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家萬戶春聯紅

千家萬戶春聯紅福建省浦城縣文體局:甘躍華春節到,貼春聯,家家戶戶過大年。延續上千年的風俗,凝聚千萬家的喜慶,過年了,有哪家不貼春聯?不要說尋常百姓家,就是機關單位、工礦企業、小店旺鋪,到了春節,也必定要在門口貼上喜氣洋洋的春聯,讓火紅的底色預兆社會的富強,讓吉祥的話語祝福全家的安康。家有三兄弟,兩個短,一個長,一年換一次新衣裳; 三兄弟穿紅衣,兩個站著一個躺……這類謎語的答案顯而易見,說的就是春聯。可以說,貼春聯是中華民族綿長的民間習俗和文化習慣。春聯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 春聯也稱作門符、春貼 、福貼、對聯、門對、對子、揮春(暉春)、春仔等,是一種在春節時使用的傳統裝飾物,把賀年的吉利字詞用漂亮的書法,寫在紙上而成,一般是貼在牆、門之上。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實,當今春聯的表現形式應當有兩種,一是寫春聯,一是印春聯。也就是說,前者是運用書法藝術創作春聯,也是對春聯撰寫內容的再創作;後者則是運用現代化的印刷手段成批量的生產春聯,這種形式可觀性強、易而得之,但卻缺乏生命力、缺乏個性,同時也就失去了春聯的獨特魅力與神韻。所以,真正把春聯視為藝術的人,絕對不喜歡到商店去買現成的春聯,真誠的做法當是,泡一壺熱氣騰騰的香茶、點一根煙霧裊裊的香煙,緊皺著眉頭,理解著自己的人生,天馬行空般放飛著自己的思緒,然而將自己冥思苦想的思維結果撰寫成符合自己生活情趣、立意獨特的對聯。倘若書法功底頗深的話,便鋪開紅紙、沾上濃墨、運足中氣,凝神聚力、盡情揮毫。如是之春聯貼在門口,不僅喜氣洋洋吉祥萬千,並且融化了本人的思想、展示了本人的才學。當然也有不具此專長、但又對春聯情有獨衷者,便會將自己的思想付諸於信得過的能人,請人盡心撰聯、請人揮毫潑墨。如是之春聯自然也屬情到、心到、功夫到。不過,當今之世,能按照以上兩種方式盡心意、花功夫的人似乎不多了。大多數人喜歡走南山捷徑,花上幾塊錢到商店買來貼上,圖個吉利、祝個安康。所以不少小商小販,在過春節這段時間,僅靠賣春聯也可賺到可觀的進項。至於那些生產春聯的廠家應當收入更豐吧。但是,不管怎麼說,過大年,貼春聯絕對是不可少的內容。所以,逛大街、走親友,滿眼可見五花八門的春聯綻開喜盈盈的笑臉,和我們一道恭迎著新年喜降人間。什麼「「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鴻運財路通 心想事業成」等等隨處可見。可以說,無論社會如何發展進步,貼春聯這種風俗應當會一直延續下去。因為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炎黃子孫不可能忘記中華文化的根、中華文化的源。
推薦閱讀:

2014新年春聯 馬年
七字春聯大全
狗年春聯收集
撕春聯不如直接禁止貼春聯
2017年春聯大全 雞年春聯帶橫批最新版推薦

TAG:春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