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慧律法師《藥師本願經講記》23

《藥師本願經講記》23

太虛大師講述

慧律法師講解

(師父及大眾開始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庚四滅惱害罪得安樂益]

[「複次、曼殊利室!若諸有情]有的眾生,[好喜乖離,]這個乖就是違逆、違背,離就是離間,意思就是很喜歡挑撥離間。對甲講是,對乙就講非,這樣子令這個團體亂,這個叫做乖離。喜歡挑撥離間的意思,挑撥離間就會爭鬥和訴訟,[更相鬥訟,]訟就是訴訟,訴訟的意思就是爭論,爭論看誰對,整天都活在很痛苦的日子裡,[惱亂自他,]惱亂自他。這一段的意思是說有的眾生很喜歡說是非令團體離間,這個團體因為這個人所說的話不實在,所以有是非在斗亂,所以更相鬥訟爭論,惱亂自己又惱亂別人,[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為不饒益事,]饒益就是利益他人令人受益,不饒益就是不能夠利益他人,饒益就是利益,利益別人,饒益就是受益,[互相謀害。]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是這樣子互相謀害,[告召山林樹冢等神;]告就是陳狀,譬如說訴訟的狀,說我告你,你要把狀紙呈上去。召呢?召就是有人請,我就去,就是請赴——人家有所請我們就赴趕,就是趕過去。告召就是呈現出你所有要講的,所以我們要告狀,召就是請赴,就是我要去哪裡,他就找什麼?他沒有你的辦法就找山林樹冢,這些都是神,鬼神類的,山有山神、林有林神,樹有樹神。冢呢?這個冢字就是有高度的墳墓,像西洋人的墳墓是平的,但是我們中國人要凸起來。你去看西洋人的墳墓,整排統統釘十字架都埋在底下,但是我們中國人不一樣,不但埋在底下還要凸起來,所以有高度的這種墳墓,高墳,就是高的墳墓叫做冢。挾叫做威脅。我們要拜託他了,拜託他就變成要殺生了,[殺諸眾生,取其血肉]取其血肉,就要祭祀他了,我們請他出力幫我們報仇,我們的能力不及他人沒有他的辦法,我們就要祭祀他,[祭祀葯叉、]祭祀他,葯叉這是一種鬼,鬼。[羅剎婆等;]羅剎婆這是誤寫應該是娑,羅娑婆。羅娑婆,這是一種吃人的鬼,一種鬼會吃人。羅娑婆也可以叫做羅剎,羅剎婆有時候他也會示現,做我們佛教的護法神。《法華經·陀羅尼品》裡面有十羅剎女發願來護持,所以,羅剎婆改成羅娑婆,因為明朝的《大藏經》寫錯了,所以要後代的人一直誤寫、誤寫,[書怨人名,]你是我的仇人我就寫你的名字,[作其形像,]我就用一個稻草人,用一個稻草人對你念惡咒,[以惡咒術]惡咒術,[而咒詛之;]「詛」字,咒詛之。[厭魅蠱道,]厭魅蠱道這是簡寫,按照道理來講厭字底下要加一個字,加一個「鬼」字,加一個「鬼」字比較正確,因為翻譯的的所寫的都是簡單的字,讀作厭yàn,魅鬼也可以,但是正確的寫法,底下應該加一個「鬼」部,加鬼部就不能讀作厭了,要讀作魘yǎn,底下不加鬼部」厭讀作yàn,加鬼部要讀作yǎn,魘魅就是借著鬼神用妖術來害人的一種巫術。蠱gǔ道就是一種蠱毒之術,道就是術,他會用蠱毒,咒念一念來害人,你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一般來講像泰國或者是中國的雲南省,這種東西很多;以我們台灣來講懂符咒的人,如果心沒有正知正見,他也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所以這個蠱毒,我們如果了解世間的咒術,很可怕,很可怕!我從小就住在鬼神道很多的廟旁邊,看到很多人用口語去害人,令人家破人亡,但是最後下符咒的人,都死得很慘,但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子,如果運氣比較差,或者是有錢的,長得比較漂亮的女孩子,都很遭殃,都很煩惱。蠱道。[咒]這要這樣念:咒,[起屍鬼,]不是咒起然後屍鬼,不是這樣。起屍鬼的旁邊劃一線。起屍鬼就是他咒語一念,屍體會站起來,受咒力控制的一種殺人的鬼,受到咒力控制的殺人的鬼,我們所講的「殭屍」叫做咒起屍鬼——咒一念屍體站起來,[令斷彼命,]他拿你沒辦法,就用邪術、邪咒來害你,[及壞其身。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就是我們如果念藥師佛,所以我們在水陸有建藥師壇,有很多人參加。[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陵互為饒益」。]

