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手綉麗江 納西族服飾/刺繡

手綉麗江

——黑與白的時間痕迹

東經100.25,北緯26.86

時間,是透明的

前世

今生

來世

遍地流淌

時光被歲月用舊,翻新

重重疊疊

黑與白的傳說

在茶馬古道上雕刻

年華已逝

唯留余香

掌紋上失蹤的故事

在雲下傳唱

絲絲縷縷

遊走千年的風骨

披星戴月

用溫暖而柔美的手指點化

挑綉靈魂

溫習盛開的生命

遺忘了的一片片心血

哪一些才配被後人牢記

從黑色到一座雪山

在千萬經緯線中

包容生命的寬度

一雙手,一根針,一絲線

便是千年萬年

黑白意向,寂靜成詩,黑與白,是服飾搭配永不落伍的經典。

納西族女子背後的那兩條「優軛貨」(羊皮披肩上用白布製成的背帶)呈現漂亮的「二維次方」——在「優軛貨」的尾飾末端近20厘米處,聰慧的納西族女子用黑線挑經顯緯,整齊地綉上了漂亮的圖案。

納西族傳統服飾與生活文化極具鮮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服飾與刺繡內涵豐富,記錄著納西族的生產、生活和對人生的美好寓意。無論是嫁衣還是日常穿戴,都親自捻針刺繡。鮮艷的色彩配以黑底或白底,以示端莊。

羊皮披肩上的刺繡最為講究,青年女子求鮮艷,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求素雅。羊皮背帶則嚴格使用手工織成的白棉布,用黑線排列出各種圖案,花草、鳥獸、人形、幾何圖案最為常見,具體的有燈籠花、酥油燈、鷹眼、蓮花、望不斷、蝴蝶等,最下方綉一隻抽象的蝴蝶,結構嚴謹,條理清晰,整體色彩單純簡約,風格樸質瀟洒,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在中國各民族傳統刺繡中,著名品種有蘇綉、湘繡、蜀綉、廣綉,號稱「四大名綉」,此外還有北京的「京綉」,溫州的「甌綉」,上海的「顧綉」,苗族的「苗綉」「常州亂綉」等,各領風騷,納西族刺繡源於游牧民族文化和農耕文化,在服飾中所佔篇幅並不大,但意在點睛,堪稱遺世孤品,一枝獨秀。

「優軛貨」的圖案由上到下分為幾種:

壹 一排人手牽手,名之曰「哦熱熱」——納西語「打跳」,「打跳」是納西族慶豐收的一種民間舞蹈。

貳 鷹的眼睛。納西族祖先是游牧民族,唐朝以後才發展為農耕民族,飼養家禽牛羊。鷹代表著從游牧到農耕的變遷史。

叄 酥油燈,可見藏傳佛教對麗江的影響。

肆 如意,表示吉祥。

伍 荷花,象徵聖潔。

陸 金玉滿堂,納西族喜歡在庭院中種金桂和玉蘭。

柒 棧欄,說明納西族從游牧到農耕,經濟走向鼎盛,已經大規模飼養牲畜。

捌 望不斷,寓意馬幫文化,代表對出行遠方親人的思念。

玖 豐收的麥穗。

飄帶最下方繡的是一隻高度抽象的蝴蝶,乍一看像個倒三角形,有一種對稱美。它來源於納西族諺語「工作像蜜蜂,生活像蝴蝶」。

複雜的經緯自有規律和文化內涵,對稱的圖案不僅不顯得呆板,反而有一種精緻古樸的美。

納西族服飾

古樸的納西族傳統服飾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民族文化的遺世孤品。青年女性的服飾色彩多偏重於明快、艷麗的色調,中老年女性的服飾則多採用青、黑等色調的面料,顯得莊重素雅。因為清代改土歸流,加之受漢文化影響,納西男子多穿長衫馬褂,或對襟布衣外披羊皮褂或麂皮褂,穿布褲、布鞋,走馬幫的著長筒藏靴。

