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北送 淅川擔當
丹江口水庫,水清岸綠核心提示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區、移民大縣、生態大縣,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淅川縣的每一個頭銜,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從時間跨度長達半世紀的艱辛移民,到為保一庫清水而不懈的努力,淅川縣堅實走過的每一步,都是事關調水成敗的關鍵。當中線即將迎來全線通水的歷史性時刻,淅川,再度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保水質迎通水工作目前已進入倒計時最關鍵時刻,全縣上下將集中精力,加班加點,高標準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確保一江碧水永續北送。」淅川縣委書記馬良泉如是說。□本報記者 李 萍 特約記者 張本貴 高 帆壯士斷腕治污染 一庫清水甜億人生態建設蹚新路 滿目綠色醉心田美麗渠首,成為淅川的「名片」油綠的茶花樹、艷麗的紅楓、一望無際的竹柳、鬱鬱蔥蔥的湖桑……在淅川,在丹江庫區,滿眼綠色既讓人心曠神怡,又為丹江一庫碧波提供了一道美麗的生態屏障。那濃濃的綠色,源於淅川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而走上的一條兼顧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渠首淅川生態區位十分重要。為實現既保生態又保發展的目標,淅川縣找准建設渠首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這一載體,並將生態農業建設作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為此,淅川縣出台了系列優惠政策,如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協調銀信部門降低信貸門檻、整合農業、水利等涉農項目等,短短兩年多時間,便吸引50多家企業進駐淅川,發展茶葉、金銀花、竹子、玫瑰等高效生態農業,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竹柳種植基地、全國最大的石榴種植基因庫,全省最大的玫瑰連片種植基地和湖桑種植基地,20萬農民端上「綠飯碗」,30多萬畝荒山盡披綠裝。生態農業的蓬勃發展,既富民強縣,又成為丹江牢不可摧的生態屏障:竹柳可吸收水和污泥中的磷素、硝態氮等污染物,還能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屬;金銀花、茶樹可以保持水土;湖桑根系發達,能有效防止土壤中氮磷流失。在發展生態農業的同時,淅川縣還紮實推進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推進荒山造林、退耕還林還草和封禁治理,並採取治溝與治坡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對小流域進行治理和綜合開發,使小流域生態狀況大為改觀。近兩年來,該縣共投入資金2億多元,對10個項目區73條小流域進行了水土保持治理,治理面積達970平方公里,各類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000多個,年減少水土流失量210萬噸,圓滿完成了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項目一期工程任務,「保」出一片天藍、山綠、水碧。綠色發展結碩果 秀美家園躍眼帘稿件來源:南陽晚報*南陽網通水在即,渠首第一村——陶岔舉國矚目。如今的陶岔,數百套仿古新居飛檐斗拱、木窗木柱、古樸典雅;房前屋後,香樟樹傲然挺立;寬敞的道路十分潔凈,來往的人們笑臉盈盈。這個昔日不起眼的小鄉村,正華麗轉身為古色古香的「風情小鎮」。該縣聘請中國鄉村規劃設計院科學編製規劃,突出「生態、文明、綠色、循環」理念,對陶岔村實行一戶一景規劃建設。新村總投資2億多元,新建房屋326套,涵蓋商貿、教育、醫療、娛樂、環保等功能。古樸典雅的建築風格、環保綠色的設計理念、精緻合理的房屋布局,讓陶岔新村成為渠首一道靚麗的風景。為打造好渠首靚麗「名片」,淅川縣還先後投資2.6億元,高標準綠化內鄧高速、調水乾渠和渠首快速通道兩側及湯山、禹山,栽植廣玉蘭、香樟等名貴樹種600餘萬株,綠化面積5.7萬畝。投資2000多萬元,對內鄧高速出口、快速通道兩側400多間房屋立面予以改造,並高標準建成了高速出口遊園。與此同時,對渠首沿線公益廣告進行規範,安裝了20多塊高標準的迎通水宣傳標語牌。通過拆除私搭亂建建築,清理垃圾和衛生死角,使渠首面貌煥然一新。致力於建設美麗渠首,讓淅川不僅僅是陶岔有變化:目前在淅川,城鄉街道乾淨整潔,車輛出行井然有序,道路兩側葉綠花繁,公益廣告隨處可見……這些,都是淅川縣在「水質至上、生態為先、綠色發展」理念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致力於打造生態綠城、宜居山城、旅遊新城的結果。於是,鳳凰山省級森林公園創建如火如荼地開展,環城生態屏障已然形成;積極推行城內增綠工程,城市綠化體系特色鮮明;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村更綠了,景更美了,水更清了,人更富了,一批山水相依、人景相映、村韻悠長的美麗鄉村躍然而出。快了,快了,通水就在眼前。乾渴的北方暢飲的,將是滿載淅川深情的滔滔碧波。②1
推薦閱讀:
※敢於擔當,坦誠無畏的人,一定是為尊嚴而活著的人
※習主席英國議會演講:大國理念與擔當的時代強音
※新征程任重道遠,要在務實中顯擔當
※能擔當才能有作為
※山東邁向文化強省的自信與擔當
TAG: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