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彩禮研究,村姑勿入

  我和男友戀愛兩年了,現在到結婚的地步,卻因為彩禮難住了。

  我是江西的,他是河南南陽的,本身雙方家裡都不太樂意找外地的,但是我們都堅持,我爸媽也軟下來了,只要二十萬彩禮就行了,我覺得父母要的是有點高,但是我們這邊普遍都是十幾萬彩禮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東西,結個婚都是二三十萬的,他平時對我也挺好的,可是到彩禮這裡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家就說拿6.8萬,不分不多出,按他南陽的習俗來,我覺得很委屈,他家可以拿出錢來的,就是不願意。我好難受,現在不知道怎麼辦?他一點都不重視我吧?

  很久以前我就講過,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極不均衡,人民的意識撕裂的非常嚴重。

  比如甲認為彩禮就是賣女兒;

  乙懟甲,說辛辛苦苦把女兒養這麼大,嫁到你家伺候公婆給你生孩子做家務當保姆,收點錢怎麼了?

  丙怒懟乙,說我們北京四九城壓根就沒有彩禮,你們居然好意思收彩禮,多丟人啊……

  嗯,他們都對。

  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時代:國家全面通網的時間還不長,高鐵飛機便捷也就這十多年的事兒,持有各種觀念的人忽然一下子在網路彙集、忽然出現了一大堆跨越籍貫的婚戀關係。

  別說「國際視野」,絕大多數人連「全國視野」都沒有,雖然知乎用戶80%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70%都受過高等教育,但大多數人的意識形態依然停留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以老家的思想來判定全國的合理性。

  作為兩性關係社會學研究者,我當面諮詢過上千名來自全國各地、各個階層、不同教育程度的用戶,比起大多數人「我閨蜜」「我同學」那點經驗,我也算是身經百戰見得多了。

  所以今天就彩禮這個事兒,我想告訴大家一些「全國視野」的經驗。

  縱觀全國,彩禮大約有以下三種形式的存在:

  01無彩禮

  以北京四九城為例:一般是男方家長給女孩10001,表示「萬中取一」,女方家長給男孩9999,意為「天長地久」。

  剛剛夠市平工資的數字,走個形式而已。

  北京郊區在解放前屬河北,文化上和四九城是有一定出入的,因此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彩禮的,但由於四九城在文化上對郊區有輻射效應,四九城認為收彩禮沒面子,導致郊區漸漸也開始覺得彩禮沒面子,因此現在北京許多郊區也在按照四九城的規矩來辦。

  然後男出獨立住房,女出車(條件好的女也會出房),不和雙方父母共同居住,也不與父母經濟混淆,而是成立一個新的家庭(即我在痴情叔:向富有的男朋友提出十萬元彩禮,過分嗎?說過的小家庭倫理觀)

  結婚雙方大都為獨生子女,擁有對自己父母的完整繼承權,按照現在的經濟格局他們大都可以繼承一份相當大的財產,不啃老就不錯了,基本不存在什麼養老問題。

  由於小家庭獨立生活,不存在女方伺候公婆的問題,相反公婆、丈母娘丈人爸在許多年輕夫妻眼中倒是具有免費幫他們帶孩子的義務。

  家務方面,大城市的男人得承擔相當一部分(有數據表明,上海男人承擔了47%的家務居中國之首,北京男人名列第二承擔了38%的家務,韓國男人是3%)。

  女性發展事業不會被認為奇怪,類似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瑋,或者毒雞湯大V咪蒙,媒體在報道她們時早已不再使用「女強人」這種詞兒,你已經很難在北京的創業媒體上找到「女強人」這個詞兒了。

