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應激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2012-03-19 16:52 1.心理-神經中介機制該機制主要通過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軸調節。當機體處在急性應激狀態時,應激刺激被中樞神經接收、加工和整合,後者將衝動傳遞到下丘腦,使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軸被激活,釋放大量兒茶酚胺,引起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引發中樞興奮性增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導致心理、軀體、內臟等功能改變,即所謂非特應系統功能增高,而與之相對應的營養系統功能降低。結果,網狀結構的興奮增強了心理上的警覺性和敏感性;骨髓肌系統的興奮導致軀體張力增強;交感神經的激活,會引起一系列內臟生理變化,如心率、心肌收縮力和心排血量增加,血壓升高,瞳孔擴大,汗腺分泌增多,血液重新分配,脾臟縮小,皮膚和內臟血流量減少,心、腦和肌肉獲得充足的血液,分解代謝加速,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脂類分解加強,血中遊離脂肪酸增多等,為機體適應和應對應激源提供充足的功能和能量準備。必須指出,如果應激源刺激過強或時間太久,也可造成副交感神經活動相對增強或紊亂,從而表現心率變緩、心排血量和血壓下降、血糖降低、造成眩暈或休克等。  2.心理-神經-內分泌中介機制該中介途徑通過下丘腦-腺垂體-靶腺軸進行調節。腺垂體被認為是人體內最重要的內分泌腺,而腎上腺是腺垂體的重要靶腺之一。此機制所致應激過程與Selye機制基本一致。研究發現,當人在飛行跳傘、陣地作戰、預期手術、參加考試等應激情況下,都有上述兩軸系統即腎上腺皮質和腎上腺髓質被激活。3.心理-神經-免疫中介機制此為最新認識的應激中介機制,即確認應激對機體免疫功能的顯著影響。現有研究揭示,免疫系統並非功能自主的獨立體,而是在應激反應過程中,與中樞神經系統進行雙向性調節。一般認為,短暫、不強烈的應激不影響或略增強免疫功能,如Weiss等觀察到輕微應激對免疫應答呈抑制趨向;中等度應激可增強免疫應答;高強度應激則顯著抑制細胞免疫功能。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但長期較強烈應激可損害下丘腦,導致皮質激素分泌過多、機體內環境嚴重紊亂,從而導致胸腺和淋巴組織退化或萎縮,抗體反應抑制,巨噬細胞活動能力下降,嗜酸粒細胞減少和阻滯中性粒細胞向炎症部位移動等一系列變化,最終導致機體免疫功能抑制等,降低機體對抗感染、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的能力。Bartrop等(1977)對澳大利亞某次火車失事遇難者配偶的研究顯示,被試在喪偶第五周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的淋巴細胞功能抑制十分顯著,僅於對照組的1/10.又如Riley(1975)把同樣接種可致乳房腫瘤病毒的兩組小鼠分別放入有強烈應激的擁擠環境、無應激刺激的環境,結果顯示,其腫瘤發生率前者為92%,後者僅為7%.應激的生理反應:1)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系統調節:當機體遭遇特殊緊急情況(如嚴重脫水、失血、暴冷暴熱以及乏氧窒息等)或應激狀態時,由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反應靈敏;血液重新分配,內臟血管收縮、肌肉血液增多,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肝糖原及脂肪分解,使血糖升高,遊離脂肪酸增加,為機體適應和應對緊急情況或應激反應提供充足的能量。如果應激反應過於強烈或持續時間太長,可造成副交感神經活動相對增強或紊亂,使得心率變慢,心輸出量減少,血壓下降,血糖降低,引起眩暈或休克。(2)下丘腦-腺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調節:腺垂體和腎上腺皮質都屬於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當應激源作用於人體感官時,引起神經衝動,通過腦幹的感覺通路傳遞到下丘腦,引起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分泌,CRF通過腦垂體門脈系統再作用於腺垂體,促使腺垂體合成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ACTH再刺激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與釋放,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在應激狀態下,ACTH和糖皮質激素分泌的量大大增加,以增強機體對有害刺激的耐受力。