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怯懦性格的心理矯正
07-08
孩子膽小,不要嚇唬也不要溺愛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勵孩子去採取實際行動。--美國科學家愛因斯坦據報道:一個身體單薄、性格內向的小學四年級男生,由於忍受不了本校六年級一"小霸王"的欺侮,竟然吞下了大量安眠藥,懷著恐懼含恨離開了人世。在自殺的前一天下午放學後,"小霸王"曾在他放學回家的路上攔住他,要他明天務必"孝敬"一條煙,否則就會放他的血。在這之前,他曾遭受過多次類似的敲詐和威脅,還多次被打得鼻子、嘴巴出血。這個可憐的小男孩不敢告訴父母和老師,因為"小霸王"威脅他說:"要是敢告訴老師和父母,以後就別想有好果子吃!"一個幼小的生命就此離開了人世,震驚之餘,人們自然聯想到孩子輕生背後的原因:除了教育體制的滯後及師長的失職外,最直接最關鍵的原因還是這孩子自身的性格--膽小懦弱。膽小怯懦的孩子,一般具有這樣一些特徵:沉默寡言、不好動、朋友很少、說話聲音很小、做事猶豫、經常不敢獨自出門等等。一般來說,孩子膽大膽小,與家庭教育直接有關。具體來講,父母的下列行為可能導致孩子膽小怕事:動不動就訓斥孩子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對孩子要求很苛刻。一旦孩子的表現沒達到自己的願望,就嚴厲地訓斥孩子,罵孩子沒有本事,甚至體罰孩子,大大挫傷孩子的自信心。溺愛孩子有人這樣描述一些溺愛孩子父母的舉動:"飯不用他自己盛,生怕燙著;蘋果不用他自己削,生怕傷著;路不讓他多走,生怕累著;高處不讓他去,生怕跌著;學騎自行車,父母雙雙跟著扶著,生怕摔著……"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暗示孩子,你什麼都不能做,孩子自然就什麼也不敢做,變得膽小怕事。經常恐嚇孩子當孩子調皮搗蛋時,父母為了制止孩子胡鬧,經常恐嚇孩子說,"你再鬧就讓老虎把你吃了","你再不聽話,晚上魔鬼會把你抓走的"等等。雖然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孩子安靜下來,但對於一個辨別力不強的孩子來說,這些話會帶來相當大的心理恐懼。經常向孩子灌輸"卑微"的思想意識我們經常聽見一些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說:"我們家窮,沒權沒勢,也沒什麼本事,你要少出頭露面,少與人搭話,吃點虧就吃點虧。"在這種意識的誘導下,孩子覺得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別人,容易膽小懦弱。應該說,沒有天生膽小的孩子,孩子膽小也不是病,但膽小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因此父母不應輕視這一問題。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可幫助孩子擺脫恐懼。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家庭氣氛和諧,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由地生活,潛能得以發掘,能力得以發揮。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可讓孩子敞開胸懷,開闊眼界;教給孩子適當的技能,如唱歌、繪畫、手工等,可讓孩子堅信自己並不笨,從而增加自信心,敢於參加集體活動。不嚇唬、訓斥孩子經常給孩子講"鬼怪"的故事可能造成孩子膽小的性格;孩子恐懼,父母的嘲笑或訓斥,甚至強迫孩子去做他(她)害怕的事情,也可能加劇孩子的膽小。對此,父母要杜絕恐嚇、訓斥,要有耐心,多鼓勵多引導,並有意識地鍛煉孩子,幫助孩子消除恐懼感。引導孩子正確看待欺負行為當孩子受到別人欺負時,要讓孩子認識到大多數的行為是很無聊的,不值得理睬。但有些取笑傷害了孩子,就不能置之不理。此時要幫助孩子學會靈活地做出恰當的反應,不能一味地退讓。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通常,有責任心的人能自覺克服膽怯心理。比如讓孩子照顧弱小或年幼的孩子時,他會很感興趣,完全忘記了膽怯。鑒於此,父母不必時時處處小心,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偶爾表現得虛弱、無助,十分需要孩子的照顧,這有必要,可逐漸讓孩子擔負起一定的責任,肩負責任,孩子的膽怯就容易克服。心理小貼士熱切的期望可使被期望的人達到期望者的要求,這便是心理學上的"皮格馬翁效應"。一個人,一旦感受了別人的期待,其自尊心、虛榮心、自信心就會被激發。為了不辜負別人,為維護別人給自己的好名聲、好形象,他便會竭盡全力。期待若以讚美的方式表達出來,效果會更好。對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要孩子擁有某方面的才能與特質,你就應該把孩子看成已擁有這方面的才能與特質,並且誇獎他。比如,期望孩子膽大自信,而孩子偏偏膽小、不自信,不妨公開地假設或宣稱孩子已經擁有你所希望的膽大、自信,比如說:"爸爸就知道你能自己去找小朋友玩","媽媽早就看出你有演講的才能","大家都說你不可能一人在家,我看你行"……感受到你的期待,孩子就容易克服膽小的弱點,變得膽大起來。孩子膽小怕事多因父母教育不當 有的孩子特別膽小,不論在家還是在外面玩,家人都必須在他的視線範圍內。有時帶了玩具出去,被鄰居家的孩子一把搶去了,也不敢要回來。家長心裡著急了——— 這麼膽小怕事怎麼行?據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父母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方法上過於簡單,處理過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裡緊張。剛剛雖然是個男孩子,但他膽子卻很小,平時不愛說話,在幼兒園裡老師說他特安靜,不鬧,好乖;家裡有爸爸媽媽的朋友來玩,叫他和叔叔阿姨打招呼,他就躲在爸爸媽媽的背後;在小區里,看到別的孩子們在玩滑梯,盪鞦韆,他站在一邊看,爸爸媽媽又心疼又擔心,不知剛剛怎麼會這樣。許多成年人的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兒童時代。如果孩子的拘謹在兒時得不到解決,那麼,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後事業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也會因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難。放手磨鍊孩子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鍊。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家長應努力不去干涉他怎麼玩。不要批評孩子是「膽小鬼」千萬不要批評孩子是「膽小鬼」。因為孩子尚不能自我評價,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說。如果孩子感覺自己被人視為「膽小鬼」,有可能就不願再去嘗試那些「膽大」 的做法而維持「膽小」的狀態。父母不要不斷地責怪孩子表現不佳,允許各種各樣的弱點貫穿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才是理性的父母。父母莫要表現得過於「強大」,否則會造成孩子「窩囊」無能。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一是以大人經驗看似簡單的事,在幼小心靈中卻「非同小可」,您應該耐心講解。或許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你講的知識,但是講解本身會讓他感覺危險的程度在減弱,起碼在這個時刻是安全的。二是支持,當孩子真的處於恐懼中時,他需要你實際的支持和陪伴,不僅限於口頭安慰,最好在行動上讓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對於幼童來說,父母就是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絕對安全的。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膽小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所以自信心的培養十分重要。要為孩子多創造一些交往和溝通的條件和機會。現在的獨生子女,父母總是呵護有加,孩子勢必少了與人交往的經驗,也就缺乏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與小朋友相處,顯得比較被動。父母要帶著孩子多串串門,多參加一些聚會,孩子會在觀察父母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學到不少東西。