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政策,給了我們哪些難忘的記憶

鄒天順

「獨生子女」的幾個為什麼

近段時間,經常發現一些工作舒適、生活安逸、衣食無憂的同事、朋友們老是悶悶不樂,都在為幾乎同樣的問題而煩惱。例如,自國家開放二孩政策以來,很多夫婦都想再生一個孩子。50後、60後們可謂是先前想生不準生,現在准生無法生。

雖然60後和一些70後已到了有想法而沒辦法的年齡只得望洋興嘆了,但少數70後和80後們,則是喜出望外,政策來的正是時候啊!

可他們高興得太早了,激動與興奮很快就被煩惱與埋怨取而代之。請看,張三夫婦備戰了一年多了,而夫人的肚子還是無動於衷;李四的妻子已身孕了三個多月,夫妻倆的快樂與興奮也就持續了三個多月,然而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去醫院一查,妻子肚子里的嬰兒停止了發育。

70後和一些80後們:先前想生不準生,現有準許生了,也未必能夠如願以償,心想事成!

於是,「獨生子女」計生政策很快成了人們議論的焦點。

我國為什麼要實施嚴厲的「獨生子女」政策?

所有的不幸,為什麼都讓我們50後60後碰上了?

那些「獨生子女」政策的忠實執行者,為什麼沒有得到政府理想的福利保障?

我國的計生政策,為什麼經常變臉而缺乏可持續性?

如此嚴厲的「獨生子女」政策,為什麼有人依然可以超生而逍遙法外?

70後80後有機會生二孩了,卻為什麼也難以高興起來?

1「獨生子女」政策,在怎樣的社會環境中產生的?

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經歷了反覆探索和不斷完善的發展過程。這個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新中國建立到五十年代後期,這是人口出生第一次高潮和節制生育呼聲第一次起伏時期。從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五七年的八年間,全國共增加人口10500萬,年平均遞增率達22.4‰。每年約出生2000萬人以上,總和生育率為6,人口出生率達30‰以上。這是新中國人口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期,也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醞釀時期。

第二階段,從五十年代後期到六十年代末期,這是計劃生育被重新提起但隨即又因「文革」動亂而導致生育上的無政府狀態和人口增長的失控階段。六十年代,中國人口平均增長的速度很快,從一九六二年到一九七〇年,全國人口年平均遞增率達26‰,總和生育率為5.91,九年共凈增加人口17000萬,這是新中國第二個人口出生高潮期。

第三階段,從七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提出了最為理想的計劃生育政策。一九七一年國務院批轉了衛生部、商業部等《關於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再次提出了「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一對夫婦有兩個孩子為最理想的計劃生育要求。

第四階段,一九七九年以後,提倡「獨生子女」的計劃生育政策。一九八〇年九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表了《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從思想上、理論上闡述了計劃生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號召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全體幹部,帶頭實行計劃生育,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一九八〇年九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婚姻法》,第十二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還規定了青年的最低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最為嚴厲的「獨生子女」計生政策產生於「文革」結束之後的撥亂反正期間,出台在缺乏專家嚴密論證的情況下。

是的,「文革」的很多左傾做法的確具有很多的破壞性,給國人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是,為什麼在完全否定了「文革」禍國殃民的左傾思想之後,在清醒了頭腦,撥亂反正之後,我國還要出台如此極左的不可持續的,極遭阻力的「獨生子女」政策呢?

作為一項對「文革」撥亂反正之後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政策,為什麼還要繼續姓「左」呢?為什麼要對1971年的計劃生育政策要來一個緊急剎車呢?

從以下計劃生育口號中,我們可以看出,「獨生子女」政策的嚴厲性和殘酷性。

一人超生,全村結紮!

打出來!墮出來!流出來!就是不能生下來!

該引不引株連六親!

誰要強行超生,誰就傾家蕩產!

寧可血流成河,不準超生一個!

誰超生叫誰傾家蕩產,誰超生叫誰家破人亡!

今日逃避計生政策外出,明日回來一切財產全無!

的確,就像一些計生標語一樣,「誰要強行超生,誰就傾家蕩產!」在很多農村,因為超生或逃離後房屋被撤而傾家蕩產者有之。因為結紮,尤其結紮不成功導致身體虛弱而不能參加體力勞動的有之。因為其獨生子女的夭折而孤寡為「五保戶」者有之。

2「獨生子女」政策,提高了中國人口的質量嗎?