[惱害者,以眾生迷昧無知,於諸法中,計我人自他之相,]在座諸位,我們如果要進入清凈的佛國土,你要先記住一句話,一定要先清凈我們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往生佛國,就是沒有人我相,沒有什麼冤親都是平等的,沒有男女、沒有什麼是善惡,他的心只有安住在慈、悲、喜、舍,這是佛的心,所以我們如果要進入清凈的佛國土不能有相,有相就有差別。相,什麼叫相?差別叫做相,千差萬別叫做相。什麼叫做理呢?平等空性叫做理。所有的差別相其實當下都是我們自己在分別而已,[由此起貪、嗔、痴業,順我者貪,逆我者嗔,]你如果順著我,我就貪;逆我,我就不滿,就會產生恨,[而根本由於無明痴。]所以我告訴過諸位,哪裡都會有是非。我們都會想:我避開這個地方,我找一個比較沒有是非的地方。我告訴你:沒有是非很簡單。人家問:師父!如何才沒有是非?說:很簡單!從你本身做起,我如果要沒有是非,不管你對我說什麼都沒有作用。為什麼?從我本身做起就沒有是非了。所以聖者就是這樣子,禪師也是這樣子,他有智慧,有智慧他就能夠擺平自己,擺平自己,[內貪、嗔、痴故,外殺、盜、淫,身口七支互相惱害。好喜乖離者,即兩舌惡口,]兩舌惡口,[說離間語,]離間語:我如果看這個比較不順眼,我就向旁人說這人的不是,這個就會去對付這個,不必由我出面,說離間語。所以一個領導者,一定不能聽片面之詞,也不能加入彼此之間的紛爭,哪一個人來就叫他放下,因為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很有理,所以說離間語聽不得,是非也不要聽。[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是愚痴也。又乖離與和合相反,如僧伽稱和合眾,]如果一個僧團整天都在斗亂,整天都在紛爭,這個不夠資格叫做僧團,這個和社會一樣。所以我告訴諸位,你要來佛門搞是非和外面的眾生沒什麼兩樣,哪有什麼兩樣?你為什麼要進入佛門?就是因為要擺平自己,因為要降伏自己,外在不重要。我們這顆心控制好,控制好,所以僧伽(出家眾)叫做和合眾,六和合。[有理和]理和就是道理的看法,理就是知見,[事和。]就是行、住、坐、卧的生活。什麼理呢?就是在理的見地、知見要看法相同,緣起就是性空,這個直到全世界、整個宇宙看法一定統統相同。事和就是生活,我們現實的生活,這個比較難處理,這個很難處理,除非到達佛的境界,要不然事相的差別很難處理。為什麼?我覺得這樣比較對,他卻覺得那樣比較對,要說誰對、誰不對,很難講,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不對,所以說在理上來和合這樣還不是功夫;要在事相裡面和合,就是意見、看法和我不一樣,我還有一點忍辱會歸於理性,看法不一樣沒有關係,你活你的、我活我的互不干擾,這樣這個團體就和合了。[理和,即由共同智慧所見]剛才師父已經講過了,知見相同[之共同真理思想,其理思想既和,則所發出之事相行為亦和矣。]所以佛佛道同,諸佛的看法都相同,因為他是一個究竟的聖人,凡夫為什麼不合呢?無明遮蔽了。我常常告訴諸位,眾生沒有什麼秘密可聽,也沒有什麼秘密可說,因為再怎麼說都是發自無明,諸佛就有秘密,就是不生不滅的清凈本性,這個秘密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知道,其實當下就可以感受,看我們的功夫,[故小自一家庭、一社會,大至全世界之人類,各能和合,則世界即可相安無事;]這個難。就說飈車,我看報紙登刊的,看了心裡很難過。飈車族在那時起紛爭的時候,結果一個警察,一個警察前去處理,他是好意的沒有惡意要勸告他們,他走在前面沒看到後面拿著刀子來,他這個警察好意走過去,年輕人從後面把他砍傷。他並沒有對不起他們,他是好意要勸告這些年輕人:晚上不要騎車吵到人家的安寧,飈車萬一發生意外,一輩子會受苦,就是這麼好意,結果被砍成重傷,有生命的危險,現在不(還)在急救當中,現在的人怎麼惡劣到這種程度。剛才電視才剛報導,我就說單身女子都是他下手的對象,一個外籍勞工,泰國的外籍勞工,一個國中生,國中二年級或者是三年級的,她走在路上旁邊沒人,他拿著一根鐵棒,她很放心地走著,心想:家也快到了。她走著、走著,他從後面拿鐵棒敲昏她,單身女子,敲下去就昏倒,把她拖到沒人的地方強暴她,這個小妹妹在醫院,整整躺了七天七夜,到今天才醒過來,你想想看這個可不可怕。所以我說,我們聽經聞法,下課時間一到,應該能夠成群結隊地趕快回去,趕快回去。如果單身的太危險了。這個國中女生她也想不到會發生這種事情。這個外籍勞工來我們台灣還不到半年,不會講國語,品行不好,在紡織廠工作被開除了,不會講國語又被開除,又沒錢回泰國,再來他當然就會搶劫了。說起搶劫,又讓我想起報紙這麼刊登過,說有一堆飈車的都是年輕人差不多十七、八歲,他們知道搶劫7-11沒什麼錢,錢都很少,7-11到了晚上只留下一些簡單的零錢而已,你要自備零錢否則他不找,否則不找錢,找錢他就不賣了,他們搶到什麼程度呢?搶到宮、廟裡去了,年輕人沒錢就到宮廟裡,我們所說的什麼聖宮,什麼天后宮這一類的神廟,進去功德箱沒什麼錢,都是十元、十元的零錢,搶不到錢就生氣,就要把功德箱打破取出零錢,廟有廟公,廟公走出來,說:孩子,那是神明的錢。廟公不開口還沒關係,一開口被打得頭破血流,廟公被打得躺在旁邊,零錢算一算才一千多元而已,一千多元而已!十幾個進去搶一千多元,你敢想像那是神明的錢照樣搶,所以有一個台大的教授出來說:今天的國民義務教育,完全徹底失敗,完全徹底失敗,徹底的失敗!我告訴過諸位,以前我們要通過聯考,初中就要聯考了,我們連聽都沒聽說過這麼可怕的事情,嚇死人了,所以取消……我們還要實施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人家是已開發的國家像美國、加拿大,或者是英國、法國,這個都已開發的國家,我們台灣準備要進入已開發的國家,我們的經濟膨脹得太厲害,民主走得太慢,所以我們對民主的觀念完全不懂,他認為你尊重我叫做民主,結果不懂,你看看,現在搶到連神明的錢都在搶。神明比較小,再來連佛的錢都要搶,所以我們這些法師如果你看他拿著刀子要來搶這個箱子,你不要吭聲讓他抬走,說:你自己抬,你自己抬,你抬不動,再叫四、五個幫忙抬,這個兩個人抬不動,四個也抬不動,你自己抬,保護生命就好了。你自己拿,你自己拿……聽起來實在是……所以我才一直勸告這些小姐們,你不要老是認為倒霉的事情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你不要老是這麼想。這個國中女生她被打昏,幸好沒有腦死,還被拖去強暴昏迷了七天七夜,到今天才醒過來。這種事情就是世間斗亂、諍訟、嗔或者是貪,所以說這個世界如果能夠和合,要怎樣和合?我們要他好,他卻不會想我們是為了他好,[否則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斗亂諍訟之事起矣!足皆嗔也。]所以極樂世界沒有法院,沒有訴訟,[或口諍、或筆戰、]像記者筆戰,[或吃官司曰訟,訟之不已,]就是鬥爭,你告我、我告你,[拳棒交加]這個寫得太好了,太虛大師也知道我們現在的飈車族拳棒交加,[曰斗,終至頭破血流,兩敗俱傷,惱害自他。]惱害自他。