同時,在熟悉的環境中孩子會比較放鬆,膽子會大起來,逐步產生自信。孩子自己的交往圈子也很重要。父母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他單獨和不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跟大孩子玩,能學會遵守規則;跟小孩子玩,可以學會照顧別人。待他交到幾個好朋友之後,膽子自然就大了。當然,年幼的孩子之間往往會發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小「糾紛」。發生衝突時,不必馬上把他帶回家,最好試著讓他自己解決。比如自己的東西被搶走了,你要鼓勵他自己去索要,不能束手無策,依賴父母。被別人欺負了,也要學會講道理,警告欺負人的孩子。實在解決不了了,大人再出面。"膽大"與"膽小"?文/藍迪親子幼教專家 謝寧孩子在家裡彈琴彈的很好,但是到了幼兒園六一節目讓她去表演的節目時,就是不敢去,膽子小的不行;孩子一見到陌生人就緊張,就往我身後藏,我還強調這個阿姨,我們以前見過的,但是還是不行,這是不是預示著孩子長大之後會比較膽小呢?家裡來了客人躲在角落裡一言不發,被家長叫出來也躲躲閃閃;不敢回答老師的問題,開口了也是聲音細小,匆匆結束;不敢一個人呆在家裡,總說害怕,怕什麼也說不清楚;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負的時候大聲講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如果問家長們,你想你的孩子膽大一些,還是膽小一些,你會選擇哪一個?在我接觸了很多家長後,得出了這樣的結果,家長總覺得膽大的孩子會更好些,認為膽子大是被社會公認的好的品質,認為孩子膽子大能夠主動與人打招呼,能夠嘗試新事物,能夠有自己的想法等等。如果孩子的膽子太大了,家長們會不會擔心呢?就好比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時,他對周圍的一切都好奇,什麼都敢碰,什麼都敢做,正所謂無知者無畏呀!這個時候孩子敢去嘗試了,但是我們的家長卻又來制止了,保護了,漸漸的我們的孩子變得膽怯了。家長是否和孩子溝通過,在他們眼裡的膽大與膽小呢?下面是孩子對膽大與膽小的看法:膽大好我今年五歲,膽大的人不怕天黑,還可以爬雪山。還有晚上可以一個人在恐怖的小屋裡睡覺……膽大的人不怕老鼠,敢把老鼠踩死……膽大的好當警察。膽大的人樣子很兇,別人不敢欺負她!……膽大好,膽子大的小朋友不怕辣,可以吃辣椒,辣辣椒有味道,膽大的人不怕壞人,可以抓壞人,壞人怕膽大的人,膽大好,可以交許多新小朋友,膽大可以到舞台上表演節目,我不敢,我想當演員,長大了我就敢了。膽大好膽子小好,比如前面有個洞,膽子大的一直往前走,就容易掉下去,膽子小的,走到洞前會停下來,看一看(就不會掉下去);……我五歲了,膽子小看見石頭會繞過去,勇敢的小朋友走路東張西望,沒有看見石頭,就會絆倒,膽小的小朋友游泳的時候會戴上游泳圈到深水池子,勇敢的小朋友沒有戴游泳圈到深水池,容易掉進深水池裡淹死……膽小的人不和牛斗,也不會被牛傷和斗死,膽小的小朋友舉手發言,學習好,是乖娃娃,膽小好,膽小的人不當恐怖分子,不開飛機撞高樓,撞高樓,爆炸摔下來,好嚇人呀!看了孩子對膽大與膽小的看法,家長們怎麼看呢?兩個都有各自的優勢呢!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從出生8個月到3歲之間,是實現自主性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學會了走路、說話,表現出心理的能動性,如愛提問、愛模仿、愛做遊戲,併產生了最初的自我意識。在行為特點上,喜歡爭著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表現得頑皮、不聽話,這是自主性發展的表現,也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 "第一個反抗期"。如果家長未認識到這一特點,生怕孩子做不好,事事代勞,結果就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展,使他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膽怯心理。 膽小怯懦性格的心理矯正抬起頭來,你比誰都高 ——膽小怯懦性格的心理矯正 一、個案簡介:良良,13歲,性格內向,膽小怯懦。上課時雖能認真聽講.但回答問題時神情緊張,目光遊離不安,語言結結巴巴,幾句話沒說便滿臉通紅,急切的盼望老師趕快讓其坐下。課堂討論時,他總是低著頭,用舉起的課本遮住臉部,讓別人無法看清他的表情,總巴望老師和同學別注意他。課間休息或課外活動時,其他同學嬉笑打鬧,生龍活虎,良良卻遠遠的坐著觀望,偶爾也報之以笑聲,但總的反應是沉默寡言,一副漠然狀。膽小怯懦的孩子雖然對別人不構成傷害,但是他自己會有不自然甚至難受的感覺。這種社會退縮性格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是十分不利的。一個學生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後,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怯於與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閉,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際關係,反過來又會加深怯懦。二、個案分析:根據我的觀察與分析,良良在眾人面前膽小害羞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家庭不良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一次,我在良良的作文中看到:媽媽為他學習中出現的錯誤而狠狠地打了他一頓。經過了解,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他的父母脾氣暴躁,與孩子交流太少,對孩子的錯誤言行處理簡單粗暴,更不允許孩子在大人面前辯理;二是對孩子學習的期望值太高,不能與孩子經常交流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對孩子學習、生活中出現的錯誤不能寬容疏導,不能進行實際分析、科學判斷。家長過於嚴厲是造成孩子膽小怯懦的根本原因。大樹下面只能長小草。父母的簡單粗暴與過高期望,使本來就內向、感情脆弱的良良形成了膽小怯懦的性格。(二)自信心不足由於膽小,良良缺乏自信,缺乏勇氣,過分懼怕在眾人面前講話,,在學校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慾望,因此總是得不到老師同學的注意,整日「默默無聞」。在集體活動中,他大多是旁觀者、陪襯者。因為失去展示的機會,與人交流時想像成功的體驗貧乏,因而喪失交往的信心、勇氣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形成了惡性循環。膽小怯懦的學生總是過於在乎別人的評價,對於別人的話過於敏感,所以別人的一句否定或批評可能就會讓他們悶悶不樂、耿耿於懷,從而影響了自己的心情;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膽小退縮的人在追求目標時,總是缺乏主動性、勇氣和信心,所以可能錯過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成功和幸福.(三)自我封閉由於良良膽小拘謹.怕自己犯錯誤受批評.使他見老師和同學及場面就害怕,超出了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造成心態失衡:加之對他人不信任、敏感、多疑、懷有戒備心理,就難以適應與同學的相互交往.形成封閉心理,造成交往障礙。怯懦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對他人的信任。在自我封閉的重壓之下,他們很難從周圍的人身上獲得樂趣。所以,膽小怯懦的孩子往往不快樂,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三、具體措施(一)面對現實,樹立信心針對良良的表現,我首先讓他明白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誰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只要他在學習和生活中不苛求自己,一切從實際出發,膽小怯懦的心理和習慣一定是可以調控、可以克服的。我要他牢記愛默生的話:「一心想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為他讓道。」膽小怯懦往往與自卑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樹立信心的確是很重要的一步,良良不是不懂這一點,只是憑藉他個人的力量很難找回自信,他需要老師的具體幫助。