「獨生子女」政策,提倡「優生優育」,提出「降低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多美好的理想啊!可惜,事與願違,理想與事實相差較遠。

眾所周知,真正降低了家庭人口數量的是城市居民和大部分「吃皇糧」的國家工作人員。這些人基本上都成了「獨生子女」政策落實的真正對象。

而在一些農村,其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不錯,「獨生子女」政策初期,在農村也要求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否則,或被強制結紮,或強撤房屋,或妻離子散。然而,由於國人傳宗接代思想觀念非常嚴重,不生一個男孩則誓不罷休,即使房屋被強撤也要遠走他鄉以達到能夠生出一個男孩的目的。於是,在神州大地出現了大量的「超生游擊隊」,也同時出現了「幾個女孩加一個男孩」的多女孩家庭。於是,「黑人口」及無戶籍資料、無戶口卡、無身份證的「三無」人員遍及大陸每一個角落。我國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黑戶」人口總量在1300萬左右。

「獨生子女」計生政策控制了全國人口總量,但人口的總體素質並沒有提高。因為計生政策只是控制了城市和「吃皇糧」的人口,而作為龐大的人口基數的農村人口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相反,因為超生幼童或者更多的農村貧困家庭無法讓孩子接受教育而使人口質量大大降低。於是,出現了城市與農村人口質量的兩極分化:城市人口質量越來越高,農村人口質量越來越差!

而那一群一群被父母和祖父母嬌生慣養、前呼後擁的沒有玩伴的「小皇帝」,更是令人擔憂!

當然,最突出的是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人口老年化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於是,缺乏長遠目光和周密考慮的「獨生子女」計生政策,在強制推行了三十六年之後不得不來了一個急剎車。

3為什麼有人抱怨:「獨生子女」政策不公平?

大家知道,「獨生子女」政策對不同公民和階層是有不同要求,區別對待的。

首先是城市居民與鄉村農民的要求不同。城市居民幾乎是沒有選擇地執行獨生子女政策。而鄉村農民先是「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因為「男孩女都是寶,生男生女一樣好」,「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更養爹和娘」,後來又逐步改為「一胎半政策:生男不再生,生女間隔四年」。

其次是「吃國家糧」與「吃農村糧」的公民區別對待。「吃國家糧」自然是一刀切的「一孩化」,否則一票否決,開除公職。而「吃農村糧」的農民則是「一胎半政策」。而那些背井離鄉的「超生游擊隊」更是隨心所欲,不生男孩誓不罷休。

再次是地域的生育存在差異。有些地方執行「獨生子女」政策嚴厲,幾乎家家戶戶是清一 色的一個孩子;而有些地方在執行「獨生子女」政策過程中,地方官員搞地方保護主義,對計劃生育政策執行不力,甚至應付了事,導致這一地區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兩個孩子,有的則是一直生到不想生了為止。

再次是官商與貧民也不一樣。有些官員和富商表面上一孩化,而背後叫他爹的孩子何止是一個?

當然,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邊在高呼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更養爹和娘」,而另一邊又在推行「一胎半政策:生男不再生,生女間隔四年」,農村的純二女戶可以生育二胎。這也在暗示人們,一個男孩同等於兩個女孩。可見,男女平等永遠是一句空話!

生育政策的不公平性,給了「獨生子女」政策更大的阻力,同時也傷害了不少人的感情。

獨生子女政策引發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將在將影響今後幾十年。

4「獨生子女 」政策,讓忠實執行者享受到了優惠嗎?

在「誰超生叫誰傾家蕩產,誰超生叫誰家破人亡」的生育環境中,超生者,一些背井離鄉者均得到了嚴厲懲罰。「該引不引株連六親!」「今日逃避計生政策外出,明日回來一切財產全無!」

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者遭到了嚴厲的處罰,那麼,老老實實執行「獨生子女」政策的家庭是否獲得了國家的獎勵和福利待遇呢?果真像計劃生育口號所言「獨身子女父母好,政府獎勵能養老」嗎?在很多地方,口號只是口號,並非變成了現實!