[身、語、意為三業:身殺、盜、淫,口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貪、嗔、痴。如是三業輾轉,斗諍惱亂,常作不饒益事,所謂:「一見冤家,分外眼紅」。]分外就是特別,特別地看不順眼,眼紅就是看不順眼。[我以權勢害彼,]加害對方,[彼以智巧害我,]讓你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互相惱害。又權勢智巧]互相惱害看哪一方比較強,[皆不及人者,]不及人就是比不上別人。不及他,你用權勢來害我,如果你害不了我;好,沒關係,或者用智巧來害我;害不了沒關係,用什麼?用咒。[則不得不出此下策:]下策就是卑劣的計策、計謀,[或告召山林樹冢等神,向他哭訴,]向鬼神哭訴說:你替我報仇,[令斷彼命。或殺諸眾生,取其血肉以獻媚]獻媚就是諂媚、奉承討好,[祭祀葯叉、羅剎等鬼,令斷彼命。葯叉,是捷疾鬼;]捷疾就是速度很快,是指速度,立刻召立刻到。[羅剎,是啖人鬼,唯啖生人;]我們在台灣比較少看到。[若死屍臭爛者,咒起食之。]念咒把你害死,像我們的殭屍鬼,殭屍。[或作人形像,]像稻草人,做稻草人,[書彼生辰八字,以惡咒詛之,令彼斷命;如西藏之黑教,]西藏的黑教又稱笨教,或者稱為棒教,或者叫做笨波教。這是佛教傳入西藏以前西藏人所信奉的教,就像我們台灣人拜神明一樣的,一千多年來都拜的神明一樣,簡單講就是原始的西藏人的信仰,它就像我們以種種的咒術犧牲祭祀、跳神、占卜,統統一樣。西藏很流行這種信仰,很流行這種信仰,就是和我們台灣的神教差不多。黑教[多干此等勾當。]但是我們台灣的神道教有的還會救人,做了還滿多善事的,還做很多善事的,西藏的黑教有一點互相報仇的力量。受到委屈的人就使用這種法術,多干此等勾當,[或以魘魅蠱道]蠱道就是一種毒蟲,[等他鬼,加害於人。或以毗陀羅咒(咒)屍令起,]用毘陀羅咒語令屍體站起來,[教執刀杖,令斷彼命。如是等類,皆以力不及人]力量比人家差,又打不過別人,[而暗中害彼冤家,以斷其命者。]

[自若得聞此藥師下,正明滅惱害罪,得安樂益。是諸被難]被難,在「難」的旁邊寫一個字:害。被害的[有情,]就是眾生。是諸被,這個「難」念nàn字,難就是災禍,被難就是被害的有情眾生。是諸被害的有情眾生,[由仗藥師如來本願功德,彼諸惡鬼、惡事,皆不能相害,且能轉令惡鬼、惡人,起慈能與樂之心,成善人善鬼,不相侵害,互相饒益。彼此眼見色,耳聞聲等所受用物,無非在歡悅和氣中生活者,]我們如果上班一個月賺不少錢,四、五萬元,但是看這個團體斗亂,我們不如找個工作一個月少賺一萬元,薪資三萬元的公司。為什麼?那個氣氛就足足以叫你多活了十年;整天如果在不和諧的氣氛當中工作,薪水領得比較多,生命會比較短。氣氛好的較平衡的團體錢領得比較少,但是生命會活得比較長;要不然你整天嘔氣,[協力同心,和衷共濟,]和衷,這個「衷」就是心,和衷就是同心,共濟就是共度的意思,和衷共濟就是同心和善而共濟艱難,簡單講就是共度難關叫做和衷共濟。共度難關,[建立社會道德的互助基礎;則由嫌隙]隙就是裂縫,嫌就是對人家不滿、疑,嫌就是疑心,疑心、疑惑,隙就是裂縫,開始對人家有不滿了,[懷恨之心]我如果恨你,我就辦法,[而起的斗訟亂子]就是禍患,亂子就是禍事,禍事,事相的事,禍事,[無從發生,人類可趨和平矣。]全世界每個人都學佛,說真的,我看這個世間就沒什麼事了,也不是說佛教徒就不會鬥爭,佛教徒也會鬥爭但是都懂得迴光返照,比較會,我是指真的佛教徒,不是來皈依都不聽經聞法,只是結個緣,那個不能算。真正的佛教徒要把佛的法拿來運用在我們的生命中,這才是真正的佛教徒。佛教徒,佛是什麼?覺悟,把覺悟的聖者的法拿來運用,這才是真正的佛教徒,佛教徒。真正學佛的團體不會斗亂,看法不同就互相尊重,看法相同就互相勉勵,互相勉勵,就是這樣子。所以如果要這個世界和平,要提倡佛法,才有辦法。要把佛法散播每一個角落,領導者最重要,領導者如果懂得運用佛法的智慧,是非惹不出來。

[己二往生益]

[庚一化生寶華益]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就是我們常講的優婆塞,優婆塞就是近事男或者是近住男,【鄔波斯迦】就是優婆夷,就是近住女或者是近事女,親近三寶的女眾,【及余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我們明天就要舉辦八關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注意那個所,在所的旁邊寫兩個字,就是:凈土。這個所不是地方是指凈土,無量壽佛凈土,這個所是指凈土,【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而未定者就是還不一定,【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來接引我們【其名曰: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得大勢菩薩、南無無盡意菩薩、南無寶檀華菩薩、南無藥王菩薩、南無葯上菩薩、南無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因為你不曉得路,你往生時靈魂由八識田中要出脫黑漆漆的、黑漆漆的,你無路可走,【示其道路,】指引你道路讓你走,【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彼界就是藥師琉璃光世界。意思是說,我們如果要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如果念佛又能夠誦「藥師琉璃光如來」,臨命終派八大菩薩把你送往極樂世界。