「肩挑日月」「背帶七星」的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幹、賢德善良而著稱。她們的傳統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上穿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著長褲,腰系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製的圍腰,上打百褶,下鑲天藍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裝飾作用,又可暖身護體,以防風雨及勞作時對肩背的損傷。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標誌。它一般用整塊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縫著6厘米寬的黑邊,上方是一塊肩寬般的梭織黑色布料,下面再綴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三層壘疊的綉盤通常用青白黑五色線綉成,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艷麗的色彩點綴更顯內心對生活的熱愛。

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表示流星划過天幕留下的痕迹,具有飄逸瀟洒的美感。披星戴月,象徵納西族婦女早出晚歸,以示勤勞之意。綉七顆星星而不綉六顆或八顆,則來源於「東巴經」中「開天九兄弟,闢地七姐妹」的創世紀傳說。因為納西族先民崇尚單數,同時象徵著多子多福。

披肩下方是兩層羊皮,披在背上不僅有裝飾功能,還有保暖禦寒作用。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模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睛」,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神話傳說

關於納西族的羊皮披肩,在民間和學術界有著多種考證和解釋,關於它的神話傳說也有很多。相傳在很久以前,納西族的人們居住在湖畔的大山上,過著寧靜的生活。不料有一年,出現了一個兇狠的旱魔,它讓人間沒有黑夜,大地處處焦黃。有個叫英姑的納西族姑娘,立志要到東海請龍王。她用鳥的羽毛織成了一件五光十色的「頂陽衫」,披在背上向東方奔去。英姑到了東海邊,遇上龍三太子,兩人一見鍾情。龍王派龍三太子陪她回家鄉解除旱情。可惡的旱魔施展計謀,使龍三太子陷入深潭,讓大象和獅子把守潭口,可憐的英姑與旱魔一連搏鬥了九天,終因氣衰力竭,倒在了地上。從此,這地方就叫「英姑墩」(即麗江)。龍三太子拚死衝出深潭,呼叫著撲向英姑倒下的地方,變成縱橫麗江壩子的泉水。為了紀念英姑,納西族依照英姑的頂陽衫做成了精美的羊皮披肩,象徵勤勞勇敢,世代相傳,沿襲至今。

關於綴繡花圓布盤羊皮披肩的來歷,還有著不同的解釋和傳說。其中之一認為綴於羊皮上方左右兩個大圓繡花布盤,象徵日月,下面橫排的七個小圓形繡花布盤,代表北斗七星。因而得出羊皮披肩含有「披星戴月之意」,寓意納西族婦女勤勞辛苦。有學者如下闡述:日月星宿的形象搬到了納西婦女的羊皮披肩上了。其宗教用意是:願日月星宿不分晝夜地陪伴著納西婦女,保佑她們吉祥平安。一句話,羊皮披肩上的日月七星成了納西婦女的護身符。

另一種解釋是羊皮披肩是蛙圖騰崇拜在服飾上的反映。認為兩個大圓形繡花布盤,是青蛙的眼睛,七個小圓形繡花布盤分別代表著天地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整個披肩象一支匍匐著的青蛙。事實上,納西族從古至今都很崇拜青蛙,將青蛙奉為僅僅次於人類的智慧生靈,不準傷害,禁止捕食,將傷害捕食青蛙的行為視作造孽犯罪之事。《東巴經》里不僅有黃金大蛙的描述,而且有蛙式羊皮披肩來歷的記載。故事說黃金大蛙能發出金、木、水、火、土五個聲音。蛙身佔有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由此人們尋求到了天兒地女患病的根源。於是,以毛色純黑的羊皮製成蛙式披肩蓋在天兒地女的身上。結果,天兒地女的毛髮、血液、骨頭、肝膽、肌肉及五行方位恢復了平衡,因而將疾病趕到了七層天上,埋到了九層地下。從此,人間處處國泰民安,健康幸福,萬事如意。

