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一

單項選擇題:

1.英語課程標準(二級)中的內容標準分為(D、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部分。

2.新內容與學生的原有觀念之間存在三種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繫,其中,新內容包含原有觀念屬於(A、上位關係)。

3.WebQuest是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D、伯尼.道奇)等人於1995年開發的一種課程計劃。

4.在交流與討論中,(D、合作性討論)的目的是小組學生解決共同的問題。

5.教學目標的結構或分類並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學理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響的是布盧姆的分類,他把教學目標分為(A、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

6.課程整合中的教師評價可簡化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D、教學設計)的評價,第二階段是對教學實施的評價,第三階段是總結經驗,形成模式。

7.為了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進程,學校必須進行卓有成效的教師培訓。對於一個學校來說,教師的培訓的組織工作存在(A、由點及面,逐層推進;全員、全程培訓)兩種方式。

8.信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促使傳統教育發生徹底的變革,國外稱這種變革為「(C、第四次教育革命)」。

9.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多種多樣,下面(D、基於計算機的課堂講演、練習、討論)不屬於創新型模式。

10.從狹義上說,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以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A、計算機技術)為主幹,結合集成電路技術、光碟技術、機器人技術、高清晰度電視技術等的綜合技術

1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從一開始只定位於語文教學,現在已經開展到各個學科,提出一種新的「四結合」,及即(D、學科教學、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信息技術運用相結合)。

12.在交流與討論中,要求學生之間對各自提出的觀點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和討論,而是儘可能多的提出與討論問題相關的觀點,這種交流與討論形式是指(A、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13.綜合實踐課主要包括(A、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幾部分。

14.一般情況下,導航欄由(B、題頭圖和導航文字圖)構成。

15.在執教《美國南北戰爭》一課時,從電影《亂世佳人》中截取幾段戰爭場面,反映葛底斯堡戰役底油畫,戰爭形勢圖以及林肯圖像、生平介紹等,並把這些影、像、圖、文等資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方式是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整合地(A、創設歷史情景)方法。

16、下面的(A、歷史)不屬於科學課程。

17、(A、教學模式)是指比較穩定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體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學理論指導,具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定位,對教學因素及其組合結構具有特定的要求,對教學活動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規定。

18、與「知識點之間相互關聯」的教學信息組織結構相對應的軟體導航是(D、非線性的網狀導航)。

19、(C、檔案袋分析)主要是按照一定標準收集起來的學生認知活動的成果。

20、在進行教師培訓時,認為「技術優先」的是(A、分離模式)

21、帕金斯(Perkins,1991)認為學習環境包括的五個關鍵成分是(D、信息庫;符號板;現象視窗;建構工具箱;任務管理者)

22、下面的結構圖,是由(A、加涅)提出的。

23、信息技術整合於英語閱讀教學的優勢不包括(C、交流方式單一)

24、在(C、幻燈片瀏覽視圖)視圖下,不能完全顯示三個區域也不可調節各區面積的大小。

25、斯滕伯格關於教師專業知識的看法是(B、內容知識;教學法的知識;實踐的知識)

26、最適合課堂講演、操練和練習的硬體排列方式是(A、橫排)

27、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第二階段中,又可以劃分為(B、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作為信息加工工具、作為協作工具、作為研發工具)四個層次。

28、(A、隱性課程)是學校情境中通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學生大多是無意接受隱含於環境中的經驗。

29、美國信息素養國家標準的(C、基本操作和概念)內容描述的是理解技術系統的特性及操作,精通技術的使用。

30、在空間與圖形部分與信息技術的鏈接中,「能使用繪圖軟體為一個房間設計各種布局」的信息技術可以與(A、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的內容標準相結合。

判斷題:

1、 地理、歷史、思想與品德都屬於自然科學。( 錯 )

2、 計算機操練和練習反饋的設計是關係到操練與練習軟體成敗的至關重要的內容。任何計算機操練與練習的反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反饋原則。 ( 對 )

3、 整合的教學情境是指使用電腦、多媒體和網路。 (錯)

4、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個的簡單過程,存在著固定的模式,教師只要掌握這個模式,就能在教學中應用自如。(錯)

5、 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廣度則可以劃分為完善型和創新型。(錯)

6、 整合課程實現的是學生的經驗整合、社會整合和知識整合。(對)

7、 認知學徒制是一種典型的認知主義教學模式。(錯)

8、 將氣旋與反氣旋運動過程設計成三維立體圖與二維平面圖結合運用的表現形式,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氣旋中心氣流以及反氣旋中心氣流輻散下沉導致凝雲雨或晴朗天氣的全過程。使學生能直觀的認識氣旋與反氣旋。(對)

9、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使得學生從「聽」數學的學習方式,改變成在教師的指導下「做」數學。(對)

10、美國學者古德萊德認為正式的課程是指在課堂上實際實施的課程。(錯)

11、[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夠利用技術資源(如計算器、數據採集探測器、錄像、教育軟體)解決問題、自主學習並開展擴展性學習。(錯)

12、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下,學生能獲得更多的標準英語語音的刺激,更豐富的英語單詞學習情景,文本、圖形、圖像、視頻、聲音等多種形式的信息被結合在一起,圍繞單詞的學習。(對)

13、接受學習一定是被動的。(錯)

14、我國在2001年啟動中小學「校校通」網路教育工程。(錯)

15、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教師的作用是創設適合於學生先前經驗和教學內容的情景,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讓學生利用信息資源、同學資源、教師資源主動建構知識,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從中心走向邊緣。(對)

16、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時,只需關注本學科內容,不需要注意信息技術對本學科內容的影響而導致學習內容的變化。(錯)

17、在美國的「社區」案例中,「運用互動式的教育節目」的活動是NETS績效的「使用技術資源解決問題、相互交流,並舉例說明想法、觀點和情節」指標。(對)

18、傳統的課堂教學很容易實現個別輔導。(錯)

19、信息技術必須與學科課程整合才能實質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對)

20、電子郵件調查法屬於被動調查法。(對)

21、理科課堂中的解題練習都屬於操練和練習的範疇。(對)

22、利用信息技術的情景性、真實性,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情境,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

23、操作與練習型遊戲是利用環境進行建構,學生自己控制情節發展,生成情節。(錯)

24、在信息技術整合於合作學習的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習專題形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對)

25、在小學高年級段的數學標準與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統計與概率部分,學生可以運用數學符號使用TCT交流運算結果。(錯)

26、人們對於教師隱喻的微觀層面指在教學中師生的交往之中的地位,如「教師是蠟燭」。(錯)

27、為了進行有效的整合實踐,教師首先必須刷新頭腦中學生觀、學習觀以及教學觀,需要把學生作為主體,把學習看作是學生積極主動建構的過程,把教學看作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對)

28、信息技術和教育相整合大約要經歷這樣五個階段:計算機素養培養;計算機輔助教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於信息技術的課程改革;基於信息技術的全面教改。(對)

29、2000年,陳至立同志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的報告中提出,21世紀第一個十年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將從兩個層面推進,第一個層面是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第二個層面是網路的普及和應用。(錯)

30、自我調控是指在實施學習計劃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認知目標及時評價、反饋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根據有效性標準評價各種認知行為、策略的效果。(錯)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二

一、選擇題:

1、網上寫作實驗室是網際網路上一類重要的寫作資源,下面的(D、在線練習)不是它的寫作輔導方式。

2、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感測器覺察和比較各種聲音,來講授(C、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3、下面(D、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是綜合應用與信息技術的鏈接中的內容標準。

4、(A、基於問題學習)旨在使學習者建構起寬厚而靈活的知識基礎;發展有效的問題解決技能;發展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技能;成為有效的合作者;並培養學習的內部動機。

5、(A、自我調控)是指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學習者通過核查,一旦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6、關於操練與練習型軟體的教學反饋,說法正確的是(C、要提供即時的反饋)。

7、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A、「信息高速公路」)的興建而提出來的。

8、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教學設計指導原則不包括(B、定向與回憶)。

9、下面的(D、時空跨度大)是地理課程知識的特點。

10、Powerpoint所提供的(B、動作設置)功能,可對幻燈片進行超文本鏈接,從而可使對幻燈片由順序放映的線性結構,變為人為控制放映順序的超文本結構。

11、與「知識點之間逐層遞進深入」的教學信息組織結構相對應的軟體導航是(B、線性的縱嚮導航)。

12、新內容與學生的原有觀念之間存在三種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繫,其中,新內容屬於原有觀念屬於(B、下位關係)

13、在教學目標表述中,「發展態度和觀念」的要求屬於情感領域的(A、形成價值觀念)層次。

14、在小學高年級段的數學標準麥收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統計與概率部分的學習中,學生可以(C、使用電子表格或者資料庫來記錄、處理和交流他們的發現)。

15、[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三—五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夠(D、評價電子信息資源的準確性、相關性、適當性、全面性、傾向性)。

16、在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小學階段的內容安排中,在網路的簡單應用方面建議學生應學會(B、用瀏覽器收集材料、使用電子郵件)。

17、在教師的隱喻中,由蠟燭變為火箭的隱喻是(C、奉獻à雙贏)變化的表現。

18、完整的信息素養應包括(D、文化素養、信息意識、信息技能)三個層面。

19、我國「校校通」工程的目標之一是:(A、2010)爭取使全國90%以上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都能上網。不具備上網條件的少數中小學校也可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育教學資源。

20、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A、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師生互動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21、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英國建立了(B、全國學習網),是主要通往信息高速公路的教育通道。

22、甄德山關於教師專業知識的看法是(B、教育理論知識;所教專業科學知識,普通文化知識)。

23、Powerpoint用於製作幻燈片的是(B、工作區)。

24、北京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何克抗教授發起的語言「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是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一項大規模的實驗研究,其主要內容不包括(D、在大學階段要求做到「詞語教學、閱讀理解、作文訓練、電腦運用」四結合)。

25、教學環境中的物理環境包括(A、教室物理空間和教學硬體、軟體資源的安排和放置)。

26、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教師提供支持和幫助,學生之間利用網路形成有效的學習共同體,構成了(A、教師—計算機—學生)三維互動方式。

27、英國的ICT總體戰略不包括(D、教學)方面。

28、提倡自我激勵、自我調節的學習、情感教育、真實性評定、合作學習等主張的是(A、人本主義理論)。29、工業教育中微米的操作之類的內容包括在(B、物理)模擬之中。

30、在信息技術整合的課堂中,學生每人擁有一台電腦並與教師的電腦相連形成區域網,同時配有網路教學監控系統,(B、全班活動)的課堂組織形式。

二、判斷題

1、 整合了信息技術的數學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沒有任何優勢。(錯)

2、 默里關於教師專業知識的看法是內容知識,教學法的知識,實踐的知識。(錯)

3、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結合中,學生需要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如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加工處理、呈現交流的技能,學會利用資源學習、利用網路通訊工具進行協調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對)

4、 傳統的學習觀認為學習是主動建構信息的意義。(錯)

5、 用自己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不能稱之謂發現。(錯)

6、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將會成為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先鋒或突破口。(對)

7、 [美國]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3-5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夠使用電信技術和在線資源(電子郵件、在線討論、網路環境)參與合作解決問題活動,為課堂內外的受眾提出解決方案、創造知識產品。(對)

8、 基於網際網路的教學改革,技術是第一位,思想觀念在其後。(錯)

9、 在地理課上,對於河口三角洲的形成過程,使用傳統教學比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嫩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錯)

10、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直接落實在與教學模式、教學活動的整合之上。教師只有在充分考慮教學模式、活動本身的目標和信息技術特性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將信息技術有效地整合在教學模式和活動之中。(對)

1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第四個階段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階段。(錯)

12、研究性學習是指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生活、自然和社會中選取主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形式。它重在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態度以及通過這種研究程序獲取知識的過程。(對)

