳活動中即提醒了別的小朋友,也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識。

  四、運用有效的"危險後果"教育法

  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一位旅遊者租了一輛馬車,行至盤山路時,旅遊者對馬車夫說:"您讓馬向路裡邊走走,馬車要跌到山谷里去了。"馬車夫說:"馬是很聰明的,它也知道跌下去的後果。"我對馬車夫的話感觸很深。

  作為成人,我們經常認為孩子年齡小,閱歷淺,什麼也不懂。在教育他們時避開一切反面事物,生怕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家長,生怕孩子受到傷害。每次送孩子只是反覆叮囑,不能幹這個不能幹那個,不能吃這個不能吃那個,恨不能將孩子裝進一個銅牆鐵壁的堡壘里,使之不受任何傷害。老師也是如此,孩子一有出格的行為就非常擔心。但是,簡單說教並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夠重視,而且反覆叮囑還會引起孩子的厭惡。此外,孩子整天關在教室或家裡,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一旦放出他們就像久困的鳥兒出籠一般,什麼都想去嘗試,這樣一來誰能保證不出危險呢?

  以上這些都是很消極的做法,我們應適時適當地將"危險後果"告訴幼兒,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來教育幼兒,讓幼兒從不同側面了解事物的本質。當然,讓幼兒了解的危險後果應有選擇,注意適可而止,更不能嚇唬幼兒,造成負面影響。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真正學會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面對這個大千世界。

  五、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在活動時教給幼兒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如在幼兒園裡孩子因滑倒而摔傷的例子隨處可見,其實這些孩子在摔倒時,只要用手撐一下地,受到的傷害就會小得多。因此,教給幼兒自我保護的技能和方法,這樣在遇到必須去獨自面對的問題時,他們才能避免受到傷害。

  六、讓幼兒學當「安全小衛士」

  對孩子來說最喜歡的莫過於能當個「安全小衛士」。我們成立了小小安全檢查隊,每周由幼兒輪流擔任「安全小衛士」。「安全小衛士」負責檢查幼兒園的操場、活動室、辦公室等地方,發現不安全的因素馬上報告老師或是插上一面小紅旗提醒大家注意,對個別小朋友不安全的行為也可以指出、糾正。在活動中孩子既要檢查別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是我們的職責,然而,健康與安全不能被動的等待給予,而應該讓孩子主動地獲得。這種獲得要從良好的環境中來,從各種教育實踐活動中來,從豐富多彩的遊戲中來,三年來,我們的孩子從不知道哪些東西能玩,哪些東西不能玩,到現在知道哪些東西是危險的,會傷害身體,不能碰;從不知道什麼地方能去,什麼地方不能去,到現在認識了許多的安全標誌。孩子的安全意識增強了,自我保護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識並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讓安全意識逐漸在幼兒心裡紮根。

美國幼兒的自我保護教育

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政府教育部門特別為兒童製作了一輯主題為「不要開門!」的專題節目:一男性工作人員,喬裝成送貨員,帶著大堆禮物與五彩繽紛的氣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獨守空房」的家庭造訪(事先已得到家長的同意)。結果顯示,半數孩子表現良好:對「送貨員」的百般誘惑,要麼不予理睬,要麼隔著門應答。但是,另有半數的孩子,則讓父母們擔心不已:他們不但引「狼」入室,還以小主人公的姿態,帶「送貨員」逐個房間參觀。

  這次節目引起了家長們的普遍關注和擔心,政府與民間想出各種辦法,竭力保護兒童的安全。我所在的幼兒園,也策划了一次造訪警局的「遠足日」活動。活動中最吸引孩子們的就是警方精心製作的那本獨自在家安全手冊了。因為它是一本可以自己塗色的畫冊,孩子們在塗塗畫畫的同時,能領悟到很多道理:

  —如果獨自在家,陌生人來敲門,可以隔著門告訴他,爸爸媽媽正忙著,或在睡覺。不論他有任何理由,也不要開門。

  —接聽電話時,不要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誰在家裡等任何與家裡有關的信息。

  —要到哪裡玩,一定要讓爸爸媽媽知道。

  —不可獨自行走,出門總要與朋友相伴。

  —不要獨自到加油站、戲院、餐館或其他公共場所的洗手間。

  —空空的大樓、安靜的門道,雖是好玩的地方,但不可獨自到那裡玩。

  —有任何不對勁的事,別忘了打報警電話。

  —不接受陌生人給的任何東西,特別是食物。

  —無論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車,哪怕他說是爸爸***朋友,或是爸爸媽媽讓他來接你的。