(二)創造條件,加強鍛煉課前,告訴良良課堂上老師講要提出的問題,有意讓他通過查找資料請教家長,弄懂問題,然後在課堂上大膽發言,受到同學的讚賞,讓他品味到成功的喜悅,我對該生講清在眾人面前講話是一種人與人交流的正常方式,對該生的具體訓練要求為:一是每天上課一定要主動舉手,爭取回答問題;二是在課外活動時間,要主動與座位附近的同學講幾句話;三是在閱讀課上當眾閱讀;四是主動跟同學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五是找一個問題,主動跟老師交換意見……這些訓練使其逐步樹立了「我能行」的自信,有了自信,膽小怯懦的心理就逐漸減輕了。 老師的特殊關照給良良提供了外在的支持與幫助,這為增加他的自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師應當注意的是在改變良良的性格時不要急於求成。要採用小步子原則逐步增加要求,一下子要求太高反倒會打擊孩子的自信。(三)加強交流,改變觀念有意告訴他一個問題,讓其主動與家長交流,然後從家長處反饋信息。孩子得到寬容,也理解了家長。我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引導家長主要從改變行為習慣入手,促使其徹底拋棄膽小怯懦的心理。首先給家長推薦家教書目,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使家長明白過度膽小也是心理問題,應該通過訓練積極克服.接著,明確要求家長做些具體工作。如:降低對學生過高的要求,經常帶他參加多人聚會的活動,訓練他招待陌生的客人,讓他自主的進行一些社交活動等。同時引導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予以肯定,對他的失敗則予以客觀的評價,交給他具體的做法並鼓勵他不怕困難。另外要家長帶他親近、觀察美好的大自然,讓他在氣象萬千、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敞開自己封閉的心靈,讓他明白「抬起頭來,你比誰都高」。家庭是一個獨特的社會化場所,在少年兒童這一個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家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長不懂得教育的基本知識,或者沿襲自己的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這就需要老師做一些教育知識的科學普及工作。(四)正確引導,經受挫折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提醒和開導他,使他明白一個人不經受挫折就不成熟,不經受磨難既不會真正長大,當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要意志堅強,精神樂觀。同時有鼓勵他勇敢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抓住每一次機會強化自己「沒有什麼可怕的」這一理念,使他堅信:抬起頭來,就會比誰都高。 性格會影響人的一生。只有培養優良的性格,才能成就自己,因為沒有人能在膽小怯懦的性格中獲得成功。性格決定命運,命運影響終身。改變了性格中的缺陷,也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就可以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因此,老師的心理輔導工作可謂「善莫大焉」四、輔導效果經過一年多的心理輔導,良良的性格活潑多了,逐步建立了較強的自信心。現在,他己能口齒清楚的大膽發言,上課回答問題時目光不再遊離。如今,他上課總是把手高高舉起,巴望老師關注他:課餘能經常主動與同學交往,還主動參加學校的朗誦比賽,同學們都說他象變了個人似的。家長也高興的稱讚該生在公眾場合、陌生人面前表現的自然、大膽、不再害羞了。五、體會與啟示(一)良良的問題告訴我們,學生膽小怯懦心理的出現與家庭環境和教育分不開,要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將促使孩子與家長溝通交流放到我們的工作議事日程上來。(二)良良的轉變告訴我們,雖然內向性格是天生的,不可根本扭轉,但是適當的心理訓練可以使人逐漸克服膽小害羞的心理。(三)對良良的輔導過程告訴我們,教師不但要有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專業素質,還應懂得一些心理指導的方法。通過這個案例及對該生所採取的措施,我們可以看到學生膽小害羞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同時,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著,面對的是稚嫩的心靈,需要百般呵護,採取科學、細膩的管理方法,學生的心理才能健康的成長,學生才能愉快的生活。在工作中,讓我們多一份欣賞,少一些譴責:多一份表揚,少一份批評;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份放手,少一份約束。(本文原始案例來自南陽市宛塘區黃台崗鎮第二初級中學邢中娟,點評專家:鄭州大學 韓嘯) 一、膽小怯懦心理的基本表現怯懦性格的形成同家庭溺愛、袒護、或過度嚴厲有關,也與學校生活中缺乏意志力的鍛煉有關。性格內向、感情脆弱的學生倘若得不到適當的鍛煉和引導,便容易形成怯懦性格。作為一種以膽怯和懦弱為特徵的性格弱點,基本表現有:膽小怕事,遇事好退縮,容易屈從他人,甚至逆來順受,無反抗精神;進取心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難,在困難面前驚慌失措;感情脆弱,經不住挫折和失敗;一個學生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後,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怯於與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閉,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際關係,反過來又會加深怯懦。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學校病」之一的「精神恐懼症」,即指這種性格缺陷:不及格分數困擾學生,使其心靈受到刺激,一看到評分就恐懼;害怕教師,一看到教師責備的目光就嚇得呆若木雞。被恐懼心理壓抑得不能正常思維,教師的大聲訓斥,甚至是對別的學生的訓斥,都會抑制他的智力活動,恐懼心理使他麻木了。 二、膽小怯懦性格的形成原因(一)身體方面的影響:體弱多病,但更重要的是由於父母不良的教養所致,孩子稍有不適,就去求診,用藥過多。(二)教育方面的影響: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管得過分,唯恐發生意外,或者家長為了省心,限制孩子的活動範圍。(三)環境及其它影響:生活單調,平日接觸的人少,缺乏孩子天真活潑的生活環境,外出與人交往機會少,造成不愛說話,不合群,缺乏適應能力,靦腆怯生。為培養孩子的良好個性,為父母者在孩子的成長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端正父母的教育態度,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把這一態度貫穿到孩子的日常起居和遊戲中去。孩子感興趣或會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當然是沒有危險的事),讓孩子自己從中體驗樂趣並得到滿足。三、如何矯正怯懦心理造成學生怯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生理缺陷;或依賴性強,遇事縮手縮腳,遇到困難便畏懼發愁;或家長過分嚴厲;或能力差、智力緩慢、性格內向、失敗體驗過多等,都會使學生失去信心,產生怯懦心理。膽怯退縮的確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大障礙,是成長、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那麼,我們如何踢開這塊絆腳石,勇往直前地走在成長、成熟、成功的道路上呢? (一)個人方面1、訓練自己盯住對方的鼻樑,讓人感到你在正視他的眼睛。2、徑直迎著別人走上前去。3、開口時聲音宏亮,結束時也會強有力;相反,開始時聲音細弱,閉嘴時也就軟弱。4、主動展示自己。6、事先演練文字內容,到時就會胸有成竹。7、想方設法和比自己強的人交往。這樣,你會學到知識,同時還可觀察強者的弱點和缺點,從而增強信心。(二)家庭方面1、學習獨立精神,丟掉依賴性家長要多和孩子交流,啟發他自己申請自己可以完成什麼任務,要讓孩子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依賴,要獨立思考,獨立解決疑難問題。有了獨立精神,解決問題就會大膽了。2、教育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到陌生環境中去鍛煉怯懦的孩子往往不敢接觸人,那麼家長要有意識地多讓他接觸人。