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消費者的標準都是耍流氓

  「為了奶農,請喝不安全的奶,」這也許是當下中國乳業行業標準支持者的潛台詞。我們經常要假裝相信一些表面頭頭是道而實際可笑至極的理由。比如,牛奶中加三聚氰胺是因為國家定標準太高了;豬肉里有瘦肉精是個案,甚至幾百名學生喝奶中毒也僅僅是因為心理作用。如今事關牛奶質量的中國乳液新標準自去年出台以來就爭議不斷,被稱為全球最差標準,相較於舊標準大大退步。支持者的解釋竟然是基於中國國情,照顧奶農利益。那是不是說,我們消費者也要生長「有中國特色」的胃?

  三聚氰胺事件後,我們理應對牛奶乃至食品安全有一個反思。這種反思所帶來的積極作用應該是中國食品(行情,資訊,評論)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但是三年來,我們收穫了什麼?食品安全事件繼續頻發,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劑等名詞接踵出現,如同給國人補化學常識。有改變嗎?有,我們制定了牛奶的新「防火牆」——乳業標準。但新標準卻將每100克生乳的蛋白質含量從原標準「大於等於2.95克」下降為2.80克,生鮮乳菌落總數從原標準的每毫升50萬個上升到200萬個。回頭來看,可以說三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國食品安全的一個拐點。

  按照慣例,標準制定者必定強調「國情」:超過70%的奶農是小規模散養,蛋白質含量和生鮮乳菌落總數都不能保證穩定。如果盲目提高標準,這些散養戶因為不能達標,只好倒奶、賣牛、殺牛,那麼就會形成惡性的連鎖反應,中國人將連不安全的奶都喝不上。就當這個理由成立,那麼試想,如果菜農生產的蔬菜農藥大大超標、汽車廠商生產的汽車可能翻車、饅頭廠賣出的饅頭全是非法添加物,我們還要這些廠商幹什麼?以犧牲自己健康為代價,成全生產商的利益的行為,不是雷鋒而是腦殘!這種只要發展,不要健康的「國情」拋棄也罷。

  基於奶農利益的新標準顯然是「削足適履」的行為。在新標準下,奶農的利益又是如何呢?因為標準太低,消費者對中國牛奶的安全信任大打折扣,迫不得已地轉向進口奶粉。在不安全的民族品牌面前,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最後傷害的仍是奶農。更何況,那些口口聲聲維護奶農利益的言語背後,實際上是中國幾大奶業巨頭在維護自身利益,奶農只是他們拒絕改變的擋箭牌而已。不難看出,新標準的執行,惟一的受益者就是奶企。

  新標準的倒退僅僅是當下中國食品安全困局的一個外在體現。我們不難發現,中國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有重重障礙:大企業死守低成本、高收益的固有模式,視消費者為試驗動物;政府在監管上欲說還休,畏手畏腳,計算著關閉一家企業該損失多少GDP;而我們的社會監管體系遠沒有建立起來,三聚氰胺受害者的索賠之路讓人扼腕嘆息,欲哭無淚。

  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我們本來可以以此為契機,奶業巨頭能建立起現代化的奶源生產基地,政府能制定更加嚴厲的奶業標準,讓民眾消除對國產牛奶的不信任感,而利用法律追訴等措施的社會監管也能就此成熟起來。但是新乳業標準無疑給了我們當頭一記悶棍。

  無人拯救,惟有自救。我們認為,任何一個不以消費者利益為取向的標準都是耍流氓;任何一個不考慮消費者健康的產品都是壞產品。對於耍流氓者,我們必須毫不遲疑地給他一個大嘴巴;對於壞產品,我們拒絕購買,讓生產者倒閉。這是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只有全體消費者堅守這樣的底線,我們才能自救於不安全的餐桌前。

推薦閱讀:

「沒有全渠道,只有消費者」—2017零售趨勢新變化!
如何幫消費者消除心理負擔,讓購買行為更加心安理得?
這六種消費心理你不懂 就不要滿嘴亂跑管理熱詞了
第四消費時代書摘
約束「三公消費」須持之以恆

TAG:消費 | 消費者 | 流氓 | 標準 | 耍流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