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光線條件下的攝影

晴天的光線變化:順光、測光、逆光、頂光、晴天陰影下及其拍攝的表現方法;多雲天、陰天、雨天、雪景、霧景的拍攝;拍攝日出、日落應注意的問題;夜間拍攝的方法;室內自然光的特點及拍攝注意事項。

光:是攝影者用來作畫的筆。光能為被攝體塑形,營造獨特的氣氛,增添情調。攝影者必須要熟悉光的特性,掌握光的規律,運用好光線。

光源的種類,大體分兩大類: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來自太陽的光線以及廣闊的蒼穹反射來的陽光、月光和星光。人造光則有火光、燈光等。自然光是攝影的主要光源,是會因天氣、時間、地理環境等的變化而變化。本章虛席自然光線的變化及相應的拍攝方法。光線變化對曝光的影響,在「曝光控制」一章已有介紹,這裡討論的是光線的各種變化造成的不同效果以及對拍攝提出的特殊要求。

第一節 各種天氣條件下的拍攝 天氣變化分為:晴、多雲、陰、雨、雪、霧等。不同的天氣,光線照射情況不同,直接影響拍攝效果。 一、晴天的光線變化及拍攝方法晴天里,燦爛的陽光照射在景物上,會使景物產生明顯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並使景物產生清晰的投影。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景物的受光角度和受光範圍相應變化。 景物受光情況的變化,可分為順光、側光、側逆光、逆光和頂光以及晴天陰影下等幾種情況。(一)順光的特點與表現方法 順光時,光線來自景物正前方,景物的受光面積最大,受光均勻。 利用順光拍攝圖片,優點:1)被攝景物受光均勻,曝光比較容易把握,用平均測光的方法即能使被攝景物獲得正確感光; 2)拍攝的景物最接近於其原型,比較有利於質感的表現; 3)色彩能得到正確還原,飽和度高,色彩鮮艷。由於順光的上述特點,初學攝影者最易掌握曝光,也都願意採用這種光線。缺點:1) 幾乎看不到被拍攝對象的投影,畫面缺乏明暗對比,立體感較差;2) 主體和背景受光情況相同,遠近景物在亮度和影調上沒有十分顯著的變化,空間深度感的表現也較差。從專業角度來講,順光缺乏表現力,拍出的照片多屬兩維平面,缺乏三維空間感。因此攝影師多採用側光和逆光。此外,順光拍攝人物時,被攝對象容易覺得光線刺眼,很不舒服。 但是,如果拍攝對象就是需要平均用光的大場面或無須追求立體感或空間深度感時,採用順光符合表現的需要。

(二)側光的特點與表現方法 側光時,光線來自被攝景物的側面,景物一側受光,另一側則處在陰影之中。根據受光面積和陰影部位的比例,又可細分為斜側光和側光。 斜側光時,被攝景物受光面積大於陰影部分的面積,光線來自被攝景物的前左側或前右側,也就是前側光。強烈的明暗對比,使景物呈現出立體感。 側光時,光線來自被攝對象的正左側或正右側,景物的受光面積和陰影面積大體相當,整個景物明暗分明,呈現出強烈的立體形態和三維空間感。 側光是攝影最常用的光線。其優點是: 1)有利於表現立體感和空間深度感; 2)有利於表現出被攝景物的清晰輪廓; 3)有利於影調和反差的層次的表現。其局限性是:明暗反差大,影調對比強烈,不利於表現景物細部的質感。反差太大時,還應採用補光的辦法來使得被攝景物明暗兩面都出現影紋,從而增強對層次剛的表現。如需追求質感和景物細部影紋的表現,則不宜採用測光。側光表現色彩也不如順光的效果好。