糖皮質激素能提高機體很多組織對神經和內分泌調節因素的反應能力。糖皮質激素有抗炎症、抗過敏、抗休克和抗毒素等作用。在應激狀態下,分解代謝類激素如皮質激素、髓質激素、生長激素和甲狀腺素分泌量增加,而合成代謝類激素如胰島素、睾丸素等分泌量減少。恢復正常狀態時,上述激素分泌的變化正好相反。(3)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相互調節作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繫,一方面神經系統直接支配胸腺、淋巴結、骨髓、脾等免疫器官,通過5-羥色胺等遞質作用於免疫細胞上的受體,另一方面,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也可通過與淋巴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發揮調節作用。通過人們的研究發現,溫和而短暫的應激反應不影響或略增強免疫功能,而強烈持久的應激過程影響下丘腦的正常功能發揮,使皮質激素分泌過多,導致胸腺和淋巴組織退化或萎縮,巨噬細胞活動能力減弱等,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而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導致各種疾病發生,反過來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功能調節的正常發揮。應激反應的基本過程一、動員期也稱緊急動員起、警覺期。此期在應激作用後迅速出現,為機體保護防禦機制的快速動員期。以交感-腎上腺系統興奮為主,伴有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多。動員期是機體處於臨戰狀態,處於最佳動員狀態,有利於戰鬥或逃避。此時以損傷為主。是由應激源的刺激引起的,並伴隨著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變化。下丘腦是控制應激反應的關鍵部位,應激的生理反應主要是由下丘腦活動的變化引起的。當下丘腦接受大腦皮層傳下的有關應激源的信息時,腦垂體接收大腦皮層發出的對應激源評價的電信號,分泌出一種叫做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通過血液循環擴散到全身的各組織器官,腎上腺皮質接受了這種化學物質後,就會分泌出一種叫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化學物質,並隨血液循環擴散到全身各組織器官,於是引起機體的一系列緊張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如心率加快、呼吸加快、皮膚溫度下降、皮電位發生變化、血糖含量升高等等。同時伴隨著一系列心理上的變化。如緊張、恐懼、憤怒、悲傷、思維狹隘、缺乏自信心等等。如果應激源在短時間內消失,或是通過自我調節、自我控制,機體很快就會恢復到正常狀態。如果應激源持續存在或缺乏自我調控能力,警戒反應將會使機體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升級,警戒癥狀逐漸消失,進入應激反應的第二階段――抵抗階段。二、抵抗期此期是動員期的各種適應能力的延續,以交感-腎上腺髓質興奮為主的動員期反應逐步消退,而表現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的適應性反應。如機體代謝率↑、炎症、免疫反應↓,胸腺、淋巴組織縮小。機體表現出適應能力、抵抗力(抵抗該應激原)↑,同時防禦貯備能力消耗,對其它應激原的抵抗力↓。全身的各組織器官將全部動員起來,應付當前的應激狀態。在這一階段,機體竭盡全力地與應激狀態進行抗擊並試圖通過與緊張狀態抗爭,恢復原有的正常狀態。如果機體所做的努力獲得了成功,機體將重新恢復到正常狀態;如果努力失敗,由於機體大量的能量消耗.會使機體再度表現出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於是,進入應激狀態的最後階段――疲憊階段。三、衰竭期持續有害(或過強)的刺激將機體的抵抗力消耗,動員期的癥狀再次出現,腎上腺皮質激素持續升高,但糖皮質激素受體數量和親和力下降,機體內環境明顯失衡,應激反應的負效應陸續出現,與應激相關的疾病、器官功能衰退,甚至休克,死亡都可在此。