  —如果陌生人對你說:保證帶你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種很有趣的遊戲,不要相信,千萬不要跟他走。

  —如果陌生人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最好的辦法是大聲尖叫:我不認識這個人。或高叫:火警!(專家認為,這樣叫會立刻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任何人聽到「火警」都會救助。)

  —不要公開說出家裡近期的外出旅遊計劃。

  —學會打開和關上家裡所有的門窗。

  當然,僅僅一次填色遊戲還不足以讓孩子們牢記這些安全守則,所以從警局回來,我們又把經常在幼兒園玩的「假設遊戲」教給家長們,讓「安全守則」成為親子遊戲的一部分。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更能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比如家長充當陌生人—

  ◆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他能用他的車載你回家,你該怎麼應付?

  ◆在遊樂場,一個陌生人說,他的寵物狗丟失了,問你「能幫我找一找嗎?」你怎麼辦?

  ◆如果爸爸媽媽不在家,一個陌生人來敲門:「我的車壞了,想借個電話用用」,你答應嗎?

  ◆如果一個能叫出你名字的陌生人對你說,你媽媽受傷了,囑咐他來接你,你跟他走嗎?

此外,我們還建議家長在大眾媒體播出的節目中尋找教育孩子的機會,比如看到孩子被綁架的電視新聞,就可以藉此問問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樣的情況,會怎麼做?」如果晚報上報道,某個孩子在一個僻靜的地方玩被騙子帶走了,也不妨與孩子一起討論一下,哪些地方對小孩子來說是不安全的,在這種探討的過程中,孩子多會比平時更認真地聽大人的話。

不過,不管事先怎樣灌輸,「演習」中還是有不少孩子會作出錯誤的回答,所以我們會明確告誡家長:不必大驚小怪;即使經過你的糾正,仍不盡人意時,也不必過分擔心,以大人應有的智慧,加上足夠的耐心,多幾次與孩子一起找出恰當的回答堵塞「漏洞」,孩子最終會在遊戲中學會自我保護的。

讓寶貝學會自我保護

兒子4周歲了。昨天上電梯時,他才進去,電梯門就關上了,被獨自關在電梯里的兒子略帶哭腔地喊了一聲:「媽媽——」他爸爸立即喊了一句:「兒子不要著急,按4!」我匆忙上了另一部電梯。到了四樓,兒子已經在電梯門口等我了。我欣喜地抱住他,只見他雖然眼睛有點紅,但儼然一副「小男子漢」的模樣,很沉穩地告訴我:「媽媽,我都著急了,我戴著手套不好按4,但是我沒哭,我勇敢吧!」

  兒子獨自面對危險能夠冷靜處理,我想和我們長期以來一直給他灌輸安全觀念有很大關係。小時候他喜歡邊吃零食邊玩,還會發笑,我就很嚴肅地警告他,不許吃東西時嬉笑;大一些,吃冰糖葫蘆,或是拿牙籤,我們都會隨時提醒他別扎到口、鼻、眼睛;他會爬高了,絕不允許他爬窗檯,並告訴他一些小朋友發生意外的實例,讓他知道這樣是很危險的;每天上下電梯,就教他如何防止被電梯夾到,3歲時就讓他踮起腳夠電梯里的數字鍵;在商場及人多的場所走失時,也記住在原地等候,不能焦急亂跑;在路上教他認識紅綠燈,教他交通規則,走斑馬線;教他不被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引誘……

  在生活中我們隨時將聽到、遇到和想到的安全和自我保護的知識和事例,及時地告訴寶貝,讓他樹立安全的觀念,學會自己愛自己。我想,我們能一直陪伴寶貝,保護寶貝當然很好,但更應該教會寶貝如何保護自己,使自己不受傷害,以及遇到突發性事件時的應對能力。

  孩子的「保護神」是她自己

  樂樂4歲半了,她特別外向,甚至比男孩還淘。一天中除了睡覺,幾乎沒有閑著的時候。所以,對於這樣的孩子,安全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在很多地方對樂樂是很寬鬆的,基本上不限制她,讓她自己去摸索。她還是小不點時,我們就盡量不用消極的口氣嚇唬孩子:「不準碰!」「不許!」這樣會讓孩子變得特別膽小。而是儘力為孩子創設一個自由而安全的環境,教她一些趨利避害的經驗。例如,在我們的關照下,把火和很熱的東西靠近她的手,使她知道燙;讓她擺弄一下別針,她就會知道別針會劃破皮膚,會傷人。這樣,她就知道這些是危險的,並逐漸會避開這些事物,慢慢知道保護自己。等她大一些時,我們會在她要做一些事或遊戲之前,提前告訴她一些可能會發生的危險,如果她沒有聽進去,那就權當「吃一塹,長一智」了。但有些事我們是一直堅持她必須照做的:家裡的插座等帶電的物品不能摸、不能在馬路上跑、不要輕易接近小動物(貓狗)……樂樂很喜歡運動,但運動是最容易使孩子受傷的,所以我在這方面教她注意的地方也最多:跑步時不要猛跑,不要東張西望,手裡拿著東西不要運動(尤其是棍棒),人多的地方也不宜跑步,以免互相碰撞等。