[此文顯不但由藥師佛力消災延壽,且能於臨命終時決定往生。四眾者:一、苾芻,見前釋。二、苾芻尼,乃出家女眾之通稱。三、鄔波索迦,此雲近事男。]四、[鄔波斯迦,此雲近事女。此為在家二眾近事三寶者,及余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即指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及受三歸未受五戒等人。]

[八分齋戒者:分者,支也。一、不殺,二、不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香花鬘、不香塗身、]有的人把第六分成二:不著香花鬘、不香塗身,此分為一個段落,然後[不歌舞倡伎,七、不坐高廣大床,八、不非時食。]八關齋戒可以說是八條,也可說是九條。前面八條戒律「不歌舞倡伎」把它分開來。前面是八戒,後面為齋。八關齋戒就是以齋過午不食為齋戒之體,所以八關齋戒最重要的就是過午不食——學諸佛菩薩過午不食,[前七為戒,]第六也可以分為二,所以也可以說是八條。前七為戒,[後一為齋,故名齋戒。此八分齋戒。未受五戒者,亦可受持;已受五戒者,亦可於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月小加二十八)](農曆)月小隻到二十九而已,所以應該改為二十八、二十九。(農曆)月小是二十九天,(農曆)大月是二十九、三十,所以應該是二十九、三十,(農曆小月)改為二十八、二十九,這樣就對了,[之六齋日,持此八分齋戒。或經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年三長齋月,]就是正月、五月、九月整個月都吃素,而且過午不食,[受持八分齋戒,功德尤勝。以佛說四天王於此三月中正巡至南贍部洲,]南贍部洲,舊稱為南閻浮提,南閻浮提就是南贍部洲,[持齋修福者功倍於常。如是等人,受持學處,種種功德,迴向發願,欲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覲]覲就是覲見。覲見總統就是這個字,[彌陀,聽受正法,而心未決定者。]

[由藥師如來本願功德力故,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導其往生於凈琉璃土]不對,這應該是極樂,極樂凈土才對,應該是極樂凈土才對。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導其往生應該是西方凈土。如果是藥師琉璃光如來——就是藥師佛來接引,現在是說心未定的人想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如果你念《藥師經》、「藥師琉璃光如來」,八大菩薩把你送往極樂世界,[種種雜色寶花之蓮池中,自然化生。雜色者,如《彌陀經》所云:]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亦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每天誦《彌陀經》的人都知道。[八人菩薩者,藏中]這少一個字。藏中[三譯,]就是藏經當中有三本翻譯《藥師經》,[皆無其名,義凈法師譯本,且作「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八菩薩名,乃依《灌頂經》添入,故今不釋。然此有疑者,聞藥師佛名,往生藥師凈土,何須八大菩薩助之往生耶?又何必於欲生西方未決定者乃導之往生耶?則因藥師佛法門,以消災延壽為主,往生凈土乃其兼帶之益,而欲生西方者,即屬凈土之機;又未決定,將致功行虛棄,]虛棄就是白白捨棄,[以其與藥師佛緣熟,故由此土名稱普聞眾所崇敬之八菩薩,助生琉璃國耳。]我認為是往生極樂凈土,不是琉璃國,虛大師,我們讚歎他是個高僧大德,在這裡我的看法不應該是往生琉璃國,應該是往生極樂凈土才對,給後代的人,看法……我看到這一段,覺得他這一段應該是講錯了。我認為是往生極樂凈土,不是往生琉璃國,是八大菩薩幫他往生極樂世界。

[己(庚)二或生天人益]

【「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就是轉輪聖王,【統攝四洲,】東、南、西、北,【威德自在,】威德自在,轉輪聖王有四種德,諸位,你們寫下來。轉輪聖王有四種德:第一個叫做長壽德。第二個叫做無疾病德,他有長壽,生命很長,再來就是無疾病,不會生病。第三、容貌出色,意思是非常的……就是世間人所說的英俊、非常地莊嚴。轉輪聖王是男的,非常的英俊,英俊到無法消受,超英俊的意思,就是俊翻了,就是非常的英俊、莊嚴。第四就是寶藏豐富,就是很富有,寶藏豐富德。長壽德、無疾病德、容貌出色德、寶藏豐富德——轉輪聖王的四德。【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這個「家」念作gū,不是大家。大家名門巨族。國語我比較不熟,都讀得不順口,不要念作「具足」,不是這個意思,是巨族,名門巨族。居士大家不是讀作大家jiā,這個《楞嚴經》裡面都是念大家gū,【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倉庫是儲存穀物或者藏財寶的地方,以前沒有銀行,以前他們不懂金融的經濟體系,要有一種連鎖性才方便,所以各人藏在各人的地方,你藏你的,我藏我的,以前的倉庫都是儲藏穀物、藏寶物的地方。我們現在不一樣了,在銀行開個保險箱,開個保險箱鎖在裡面,你沒有辦法拿得到,鎖在裡面。盈溢就是內外充滿,【形相端嚴,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可見經典講女眾業障比較重,所以大家比較不喜歡做女眾,有的人卻喜歡做女眾,有的人比較不喜歡做女眾,所以他如果說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男身,這樣這部經典就推動不了。為什麼?以後生生世世就要做女眾了,我不要了,做女眾麻煩,每個月都要見到月亮四、五天,很麻煩。