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必須鼓勵孩子和小夥伴們多接觸,多遊戲,消除孩子對外界的陌生感,繼而再鼓勵孩子主動與人交談、相處,接觸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會膽大一些。3、鍛煉能力,樹立自信心能力弱的孩子往往易自卑,要真正去掉怯懦就要提高能力,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去買東西,或辦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孩子勇敢地邁出一步時,家長要多鼓勵,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認為自己能行。成功的經驗多了,就能增強自信,對自我更有信心。4、教孩子自覺鍛煉自己的意志,學會勇敢當孩子受挫時,家長要多慰勉。告訴孩子在鍛煉自己的意志時要向強者學習,膽怯時可以想想強者的形象,心理還可以暗示自己「他們行,我為什麼不行?」思想受到鼓舞,就會有勇氣迎接挑戰,從而不再膽小怯懦,而會勇敢地面對生活、面對學習、面對人生了。(三)學校方面1、氣勢激勵怯懦性格者的最大弱點是過分畏懼和害怕,要克服這一弱點,就要藉助氣勢的激勵。一個人在氣勢盛時,能產生一股不可阻擋的勇猛勁頭。「火從心頭起,怒向膽邊生」。戰爭中士氣的勃發,可使原本怯懦之人也會產生決一死戰的堅強意志。對待困難也是如此。在困難面前,有了那麼一股敢拼敢斗的氣勢,擺出一副摩拳擦掌的架式,你就會感到有力量,就不再會感到怯懦。因此,對性格怯懦的學生來說,要求他們學會用自我打氣、自我鼓勵、自我暗示等方法來培養自己無所畏懼的氣勢,非常重要。 2、勇於行動矯治怯懦性格最有效的方法是採取行動。儘管幾乎每一個怯懦者都懂得應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的道理,但他們仍然怯於行動。古語說:「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坐而論道,只說不幹,就既不會有力量,也不會有由這力量建樹起來的成就,當然也就不會由於愉快地看到這種力量而產生的信心,這樣,你的心情就只能久久地為怯懦所瀰漫。鄒韜奮說:「我的態度是一息尚存,還是要干,干到不能再幹才算數,決不屈服。我認為挫折磨難是鍛煉意志能力的好機會。」他又說:「以排除萬難堅定不移的勇氣向前干去,必有成功的一日。」他的這些話,是值得一切有怯懦性格的人記取的。 3、不怕失敗許多學生之所以怯懦,無非就是怕失敗。但越怕就越不敢行動,越不敢行動就越怕,一旦隱入這種惡性循環之中,怯懦不免就加深了。應該使學生懂得:越是感到怯懦的事越要大膽去做,只要你能大膽去做,你就能戰勝你的怯懦。為此,教師應有意交給學生一些他們感到怯懦的、困難的任務並要他們完成,當他們想打退堂鼓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隨著這這類鍛煉機會的增多,學生的能力就會自然累積起來,就會不再感到怯懦了。青少年在面對陌生人或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中時,膽小害羞的人往往顯得局促不安,不能與人坦率自然地交往,同時也讓旁邊的人感到不舒服;當遇到不熟悉但認識的同學,膽小害羞的人常常因為不好意思而沒有與人打招呼,結果可能會讓人誤解為高傲、目中無人,從而影響了人際關係;當一項新的任務擺在面前的時候,膽小退縮的人總是缺乏信心,認為自己可能勝任不了這項任務,可能就會放棄或逃避,於是可能就比其他人少了很多發展的機遇;我們自己在認識到了膽怯、害羞、退縮對我們的學習和以後的工作、生活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之後,應該學會自助--幫助自己走出膽怯退縮的困擾,成為一個自信、獨立、勇於迎接挑戰和困難、善於抓住機遇、快樂輕鬆的人! (一)個人方面 1、樹立自信心是戰勝膽怯退縮的重要的法寶 膽怯退縮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表示懷疑,結果可能會由於心理緊張、拘謹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我們中的有的人可能有過考試怯場的經歷。本來平時成績不錯,但是一遇到比較重大的考試就緊張得不得了,腦子裡一片空白,結果以前會做的題,也做錯了,這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現,而性格膽怯退縮的人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那些自信、膽大的性格外向的人,可能越是大考試發揮越好,這是因為後者自信心比較強,而且不象膽小內向的人那樣瞻前顧後,想得那麼多,大腦的興奮點都集中在如何答題上了,所以比較容易發揮水平,甚至超水平發揮。那麼,膽小退縮的人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應該為自己打氣,相信自己起碼有能力發揮自己的水平,然後只要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抱著這種所謂的,平常心去面對一些挑戰,結果如何也不會給我們留下什麼遺憾了。 2、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樹立自信心打下基礎 自信心不是憑空產生的。如果你要參加一個考試,但是你一點都沒複習,那麼再膽大自信的人也不敢認為自己一定能考好,更何況是一個本來就不自信的膽小退縮的人呢?心理就更沒底、更會緊張了。又如,當你要在許多人的場合做一個講座,但是你卻沒有認真準備,那你在上去之前肯定會對自己是否能夠講好產生懷疑當然對於那些很有演講經驗,很會控制場面,調節氣氛,能夠即興發揮的人來說,就另當別論了。但是對於本來就膽小退縮的人來說,每一次失敗可能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所以我們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就會為自己樹立自信心打下基礎,為自己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性。而每一次成功又成為膽小退縮的人嘗試下一個任務的動力,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使自己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敢於嘗試新的東西,迎接更多的挑戰,為自己爭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贏得更多成功的體驗。 3、對失敗進行正確的歸因 所謂歸因,通俗地講,就是把某件事的原因歸結於什麼,是歸結於客觀還是歸結於主觀自身。失敗對於膽小退縮的人來說經常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每當遇到失敗的時候,膽小退縮的人往往垂頭喪氣、耿耿於懷,使膽小退縮的人更退縮,更缺乏自信,更沒有勇氣去嘗試新的任務,所以一個人的歸因正確與否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影響到他們對待其他事情的態度,從而可能會對自己處理一些事情的能力真正產生不良的影響。 如果能對失敗進行積極的歸因,即比較客觀地歸因,有助於增強自信心。例如,當你考試沒考好時,你不必灰心喪氣、一蹶不振,重要的是要冷靜地分析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如果是自己沒有複習到,下次把沒弄明白的弄會就是了;如果的確是自己努力了還是沒有做出來,那也一定不要給自己貼上;我很笨;這個標籤,這個標籤太重了,它會在無形中壓抑你的勇氣和創造能力。你可以向那些做對的同學請教,不僅向他們學習解這道題的方法,還可以請他們介紹他們的學習方法供你借鑒。即使那些同學比你聰明一些,那你也沒必要自卑,因為研究已表明大多數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都屬於中間水平,所以我們可以依靠後天的勤奮努力來彌補,別忘了,笨鳥先飛!1、 擴大自己的交往範圍,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膽小害羞的人往往因為膽怯而不敢與人交往,結果僅限於很小的朋友圈子,變得越來越孤僻、退縮。膽小退縮的人很少與人交往,並不是他們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歡迎的,別人不願與之交往的。如果他們形成了這樣消極的自我概念,即對自我的一種穩定的認識,那他們在行動上就會有意無意地表現得讓人很難接近,很難交往。 其實當你認為自己是可愛的,被別人接受的時候,你就會表現的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愛的,人們願意與之交往的,而交往的人越多,就越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從而在別人面前就不那麼膽怯退縮了。 