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跟我睡,不讓我抱,不跟我說話
深夜十點
一起療愈
深夜療愈
來自深夜療愈
00:00 19:26
如果不便閱讀
可收聽該文章的唯美朗誦
主播:留聲
(中央電視台專業配音員)
可二老師:
您好!
女兒出生後母乳到七個月,因奶水不足,斷奶了。接著我便出來工作,女兒則放在老家由奶奶帶。
剛分開的時候特別想念,每次都忍不住哭。想把她接到身邊,可是老人又走不開,無法幫忙帶孩子,如果我帶,就不能上班,老公一個人工資也不夠開銷,很無奈。
想回去看看她,可工作的城市離家較遠,也捨不得車費和請假,每年只能在國慶節和春節時回去。走的時候女兒還小,不記事。等我再回去的時候,她已經不認識我了。
不讓我抱,不跟我說話,不跟我睡。在她面前我只是個陌生人。每到這種時候,就覺得心酸。於是就下定決心,就算沒人幫忙帶也要把女兒接到身邊來,不能再這樣分隔兩地了,也誤了對她的教育。
就這樣,女兒在老家長到了3歲,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終於,我把她接到身邊了。開始了又上班又帶孩的生活,真的很累。
婆婆不理解,覺得我是自找的,放在老家,她帶著多好。
但是我仍堅持自己帶。我發現分開的這幾年,使我對她的感情已不像原來那樣深了。於是自我安慰,過一段就會好了。
可是現在已經兩年了,她也5歲了,還是如此,我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現在看到她時心裡不是像以前那樣充滿愛意,而是一種厭惡,很可怕。
對她很沒有耐心,一件事做不好,我就會忍不住發火。她是個內向的孩子,剛來的時候,基本上看見人不說話,別人跟她說話她也不理,目前好多了。
以前在老家什麼事都是奶奶幫忙做,她自己什麼都不會。而我的理念是,孩子自己的事還是要自己去做,要獨立,就要求她遵照我的規則,進行學習。
她不適應,總是用哭來威脅我,我也不受威脅,任她哭,老公說我心真狠,可當時一點都不心疼她。覺得她真笨,什麼都不會,教她也不好好學。
對她更厭惡了,有時她向我撒嬌,我都懶得理她。
平靜下來想,孩子有什麼錯,她本來就是什麼都不會,就是需要慢慢學習的。於是我就對自己說以後一定要耐心點,不要總否認她,要多鼓勵,表揚她。
然後到了想對她發火的時候就忍著,但是好景不長,有效期很短,很快我就又變回以前那樣。我覺得一定是我的心理有問題,但是我找不到原因以及處理的方法,請老師指點,支招。
關於對女兒的不認可,總是批評,在看了深夜療愈的文章後得知,小時候媽媽對我的不認可,不肯定以及對待我的方式,正是我現在對待女兒的方式。
我很想改變這種狀態,有過嘗試,但好難,希望老師能幫我分析分析。
謝謝!
深夜療愈讀者
像疼愛童年的自己一樣疼孩子
讀者:
你好!
你看過之前那篇答問《父母無法自控地打罵孩子,應該怎麼辦?》么?如果沒有,可以點開文章下面的鏈接(閱讀原文)看看。
你的麻煩的源頭是娃娃很小的時候,你不在身邊,所以她不太親近你,母女之間天然的情感聯繫出現了一點問題。
你的當務之急,不是想著去怎麼「教育」孩子,而是修復你們之間自然天性的親密關係。
我跟你一樣,我家閨女小時候,我都在外省工作,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3歲以前,每次回家娃娃都不認得我,見了我就躲。
我一般會準備一些孩子喜歡的零食、玩具,然後跟她慢慢說,我是爸爸,不是壞人。
爸爸回家少,你不認識爸爸,沒關係。不管你親不親我,我都喜歡你。這些禮物是給你的,喜歡就拿著。
然後就在家笑呵呵地耐心等她重新接納我,而不是急著讓她認我這個爸爸。
孩子那麼小,如果爸爸不在身邊,她就不知道「爸爸」這個詞意味著什麼。
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娃娃把我當成一個喜歡她的,對她很友善的人就好了。次數多了,孩子慢慢就有了習慣,有了記憶,自然就會慢慢親近我。
我閨女今年小學畢業了,如今她媽媽常常開玩笑說,太沒天理了,你隔三差五回一趟家,女兒竟然對你比對我還親。
你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母親,為家庭、為孩子付出了很多,然而親子關係又有點問題,所以會感到辛苦、焦慮,有時候還會覺得很無助。
如果自己又感到來自公公婆婆、老公的體貼和理解不夠,在跟孩子相處時多少會有些情緒,這都很正常。
怎麼改變呢?
