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 什麼樣的美人,才能優雅到老?
以前看八卦小報,講到港媒有段時間最愛用「恃靚行兇」的標題形容香港女星。最有名的例子是李嘉欣。
18歲那年,李嘉欣摘下港姐桂冠,同年在國際華裔小姐的比賽中又獲得冠軍及「最上鏡」獎,從此開啟長達數十年的「恃靚行兇」史,在她無數的緋聞小傳里,商業大佬、豪門公子、書香才子、英俊模特......每一個人名都能引來看客無數。
她周旋在各種富商巨賈之間,脾性絲毫不改,個性十足,憑的就是艷冠群芳的美貌。
其實何止是娛樂圈,就連周身平常人里,貌美,也依然被作為一種優勢資源,用來置換更多的物質享受。
前段時間重看劉曉慶演的《武則天》,劇中她因名帶「武」字,被李世民冷落,於是去找徐慧求教經驗。徐慧說:「以色侍人,終不久矣。以才侍人,方為上策。」
美貌也許是優勢,但它頂多算是一塊好用的敲門磚,面子再精緻,里子空無一物,也依然只能華而不實,一輩子淪為花瓶。
相比如今演藝圈的浮華空洞,上世紀的電影皇后——胡蝶,卻早已諳熟命運之道,即便經歷諸多磨難,也依然優雅到老。
一.良好的家庭氛圍,奠定一生的命運走向。
1908年,胡蝶出生於上海一個家境優良的家庭,父親胡少貢在姐夫唐紹儀(曾任北洋政府總理)弟弟的提攜下出任京奉鐵路總稽查,這一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先後駕崩,和從小凄苦、寄人籬下的阮玲玉不同,胡蝶作為家中獨女,成長之路幸福美好。
在胡蝶的回憶錄中,她如此形容自己的家庭:父親為人寬厚,性格開朗,很有幽默感,母親出生在大家庭,受教育不多,卻很懂得為人處事,她慈愛但嚴格,並不因為胡蝶是獨生女而有所驕縱。「她常教育我:『你要別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人好。』她沒有能說出長篇的大道理,但是這句含有哲理、樸實無華的話使我一生受用。當我步入影壇,她又告誡我:『凡事不要爭先,要退後一步,勤勤懇懇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胡蝶回憶錄》,胡蝶口述,劉慧琴整理,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
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胡蝶,溫厚大度、陽光開朗,奠定了以後胡蝶在面對命運幾番捉弄時,依然堅強不屈的性格基礎。
區別於阮玲玉的嫵媚柔弱,胡蝶美得大氣成熟。胡蝶最受中產階級、豪門富紳的喜愛,她有一種生而華貴的氣場,這在胡蝶的諸多電影作品和流傳後世的照片中可見一斑。
對於胡蝶,文學大師張恨水如是評之:
「胡蝶為人落落大方,一洗兒女之態,與客周旋,言語不著邊際,海上社會,奇幻百出……胡真精明練達之人哉,言其性格則深沉、機警、爽利兼而有之,如與紅樓人物相比擬,則十之五六若寶釵,十之二三若襲人,十之一二若晴雯。」
我愛阮玲玉骨子裡的脆弱清新,但更欣賞胡蝶的淡然自若、堅韌強大。說到底,身為塵世中億萬人群的渺小一員,胡蝶的性格無疑更適合與變幻莫測的生活周旋。胡蝶生於亂世,清朝已近滅亡,世事動蕩不安,她身為女子,沒有為情所困,沒有因財沉淪,幾經風雨卻活得愈加精彩,內心的強大和處事的圓熟,實在讓人欽佩。
生而為人已如此辛苦,倘若一點微小波瀾就讓人糾結萬分痛不欲生,未免也太懦弱。
二.生活的真相,遠在情愛之外。