5、注意身體語言 所謂身體語言,是指我們的身體姿態、動作、表情向人們傳遞的信息。羞怯的人不好意思與人說話,與人面對時不敢看對方的眼睛,所以給人的印象是冷淡、閃爍其辭,但實質上這種身體語言傳遞的信息是我膽怯,我害怕,我不安。但是,與之交往的人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他們會把這種身體語言誤解為冷淡、自負,從而避之千里,這使膽怯者更加遲疑不安。其實,膽怯的人不與人打招呼或說話,並不是他們沒禮貌或冷淡,而是怕說出不合適的話而已。 美國心理學家阿瑟.沃默斯認為,只要將身體語言作些調整,就能產生令人吃驚的直接效果。他使用了面帶微笑、坦率開通、身體前傾、友善性的握手、眼睛對視、點頭會使得外在印象親切、隨和。他宣稱這將獲得友好的回報,陌生人也不在那麼可怕了。 當然要想變得膽大、自信,這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特別對於一個膽小害羞的孩子來說,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敢於嘗試新的領域、勇於迎接挑戰的自信、樂觀的人,還需要勇氣和持久的恆心!寶寶膽小竟得「習得無助行為」 一位女士帶著兒子來找心理醫生諮詢,說她兒子膽子太小,總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也從不主動結交新的朋友,更不用說參加幼兒園裡面那些大大小小的比賽了。她擔心這樣發展下去,孩子將來會適應不了社會。 寶寶膽小竟得「習得無助行為」 心理醫生認真地為孩子做了心理測查後,發現孩子智力正常,但自我保護意識過強,害怕困難,害怕失敗,整個測試過程中都缺乏主動性,也沒有一般兒童的好奇心。同時醫生還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情況,原來他們兩口子都是知識分子,從妊娠起就對孩子寄予了厚望。 孩子兩歲多時,他們就開始教他識字算數,但孩子的腦袋不「開竅」,教了幾個星期,仍然只會數不會算,為此挨了不少的罵和打,慢慢地,就變得問他什麼都不肯開口,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對什麼事都興緻勃勃的。綜合測驗時的表現、測驗結果及家庭教育情況,這個男孩患的是一種叫「習得無助行為」的心理障礙。 只要你留心觀察,這種膽小的兒童並不少見。心理學研究表明,膽小其實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膽小的背後實際上是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和障礙,擔心自己在同伴、老師或父母面前「出醜」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心理學上稱之為「習得無助行為」。 「膽小」根源在於覺得自己「笨」 這樣的寶寶會把自己遇到的挫折歸咎於自己「笨」,這對個體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是一大打擊,因而有這種歸因的兒童,往往表現為迴避挑戰,尋求獲得對自己能力的良好評價,避免出現對自己能力的不良評價。碰到障礙、失敗時,表現出低堅持性,常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的低能力,併產生負性的自我認知和不良情緒,即形成一種非適應性的「無助」反應模式,並用這種「無助行為」來消極地保護自己。2「膽小」心理或因父母期望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兒童對失敗歸因方式的形成,與兒童的智力並無關係,卻與父母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及失敗後的評價有關。若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過高,使孩子無法達到要求,便導致經常失敗。 一方面,孩子由於經常失敗使家長由期望變失望,從而招致家長更多的批評、抱怨和貶低,孩子由此更加感到灰心、沮喪,並嚴重損害個人的自尊與自信,為維護自尊,便會產生消極的心理防禦機制,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逃避困難;另一方面,過多的失敗體驗和經常被貶低,勢必影響孩子自我信念的確立,產生「我確實不行」的自我認同,進而構成消極的自我概念,以致在面對困難和失敗時,往往過低估計自己的能力。 這類兒童,常把困難看成是對自身能力的一種威脅,行動時把「成績」當成追求的目標,因而盡量迴避困難,以至對任何事物都持反感、厭倦態度,併產生退縮傾向。反之,若父母能以孩子的實際能力要求他們,在孩子遭受挫折時能幫他們分析原因,使他們知道失敗只是自己學習不夠、努力不夠,只要再加努力就一定能學會,這時,孩子就會把學習作為追求的目標,就會勇於去探索和追求了。 所以,家長在撫育孩子時,對孩子的要求必須符合孩子心身發展的規律和實際能力,不能要求過高或操之過急。當孩子面臨著挫折或學業困難時,不要一味地批評、抱怨、貶低,而要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他們去克服困難,尤其是對他們那種不怕困難、敢於向困難挑戰的精神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3爸媽要幫助孩子克服「膽小」 既然孩子膽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於父母身上,那麼「系鈴還須系鈴人」,由父母入手,逐步改變寶寶膽小怕事的性格。 1、家長和老師要改變過去那種只看到孩子的短處,經常歧視、貶低他們的做法,要去觀察和發現他們的長處和進步,並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揚,使他們重新體驗成功的樂趣,並重建自信。 2、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實際生活中,父母和老師很可能曾在不經意間對孩子說過類似「這麼簡單都不會,你真笨!」的話語,也在無意間否定了孩子的能力,傷害了孩子的自尊,於是,為了保護自尊,他們學會了沉默:他不說,你就不知道他會不會,就不會說他笨了。 3、要改變孩子對失敗和成功的不正確認識在孩子面臨失敗時,不要動不動就責罵他「笨」,質疑他的能力,發現他們是屬於不夠努力或是學習方法不對的問題才是家長的任務。家長還可以在孩子的生活與學習中,利用各種實例,教育他們認識到,失敗和成功都是學習和訓練成果的一種標誌,失敗只是代表學習程度還不夠,只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就會取得成功。 4、強調要加強兒童心理承受能力的訓練。爸媽們可以與寶寶共同體驗失敗,如與孩子真切地談談過去的失敗經歷與體會,或與他一起參加角逐活動,共享成功與失敗。同時可以訓練孩子「負重」,即讓孩子承擔一些有難度的任務,努力就能完成,可以得到肯定與讚揚,不努力就會失敗,就會受到批評和責罰。 造成孩子膽小的四個原因【導讀】「我的小孩膽量太小了」,這是目前不少家長都為之頭疼的問題,許多人都在積極尋找對策。心理專家認為,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家長教育不當等。 「我的小孩膽量太小了」,這是目前不少家長都為之頭疼的問題,許多人都在積極尋找對策。心理專家認為,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環境因素、家長教育不當、孩子的不良體驗等,所以家長要弄清楚原因,再對症下藥。 當前一些家長為了鍛煉孩子的膽量,經常給小孩講些古里古怪的「鬼」、「妖怪」等故事,甚至有些家長還以此來嚇唬孩子,這極容易使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膽量的重要性毋庸諱言。只有擁有膽量和勇氣的人,才能披荊斬棘,走向成功。但也希望家長在培養孩子膽量的時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過分嚴苛。 心理學專家認為,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幾點: 1.先天因素 父母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往,孩子遺傳了他們的特點。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同時盡量多給予孩子關心和愛,鼓勵孩子與別人交往。爸爸媽媽要做孩子的榜樣,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膽小怕事的情緒。 2.環境因素 現在大多數人都住在商品房,一家一戶的封閉環境使孩子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間,造成孩子孤獨、膽怯的性格。 3.教育不當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經常用「鬼」、「妖怪」等來嚇唬孩子;也有些家長當孩子想出去玩時,便用「外面有騙子,會把你騙走」等話語來打消孩子的念頭,使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還有的對孩子期望過高,一旦孩子做錯了事,輕則訓斥重則打罵,使孩子因怕失敗而退縮。