13、美國「進入下個千年」案例學習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回顧世界歷史,利用各種可視資源並結合文本的歷史資料,給讀者一個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的總體概念。(對)

14、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範圍較大,包括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其目的是改善學習。(錯)

15、學習理論主要存在三大理論流派:行為主義、認知派、建構主義。(錯)

16、信息素養是由安德魯。摩爾納提出來的。(錯)

17、整合課程實現的是學生的經驗整合、社會整合和知識整合。(對)

18、自我調節是自主學習的乁個十分重要的特徵,涉及學習策略和控制過程。(對)

19、科學課程是一門基於實驗的學科,實驗的專題複習是科學複習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的引入,仍然難以實現複習實驗專題既省時又有好效果的目標。(錯)

20、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教師可以根據信息所提供的潛力,重新組織教學內容。這種重組可以針對一學期、一個單元或者一個課時的內容。(對)

21、專題型學習網站包括結構化知識展示、擴展性學習資源、網上協調討論空間和網上自我評價系統四個基本組成部分。(對)

22、我國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有關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明確要求是:「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一切有條件的地方,科學課程的教學應儘可能地運用以下方面的現代教育技術」:種音像資源;計算機軟體;網路。(對)

23、聽講不一定就是被動的,積極有效的聽講者可從準備、聽講、總結三個部分入手。(對)

24、地理、歷史、思想與品德都屬於自然科學。(錯)

25、英語口語學習的目的是用英語進行交際,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堅持實踐性原則,信息技術環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沒有幫助。(錯)

26、小學語文「四結合」試題仍以傳統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可謂「舊瓶裝新酒」,並沒有改變以前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錯)

27、先行組織者包括兩種:一種是陳述性組織者,另一種是比較性組織者。(對)

28、多媒體計算機以生動活潑、聲畫並茂的方式呈現閱讀材料,利用多媒體的這些優勢進行閱讀教學,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能夠創造出優美的閱讀情鏡,讓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對)

29、結構良好問題在結構上具有不明確性,在解法規則和正確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開放性,它往往與某些概念原理密切地聯繫在一起。(錯)

30、教學評價的實施過程分為客觀評價、檔案評價、表現性評價和報告等幾個環節。(錯)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三

一. 單項選擇題

1.(A.框架頁) 的功能是把瀏覽器的窗口分割成幾個區域,可在各區中顯示不同的網頁。

2.「U-S聯合」的教育研究和發展模式是指(C.大學-中小學聯合)

3.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引起各國政府和科技教育界的普遍關注。我國準備在2020年之前,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的(B.國家高速信息網)

4.下列正確答案中,(B.組織麻煩、費用昂貴)沒能正確描述網上調查的優勢。

5.在直接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性的練習的教學活動屬於(B.有組織的練習)教學流程。

6.(D.資源型學習)是一種基於信息技術的探究學習和基於問題學習,著重強調學生分析資源、利用資源驗證假設的過程。

7.英語課程標準(二級)中的內容標準分為(D、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部分。

8.在(錯)RON(對)PAGE中,通過(B.預覽窗口)可隨時查看製作的網頁在瀏覽器中的效果。

9.在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的改革中,下圖的(D)描述了教師開始走到學生中去,但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註:圓圈代表教師,方框代表學生

10.行為主義理論的教學方法在(C.程序教學)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11.(D.課堂管理)是指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相關行為和活動。

12.按照教師所提供資源與本課學習內容的關係,可以將學習資源劃分為(A.預設資源、相關資源和泛在資源)

13.下面的觀點(C.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只涉及顯性課程,不涉及隱性課程),錯誤理解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14.情境學習是(C.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15.根據認知主義理論,我們不能推導出增強學習的原則是(B.接近性原則)

16.下面的(C.現實性)不是歷史課程知識的特點。

17.把信息技術作為探索研究工具,學生們運用信息技術進行「MOVIE」主題的探索,這是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科中的(C.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的英語學習)運用形式。

18.下面的(D.血液)例子一般不用信息技術提供的互動模擬情境來實現。

19.在英國的IC(對)總體戰略中,內容方面主要經營(C.全國學習網)

20.關於問題情境,說法錯誤的是(C.「情境」(CON(對)EX(對))與「情景」(SI(對)UA(對)ION)是一個含義)

21.英國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課程標準(1999)建議教師將(B.模擬和探究)模型與數學學科的教學知識點整合。

22.下面是帕金斯認為學習環境包括的關鍵成分,其中向學生提價領域知識和教學材料的是(A、信息庫)

23.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一次處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一般一次只能處理(D.7)個左右的刺激單位。

2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承擔主體有五個層面(B.國家、學區、學校、教師和學生)

25.使用一些諸如「到超市購物」之類的遊戲軟體或課件,可以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解決「(數與代數)」問題的豐富情境。

26.最適合網上小組合作的硬體排列方式是(C.環形)

27.電子閱讀是成為信息時代人們必備的基本能力,下面的(C.線性文本閱讀能力)不屬於電子閱讀能力。

28.(C.自我調節學習)是學習者為了成功而高效地達到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積極的計劃、監視、檢查、評價、反饋、調整和控制的過程,也是學習者激勵自己適當使用學習策略的過程。

29.[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應具備技術素養的績效指標是(B.基本操作的概念:社會道德與人文方面的要求;技術作為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技術作為交流的工具;技術作為研究的工具;技術作為解決問題與決策的工具)

30.美國對新教師的學科知識要求中描述學科里的事實、概念、原理、理論等的是(C.內容知識)

二.選擇題

1. 自我調節是自主學習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特徵,涉及學習策略和控制過程。(對)

2. 較好的操練和練習軟體應當明確定義出它所要提高的可操作性的智力或行為目標。(對)

3. 在接受學習中,教師以語言文字、圖表等形式將教學內容直接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理解和思考新內容,將它們與頭腦中的原有知識觀念整合起來,並通過練習活動鞏固所學知識。(對)

4. 超文本結構的構思與寫作提信息時代新型的寫作方式。(對)

5. 在實際的教學設計工作中,教學目標往往採用一般要求與具體行為動詞相結合的方法來描述的。(對)

6. 在當前國家的課程改革中,一切教學要以國家課程內容標準為依據。教師需要參照課程內容標準,多參考幾種版本的課本,深刻領會課程內容標準的內涵,靈活選擇、組織各種版本中的材料,真正做到把教材當作例子、話題、題材,來服務於自己的教學。(對)

7. 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使學校教育教學發考變化,這意味著教學中使用了住處技術,教學效果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高。(錯)

8. 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教師可以用它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提供互動模擬的問題情境,呈現多媒體化的數據信息、互動的操練、練習、評價。(錯)

9. 大整合觀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同於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錯)

10. 美國的「進入下個千年」案例,發展了學生的「時間」概念。(對)

11. 信息技術在研究性學習中扮演兩種角色:一是作為學習工具,二是作為學習環境。(對)

12. 信息技術並沒有改變人們的閱讀行為、閱讀對象、閱讀方式。(錯)

13. 資源型學習是一種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資源、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學習活動。(對)

14. 信息技術可以讓一些實驗數收集非常方便。有的實驗,通過一些電子實驗裝置與計算機相連,可以將收集數據的工作交給計算機。收集完數據後,還可以直接用數據處理軟體直接進行處理。(對)

15. 為了進行有交的整合實踐,教師首先必須刷新頭腦中學生觀、學習觀以教學觀,需要把學習看作是學生積極主動建構的過程,把教學看作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對)

16. 信息技術的學習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對)

17. 從教師的實際教學經驗來看,教師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展歷程上主要存在WORD階段、AU(對)HORWARE階段、IN(對)ERNE(對)階段。(錯)

18. 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對))1994年對教學技術所作的定義是:「為了學習,對其過程與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對)

19. 信息技術發展經歷了電子管時代、晶體管時代、集成電路時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多媒體網路時代。(對)

20. 不能用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方式來模擬變化不斷的地理區域性和綜合性。(錯)

21. POWERPOIN(對)文件不能直接在網上運行,也不能將POWERPION(對)文件格式轉換成WEB文件格式在網上發布。(錯)

22. 在直接教學模式中,教師向全班學生講解新概念或新技能,指導學生進行練習,通過練習測試學生的理解程度,鼓勵學生在自己指導下繼續練習。(對)

23. 教師可以利用適當的工具軟體,設計出互動軟體,利用它來質疑,以形成教師、學生、軟體的三方互動。(對)

24. 教師的教學計劃要依據課程標準而定,不同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具有相同的特點。(錯)

25. 教師用來增長自己整合能力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觀摩或者案例分析適合於傳授知識性的東西,講演適合於掌握技能性的東西,反思或者活動適合於態度的轉變。(錯)

26. 課程改革是教師按照專家設計的圖紙進行施工的過程。(錯)

27.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結合中,教師應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課程設計者、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環境構建者等新型角色轉變。(對)

28. 在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之間可以進行集體備課、分配任務、網上論壇的合作。(對)

29.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直接教學模式沒能在教學設計、教育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領域進行廣泛的應用。(錯)

30. 在信息社會裡,信息、知識是信息社會的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信息社會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信息的競爭。(對)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四

一、選擇題

1、問題的解決一般涉及(C、初始條件,目標,障礙,解決辦法)要素。

2、教學評價可分為(A、教師評價、同學互評、自我評價)三類。

3、教師通常在(D、社會、學生、課程和情境)四個方面的因素影響下,制定出一份教學計劃。

4、 在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的改革中,教師作用將發揮得最好的是(C)

註:圓圈代表教師,方框代表學生

5、根據整合的深度,可以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劃分為(C、完善型和創新型)

6、英國ICT總體戰略將學生、教師、學校以及社會力量調動起來,體現了(D、全納性教育)的思想。

7、信息技術對閱讀能力的新要求是(A、電子化的閱讀能力和快速閱讀的能力)

8、以下哪種學習模式不屬於接受學習?(C、真實性任務學習)

9、操練與練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B、有指導的練習,集體練習,獨立練習)

10、工業教育中微米的操作之類的內容包括在(B、物理)模擬之中。

11、形成價值觀念÷組織價值觀念系統和價值體系個性化等層次的目標屬於(A、情感)領域。

12、格羅斯曼關於教師專業知識的看法是(C、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和學習的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情景知識;自我的知識)。

13、(D、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關鍵。

14、程序教學適合(D、簡單知識和技能)。

15、(D、維果斯基)提出了著名的文化歷史論,強調人類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會互動對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16.美國教育技術首席執行觀論壇將數字技術與課程教學內容的正和方式成為(C、數字化學習)

17.(A、自我調控)是指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學習者通過核查,一旦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18.課程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的一個概念,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過去經驗和現在學習的整合;學科與學科知識間的整合;(B、內容和技巧的整合)個人和社會的整合。

19.(A、字面理解)是閱讀理解的前提,信息技術的工具性使學生可輕鬆地掃除閱讀中地生詞障礙。

20.在美國地「社區」案例中,「使用繪圖軟體製作家庭成員圖片」的活動是NETS績效的(D、使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熟練使用計算機、錄像機、錄音機和其他技術設備)指標。

21.下面的(A、歷史)不屬於科學課程

22.火山的形成全過程甚至是上萬年的地質事件,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模擬來實現教學目的,這種方式是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的(C、模擬發生過程時間跨度大的地理事物)方法。

23.幻燈片製作時,(A、動畫要多,聲音要多,文字要多)是錯誤的做法。

24.自我調節學習的內在過程可以被簡化成(D、自我計劃、自我監察、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四個環節

25.在英國高級數學階段的教學大綱中,信息技術可以通過(C、學生使用電子表格構建公式,對情境模型化)方法開展數和代數的教學

26.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承擔主體有多個層面,下面的(A、組織教師培訓,延請專業研究隊伍進行教學實踐與科研工作指導)不是國家層面所需做的工作