還有傳說是這樣的:美利東阿晉善神,要賜予世間的生靈智慧水,因烏鴉傳錯了話,智慧水被人喝光了。結果,等待分享智慧水的百鳥和千獸見此情景,撲過去把人身上的毛拔光了,當人們忍受著生靈的攻擊時,青蛙卻悄悄地舔干碗底殘留的智慧水,靈機一動,裝出慌張的神態,指著河水說:智慧水不是被人喝光了,是倒進河水裡去了。說完,青蛙就裝著去喝水的樣子,跳進河水裡,引開了鳥獸,搭救了人類。人們為了感激青蛙的搭救之恩,就把羊皮披肩剪裁成蛙身狀,以此寄託對蛙的崇敬之情,代代相傳,成為今天納西族富有獨特審美情趣和具有豐富文化內容的一種服飾。

社會變革

社會變革是納西族服飾風格急變的主要原因、宗教文化是麗江少數 民族服飾標識選擇的重要依據, 東巴教崇尚黑白兩色, 山地 、湖畔 、壩區的納西族對青 、藍 、紫色又各有偏好 。納西族與漢 、藏 、彝 、白、傈僳等 民族長期雜居, 文化觀念上提倡兼容開放,善於 吸收其他 民族 的先進文化,在服飾和刺繡上也呈現 出互相模仿的情況 。社會沿革和歷史變遷致使麗江乃至散布藏 、川 、滇的中甸 、維 西 、永勝 、鹽邊 、鹽源 、木里和芒康等縣 的納 西族服飾刺繡有著極其迥異的風格和特徵 。

服飾一旦成為文化的組成部分,便可能在社會政治變革時成為「革命」的對象,因而使服飾風格短期內發生急變。中國近代革命就是從「剪辮子」開始,穿「中山裝」結束的。「文革」時期麗江「破四舊」也曾首先拿服裝開刀。而近年改革開放,西裝、牛仔服、運動服、休閑服流行,成為國民思想解放的一種標誌。

對納西族來說,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的「改土歸流」是一次觸動較深的變革,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服飾文化領域。當時的流官知府以「否定一切」的過激行為。對納西社會上層建築領域進行了「以夏變夷」的變革,強制性地改變原來的「短衣上袖」,加長了短衣的後擺,變為「前短後長」的寬大襖子;又將長裙一破為二,只保留了一片披肩和圍腰。這種服飾除了便於勞動以外,已經散失了原來裙裝的飄逸之感。而瀘湖湖地區遠離當時的政治中心,環境較為封閉,未受衝擊,至今保留了「短衣長裙」的古風。

傳承

玉龍雪山下暖暖的陽光里,女子背靠天堂落下的美景,一手捻針,一手執布,專註地把細細的絲線變成生活的美好嚮往,畫面滿溢著對幸福的渴望。多少年來,古老的納西族文化就這樣在納西族姑娘的指尖上傳承。時至今日,除了外鄉的女子想擁有一副這裡出產的飄帶或一套嫁衣,遠方來的客人也為這塊黑與白的方寸之地炫目。

手綉麗江百年風華

文:略懂先生 畫:楊禮吉

一針一緣 一線一念

歡顏相顧 春酒相酌

黑兮白兮 星月皎皎

清兮濁兮 無阻芳華

青石老去 跫音不響

古道流香 風骨獨留

2009年,納西族服飾和民間刺繡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選定了傳承人並發展成為一個文化惠民項目,由原納西人民族服裝廠廠長楊麗芬打造,她們也擁有了自己的品牌——「手綉麗江」,走出「人去藝絕」的困境。

過去幾百年納西族刺繡技藝得到廣泛發展,很大的一個因素在於它是不少納西族婦女賴以為生的基本技能。納西族刺繡技藝代代相傳,有靈性的姑娘,會把師傅傳給她的一些基本原理,再加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創造性地糅合在刺繡里,所以納西族刺繡不斷地發展、補充和升華。但在今天的商品社會中,納西族刺繡技藝已不再作為生存的手段,只是單純地還原為一種民間工藝,作為一種民族工藝美術品為人們所接受。而現代紡織工業迅猛發展,各種優質紡織品層出不窮,納西族刺繡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逐漸縮小,需求量日益銳減。如何保護和傳承這一寶貴的民族工藝,成為當務之急。