(三)逆光的特點與表現方法 逆光時,光線來自被攝景物的側後方或後方。逆光又稱輪廓光。分為側逆光和逆光。側逆光時,被攝景物的大部分處在陰影之中,只有後斜側面有明亮的部分出現。此時,被攝對象輪廓鮮明。逆光特點: 1)被攝景物只有邊緣輪廓部分被光照亮,勾畫出整個景物的輪廓,光線生動。有利於表現景物輪廓。 2)能強烈地表現出空間深度感和立體感,但不利於對景物層次的表現。 3)無法表現細膩的質感,逆光還不利於色彩的還原和表現。 逆光攝影一般按景物的陰影部位來感光。應注意感光要正確、充分。另外,在光線照射角度較低時,以景物背景亮度或畫面中明亮部位的亮度來感光,可拍出剪影效果。比如在日出、日落時,即可以天空為曝光依據,而將人物拍成剪影,造成生動有趣的畫面。拍人物剪影時,一般人物以側面形式出現,有助於表現輪廓。總之,採光沒有固定模式,應根據被攝對象的特點、表現內容、現場光線的情況以及各種被攝對象的不同造型特點來選擇光線的運用。比如,逆光就無法表現細膩的質感,如需追求質感的表現,則應選擇順光和散射光。

(四)頂光的特點與表現方法頂光是指來自被攝景物頂部的光線。景物中突出的部分會在凹處產生投影,光線強烈,明暗反差極大,影調對比生硬。一般拍攝應避免頂光照射,如需用頂光來表現被攝景物輪廓時,才用這種光線。用頂光拍攝人物時,人物眼窩、鼻子下端、下巴底都會出現濃重的陰影,會出現俗稱的「熊貓眼」現象。如非用頂光拍攝,則應用輔助光來消除或削弱陰影。

(五)晴天陰影下的特點與表現方法晴天陰影下的光線不是直接來自太陽,而是來自天空和環境的反光。景物所有部位受光均勻,光線柔和;因為是散射光,景物沒有明暗面的區分。由於晴天陰影下光線具有上述特點,它有利於對景物細部和細膩質感的表現。用這種光線拍攝人物,能是皮膚質感得到細膩的表現,尤其是拍婦女和兒童,能使其肌膚表現得光滑柔嫩由於晴天陰影下光的成分不同於日光,拍攝彩色片時,藍紫光成分偏多,容易出現偏色現象。晴天陰影下拍攝也不利於表現畫面的立體空間感和空間深度感。

二、多雲天氣與攝影表現多雲天氣,雲層遮住太陽,陽光變成散射,整個天空和地面景物的亮度不是很暗,還較為明亮。光線散射、柔和而均勻,十分有利於細膩質感和細緻影紋的表現,拍攝人像,尤其婦女、兒童十分理想;拍彩色片,景物色彩柔和鮮艷,有利於色彩的正確呈現;拍攝細膩質感的靜物,能很好地表現出質感的細膩。如針織品、瓷器或玻璃器皿等靜物。多雲天氣的光線更接近於陽光的光譜成分,光線充足,曝光容易把握。可以說,對某些拍攝題材來講,多雲天氣是理想的拍攝時機。但多雲天氣拍的景物立體感和空間深度感較差。

三、陰天的拍攝 陰天是指烏雲蔽日,整個天空和地面景物都很暗淡的天氣。陰天整體光線較弱,曝光不易把握,應注意充分曝光。陰天景物受光均勻,全無明暗面的差別,失去層次感,平淡而缺乏生機。陰天拍攝自然風景,應選擇有前景、中景和背景等不同景別的畫面,以造成空間深度感。陰天不宜拍攝人像,會因光線平淡而失去光彩。陰天拍攝彩色片會出現偏色。陰天拍攝時宜用鮮艷的色彩來裝點畫面,增強畫面活力。如注意用紅、黃等明度高、色彩艷麗的裝死或讓被攝者穿上色彩鮮艷的衣服,增強對色彩的表現,使畫面生動。