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就是生理和心理上疲憊。因為在抵抗階段,機體已經耗費了大量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繼續損耗機體便會受到嚴重的損傷。但並不是說進入疲憊階段,機體就不再消耗能量,而是消耗的能量相對減少了。疲憊是機體生理和心理上的深層自我防禦,是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儘管如此,由於長時間的能量消耗,機體變得反應遲鈍了,各器官的免疫能力也在不斷下降。如果在這一階段,不知道如何保養和調理,很容易引起各種生理疾病。如果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話,也可能引起心理和行為異常,嚴重者會引起精神病。應激的三個過程不一定在一個人身上相繼出現,有的人在警戒階段就擺脫了應激狀態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適應,有的人可能會持續到抵抗階段。如果應激源過強或個體自我調控能力很差,就很可能持續到疲憊階段。自我調控能力在應激的調適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調節能力強,就能很好地處理應激引起的各種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調節不好,應激反應持續的時間就會長一些。動物應激疾病① 牛運輸熱原因:饑渴、寒冷、過熱、精神恐懼、疲勞、去勢、斷奶等應激原。機制:應激原—→機體應激狀態—→多種病原微生物感染—→發病與本病發生相關的細菌有10種,病毒有8種。癥狀:發熱、支氣管肺炎。② 馬的應激性疾病種類:馬疝痛性疾病、X結腸炎、急性出血性盲腸炎、急性腹瀉等胃腸道疾病。原因:應激原(天氣變化、水和飼料供應不足或變化、運輸等)+某些致病因素。③ 雞應激性疾病種類:肉仔雞猝死症、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沙門氏桿菌病、傳染性法氏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等。原因:應激因素為誘因。癥狀:產蛋率↓,蛋的質量↓,受精率↓,增重減慢,健康狀況↓,免疫生物學指數顯著↓。人類應激性疾病① 應激性潰瘍胃、十二指腸黏膜急性病變。表現:胃、十二指腸黏膜糜爛、淺表潰瘍、滲血,嚴重時可穿孔,大出血。臨床特點:嚴重疾病等應激原刺激,突然發表生胃腸道大出血或穿孔。多發生於胃底部,黏膜充血,水腫明顯,呈多發表性、淺表性糜爛和潰瘍。這些變化如果應激原很快被清除,應激性潰瘍可在數日內癒合,不留瘢痕。機理:是胃黏膜屏障保護機能作用減弱,組織損傷性因素增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黏膜缺血、黏膜損傷、糖皮質↑抑制黏膜修復、前列腺素↓、胃黏液合成↓不能抑制胃蛋白酶作用等。② 應激時對心血管系統損傷應激原刺激機體過強、過長持久,會使外周血管過度持久收縮,引起微循環障礙 誘發DIC、休克。↘大量兒茶酚胺 → 直接作用心肌 → 心肌損傷。ⅰ應激與心肌損傷原因:各種強烈應激原刺激(親人去逝、死亡威脅、突發災禍、劇烈疼痛等)癥狀:不同程度、不同炎症類型的心律失常,嚴重時可發生心猝死。剖檢:心肌內廣泛性心肌壞死和出血,肌原纖維過度收縮,有收縮帶形成,線粒體鈣化、變性。應激的心理反應心理應激(psychological stress)的概念:個體在察覺需求與滿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時傾向於通過整體心理和生理反應表現出來的多因素作用的適應過程。應激的心理性反應及其異常一 應激與心理① 應激的認識性反應及其異常一定程度的應激反應,特別是良性應激有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它可使機體保持一定的「喚醒」狀態,對外界環境保持積極的反應,可增強認知功能。持續的劣性應激可損害認知功能。如長時間的噪音環境可使兒童的認知學習能力降低。與應激相關的許多神經結構和神經-內分泌都與認知學習能力相關,如血管加壓素、ACTH、去甲腎上腺素、乙醯膽鹼、內阿片肽。② 應激的情緒反應情緒——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主觀感受。其客觀表現——情緒性表情,如喜、怒、哀、焦慮;情緒性動作——反抗、追求、坐立不安。心理功能變化——心率、血壓、呼吸等。故在心理社會因素的應激反應中,情緒反應有時會成為左右整個應激反應非常關鍵的因素之一1、焦慮焦慮(anxiety)是應激反應中最常出現的情緒反應,是人預期將要發生危險或不良後果的事物時所表現的緊張、恐懼和擔心等情緒狀態。