[前由藥師佛力往生凈土,此由藥師佛力,亦或生天。天、即三界二十八天,欲界四天王等六天;色界初禪]加一個字: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都加一個三、三、三,[四禪]加一個字:九[天]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九天,三、三、三、九,心算快速得到十八,快速心算很厲害,[等十八天;無色界空無邊處等四天,合有二十八天。但生天為有漏善因,招有漏樂果,]有漏就是還會結束,福報享受完了,就沒有了,[天福盡時,猶須墮落。如昔人生非非想天,]以前有人往生非非想天,最頂端的無色界天,[猶墮作牛領中蟲,]這是來自《大般涅槃經》裡面的一個公案,《大般涅槃經》裡面就有這樣講。脖子,頸項。[誠所謂「縱使修到非非想,不及西方歸去來」。]意思是說就算你修到天上的最頂端的天,也不及西方歸去來就是往生的意思,我們回去,回去,歸去來不是去又來,不是這個意思,像客家話要回去就說:回去、回去,我回去,大家都回去(客家話)。大家都回去,我們回去,要回去了(客家話),就是要回去了。所以歸去來就是往生的意思。[永嘉大師云:]這個不得了,永嘉大師又叫做玄覺大師,或叫做真覺大師,這個人不得了,公元665到713年,唐朝的一個禪宗的大德,這個人很不得了,慧根實在是太厲害了,太厲害了。此人通三藏,精通三藏,尤其是天台教觀,他都自己自修。有一天,想:不知道我修到什麼程度,我去求六祖印證一下。他到六祖慧能大師的地方,向他請教。請教六祖之後,二人應答馬上印證,他隨即開悟,所以他沒有親近六祖,只是去一天,只是去一天而已,他在六祖那裡住了一夜,住了一夜而已,他就知道生死事大,何不起無上的心法,無上的心法就是無生,無生,一切法無生,所以他叫做一宿覺。只有住一個晚上就大徹大悟,其實他早就開悟了,只是要去求六祖幫他印證一下而已。他世壽才四十九歲,所以敷坐(座)入寂,他臨命終雙腳一盤就往生了,世故四十九歲,後來又稱為無相大師,所以這個永嘉玄覺大師叫做無相大師。要修行一定要從無相,無相就是平等法,你要記住佛教一句話:一切法平等,你就了解空的意思,沒有高下、沒有冤親,就是一切都平等。仇人來,他生病我也是一樣對待他,我有熟識的醫生就介紹給他,不管他對我好或不好,這是我們修行人一種突破性的自我降伏。所以說這個永嘉大師,公元665到713年,真是不得了的,我們會講《永嘉大師證道歌》,[「住相布施生天福,]意思是說你如果執著,住相就是執著布施,如果你執著現在在行善布施,你有這種觀念,這樣生天福,生天之福終非究竟,猶如什麼?[猶如仰箭射虛空;]箭如果射向虛空,它一定還會掉下來,意思是說我們在世間法,用執著的心說我布施多少:我做多少功德。遇到人就這麼吹噓,分別心很重,這樣的話福會盡。為什麼?有相。所以古時候的禪宗說:「有相則不與般若相應」——有相的人永遠無法和般若的智慧相應。這是著相的人永遠沒有辦法開大智慧,執著的人永遠沒有辦法開大智慧,開大智慧見性一定要無相,一定要無相!所以說著相者不與般若相應,永遠沒有辦法和般若的智慧相應,你永遠卡死在那裡,怎麼相應呢?為什麼呢?有相就是有為,這就不是究竟,所以古人有句話:「若般若不修,萬行虛設。」這個真是講得太好了,所修功行不能稱性,就是不能見性。再講一遍:若般若不修就是平等的空性的智慧心、清凈心,平等不二的心,若般若不修就是如果你沒有修般若,萬行虛設,你再怎麼修統統是假的,虛設就是你怎麼修都沒有用,怎麼修都沒有用,萬行虛設,沒有般若的智慧,念佛也要有般若的智慧,你才念得下去,所以若般若不修,萬行虛設,所修的功行不能稱性,所修的功行不能見性,不能合於我們清凈的本性,這樣不能說是修行人。所以有人問禪師,說:禪師、禪師,哪一種人能夠稱為大修行人?禪師很簡單一句話,說:沒有妄念稱為大修行人。沒有妄想!沒有妄想就沒有顛倒、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著相,他當然就是大修行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爭似無為真實門,頓超直入如來地」!但此因聞名功德,雖生天上受上妙樂,而本善根猶未窮盡,故不墮惡趣。還生人間,作轉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輪王有四:一、金輪王,二、銀輪王,三、銅輪王,四、鐵輪王。]鐵輪王。我們現在的總統,或者是美國總統,他如果要出訪都坐協和號的,協和號的時速一個小時幾千公里,好幾千公里,所以他如果要到美國、到英國訪問,協和號的噴射客機,都是總統坐的,要不然就要特別富有的,從東半球到西半球兩、三個鐘頭就到達了,它叫做協和號的飛機——世界最快的噴射客機,但是這個都是總統坐的,要不然就是那些大財主,一趟的速度實在很快,不像我們現在的飛機,我們現在的飛機一個小時的時速,大概六百公里到八百公里,飛機,飛機的時速大概差不多六百公里到八百公里,所以台北到高雄大概四十分鐘,可見台北到高雄大概三百多公里到四百公里,對不對?所以飛機一個小時差不多飛六百公里至八百公里,這是一般的飛機。協和號不是這樣,坐上去風馳電掣,搞不好你椅子還沒坐熱就到了。所以這個比喻作金輪王、銀輪王、什麼銅輪王……等等,鐵輪王等等,[四洲者:一、東勝神州,]也有人「神」把它寫做「伸」,東勝伸洲,也有這樣寫的。東勝神洲,[二、南贍部洲,三、西牛賀洲,]也有寫作「西牛貨洲」,這只是翻譯的音,西牛賀洲,也有人寫作西牛貨洲,[四、北俱盧洲。此四稱洲者,以其居須彌山之腰身,為七重鹼水海所包繞也。鐵輪王掌南方一洲,銅輪王掌南東二洲,]南贍部洲和東勝神洲,[銀輪王掌南西東三洲,金輪王掌四洲,故曰統攝四洲。其稱為輪王者,以其生時現有寶輪,]寶輪就像我們今天的坦克車,堅固不壞,速度又快,[三時御此寶輪巡禮四洲故也。此金輪王具足七寶、]七寶,我們在《法華經》已經講過了,什麼輪寶、象寶、珠寶、女寶、馬寶、居士寶……為什麼叫居士寶?居士寶又叫做藏寶,負責財富的,以及主兵臣寶,主兵臣寶就是將軍那一類的,主兵臣寶就是負責打仗的以及一些大臣,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將軍。輪寶、象寶、珠寶、女寶,(輪、象、珠、女,)再來是馬寶,(我們所說的馬,馬寶。)再來就是居士寶,再來就是主兵臣寶,就是所謂的將軍,你要打仗,沒有將軍領眾怎麼打仗,金輪王掌四洲就有輪寶,七寶的輪寶。[千子,能以威德感化四天下有情,修十善道,故曰: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也。十善者,與十惡反,見前。]

