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出發?通過實修?轉化習氣:關於脈輪的推薦書籍|《野獸愛智慧》

撰文:陳壽文

《脈輪全書》是心靈自由2.0·北京書友會的第一本選書,它是本非常好的踐行"閱讀·實修·轉化"的入門讀物。

積木文化,2013年9月

《脈輪全書》描繪了脈輪系統背後的理論基礎,揭示如何運用脈輪讓自己更健康,並擁有更強大的力量,拓展靈性覺察。書中包含了知識分子需要的理論、企圖預見未來的人需要的技巧、性靈取向的人需要的靜坐,以及身體需要的鍛鍊。

朱迪斯博士以具體的科學隱喻、意識研究領域內盛行的典範,以及現代的治療技巧來呈現脈輪理論,這是知性的部分,目的是傳遞資訊,激勵思考過程,滿足偏好理性的心智;另一方面,也納入詳細引導的靜心、身體練習、圖像和私人軼事,讓脈輪的概念更加栩栩如生,這是有趣的部分,目的在連結直覺經驗和手邊資訊。這本書提供了各種人之所需,具備實用性的同時,卻不減損更重要的基本精髓。

脈輪與外在世界相互影響的同時,也不斷的跟其他脈輪相互作用。無論是你在街上遇見的人,或是長期的親密伴侶,你和對方的每個脈輪都會根據某種能量模式互動反應。為了更清楚了解我們跟他人的關係與互動模式,了解脈輪層面發生的狀況會很有幫助。

有兩條主要原則掌控了人際之間的互動。一是能量傾向於自我平衡,換句話說,異質相吸。在潛意識層面由精神領域支配的人,會不自覺受到身體能量佔優勢的人吸引,儘管他們在意識上追求與自己同類型的人。但往往是差異性而非同質性讓關係長存,因為差異是成長的食糧。有多少次你看著一對天差地別的配偶,很好奇一開始他們是怎麼走到一起的,更遑論是如何維持下來的?

第二條原則是,能量模式傾向於自我鞏固。精神導向的兩個人會一起留在精神領域裡,物質導向的兩人則會相互支持彼此的物質追求。

當代文化目前顯然嚴重傾向於下層三個脈輪,主宰的焦點是金錢、性和權力,將此詮釋為有必要降低這些脈輪的重要性,變得比較「靈性「,似乎是順理成章的說法,不過實際上,前三個脈輪的神聖性已經遭到否認,因此反而造成固著在它們的陰影面上。

當我們過度固著在特定層面時,就表示有些基本事物沒有完成。

當我們與地球連結的神聖性遭到否認時,就會被物質主義取代。金錢帝國變成了獲得安全保障的手段——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或者是更高的薪水。由於排拒了地球,這樣的依戀會自我鞏固,甚而將我們帶離源頭。如同垃圾食物一樣,物質主義無法滿足第一脈輪,反而會創造出更強烈的饑渴。同樣的,如果我們不照顧身體,最終就會生病,而且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健康問題。過度著重第一脈輪源自缺乏能量飽滿的地氣,也不懂得敬畏自然。我們可以將物質主義視為不再與大地之母連結的文化補償。

在第二脈輪里,性愛的神聖性遭到了公開否認,卻被用來大做廣告,企圖讓我們更「性感」的產品,每年的銷售量以百億計,但我們獲得的承諾卻只有性吸引力,而不是透過性行為或持續關係所獲得的滿足。否認性慾的陰影面表現就是強暴、猥褻兒童、性騷擾、色情讀物、性上癮,以及大眾對政客性醜聞的著迷。我們在這個層面的依戀,恰恰反映出這個層面的不滿足。

在第三脈輪,權力和能量的議題衝擊著每個人的生活。權力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大多數人只得為自己被犧牲和無能為力而哭號。力量被視為獨立於自我之外,而且可以藉由擁有更多金錢或性感迷人來增強,或者你可以按照這個遊戲規則來玩,直到在上位者讓你參與了規則的制定。我們傾向於從「壓制的力量」而非「團結的力量」來建立力量的模型。順服多半能獲得獎賞,自作主張則會被打壓。我們最大的公共投資就是軍隊,這個系統的設計只有一項宗旨:必要時得透過暴力和威嚇行使權力和控制力。