上一篇里我講到,阮玲玉為了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不惜在寒冬里單衣伏地,體會劇中人物的悲慘心境,也曾主動追求機會嘗試更多角色,拓寬自己的演藝道路。但在對事業的追求上,阿阮顯然沒有胡蝶那種死磕到底的精神,一個更注重名氣和錢財,一個更追求事業上的高度,兩相比較,境界分明。
在表演上, 胡蝶的條件本來已是得天獨厚,她生於上海,自幼隨父母遷居天津、北京、廣州等地,領略各地風土人情,無意中培養了自己的語言天賦,「京片子」、廣東話、上海話……多種方言融匯一身,無形中拓寬了她的戲路。即便如此,為了演好角色,她北上拜師梅蘭芳精進自己的北京話,學習騎馬、開車等角色需要的技能,拍電影《狂流》時,毫無農村經驗的她特意跑去江浙的村子裡揣摩農婦的言行舉止,為了演好左翼電影《永遠的微笑》,她甚至跑到南京孔夫子廟,體察歌女的真實生活……
都說阿阮在有聲電影時代來臨後勢必受挫,這話不無道理,只會說廣東話的阮玲玉,國語底子太差,而那些本該學習更多技藝為未來打好基礎的寶貴時間,她都沉溺在情愛的幻象里,錯過了太多更重要的東西。
(胡蝶和初戀林雪懷)
胡蝶的一生,當然也有因情所困的時候,和初戀林雪懷的「蝶雪解約案」當年也在報紙頭條上鬧得沸沸揚揚,但胡蝶做事何其果決,無法維繫的感情,與其留著傷人傷己,不如下定決心一拍兩散,各人自有前途奔赴,絕不在情愛里怨天尤人。
受了情傷之後的胡蝶,依然理智清醒,她不愛女演員們攀附富商豪門的那一套處事法則,而是選擇了普普通通的銀行職員潘有聲相戀數年,這個男人在她之後生命中的任何一個危難時刻,都始終不離不棄,尊重她、體諒她、寬厚體貼地照顧她。
(胡蝶和丈夫潘有聲)
為了答謝軍統特務戴笠幫胡蝶追回半世身家的「恩情」,胡蝶不得已委身於他,她沒有在強權面前要死要活方寸大亂,而是忍辱負重,為身邊人著想考慮,以求萬全之策。
不糾結、不擰巴、懂是非、知善惡,胡蝶的靈慧和堅韌,為她在亂世中爭得一席安寧。無事不惹、有事不怕,這是胡蝶的智慧。
當然,蝴蝶自身,運氣已然令人生羨。
戴笠雖霸佔了她,但卻是真心實意地愛著她。
她想吃南方的水果,他立即派飛機從印度空運;
她說拖鞋不舒服,他一個電話讓人弄來各式各樣的鞋子給她挑;
她隨口說窗戶小光線暗,他急忙命令在公館前方,專門為她再建一幢花園洋房;
他還選了地名吉利、環境優美的神仙洞另修居所,為了汽車可以直達門口省卻她的爬坡之苦,他親手測地形、修車道,所經之處人畜撤離,房屋拆遷;
他還親自設計在斜坡上用石塊鑲成「喜」和「壽」兩個大字,栽種各種奇花異草。
甚至,他遣散了所有相好過的女子。(摘自李筱懿《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胡蝶和戴笠)
說來心酸,阮玲玉苦苦求之不得的愛與依靠,卻在理智清醒的胡蝶這裡,成了唾手可得的稀鬆平常。
以前有朋友玩笑:男人是不會被感動的生物,女人要想得到對方的真情,追求討好是最沒用的,女人唯一能做的,是做好你自己,吸引那個人靠近。
話雖俗,也有幾分力量。
原定於1946年3月迎娶胡蝶的戴笠,在17號飛機失事,喪生於空難。胡蝶遂脫離戴笠掌控,和前夫潘有聲重歸於好,搬去香港生活,一家人生活得幸福安康。
我為阮玲玉可惜,是因為情愛難測,與其浪費在得不到愛不夠的恐慌里,不如把這份精力付諸於更多實際的生活之中,靠人不如靠己,明白生活的真相在於自身的進化、完善和成長,就不會因小失大,徒留遺憾。
三.成熟的魅力,在於明知世事艱辛,卻依然樂觀前行。
1952年,潘有聲查出患了肝癌,發現時已是晚期。
胡蝶為使潘有聲安心調養,隱瞞了病情,她每日煎熬,痛苦萬分。病榻前,她細心周到,背過身去,卻淚流不盡。