  同理,男性賺的少或作為全職爸爸,至少在年輕人眼中已不再奇怪。

  這在直男癌地區出身的人眼中,尤其女性(男性有軟飯硬吃傾向)眼中,男人花女人錢是不可思議的。

  基本可以說,北京上海是地球上除了北歐外兩性平權做的最到位的地區。

  02變相啃老

  以部分二線城市及製造業富裕地區,以及西南地區為主。

  我父母均為西安某高校的教授,因此咱們先以西安市為例。

  我的同學門當戶對型婚姻大都是男5W彩禮,女回8-10W嫁妝,這些嫁妝歸小兩口共同所有,在此之外男出房女出車(條件好的女方也會出房,條件比較差的一般車就免了)。

  但女方父母不會通過婚姻賺男方的錢,這樣做的家長,至少在我父母的圈子內,會背負賣女兒的惡名,非常丟人。

  其他方面跟京滬差不多,大都為獨生子女,建立小家庭等等,但男性在家務的承擔量方面不及京滬(有統計數據,我忘了具體什麼資料),不過並不是完全不做,大概也在30%左右。

  請勿用奇葩個例來懟統計數據。

  不過,西安郊區並非如此,即使僅僅距離西安市30公里的郊區是可能存在女方不回饋或少回饋現象的,百公里外的陝北部分地區彩禮很重。

  以上兩種的基本方針都是在「幫助女兒」,有時變相啃老式的彩禮也會引起爭議(一些無彩禮地區的人無法理解變相啃老式彩禮和賣女兒式彩禮的區別,提到彩禮就狂噴因而引發爭議),但只要目的是「幫助女兒」,形式其實並不重要,解釋清楚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而真正容易引起爭議,和上面兩種脫節嚴重的是下面這種:

  03賣女兒

  以直男癌地區(不僅僅是農村,還包括許多小城市)為主,他們的彩禮非常高(通常在10W20W以上),且女方基本沒有回禮或僅有少量的形式上的回禮(因為還要給兒子娶媳婦)。

  簡單地說,女方家族在這個婚姻中,是可以從男方家族牟利的。

  而前面兩種,是男方家出錢、女方家也出錢,共同打造一個新的小家庭。

  如果一家有一個弟弟三個姐姐,那麼弟弟會過得十分滋潤,如果生了三四個男孩,那就單著吧。

  一般來說,奉行這種風俗地區的女性地位普遍低下,部分基層地區,上至縣委書記下至人民群眾,各種教師醫生公檢法,普遍觀念落後的十分清奇,部分地區女性至今不能上桌吃飯,甚至會發生陝北綏德孕婦跳樓事件。

  這種地區無論男女,基本都不會把女人當人看,都存在物化女性的固有思想(持這類三觀的男性也同樣喜歡反對彩禮,但他們反對的原因是為了省錢,到壓迫婦女時他們可是絕不手軟的,不像我們是在結構性的反對)。

  再看看持這類三觀的女性:

  她們骨子裡就覺得出了個女兒,女兒是物件,可以且應該賣錢的。

  我看了其他回答及一些高票的評論區,許多贊同「賣女兒式彩禮」的女性,懟回來的論據多為「做家務」「當保姆」「生孩子」「伺候公婆」,充分體現了她們對自身物化程度的嚴重已經到了不能自知的地步,同時也體現了她們對大城市小家庭倫理觀的一無所知。

  不過話說回來,傳統直男癌其實也是一套完善的權利與義務體系,是傳統體系,只是後來大城市換了一套更適合現代文明的體系而已。

  當然,目前我國的法律認可的是大城市現代小家庭體系。

  兩套體系簡單說來如下:

  現代體系:視女性為人,父母稍有條件的都會「幫助女兒」,因此實行無彩禮或變相啃老式彩禮,女性在婚姻中地位較高,有獨立人格,擁有對原生家庭一定程度上的繼承權(如獨生則完整),但很難通過婚姻取得經濟利益。

  傳統體系:視女性為物,她的原生家庭會「賣女兒」,在夫家得履行各種農村媳婦的義務(比如當保姆、生孩子、伺候公婆等),沒啥自主權(參見綏德孕婦跳樓事件),基本沒有繼承權,但她們可以通過婚姻獲得一筆不菲的經濟利益(比如巨額彩禮、房產加名)。

