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年初五羅曼庭迎財神

大年初五羅曼庭迎財神2009-01-29 10:56

正月初五牛日:東南西北中,路路遇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節日,也稱「忌針節」。從除夕至初五為春節,期間有許多規矩和禁忌,但到了初五,上述禁忌都打破了,有「破五」之稱。 《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吹,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族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於當日歸寧,而闤闠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 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

民俗有曰 ◆稱作"破五",因為之前的禁忌過了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謂"初五隔開"。 ◆ 這天垃圾變成了"窮氣",因此要清掃家裡,將垃圾整理好等著送出去,初六俗稱"送窮出門"。 ◆"五忙日",禁止動土,否則可能會有災害發生。 ◆這天是五路財神生日,商家在路邊擺起供品,焚香拜神,以求"大發利市",同時正式開張。

由於地域不同,節日習俗也有差異。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於此日串門,串門則不詳。在河南一些地區,人們於此日不勞作,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在晉西北,傳統上這天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掃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鳴炮、燒香、敬紙;晉北民間習慣則是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街頭,互相交換。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得到有福人」;到了晉東南,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牆外。 陝西比較有特點兩個地方是隴縣和鳳翔縣。隴縣是全縣都吃攪團,說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東西都用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又說是「吃窮飯,除窮根」,也說」糊窮坑」、「填窮坑」。用攪團這樣的食物來糊來填倒也適當。有些地方還傳這一天不能出門串親戚,說是不能讓親戚沾著了窮氣。 而最有意思的是鳳翔縣,「破五」這天早起,搞大掃除,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講究大不相同,是吃餃子。不叫餃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間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餡。妙在包餃子時,須點一支香,在那盛餃子餡的盆上邊繞去又繞來,然後才包那餃子。這是為什麼?鳳翔人說:這是將「五窮」之類趕攏了來,包將起來,煮熟了,吃掉。 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噹噹,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臟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臟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於是有「破五」之說。 「迎財神」也是這一天的重要主題。 按照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就關張了,而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家家又都重新開張了。聞雞鳴即起,放鞭炮,在招幌上掛紅布,共喝財神酒。祭品中必須有一條大鯉魚,鯉為利的諧音,故稱該魚為「元寶魚」。初五早上必有叫賣元寶魚的,各店鋪爭購,用線穿魚脊並掛在房樑上,魚頭朝內,身上貼紅紙元寶,寓意可以「招財進寶」。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有首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 除了叫賣鯉魚的,還有「送財神」的,多是一些貧寒子弟,或街頭小販,他們低價買來財神像,穿街走巷,挨門挨戶叫賣:「送財神來嘍!」戶主絕不能說「不要」,而要客氣地說:「勞您駕,快接進來。」幾個銅子就可買一張,即使再窮也得賞個豆包,換回一張,討個「財神到家,越過越發」的吉利。 據記述,舊時張家港還有貼財神的習俗。當地人用黃紙刻上財神圖案,去人家門上張貼,貼時口中念念有詞,「財神貼得高,主家又蒸饅頭來又蒸糕;財神貼得低,主家開年好福氣;財神貼得勿高勿低,主人家裡錢鋪地。」 正月初五舊說為「財神生日」。據《古禾雜識》記載:「初四日午後接灶,至夜則接路頭,大家小戶門前各懸燈二盞,中堂陳設水果、粉團、魚肉等物,並有路頭飯、路頭湯,鄙俚之至。「路頭」即民間所說的「五路財神」。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初五,各商店開始照常營業,並擺見神酒。凡被邀吃酒的店員即為繼續僱傭者。接財神陋俗,解放後本已消失,近年,初四夜初五清晨,有的商店大放鞭炮煙火,寓「接財神」之意,有的則在門上張貼神像。

"迎財神"習俗的起源 農曆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俗,盛行於明清民國,迄今猶流傳民間,唯"財神"即所謂趙公元帥,據說早在殷商時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伐紂,他跑下終南山管閑事,站在商紂一邊對抗義師,不幸陣亡,一道遊魂被敕封為專管迎福納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員小神供其使喚調遣。沾光於這套招財進寶的班底,趙公元帥便成了盼望發財者崇仰祀奉的對象。或謂其性懶而散淡,一年中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而且是隨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趕早鳴放鞭炮,焚香獻牲,抑在前頭迎接他。 不過也有人打聽到這位尊神在生日是農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並不去軋初五的鬧猛,而是改在"財神誕日"悄悄備辦盛祭,指望他從後門溜進來享用。我們現在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鋪麵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財神龕",平日電子香燭火高低明滅,忽於此日悄悄地擺上了四菜一湯,便是已經掌握信息的明證了。 財神只有一個,加上四員下屬也只湊成了一個巴掌之數,想發財的人卻有那麼多,供不應求是明擺的,於是便有人主動出頭,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導致出一幅新的風俗畫--"送財神"。每逢初五之日,貧民乞丐三五結夥,戴起面具,扮成財神班底,號稱"送財神",也叫"跳財神"。主人例須當場送上錢幣酬謝,否則便在你家門口或店鋪前鬧個不停,徒惹圍觀者哂笑,倒不如破費一點,快把這班"活財神"送走完事。窮光蛋扮活財神,搶財神變送財神,這出充滿諷刺意味的街頭鬧劇,倒也稀里糊塗的迎財神習俗增添了不少額外的情趣。近年來結夥跳躍的"送財神"景象已經不見,起而代之的是單獨行動--不聲不響走到門前,拿張背面有不幹膠的紅紙財神像往門板上一貼,隨即伸手討錢,正見得時進俗易、推陳出新哩。 財神爺是有錢人家供奉的,沒錢的人供奉是不會顯靈的。民間流傳有"財神菩薩休妻"的故事:從前,財神廟財神身邊總有一位端莊美麗的財神娘娘陪伴。後來這位善良的女菩薩突然不知去向,原來她被財神爺給休掉了。財神爺為什麼要休妻呢?這要從一個乞丐說起。有個討飯的叫化子窮得無路可走,討飯路過一座古廟。進廟後,他什麼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裡祈求財神爺賜財。趙公元帥見是一個叫花子,心想連香燭都舍了得點,還來求財?天下那麼多窮叫花子,我能接濟得過來嗎?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為財神總會救濟窮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財何用?便不住地拜。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善心給這叫化子一點施捨。可財神爺不理睬,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雖然是財神娘娘,可財權在夫君手上,夫君不點頭,怎麼好將錢賜給叫化子呢?娘娘無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環,扔給了叫花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龕上擲下一物,一見是一副金耳環,知道是財神所賜,急忙磕頭,連呼"叩謝財神菩薩"。財神爺睜眼一看,發覺娘娘竟將自己當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給了窮叫化子,氣得大發雷霆,將財神娘娘趕下了佛龕。自此以後,數百年來就再也沒有一個窮人是拜了財神而發財的。 民間還傳說,財神即為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時東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

推薦閱讀:

〈迎接財神〉大年初五迎財神,財神常駐您家中!快來迎接五路財神!
地主財神是什麼,地主財神的擺放
最得財神親睞的4大面相
大年初五,送窮神迎財神!祝你2018財源滾滾,財運亨通
沙發萬萬不能這樣擺, 否則越住越窮, 財神也幫不了你!

TAG:財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