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突然變清晰 老年人警惕白內障背後作祟
白內障作為目前位居我國致盲眼病榜首的『第一殺手』,人群發病率達到了1%。正常來說每百萬人口就應做5000例白內障手術,但目前全國平均才做到690例,不到標準值的1/7,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白內障專科柳夏林主任醫師就表示,一般來說所有的老年人都會患白內障,但是由於大家對白內障知識的缺乏,常常有很多患者走入誤區,導致疾病被拖延。
誤區一:老年人看近清楚了,是「返老還童」嗎?
於大爺今年65歲,平時看近看遠都不清楚,尤其是看書讀報時,必定得戴上那副心愛的老花鏡。可最近一段時間,於大爺突然發現,自己看近處的時候很清楚,甚至可以不戴老花鏡,一家人開心地以為他「返老還童」了。老人家自己覺得有點不放心,就到了醫院眼科就診
劉夏林教授說道,經常會有一些本來需要佩戴老花鏡的老人突然發現自己不老花了,看近處特別清楚,其實一些老年人之所以近視力變好,是因為白內障在進展期,晶狀體纖維水腫和纖維間液體不斷增加,使晶體膨脹後「變胖」,造成屈光度發生改變。其實並不是眼睛真的變好了,而是白內障在背後「搗鬼」。而這也可以作為老年人早起發現白內障的一個很好鑒別癥狀。
誤區二:老年視力變模糊就是白內障?
剛才說到,一到老年幾乎都會患上白內障,那是不是意味著老年人視力一旦變模糊就患上了白內障呢?劉夏林教授反駁道,的確白內障的主要特徵就是讓患者無痛感的視力緩慢下降,但是視力下降或模糊是不是等於患上白內障呢?這並不能划上等號,還有許多其他眼科疾病的主要癥狀也會導致視力模糊或下降,其中黃斑變性就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提醒患者千萬別自己誤下診斷,進行治療,反而導致加速變盲的悲劇。
劉夏林教授也藉此詳細的解釋了什麼是黃斑變性;「人體眼底的血管非常微小,極易受到各種損傷因子的影響,從而危害黃斑的健康。醫學研究已經證實,即便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血管壁上已經開始出現膽固醇等脂類物質的沉積。換言之,血管硬化的過程從年輕時就開始了,眼部的微小血管自然也無法倖免。如果眼底血管硬化、病變的程度較重,就有可能引發老年性黃斑變性,這是黃斑變性「家族」中的重要一員。該病多發生於45歲以上,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是當前中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病因。」
對於如何正確鑒別,柳教授建議,如果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變形,眼前有黑影等情況,就應該到正規的醫院眼科做裂隙燈檢查,讓醫生進行專業診斷。
誤區三:通過點眼藥水也能治好白內障?
門診有許多病友,聽說自己有白內障後很擔憂,既害怕視力越來越差,又覺得老年人年事已高,動手術風險太大,總希望能夠通過點葯的方式將白內障消除,還自己一個透明的「鏡頭」。
那麼,點葯真的可以治好白內障嗎?柳教授說,點葯只能延緩白內障進展的「步伐」,但想要完全消除白內障,是不可能的。病友們不應輕信「能有效治療白內障」的醫藥廣告,目前國際上對該病尚無療效肯定的藥物,手術才是唯一公認的最安全、快捷、有效的治療方式。此外很多患者擔心做手術萬一失敗,會導致失明,這點是無需擔心的,幾乎很少出現這樣的例子。
誤區四:白內障術後患者視力立刻就能變好嗎?
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治療過程非常簡單,一般半個小時內就能做完,但是白內障術後患者視力的恢復不可能「一蹴而就」。現代白內障手術術式雖然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但即使再微創的手術,還是會對機體組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引起相應的炎症反應。
因此我們會建議患者在術後用一些抗炎抗細菌的藥物,保持眼部乾淨,不要再有創傷經過合理用藥、定期隨訪觀察,大部分患者的角膜水腫及虹膜等組織炎症反應會逐漸消失,視力也會越來越好。
誤區五:白內障術後會複發嗎?
臨床上確有一些患者,白內障手術當時很成功,但沒過多久,眼睛又看不清了。其實這是患者的「新鏡頭」後面又長了一層增殖膜,即晶體後囊膜發生了混濁,醫學上稱為「後發障」,也常被人們戲稱為「白內障複發」,輕者可通過激光進行治療。
柳教授特別提醒:很多託了很久的患者來就診時常常會問,自己還適不適合做手術,我們都會告訴他們只要在亮燈的屋中能感受到光感就都能做手術進行恢復,同時要告誡患者,白內障發展過程中,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如青光眼、色素膜炎等。這些眼病多發生在白內障的中期和晚期,不僅會引起視力下降,還會引起眼痛、眼脹、反覆炎症等不良後果。因此,白內障患者應該早發現、早治療。
50歲以上的人最好能定期給眼睛「體檢」,白內障患者則應每三個月去醫院複查,有手術指征者須及時手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