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恐懼症大揭秘

【恐懼症基本概念】

  恐懼症是指接觸到特定事物或處境時具有的強烈的恐懼情緒,患者採取迴避行為,並有焦慮癥狀和植物性神經功能障礙的一類心理學障礙。

  患者所害怕的物體或處境是外在的(患者身體以外的),儘管當時並無真正危險,但患者仍然極力迴避所害怕的物體或處境。患者知道自己的害怕是過份的或不應該或不合理的,但這種認知並不能阻止恐怖發作。

  恐懼作為一種情緒體驗,即對某種事物或情境產生焦慮和害怕,從種系發展來看,對於保存個體有重要意義。因為這能使有機體避免接觸某些對個體有危害的事物或情境。

  一個完全沒有恐懼情緒和無所畏俱的人,可能要比別人更多地處於危險的境地。所以,有恐懼情緒和無所畏懼的人,可能要比別人更多地處理危險的境地。所以,有恐懼情緒並不都是不好的。但如果這種恐懼情緒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和社會適應能力,那就成為一種病態了。

  可以引起恐懼的物體或情境非常多,多年來人們對恐懼的對象一一給予命名,近來多數專家建議將形形色色的恐怖症簡化為最近診斷標準(ICD-10、DSM-IV、CCMD-3)里的三種類型--廣場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特殊恐怖症。恐怖症在人群中非常常見,是僅次於抑鬱症、酒精依賴、位於第三位的精神障礙。

  【恐懼症致病因素】

  1、生物學因素

  在生物學方面目前研究羅多的是5-HT系統和去甲賢上腺素系統。有人推論,恐怖症患者可能存在突觸後5-HT受體超敏現象。另有研究發現,社會交恐怖症患者腦脊液中去甲腎上腺素水平高於驚恐障礙患者及正常對照組。但目前尚無肯定的結論。

  遺傳因素在恐怖症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研究發現恐怖症患者往往有家族史。

  2、心理社會因素

  (1)心理分析理論:認為恐懼是對抗焦慮的一種防禦反應,而焦慮的產生根源在於無意識的本我衝動。由於人們害怕為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衝動所支配,焦慮就為某些外在對象替代。替代的好處是明顯的,因為他因此而感到能夠更女孩子地保護自己。

  (2)行為理論:有一個基本假設,即所有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恐懼反應可以通過條件反射而建立,這可以追溯到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和賴恩的一個著名的條件反射實驗,即一個本來喜歡動物的11個月男孩小阿爾伯特對白鼠產生恐懼的反應。其做法是每當這個男孩伸手要去玩弄白鼠時,實驗者就在他背後猛擊鐵棒弄出響聲,響響聲時也是這樣。而且他恐懼還泛化到有毛的動物,如兔子、狗以及有毛的玩具等。這樣一種不適當的恐懼反應終於在人身上形成了。臨床上一些例子也支持了有關的解釋,如果某次交通事故後患上開車恐怖症,爬梯子摔了下來以後患上登梯恐怖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3)認知理論:認為恐怖症的患者總是高估所害怕情境和事物的危險性,過分擔心某一消極事物將會發生。這一原理能對社交恐怖症做出很好的解釋。

  【恐懼症臨床表現】

  1、廣場恐怖症

  廣場恐怖症(agoraphobia)又稱場所恐怖症,它最初用來描述對聚會的場所感到恐懼的綜合症,目前已不限於廣場。它不僅包括害怕開放的空間或害怕離家(或獨自在家),也包括害怕置身於人群擁擠場合以及難以逃回安全處所(多為家)的其他地方如商店、劇院、車廂或機艙等。其臨床表現有三個特點:

  (1)恐懼癥狀。患者擔心在公共場所昏倒而無親友救助,或失去自控又無法迅速離開。這種恐懼是對即將發生危險的一種預期,預感到自己或所愛的人將發生可怕的後果,且伴有植物性神經功能激活的表現,很多病人在焦慮程度嚴重時出現驚恐發作。

