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那嘉慶究竟吃的有多飽?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雖說自大貪官和珅被嘉慶帝法辦起,「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就長期流傳,但嘉慶帝永琰本人若聽到,必然是一肚子苦水泛上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別看在嘉慶帝的聖諭里,查抄和珅家所得的家產,摺合白銀有數千萬兩白銀之多;《清俾類鈔》等野史里,更有「八百兆有奇」的恐怖數字,幾乎相當於「康乾盛世」時期十年財政收入。這麼多錢被嘉慶帝照單全收,難道還沒吃飽?事實是,這些錢基本都是嘉慶帝只過了下手,沒捂熱就咬牙砸出去了——此時大清朝,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首先一樁叫嘉慶帝緊咬牙關砸錢的大事,就是已持續三年之久的西南白蓮教大起義。

白蓮教大起義,嚴格說來,就是嘉慶帝老爹乾隆帝挖的大坑:乾隆年間吏治敗壞,民間矛盾激增,西南窮苦百姓也在白蓮教的鼓動下憤然揭竿而起。擁有「十全武功」的清朝大軍,更是連年被揍得稀里嘩啦,連乾隆帝臨終前都憤懣不已。待到1799年法辦了和珅後,嘉慶忍不住含淚咬牙:「朕若不繼承先志,當大不孝矣!」

下了這決心後,嘉慶帝也就發了狠,先把前線各位昏聵無能的勛貴將領一一裁撤,又是不惜血本砸錢,除了花大錢犒賞前線有功將士,更大力修築寨堡工事。就是以這種步步為營的碾壓,終於在耗費了兩億兩白銀後,艱難平定了這場空前動亂——這筆錢的相當一部分,都來自於抄沒的和珅家產。

也同樣是在這場戰爭的慘烈決戰期間,另一個父親乾隆帝生前挖的深坑,也叫嘉慶帝硬著頭皮,繼續砸錢填坑——黃河水災。

乾隆在位時期,一直號稱對「河務」非常重視,花錢似流水的六次下江南,更把「考察河務」掛嘴邊。但年久失修的黃河,單在乾隆帝晚年時,就爆發了二十多次決口,卻大都被官員們欺上瞞下糊弄過去。嘉慶帝登基後,這件坑事終於捂不住:黃河在江蘇山陽與山東曹縣連年發生嚴重決口,京杭大運河也幾度被阻斷,治河經費更是捉襟見肘。剛從和珅家狠刮一筆的嘉慶帝,也只有痛下決心:修!朕買單!

嘉慶年間的黃河治理工程,堪稱清朝自康熙年間以來,最大規模的黃河全線治理。而且正為西南白蓮教動亂鬧心的嘉慶帝,生怕加稅再激出民變,硬是咬著牙擠出錢來堅持。查抄和珅家的贓款,也就源源不斷扔了進去。嘉慶九年三月,隨著衡家樓工程的合龍完成,這場嘉慶帝親自坐鎮指揮,動用大批人力物力的工程終於竣工,意義也十分重大:如果沒有這項大工程,已是風雨飄搖的大清朝,恐怕很難堅挺到鴉片戰爭時。

而比這連續不斷砸錢更糟心的,是當時清朝近乎停滯的國民經濟:一直到嘉慶十七年時,清王朝的耕地面積也只有七百九十多萬頃,尚不及明代時的最高數值。只此一條,就令清王朝完全倚重農業稅的財政收入,年年處於原地踏步狀態。花錢的地方卻有增無減,外加閉關鎖國帶來的工商業停滯,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這樣的大清朝,用錢簡直緊巴巴。

因此,舉步維艱的嘉慶帝,就是在這樣艱難困境下,頑強堅持了二十多年,把風雨飄搖的大清朝交接給了兒子道光帝。民謠傳說里「吃飽」的嘉慶帝,真實的帝王生涯,卻堪稱含辛茹苦。

說到底,只能怪乾隆帝生前挖的坑太大,縱是和珅留下多豐厚的家財,也沒法幫嘉慶帝填坑。

推薦閱讀:

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有一箭頭,嘉慶帝下令不準拔下,現成為一景點
乾隆皇帝有6個兒子85歲時為何把皇位傳給嘉慶?
嘉慶為什麼在乾隆一死就殺了和珅
乾隆臨死前一天,寫下一首五言詩,嘉慶讀了大哭:父皇早就該死了

TAG:和珅 | 嘉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