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的天堂鳥
07-08
台灣著名作家桂文亞曾這樣寫道:「欣賞一篇文章,不只為喜愛其中充滿生趣的情節,而是因為產生『人世』的共鳴。」而作家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無疑亦具備了讓人產生「人世」的共鳴的魅力。這部作品收錄了作家三毛的《沙漠中的飯店》、《懸壺濟世》、《娃娃新娘》、《天梯》等十四篇作品,生動地為我們描述了她在漫漫黃沙的撒哈拉沙漠里極富色彩與浪漫的沙漠生活,以及其對生命意義、靈魂歸依的探索與思考,給讀者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心靈之旅。一.閱讀這部作品,我們會體會到字裡行間透露出的無法消釋的孤獨感,也是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存有的與外部世界的疏離感。作者在《極樂鳥》一文中曾寫道:「我羨慕你說你已生根在那塊陌生的土地上。我是永遠不會有根的。」又寫道:「一切的感覺就是那樣無助,好似哪兒都不是我該定下的地方……我已沒有自己的地方了。」從這些語句中,我們不難讀出作者那份難以言明的孤獨。於別人言,這份孤獨緣於個體與外部世界之間無法打破的隔膜。我們每一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具有與他人不同的獨立的思想。然而外部世界又具有另一套普適的思想、輿論體系。於是,個體與外部世界之間的不可調和與衝突,使之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進而產生隔離感,也即孤獨感。而這,在當今這箇舊有價值理念被摧毀,新的價值體系卻未建立的迷茫時代里,又愈加明顯了。物質文明不斷地向更高的層次發展,精神文明卻無法與其同步向前。外在世界越來越喧囂,個人的內心世界不斷受到侵襲而愈顯空洞與蒼白,人們愈加感到焦躁與不安,而這份無法言明的孤獨感也愈加的強烈。《撒哈拉的故事》道出了人們心中的迷惑,表達了人們內心的痛苦,也因此而與人們產生強烈的共鳴。而於作者三毛而言,這份孤獨感或許更深入骨髓。在別人眼中,這個「令人費解的、拔俗的、談吐超現實的」奇怪的女孩(這是文學院教授胡文清對三毛的印象),常常因為她特立獨行的思想與外部世界的格格不入,而成為眾人眼中的「怪女孩」,被「另眼相看」,成為眾矢之的,因其而產生的孤獨感也愈為強烈。在閱讀《撒哈拉的故事》時,這種空虛的孤獨感常常縈繞心頭,也讓我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個體的思想與傳統的普適的思想之間的平衡問題。二.《撒哈拉的故事》折射出了點點智慧之光,是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和生活價值的思考,帶有一定的哲學色彩。作者對生命似乎有種超乎生死的淡然。生命在她看來,就是起點與終點的一個循環,一個輪迴。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她曾寫道:「我們不耐的期待再來一個春天,再來一個夏天,總以為盼望的幸運遲遲不至,其實我們不明白,我們渴求的只不過是回歸到第一個存在去,只不過是渴望自身的死亡和消融而已。」在她看來,生與死既是起點又是終點。正如她所說的:「人生是一場大夢。」或許也正因為這樣,世俗的名利在她眼中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活著已花力氣,再要付出努力的代價去贏得成功的滋味我是不會的。我不要當那個連苦味都沒有的空杯。」所以,她辭去工作,離開家人與朋友,踏上前往撒哈拉沙漠的旅行,來到那片遼闊的沙漠,開始自己另一段的人生。否定了外界對人生意義的定義,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我來說,旅行的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它的過程。遇見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種種的困難,聽聽不同的語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樂。雖說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況世界不止是一沙一花,世界是多少奇妙的現象累積起來的。我看,我聽,我的閱歷就豐富了。」於她,生命的意義在於行走,在於其過程。或許如她常常說的:「我喜歡流浪。」。三.《撒哈拉的故事》——關於靈魂的歸依、命運的奧妙等形而上的問題。三毛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帶有一種命運抑或稱為不可知力量的神秘色彩。無論是《懸壺濟世》中沙漠居民對巫術的崇拜,還是《死果》中對咒術的神秘力量的描述,都營造了一種異國的神秘氛圍。如《沙漠軍團》中所說的:「不記得哪一年,我無意翻到一本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那期書刊里,正好介紹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的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天地。」她將自己與撒哈拉沙漠之間的不可解的情節歸於一種前世回憶似的鄉愁,是命運的安排。而這種難以言明的心情,大概就是她所寫道的「我只常常感到那種冥冥中無所依歸的心情,卻說不出到底是什麼。」命運於她,是一種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可是,不同於他人將失敗,挫折,個人的不得志歸結於命運的無情,三毛更多的是將每一次的嘗試,每一次的向前歸結於命運在冥冥的所做的決定,引導她走向她所選擇的人生道路。因為對文字的特殊情感,她始終未放下手中的筆,將自己的所知所感都訴諸於書;因為對撒哈拉沙漠的莫名的眷戀,她來到了那片異國的鄉土,與丈夫荷西相愛結婚。每一次的向前,是宿命,也是選擇。「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時候,決不妥協。」「……你要贏得你的人生,你就不能患得患失,是不是能夠贏,你盡可去賭,只要不把生命賭掉,可以一賭再賭。」在我看來,《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一本講述生命歷程的書——途中會感到孤獨,卻絕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對生命的熱誠。一路旅行,撿拾灑落在沿途的生活光點,找尋自己的存在意義與生命本源。這便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它給了我們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待生命,新的態度面對每一個人的人生——健康,豁達,洒脫不羈。我始終堅持,一本優秀的書籍,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歷史的沉澱。甚至,在經由歲月的錘鍊後,它會更顯光彩。《撒哈拉的故事》一九七六年的出版橫掃了整個華文世界,並因此興起了一股流浪文學的熱潮。而今,《撒哈拉的故事》再次出版,不但並未因時代的變更而被淘汰,反而愈加歷久彌新,芬芳香醇。生活在擁擠,喧囂的都市的人們,從《撒哈拉的故事》中感受到自由的快樂,生命的熱度,找到了共鳴,填補了空白,為其單調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動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沙漠那麼大,想不想去看看 · 騰格里大漠丨行走足跡
※UC頭條:原來沙漠里還能釣到這樣的魚
※第三十章沙漠之行(中)
※西行第十七天:黃河與騰格里沙漠
※騰格里沙漠——蒼涼中的震撼[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