[或生剎帝利、婆羅門等,正明或生人道,亦得利益。剎帝利為印度四姓之一,即王之種族。婆羅門、居士,俱見前釋。生於此等大家,]就是權貴勢重,[衣食豐富,財寶無量,外則相貌端嚴,人見欽悅;]相貌很重要,很重要!因為眾生,阿難都會因為佛的三十二相而出家,眾生怎會不著相?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哪一個人有辦法達到究竟的平等心?不著相這個不太可能。[內則聰明智慧,知書達理。]知書達理,就是形容人有學識、有教養,懂得應對進退,禮節合宜周到。知書達理,[且具威猛尚武之精神,為人類之英雄力士。此一面固由自修善行,一面實因藥師功德有以致之也。]

[若是女人下,]女人這兩個字的段落底下,[乃明由藥師功德願力,女轉男身。蓋女人無丈夫相,為人輕賤,多感苦痛,]

注1.夜叉:八部眾之一。通常與「羅剎」並稱。又作葯叉、悅叉、閱叉、野叉。意譯輕捷、勇健、能敢、貴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稱為夜叉女。指住於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或守護正法之鬼類。據長阿含卷十二大會經、大毘婆沙論卷一三三、順正理論卷三十一等載,夜叉受毘沙門天王統領,守護忉利天等諸天,得受種種歡樂,並具有威勢。有關夜叉之種類,大智度論卷十二舉出三種夜叉,即:(一)地行夜叉,常得種種歡樂、音樂、飲食等。(二)虛空夜叉,具有大力,行走如風。(三)宮殿飛行夜叉,有種種娛樂及便身之物。注維摩詰經亦舉出三種夜叉,即:(一)地夜叉,因過去世僅行財施,故不能飛行。(二)虛空夜叉。(三)天夜叉,因過去世布施車馬而能飛行。另據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二毘沙門天王品載,毘沙門天王有無病、吉祥等十六夜叉大臣大力軍將,及因陀羅、蘇摩、婆樓那、伊奢那、阿吒薄拘等五十夜叉軍將。據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一序品載,毘沙門天王為上首,庵婆、持庵、蓮花光藏、蓮花目、顰眉、現大怖、動地、吞食等三萬六千葯叉眾來會。據大日經疏卷五載,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中,於北門置毘沙門天,其左右繪有摩尼跋陀羅、布嚕那跋陀羅、半隻迦、沙多祈哩、醯摩多、毘灑迦、阿吒迦、半遮羅等夜叉八大將。經典中常述及身為正法守護神之夜叉。如藥師如來本願經載,宮毘羅、跋折羅等十二夜叉大將,誓言護衛藥師如來本願經之受持者。據陀羅尼集經卷三載,達哩底蘿瑟吒等十六大葯叉將(即般若十六善神),願護衛念誦「般若波羅蜜」者。據大毘婆沙論卷一八○載,兩國交戰時,由護國葯叉先行比斗。據孔雀王咒經卷上載,鉤鉤孫陀等一九七名夜叉住於諸國,降伏怨敵。然經典中亦述及為害眾生之各類夜叉。據大吉義神咒經卷三載,諸夜叉、羅剎鬼等,常作獅、象、虎、鹿、馬、牛、驢、駝、羊等形象,或頭大而身小,或赤腹而一頭兩面、三面等,手持刀、劍、戟等,相狀可怖,令人生畏,能使見者錯亂迷醉,進而飲啜其精氣。南本涅槃經卷十五、觀佛三昧海經卷二等亦載有該類夜叉之可怖形狀,彼等即為奪人精氣、敢人血肉之獰惡鬼類。夜叉有尊敬、祭祀、躁動等意,指半人半神之群類。故注維摩詰經卷一,將夜叉譯作貴人;慧琳音義卷二十三,稱夜叉為祠祭鬼,謂印度民間常祭祀夜叉以求福。於印度神話中,夜叉則為一種半神之小神靈。有謂其父為補羅娑底耶,或迦葉波,或補羅訶(梵 Pulaha),或謂系由梵天腳中生出者;其母系財神俱毘羅之隨從,或為毘溼奴之隨從。於密教中,據大日經疏卷一載,密力士為夜叉王,稱為金剛手,或執金剛。〔長阿含經卷二十、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起世經卷六「四天王品」、立世阿毘曇論卷一、卷四、大唐西域記卷三迦溼彌羅國條〕(參閱「多聞天」2331)p3130——《佛光大辭典》

