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是什麼關係?
07-08
神聖羅馬帝國嚴格地說,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沒有合法的直接關係,相反地,它是作為羅馬帝國侵略者之一出現在歷史舞台上的。但是西元962年,羅馬梵蒂岡承認了神聖羅馬帝國是西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後來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國也承認了它的這一地位。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宣告解體神聖羅馬帝國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800年聖誕節,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在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接受教皇的加冕,這樣,基督教的教權和查理曼帝國的皇權結合起來,查理曼帝國也就有了「神聖帝國」的性質。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為三個國家,萊茵河右岸成為東法蘭克王國,日耳曼人路易成為東法蘭克國王,居民在語言和血統上基本上屬於條頓人。通過聯姻,路易的三個兒子取得了薩克森、巴伐利亞、阿勒曼尼亞的統治權,同時,路易還授予被稱為「日耳曼尼亞的教師」的符爾達修道院院長符拉巴諾斯(馬洛斯)美因斯大主教的職位,這樣,路易的影響大大增加,許許多多的部落都歸依了美因斯大主教,美因斯也成為東法蘭克王國的首都。符拉巴諾斯在德意志民族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設立學校,規化東法蘭克各部族的語言,有力地促進了德意志民族共同語言的形成。同時,符拉巴諾斯及其追隨者還宣稱,查理曼是新的基督教帝國的創立者,東法蘭克人的使命就是要保持這個帝國繼續復興。在此期間,德意志人的統一意識逐漸增長,明顯強於同時代的其他日耳曼人國家。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當選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建立薩克森王朝,創立德意志國家,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的開始。當時,東法蘭克王國包括薩克森、圖林根、弗蘭肯、施瓦本、巴伐利亞等部族公國,925年,又增加了洛林公國,地域的荷蘭、瑞士、奧地利和德國西部。亨利一世在位期間,發奮圖強,建立起強大的武裝,王權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936年,亨一世之子奧托一世繼位,成為德意志薩克森王朝的國王。為了加強王權,奧托一世決定利用教會的勢力來牽制大封建主,他授予教會大片領地,還將領地內的行政權、司法權和財政權授予教會的領主;根據國王和教會達成的協議,國王有權任免主教和修道院的院長,這件事在歷史上稱為「奧托特權」。在教會的支持下,王權大為提高,國家的實力也大大增加。951年,奧托派兵侵入義大利,佔據了倫巴德地區,他還娶了義大利國王羅退爾的遺孀阿黛拉德,得到了義大利國王的稱號。955年,奧托的軍隊又擊退了氣焰正盛的匈牙利人的入侵,聲威大振。961年,奧托派兵進入羅馬,支持被羅馬貴族驅逐的教皇約翰十二世複位。約翰十二世感恩戴德,第二年,即962年,約翰十二世在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為奧托一世加冕稱帝。從此,奧托一世以合法的古羅馬帝國皇帝繼承人的資格,正式稱為「奧古斯都」即「羅馬皇帝」。這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起源,1155年,腓特烈一世加冕時,加上了「神聖」二字冠名。962年之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便於德意志國王結合起來,當然這個帝國並不是羅馬人的,而是德意志人的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並不只是名稱上的變化,實際上是反映了這個國家的本質特徵。「神聖羅馬帝國」意味著古羅馬帝國的復興,德意志人則是這個帝國遺產的繼承者;同時,這個帝國將其存在的基礎置於基督教及教會關係的宗教使命之上,也就是向世人宣告這個帝國是奉的使命而建立的,它對基督教和教會負有使命,這樣,神聖羅馬帝國就負有統治世俗國家和宗教的雙重使命,即有統治包括東正教在內的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權力。奧托一世通過和教會的結盟,加強了王權,加強了中央集權。當時,在復興羅馬皇帝權力的名義下,奧托一世使教會以新方式服務於王國的統一。作為行政中心的國王禮拜堂以及主要從這個時候產生的帝國主教層,以後形成了覆蓋全帝國的一種有序的集中官僚組織。事實證明,國家政權和教會組織結合有效地保證了帝國的一體性,一直到11世紀後半期,這種結合仍然是非常有效的。正是這種明顯的宗教特徵,使得奧托一世及其繼承者們能夠確保神聖羅馬帝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神聖羅馬帝國表明德意志帝國已經和教會結成了牢固的同盟關係,在這種關係下,一方面樹立了帝國皇帝在中世紀歐洲的霸主地位,使帝國成為皇帝和教皇主導歐洲事務的中心舞台;例如,973年的聖誕節,來自丹麥、波蘭、波蘭、羅斯、波希米亞、匈牙利、保加利亞、拜占廷及倫巴德人,甚至西班牙科爾多瓦的哈里發使節都來到奧托一世的宮廷中。另一方面,隨著帝國勢力的擴張,教會的勢力也在膨脹,教權和皇權的矛盾也在增加,這種情況後來又是導致德意志長期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11世紀後半期到12世紀,教會勢力膨脹以後,教會與皇帝的矛盾日增,皇帝和教皇為爭奪主教敘任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造成帝國政治長期動蕩。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帝國路網圖——古今地名對照+名稱修訂
※十張圖迅速了解古羅馬的擴張歷史
※嗯,ΟΓ!東羅馬食物篇(上)
※多米諾骨牌推倒羅馬帝國:匈人「難民潮」重繪歐洲地圖 | 國曆獨家
※第三節 西歐奴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