27.教學設計一般主要包括(C、設置教學目標;確定評價程序;學者教學形式、學習活動、學習材料和教學媒體;設置學習環境)等步驟

28.fogarty提出三類十種課程整合的分類模式,其中第一類為單一學科整合,包括(D、分立式、聯立式,窩巢式)

29.PowerPoint用於書寫本幀幻燈片的說明內容的是(D、備註頁區)

30.英國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課程標準(1999)建議教師將(A.「從大量來源中收集信息」)知識點與英語學科的教學知識點整合

二、判斷題

1.發現學習只適用於自然科學,不適合用於社會科學。 (錯)

2.{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3-5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夠使用電信技術和在線資源(電子郵件、在線討論、網路環境)參與合作解決問題活動,為課堂內外的受眾提出解決方案、創造知識產品。(對)

3。教師的原有基本功「三字一話」是指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對)

4。教育理論的特點之一是發展快、更新周期短,學習者可以在任何一個新的階段切入,它的獲得可以通過短期的突出培訓達到目的。(錯)

5。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提供了豐富的、靈活的認知工具,如數據收集、處理、表達、交流等方面的工具,促進學生的科學思維、探究能力發展。(對)

6.根據完成時間的長短,Webquest可以分為段周期和長周期兩種。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時一個星期至一個月。(錯)

7.自然的學習應該是圍繞主題進行整體的學習,以整體的理解取代鼓勵的事實的記憶。對

8.教學計劃是通過教學設計來制定的。(對)

9.布魯納認為,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把知識轉化為一種適應正在發展著的形式,以表徵系統發展順序,作為教學設計的模式,讓學生進行發現學習。(對)

10,讓學生通過操縱模擬的系統掌握實驗步驟,然後進入真實實驗室,可以有效的減少實驗中的操作失誤。這時計算機模擬實驗起到預備實驗的作用。(對)

11.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是否有效,有賴於學習環境、學生特點和教師等三大因素的相互影響。(對)

12.教師用來增長自己整合能力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觀摩或者案例分析適合於傳授知識性的東西,講演適合於掌握技能性的東西,凡是或者活動適合於態度的轉變。(錯)

13.教學評價的實施過程分為客觀評價、檔案評價、表現性評價和報告等幾個環節。(錯)

14.軟體導航的製作是教學信息的組織結構特點為基礎的。(對)

15.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中,教師學要根據所選擇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以及組織形式,適當的安排、調整學生的座位、電腦排列方式。(對)

16.正資料相互依賴指其他組員受到獎勵時,每個成員的獎勵也受影響。(錯)

17.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涉及網頁製作、編程興趣小組、網路知識、電腦美術與動畫、校園信息周報、等級考試、信息學奧林匹克等活動課程之中。(錯)

18.電子閱讀是一種成本高、低效率的閱讀方式。(錯)

19.教師角色的變化不只是信息技術帶來的,信息技術只是角色轉化的催化劑。(對)

20.班杜拉提出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複製過程是在頭腦中以表象和語言的形式保存所觀察的行為。(錯)

21.聽、說、讀、寫字是英語教學生手段,不是目的。(錯)

22在ppt演示軟體中,先將並列關係的知識點列於一幀中,然後分別通過超連接的形式鏈接到這些知識點的相關幀,這是線性的縱嚮導航。(錯)

2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應適當同時包括信息技術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兩個方面。錯

24.認知心理學在反對行為主義的浪潮中興起,強調要研究人的頭腦內部的認知過程。認知心理學分為兩種範式:信息技工論和建構主義。(對)

25.傳統的歷史教學中,難以實現體驗式教學,而信息技術可以被用來模擬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對)

26.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範圍較大,包括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其目的是改善學習。(錯)

27.認知主義理論認為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是不同的結構起作用的。(錯)

28.人本主義者羅傑斯主張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一個「方便學習的人」,學校為學生而設,教師為學生而教。(對)

29.「信息高速公路」是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標誌。(錯)

30.把握學習者特徵是有效制定教學計劃的基本前提。(對)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五

一、選擇題:

1、按網上調查採用的技術,網上調查可以分為(C.站點法,電子郵件法,隨機IP法和視頻會議法)

2.1996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研究中心推廣(D、幾何畫板)軟體,以此軟體為教學平台,開始組織「 CAI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課題,從而開始了課程整合的試驗。

3.PowerPoint用於書寫本幀幻燈片的說明內容的是 (D、備註頁區)

4.下面的(D、模擬佔據空間廣的事物)不是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的整合方法。

5.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感測器覺察和比較各種聲音,來講授(C、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6.在英語語言知識與信息技術鏈接表中,可以通過(B、學生在多媒體閱讀材料中學習新單詞)整合的方式來學習辭彙。

7.學生的思維是否嚴密而有序,是否具有創造性,都體現在(B、問題解決)的過程中。

8.在研究性學習教學流程的第一個環節確定主體中,信息技術的可能的整合方式是(B、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9.(A、顯形課程)學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顯的方式呈現的課程。

10.(D、問題解決遊戲)設置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學生通過對遊戲中的問題解決來獲得知識,技能,培養能力。

11、(A、基於問題學習)模式最早是在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由國外醫學教育模式發展出來的。

12、「清華之家」是一個(A、試題資訊)型的網站。

13、一般情況下,導航欄由(B、題頭圖和導航文字圖)構成。

14、軟體的「有線性的橫嚮導航」與信息組織結構(C、知識點之間相互平行並列)相對應。

15、(D、任務分析)是將教學目標逐級細分成彼此相聯的各種子目標的過程。

16.在觀摩教學行為時,一般分為以下環節:創設情景,聯繫舊知識,引出新主題;實驗探索,意義建構;(A、應用與遷移)和效果評價。

17.2000年10月25日,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召開。陳至立同志作了題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C.」校校通工程」)、信息技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18.下面的結構圖,是由(A、加涅)提出的。

19.提倡自我激勵、自我調節的學習、情感教育、真實性評定、合作學習等主張的是:(A、人本主義理論)。

20.保羅.澤考斯基認為提出信息素養是由」傳統文化素養的延續和拓展;使受教育者達到獨立自學及終身學習的水平;對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運用;和(A、檢索、評價和有效使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四個方面組成的。

21.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將整合的進程大略分為三個階段:封閉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A、開放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和全方位的課程整合階段。

22.(D、合作學習)受這樣一種建構主義觀點指導,即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是受社會性相互作用影響的。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23.為了充分發揮觀摩的效能,我們需要(B、制定觀摩計劃,預測教學行為,觀摩教學行為,評價教學行為)。

24.教學目標的結構或分類並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學理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響的是布盧姆的分類,他把教學目標分為(A、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

25.在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的改革中,下圖的(C)描述了」教師逐漸撤去支架,讓學生自己形成有效的學習共同體」。註:圓圈代表教師,方框代表學生。

26.美國學者古德萊德認為課程存在著五種不同的層次:理想的課程、正式的課程、領悟的課程、運作的課程和(B、經驗的課程)。

27.在小學高年級段的語文標準與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B、閱讀部分),學生可以在網路或光碟上搜索與閱讀材料相關的資源,進行專題學習。

28.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標準的整合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思考:學科課程內容錶轉中哪些地方可以與信息技術整合;信息技術課程內容標準中哪些地方可以與其他學科內容標準中的內容整合;以及(A、活動課程或者經驗課程怎樣和信息技術整合)。

29.」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提供支持」的課堂氛圍屬於(D、民主型)類型

30.美國對新教師的學科知識的要求是(B、內容知識,實質知識,方法知識)。

二、判斷題

1、無論信息技術還是學科知識,都不只是給學習者傳遞現成的知識、技能,而是要以學習者為主體,給學習者創設一定的環境,提供一定的任務資源、工具和支持,促進學習者自主建構、創造以及靈活應用知識的過程。(對)

2、在建設各種教學應用軟體平台以及教學軟體資源庫中,為了發揮硬體投資的效益,學校需要開發、購買與學校各種業務相關的應用軟體平台,包括教學平台、資源平台、管理平台、通訊平台。(對)

3、皮亞傑明確闡述了建構主義的要旨,他認為,人的知識既不是對客觀世界的被動的反映,也不是天賦的,而是主體在與客體相互作用的動作中建構起來的。(對)

4、信息技術運用於教育、整合於課程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條件,網路的平等性使學生可以和教師站的一樣高,甚至出現「前喻」文化,教師也能從學生身上獲得成長的資源,師生角色的不斷互換使雙方都不斷成長。(對)

5、「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屬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模型中的完善型。(錯)

6、用滑鼠單擊「幻燈片瀏覽」按鈕,在屏幕上顯示的是本演示文稿的所有幻燈片的縮略圖,在幻燈片瀏覽視圖下,所有幻燈片一目了然,便於調整幻燈片的播放順序,設置幻燈片的切換方式。(對)

7、互聯網為社會課程提供了廣闊、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真實性的主題情境,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許多收集、處理、交流信息的平台和工具,有力地促進了社會課程中的社會探究過程,有助於社會課程的綜合。(對)

8、POWERPOINT支持插入多種格式的圖片,常用的圖片格式為「BMP」、「JPG」、「GIF」,插入圖片時只能從剪貼畫中插入圖片,不能從文件中插入圖片。(錯)

9、教師利用WORD、POWERPOINT等製作簡單的教學演示文稿,教學時間變長,降低了教學效率。(錯)

10、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教師可以用它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提供互動模擬的問題情境,呈現多媒體化的數據信息、互動的操練、練習、評價。(錯)、

11、資源型學習是一種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資源、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學習活動。(對)

12、用軟體取代教師比用個別輔導軟體作補充教學效果更好。(錯)

13、持行為主義學習觀的人寫出來的目標,強調內在的變化,會用諸如「理解」、「再認」、「創造」或「應用」等術語來表述目標。(錯)

14、既然利用了信息技術,教師就不需要根據學生練習出現錯誤的類型和數量級來評功估學生對這一知識的掌握情況。(錯)

15、根據教育部頒布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信息技術課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錯)

16、作為我國教師的教育技術標準之一的學習與發展,其內容包括①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和目標。②掌握自主學習、遠程學習的方法和技術。③善於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反思和提高。④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活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對)

17、合作討論對於教師成長沒有意義。(錯)

18、信息素養者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具體涉及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編程和計算機態度。(錯)

19、整合課程實現的是學生的經驗整合、社會整合和知識整合。(對)

20、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是否有效,有賴於學習環境、學生特點和老帥特點等三大因素的相互影響。(對)

21、英國的ICT總體戰略通盤考慮基建設、內容資源以及實踐等ICT教育的關鍵問題。(對)、

22、自我調控是指在實施學習計劃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認知目標及時評價、反饋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根據有效性標準評價各種認知行動、策略的效果。(錯)

23、信息技術整合於個別化學習重在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調節。(錯)

24、科學探究幾乎是適應所有年齡階段學生的一個教學模式,其核心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基本程序和由此學到的知識。(對)

25、WEBQUEST屬於接受學習。(錯)

26、教學支架是互動遞增的,學生進步快,教師的支架就撤除得慢,學生進步慢,教師的支架就撤除得快。(錯)

27、在電腦教室中,硬體的環形排列方式具有節約空間,學生之間活動靈活、便利的特點。(借)

28、[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應該利用技術資源(如計算器、數據採集探測器、錄像、教育軟體)解決問題、自主學習並開展擴展性學習。(錯)

29、美國信息素養國家標準是:學生掌握基本操作與概念、社會倫理和人方面問題、技術效能工具、技術交流工具、技術研究工具、技術問題解決和決策工具。這一目標只需要在信息技術課上全部實現,不需要其他課配合。(錯)