有些孩子膽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長對子女過於關注,甚至溺愛,事無巨細都越俎代庖而剝奪了孩子嘗試的機會。 4.切身的體驗 當孩子滿懷信心地在家長面前表現自己時,得到的不是表揚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喪氣;或者當孩子打過一次針後,切膚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醫院就會害怕……從家庭教育角度看,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主要有: 一、經常恐嚇 有些家長見孩子要哭要鬧,或者淘氣調皮不聽話,就用大灰狼、老虎、獅子等兇猛的野獸進行恐嚇,想以此來唬住孩子;有的甚至用魔鬼、妖怪、狐狸精、雷公等迷信物來嚇唬。 有的家長索性關掉電燈,發出各種怪叫聲,造成一種陰森可怕的氣氛。恐嚇對制止孩子一時的哭鬧,會有一些作用,但它的副作用卻是很大的,它會給孩子帶來長時間的心理創傷。因為孩子缺乏科學常識,家長隨意杜撰出來的那些可怕的東西,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抹不掉的陰影,以致一到晚上或沒有他人時,一想起就害怕。這種孩子不敢接觸新奇的事物,不敢去陌生冷僻的地方,心裡經常有一種緊張恐怖的感覺,膽量自然很小。 二、動輒訓斥 有些家長非常嚴厲,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孩子稍有差錯,或稍有不順眼之處,動輒大聲訓斥,嚴厲批評,甚至採用武力進行懲罰;有些家長對孩子管得很緊很緊,不允許他們有半點自由,一舉一動都得經過同意方可。膽量的形成與孩子從小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有著一定的關係。家長什麼事都管得緊緊的,不給孩子一點自由,不準孩子越雷池半步,不準孩子有一點點差錯,這等於剝奪了他們的主動性,久而久之,孩子怎麼會膽大呢? 相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是弱者,你動不動就批評、訓斥、懲罰,使得他整天膽戰心驚,生怕有錯,因而什麼事也不敢想、不敢做。即使家長同意,某件事孩子動手做了,心裡也擔心會不會因出差錯而挨罵。因此,對孩子絕不能採取高壓政策。家長不要以為自己是孩子的主宰,更不能把孩子當出氣筒。寬鬆平等的良好氛圍,民主自由的家庭生活環境,是培養孩子膽量的最好土壤。個案分享:膽小怯懦性格的心理矯正膽小怯懦的孩子雖然對別人不構成傷害,但是他自己會有不自然甚至難受的感覺。這種社會退縮性格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是十分不利的。一個學生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後,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怯於與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閉,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際關係,反過來又會加深怯懦。 一、個案簡介: 良良,13歲,性格內向,膽小怯懦。上課時雖能認真聽講.但回答問題時神情緊張,目光遊離不安,語言結結巴巴,幾句話沒說便滿臉通紅,急切的盼望老師趕快讓其坐下。課堂討論時,他總是低著頭,用舉起的課本遮住臉部,讓別人無法看清他的表情,總巴望老師和同學別注意他。課間休息或課外活動時,其他同學嬉笑打鬧,生龍活虎,良良卻遠遠的坐著觀望,偶爾也報之以笑聲,但總的反應是沉默寡言,一副漠然狀。 二、個案分析: 根據我的觀察與分析,良良在眾人面前膽小害羞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家庭不良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 一次,我在良良的作文中看到:媽媽為他學習中出現的錯誤而狠狠地打了他一頓。經過了解,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他的父母脾氣暴躁,與孩子交流太少,對孩子的錯誤言行處理簡單粗暴,更不允許孩子在大人面前辯理;二是對孩子學習的期望值太高,不能與孩子經常交流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對孩子學習、生活中出現的錯誤不能寬容疏導,不能進行實際分析、科學判斷。家長過於嚴厲是造成孩子膽小怯懦的根本原因。個案分享:膽小怯懦性格的心理矯正 大樹下面只能長小草。父母的簡單粗暴與過高期望,使本來就內向、感情脆弱的良良形成了膽小怯懦的性格。 (二)自信心不足 由於膽小,良良缺乏自信,缺乏勇氣,過分懼怕在眾人面前講話,,在學校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慾望,因此總是得不到老師同學的注意,整日「默默無聞」。在集體活動中,他大多是旁觀者、陪襯者。因為失去展示的機會,與人交流時想像成功的體驗貧乏,因而喪失交往的信心、勇氣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形成了惡性循環。 膽小怯懦的學生總是過於在乎別人的評價,對於別人的話過於敏感,所以別人的一句否定或批評可能就會讓他們悶悶不樂、耿耿於懷,從而影響了自己的心情;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膽小退縮的人在追求目標時,總是缺乏主動性、勇氣和信心,所以可能錯過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三)自我封閉 由於良良膽小拘謹.怕自己犯錯誤受批評.使他見老師和同學及場面就害怕,超出了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造成心態失衡:加之對他人不信任、敏感、多疑、懷有戒備心理,就難以適應與同學的相互交往.形成封閉心理,造成交往障礙。 怯懦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對他人的信任。在自我封閉的重壓之下,他們很難從周圍的人身上獲得樂趣。所以,膽小怯懦的孩子往往不快樂,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三、具體措施 (一)面對現實,樹立信心 針對良良的表現,我首先讓他明白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誰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只要他在學習和生活中不苛求自己,一切從實際出發,膽小怯懦的心理和習慣一定是可以調控、可以克服的。我要他牢記愛默生的話:「一心想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為他讓道。」 膽小怯懦往往與自卑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樹立信心的確是很重要的一步,良良不是不懂這一點,只是憑藉他個人的力量很難找回自信,他需要老師的具體幫助。 (二)創造條件,加強鍛煉 課前,告訴良良課堂上老師講要提出的問題,有意讓他通過查找資料請教家長,弄懂問題,然後在課堂上大膽發言,受到同學的讚賞,讓他品味到成功的喜悅,我對該生講清在眾人面前講話是一種人與人交流的正常方式,對該生的具體訓練要求為:一是每天上課一定要主動舉手,爭取回答問題;二是在課外活動時間,要主動與座位附近的同學講幾句話;三是在閱讀課上當眾閱讀;四是主動跟同學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五是找一個問題,主動跟老師交換意見……這些訓練使其逐步樹立了「我能行」的自信,有了自信,膽小怯懦的心理就逐漸減輕了。 老師的特殊關照給良良提供了外在的支持與幫助,這為增加他的自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師應當注意的是在改變良良的性格時不要急於求成。要採用小步子原則逐步增加要求,一下子要求太高反倒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三)加強交流,改變觀念 有意告訴他一個問題,讓其主動與家長交流,然後從家長處反饋信息。孩子得到寬容,也理解了家長。 我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引導家長主要從改變行為習慣入手,促使其徹底拋棄膽小怯懦的心理。首先給家長推薦家教書目,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使家長明白過度膽小也是心理問題,應該通過訓練積極克服.接著,明確要求家長做些具體工作。