注2.羅剎娑:指食人肉之惡鬼。又作羅剎、邏剎娑、羅叉娑、羅乞察娑、阿落剎娑。意譯可畏、護者、速疾鬼。女性之羅剎稱為羅剎斯,又作羅叉私。「羅剎娑,或雲阿落剎娑,是惡鬼之通名也。又雲羅叉娑,此雲護者。若女則名羅叉私。舊雲羅剎訛略。」「羅剎,此雲惡鬼也。食人血肉,或飛空、或地行,捷疾可畏。」「羅剎娑,梵語也,古雲羅剎,訛也(中略)乃暴惡鬼名也。男即極丑,女即甚姝美,並皆食啖於人。別有羅剎女國,居海島之中。」此中,有關羅剎女國,即指錫蘭島。按,以錫蘭為羅剎住處之說,似源自印度古代之史詩《羅摩衍那》。依該史詩所載,主角羅摩曾渡楞伽島(即今錫蘭島)討伐鬼王邏伐拏,救出其妃息妲云云。此外,另有謂其所以稱之為羅剎,系因南印度住民原有啖食人肉之習所致。經典中,常有列出不同羅剎名稱之例,如《大方等大集經》卷一舉出住廁羅剎、產乳羅剎二種。在密教中,羅剎被列於胎藏界及金剛界曼荼羅外金剛部西南隅之天部,稱為羅剎天。此外,《孔雀王咒經》卷下列有八大羅剎女、十大羅剎女、十二大羅剎女、七十一羅剎女等名。

注3.厭(厭)yàn:〈動〉(1)吃飽。(2)飽,滿足。後作「饜」。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秦之欲無厭。——宋· 蘇洵《六國論》如:厭極(滿足窮盡);厭飫(吃飽;吃膩;滿足);厭塞(滿足);厭偽(對姦邪巧偽感到滿意);厭戀(以此為滿足而眷戀);厭副(滿足);厭足(滿足)(3)憎惡:嫌棄。猶厭言兵。——宋·姜夔《揚州慢》如:厭世(現世;出醜露乖);厭厭地(無精打采地;微弱的樣子);厭物(罵人話,指討人厭的東西);厭鈍(討厭,掃興);厭色(厭煩、不滿的臉色);厭苦(厭煩以為苦事)◎厭(厭)yā:〈動〉(1)一物壓在另一物上。厭,笮也。——《說文》。段註:「此義今人字作壓,乃古今字之殊。」地震隴西,厭四百餘家。——《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如牆厭之。——《荀子·彊國》如:厭覆(車翻人壓)(2)泛指壓制;抑制。東厭諸侯之權,西遠羌胡之難。——《漢書·翼奉傳》。——師古曰:「厭,抑也。」故賢人立朝,折衝厭難,勝於亡形。——《漢書·辛慶忌傳》。師古曰:「厭,抑也。」如:厭抑(壓制)(3)以迷信的方法,鎮服或驅避可能出現的災禍,或致災禍於人。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史記·高祖紀》如:厭法(厭勝法。是一種用咒符來制服對手的巫術)(4)堵塞。厭其源,開其瀆。——《荀子·修身》。註:「厭,塞也。」

注4.魘(魘)yǎn:〈動〉(1)夢中遇可怕的事而呻吟、驚叫。猶疑在波濤,怵惕夢成魘。——韓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宿》如:魘魔(夢魘);魘夢(惡夢);魘語(講夢話)(2)迷糊;迷惑。原來那師父被妖術魘住,不能行走,心上明白,只是口眼難開。——《西遊記》如:魘魔法(魘魅);魘鎮(用咒語和法術鎮壓降伏邪祟的一種巫術);魘樣(以前把「魔術」、「妖法」、「預言」等都稱為「魘樣法」,即使用法術以幻象迷惑人);魘住(睡夢中感到身不能動,口不能言,常發生驚叫現象);魘祟(用妖術使人迷亂)。

注5.蠱道gǔ dào:蠱術(蠱術是中國古代遺傳下來的神秘巫術。文人學士交相傳述,筆之翰籍,也儼然以為煞有其事;一部分醫藥家,也信以為真,於是,就想出許多治蠱的名堂。文字學上的蠱有多種涵義,主要的一種涵義作「腹中蟲」解,從蟲,從皿。皿是一種用器——盛飯的飯盒、飯碗或盛其他食物和飲料的用器都是;蟲字象徵好幾隻蟲「腹中蟲」就是人的肚子里侵入了很多蟲,也就是中了「蟲食的毒」——一種自外入內的毒。眾多的蟲侵入人的腸胃發生了蠹蝕的作用就叫做蠱,又叫中蠱。)。《史記·龜策列傳》:「如丘子明之屬,富溢貴寵,傾於朝廷,至以卜筮射蠱道,巫蠱時或頗中。」《東觀漢記·敬隱宋皇后傳》:「數月,誣奏貴人使婢為蠱道祝詛,七年,遂被譖暴卒。」

注6.苯教:古代西藏原始宗教名。創始人興饒,年代待考。盛行時分本地、外來和竄易三派,黑苯、白苯兩支。早期但以禱神伏魔為人禳病、薦亡為業,及至吐蕃王布德共傑時,干與國政。其後苯教在見、行、修道之法諸方面,產生了眾多和佛教相似的經典,晚近漸趨衰微。——《藏漢佛教詞典》

注7.四洲:古代印度人之世界觀,謂於須彌山四方,七金山與大鐵圍山間之鹹海中,有四個大洲。又稱四大部洲、四大洲、四天下、須彌四洲、四洲形量。據大唐西域記卷一、俱舍論光記卷八等記載,四洲即:(一)東勝身洲,舊稱東弗婆提、東毘提訶,或東弗於逮。略稱勝身(梵毘提訶)。以其身形殊勝,故稱勝身。地形如半月,人面亦如半月。(二)南贍部洲,舊稱南閻浮提。贍部原為蒲桃樹之音譯,本洲即以此樹而得名。地形如車箱,人面亦然。(三)西牛貨洲,舊稱西瞿耶尼。以牛行貿易而得名。地形如滿月,人面亦然。(四)北俱盧洲,舊稱北鬱單越。俱盧,意謂勝處,以其地勝於上述三洲而得名。地形正方,猶如池沼,人面亦然。日、月、星辰圍繞於須彌山腹,普照四天下。又四大洲各有二中洲與五百小洲,四大洲及八中洲皆住人,二千小洲則或住人或不住人。北洲之果報最勝,樂多苦少,惟無佛出世,故為八難之一。四洲各有特殊之三事:(一)南洲,住民勇猛強記而能造業行、能修梵行、有佛出其土,此三事勝於其他三洲及諸天。(二)東洲,其土極廣、極大、極妙。(三)西洲,多牛、多羊、多珠玉。(四)北洲,則無所繫屬、無有我所、壽命千歲。〔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卷二十忉利天品、起世經卷一、新華嚴經卷十三、大智度論卷十、俱舍論卷十一、卷二十、法苑珠林卷二〕p1731——《佛光大辭典》◎