30、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小學階段的內容安排中,在信息技術初步方面建議學生應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認識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對)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六

單選題:

1.在進行教師培訓時,強調「在使用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來提高對技術的掌握,把技術水平的提高與教學技能的提高、教學思想的改變結合起來,而不是單獨提高技術」是(C.整合模式)。

2.問題的解決一般涉及(C、初始條件,目標,障礙,解決方法)要素。

3.在(D.進程模擬)中,學習者是一個外在的實驗者。

4.在信息技術整合的課堂中,往往存在(A、全班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三種典型的課堂組織形式。

5.形成價值觀、組織價值觀系統和價值體系個性化等層次的目標屬於(A.情感)領域。

6.學習資源的提供方式一般包括(D、提供內容和提供地址)兩種。

7.影響教學設計的因素之一情境是指教師教學前(D、硬體、軟體和教學環境)的準備狀況。

8.【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應具備技術素養的績效指標是(B、基本操作的概念;社會道德與人文方面的要求;技術作為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技術作為交流的工具;技術作為研究的工具;技術作為解決問題與決策的工具)。

9.下面的(D.結構良好問題)具有兩個基本特徵:問題的目標很明確和解決方法是確定的。

10.教師整合能力的發展方式主要包括(A、講演,觀摩,案例分析,合作討論,自我反思,參與科研課題)。

11.在教師的隱喻中,由太陽變為平等中的首席的隱喻是(A.中心 邊緣)變化的表現。

1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承擔主體有多個層面,下面的(D、制定教師培訓的標準和規範)不

13.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教師應該學習(B、信息技術的操作技能,現代學習和教學理論,新課程標準對本學科課程的要求),同時,學習、實踐並反思自己的整合工作。

14.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是一種(D.漸成論)。

15.下面的(A.直接教學)不屬於建構主義教學模式。

16.(C.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時,學習者不是在接受客觀的知識,而是在積極主動地建構對知識的理解,這種建構是在主客體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的。

17.(A.斯金納)將行為主義發展為新行為主義。開發出了系統的行為強化、塑造和矯正技術,並提出了程序教學。

18.信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促使傳統教育發生徹底的改變,國外稱這種變革為「(C .第四次教育革命)」。

19.在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小學階段的內容安排中,在用計算機畫畫方面要求學生掌握 (D、繪圖工具的使用;圖形製作;圖形著色;圖形修改、複製、組合等處理)。

20.在執教《美國南北戰爭》一課時,從電影《亂世佳人》中截取幾段戰爭場面,反映葛底斯堡戰役的油畫,戰爭形勢圖以及林肯圖像、生平介紹等,並把這些影、像、圖、文等資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這種方式是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整合的(A、創設歷史情境)方法。

21.美國學者古德萊德認為(C.正式的課程)是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學校課程表中的課程。

22.在直接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性的練習的教學活動屬於(B.有組合的練習)教學流程。

23.PowerPoint所提供的(B.動作設置)功能,可對幻燈片文件中的所有幻燈片進行超文本鏈接,從而可使幻燈片由順序放映的線性結構變為人為控制放映順序的超文本網狀結構。

24.下面的(D.血液)例子一般不用信息技術提供的互動模擬情境來實現。

25在信息技術條件下,設定恰當的呈現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常用的策略主要是(B/加強目標信息呈現的突顯性和保證足夠的重複率)。

26、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相整合的著眼點,應該是培養一種「(數學思維)」,讓學生像數學家一樣研究數學、解決問題。

27、下面的(B/議論文寫作)不是信息技術與寫作和聽說教學整合的具體策略。

28、下面的(C、拋錨式教學)是真實性任務學習的典型代表。

29、合作學習形式是(B、組合閱讀,專家組討論,本組學習,全班交流)。

30、插入自選圖形時要注意三點,下面(C、不必關心自選圖形間的「層」次性)說法是錯誤的。

判斷題:

1、 根據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信息技術課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錯

2、 用自己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不能稱之謂發現。 錯

3、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與信息技術的鏈接中,「利用計算機呈現情境或製作包含動畫的課件」的信息技術可以與「能用方格紙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內容標準相結合。 錯

4、 信息技術並沒有改變人們的閱讀行為、閱讀對象、閱讀方式。 錯

5、 信息技術在研究性學習中扮演兩種角色:一是作為學習工具;二是作為學習環境。 對

6、 信息技術整合於有意義接受學習,只體現在它的演示作用上。 錯

7、 先行組織者包括兩種:一種是陳述性組織者,另一種是比較性組織者。 對

8、 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寫作教學,會妨礙學生的寫作能力。 錯

9、 專題學習網站的網上自我評價系統是指收集與學習專題相關的思考性問題、形成性練習和總結性考查的評測資料,並將其設計成基礎性強、覆蓋面廣、難度適宜的題庫,讓學習者能進行網上自我學習評價。 對

10、在互聯網中,學上只能進行遠程同步的交流,不能進行非同步的互動。 錯

11、利用信息技術的情景性、真實性,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儘可能真實的情境,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

12、整合於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有多種組織形式,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而定。對

13、在小學高年級段的語文標準與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口語交際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在網上與人交流獲得練習機會,了解電子化交際的規則。 對

14、課程是一個由學生、教師、教學資源等構成的一個生態系統。 對

15、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涉及網頁製作、編程興趣小組、網路知識、電腦美術與動畫、校園信息周報、等級考試、信息學奧林匹克等活動課程之中。 錯

16、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應當同時包括信息技術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兩個方面。 錯

17、教育民主思想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興起,對教師角色發起了根本挑戰,要求教師角色從邊緣到中心的轉變。 錯

18、英國的ICT總體戰略通盤考慮基建設施、內容資源以及實踐等ICT教育的關鍵問題 對

19、信息技術運用於教育、整合於課程為教師角色的轉變提供了條件,網路的平等性使學生可以和教師站的一樣高,甚至出現「前喻」文化,教師也能從學生身上獲得成長的資源,師生角色的不斷互換使雙方都不斷成長。 錯

20、皮亞傑認為經驗論和先驗論都是一種預成論,並將經驗論比喻成照相機理論,先驗論比喻成電影放映機理論。 對

2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個的簡單過程,存在著固定的模式,教師只要掌握這個模式,就能在教學中應用自如。 錯

22、拋錨式學習是認知注意學習理論的教學應用。 錯

23、英語口語學習的目的是用英語進行交際,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堅持實踐性原則,信息技術環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沒有幫助。 錯

24、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其主體是信息技術而非課程。 錯

25、在美國對新教師的學科知識的要求中,內容知識描述了一個學科領域的主要邏輯框架與概念框架。 錯

26、要建立全國性的教育信息數據中心,需要建設網上備課系統、完善的學科群資源庫,CAI素材庫、教育教學視頻庫。 對

27、我國的新課程標準雖然提出了信息技術與客車功能整合的要求,也給出了一定的建議和案例,但與發達國家的課程標準相比,在可操作性上還欠缺較多。 對

28、不能用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方式來模擬變化不斷的地理區域性和綜合性。 錯

29、學習歷史的目的在於單獨地記憶一些歷史知識。 錯

30、直接教學是一種典型的認知主義教學模式。 對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七

選擇題:

1、 在信息技術整合中,學生每人擁有一台電腦並與教師的電腦相連形成區域網,同時同時配有網路教學監控系統,這種情況是(B、全班活動)

2、 美國教育技術首席行政官論壇將數字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方式稱為(C、數字化學習)

3、 專題網站一般由首頁、主頁(B、視圖)、測試區、討論區、一般頁面等構成。

4、 下面(D、時空跨度大)是地理課程的特點。

5、 學生通過網路獲取當地的湖泊和河流的酸度,並且通過網路的交流和其它地區的學生交換相應的湖泊和河流酸度,繪製酸雨圖,這是(B、利用網路資源展開探究性學習)

6、 信息技術整合於英語教學的優勢不包括(交流方式單一)

7、 在《拋物線》一課中,某老師利用計算機在大屏幕上顯示太空中慧星飛行的情景,並對慧星划過太空的軌跡進行定格,這種方式是利用計算機(創設教學情景)

8、 北京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何克抗教授發起的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是語文學科信息技術整合的一項大規模的試驗研究。其主要內容不包括(在大學階段要求做到「詞語教學、閱讀理解、作文訓練、電腦運用」四結合。)

9、 (教學模式)是指比較穩定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體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學理論指導,具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定位,對教學因素其組合結構具有特定的要求,對教學活動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規定。

10、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由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來的。他認為,以聽、看、讀為主要方式的接受學習不一定就是被動的、機械的、記誦的。

11、WebQuest是(探究性學習)的一種形式。

12、教師可以(利用特定的軟體的問題解決、利用專業工具軟體的問題解決、利用常用工具的問題解決)三個方面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學習問題解決。

13、(辯論)是一種兩軍對壘、針鋒相對的討論方式,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看清問題的實質。

14、(適用面窄)不能說明模擬在教育中應用的優勢性。

15、學習資源範圍極廣,廣義上我們可以把學習資源劃分為(硬體資源、軟體資源、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四類。

16、在學校進行教師培訓的組織工作中。校本培訓的(C)提倡「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理念。

17、在信息社會裡,以文字課本為主要教學傳媒的教學模式,必將為以( B:信息技術)為教育傳媒的新型教育模式所取代。

18、帕金斯(perkins,1991)認為學習環境包括的五個關鍵成分是(D:信息庫;符號板;現象視窗;認知工具;任務管理者)

19、美國學者古德萊德認為(B:運做的課程)是指在課堂上實際實施的課程。

20、(A:顯性課程)是學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顯的方式呈現的課程。

21、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工具,主要包括(D:信息資源,呈現工具,交流工具,輔助教學,管理工具,評價工具,備課和教科研幫手)

22、在教學目標表述中,「操作」目標的一般要求是(B:嘗試)

23、認為應該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同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信息技術主要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的觀點是(C:小整合論)

24、製作網頁時,(C:一個網頁多個主題)是錯誤的做法。

25、在教師的隱喻中,由一桶水變為河流的隱喻是(B:靜態到動態)變化的表現。

26、奧斯特曼等(Osterman &K,1993)把教師的教學思想分成兩類(A:所倡導的理論和所採用的理論)。

27、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小學階段安排中,主要包括(D:信息技術初步;操作系統簡單介紹;用計算機畫畫;用計算機作文;網路的簡單應用;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模塊。

28、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b: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點,使其本身非常適合整合各種信息技術。

29、在綜合實踐課中,學生使用(c:字處理軟體和演示軟體)完成自己的報告。

30、信息技術發展的(d: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階段不僅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用於輔助教或輔助學,而且更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理想的學習環境、全心的歇息方式、教學方式,從而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

判斷題:

1、英國的ICT戰略中的實踐方面涉及學生、教師、學校和研究四個方面。(對)

2、在電腦教室中,電腦等硬體縱排方式是將電腦一排一排地放置在教室中,其特點是便於教師與全班學生交流,與傳統課堂座位安排相似,學生較為適應。(錯)

3、將氣旋與反氣旋運動過程設計成三維立體圖與二維平面圖結合運用的表現形式,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氣旋中心氣流輻合上升以及反氣旋中心氣流輻散下沉導致凝雲雨或晴朗天氣的全過程。使學生能直觀的認識氣旋與反氣旋。(對)

4、通過網路搜索有關人類迫害大自然造成嚴重後果的案例,以及最新的環境保護的進展和舉措等,能夠實現讓學生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具體內容目標。(對)

5、一氧化碳的毒性實驗可以讓學生自己做,不必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模擬。(錯)

6、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學習,學生和教師都是信息來源,這種環境是可以由學習者控制的、允許學習者在特定內容領域裡探索和驗證假設的發現式學習環境,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按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路徑學習。(對)