四、雨天的拍攝雨天的光線變化複雜多變,應不斷根據光線變化來調整曝光量,才能保證正確感光。雨天的景物具有以下特點:1)雨水和水汽、霧汽瀰漫,自然景物層次豐富,色彩濃淡有致,有特殊的氛圍和意境、情趣;2)景物影像朦朧,若隱若現,生動而富於變化;3)光線柔和,景物反差小;4)地面積水能反射光線,會增強環境亮度,能造成景物倒影,增加畫面趣味性。尤其是拍夜景,色彩更加生動。 雨天拍攝注意事項:1)下雨時應選擇深色背景來襯托雨絲形狀,快門速度不宜過高,一般宜用1/30-1/60秒的快門速度,來表現雨水的感覺。快門速度過慢,雨水會被拉成長條,成為雨絲。2)拍自然景物,宜選擇有遠、中、近景對比的景物來加強空間深度感的表現;3)拍彩色片時,應用鮮艷的色彩裝點畫面,使畫面生動;如色彩斑斕的服裝、漂亮艷麗的雨傘等來裝點畫面。4)注意地面雨水反光對曝光的影響;5)注意保護好相機,以防被雨水打濕。鏡頭應加上遮光罩,以防止雨水濺在鏡頭玻璃上。五、雪景的拍攝拍攝雪景,有兩種情況:下雪天氣拍攝和雪後天晴拍攝。1、在下雪天氣拍攝下雪天,天空和地面景物的亮度比雨天高。光線的特點:散漫而柔和,能見度較差。潔白的雪反光律較高,有雪與無雪地方的光線反差往往極大。拍攝雪天里的人物或景物,應找准曝光參照點。人物以面部受光情況作為曝光的依據;景物應以雪中陰影部分亮度作為曝光的依據。靜物明暗反差過大時,還應採取必要的補光措施,來降低明暗反差,以獲得適當的影調過渡,可用反光板或閃光燈做輔助光。表現雪花飛舞的景緻,快門速度一般為1/60-1/30秒,能表現出飄落的雪花的動感;選擇深色背景,更能襯托出雪花。利用帶雪的前景,可以使畫面三維空間感增強,並增強雪的畫面表現力。2、雪過天晴時拍攝積雪能反射大部分陽光,造成極亮的拍攝條件和拍攝環境。有積雪和無雪地方的明暗反差往往極大,需採用補光措施才能縮小反差,得到適當的影調對比效果。拍攝人物以面部受光情況為曝光依據;表現雪的質感,需採用側光、側逆光和逆光,增強立體效果;如整個景物亮度過大,可採用偏振鏡來降低亮度;拍黑白感光片時,可用橙、黃、紅濾光鏡來吸收來自雪的反光,既增強雪的質感表現,又可降低雪的亮度,調節反差。下雪天拍攝,應注意把相機放在大衣下面或其他溫暖處,一是防止過分寒冷引起快門失調;二是保護相機電池的能量。從室外回到溫暖的室內時,鏡頭會出現水汽,應讓其自然乾燥。六、霧景的拍攝霧能造成柔和的光線效果,使景物呈現出豐富的層次,前景、中景、背景在霧氣中相對,有強烈的空間深度感。在霧景中,能使畫面簡潔而豐富,畫面富於表現力。拍攝霧景,應注意選擇好前景、中景和背景的位置,加強空間深度感的表現。前景、中景應為深暗色調的景物。亮麗的色彩能增強霧景畫面的活力,應注意利用。攝影拍攝的應是薄霧。有些濾光鏡可用來增強或減弱濃霧,如黃、橙色濾光鏡,可減弱霧的效果。用綠色的濾光鏡可以消除城市煙塵造成的褐色霧,增強畫面清晰度。霧中水汽太多,應注意保護好相機鏡頭。

第二節 日出、日落的拍攝日出、日落都是美麗而壯觀的自然景象。此時的光線具有和一般意義上的日光不同的一些特點:1,光線變化極大,日出、日落過程中的太陽的亮度變化瞬息萬變;2,光譜成分以紅為主;3,伴有美麗的霞光和多彩的雲景;4,光線較柔和,不刺目。這時,地面景物亮度較低,與太陽本身相比,明暗差別很大。日出、日落時拍攝時應注意事項:1)曝光控制應不斷調整,才能獲得正確的曝光量。最好採用測光的方法來控制曝光。如需表現地面景物或人物,應用閃光燈作輔助光,照亮景物或人物。2)在太陽看上去不刺眼時,可將太陽直接攝入畫面;太陽刺眼時,則可能在鏡頭產生反光,破壞畫面效果。3)為造成空間深度感,應選擇適當的前景造成遠近對比,形成縱深感。4)如欲表現太陽光芒四射效果,則應採用小光圈,如f/16或f/11。5)注意霞光和彩雲對日出日落景色的裝點作用。它們不僅能和太陽相配合來使畫面完整、均衡,而且能渲染日出、日落的效果,使景色更加美麗、壯觀。6)季節變化,日出日落的時間不同,位置不同,光線效果也不同。

