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叔本華的意志哲學與生命觀
07-08
摘要:「生命是什麼?」作為一個基本的哲學問題,在哲學史上不同流派的哲學家有不同的思考和看待,樂觀主義者習慣於從人類中心論的角度來歌頌生命,但往往會陷入唯我獨尊的孤立狀態;悲觀主義者則認為生命對於茫茫宇宙而言顯得渺小且無助,生命最終歸於虛空。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叔本華對生命持有強烈的人文關懷,他對生命深刻的審察一方面向世人揭示了「生之罪」,另一方面也為大眾指出了擺脫意志的束縛並獲得幸福的方式。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4/view-3867296.htm 關鍵詞:生命;意志;表象;意欲 中圖分類號:B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3-0032-02 自哲學產生之初,哲學家們就沒有停止過對「生命是什麼?」這個命題的思考。在歷史長河中,生命被理性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者們不斷地讚頌,或被贊為純粹理念的外顯、或被看作是造物主的神聖印證。然而叔本華對待生命的態度卻是冷靜而嚴肅的,他向世人揭示了「生之罪」,並指出擺脫意志的束縛方式。叔本華的生命觀飽含了人文關懷,能夠給已經習慣於人類中心主義的我們帶來些許啟發。筆者在文章第一部分對叔本華意志哲學作了概述,在第二部分著重分析了叔本華悲觀主義的生命觀,最後一部分論述了叔本華生命觀的意義和價值。 一、意志與表象的對立統一 叔本華對生命的思考和探索是基於其意志哲學體系的。因此,要對其生命觀有一個深入的理解,首先要理解他的意志哲學。 叔本華延續了德國古典哲學的主客二元對立的傳統,他的意志哲學中最核心的概念:「意志」和「表象」可以看作是對康德認識論對現象與物自身的二元區分觀點的繼承和發展。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文中,叔本華開宗明義地宣稱:「沒有真理比以下這個真理更明確、更獨立於所有其他東西並且更不需證明的,亦即:因為認識才存在的所有那些事物,也就是這整個世界,就其與主體的關係而言只是客體,只是直觀者的直觀,簡言之,只是表象」[1]。由此可見,叔本華同康德一樣也認為我們的認知能力無法掌握到世界的本質結構,我們所掌握到的東西,只是本質在心靈的表象。既然叔本華是用「表象」的概念替代了康德的「現象」概念,從理論系統性的角度出發,就必然有關於本質的概念來替代康德的「物自身」。對此,叔本華的回答是:「客體的世界,世界作為表象,這並不是世界唯一的一面,而只是它的外部的一面,也就是說,世界還有一個完全不同的面,那是它『世界』最內在的本質,它的核心,亦即『物自身』,而這個我們將在下一部探討,根據最直接的它的客體化,它被命名為『意志』」[1]。可見,在叔本華這裡,「意志」是被作為外在世界的本質的,而對「意志」和「表象」的闡述也構成了其意志哲學體系的基礎。 叔本華在對意志和表象進行界定後,又進一步闡釋了意志與表象的關係,他指出「意志」不僅出現在人類身上,也出現在所有的動物、植物、無生物,乃至於整個自然之中。因而,意志可以看作是一種構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個體所接觸到的只是表象,是意志客體化的世界。因此理解作為意志客體化的表象世界與意志本身之間的關係成為理解叔本華意志哲學的一個關鍵。首先,「意志」與「表象」二者是對立的關係,叔本華明確指出了「意志」是自由的、是不受表象世界中「形式」的所支配的,那麼何謂「形式」呢?叔本華給予的解釋是「時空」或「個體化原則」,是專門針對「表象世界」而言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意志」與「表象」二者是二元對立的關係;其次,「意志」與「表象」二者又有統一性,叔本華指出「意志」能夠通過客體化顯現自身,由「意志」轉變為「表象」,由此構成表象世界,此時二者又有了統一性,而且當「意志」轉變為「表象」時,要受「時空」或「個體化原則」的支配。簡而言之,個體作為表象是處在時空之中的,就必須受「個體化原則」的支配。而「意志」則不在時空之中,當然就不受「個體化原則」的支配。 「意志」與「表象」的對立統一是叔本華意志哲學的特點,世界作為內在本質的外顯是理解其意志哲學的核心,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基於其意志哲學來解讀他對生命的思考和看待。 二、生命作為客體化的意志 如前所述,在叔本華的意志哲學中既然世界最內在的本質是「意志」,那麼,「生命」作為表象,其本質同樣也是「意志」。叔本華用「意志」的概念來對「生命」進行思考和反省,得出的結論是:「『生命』是『意志』的客體化,同時也是『意志』自身的彰顯」。要理解叔本華的生命觀,就要從「意志」彰顯的過程中去解析意志的活動,而由此便引出叔本華在思考生命時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意欲」(willing)。「意欲」(willing)可以看做是從「意志」(will)這個核心概念中衍生出來解釋生命的概念,用來表達「意志的活動」。叔本華認為現實世界中的人之所以承受著無止盡的痛苦,其根源在於無法擺脫「意欲」的折磨,因為生命的存在和延續每一刻都離不開「意欲」,然而作為表象的生命必然要受制於表象世界的「個體化原則」,於是「意欲」就成為了折磨個體生命的痛苦之源。 叔本華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對生命的認識凸顯出了悲觀的色彩,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他指出:「『意欲』,至少對較高等的生物而言,乃是無止盡的痛苦的來源。