7、信息技術與「統計與概率」教學的整合對促進學生對統計與概率概念的理解沒有幫助。(錯)

8、多媒體技術不只是閱讀數學的手段,並且能取代文本的自讀。(對)

9、根據完成時間的長短,WebQuest可以分為短周期和長周期兩種。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時一個星期至一個月。(錯)

10、促進學生用科學探究的「習慣」來思考問題,訓練學生的探究思維,是探究學習中必須關注的焦點難題。(對)

1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不在於學習和形式是接受還是發現,而在於新材料與學生頭腦中已有觀念之間是否產生了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繫,也就是非字面的、邏輯的聯繫。(對)

12、在直接教學模式中,教師向全班學生講解新概念或新技能,指導學生進行練習,通過練習測試學生的理解程度,鼓勵學生在自己指導下繼續練習。(對)

13、持行為主義學習觀的人寫出來的目標,強調內在的變化,會用諸如「理解」、「再認」、「創造」或「應用」等術語來表述目標。(錯)

14、在講演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呈現信息的工具,並熟悉運用所選工具。(對)

15、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將會成為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先鋒或突破口。(對)

16、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應該既包括學科內容目標,又包括信息技術能力目標。而且信息技術能力目標是為完成學科內容目標服務的。(對)

17、奧斯特曼等(Osterman & k,1993)把教師的教學思想分成兩類,列出兩類思想的具體內容,這兩類思想是截然分開的。(錯)

18、行為主義的教學遵循的過程是:選擇終點行為;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步調劃分;呈現小步任務給學生,對學生在每一小步上的反應予以反饋和強化。(對)

19、認知主義理論認為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是不同的結構起作用的。(錯)

20、認知主義者布魯諾認為,「教學」是指在學習情景中對外部活動的控制。這些活動是由教師、教科書的作者、電影或電視課的設計者、自學課程的製作者等所操縱的。(錯)

2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而是高層次的融合與主動適應課程,需要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對象、學習工具以及教師的教學工具這三種功能融為一體(對)

22、檔案袋,又稱文件夾、工作包或作品集,是學生瞬間的、片斷的資料。(錯)

23、要建立全國性的教育信息數據中心,需要建設網上備課系統、完善的學科群資源庫、CAI素材庫、教育教學視頻庫。(對)

24、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激發教師進行整合,不是靠自上而下的硬性指令而是溫暖的軟性管理。(對)

25、當前的課改需要教師改變固有的、不合時宜的關於教學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由教書匠轉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由單一型教師轉向綜合型教師」;「由面向全體學生轉向面向全體與面向個體相結合」。(對)

26、英國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課程標準(1999)建議教師將「從大量來源中收集信息」知識點與數學科的教學知識點整合。(錯)

27、英語課程標準(二級)中的內容標準中的語言技能包括語音、辭彙、語法、功能和話題五個部分。(錯)

28、教師角色的變化不只是信息技術帶來的,信息技術只是角色轉化的催化劑。(對)

29、在實際的教學設計工作中,教學目標往往採用一般要求與具體行為動詞相結合的方法來描述的。(對)

30、信息技術課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技能進行交流、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對)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八

1.在教學目標表述中,「使用知識並進行理解」的要求屬於認知領域的(D、應用)層次。

2.2000年10月25日,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召開。陳至立同志作了題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C、「校校通工程」)、信息技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3.在Frontpage中,通過(B、預覽窗口)可隨時查看製作的網頁在瀏覽器中的效果。

4.下面(A、物理)不屬於社會科學。

5.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感測器覺察和比較各種聲音,來講授(C、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6.在授新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演示文稿呈現重要單詞和句型,單詞可以配上圖片和建立熱連接,這是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科中(D、為教師的演示教學提供新方式)的表現。

7.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對各內容領域的數學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其具體體現包括新課標中的四個(C、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應用)領域。

8、在作文教學方面,小學語文「四結合」試驗運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採用由(D、創設情境—指導觀察—局部分說—整體總說—打字表達—評議批改)六個教學環節所組成的教學模式。

9.直接教學的教學流程是(A、定向、講解、有組織的練習、有指導的練習、獨立練習)

10.發現學習是由(C、布魯納)提出來的,是指學習者通過自身努力獲得學習結果的教學模式。

11.(C、自我調節學習)是學習者為了成功而高效的達到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的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積極的計劃、監視、檢查、評價、反饋、調整和控制的過程,也是學習者激勵自己適當使用學習策略的過程。

12.下面的(D、適用面窄)不能說明模擬在教育中應用的優越性。

13.在「知識點之間逐層遞進深入」的教學信息組織結構相對應的軟體導航是(B線性的縱嚮導航)

14.在交流與討論中,(D、合作性討論)的目的是小組學生解決共同的問題。、

15.教學環境中的社會環境包括(D、課堂氛圍、課堂管理、交流合作形式)

A. 16.美國對新教師的學科知識要求中描述一個學科領域的主要邏輯框架與概念框架的是(D、實質知識)

17.在信息社會裡,以文字課本為主要教學傳媒的教學模式,必將為以(B、信息技術)為教育傳媒的新型教育模式所取代。

18.(B、環境變數、學生變數與教師變數)相互作用,共同影響了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效果

19.(B、計算機素養)指理解計算機的特性、性能和應用,能夠應用熟練、高效的使用計算機完成自己在社會上的工作。

20.(A、學習共同體)是指由一些具有相同知識經驗背景、興趣愛好、學習目標的人所組成的社會春體。

21.美國信息素養國家標準的(D、技術問題解決和決策工具)內容描述的是利用技術資源解決問題,做出決定,在真實世界利用技術做出決策,解決問題。

22.在實施教學評價時,相對標準對應的評價方式是(B、常模參照標準)

23.(C、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經驗和生活為核心的實踐課程,實際與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

24.插入自選圖形時要注意三點,下面(C、不必關心自選圖形間的「層」次性)說法是錯誤的。

25.反思性教學的第一步是(B、覺察)二步是思考,第三步是解決問題。

26.舒爾曼關於教師專業知識的看法是(D、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有關學生知識;有關教育情景知識;其他課程知識)

27.在美國的「進入下個千年」案例中,利用了學生能夠獲得的資源研究與時間有關的(A、地點和事件)

28.英語課程標準(二級)中的內容標準中的(A、技巧)廳、說、讀、寫、玩演視聽。

29.[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夠(C、使用各種媒體和技術資源進行指導下的和獨立的學習活動)。

30.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廣度則可以劃分為(D、完程整合型和部分整合型)。

判斷題:

1、 在信息社會裡,信息、知識是信息社會的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信息社會的競爭實際上是信息的競爭。(對)

2、 教師是教學目標、內容、過程以及評價等教學因素的最終過濾者、決策者。(對)

3、 互聯網為社會課程提供了廣闊、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真實性的主題情境,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許多收集、處理、交流信息的平台和工具,有力地促進了社會課程中的社會探究過程,有助於社會課程的綜合。(對)

4、 PowerPoint的備註區是將本演示文稿的所有幻燈片按順序排列並顯示各幀幻燈片的標題。(錯)

5、 科學課程是一門基於實驗的學科,實驗的專題複習是科學複習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的引入,仍然難以實現複習實驗專題既省時又有好效果的目標。(錯)

6、 整合了信息技術的數學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沒有任何優勢。(錯)

7、 信息技術的整合對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帶來兩方面的突破:一是便於教師或學生自己監控、調節問題解決過程;二是信息技術所創設的豐富情境以及提供的認知工具促進了問題的解決。(對)

8、 PowerPoint文件不能直接在網上運行,也不能將PowerPoint文件格式轉換成WEB文件格式在網上發布。(錯)

9、 科學探究幾乎是適應所有年齡階段學生的一個教學模式,其核心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基本程序和由此學到的知識。(對)

10、實性任務是一個結構良好的問題,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有章可循。(錯)

11、自然的學習應該是圍繞主題進行的整體的學習,以整體的理解取代孤立事實的記憶。(對)

12、遊戲最重要的特徵是能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因而,如何充分利用遊戲的特點,為教學服務,是遊戲整合於課程的首要任務。(對)

13、圖形、色彩和聲響能增強操練和練習的吸引力。例如,當學生答錯時,計算機程序隨機放一段低沉的樂曲,或隨機呈現一幅鬼臉圖,這樣能提高答題效率。(錯)

14、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寫作教學,會妨礙學生的寫作能力。(錯)

15、英國的ICT戰略中的實踐方面涉及學生、教師、學校和研究四個方面。(對)

16、在信息技術整合的課堂中,全班活動是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它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彼此間的合作交流促進學習並培養合作精神。(錯)

17、大學、中小學教師在科研上存在不同的合作方式:大學教師立項,小學教師配合實驗或者提供數據;小學教師立項,大學教師來「指導」或作報告、講座;大學教師、小學教師聯合立項,大學教師規劃,小學教師實施。(對)

18、美國信息素養國家標準的技術效能工具內容描述的是利用工具從各種途徑檢索、評估和收集信息;利用技術工具處理數據、報告結果;對新的信息資源和技術創新進行評估和選擇。(錯)

19、在信息社會中,社會文化的四大支柱是指讀、寫、算和文化素養。(錯)

20、多學科主題整合的特點是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綜合地活動或形成所需的知識、技能、思考能力等。(錯)

21、信息技術的學習並非僅僅局限於信息技術課,而應當滲透到其他課程(無論是學科課程,還是其他綜合課程)之中。(對)

22、多媒體計算機能以生動活潑、聲畫並茂的方式呈現閱讀材料,利用多媒體的這些優勢進行閱讀教學,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能夠創造出優美的閱讀情境,讓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對)

23、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廣度則可以劃分為完善型和創新型。(錯)

24、信息技術的學習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對)

25、案例是對教學過程的記錄和分析,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困惑性、創新性等特點。(對)

26、[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3—5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夠使用電信技術和在線資源(電子郵件、在線討論、網路環境)參與合作解決問題活動,為課堂內外的受眾提出解決方案、創造知識產品。(對)

27、我國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有關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明確要求是:「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一切有條件的地方,科學課程的教學應儘可能地運用以下方面的現代教育技術「:各種音像資源;計算機軟體;網路。(對)

28、教師是整合的主體,對教師的評價是整合評價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對)

29、把信息技術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可以把它分為三個時期:設計、管理、維持和完善。(對)

30、大整合觀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同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錯)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九

1、 在實施教學評價時,相對標準對應的評價方式是 (B、常模參照評價)

2、1996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推廣(D、幾何畫板)軟體,以此軟體為教學平台,開始組織「CAI在教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課題,從而開始了課程整合的試驗。

3、在 (C、幻燈片瀏覽視圖)下,不能完全顯示三個區域也不可調節各區面積的大小。

4、下面的(C、顯示性)歷史課程知識的特點。

5、下面的(C能用肉眼觀察的宏觀化學反應)不適合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模擬的化學實驗類型。

6、網上寫作實驗室是網際網路上一類重要的寫作資源,下面的(D、在線練習)它的寫作輔導形式。

7、在《拋物線》一課中,某老師利用計算機在大屏幕上顯示太空中彗星飛行的情景,並對彗星划過太空的軌跡進行定格,這種方式是利用計算機(B、創設教學情景)

8、小學語文「四結合」試驗的閱讀教學模式可用(C、預習-重點字詞講解-課文默讀與朗讀-利用課件閱讀-閱讀競賽-師生共同總結)個教學環節來概括。

A、 9、自我調節學習的內在過程可以被簡化成(自我計劃、自我監察、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

)個環節。

10、合作學習形式是(組合閱讀、專家組討論、本組學習、全班交流)