  糟糕的是,這個經濟收益,尤其是那筆巨額彩禮,基本不會落在她們自己手中。

  她們熱衷於傷害真正屬於自己的小家庭利益,來補貼那個什麼也沒有給過她們,只知索取不知回饋的原生家庭。

  像樊勝美這樣敢於抗爭的姑娘其實很少,大多數扶弟魔是心甘情願的,儘管對村姑本人沒有任何好處,也傷害了她自己的老公孩子小家庭的利益,但她們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是你在知乎上寫點文章就清洗的了的。

  她們就是覺得沒賣錢給爸媽和弟弟,虧了。

  持有傳統體系的大多數人不上知乎,他們從事著各種「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產業,你們基本只有在收發快遞、美甲理髮時才會和他們產生交集。

  他們其實才是中國人的主流,知乎豆瓣,都是局部現象。

  真正的中國人,上的是快手。

  除了微信,哪個軟體敢跟快手比日活?

  他們中的小部分受到了高等教育,一些人終於領悟了先進文化的發展要求,從此洗心革面入鄉隨俗,喔不進城隨俗。

  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雖然上的是985名校、在光鮮的寫字樓工作,卻並不妨礙他們的靈魂繼續縈繞在田間小道、老家縣城。

  如果把我國的老百姓劃為兩個群體,那麼這條金線並非資產,而是教育。

  北京有三套房的清華畢業生會和山溝里考出來的北大畢業生混在一個圈,他們也許是同事,也可能會有相同的興趣愛好、類似的審美、看同樣的電影。

  但他基本不會和同樣有三套房的小學文化的天通苑拆二代玩在一起。

  同樣,有可能嫁給北航畢業三套房北京土著程序員的,不大可能是初中都差點念不下去的衚衕大颯蜜,但有可能是來自河南農村帶個弟弟長得很漂亮的傳媒大學女碩士。

  當受過高等教育的漂亮扶弟魔要嫁給土著程序員的時候,好戲就來了……

  04常見衝突

  剛才說過了,賣女兒的傳統體系也是一套完善的權利義務體系,儘管落後,但在直男癌地區一直也在有條不紊的運營著,與大城市這套現代體系井水不犯河水。

  但信息時代井水不犯河水是不可能的,兩個體系的人一旦相遇,問題就來了……

  在大城市你不可能讓女性履行農村媳婦那套物化女性的義務,但她們依然會讓你履行農村丈夫那套巨額經濟支出的義務。

  比如這個,我簡述一下新聞:

  一位西安市區的老太太在西安擁有三套房產及一套別墅,蘇州擁有一套房產,兒媳婦是寶雞下屬縣城的,老太太甚至給兒媳婦的爸媽買房出了一半錢。

  老太太早就盡到了農村婆家巨額經濟支出的義務,而且她並沒有要求媳婦履行農村媳婦伺候公婆當保姆的義務——她不和兒子媳婦同住,更沒有逼她順產。

  但是,現在媳婦提出了城裡媳婦特有的權利——雙胞胎其中一個跟她姓。

  這在城裡完全沒有毛病,別說相對開放的北京上海,即便是西安,生二胎跟老婆姓現在也是相當的普遍,我有高中同學就這麼乾的,也沒見他們的爸媽有什麼意見。

  「挺好的」,他們的爸媽說。

  但是這個「挺好的」,是建立在人家女方父母(也是我高中同學)有兩個商鋪送給小兩口出租的經濟基礎上的。

  你在農村跟那些付了20W彩禮的男人提一下冠姓權試試看?

  而新聞中的這位媳婦,即享受了農村媳婦的權利(你見過婆婆給丈母娘買房的嗎),又要享受城裡媳婦的權利。

  婆婆不願意了,許多知乎小清新,包括這位婆婆的兒子,也都是大城市的孩子喔,估計是啃父母啃習慣了,從來沒思考過GDP究竟是怎樣產生的,直擊婆婆思想落後,孩子憑什麼不能跟母親姓。

  我們可以很從容的看出,作為大城市土著,即使你按照他們那套來付出巨額經濟支出,然後指望她履行鄉下媳婦那套義務,在大城市的輿論和文化上都是不可能的。

  田園女權雞湯的受眾,大都是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進城務工人員,她們在一線城市呆久了,發現這裡的女性有一些自己屯裡沒有的權利,她們很嚮往。