  (2)恐懼均在特定情境中發生。多數場合是擁擠人群、封閉場所、難以立即逃到安全地方等情境。

  (3)迴避行為。即立即從恐怖情境中逃走或迴避恐怖情境是廣場恐怖症的一個重要特徵。

  2、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主要表現為對一種或多種人際處境持久的強烈恐懼和迴避行為。恐懼的對象可以是某個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當泛化,包括除了某些特別熟悉的親友之外所有的人。

  具體可表現為:恐懼被別人注視,恐懼自己會做出丟臉的言談舉止或表決尷尬;或者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張口結舌,怕吃飯時由於有人注視而醜態百出,在公共廁所里怕因恐懼而解不出小便;或者,由於旁邊有人而恐懼得手發抖以致無法寫字;害怕在公共場所嘔吐,等等。由於害怕,他們拒絕參加各類聚會,也可能迴避所有公眾場合如餐廳、劇場和公共車輛等。在極端的情況下,可引起完全的社會隔離。除焦慮外,還有面紅、心慌、震顫、出汗、噁心、尿急等癥狀。

  患者多數有自卑感和害怕別人評論自己。雖然也可見到抑鬱、強迫癥狀,但不如廣場恐怖症時多見。本症與廣場恐怖症的不同在於,患者的先佔觀念是害怕別人給予不好的評價和自己感到發窘,從而行為上表現出避開與他人的接觸和交談,而不是害怕無法離開。

  3、特殊恐怖症

  特殊恐怖症(specific phobia)又稱簡單恐怖症,是指對存在或預期的某種特殊物體或情境而出現的不合理恐懼。最常見的恐懼對象有:某些動物(如狗、貓、蛇、老鼠)、昆蟲(如蜜蜂、蜘蛛)、登高、雷電、坐飛機、外傷或出血、銳器以及特定的疾病(如放射性疾病、性病、艾滋病),等等。

 【恐怖症的危害】

  恐怖症是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或處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沒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懼發作,恐懼發作時往往伴有顯著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癥狀。患者極力迴避所害怕的客體或處境,或是帶有著畏懼去忍受。患者的擔憂可能僅僅集中於個別癥狀,如心慌或感覺要暈倒,也常伴有繼發性恐懼,如害怕自我失控、會死或會發瘋。明知別人在同樣情境不會感到危險或威脅,但不能減輕其焦慮。患者只要設想進入恐怖處境,就會產生預期性焦慮。具體特點為:

  1、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

  2、發作時伴有植物神經癥狀,如頭暈、昏倒、心慌、顫抖、出汗等。

  3、對恐懼對象一定要有迴避行為。

  4、知道這種恐懼的過分、不合理、不必要的,但無法控制。

  【典型的恐怖症】——學校恐怖症

  學校恐怖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多見於7-12歲的小學生。由於存在各種不良心理因素,使學生害怕上上學,害怕學習,具有恐怖心理,故又稱「恐學症」。

  學校恐怖症的三個特徵

  1.害怕上學,甚至公開表示拒絕上學。

  2.發病期間,如果父母強迫患兒去上學,會使其焦慮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暫時不去上學,則孩子焦慮馬上緩解。

  3.焦慮的癥狀表現為:心神不安,惶惶不安,面色蒼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嘔吐、腹疼、尿頻、便急等。

  學校恐怖症的病因

  1.內因。這類孩子均有以下的性格特點:膽小、仔細、敏感、多疑特別愛面子,經不起批評。

  2.外因。這類孩子的家長、老師及本人常期望過高,往往超過患兒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導致孩子心理失衡,逐漸形成焦慮感。

推薦閱讀:

家長如何擊退孩子的恐懼感
中國人恐懼外國移民,暴露中國人種千年弱點!
人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大腦開發的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你的大腦中充滿恐懼?

TAG:恐懼 | 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