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穴位按摩方法

文:平易人  摘編:小美

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多發於冬春季節,慢性者以成年人多見。自我按摩能有效地緩解慢性支氣管炎癥狀,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穴位按摩具體操作方法是:將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揉動按壓。每個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時手指要有一定力度。   當自我按摩無法按摩到背部穴位,如肺俞、心俞等穴位時,可採用「背部撞牆法」。具體做法:離牆15~20厘米,全身自然放鬆,用背部向後撞擊牆壁,達到刺激背部膀胱經穴位的作用(如果用柱角或門框稜角對著膀胱經撞擊,效果更好。)按摩最好每日進行兩次,早晚各一次。

(1)天突 (任脈) [定位]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氣逆,咯唾膿血,咽喉腫痛,舌下急,暴喑,癭氣,噎嗝,梅核氣。

(2)華蓋 (任脈) [定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1肋間。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脅肋痛,喉痹,咽腫。

(3)膻中 (任脈;心包之募穴) [定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主治]咳嗽,氣喘,咯唾膿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煩,產婦少乳,噎嗝,膨脹。

(4)中府(手太陰肺經穴;肺之募穴;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的交會穴) 位置: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 主治:咳嗽,氣喘,胸中煩滿,胸痛,肩背痛,腹脹,哎逆,喉痹,浮腫。

(5)尺澤(手太陰肺經:合穴) 位置: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肌腱橈側凹陷處。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潮熱,咽喉腫痛,舌干,胸脅脹滿,吐瀉,小兒驚風,肘臂攣痛,乳痛。

6)孔最(手太陰肺經:郗穴) [定位] 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 [主治] 咳嗽,氣喘,咳血,咽喉腫痛,肘臂攣病,痔疾。

(7)列缺(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任脈) [位置] 小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展1.5寸,肱橈肌與拇長肌肌腱之間。 [主治] 咳嗽,氣喘,咽喉腫痛,掌中熱,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頭痛,項強,驚癇,溺血,小便熱,陰莖痛,齒痛。

8)太淵(手太陰肺經:原穴) [定位] 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主治] 咳嗽,氣喘,咳血,胸痛,咽喉腫痛,腕臂痛,無脈症。

(9)魚際(手太陰肺經:滎穴) [定位] 在手拇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腫痛,失音,發熱。

(10)大椎穴(督脈) [定位]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主治]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11)定喘 (經外奇穴) [定位] 俯卧位或正坐低頭,穴位於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開0.5寸處。 [主治] 哮喘,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

12)風門 (足太陽膀胱經) [定位] 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皮支,深層為第三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 (13)肺俞(足太陽膀胱經) [定位] 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深層為第三胸神經後支 外側支。 [主治] 咳嗽,氣喘,吐血,骨蒸,潮熱,盜汗,鼻塞。

(14)心俞 (足太陽膀胱經) [定位] 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 心痛,驚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盜 汗,夢遺,癲癇。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 好發三夏與冬春;

預防為主抓關鍵, 補氣防感防過敏。哮喘痛苦在複發,治本重在補氣血;刺激合谷和肺俞, 補足氣血哮喘傻。冬春哮喘由風寒, 注重溫陽即瞭然;艾灸關元足三里, 脾俞拔罐太溪按。夏季哮喘因暑濕, 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陰陵泉, 按摩一季哮喘離。

迎香: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效率達70~90%。

更多博文請您點擊
推薦閱讀:

支氣管炎咽炎的剋星
慢性支氣管炎冬季防治不懈怠
支氣管炎的推拿治療
耳聾 中風 支氣管炎‖林正泰董氏針灸165
調理支氣管炎的中成藥茶作用效果怎麼樣?

TAG:按摩 | 方法 | 轉載 | 治療 | 支氣管 | 慢性 | 穴位 | 支氣管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