11、(D資源型學習)是一種基於信息技術的探究學習和基於問題學習,著重強調學習分析資源、利用資源驗證假設的過程。

12、軟體的「非線性樹狀導航」與信息組織結構(A知識點之間兼有並列、遞進)相對應。

13、操練和練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B有指導的練習、集體練習、獨立練習)。

14、良好的個別輔導軟體需要以一定的教育、心理的理論指導和軟體設計的原則。個別輔導軟體中應該:設置 (D、操作目標) 、包含操作測量、有效的教學過程。

15、教學設計一般主要包括(C.設置教學目標;確定評價程序;選擇教學形式、學習內容、學習材料和教學媒體;設置學習環境)等步驟。

16、在教師的隱喻中,由金子變為鑰匙的隱喻是(A.知識→方法)變化的表現。

17、英國ICT總體戰略不包括(D.教學)方面

18、提倡自我激勵、自我調節的學習、情感教育、真實性評定、合作學習等主張的是(A、人本主義理論)19、(C、情境式教學)主張採用真實性任務,設置與現實問題情境相似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與現實中專家解決問題相類似的探索過程,獲取隱含於情境之中的知識、工具,並在學習過程之中來評價學生的學習。

20、美國學者古德萊德認為(B、運作的課程)是指在課堂上實際實施的課程。

21、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中的主流觀點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指信息技術有機地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A、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與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高度和諧自然的有機部分。

22、當學生學習中出現錯誤或者自己感到困難時,教師或者信息技術學習環境可以提供相關的資料,這種方式屬於教學支架的(C、資料和工具類)方式。

23、(A、大整合論)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

24、插入自選圖形時要注意三點,下面(C、不必關心自選圖形間的「層」次性)說法是錯誤的。

A、往自選圖形中填充顏色 B、重視組合功能的應用

25、在進行教師培訓時,認為「教學思想和計算機技術兩維應互相交替進行的」是(C、鋸齒模式)

26、在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的改革中,下圖的 A 描述了教師是「講壇上的聖人」,教師和學生之間是直接的傳遞-接受關係,

教師是高高在上的,學生只能「唯師是從」。註:圓圈代表教師,方框代表學生

27、英國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課程標準(1999)建議教師將(A、「從大量來源中收集信息」)知識點與英語學科的教學知識點整合。

28、英語課程標準(二級)中的內容標準中的(A、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玩、演、視、聽。

29、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學標準與信息技術整合中,在空間與圖形部分,學生可以(A、操作幾何畫板等相關軟體,探索各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公式)。

30、程序教學適合(D、簡單知識和技能)

判斷題

1、認知主義把學習看作是大腦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認為學習由接收、短期存儲、編碼、長期存儲以及提取信息等幾部分構成。( 對 )

2、在信息技術整合的課堂中,全班活動是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它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彼此間的合作交流促進學習並培養合作精神。( 錯 )

3、可以用信息技術來模擬無法用肉眼觀察的微觀化學反應的化學實驗。( 對 )

4、用滑鼠單擊「大綱視圖」按鈕,屏幕上的主要區域顯示各幻燈片的大綱文字(標題文字)。( 對 )

5、網路在線閱讀過程中,教師創設的情景要符合學生的先前經驗,能充分調動學習者的能動性、促使學習者進行建構性的學習。( 對 )

6、「通過豐富的實例,理解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是統計與概率的內容標準。( 對 )

7、在數與代數部分與信息技術的鏈接中,「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運用數表示事物,並能進行交流」的內容標準必須用「計算機軟體繪圖,探究正比例函數的圖形特徵」的信息技術來實現。( 錯 )

8、多媒體技術不只是閱讀教學的手段,並且能取代文本的自讀。( 對 )

9、合作學習就是幾個人在一起學習,不必有一定的規則。( 錯 )

10、布魯納認為,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是把知識轉換成一種適應正在發展著的形式,以表徵系統發展的順序,作為教學設計的模式,讓學生進行發現學習。(對)

11.在拋錨式教學中,學生面臨的是被簡化為課堂教學的結構化的、抽象的單一模式的問題。(錯)

12.資源型學習中的學習資源分為預設資源、相關資源和泛在資源。(對)

13.過程模擬的目的在於所呈現的「情景」。(錯)

14.在講演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呈現信息的工具,並熟悉運用的所選工具。(對)

15.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有兩個的主要目標。第一,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第二,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對)

16.在綜合實踐課中,學生可以使用資料庫和電子表格進行專題研究學習.(錯)

17.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之間可以進行集體備課、分配任務、網上論壇的合作。(對)

18.在信息社會中,社會文化的四大支柱是指讀、寫、算和文化素養。(錯)

19.建構主義把學習看作是大腦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人為學習由接收、短期存儲、編碼、長期存儲以及提取信息等幾部分構成。(錯)

20.人本主義理論認為,人是只有的,人能夠激勵追求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不斷進行創造和自我實現。(對)

21.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可以說是信息技術與課程的簡單相加。(錯)

22.教師在設計教學支架時,需要對學生的先前經驗和自主學習時的真實認知過程進行全盤思考,構思教學支架的整體框架。(對)

23.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是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變,而且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錯)

24.分離模式使人們的關注點從物轉到人,整合模式使人們的關注點從技術轉到思想觀念。鋸齒模式是分離模式和整合模式的結合體,是整合模式的具體實現方式。(對)

25.教師改變是一項艱難的系統工程,觀念的獲得是基於個人的先前經驗主觀建構的,教師實際的課程、教學取向與課程改革者的期望之間往往存在差距。(對)

26.聽講不一定就是被動的,積極有效的聽講者可從準備、聽講、總結三個部分入手。(對)

27.在學校進行教師培訓的組織工作中,全員、全程培訓方式是首先由專家培訓少量骨幹教師,然後由骨幹教師執教去培訓各基層學科教師,如此形成快速擴散的培訓體系。(錯)

28.在信息技術課程里,學生要學習從淺到深、從簡到繁、從低級到高級、從硬體到軟體的各種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術。(對)

29.教師的教學計劃要依據課程標準而定,不同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具有相同的特點。(錯)

30.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而是高層次的融合與主動適應課程,需要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對象、學習工具以及教師的教學工具這三種功能融為一體。(對)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十

選擇題

1、當前的國家課程標準中,將教學目標分為 (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三個方面。

2、信息技術發展第一代是(電子管時)

3、powerpoint用於書寫幀幻燈片的說明內容的是(備註頁區)

4、powerpoint用於製作幻燈片的是(工作區)

5、下面的(血液)例子一般不用信息技術提供的互動模擬情景來實現。

6、進行英語寫作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隨時把某一範文或是某一學生的作文轉播到所有學生的終端,進行講評,讓學生有直觀、具體的認識,這中形式能夠(擴大和緊密英語學習的共同體)

7、在數和代數部分與信息技術的連接中,信息技術可以通過(運用適當的數學符號,可以使用ICT交流結果)方式與「在實際情景中理解什麼是按比例分配,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的內容標準相結合。

8、在作文方面,小學語文「四結合」試驗運用各種現代化信息技術,採用由(創設情境-指導觀察-局部分說-整體總說 -打字表達-評議批改)六個教學環節所組成的教學模式。

9、以下那種學習模式不屬於接受學習?(真實性任務學習)

10、藉助錄象等視頻技術,以歷險故事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問題情景屬於(基於問題學習)

11、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有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來的。他認為,以聽、看、讀為主要方式的接受學習不一定就是被動的、機械的、記誦的。

12、操作與練習性軟體要具有系統的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設計好出題順序)

13、關於操作與練習型軟體的教學反饋,說法正確的是(要提供即使的反饋)

14、軟體的「有線性的橫嚮導航」與信息組織結構(知識點之間互相平行並列 )相對應。

15、按照教師所提供與本課學習內容的關係,可以將學習資源劃分為(預設資源、相關資源和泛在資源)

16、我國教師的教育技術標準包括(教學實踐、教學管理、合作交流、學習與發展)大方面

17、信息技術發展第五代是(多媒體網路時代)

18、情境性學習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19、美國信息素養國家標準的具體內容是 (基本操作和概念;社會、倫理及人文問題;技術效能工具;技術通信工具;技術研究工具;技術問題解決和決策工具)

20、根據認知主義理論,我們不能推導出增強學習的原則是(接近性原則)

21、信息技術由於課程整合的承擔主體有多個層面,下面的(組織教師培訓,延請專業研究隊伍進行教學實踐與科研工作指導)不是國家層面所需要所做的工作。

22、在信息技術整合的課堂中,往往存在 (全班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 三種典型的課堂組織形式。

23、信息技術發展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階段不僅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用於輔助教學,而且更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理想的學習環境、全新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從而徹底的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

24、用滑鼠單擊「(幻燈片放映)」按鈕,即可放映幻燈片,在放映的過程中,如果想不按順序放映某幻燈片,可以單擊滑鼠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定位」,在單擊彈出的幻燈片的標題即可。

25、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包括(運用現代教育思想的能力 ) 方面。

26、在進行教師培訓時,強調「在使用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來提高對技術的掌握,把技術水平的提高與教學技能的提高、教學思想的改變結合起來,而不是單獨提高技術」是(整合模式)

27.在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的改革中,下圖的(C)描述了「教師逐漸撤去支架,讓學生自己形成有效的學習共同體」。註:圓圈代表教師,方框代表學生

28.在小學高年級段的語文標準與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閱讀部分),學生可以在網路或光碟上搜索與閱讀相關的資源,進行專題學習。

29.[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三—五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夠(評價電子信息資源的準確性、相關性、適當性、全面性、傾向性)

30.一般來說,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意味著信息技術要在教育中實現三大功能;既作為(學習對象、學習工具和教學工具)

判斷題:

1. 信息技術和教育相整合大約要經歷這樣五個階段:計算機素養培養;計算機輔助教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給予信息技術的課程整合;給予信息技術的全面教改。(對)

2. 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應該既包括學科內容目標,又包括信息技術能力目標。而且信息技術能力目標是為完成學科內容目標服務的。(對)

3. 不能用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方式來模擬變化不斷的地理區域性和綜合性。(錯)

4. 地理、歷史、思想與品德都屬於自然科學。(錯)

5. 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提供了豐富的、靈活的認知工具,如數據收集、處理、表達、交流等方面的工具,促進學生的科學思維、探究能力發展。(對)

6.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學習,學生和教師都是信息的來源,這種環境是可以由學習者控制的、允許學習者在特定內容領域裡探索和驗證架設的發現式學習環境,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學習目標、學者學習內容、按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路徑學習。(對)

7. 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如資料庫、電子表格、圖標製作、甚至簡單編程等),可以與數學課的學習內容融合在一起。(對)

8. 信息技術已經全方位地影響了我們地整個社會,電子寫作、電子化閱讀、搜集和處理電子信息地能力成為現代人一項重要地基本素質。(對)

9. 基於IT的協作學習,是指能支持多個學習者群體針對共同任務進行合作學習的,為學習過程的參與者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和合作學習提供共享環境的信息技術系統。(對)

10.探究學習的核心是提出假設,獲取數據,驗證假設。(對)

11.教師在操練和練習活動時只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不一定遵循教育和心理學原則,也不必考慮學生特點。(錯)

12.在教學層面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以教學模式為整體單位來設計的。(對)

13.專題學習網站的網上自我評價系統是指收集與學習專題相關的思考新問題、形成性練習和總結性考查的評測資料,並將其設計成基礎性強、覆蓋面廣、難度適宜的題庫,讓學習者能進行網上自我學習評價。(對)

14.用軟體取代教師比用個別輔導軟體作補充教學效果更好。(錯)

15.信息技術發展第四代是多媒體網路時代。(錯)

16.在電腦教室中,電腦等硬體縱排方式是將電腦一排一排地放置在教室中,其特點是便於教師和全班學生交流,與傳統課堂座位安排相似,學生較為適應。(錯)