2.、恐懼 恐懼(fear)是一種企圖擺脫已經明確的有特定危險會受到傷害或生命受威脅的情景時的情緒狀態。3、抑鬱抑鬱(depression)表現為悲哀、寂寞、孤獨、喪失感和厭世感等消極情緒狀態,伴有失眠、食慾減退、性慾降低等。憤怒憤怒(anger)是與挫折和威脅有關的情緒狀態,由於目標受到阻礙,自尊心受到打擊,為排除阻礙或恢復自尊,常可激起憤怒。③ 應激反應的社會行為反應應激的社會行為反應是一個複雜的受高級中樞調控的過程,但總的來看,應激常常改變人們相互之間的社會行為方式。如產生憤怒情緒的應激——敵意、自私、攻擊性的反應。動物則表現出明顯的爭鬥攻擊傾向的增加。1、逃避與迴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經接觸到應激源後而採取的遠離應激源的行動;迴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應激源將要出現,在未接觸應激源之前就採取行動遠離應激源。逃避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a、逃到另一現實中:例如,某大學生過去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由於某種原因考試失敗而受到挫折後,他不僅不從主觀上分析原因,而是一改過去刻苦學習的精神,轉向消遣娛樂、談情說愛,試圖以學習之外的活動避開因學習壓力給自己帶來的焦慮與不安。b、逃向幻想世界:例如安徒生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饑寒交迫的困境中,小女孩幻想自己飛到了一個沒有寒冷、沒有飢餓的天國,和她祖母一起過著幸福生活。現實中的挫折使人感到痛苦,幻想中的滿足使人感到幸福,所以人們傾向於用幻想來應對挫折。c、逃向疾病: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是要承擔一定責任和義務的,但若是一個病人則另當別論,不但會降低要求,而且還能贏得同情和關照。因此,有人在遭遇挫折時,巴不得自己生病。現實生活中還真的有人因此病倒了。例如,某大學生在面臨英語四級考試時,由於準備不足,害怕考砸了丟面子,又無正當理由提出不考,於是在臨考前半小時,突然發高燒,被送往醫院治療,當這次考試結束時,他的高燒也奇蹟般的消退了。還有一些大學生會出現考前緊張性腹瀉等疾病癥狀。這一類病不是詐病,而是機能性障礙。2、退化與依賴退化(regression)是當人受到挫折或遭遇應激時,放棄成年人應對方式而使用幼兒時期的方式應付環境變化或滿足自己的慾望;依賴(dependence)即事事處處依靠別人關心照顧而不是自己去努力完成本應自己去做的事情。3、敵對與攻擊敵對(hostility)是內心有攻擊的慾望但表現出來的是不友好、謾罵、憎恨或羞辱別人;攻擊(attack)是在應激刺激下個體以攻擊方式做出反應,攻擊對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以針對別人也可以針對自己。根據攻擊對象的不同,攻擊行為可分為直接攻擊和轉向攻擊兩種。a、直接攻擊:是指受挫者把攻擊的矛頭直接指向構成挫折的人或物。例如,甲乙兩同學在生活中產生了一些矛盾,甲同學就在背後散布乙同學的壞話,乙同學聽說後又打了甲同學一頓。b、轉向攻擊:是指受挫者由於種種原因不能把攻擊的矛頭直接指向構成挫折的人或物,而是把憤怒情緒發泄向與挫折不相干的人或物。即平時我們所說的「遷怒於人」、「遷怒於物」。例如,有的同學挨了老師的批評,不敢和老師爭吵,於是回到寢室摔桌子、砸板凳,藉以出氣。再如,有的人在單位受了氣,回到家裡打孩子;孩子無端挨了打,憋了一肚子氣,出去見到小朋友看著不順眼,再打別的小朋友。有時轉向攻擊表現為攻擊自己,某高校一名男大學生失戀以後,不忍攻擊他深深愛戀著的女友,就用菜刀剁下自己的兩節手指,留下了終身殘疾。4、無助與自憐無助(helplessness)是一種無能為力、無所適從、聽天由命、被動挨打的行為狀態;自憐(self-pity)即自己可憐自己,對自己憐憫惋惜。5、物質濫用 某些人在心理衝突或應激情況下會以習慣性的飲酒、吸煙或服用某些藥物的行為方式來轉換自己對應激的行為反應方式。二精神創傷性應激障礙(Psychotraumatie stress disorder PTSD)應激造成的精神心理障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事實。PTSD——指經歷了殘酷的戰爭、嚴重的創傷、恐怖之後出現一系列心理精神障礙,但不同於一般的精神病。是一種強烈傷害性應激後出現的心理精神障礙。
推薦閱讀:

抽空回顧了一下過去6年的養育
當你被關在精神病院,怎樣證明自己沒有精神病?
奧運賽場上的心理課
此岸信仰與彼岸信仰
PSY心理月刊 2011-8-3

TAG:心理 | 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