  但同時,她們看不見、不願意、沒能力履行大城市女性的義務。

  另外我早說過,其實傳統體系的最大受害者是村姑本人,在這套體系儘管權利與義務平衡,但那是男方家族與女方家族的權利義務平衡,女方本人的利益卻被忽略。

  以及,村姑思維是村姑依靠婚姻進行階層躍遷的最大絆腳石,村姑由於打小生活在生產資料匱乏的地區,長期的零和博弈養成了她們眼界狹隘、小氣事逼、貪圖小利、一堆親戚等惡習,面對一樁分明可以跨越階層的婚姻,她們往往想到的不是如何去搞定男方及其父母,而是算計彩禮以及離婚後怎樣分人家財產。

  大城市現在多為小家庭倫理觀,其財產的計量單位是夫妻+未成年子女的小家庭,與父母家庭無關。我國法律承認的就是這種倫理觀,做過房產交易的應該都懂,銀行面簽看的是夫妻,你老婆的徵信會影響貸款,但你媽的徵信不會影響。

  簡單地說,大城市人在這方面分得很清,親戚走動歸走動(甚至也越來越疏遠),但經濟方面一碼歸一碼。

  但傳統體系的家族倫理觀不會,他們總是喜歡攪在一起,會覺得親戚之間就應該互相幫襯,婆婆有錢就該給丈母娘養老,婆婆有套多餘的房子就應該讓丈母娘白住,否則就是為富不仁。

  村姑的問題在於:

  1、無法理解小家庭倫理觀,無法分清老公財產和婆婆財產的區別,會莫名其妙的有一些她認為天經地義,且對她本人毫無益處的經濟要求(比如資助她弟弟的兒子);

  2、親疏觀扭曲,認為弟弟是自家獨苗,而老公及親生孩子是老公家的人(夫權閹割父權殘餘的變態思想),10年前天涯有個案例:一個嫁到城裡的縣城妻子把親生女兒的留學費用塞給了弟弟的兒子,因為在她的親疏觀里,弟弟的兒子是「自家獨苗」,而親生女兒是外人。

  但你們不要忘了,你現在生活在大城市,最終決定你利益的,是按大城市的倫理觀來的,大城市的所有法律、道德、文化、輿論都與之相配套。

  因此,只有你小家庭的利益,才是你真正的利益。

  由於村姑奇葩的三觀,導致大城市男性近幾年是越來越排外,本來談了幾年感情基礎蠻不錯的,既可以通過婚姻改變命運,還有愛情,多好的事兒。

  但她們非要高額彩禮,非要給北京幾百萬的房子加名——結婚時在經濟上占男人便宜在她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儘管在我們看來這很丟人的),結婚時女方在經濟中的幫襯在她們看來是倒貼,賤極了嫁不出去的女人才會這麼做(儘管在我們看來這是理所當然)。

  我經常在知乎教育有產男性「防坑」,一些村姑特愛噴我,點開她們的頭像,關注的凈是些「房子怎樣給自己加名」「怎樣讓男人給自己買買買」之類的話題。

  我可從沒教他們去占女人的便宜。

  我只是教他們,不要吃大虧,我的教育方向非常符合國家目前的司法方向。

  於是村姑罵完國家,再噴我算計。

  這說明在村姑看來,占男人便宜就是天經地義的,你讓她占不成了,就是算計她。

  結了婚男人的財產都是女人的(所以她們怒懟婚姻法新司法解釋)+婆婆和丈夫經濟分不清(怒懟媽寶男,實際上媽寶男本人根本沒錢,財產都是媽的),使她得出了一個結論:老公全家的資產都是她的,婆婆要是想把房子賣了週遊世界,那怎麼行?

  這種想法在大城市現代體系的人看來,簡直就是奇葩。

  甚至有村姑說,你就這麼教育你女兒去吧,你有本事就不收彩禮還倒貼,等著她以後吃虧吧。

  仰天大笑三聲。

  入鄉隨俗,你既然要來大城市,好歹弄清楚我們的風俗再噴,好伐?