17.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的教學觀念既與其電腦經驗顯著相關又與其學習和教學觀念顯著相關,即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越高,學習和教學觀念越先進,進行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的可能性越高,效率就越好。(對)

18.1920年代,華生倡導行為主義,強調只研究可以觀察或者改變的行為。(對)

19.在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時,我們要明確所要整合的是什麼類型的課程。比如,從課程功能作用來劃分,可以分為顯形課程與隱形課程。(錯)

20.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1994年對教學技術所作的定義是:「為了學習,對其過程與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對)

2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以說是信息技術與課程的簡單相加。(錯)

22、展開討論和交流時,教師應注意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對)

23、為了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學校需要採取各種渠道和形式組織教師培訓,可以組織教師到相關機構參加培訓,也可以請專家到學校進行培訓,還可以展開校本培訓,甚至是本校骨幹教師培訓其他教師。(對)

24、分離模式使人們的關注點從物轉到人,整合模式使人們的關注點從技術轉到思想觀念。鋸齒模式是分離模式和整合模式的結合體,是整合模式的具體實現方式。(對)

25、學校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改革的中心和基地,改革能否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校長對改革的理解、認同以及對實施改革的積極領導。(對)

26、對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觀摩和分析上一種有效的教師成長的方法,是新手教師走向專家教師的捷徑。(對)

27、課程改革是教師按照專家設計的圖紙進行施工的過程。(錯)

28、在信息技術課程里,學生要學習從淺到身、從簡到繁、從低級到高級、從硬體到軟體的各種計算機和互連網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術。(對)

29、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小學階段的內容安排中,建議教師將「認識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知識點與科學學科的教學知識點整合,例如讓學生以「黑客」為主題,分小組就「黑客」的歷史、「黑客」襲擊曾經造成的嚴重危害、著名的「黑客」介紹、如何防止「黑客」襲擊等問題搜集資料、進行交流。(錯)

30、小整合觀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信息技術有機地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為一體,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與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高度和諧自然的有機部分。(對)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十一

選擇題

1. 學習資源的提供方式一般包括(D提供內容和提供地址)兩種

2.從狹意上來說,信息技術是指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A計算機技術)為主幹,結合集成電路技術、光碟技術、機器人技術、高清晰度電視技術等綜合技術。

3.(A超級鏈接)是非線形超文本結構的網站及網葉核心。

4.POWERPOINT平台分為(A工作區、備註頁和大綱視圖區)

5.下面的(D滿堂灌的實驗複習)不是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實驗專題的複習方法。

6.把信息技術作為探索研究工具,學生們運用信息技術進行「Movie」主題的探索,這是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科中的(C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的英語學習)運用形式。

7.在《拋物線》一課中,某老師利用計算機在大屏幕上顯示太空中彗星飛行的情景,並對彗星划過太空的軌跡進行定格,這種方式是利用計算機(B創設教學情景)

8.小學語文「四結合」試驗主張的識字教學模式可用(B看、聽、說、寫、打、想)六各自來概括

9.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教學流程是(C呈現先行組織者,提供學習任務和學習材料,增強認知結構)

10.無論傳統的、還是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大致可以從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B合作學習與個體學習)兩個維度加以定位。

11.下面的(C)是真實性任務的典型代表。

12.與「知識點之間相互關聯」的教學信息組織結構相對應的軟體導航是(D非線形的網狀導航)

13.(A網上調查)是指將網路作為調查內容的傳播工具,廣泛調查的調查方法。

14.按照討論的人數來分,討論和交流可以分為(B全體交流與討論;小組討論、全體交流)的類型。

15.在實施教學評價時,絕對標準對應的評價方式是(A標準參考評價)

16.格羅斯曼關於教師專業的看法是(C學科內容知識;學習者和學習的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情景知識;自我的知識)

17.為了迎接21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必須把(A現代教育技術)當作整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把教育信息化放到戰略高度,搶佔叫信息化「制高點」

18.(A程序教學)是指一種能讓學生自學特定材料的個別化教學方法,學生的自學是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學習進行的,特定的材料是以特定的順序和小步子安排的。

19、行為主義理論的教學方法在(C程序教學)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20.程序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和支架式教學法分別是(D、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應用。

2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能僅限於學科課程,還涉及活動課程,不能僅限於顯性課程,還要涉及(隱性課程)

22.知覺,模仿,操作,準確,連貫和習慣化等層次的目標屬於(動作技能)領域。

2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學習目標上的整合包括五個方面,即解決實際問題與創造能力,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社會交流與協作能力和(D、信息處理技能。)

24.專題網站一般有首頁,主頁,(導航欄)測試區,討論區,一般頁面等構成。

25.在教師的隱愉中,由一桶水變為河流的隱愉是(靜態------動態)變化的表現。

26.班拉認為觀察學習分為四個過程,依次為:(注意過程,保持過程,複製過程,動機過程)

27.在綜合實踐課中,學生使用(字處理軟體和演示軟體)完成自已的報告.

28.[美]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認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應具備的技術素養的績效指標是:(基本操作的概念,社會道德與人文方面的要求技術作為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技術作為交流的工具,技術作用研究的工具,技術作為解決問題與決策的工具.)

29.在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小學階段的內容安排中,在用計算機畫畫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繪圖工具的使用,圖形製作,圖形著色,圖形修改複製組合等處理.)

30.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將整合的進程大略分為三個階段:封閉式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開放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判斷題:

1、 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有兩個主要目標。第一,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第二,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對)

2、 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資源、教學/學習活動、教學支架、組織形式、教學環境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描述或說明。(對)

3、 可用信息技術來模擬無法用肉眼觀察的微觀化學反應的化學實驗。(對)

4、 通過網路搜索有關人類迫害大自然造成嚴重後果的案例,以及最新的環境保護的進展和舉措等,能夠實現讓學生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具體內容目標。(對)、

5、 信息技術為英語閱讀的教學和學習提供了廣泛的學習資源、方便的學習工具、靈活的學習策略、多樣的交流方式,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交際能力創設豐富的學習環境、交流和交際環境。(對)

6、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學習,學生和教師都是信息的來源,這種環境是可以有學習這控制的、允許學習者在特定內容領域裡探索和驗證假設的發現式學習環境,學習著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按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路徑學習。(對)

7、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綜合應用各種數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對)

8、 信息技術的使用與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向排斥,二者不能共同服務於學生的學習。(錯)

9、 正資料相互依賴是指其他組員受到獎勵時,每個組員獎勵也受影響。(錯)

10、在拋錨式教學中,學生面臨的是被簡化為課堂教學的結構化的、抽象的單一模式的問題。(錯)

11、資源型學習中的學習資源分為預設資源、相關資源和泛在資源。(對)

12、發現學習只適用於自然學科,不適用於社會學科。(錯)

13、教師在利用PPT呈現教學信息時,切忌內容繁多,避免學生「吃不消」的現象發生。(對)

14、在互聯網中,學生只能進行遠程同步的交流,不能進行非同步的互動(錯)

15、課堂教學與教科書的應用被國外稱為「第四次教育革命」。(錯)

16、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預期達到的結果,它強調教育結果是不可見的和不可測量的。(錯)

17、人們對於教師的隱喻有宏觀層面的,也有微觀層面的。宏觀層面是指社會對於教師職業的期待和要求,如「教師是園丁」。(對)

18、認知主義理論家門認為,學生是一個積極的信息加工者,他們積極地做出選擇、注意等反應;他們積極地組織他們已經知道的信息來實現信息的學習,學習者的先前的知識對極大程度地決定他們的學習、記憶和遺忘;他們積極的尋求信息來解決問題。(對)

19、美國信息素養國家標準的技術效能工具內容描述的是利用工具從各種途徑檢索、評估和收集信息;利用技術工具處理數據、報告結果;對新的信息資源和技術創新進行評估和選擇。(錯)

20、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與認知的有效工具。那麼在學習中,學生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獲取和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創作、表達思想和交流信息,探究、解決問題,利用工具書以及參考資料。(對)

21、教師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經歷的Internet階段中,教師學會Internet、網站建設等,將Internet的有關信息資料引入教學,按照預先設定的課堂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從網上搜索資料,通過師生、生生的互相交流,獲取並理解知識。(對)

22、為了使操練和練習有效,要從大量的項目中隨機挑出項目,這樣做能加速學習進程,縮短所需的練習時間。(錯)

23、小整合觀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信息技術有機地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與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高度和諧自然地有機部分。(對)

24、在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之間可以進行集體備課、分配任務、網上論壇上的合作。(對)

25、觀摩是教師整合能力的發展方式之一,它包含了觀察、思考、模仿和創新四層意思。(對)

26、在信息技術課程里,學生要學習從淺到深、從簡到繁、從低級到高級、從硬體到軟體的各種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術。(對)

27、英語課程標準(二級)的內容標準中的語言技能包括語音、辭彙、語法、功能和話題五個部分。(錯)

28、在小學高年級段的數學標準與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統計與概率部分,學生可以運用數學符號使用數學符號使用ICT交流運算結果 。(錯)

29、對於情感方面的教學評價,可採用真實性評價、表現性評價以及檔案帶評價等方法(錯)

30、CAI等同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十二

1、在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時,教師需要從(內容範圍、內容重點、內容的順序)方面著手。

2、為了迎接21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必須把(現代教育技術)當作整個教育改革的突破點,把教育信息化放到戰略高度,搶佔教育信息化「制高點」。

3、在(幻燈片瀏覽視圖)下,不能完全顯示三個區域也不可調節各區面積的大小。

4、(模擬佔據空間廣的事物)不是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的整合方法。

5、(血液)一般不用信息技術提供的互動模擬情境來實現。

6、在授新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演示文稿呈現重要單詞和句型,單詞可以配上圖片和建立熱連接,這是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科中為(教師的演示教學提供新方式)的表現。

7、在英國高級數學階段的教學大綱中,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學生使用電子表格構建公式,對情境模擬化方法)開展數和代數的教學。

8、小學語文「四結合」試驗的閱讀教學模式可用(預習-重點字詞講解-課文默讀與朗讀-利用課件閱讀-閱讀競賽-師生共同總結)等六個教學環節來概括。

9、(自我調控)是指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學習者通過考察,一旦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採取對應措施,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10、在研究性學習教學的第一個環節確定主體中,信息技術可能的整合方式是(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11、直接教學的教學流程是(定向、講解、有組織的練習、有指導的練習、獨立練習)。

(辯論)是一種兩軍對壘、針鋒相對的討論方式,其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加全面地看清問題的實質。

12、關於問題情境,說法錯誤的是(情境」與「情景」不是一個含義)。

13、操練與練習軟體中,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對學生的回答結果的反饋,反饋類型不包括(對已知正確答案的反饋)。

14、在教學目標表述中,「使用知識並進行理解」的要求屬於認知領域的(應用)層次。

15、奧斯特曼等把教師的教學思想分為(A、「所倡導的理論」和「所採用的理論」)兩類。

16、信息技術發展的第一代是(電子管時代)。

17、(直接教學)是一種典型的認知主義教學模式。

18、從課程的表現方式或影響學生的方式來劃分,課堂可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19、美國信息素養國家標準的具體內容是(基本操作和概念;社會、倫理及人文問題;技術效能工具;技術通信工具;技術研究工具;技術問題解決和決策問題)。

2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具體表現在的 (學習理念,學習目標,課程內容,發展歷程,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上,與傳統教學活動、媒體的整合)上整合。

22、價值觀念、組織價值觀念系統和價值體系個性化等層次的目標屬於(情感)領域。

23、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學習目標上的整合包括五個方面,即解決實際問題與創造能力;學習能力;判別性思維能力;社會交流與協作能力和(信息處理技能)。

24、內容與學生的原有觀念之間存在著三種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繫,其中,新內容包含原有觀念屬於(上位關係)。