應根據這些特點,把握好拍攝日出、日落的時機。這些變化還因地而異,如果新到一地,應打聽好當地的氣候特徵,或先觀察上一兩天,才能弄清上述變化。拍攝彩色片時,應採用日光型感光片,才能表現出自然的色彩。日出、日落時光線較暗,應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以保存相機穩定,並用快門線來啟動快門,避免手觸動引起震動。第三節 夜間攝影一、夜間光源及光線的特點夜間主要光源是:月光、星光以及燈光、火光等人造光。月光的亮度很低。燈光、火光從總體看,光線也較弱,而且不均勻。二、夜間拍攝的方法1、長時間曝光拍攝夜景的主要技法是採用B門進行長時間曝光的方法。要用三腳架來保持相機穩定。有快門線互相配合。拍攝夜景對曝光的控制:1)用長時間曝光來使光源因自身的運動而產生特殊的效果;2)有意減少一些曝光,使天空發暗、地面景物發黑,以保存夜晚的特殊氣氛。3)操作相機要細心,動作要輕,以免改變視角或使相機晃動。

2、二次曝光或多次曝光功能二次曝光法,是指利用相機的多次曝光功能,在同一張底片上進行兩次曝光。採用這種方法時,需用三腳架來固定相機。1)二次曝光拍攝月景第一次先按地面景物的受光情況來控制曝光量,使月光下的景物能得到正確曝光,同時在畫面留出月亮的位置。一般在畫面上半部分。第二次曝光時,將月亮置於預留位置上,按月亮本身亮度來正確控制曝光。2)長時間多次感光拍街景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利用快門線打開B門。來往的車輛經過時,車燈會把車的「軌跡」留在底片上,划出長而亮的多綵線條。如車輛移動方向混亂,可用鏡頭蓋遮住鏡頭,要拍攝時再移開鏡頭蓋。操作時動作要輕,一定要保持相機穩定。3、利用輔助光來加強照明效果如現場光線不足,可用輔助光來加強景物的照明,從而獲得景物的正確感光。拍攝夜景,應注意保持現場光的效果,輔助光的發光位置和方嚮應與現場光一致;輔助光不能喧賓奪主變成主光源,那樣拍出來的就不是夜景了。用慢速快門多感受現場光,是拍好夜景、表現好夜晚現場氣氛的主要方法。

無論是用閃光攝影來拍攝夜間的景物,還是拍攝新聞事件,都應注意控制閃光的角度和閃光燈的閃光強度,要注意保存夜間的氣氛。夜間閃光攝影如果控制得好,還能做到畫面簡化,主體突出。著名美國新聞攝影記者維吉(1899-1968)就因拍攝夜間新聞照片而著名,全部用閃光燈來拍攝發生在夜間的新聞事件。

四、利用水面、冰面、光滑路面反光來渲染夜景氣氛水面、冰面以及雨天的柏油馬路等都能反射燈光,出現景物倒影。反光能增強景物亮度;倒映的光影能是圖片產生特殊的效果,增強畫面的表現力。如果用彩色片來拍攝夜景,應選用燈光型彩色片,以正確記錄燈光的效果。還可採用米字鏡(星光鏡)等特殊效果的濾鏡使燈光形成有規律的圖案、造型,以造成特殊效果。

