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癌色變」的今天,這位中醫卻用經方向癌症宣戰,有效診治癌症患者上萬人,堪稱當今中醫抗癌鬥士!

如果我們身邊的親人或朋友

不幸得了癌症

我們會怎麼辦呢?

雖然這個問題問得有些唐突

也有很多人覺得

這個問題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但事實上

癌症離我們並不遠

在短短的幾十年間里

癌症已經一躍成為

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且發病率還在不斷增長

尤其在我國

癌症的致死率相當驚人

一旦患上非死即殘

癌症也成為城鄉居民的主要死因

占死亡原因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也就是說

每五個死亡的病例中

就有一個死於癌症

每200個家庭中

就有一個癌症患者

面對這個冰冷殘酷的現實

我們還有信心說

癌症離我們很遙遠嗎

再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

如果我們身邊的人得了癌症

我們會怎麼辦

我相信

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手術切除

再者就是做放療化療

手術治療雖說可以切除局部病灶

卻不能阻擋癌症下一波的轉移進攻

有可能手術很成功

卻沒能根除癌症

也不知到什麼時候

又要轉移複發了

放化療雖然能殺死癌症細胞

可它把人體內好的細胞也一塊解決了

一批癌細胞的殺滅

卻要拉上更多的好細胞陪葬

身體衰弱、 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

消化障礙、炎症反應等等

各種毒副作用接踵而至

只能說現代醫學的發展還太落後

還不能夠正確認識癌症

僅僅針對癌症這個病來進行診療

卻沒有從人這一整體來看待癌症

只在乎這一階段的治療

對腫瘤這一個病灶的干預有多少

卻沒有意識到

治療對患者身體造成多大的傷害

面對患者遭受的巨大痛苦

很多西醫腫瘤醫生或許已經麻木了

這些就是癌症患者應該遭受的呀

教材中清清楚楚得寫著了

放療化療就會導致發熱、頭痛、無力、

脫髮、嘔吐、腹瀉、腰痛等等癥狀

我們只管治腫瘤

其他的不舒服嘛

不好意思,這個解決不了

從癌症的確診

到手術再到放療化療

按照這樣的治療體系走下來

癌症患者雖然遭受了巨大痛苦

可並沒有得到歡欣的結果

生命力一點點得消磨殆盡

錢財隨之而去

最終人財兩空

臨床中有太多太多類似的

鮮活例子了

不勝枚舉

更可怕的是

這種固定的治療模式

已經讓醫生的思維僵化

面對癌症

不僅西醫會選擇上述的治療方案

恐怕絕大多數中醫大夫

也會談癌色變

只會讓病人接受西醫治療

根本想不出中醫治癌的方法

手術、化療、聽天由命

似乎成了每個癌症患者的必經之路

但卻有一位中醫

敢於向癌症宣戰

以經方為武器同癌症作鬥爭

總結出了一些列癌症中醫的診療方法

已有效治療癌症患者上萬人

堪稱當今中醫抗癌鬥士

他便是廣西柳州市中醫院

腫瘤一科主任

王三虎教授

有很多被西醫判了死刑的肺癌患者

經過他的治療後

能比預期的存活期多活好幾年

甚至多活幾十年的也大有人在

關鍵是發熱、咳嗽、咳血等不適癥狀

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讓人們根本忘記了自己是個癌症患者

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探索

他總結出了一系列

經方治療癌症的臨床經驗

並且提出了一些列新的癌症發病機理

如「風邪入里成瘤說」

「寒熱膠結致癌論」

這些理論都為中醫致癌啟發了新的思路

並且研製出了兩種治癌成藥

一是治療癌症水腫的利水消腫膠囊

一時治療乳腺癌的二貝母膠囊

在西京醫院已應用20餘年

效果可靠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

擁有極其進診療技術的現代醫學