首先,你應該先體貼一下自己。
情緒上來時,先不急著想要怎麼「教育」孩子,而是讓自己緩一緩,如果有可能,平時讓孩子爸爸多分擔一點「教育」孩子的「任務」,畢竟,父親一般都會更親女兒,這樣對孩子更有好處。
你自己平時吃好一點,穿漂亮一點,有時間找閨蜜逛逛街,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多做一些,讓自己先開心起來。
一個臉上有笑容的媽媽,對孩子來說,比什麼教育都重要呢。
養娃娃的確是我們生活的重要責任,但遠非生活的全部。
父母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追求,就是給孩子上佳的教育資源。
其次,你要嘗試讓自己接受這個事實:閨女小時候你帶得少,她天然會對你有點隔閡。
這並不是孩子不愛你,不要你這個媽媽。
你換個角度想想,這麼小一個娃娃,從小媽媽不在身邊,突然就來了一個自己不認識的人,非要讓她喊媽媽,還要聽她指揮,做這個做那個,她心裡也很難受啊。
你辛苦,娃娃也很辛苦呢。
所以,你現在應該做的,不是想著怎麼教育孩子聽話啊,有獨立能力啊,而是要讓孩子重新慢慢地認識你,接納你,喜歡你。
但這種情形,不是坐等時間流逝就會自然出現,它需要我們做爹媽的付出更多耐心和愛心。
以你現在的狀況,你可以先這樣試試:
之前孩子的爺爺奶奶會為她做的事情,你先接著幫她做;
有些她做不好的事情,你耐心地跟她一起做;
娃娃有求於你的時候,你多試著面帶笑容地幫助她……
等她願意親近你的時候,你再跟她說說你的想法和要求,一起慢慢改變,這樣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另外,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年輕的父母常常會有一些誤區。
比如,他們總是認為自己的教育理念比長輩更先進,處處要顯出自己的能耐來。
在中國的家庭里,尤其以當爹的看不慣娃娃外公外婆的帶娃方式,當媽的看不慣娃娃爺爺奶奶的帶娃方式最為常見。
我個人的意見是,我們做小輩的,如果長輩幫忙帶了孩子,心底首先要感念長輩的付出。
知道感念父母的好,我們的怨念自然就會少一些。
大部分中國的長輩幫自己孩子帶娃,都會有點「隔代親」。
你娃娃的奶奶估計也是這樣,很多年輕父母都會把這種「隔代親」當成溺愛來否定,甚至會在孩子面前毫無顧忌地批評和攻擊長輩的做法。
我家裡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小時候,我夫人也曾多多少少嫌怪過我的父母對我閨女太過溺愛。
那時候,我就問夫人:「你的長輩里,你為什麼特別親你外公外婆,外婆去世時,你為什麼會哭得那麼傷心?」
夫人說:「小時候爸媽忙,經常在外婆家住,外婆對我特別好,從來都不責罵我。」
我就跟夫人說,閨女親奶奶,就像你親外婆一樣,也是會記一輩子的。這樣的感情,有時候是我們做爹媽的都給不了孩子的。
我正說著,孩他媽想起過世的外婆,眼淚就流下來了。此後,她就再也沒有責怪過爺爺奶奶溺愛孩子了,在孩子面前從來都只跟孩子一起念奶奶的好。
孩子越小,她與成人的情感關係越重要。
情感需求得到了滿足,她才會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才容易對世界充滿好奇,放心大膽地去嘗試各種事情。
如果孩子本來獲得的情感被父母所否定的話,孩子的情感世界就會割裂,這是一種很嚴重的傷害。
當然,具體的教養方式上,我們肯定會跟長輩有一些不同,我們需要耐心地讓孩子慢慢體會到,我們也是愛她的,只是具體方式上,會跟爺爺奶奶不太一樣,而不是讓孩子陷入到此是彼非的兩難選擇的窘境。
還有,養育子女,不是記著幾條從書上、從學堂里學來的剛硬的原則就夠了。
靠某種外在的責任感來勒令自己對孩子要多鼓勵、多表揚;來命令自己要讓孩子獨立自強;來強求自己要學習運用各種育兒辦法,是遠遠不夠的。
這些出於所謂的「責任」,而非內心自然意願的做法,往往撐不了多久就會打回原形。
只有慢慢捋出自己各種情緒和主張的源頭,找出自己內心從情感到理智都願意接受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才能行得正,走得遠。
之前我在文章里寫過,我們做人父母的,如果去回憶和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盡量嘗試回到童年的情境,想想小時候,爸爸媽媽哪些方式讓我們自己很不開心,很難受。
然後,我們再回到自己為人父母的角色,想想如果時間倒流,我們會怎麼去疼愛那一個曾經幼小的不開心的自己。
是的,這就是前文所說的,我們如果想愛孩子,先要學會疼愛自己。
一個知道去疼愛自己,體貼自己的人,天性里的溫柔就會自然流露出來。
這時候,你再想想,孩子是我們的親骨肉,是我們的「影子」,我們想明白了要如何去疼愛童年的自己,那就試著這樣去疼愛孩子;
我們想起小時候不喜歡父母怎麼對待自己,我們就不這樣去對待孩子,很多問題就會慢慢地不成問題了。
總之一句話,我們與自己相處得好,才能與孩子相處得好。
親子關係好了,咱們再跟孩子一起嘗試、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樣自然就會少一些硝煙瀰漫,多一些歡聲笑語;
而且,娃娃還會不斷地給你各種驚喜,何樂而不為?
你試試看,希望會對你有一點幫助。
可二
推薦閱讀:
※教子有方丨父母說話的態度,決定孩子聽話的程度~
※說話說到點子上
※看看哪個星座最會「說話」
※12句話安身立命,說話毫無顧忌,害人害己(說得太絕了)
※說話的講究
TAG: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