  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鞋帶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飯不能嬉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我們平時非常注意對樂樂這些生活小節的訓練,孩子能做的事就讓她自己做,絕不包辦代替。

  寓教於樂是好辦法

  從給孩子講白雪公主開始,兒子就明白不應該隨便吃別人給的東西——那時,他還小,只能通過講故事來教育他。

  隨著他越來越懂事,我們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危險的,是不應該做的。

  遊戲中學會兒子有本專門為孩子製作的安全手冊,他最喜歡按照要求填色了,這樣在塗塗畫畫中也記住了應對陌生人的一些安全守則,如不給陌生人開門等。

  媒體中獲得有段時間電視台每晚播出《危機現場》,我們都會讓孩子一起觀看。現在他也能很安靜地看完,並時不時地講解一番。從電視里他看到有一個小朋友在蹦蹦床上摔壞了腿——再去玩時,他就不會站在邊上跳,而是小心地站在中間。

  情景設置我們經常設身處地地問他一些問題,比如「如果你在商場找不到爸爸媽媽怎麼辦?」他就會想出好多辦法:去廣播室找阿姨廣播;讓服務台的叔叔阿姨給我們打電話(兩歲時,他已經記住了爸爸的手機號);或者告訴警察叔叔家裡住址,爸爸媽媽的名字等。雖然有些方法很幼稚,但這是他自己能動腦筋想出來的,很不容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父母以身作則,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遵守規則。過馬路時,即使馬路上沒有一輛車,我們也會牽著寶寶的手,一直等到綠燈出現,並且會告訴他怎樣分辨車輛和行人應該遵守的信號,所以現在寶寶過馬路會很自覺地看紅、綠燈,會告訴我們「綠燈了,可以過了!」我們帶寶寶出去時,會主動繞過井蓋走,還會告訴他井蓋不能踩。剛開始他會問為什麼,當我們把道理告訴他,並多次重複後,寶寶記住了。至少他現在走路會繞著這些東西,還會告訴其他小朋友:「別走井蓋,危險!會把牙磕掉的!」

  父母還要告訴孩子碰到危險情況該如何應對,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我們經常設計一些「和爸爸媽媽走失、什麼情況下去找警察叔叔、有陌生人敲門」等情景,有意識地訓練寶寶在各種情景下的反應,以遊戲的形式告訴孩子正確的自我保護觀念。並反覆教他背我們的電話號碼、住址、父母的姓名等,希望他能多些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雨綢繆,做父母的永遠也不希望有上述場景出現。但不希望不代表它不可能發生,父母如果能在日常安全教育上下點心思,會減少許多危險發生的幾率。

幼兒安全自護意識的培養

安全意識是指幼兒對安全知識的掌握及保證自身安全的基本行為的認識。安全意識是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幼兒意外事故時有發生,而且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由於幼兒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常識所造成的。因此,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就尤為重要。

一、幼兒安全自護教育的內容

幼兒應掌握的安全知識與技能,既包括對自然環境和主體感覺等方面變化(或異常情況)的感知與處理,也包括對社會環境中不安全因素和危險處境的認識與應對。據此,提出如下安全自護的內容:

(一)生活環境中的安全自護教育

◆進餐:進餐或飲水時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燙嘴;不能亂吃或亂喝沒有生產標誌的東西;不能用牙籤剔牙。

◆睡眠:睡前要洗臉、洗腳、漱口;不能含著東西睡覺,不把雜物帶到床上玩。

◆行走:行走時手不插在衣兜里;會扶著欄杆上下樓梯;學會靠右行走,不猛跑;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注意來往車輛;認識紅、綠燈等交通安全標誌。

◆藥物:學會辨認藥物和一些容易與飲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亂吃藥;知道120急救電話,認識防毒標誌。

◆防觸電:教育幼兒不接觸電插頭、插座等,不在靠近電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壓電的標誌,並遠離它們。

◆開、關門:不在門邊玩;不把手放在門縫、抽屜里;知道「安全門」的作用。

(二)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護教育

◆防火、防燙傷: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機和蠟燭;知道衣服著火時迅速澆水並快速脫衣服;燙傷後迅速用涼水沖或浸泡患處;知道119火警電話,認識防火標誌。