都不敢保證癌症的治療效果

作為一名傳統中醫

王三虎卻敢於向癌症宣戰

是什麼給了他這麼大的信心

答案很簡單

一部傷寒論而已

一部傷寒一天下

經方就是這麼牛

起王教授的經方治癌淵源

不得不從他的求學經歷說起

王三虎出生在陝西合陽縣的

一個殷實祥和的耕讀之家

他從小受其伯父影響

便立志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在很多孩子只知道玩耍的年紀

他卻在小本子上抄滿了

阿司匹林、紫藥水、酵母片等常用藥的

作用功效和用法

為實現他的偉大理想而儲備知識

讀完初中後他沒有上普通的高中

而是去了五七中學的衛生班

這樣能夠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些

因為他太想當醫生

在五七中學的日子過得很清貧

每天吃從家裡背來的冷饅頭

實在太涼了就吃兩口帶來的辣椒

喝的東西最奢侈的也便是開水了

學校連正經的校舍都沒有

晚上便借住在附近的村民家裡

過著這樣的日子

他卻從來沒有抱怨

每天都熱情高漲過得很充實

因為在這裡不僅學到了醫學知識

還認識了很多對他幫助很大的老師

在實習時也備受照顧

讓他有機會住在醫院

協助出診以便隨時觀察病例

從五七中學畢業後

通過二伯的介紹

他被分到了一所衛生工作

主要負責藥房工作

在那個時候

藥房幾乎就是衛生院里

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了

所以每天開的處方藥品

都要一一統計

算價、取葯、收款、進葯、盤點、走賬

這些繁瑣的工作

幾乎都由他一人完成

除此之外

他還要抽空做打針、輸液、縫合、

穴位埋線、協助接生等等工作

這相當於以一己之力

撐起半個衛生院的工作呀

雖然任務繁忙

他卻樂此不疲

認為鍛煉機會難得

按照這樣走下去

過上十幾年以後

他可能會成為衛生院里的

藥房主任或者門診部主任

甚至是副院長

但此時卻有一個中醫改變了他一生

那個中醫名為黨學都

年紀也就三十多歲

他在衛生院里

給實習生們開了個講堂

講的就是傷寒論

第一堂課上便告訴實習生們

「通傷寒者,醫門之過半也」

這句話給王三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想自己每天做的那麼多工作

也只是讓自己離治病救人的理想

更近了一點點而已

通讀傷寒論就能入門過半

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嗎

想到這裡他高興要跳起來了

每次黨老師開課

他總是第一個就到達

下課後他便虛心向老師請教問題

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他在講堂中學到了

六經病提綱和常見的方劑

但這些遠遠不能滿足他

他決心要傷寒論研究透徹

非要過醫門一半不可

他認定《傷寒論》後

便託人買了本《傷寒論語釋》

每天早早得就起床背書

雖然黨老師告訴他

在鄉村當醫生用不了那麼多

把有方劑的條文背下來就夠用了

但這次王三虎卻沒有聽老師的話

既然傷寒論這麼重要

何以見得沒有方劑的條文

就不重要呢

要背就全部背誦下來

他便把所有剩餘的時間都利用起來

將傷寒論前後來回反覆背誦

就連過年放假時

他也只休息了半天

初一下午便跑回了衛生院

和傷寒論來個親密約會

大約過了一兩年的時間

他便能把傷寒論在四個小時內

一口氣背完了

他在學習傷寒論的過程中

他逐漸發現了經方的魅力

衛生院有一年青男子受了風寒

出現了咳嗽、頭痛、無汗氣喘的癥狀

王三虎比著書上

給他開了個麻黃湯

結果一劑而愈

如此之神奇

把他王三虎自己都給震驚了

從此便更把傷寒論當做心頭之愛

手不釋卷整日研讀

隨著對傷寒論研究的深入

他在臨床上治癒的病人越來越多

所見的病種也不斷增加

臨床經驗的豐富

又促進了他理論的日益完善

讀書、看病、再讀書

每日都樂此不疲得忙碌著

在那時鄉下的衛生所里

每天都有書讀,有病可看

再娶個媳婦抱個娃

生活也就圓滿了

赤腳醫生們過得就是這種小日子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