僅在我們脫離意願束縛的範圍內我們才脫離痛苦。」[1]我們分析這段話可以得出叔本華所要表達的是以下兩點意思。1)「意欲」是無止盡的痛苦。2)痛苦的唯一解脫之道便是擺脫「意欲」的束縛,也就是棄絕「意欲」。叔本華指出只要我們的意識被我們的意志所填充,只要我們以它「願望」的持續的希望和恐懼,忙碌於願望的追求,只要我們是意欲的主體,我們就決不能得到持續的快樂或安寧,沒有安寧,真正的幸福是絕對不可能的。叔本華認為「意欲」無止無盡,而且永不滿足,甚至所謂的滿足根本就只是假象,所以他認定「意欲」是痛苦之源,並且進一步認為,唯有斷絕意欲,才能超脫痛苦。然而,事實上,飲食的需求、性的渴望以及其他意志的客體化,有些是生命所賴以延續的本能需求,有些則構成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我們如何斷絕這些本能的渴望和需求呢?或許答案是根本不可能。這樣的推論和結果,必然會導致叔本華走向悲觀主義的道路,即,只要生命要延續下去,就必須不斷地滿足那些無止無盡的「意欲」,因而,必須不斷地經驗到那無止盡的痛苦,這就是他所強調的「生之罪」。 但是,叔本華並非絕對的悲觀主義者,他也指出了獲得幸福的方法:「純粹的靜觀」,並且指出我們欣賞藝術作品時沉醉於其中、物我兩忘的狀態便是「純粹的靜觀」,在這種狀態下,個體不再受到「意欲」的支配,從而達到了一種「擺脫意志」的狀態:「認識從意志的使役之中解放,『人們』忘記自身是個體,意識的提升為純粹、無意志、無時間性、脫離一切關係的認知主體。」在這種狀態中,個體能夠體驗到真正的幸福,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總之,叔本華將生命看待為客體化的意志,並且指出唯有通過「純粹的靜觀」才能讓我們暫時忘卻一切生之苦,從「意志」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獲得有限的幸福。 三、深刻的審察與有限的幸福 未經審察的生命是沒有價值的,叔本華作為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以悲觀主義視角來審察生命的哲學家,其生命觀具有重大的價值和意義。 首先,通過對生命的審察,叔本華揭示了「生之罪」,即「存在之罪過」,這是對理性主義傳統的揚棄,也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生命觀的反思。他指出:「一個關於世界和存在特性之意義深長的暗示被發現了。它『暗示』是意志跟自己的對抗,在此,意志以他的客體化的最高階段被最完全地顯示出來,並且可怕地顯露出來。在人類的苦痛中它變得可見了,部分是由偶然和錯誤所造成,部分則是從人類自身所導致……直到最後,在個體的認識中,這個認識被苦痛本身所凈化和提高」[1]。可見,叔本華認為個體存在於世界中是難以擺脫意志的束縛,隨著意志的作用不斷顯現,個體會逐漸意識到唯有在苦痛中直面意識本身並與意志對抗,才有可能獲得真實的認識。在叔本華這裡個體生命存在於世是渺小和無力的,這對習慣於歌頌生命崇高偉大的人類中心主義者是一種警示,即對人類的態度不能過於樂觀,更多的時候需要嚴肅的審察,把人的生命放在整體生存狀態中去考量。 其次,叔本華用上帝的身份來審察世界的芸芸眾生,看到了意志的自由、無限,生命的必然、有限,看到生命的種種障礙、欠缺,看到人們盲目的欲求、掙扎、奮鬥,人們忙忙碌碌,但只是彷徨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最終都不可逃逸地走向死亡,歸於空無和寂滅。短暫而悲劇的生命要獲得幸福唯有通過對藝術作品進行「純粹的靜觀」,即他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所說的:「認識從意志的使役之中解放,『人們』忘記自身是個體,意識的提升為純粹、無意志、無時間性、脫離一切關係的認知主體。」[1]可見,叔本華在揭示了生命悲劇性的同時,也為大眾指出了擺脫意志束縛、獲得幸福的方法,個體內心只有進入一種「擺脫意志」的狀態成為一種純粹的認識主體,僅僅關注「事物是什麼」時個體就能夠擺脫意志的束縛感受到生命的幸福。個體在「純粹的靜觀」的過程中成為了純粹的觀察主體,暫時地忘記生活之欲並從「意志」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此時的個體可以體悟永恆之生命,同時內心也可以體會到物我為一、物我相忘的逍遙與幸福。 最後,叔本華的生命觀中對理性主義傳統的揚棄以及所蘊含的人文關懷都具有現實意義,值得進一步研究。時至今日,我們已經飽受工具理性和人類中心主義之苦,對生命我們需要進行嚴肅而冷靜的審察,需要「純粹的靜觀」。總而言之,善待生命要從善待心靈做起。 參考文獻: [1][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沖白,譯,楊一之,校.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黃文前.自由意志——叔本華哲學思想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 [3]柴忠月.終極的痛苦和有限的幸福——論叔本華人生哲學[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2,(2).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讀《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有感
※有些人,註定只是生命中的過客
※為什麼人類要阻止同類的自殺行為?
※玩遊戲的你,最接近上帝
※抑鬱症嚴重的人為什麼要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