如:降低對學生過高的要求,經常帶他參加多人聚會的活動,訓練他招待陌生的客人,讓他自主的進行一些社交活動等。同時引導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予以肯定,對他的失敗則予以客觀的評價,交給他具體的做法並鼓勵他不怕困難。另外要家長帶他親近、觀察美好的大自然,讓他在氣象萬千、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敞開自己封閉的心靈,讓他明白「抬起頭來,你比誰都高」。 家庭是一個獨特的社會化場所,在少年兒童這一個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家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長不懂得教育的基本知識,或者沿襲自己的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這就需要老師做一些教育知識的科學普及工作。 (四)正確引導,經受挫折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提醒和開導他,使他明白一個人不經受挫折就不成熟,不經受磨難既不會真正長大,當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要意志堅強,精神樂觀。同時有鼓勵他勇敢尋找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抓住每一次機會強化自己「沒有什麼可怕的」這一理念,使他堅信:抬起頭來,就會比誰都高。 性格會影響人的一生。只有培養優良的性格,才能成就自己,因為沒有人能在膽小怯懦的性格中獲得成功。性格決定命運,命運影響終身。改變了性格中的缺陷,也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就可以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因此,老師的心理輔導工作可謂「善莫大焉」 四、輔導效果 經過一年多的心理輔導,良良的性格活潑多了,逐步建立了較強的自信心。現在,他己能口齒清楚的大膽發言,上課回答問題時目光不再遊離。如今,他上課總是把手高高舉起,巴望老師關注他:課餘能經常主動與同學交往,還主動參加學校的朗誦比賽,同學們都說他象變了個人似的。家長也高興的稱讚該生在公眾場合、陌生人面前表現的自然、大膽、不再害羞了。 五、體會與啟示 (一)良良的問題告訴我們,學生膽小怯懦心理的出現與家庭環境和教育分不開,要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將促使孩子與家長溝通交流放到我們的工作議事日程上來。 (二)良良的轉變告訴我們,雖然內向性格是天生的,不可根本扭轉,但是適當的心理訓練可以使人逐漸克服膽小害羞的心理。 (三)對良良的輔導過程告訴我們,教師不但要有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專業素質,還應懂得一些心理指導的方法。 通過這個案例及對該生所採取的措施,我們可以看到學生膽小害羞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同時,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著,面對的是稚嫩的心靈,需要百般呵護,採取科學、細膩的管理方法,學生的心理才能健康的成長,學生才能愉快的生活。在工作中,讓我們多一份欣賞,少一些譴責:多一份表揚,少一份批評;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份放手,少一份約束。 (本文原始案例來自南陽市宛塘區黃台崗鎮第二初級中學邢中娟,點評專家:鄭州大學 韓嘯) 知識窗 一、膽小怯懦心理的基本表現 怯懦性格的形成同家庭溺愛、袒護、或過度嚴厲有關,也與學校生活中缺乏意志力的鍛煉有關。性格內向、感情脆弱的學生倘若得不到適當的鍛煉和引導,便容易形成怯懦性格。 作為一種以膽怯和懦弱為特徵的性格弱點,基本表現有:膽小怕事,遇事好退縮,容易屈從他人,甚至逆來順受,無反抗精神;進取心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難,在困難面前驚慌失措;感情脆弱,經不住挫折和失敗;一個學生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後,往往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怯於與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閉,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際關係,反過來又會加深怯懦。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學校病」之一的「精神恐懼症」,即指這種性格缺陷:不及格分數困擾學生,使其心靈受到刺激,一看到評分就恐懼;害怕教師,一看到教師責備的目光就嚇得呆若木雞。被恐懼心理壓抑得不能正常思維,教師的大聲訓斥,甚至是對別的學生的訓斥,都會抑制他的智力活動,恐懼心理使他麻木了。 二、膽小怯懦性格的形成原因 (一)身體方面的影響:體弱多病,但更重要的是由於父母不良的教養所致,孩子稍有不適,就去求診,用藥過多。 (二)教育方面的影響: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管得過分,唯恐發生意外,或者家長為了省心,限制孩子的活動範圍。 (三)環境及其它影響:生活單調,平日接觸的人少,缺乏孩子天真活潑的生活環境,外出與人交往機會少,造成不愛說話,不合群,缺乏適應能力,靦腆怯生。為培養孩子的良好個性,為父母者在孩子的成長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端正父母的教育態度,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把這一態度貫穿到孩子的日常起居和遊戲中去。孩子感興趣或會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當然是沒有危險的事),讓孩子自己從中體驗樂趣並得到滿足。 三、如何矯正怯懦心理 造成學生怯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生理缺陷;或依賴性強,遇事縮手縮腳,遇到困難便畏懼發愁;或家長過分嚴厲;或能力差、智力緩慢、性格內向、失敗體驗過多等,都會使學生失去信心,產生怯懦心理。膽怯退縮的確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大障礙,是成長、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那麼,我們如何踢開這塊絆腳石,勇往直前地走在成長、成熟、成功的道路上呢? (一)個人方面 1、訓練自己盯住對方的鼻樑,讓人感到你在正視他的眼睛。 2、徑直迎著別人走上前去。 3、開口時聲音宏亮,結束時也會強有力;相反,開始時聲音細弱,閉嘴時也就軟弱。 4、主動展示自己。 6、事先演練文字內容,到時就會胸有成竹。 7、想方設法和比自己強的人交往。這樣,你會學到知識,同時還可觀察強者的弱點和缺點,從而增強信心。 (二)家庭方面 1、學習獨立精神,丟掉依賴性 家長要多和孩子交流,啟發他自己申請自己可以完成什麼任務,要讓孩子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依賴,要獨立思考,獨立解決疑難問題。有了獨立精神,解決問題就會大膽了。 2、教育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到陌生環境中去鍛煉 怯懦的孩子往往不敢接觸人,那麼家長要有意識地多讓他接觸人。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必須鼓勵孩子和小夥伴們多接觸,多遊戲,消除孩子對外界的陌生感,繼而再鼓勵孩子主動與人交談、相處,接觸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會膽大一些。 3、鍛煉能力,樹立自信心 能力弱的孩子往往易自卑,要真正去掉怯懦就要提高能力,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去買東西,或辦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孩子勇敢地邁出一步時,家長要多鼓勵,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認為自己能行。成功的經驗多了,就能增強自信,對自我更有信心。 4、教孩子自覺鍛煉自己的意志,學會勇敢 當孩子受挫時,家長要多慰勉。告訴孩子在鍛煉自己的意志時要向強者學習,膽怯時可以想想強者的形象,心理還可以暗示自己「他們行,我為什麼不行?」思想受到鼓舞,就會有勇氣迎接挑戰,從而不再膽小怯懦,而會勇敢地面對生活、面對學習、面對人生了。 (三)學校方面 1、氣勢激勵 怯懦性格者的最大弱點是過分畏懼和害怕,要克服這一弱點,就要藉助氣勢的激勵。