先天下之憂而憂,楊麗芬從麗江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收集整理入手,整合民間文化資源,並逐步衍生產品的設計、包裝、註冊、推廣、收購、銷售以及傳承人員培訓,近兩年年來進展頗為順利,已取得初步成果。

深諳創意之功

在手工技藝與工業生產博弈的當下,為每一件孤品能夠彰顯手綉之美,闡釋民族文化之魄,2013年初,我們成立了由本土學者、設計師、民間工匠組成的秀麗江民間手工藝文化傳承中心,進行本土民族服飾文化的研究、傳承、推廣、衍生產品開發。

擔負傳承之責

三十餘名綉娘志在琳琅滿目的旅遊工藝品中獨創清新之作,用我們微薄的力量實現部分納西族婦女事農桑、工刺繡、持恆業、守家園的夢想。

納西族刺繡技術特點

納西族刺繡,被稱為承載民族文化記憶的「活化石」。這種挑綉而成的精美工藝品,利用棉線或絲線,在棉布上按布料的編製紋路刺綴運針,圖案生動,結構嚴謹,其中滲透著民族的樂觀精神,凝聚著人們的美好嚮往。

在滿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時,把物質的實用功能與精神需求緊密結合。綉七星、衣領、羊皮背帶、腰帶、繡花鞋、香包等比較普遍。色彩應用十分講究,鮮艷的綵線多配以黑底或白底,使色艷而不輕浮,黑而有質感,加上金銀線和金銀片點綴,達到色彩絢麗、明朗而又柔和悅目的效果。

納西族羊皮上的刺繡特別講究,青年女子求鮮艷,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求素雅。「優軛貨」則一律要用手工織的白棉布,用黑線排列,綉各種圖案,有花草、鳥獸、蟲魚、人形和各種幾何圖案,如燈籠花、酥油燈、豌豆顆粒、蓮花、望不斷、蝴蝶等,最下方綉一隻變形的多翅大蝴蝶。各種圖案變形重疊,既複雜多變又結構嚴謹,條理清晰,整體色彩單純而不單調,看起來質樸瀟洒,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納西族的刺繡種類多樣,有鍛綉、布綉、麻綉、尼綉等;技法多樣,有平針、倒針、鉤針、挑針、鎖針、長針等;線條多樣,有直線、曲線、水波紋等,不拘一格,善於用變形誇張的造型,獨特的手法,綉制各種精美圖案,表現出用色莊重,樸實高雅的民族風格,在中華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服飾瑰寶中,堪稱一枝獨秀。

麗江納西族婦女勤勞智慧,曾經有「娶個納西婆,勝於九頭騾」的美譽。她們天生心靈手巧,織布繡花從元朝以來代代相傳,已成傳統。更驚奇的是,納西族婦女刺繡,綉布上不畫樣稿,圖案瞭然於心,且橫排圖案直排豎綉,並一次成型。這樣手工綉出的圖案甚至比電腦機繡的還要工整,且更富質感。

我們曾經把圖案寄往浙江用電腦機繡,同村裡頂尖綉娘的人工綉品兩相比較,還是人工綉品更工整,而且有靈氣。

一針一緣、一線一念里,都是春去秋來積攢的人生感慨,是一個民族千百年來沉澱的歷史感悟。

也許有一天,當你在繁華的街頭看到這些素雅古樸的花紋,會被瞬間打動……感動你的,是歲月長河裡採擷的美,是納西族綉娘的青春,是她們關於幸福的夢。

代表性傳承人:楊柒紅 品牌創始人:楊麗芬


推薦閱讀:

快來看神仙刺繡,這個女人不僅長的美手藝也美!
圖解21種常用刺繡針法
馬尾綉 | 指尖上的水族刺繡活化石
刺繡基礎20針法(轉)
刺繡種類

TAG:服飾 | 麗江 | 刺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