25、為了充分發揮觀摩的效能,我們需要(預測教學行為,預測教學行為,觀摩教學行為,評價教學行為)。

26、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包括(運用現代教育思想的能力)方面。

27、在小學高年級段的數學標準與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統計與概率部分的學習中,學生可以(使用電子表格或者資料庫來記錄、處理和交流他們的發現)。

28、影響教學設計的因素之一情景是指教師教學前(硬體、軟體和教學環境)的準備狀況。

29、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標準的整合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思考:學科課程內容標準中哪些地方可以和信息技術整合;信息技術課程內容標準中哪些地方可以與其他學科課程內容標準中的內容整合;以及(活動課程和經驗課程怎樣和信息技術整合)。

30、根據整合的深度,可將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模式分為(完善型和創新型)。

判斷題:

1、傳統的學習觀認為學習是主動建構信息的意義。 (錯)

2、無論針對學科內容還是信息技術技能,教學支架的實施者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信息技術。 ( 對)

3、學習歷史的目的在於單純的記憶一些歷史知識。 (錯)

4、讓學生通過操作模擬的系統掌握實驗步驟,然有進入真實實驗,可以有效的減少實驗中的操作失誤。這是計算機模擬實驗起到預備實驗的作用。 (對)

5、信息技術技能只能支持教師以非同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輔導和幫助,沒能突破傳統課堂環境中的無法實施有效溝通和交流的局限。 (錯)

6、教師利用WORD,POWETPOINT製作簡單的教學演示文稿,教學時間便廠,降低了教學效率。 (錯)

7、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如資料庫、電子表格、圖表製作、甚至簡單編程等),可以與數學課的學習內容融合在一起。 (對)

8、新世紀閱讀教學的媒體將由單一的紙本閱讀改換為紙本閱讀和屏幕閱讀或網上閱讀同時並舉的多媒體閱讀。 (錯)

9、合作學習是指由能力不同的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共同學習,取代為了獲得承認和評級而進行的競爭。這個思想來源於杜威集體活動和集體項目的觀點。 (對)

10.WebQuest屬於接受學習。 (錯)

11、練習型遊戲是利用環境進行建構,學生自己控制情節發展,生成情節。(錯)

12、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的標準在於信息技術的表現形式。(錯)

13、在互聯網上實現交流與討論有多種途徑,最簡單實用的是利用現有的電子布告牌系統(BBS)。(對)

14、軟體導航的製作是以教學信息的組織結構特點為基礎。(對)

15、信息技術發展第四代是多媒體網路時代。(錯)

16、美國「進入下個前年」案例學習活動的重要目標是回顧世界歷史,利用各種可視資源並結合文本的歷史資料,給讀者一個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的總體概念。(對)

17、教育理論的特點之一是發展快、更新周期短,學習者可以在熱和一個新的階段切入,它的獲得可以通過短期的突擊培訓達到目的。(錯)

18、1920年代,華生倡導行為注意,強調只研究可以觀察或者改變的行為。(對)

19、早期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如個別輔導、操作和練習,都是以認知主義思想為指導而編製。(錯)

20、行為注意、認知主義和人本主義都是從同一角度指導教學設計。(錯)

21、全程整合指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和信息技術相整合,此時的信息技術和教學各環節環環相扣。(對)

22、教師在利用PPT呈現教學信息時,切忌內容繁多,避免學生「吃不消」的現象發生。(對)

23、「小整合論」比較理論化、宏觀一些,「大整合論「比較接近教學實際、微觀一些。(錯)

24、案例是對教學過程的記錄和分析,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困惑性、創新性等特點。(對)

25、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基石,教師對課程本身的理解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前提。(對)

26、英國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課程標準 (1999 )建議將「使用文本、表格、圖象和聲音說明概念」知識點與英語學科的教學知識點整合。(錯)

27、信息技術課程與學科整合的整合能夠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不僅僅是學習的對象,更重要的是學習的工具,學習它們是為了更好地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對)

28、在小學高年級段的語文標準與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口語交際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在網上與人交流獲得練習機會,了解電子化交際的規則。(對)

29、教師是教學目標、內容、過程以及評價等教學因素的最終過濾者、決策者。(對)

30、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是綜合實踐實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重要內容。(對)

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選擇判斷題十三

單項選擇題:

1、 課堂氛圍一般可以分為(專制、民主和放任)三種類型。

2、1996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推廣(幾何畫板)軟體,以此軟體為教學平台,開始組織「CAI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課題,從而開始了課程整合的實驗。

3、 用滑鼠單擊(幻燈片放映)按鈕,即可放映幻燈片,在放映的過程中,如果想不按順序放映某幻燈片,可單擊滑鼠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定位」,再單擊彈出的幻燈片標題即可。

4、 下面的(時空跨度大)是地理課程知識的特點。

A. 過去性

B. 具體性

C. 多樣性

D. 時空跨度大

5、 下面的(能用肉眼觀察的宏觀化學反應)不適合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模擬的化學實驗類型。

A. 現象不明顯的演示實驗

B. 化學反應時間太長的實驗

C. 能用肉眼觀察的宏觀化學反應

D. 毒性較大和無法實際操作的實驗

6、 下面的(採用學生朗讀形式教學)不是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科中的主要運用形式。

7、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與信息技術的鏈接中,「能使用繪圖軟體為一個房間設計各種布局」的信息技術可以與(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的內容標準相結合。

8、 北京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何克抗教授發起的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實驗研究是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一項大規模的實驗研究。其主要內容不包括(在大學階段要求做到「詞語教學、閱讀理解、作文訓練、電腦運用」四結合)。

9、 探究訓練是由(薩其曼)提出的一種有效的探究思維訓練模式。

10、(基於問題學習)模式最早是在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由國外醫學教育模式發展出來的。

11、(合作學習)受這樣一種建構主義觀點指導,即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是受社會性相互作用影響的。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12、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提供大量的教學信息給學生,即使是認知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會出現「吃不消」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叫(認知超載)現象。

13、下面的(結構良好問題)具有兩個基本特徵:問題的目標很明確和解決方法是確定的。

14、下列正確答案中,(組織麻煩、費用昂貴)沒能正確描述網上調查的優勢。

15、不同的教學設計理論或模式產生不同風格的教學計劃,基於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能出現(民主型)的課堂

16、羅傑斯猛烈地抨擊了把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比喻成(茶壺和茶杯)

17、美國家最縣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被許多國家作為技術制高點而競相角逐。有人將其稱為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標誌。

18、Fogarty提出三類十種課程整合的分類模式,其中第一類為單一學科整合,包括(分立式、聯立式、 窩巢式 )

19、(計算機素養)指理解計算機的特性、性能和應用,能夠應用熟練、高效地使用計算機完成自己在社會上的工作。

20、下面的(直接教學)不屬於建構注意教學模式。

21(部分整合)是信息技術與教學中的部分環節相整合,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初始階段

22、數學環境中的社會環境包括(課堂氛圍、課堂管理、交流合作形式)

23、學校在教師培訓組織工作上可以實施(以點帶面、分層推進)的策略。

24、(框架頁)的功能是把瀏覽器的窗口分割成幾個區域,可在各區中顯示不同的網頁。

25、在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的改革中,下圖的(D )描述可教師開始走到學生中去,但仍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註:圓圈代表教師,方框代表學生。

26、在進行教師培訓時,認為「教學思想和計算機技術兩維應互相交替進行的」是(鋸齒模式)

27、在小學高年級段的數學標準與信息技術整合點中,在空間與圖形部分,學生可以(操作幾何畫板等相關軟體,探索各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公式)

28、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小學階段的內容安排中,在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要求學生掌握(多媒體作品的編輯,多媒體作品的展示)

29、綜合實踐課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幾部分。

30、(隱性課程)是學校情景中通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學生大多是無意接受隱含環境中的經驗。

判斷題

1、 在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的階段目標是:2000年底前,全國普通高級中學和大中城市的初級中學都要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2005年底前,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初級中學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2008年前,所有的初級中學以及城市和經濟比較發達的小學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並爭取儘早在全國80%以上的中小學校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錯)

2、 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小學階段的內容安排中,建議學生可以使用計算機繪圖工具的複製、移動、翻轉和旋轉等功能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以及使用「縮放選定圖形」的功能認識圖形的相似。(對)

3、 介紹板塊構造學說,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把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板塊構造這一宏觀變化加以演示,彌補了地理模型也難以展現的宏觀世界的動態變化。(對)

4、 通過網路搜索有關人類迫害大自然造成嚴重後果的案例,以及最新的環境保護的進展和舉措等,能夠實現讓學生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具體內容目標。(對)

5、 一氧化碳的毒性實驗可以讓學生自己做,不必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模擬。(錯)

6、 信息技術的集成性、情景性、真實性、交互性和動態、非線性的信息組織方式等特點並不能解決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費」現象。(錯)

7、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綜合應用各種數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對)

8、 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就是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成為課程和諧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以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對)

9、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我們進行自我調節學習,其關鍵不在技術本身,而在我們對學習進行「調節」的意識。(對)

10、 電子郵件調查法屬於被動調查法。(對)

11、 情景模擬直接教學生一些規則和程序。(錯)

12、 將信息技術整合於提問與回答,就是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發揮回答活動的互動特點,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對)

13、 在信息技術整合課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和一些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的學習者特徵。(對)

14、 展開討論和交流時,教師應注意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對)

15、 1996年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國情咨文中指出,2000年美國必須實現100%的學校與國際互聯網連通,並建議國會通過立法使美國從小學到大學都實現「校校通工程」(錯)

16、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首先要考慮社會、學生、家長以及課程四個因素。(錯)

17、 信息技術整合於課程之時,合理的教師專業知識是T結構,它是一種複合的立體的知識結構,橫線表示學科知識之外的知識要寬泛,豎線表示精深的學科知識,是「博」和「專」的統一。(錯)

18、 帕金斯認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核心是問題、疑問、議題、案例或者項目、相關案例、信息資源、認知工具、對話/合作工具、社會性的/情境性的支持系統。(錯)

19、 在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時,我們要明確所要整合的是什麼類型的課程。比如,從課程功能作用來劃分,可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錯)

20、 多學科主題整合的特點是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綜合地活動或形成所需的知識、技能、思考能力等。(錯)

21、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第四個階段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階段。(錯)

22、 圖形、色彩和聲響能增強操練和練習能力的吸引力。例如,當學生答錯時,計算機程序隨機放一段低沉的樂曲,或隨機呈現一幅鬼臉圖,這樣能提高答題效率。(錯)

23、 「小整合論」比較理論化、宏觀化一些,「大整合論」比較接近教學實際、微觀一些。(錯)

24、 案例是對教學過程的記錄和分析,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困惑性、創新性等特點。(對)

25、 在進行教師培訓時,鋸齒模式認為應將技術的培訓與教學思想以及學科知識的培訓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統一於共同的目標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它的假設是:在整合中提高技術。(錯)

26、 我國的新課程標準雖然提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要求,也給出了一定的建議和案例,但與發達國家的課程標準相比,在可操作性上還欠缺較多。(對)

27、 教育研究最根本的不在於形式上遵循某些規矩,而在於對「研究」之內在精神的尊重,更多的是一種研究的態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

28、 教師是整合的主體,對教師的評價是整合評價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對)

29、 在小學語文古詩《鵝》的教學目標中,「能用自己的話將各詩句的意義表達出來」的教學目標屬於操作技能。(錯)

30、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重要內容。(對)


推薦閱讀:

Focusky專題(5) | 輸出格式與分屏視圖
研究方法--後現代的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及方法論
moodle二次開發需要注意什麼?

TAG:教育 | 教師 | 技術 | 模擬 | 能力 | 考試 | 教育技術 | 答案 | 全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