第四節 室內自然光攝影室內光線的變化複雜。室外天氣情況、房屋高低、門窗大小、門窗數量和朝向、物體距離門窗的遠近、室內牆壁和傢具的顏色深淺、門外窗外有無高大樹木建築的遮擋等都影響被攝景物的受光情況。拍攝時應對上述因素做全面的綜合考慮。一、室內光線具有的特點1、光線柔和但照明不均勻。室內光線來自門窗,雖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當時散射光而不是直射光,因此比較直射陽光柔和。離門窗的遠近,景物受光量變化不同,不像戶外晴天陰影下的光線那樣均勻。2、光比差別大,反差極強。景物的受光部位和陰影部位的受光情況比較懸殊,有時會超出感光片的寬容度。3、亮度變化大。隨著景物與門窗距離的增加,景物亮度急劇減弱。二、室內自然光攝影注意事項室內自然光的上述特點,對拍攝提出了特殊的要求。1、應有效地控制景物的反差。常利用反光板來補陰影部分的光,或利用閃光燈作輔助光。在用閃光燈做輔助光時,應控制好閃光燈的亮度,不能讓閃光太強,那樣會破壞室內自然光的效果,喧賓奪主,拍出的片子全無室內自然光的氣氛。2、室內自然光的亮度與外界光線相比相差懸殊,肉眼有時無法得出正確的曝光量。最好是測光以確定曝光量。無測光設備時,應採用寧多勿少的曝光原則,使感光片獲得充分的感光。人眼對光線的適應能力極強幾塊,常常高估了室內光線的亮度。3、有效利用三腳架和慢速快門如拍攝景物是靜態的,則應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利用慢門作長時間感光,以記錄室內自然光的強烈現場氣氛。4、避免直射陽光透過門窗照射在被攝物體上。直射陽光與室內光線相比亮度差別太大,遠遠超出感光片的寬容度,無法正確記錄景物的層次和影調。

第五節 新聞攝影中閃光燈的使用  早在20世紀70年代,小巧輕便、發光強度大的電子閃光燈就被研製出來,能和相機同步工作。但是,閃光燈破壞新聞現場的意見在新聞攝影界一直存在。許多攝影記者都盡量不用閃光燈進行拍攝。  造成不真實不自然的原因既與閃光燈有關,更與攝影記者的用光技巧有關。攝影記者必須清楚閃光燈的利弊,許多環境下,如果沒有閃光燈,就無法獲得理想的照片。另外,在某些場合使用閃光燈,可以提高畫面的視覺效果,甚至可以拍出一些有趣味的畫面。使用閃光燈注意:1、閃光指數明確所用的閃光燈的閃光指數,即閃光燈在瞬間內發出的光線的強度,在閃光燈設計生產時就設定好的。2、閃光距離要考慮光圈大小和閃光距離,來確定曝光值。閃光燈的光線強弱隨距離的改變而改變,閃光燈和被攝物體的距離增加,光線減弱的程度是距離的平方的倒數。3、選擇快門速度在新聞攝影中使用閃光燈,首先注意選擇快門速度。為了確保閃光燈正好在快門開啟的瞬間閃光,必須協調好快門速度和閃光的同步速度。如高速閃光可以在體育攝影中定格運動員的瞬間動作,攝影記者也不必擔心相機晃動拍出不清晰的照片。

使用閃光燈的技巧:  相應的降低快門速度,可增加膠片的感光時間,使自然光的曝光量得到補償。結合閃光燈和慢快門速度來拍攝動體的手法,在瞬間定格被攝體動作的同時,為被攝物增添動感。  其次是避免正面直射光。採用反射方式打光,或夾上漫射光線的白色卡紙或漫射器,使光線柔和。閃光燈從照相機頂部或側面打光,會給被攝對象直接的光線,背景產生的強烈陰影經常會破壞畫面。頂光會使被攝體產生難看的陰影,用閃光燈作輔助光源,能消除被攝體上討厭的陰影。閃光燈可以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作為補光光源來使用,但其實機內閃光燈或者外置的機頂閃燈的拍攝效果都不是很好,近距離的人物拍攝肯定會顯得閃光亮度過高,引起臉部的過度曝光,以及其他一些問題,如近距離的人像拍攝使用閃燈可能也會產生一些紫邊和紅眼等情況產生。使得最終得到的照片效果不自然。所以在光線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拍攝,可以考慮找張大一些的白紙或者泡沫板作為反光補光來使用,效果要比直接使用機內閃光燈強制閃光好的多。或者結合目前數碼相機的性能,提高感光度,不用閃光燈直接拍攝。所以選擇一個光線較好的場景,直接使用數碼相機關閉閃光燈來拍攝,能夠取得相當不錯的畫面效果。


推薦閱讀:

復盤:《你的名字。》和它背後的光線傳媒
《鹿寨》:那一縷來自永恆的光線
【旅遊攝影】風光攝影光線運用不可不知的3件事
了解光的特性-照到被攝體上的光線
光線與色彩的運用

TAG:攝影 | 光線 | 線條 | 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