封底內容簡介和名人推薦

作者在每個章節都有列出了推薦書籍,從第一脈輪到第七脈輪。

第一脈輪的梵文名字是「Muladhara」,意思是「根部的支持」。坐骨神經從薦神經叢向下走到大腿、小腿,是身體內最粗大的末梢神經(大約大拇指那麼粗),作用很像是神經系統的根部。腿和腳提供我們行動能力,讓我們能夠執行必要的任務,從地球和周遭環境獲取維持生命的物質。我們的雙足接觸到所踩踏的土地,連結了神經系統和第一脈輪的元素「土」,於是動覺上回應了不斷把我們往下拉的地心引力的潛在力量。這個力量維持了我們跟地球的連結,讓我們紮根於物質的存在。

海底輪的意識主要是關注身體的存活,這是我們「戰鬥或逃跑」的本能反應所在之處。忽視這個脈輪或是它的世俗元素,威脅到的正是個人和集體的生存能力。在我們進展到其他脈輪之前,如果不去平衡這個脈輪,我們的成長就會沒有根,不能腳踏實地,缺乏成長必須有的穩定性。

當我們的生存受到威脅時,往往會體驗到恐懼。恐懼是第一脈輪的心魔,抵消了第一脈輪理想上應該帶來的安全感和保障。程度不相稱的恐懼可能是個徵兆,表示第一脈輪的基礎受到了損傷。面對我們的恐懼,可以幫助第一脈輪蘇醒。

物質世界會成為陷阱,是因為我們把它看成了陷阱;一旦了解物質在更大結構中的角色,它就會迅速成為我們的朋友。當我們沿著脊柱向上行進時,會愈來愈了解其他層面的本質與顯化,也會懂得欣賞來自實體與物質的尊嚴及保障。

第一脈輪:海底輪

在中國哲學裡,《易經》是充滿智慧的占卜系統,其基礎就是「變易」的概念——陰與陽的兩極力量交互作用的結果。陰和陽分別代表女性和男性、地和天、接納和創造。這兩股力量不斷互動帶來改變,是環繞著平衡狀態的永恆變動。

如同易經的概念,第二脈輪的意識,是由兩極對立的舞蹈激蕩出來的。在上層脈輪里,我們達到了超越二元對立的意識層次,然而在第二脈輪里,二元對立則成為活動與改變的驅動力;我們從初始的一體性生起二元對立,現在開始尋求回歸為一體,形成了異性相吸。藉由相互的吸引力,對立的兩極創造出不停止的活動。如果我們想要從穩固的大地,一路蛻變進入無限意識,必定需要某種活動來展開這個歷程。這個活動就是第二脈輪在整套脈輪系統中的意義,與第一脈輪的靜止剛好相反。第一脈輪尋求維持和創造出結構,第二脈輪的宗旨則是棄守和創造流動。流動允許彼此充滿能量的連結。這就是點和線的差異。

第二脈輪:生殖輪

在我們的體內,第三脈輪位於太陽神經叢一帶,覆於腎上腺上。我們緊張時會出現「騷動不安」的感覺,源頭就在這裡,因為此時第三脈輪失去了信心和力量。那是一種浮動的感覺,把我們的能量向上帶而非往下,不過同時也會刺激和喚醒我們變得更敏銳。當我們穩穩接地時,這樣的刺激可以帶來力量和活力,反之,就可能升起漫無方向的混亂能量。

如同太陽神經叢這個名稱所暗示的,這是一個與太陽相關的火熱脈輪,帶給我們光明、溫暖、能量和力量。第三脈輪代表「起而行」,代表我們的行動、意志和活力,它從胸骨之下延伸至肚臍,因此也稱為「臍輪」。

第三脈輪:太陽神經叢

心輪是愛的中樞。我們在心輪這個層次體驗到的愛,跟第二脈輪較偏色慾和激情的愛截然不同。性愛是有對象的,因為特定人物在眼前而激發激情,但是在第四脈輪里,愛不依賴外界的刺激,而是向內體驗到存在狀態。因此我們體驗到愛是向外發散的,無論什麼進到我們的場域,都能夠以愛和同情相待。這是神聖的情懷、同理心的連結,而不是我們的需求或慾望的延伸。但願透過意志的力量,我們的需求已經被滿足或超越了。愛可能與深刻的平靜感一同浮現,這種平靜源自無欲無求;愛也可能跟喜悅的接納一同浮現,接納我們在萬事萬物中的定位;愛還跟內在的和諧性帶來的光輝一同浮現。與第二脈輪無常的本質及瞬息萬變的熱情不同,來自心輪的愛具有持久的特質,它永恆不變。