注8.贍(贍)shàn:〈動〉(1)供給。皆以贍給九族,賞賜軍士。——《晉書·羊祜傳》如:贍家(養家);贍育(贍養撫育);贍身(養活自身);贍私(贍養身家);贍用(供給費用);贍老(供養老人)(2)周濟;幫助。緝盜賊,贍窮困。——清·黃鈞宰《金壺浪墨》如:贍族義田(以谷租收入救濟本家、同族的田地);贍賬(資助救濟);贍恤(救濟,撫恤);贍助(救濟幫助);贍遺(周濟,贈送);贍濟(資助;救濟)(3)充滿。故川源不能實漏卮,山海不能贍溪壑。——《鹽鐵論·本議》〈形〉足;充足;足夠;才情豐富;滿足。此惟救死而不贍(這裡「不贍」等於說「來不及」),奚暇治禮義哉!——《孟子·梁惠王上》又如:贍足(充足)贍學(飽學);贍聞(見聞豐富);贍智(足智多謀);贍墨(內容豐富的詩文);贍暢(形容詩文內容豐富);贍蔚(形容文辭豐美);贍裕(豐富,充裕);贍富(豐富)◎南贍部洲(Jambudvipa),又譯南瞻部洲、琰浮洲、南閻浮提、南閻浮洲、閻浮提鞞波等,為佛教傳說中四大部洲(另包括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之一。位於須彌山之南方鹹海中,南贍部洲由四大天王之一的增長天王守衛。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亦稱「閻浮」、「閻浮提」。以島上盛產贍部樹,故名。此洲狀如車形,洲中有金剛寶座,一切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洲南邊三由旬半,東、西、北三邊各長兩千由旬。①閻浮,梵語jambu,為樹名,是一種生長在印度南方的大型喬木。提,梵語dvīpa,洲之意。此地因盛長閻浮樹而得名,在須彌山之南,故又稱南閰浮洲。《阿含經》稱「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闊南狹。」《阿毗曇論》:「有贍部樹,生此洲。北邊泥民陀羅河南岸,正當洲之中心。北臨水上,於樹下水底,南岸下,有贍部。黃金古名閻浮檀金,樹因金而得名,洲因樹而立號,故名贍部。」②原是指古代印度南方婆羅多〈bharata〉等七國,隨著印度人地理知識的發達,慢慢變成指整個印度,最後是用以指人類所生存的這個世界。藏密宣說南瞻部洲有五大聖地,即中土的金剛座,東方的五台山,南方的普陀山,西方的烏金剎土,北方的香巴拉國。

注9.覲(覲)jìn:①古代諸侯秋天朝見君主或朝拜聖地:~見。朝~。②進見,訪謁。宣子私覲於子產。——《左傳·昭公十六年》如:覲接(謁見身分地位較高者以接近之);覲省(探望雙親);覲會(會見)

注10.轉輪聖王:梵語,音譯作斫迦羅伐辣底遏羅闍、遮迦羅跋帝、遮加越。意譯作轉輪王、轉輪聖帝、輪王、飛行轉輪帝、飛行皇帝。意即旋轉輪寶(相當於戰車)之王。王擁有七寶(輪、象、馬、珠、女、居士、主兵臣),具足四德(長壽、無疾病、容貌出色、寶藏豐富),統一須彌四洲,以正法御世,其國土豐饒,人民和樂。轉輪聖王出現之說盛行於釋尊時代,諸經論將佛陀與之比擬之處甚多。雜阿含經卷二十七、大智度論卷二十五即以轉輪聖王之七寶及其治化,與佛之七覺支等並舉。或將佛陀說法稱作轉法輪,比擬轉輪聖王之轉輪寶。又大毘婆沙論等稱轉輪聖王之輪寶有金、銀、銅、鐵四種,分別有其輪王。仁王般若經卷上菩薩教化品、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等,據此說配於菩薩行位,以鐵輪王為十信位,銅輪王為十住位,銀輪王為十行位,金輪王為十迴向位。法苑珠林卷四十三,舉輪王有軍輪王、財輪王、法輪王,阿育王等為軍輪王,金輪至鐵輪四王為財輪王,如來為法輪王。按轉輪聖王多出現於太古時代,諸經論舉其名者頗多,有頂生王、大善見王、民主善思王等,皆系實際於印度太古出世之王。此外,長阿含卷六轉輪聖王修行經載,當來彌勒出現時,儴伽轉輪聖王將出現。悲華經卷三大施品載,於刪提嵐界善持劫中,有無量淨轉輪聖王出現。如來智印經載,月髻佛出世時,慧起轉輪聖王出現。又俱舍論卷十二載,轉輪聖王出現於人壽無量歲至八萬歲之時。然法華經玄贊卷四則謂金輪王一定在人壽八萬歲以前出世,銀輪王乃至鐵輪王則不一定,如阿育王是鐵輪王,而於人壽百歲時出世。〔雜阿含經卷十五、中阿含卷十一「四洲經」、卷四十一梵摩經、長阿含卷十五究羅檀頭經、卷十八轉輪聖王品、大寶積經卷五十九、卷七十五、卷七十六、賢愚經卷八、卷十三、大毘婆沙論卷三十、卷一五○、卷一八三、大智度論卷四、卷二十四、卷八十二、大唐西域記卷一〕p6624——《佛光大辭典》

注11.家gū:〈名〉古通「姑」。如:阿家(稱婆婆);阿家阿翁。


推薦閱讀:

(10)《藥師經》講記(第二講)
2017年執業藥師學習第18天
難遇難信難解的藥師法門(普光)
 【藥師法門】
執業藥師

TAG:法師 | 藥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