◆防雷電:知道打雷下雨時,不能在大樹及高大的建築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電視。

◆防洪水:了解自救知識。抓住能浮起來的物品,或上樹或爬到地勢較高的地方。

◆防地震:了解地震發生時的一些現象。進行簡單的自救訓練。

◆防拐騙: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知道父母的工作單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險時,會用電話呼救;知道報警電話110。

◆防異物吸入:不將別針、硬幣、小玻璃球、鈕扣、黃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將氣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氣。

二、幼兒園開展安全自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一)常規教育中安全自護意識的滲透

培養幼兒的安全自護意識應從培養其良好的常規習慣開始。首先要讓幼兒明確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知道怎樣做才對,怎樣做不對。

幼兒年齡小,自覺性和自制力都比較差,而習慣的養成又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師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給幼兒方法外,還應注意督促和檢查,經常提醒,使幼兒良好的習慣不斷得到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動。例如,組織幼兒觀看動畫片《小明跟誰走了》,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接,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任何東西。利用踏春或秋遊,有意識地教育幼兒乘車時不要把頭、手伸出窗外,不要在車行駛時吃棒棒糖和亂跑,同時,告訴幼兒在野外不亂採食花草、種子,強化幼兒的安全自護意識。

另外,對於運動規則、生活制度、集體紀律等,幼兒園都應利用適當的機會加以引導教育,使幼兒從中學會正確分析情況,避免傷害,遇到緊急情況時會躲閃、讓開,或喊叫求援,以保護自己的安全。

(二)主題活動中安全自護意識的教育

根據安全自護教育的內容,課題組設計了兩個單元十二個主題活動。其中第一單元是生活環境中的自護教育。包括活動一:開門、關門要小心;活動二:吃飯、喝水先試試;活動三:好厲害的火;活動四:獨立在家的時候;活動五:吃飯時不嬉笑打鬧;活動六:安安全全過馬路。第二單元是意外中的自護教育。包括活動一:雷雨天怎麼辦;活動二:燙傷、燒傷怎麼辦;活動三:著火了怎麼辦;活動四:發洪水時怎麼辦;活動五:發生地震的時候;活動六:藥物不能亂吃。通過這些主題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使幼兒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遊戲活動中安全自護意識的培養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但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若不經常進行教育,並利用遊戲規則約束,則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通過遊戲《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兒》等活動,教育幼兒不要隨便離開集體,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萬一走失,要膽大、心細,記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及周圍明顯的建築特徵。激發幼兒脫險自救的情緒,促使幼兒想出一些脫險自救的具體方法。利用表演遊戲《乘公共汽車》,使幼兒懂得「上下車不擁擠,不把頭、手伸出窗外,不在車內亂跑」等乘車常識;利用角色遊戲《紅綠燈》讓幼兒了解交通規則,外出要跟隨大人,不能在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沙是幼兒在周圍環境中經常接觸和喜歡玩的物質,但在玩沙的過程中也有潛在的危險性。為此,我們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認識沙》、《美麗的沙雕》、《尋寶》等遊戲,通過幼兒親身感受,學習正確的玩沙方法,提高自護能力。

(四)家、園對安全自護教育的一致性

在培養幼兒安全自護意識教育的過程中,應要求家長配合進行一致性的教育。因為,相當一部分「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存在於家庭中,教師不便進行具體指導。因此,我們開展了數次家長課堂活動,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介紹給家長,提高家長自身的安全意識,讓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護知識。在家中有許多的危險物品象爐子、熱水瓶等,不能因為危險就設置各種禁區,應注意對孩子獨立行為能力的培養,如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開水的能力、摔傷或砸傷後不能亂揉的知識及用手緊壓傷口的止血能力;父母出門在外,幼兒獨處在家中時,千萬不要給陌生人開門;有緊急情況時,孩子請可靠的鄰居幫忙等常識。幼兒家庭與幼兒園密切配合,對幼兒實施安全自護的家園同步教育,是幼兒健康、安全成長的必要保證。

總之,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關係到每個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每個保教工作者及家長都應防患於未然,去除一切可能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危險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推薦閱讀:

兒童的氣質類型與養育方法
741.與喵共舞366~春節6地壇
兒童圓領短袖T恤的做法(附:裁剪圖)
泰拉星球到了,請帶好泰拉手環,依次下機
肯亞街頭的流浪兒童,靠吃膠水過活,他們有著怎樣的人生?(下篇)

TAG:教育 | 安全 | 兒童 | 安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