高考制度重新恢復

一扇通往理想的大門

出現在了他的眼前

他彷彿看到了閃閃金光的理想

在大門裡面向他遙遙地招手

於是他重拾起中學課本

積極投身於高考奮戰中

雖然他的數學成績不理想

但好在語文、物理、化學學得還可以

最終王三虎考入了渭南中醫學校

正式步入了醫學的殿堂

當時正是文革後教育開始復興時

被文革耽誤的年輕人們

突然有了難得的學習機會

沒有人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每個人都在如饑似渴地學習的

當然王三虎更不例外

在渭南中醫學院里

他更加系統深刻地研究傷寒論

通過搜查資料、請教老師

來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

在學校附近的鄉村小道上

更是常常看到他背書的身影

暑假時他也不回家

留在幽靜的校園裡

在無人的操場上

昏天地暗地背誦傷寒論

在安靜的教室里

反覆多次地徘徊領悟背誦內容

現在已過半百的他回憶年輕的歲月時

他說他從來沒有過

「時間都去哪裡了」的迷茫

他覺得在求學的那段時間裡

他過得特別充實

每天都在學習背書

每天都有新的收穫

隨著基礎知識的積累

他對傷寒論的研究更加深入

體會和心得也越來越多

在此期間

他寫了很多傷寒論的醫學論文

有很多發表在了省級雜誌上

一時間成了學校的名人

畢業時獲得了留校工作的機會

在工作期間

他也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一直在積極備傷寒專業的研究生

苦心人天不負

有志者事竟成

最終他被南京中醫學院錄取了

他的導師是著名傷寒大家宋立人

而給他們上傷寒課的是

傷寒教研室主任陳亦人

有了兩位名師的指點

王三虎在傷寒的學習領悟上

更是突飛猛進

他為了積累更多的醫學資料

不惜花費了自己近一個月的工資

買了三千多張讀書卡片

在三年的時間裡

他前後記滿了兩千多張

共二十多個本子

兩百多萬字

發表了學術論文近二十篇

就連劉渡舟劉老看了他的論文後

都誇他的文章寫得好

還專門派研究生來南京拜訪他

邀請他當《中醫實用內科雜誌》的編輯

經過近十年的傷寒論研究

他對傷寒論內容早就稔熟於心了

此時量的積累已經產生了質的飛躍

一上臨床遇到病人

病人一說完自己的癥狀

他的腦子裡便會自動檢索出

與此相關的條文和治療的方法

屢試不爽

我們現在看他的臨床醫案

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從接診到診斷再到處方

若行雲流水一般一氣呵成

他總能在複雜的癥候里抓住重點

執簡馭繁以傷寒六經理論

以經方出之

往往能去的意想不到的療效

就連他自己也會因經方治病效果太好

而常常在夢中笑醒

曾治療一四十歲左右女教師

主訴頭暈

問診時注意到患者舌體胖大

他立即想到傷寒論中記載的條文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便根據原劑量開了澤瀉湯

澤瀉30g,白朮12g

3副葯後頭暈完全治癒

還有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

在臨近中考時

突然出現幻聽

總是覺得有人在叫她

上課時常聽到有人叫她

走到門口卻發現並沒有人

好幾次打斷正常的上課

同學們都以為她被鬼附體了

老師認為如果她在這樣下去

肯定影響大家備戰中考

就給她放假讓她回家看病了

小女孩的家長領著她去了醫生

做了一圈的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最後醫生建議她去看精神科

家長實在沒辦法了

便給王三虎打電話諮詢

王三虎聽完她的講述之後

便問你是不是來了月經一直沒幹凈呀

那個小女孩回答說

是呀,可能學習壓力太大

月經一直淋漓不斷,不幹凈

這一下子就找到病根了

辯證為熱入血室

因為仲景說過

「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

「如見鬼狀」是比較嚴重的狀況

幻聽是比較輕微的表現