  之前有過統計數據,裸貸一案,80%的女生都是大專技校,一本的女生僅有一位。

  籍貫如下:

  在161位女性借款人中,146位的籍貫信息被泄露。其中四川最多,有14人;廣東和江蘇次之,分別為11人和10人;第三梯隊是河南和黑龍江,均為9人。北上廣地區分布較少,北京有1人,上海、廣州有3人。

  從具體所屬的市縣來看,絕大多數借款人籍貫為三四線城市,且居住地在農村的較多,籍貫地為北上廣一線城市的人數僅為7人,不超過總數的5%。

  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教育程度越低、出身越差的女性,物化自己的傾向就越嚴重,消費主義傾向就越嚴重,自尊自愛的需求就越低。

  村姑的爸爸基本不會給村姑太多錢(不然為嘛非得裸貸才能買化妝品呢),村姑的弟弟更是只知道索取,而真正給村姑付出的、村姑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她的老公,卻淪為供養前面幾位吸血鬼的奴隸。

  村姑以愛為名,坑害老公,給一群視自己為「潑出去的水」的人打工。

  你們應該能發現,我噴的是村姑的奇葩思想,內心深處,有的是對她們深深的同情。

  當綏德孕婦跳樓的時候,我流下了同情的眼淚。

  你現在還會覺得,你比我女兒更幸福嗎?

  聰明的村姑,早就接受了叔叔思想的偉大灌溉,拓寬了格局,開拓了眼界,嫁了個不錯的大城市男人。

  愚蠢的村姑還在冥頑不靈的懟我,一把年紀工作被95後搶光了,隔斷間忽然不能租了,只好圓潤的離開了。

  如果你非問我,村姑在大城市的出路。

  有以下四個:

  1、更新三觀,徹底轉化為小家庭倫理觀,要麼就請回老家;

  2、認清自己,不要拿著北京市平工資,卻和老家縣城小鎮比收入和消費,然後得出自己很優秀的結論;

  3、認清你原生家庭的真面目,只盡基本的義務,其他切割;

  4、擴展格局,嫁到大城市這種婚姻,不管你是就圖這個還是為了愛情,都是具有階層躍遷的性質的,你應該想的怎樣促成這樁婚姻,而不是八字沒一撇就先算計離婚後怎麼分人家爸媽的財產。

  不必擔心養老問題,你不是有個獨苗弟弟嘛,他難道不應該做頂樑柱嗎?

  嫁鳳凰男問題就更大了,儘管這批人最反對彩禮。

  他們可能比城裡的一些除了房產證啥都沒有的頑主更會照顧女人,初始的大男子主義,總是讓人覺得很溫暖。

  我只需要貼這一張圖,你就明白他們腦袋裡是怎麼想的了:

  之前有村姑贊同彩禮的時候,講過這個論據。

  「我們隔壁村的王妮,為了愛情嫁人沒要彩禮,還帶了些錢過去,結果被婆家瞧不起,認為是倒貼的賤貨」。

  沒錯,物化女性乃是這幫奇葩之根本。

  你爸媽的「幫助女兒」,以及你們一直以來信仰的「愛情」,在他們看來,就是犯賤、倒貼、求草、比越南新娘還賤。

  你家只有你一個女兒,在他們看來就是斷子絕孫,他們娶了你,等你爸媽死了,就可以「發絕戶財」。

  有人說,觀念沒有對錯,傳統有傳統的玩法,現代也有現代的好處。

  不,觀念怎麼能沒有對錯呢。

  那麼,正確的觀念是什麼樣的呢?

  「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推薦閱讀:

夫妻婚後3個月離婚 男方欲索回13萬彩禮錢
彩禮返還:法律與習俗的碰撞
笑話:隔壁家去年娶媳婦六萬彩禮,再拖下去,鬼曉得明年得多少
父親向男友要20萬元彩禮 女孩上網求助
我媽要80萬彩禮,男友答應,我媽又提一個要求,男友說絕不娶我

TAG:中國 | 彩禮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