一個人在氣勢盛時,能產生一股不可阻擋的勇猛勁頭。「火從心頭起,怒向膽邊生」。戰爭中士氣的勃發,可使原本怯懦之人也會產生決一死戰的堅強意志。對待困難也是如此。在困難面前,有了那麼一股敢拼敢斗的氣勢,擺出一副摩拳擦掌的架式,你就會感到有力量,就不再會感到怯懦。因此,對性格怯懦的學生來說,要求他們學會用自我打氣、自我鼓勵、自我暗示等方法來培養自己無所畏懼的氣勢,非常重要。 2、勇於行動 矯治怯懦性格最有效的方法是採取行動。儘管幾乎每一個怯懦者都懂得應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的道理,但他們仍然怯於行動。古語說:「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坐而論道,只說不幹,就既不會有力量,也不會有由這力量建樹起來的成就,當然也就不會由於愉快地看到這種力量而產生的信心,這樣,你的心情就只能久久地為怯懦所瀰漫。鄒韜奮說:「我的態度是一息尚存,還是要干,干到不能再幹才算數,決不屈服。我認為挫折磨難是鍛煉意志能力的好機會。」他又說:「以排除萬難堅定不移的勇氣向前干去,必有成功的一日。」他的這些話,是值得一切有怯懦性格的人記取的。 3、不怕失敗 許多學生之所以怯懦,無非就是怕失敗。但越怕就越不敢行動,越不敢行動就越怕,一旦隱入這種惡性循環之中,怯懦不免就加深了。應該使學生懂得:越是感到怯懦的事越要大膽去做,只要你能大膽去做,你就能戰勝你的怯懦。為此,教師應有意交給學生一些他們感到怯懦的、困難的任務並要他們完成,當他們想打退堂鼓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隨著這這類鍛煉機會的增多,學生的能力就會自然累積起來,就會不再感到怯懦了。 青少年在面對陌生人或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中時,膽小害羞的人往往顯得局促不安,不能與人坦率自然地交往,同時也讓旁邊的人感到不舒服;當遇到不熟悉但認識的同學,膽小害羞的人常常因為不好意思而沒有與人打招呼,結果可能會讓人誤解為高傲、目中無人,從而影響了人際關係;當一項新的任務擺在面前的時候,膽小退縮的人總是缺乏信心,認為自己可能勝任不了這項任務,可能就會放棄或逃避,於是可能就比其他人少了很多發展的機遇;我們自己在認識到了膽怯、害羞、退縮對我們的學習和以後的工作、生活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之後,應該學會自助--幫助自己走出膽怯退縮的困擾,成為一個自信、獨立、勇於迎接挑戰和困難、善於抓住機遇、快樂輕鬆的人! (一)個人方面 1、樹立自信心是戰勝膽怯退縮的重要的法寶 膽怯退縮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表示懷疑,結果可能會由於心理緊張、拘謹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我們中的有的人可能有過考試怯場的經歷。本來平時成績不錯,但是一遇到比較重大的考試就緊張得不得了,腦子裡一片空白,結果以前會做的題,也做錯了,這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現,而性格膽怯退縮的人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那些自信、膽大的性格外向的人,可能越是大考試發揮越好,這是因為後者自信心比較強,而且不象膽小內向的人那樣瞻前顧後,想得那麼多,大腦的興奮點都集中在如何答題上了,所以比較容易發揮水平,甚至超水平發揮。那麼,膽小退縮的人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應該為自己打氣,相信自己起碼有能力發揮自己的水平,然後只要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抱著這種所謂的,平常心去面對一些挑戰,結果如何也不會給我們留下什麼遺憾了。 2、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樹立自信心打下基礎 自信心不是憑空產生的。如果你要參加一個考試,但是你一點都沒複習,那麼再膽大自信的人也不敢認為自己一定能考好,更何況是一個本來就不自信的膽小退縮的人呢?心理就更沒底、更會緊張了。又如,當你要在許多人的場合做一個講座,但是你卻沒有認真準備,那你在上去之前肯定會對自己是否能夠講好產生懷疑當然對於那些很有演講經驗,很會控制場面,調節氣氛,能夠即興發揮的人來說,就另當別論了。但是對於本來就膽小退縮的人來說,每一次失敗可能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所以我們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就會為自己樹立自信心打下基礎,為自己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性。而每一次成功又成為膽小退縮的人嘗試下一個任務的動力,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使自己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敢於嘗試新的東西,迎接更多的挑戰,為自己爭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贏得更多成功的體驗。 3、對失敗進行正確的歸因 所謂歸因,通俗地講,就是把某件事的原因歸結於什麼,是歸結於客觀還是歸結於主觀自身。失敗對於膽小退縮的人來說經常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每當遇到失敗的時候,膽小退縮的人往往垂頭喪氣、耿耿於懷,使膽小退縮的人更退縮,更缺乏自信,更沒有勇氣去嘗試新的任務,所以一個人的歸因正確與否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影響到他們對待其他事情的態度,從而可能會對自己處理一些事情的能力真正產生不良的影響。 如果能對失敗進行積極的歸因,即比較客觀地歸因,有助於增強自信心。例如,當你考試沒考好時,你不必灰心喪氣、一蹶不振,重要的是要冷靜地分析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如果是自己沒有複習到,下次把沒弄明白的弄會就是了;如果的確是自己努力了還是沒有做出來,那也一定不要給自己貼上;我很笨;這個標籤,這個標籤太重了,它會在無形中壓抑你的勇氣和創造能力。你可以向那些做對的同學請教,不僅向他們學習解這道題的方法,還可以請他們介紹他們的學習方法供你借鑒。即使那些同學比你聰明一些,那你也沒必要自卑,因為研究已表明大多數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都屬於中間水平,所以我們可以依靠後天的勤奮努力來彌補,別忘了,笨鳥先飛! 1、 擴大自己的交往範圍,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 膽小害羞的人往往因為膽怯而不敢與人交往,結果僅限於很小的朋友圈子,變得越來越孤僻、退縮。膽小退縮的人很少與人交往,並不是他們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歡迎的,別人不願與之交往的。如果他們形成了這樣消極的自我概念,即對自我的一種穩定的認識,那他們在行動上就會有意無意地表現得讓人很難接近,很難交往。 其實當你認為自己是可愛的,被別人接受的時候,你就會表現的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愛的,人們願意與之交往的,而交往的人越多,就越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從而在別人面前就不那麼膽怯退縮了。 5、注意身體語言 所謂身體語言,是指我們的身體姿態、動作、表情向人們傳遞的信息。羞怯的人不好意思與人說話,與人面對時不敢看對方的眼睛,所以給人的印象是冷淡、閃爍其辭,但實質上這種身體語言傳遞的信息是我膽怯,我害怕,我不安。但是,與之交往的人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他們會把這種身體語言誤解為冷淡、自負,從而避之千里,這使膽怯者更加遲疑不安。其實,膽怯的人不與人打招呼或說話,並不是他們沒禮貌或冷淡,而是怕說出不合適的話而已。 美國心理學家阿瑟.沃默斯認為,只要將身體語言作些調整,就能產生令人吃驚的直接效果。他使用了面帶微笑、坦率開通、身體前傾、友善性的握手、眼睛對視、點頭會使得外在印象親切、隨和。他宣稱這將獲得友好的回報,陌生人也不在那麼可怕了。 當然要想變得膽大、自信,這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特別對於一個膽小害羞的孩子來說,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敢於嘗試新的領域、勇於迎接挑戰的自信、樂觀的人,還需要勇氣和持久的恆心!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