他把小柴胡湯方子發過去

一副葯吃上就沒事了

大家都稱他是神醫

類似的病例還有很多很多

傷寒論研究透了

再難的病症治療起來

也能得心應手

在臨床十幾年間

他相繼總結出了

很多疑難雜症的經方治療方法

到了1998年

他已經晉陞為了正教授

當他用經方治療常見病駕輕就熟時

卻被調到了腫瘤研究所工作

因為他精通傷寒論

能夠在臨床上提出更實際的方法

但是對他來說

腫瘤是一個很陌生的專業

如何從一個大內科的中醫

轉變成腫瘤科的醫生

成了他當時要面對的最大問題

王三虎作為一個

善於用經方解決問題的臨床大夫

也發現了目前中醫腫瘤界的一些弊端

真正意義上的中醫治療腫瘤的時間

也不過短短五六十年

很多前輩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

進行了辛苦頑強有效的探索

當我們初期以攻邪治療為主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滿意時

我們又探索出了扶正健脾益氣的方法

但是到了這個階段

中醫治療的療效卻再無提升

所以從一定意義上

我們始終處於輔助地位

主要是我們對腫瘤缺乏深刻的了解

受西醫的影響太深刻

西醫化療已經用到極致了

我們再進行以毒攻毒還有必要嗎

尤其是腫瘤病機複雜

我們只能用複雜去用對複雜

而不能用簡單對複雜

我們怎麼才能

去尋找更多的治療方法呢

這一次經方又幫助了他

讓他首先從肺癌打開突破口

他通過查閱大量古今文獻發現

肺癌大多被歸結為肺積、痰飲、

賁息、胸痛、咳嗽、喘氣等病症中

但是這種歸類方法並沒有辯病作用

他還發現

在中醫內科書中的四五十個病里

只有肺痿沒有對相應的現代疾病

此時他大膽做了個設想

古代說的肺痿會不會就是肺癌呢

有了設想便要去求證

經過反覆的研究

他最終得出了結論

肺痿就是肺癌

有了這個理論支持

接下來的工作就找打了方向

他從肺痿開始研究

再對比肺癌的典型癥狀

最終確立了

以海白麥合湯為主的治療思路

並且總結出了「燥濕相混致癌」的理論

在臨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肺癌這個突破口被打開後

腫瘤的治療從此全面開花

如半夏瀉心湯治療胃癌、食道癌

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肝癌

溫膽湯治療腦腫瘤

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泌尿婦科腫瘤

等等

並且提出了一些列新的癌症發病機理

如「風邪入里成瘤說」

「寒熱膠結致癌論」

這些理論都為中醫致癌啟發了新的思路

並且研製出了兩種治癌成藥

一是治療癌症水腫的利水消腫膠囊

一時治療乳腺癌的二貝母膠囊

在西京醫院已應用20餘年

效果可靠

到目前為主

經王三虎教授診治的癌症患者

已達上萬人

面對複雜的病症

他常常能夠用經方這個武器

挽狂瀾於既倒,扶困危於將傾

在二十多年的抗癌歷程中

他始終深信一句話

「抗癌攻堅中醫大有可為」

正是這份對中醫的信任

對自己中醫水平的自信

一直支撐著勇攀學術險峰

敢為他人不可為

最終成中醫抗癌專家

為中醫腫瘤學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面對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癌症藥品市場長盛不衰的今天

王教授如果將手中的任何一個經驗

開發成產品

都會獲得巨大利益

相信一個藥方換來的錢財

能讓他幾輩子都花不完

但是王教授卻沒有這樣做

而是無私地將經驗公佈於世

讓更多的中醫人學習


推薦閱讀:

春季吃一物抗癌明目有奇效
早餐吃這個不僅養生還抗癌 不知道你就虧大了
日本研究發現一口飯咀嚼30秒可防病抗癌http
21種抗癌鹼性食物 ,讓您越吃越年輕!
抗癌10年經驗分享, 這個方法讓我痊癒, 絕非偶然

TAG:癌症 | 中醫 | 癌症患者 | 有效 | 方向 | 患者 | 抗癌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