第四脈輪:心輪

第五脈輪是溝通的中樞,我們透過聲音、振動、自我表達和創造力來進行溝通。第五脈輪的主宰意識是控制、創造、傳遞和接收,包括我們的內在和人際之間的溝通。此處是創造力活躍的中樞,能夠將舊觀念綜合成新思維。第五脈輪的屬性包括傾聽、述說、書寫、吟誦、心電感應以及任何跟聲音和語言有關的能力。

第五脈輪:喉輪

第六脈輪的梵文名稱是「ajna」,原始意義是「覺知」,也有「指揮」之意。這說明了此脈輪的雙重特質——透過覺知汲取意象,同時形成內在意象來指揮我們的顯示運作,也就是我們一般所知的創造性觀想。

對應於這個脈輪的元素是光。藉由感官對光的詮釋,我們取得了周遭世界的資訊。我們能看到多少,去取決於這個脈輪開放或發展到什麼程度,也包括我們的視力有多精準。視力和靈視能力可以達到的範圍,亦即從對物質世界觀察極為敏銳的人,發展到擁有透視眼天賦的人。後者能夠看見靈氣、脈輪、星光體細節,也能預測(「看見」未來事件),以及遙視(看見別處發生的事)。

第六脈輪:眉心輪

第七脈輪連結的是我們體驗到的「心」,尤其是用於覺知的心。心是意識活動的舞台,可以為我們帶來喜劇或悲劇、興奮或無聊。我們是享有特權的觀眾,有幸觀賞這齣戲,儘管有時我們完全認同舞台上的角色(我們的思想),以至於忘記那只是一齣戲。

透過觀賞思想演出的戲,我們的心將經驗消化為意義,並且建構出信念系統,這些信念是主導程式,而我們根據這些程式建構出自己的現實。因此,頂輪是主導的脈輪,連結主導內分泌系統的腺體,也就是腦下垂體。

第七脈輪:頂輪

在脈輪系統中,能量的流動有兩個方向:垂直流動——能量上上下下流通,連結所有脈輪——以及水平流動——能量進進出出七個脈輪,與外在世界結合。垂直的通道可以想成是基本源頭,而水平流動則是這個源頭的表現。

垂直通道是天與地之間的兩極流動,物質與意識之間的能流。這股能流要想完整,光譜的兩端都必須開放,而且得連結原始能量的源頭。

心靈自由2.0·北京第九期書友會

希望有更美好的未來,就得培養出沒有受創和受虐的孩子。童年創傷和受虐經驗折磨著許多人,他們努力奮鬥,希冀康復。虐待往往出自善意卻無知的父母,其中許多的父母不過是從自己未療愈的創傷來回應孩子。他們從上一代那裡承接了這些創傷,很可能是透過家庭和文化傳遞下來的好幾代的創傷。今日的成人歷經艱難旅程,需要療愈創傷,可以理解的是,他們不惜任何代價想要避免讓孩子承受類似的艱辛。

今日的孩童需要智慧的引導,支持他們成長以及整合身、心、靈。找到可以適用在孩子身上的靈性典範可不簡單,這個典範必須能尊重孩童生命的不同發展階段。學校教育的是心智的拓展,但壓抑了身體要跑要玩的自然驅力。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他的暢銷書《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闡明了情緒的成熟先於智能的教育,才是人類應該提倡的。有些孩子長大後完全棄絕宗教,是因為他們被迫坐在教堂硬邦邦的長板椅上,或是被迫閱讀超過他們可以理解的書籍,結果引發了健康問題,有些人則是避開大學及其他需要動腦的職責,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所需的智力,只因小時候被賦予的任務超過了他們那個年紀的能力。

2016年11月23日,周三,21:51完畢於生命泉會所

推薦閱讀:

《呂本中詩集校箋》| 薦書
【周末薦書:《一本書看透信貸》】
圖書館推薦書目
中華薦書 | 《周汝昌序跋集》
其實,你和雷軍之間只差了···

TAG:閱讀 | 書籍 | 推薦 | 智慧 | 薦書 | 野獸 | 轉化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