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里的內外相引
內外相引
1
以外引內
▼
太極拳是內外兼修的,外面是肢體的屈伸,內里是以意以行氣;是以外動來引內,又以內動來引外,內外相互引發的,以達內外合一。陳鑫說︰「外之所形,莫非內之所發。」余師?陳發科福生先生亦常言︰「內不動,外不發。」太極拳的鍛煉方法是每一動作,先要意動,再是氣動,然後形動。這是練拳已經有相當功力,意、氣、形三者已經練成一體;每一動作,必有此三步而分先後而已。
初學時對於用意行氣,一片茫然,僅能手足照樣比劃運轉,先是手足屈伸,均不合法度,漸漸正確;姿勢正確後,操練既熟,應當注意開合,開則俱開,合則俱合。開的動作形於手足為順纏,合是逆纏;手足的纏絲,引發內勁。開的順纏,內勁由丹田達於四梢;合的逆纏,內勁由四梢回歸於丹田。
外形之開合與纏絲順逆既明,進而注意呼吸,呼吸是氣之形於外者,開者為呼,合者為吸,內則為橫膈膜之升降;再進而注意虛實,虛實是意之顯於外者,內則為內勁運行之輕與沉。此形於外的開合、呼吸、虛實,是引內之纏勁達於四梢與回歸丹田,橫膈膜之升與降,及內勁之輕與沉;同時此外與內互為因果,相互為用,以至內外合一。
2
由內及外
▼
打拳練架,熟練既久,動作輕緩,緩能生柔,柔至極,剛自生。剛為實,柔為虛;實為開,虛為合;開為呼,合為吸;均是顯於外者。蘊於內者是虛為內勁之輕,實為內勁之沉,是為用意;吸為膈膜升,腹部微收,而氣聚于丹田;呼為膈膜降,部份氣由鼻出,部份氣沉入丹田(臍下中極穴),部份氣流行於中丹田(臍部神闕穴),小腹自然外鼓,是為行氣;開為內勁出自丹田運於四梢,合為由四梢回歸入于丹田,是為練 形。
以意行氣,帶動外形,同時外以引內。外之虛實、呼吸、開合,相互與內之輕沈、升降、出入配合;如此以外引內,由內及外,內外兼練,總歸以意,內外合一,表裡一致。
心靜則意專,氣斂則神舒,因之打拳要心靜氣斂。用意要心靜意真,行氣要呼吸養氣,練形要運動肢體,學者能夠做好靜和動的姿勢要求,並且做好內和外的動作要求,那就能把握著太極拳的鍛煉方法,但必須依照一定的步驟漸進,始能逐步有功,以至於成。
太極拳的內外兼修的鍛煉,橫膈膜升降的腹部呼吸,對於腹腔和肝臟使受到時緊時松的腹壓運動,有助於輸送血液與促進肝臟機能的活動。陳氏太極拳獨特的纏絲勁的練法,極為細緻的,使內勁的從丹田達於四梢,再回歸於丹田,是循人體經絡自然的路線,對於調和氣血,增強體質是極有效果的,同時在技擊方面主張勁由內換,內不動,外不發;內氣潛轉,外發則無堅不摧,使技擊達到最高的境界。因為太極拳是健身與技擊並重的,所以能夠流傳不替。
推薦閱讀:
※陳式心意混元24式太極拳(十九)
※二十四式太極拳歌訣,附拳譜回家練練
※國粹太極功法小釋
※清源涵齋的文件夾【太極】1
※(身形應當似水流)太極拳好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