初秋的一個早上,潘有聲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在給胡蝶的信中,他這樣寫道:
「雖然你一直竭盡全力地瞞著我,但我早在你帶著紅腫的眼睛從醫生辦公室回來的那一天就猜出了一切。這麼多天來,我也像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守著這個秘密……我不願傷你的心,讓你失望,一如你想在我的臉上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的那種心情一樣。
人生自古誰無死?當你讀到我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只希望你不要太難過。我潘有聲今生今世能夠與你相親相伴幾十年,已經非常滿足了。唯一遺憾的是,這一切來得稍微早了一些。我這輩子是一個沒有太大出息的男人,沒有給你帶來太多的幸福……」
潘有聲的逝世,猶如一記重拳,她的整顆心,碎的一塌糊塗。
在回憶錄里,胡蝶訴說了這段往事給她帶來的沉重打擊:「我一向比較達觀,視人生如演戲,我常安慰我自己,在抗戰逃亡的日子,在湘桂大撤退中,總說苦戲會演完的,會苦盡甘來的。但這一次,我卻真正感到被命運之神逼到了人生的邊緣,看不到曙光,只感到有聲的逝去帶走了我生活中的一切快樂,一切生氣……」
(電影《後門》劇照)
雖備受打擊,胡蝶依舊迎面生活的悲與苦,始終微笑面對命運給予她的一切,1959年,她重登銀幕,在香港、台灣先後拍攝了《街童》、《兩個女性》、《後門》等片,並憑藉《後門》中徐太太一角,榮獲亞洲電影節第一屆最佳女主角,也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女演員。這一年,她已經52歲。
1989年4月23日,胡蝶因中風引發的心臟病逝世於加拿大,在即將離世的前一刻,對身邊的親人說:「蝴蝶,要飛走了。」
這是81歲的她,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詩意情話。
人也許不能決定怎樣出生,卻可以決定如何老去。
胡蝶的一生,經歷了世事變遷人情冷暖,在戰火紛爭的國度里努力生存,捱過了紙醉金迷的浮華生活,熬過了腥風血雨的政治風波,她以自己特有的理性、寬厚、樂觀和堅韌,活出了一片風輕雲淡的詩意生活。
李筱懿在《靈魂有香氣的女子》里如此描寫胡蝶這類的女子:「成熟的標誌不是會說大道理,而是開始去理解身邊的小事情,去體諒周遭的不得已……她們不會對現實和感情有太多的條件反射,不會太敏感,太凜冽,太反骨…熟女們再也不會擰巴,她們明白與世界握手言和,不再為難自己和別人。最重要的是,她們懂得彎腰。」
說得真好。
少女和熟婦之間,隔的不只是一年年消失的歲月,更有無數心境的起承轉合。
人活著,總是會慢慢圓熟,有人稱之為成長,有人稱之為妥協。成長也好,妥協也罷,到了不過一場生活。我喜歡少女心性的活潑張揚自由自在,也喜歡熟婦心胸的理性克制萬丈柔光。
但人生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肆意妄為的代價太高,理性且韌性的活著,或許才是正途。
推薦閱讀:
※手機拍照怎樣才能虛化背景?
※相互理解,心心才能相印;相互尊重,感情才能相溶!
※如何才能擁有完美的胸部~~?
※這麼擺放貔貅,才能不犯忌諱,才能招財
※怎樣才能步頻與步幅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