例如,獨生子女父母屬於城鎮職工的,從頒發獨生子女證之日起至子女滿十四周歲止,每月發給獨生子女保健費十元。農村、城鎮居民中的獨生子女父母,男性滿60周歲,女性滿55周歲時,每人每月發給計劃生育獎勵金80元,直到終生。可這些優惠政策大多都是有始無終。

更慘的是,少數「獨生子女」家庭,因為子女不幸夭折或成年病故,中老年失子而又無法再生孩子而痛苦欲絕。

例如,在中國大地,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特殊群體,經歷了上世紀60年代的「饑荒歲月」,70年代動蕩不安的「文革時代」和「上山下鄉」運動,80年代忠實地執行了「只生一個孩子」政策,90年代面臨下崗再就業,如今卻又遭遇「中年喪子」之痛。他們經受了旁人難以想像的精神痛苦,還要面對養老缺乏保障的艱難前景。

如果說,極左的一孩化計生政策讓國人改變了「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那麼,朝令夕改的社會養老政策更是令人失望!

1985年,「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

1995年,「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   2005年,「獨生子女好,養老靠社保」;

2012年,「推遲退休好,自己來養老」

這個當今社會廣泛流傳的段子不正好是獨生子女養老政策的真實寫照嗎?

在社會保障機制極不健全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強制推行「只生一個孩子」的「獨生子女」政策是極不合情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如果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完善了統一社會養老保障機制,也就不存在「一胎半政策」,純二女戶可以多生一胎了。

5為什麼說「獨生子女」是中國最獨孤、最脆弱的一代?

獨生子女的獨立生活能力差,經不起生活的磨練,體格上的嬌弱懶惰。獨生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家長對子女教育往往是以子女為中心,事事都為獨生子女著想,甚至越粗代庖,而忽略對獨生子女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獨生子女性格上的自私冷漠,表現出自私、悲觀和風險規避等特徵。

總之,人格上的虛榮殘缺,獨生子女往往自我中心意識強,性格獨立;感情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價值趨向模糊等。

6「獨生子女」政策,對未來的中國社會有哪些影響?

家庭風險度高。有媒體報道,目前中國大約有1.5億個獨生子女家庭,與多子女家庭相比,這些家庭顯得更加脆弱,風險度更高,一旦發生子女意外傷殘、重病、死亡,特別是成年開始掙錢養家的獨生子女意外傷殘、重病、死亡,不僅給家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且給因為年齡已經不能再生育的夫妻的精神以致命打擊,這個家庭就處於無比的悲痛之中,甚至因此而陷入絕境。

男女性別失調。20 世紀80 年代以前,我國出生性別比基本上屬於正常範圍,其出生性別比通常波動在102 -107之間。而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則已達到116. 9 ,個別地方甚至達到135. 6 ,遠遠高於國際社會可以容忍的107 的最高警戒線。

專家預測,中國的一孩化催產的低生育率,正在把中國推向一場人口危機和災難性的性別失衡。中國目前男性人口多於女性人口,這意味著數以百萬計男性得一輩子打光棍。

勞動力資源短缺。調查表明,由於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勞動力缺乏,他們不僅難以致富,而且還成為貧困家庭主體。例如,「2008年,安徽省銅陵縣2945戶低保家庭中,計劃生育家庭達2503戶。低保戶中計劃生育家庭高達85%」,「獨生子女家庭特困戶873戶,占特困家庭總數的88%」 。

養老及國防風險大。1.5億獨生子女家庭壓力大:贍養很累 被贍養很難。獨生子女多,國防存在風險。一旦發生戰事或者需要獨生子女及其家庭奉獻的時候,國防的風險也就突出了。

老齡化問題嚴重。「獨生子女」政策在實施以前,嚴重低估了迫使生育率快速下降的代價。例如,當時估計老齡化現象最快也得在40年以後的2020年才會出現。事實則不然,國家統計局在1999年10月已經宣布中國進入了一個老齡化的社會。  

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12億,佔總人口的15.5%,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1.37億,佔總人口的10%。人口的加速老齡化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全面、深刻、持久的影響,已經成為影響國計民生、民族興衰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

7「全面二孩」政策,為什麼有人歡喜有人愁?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即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中國新的計生政策橫空出世:全面開放二孩!

二孩政策是中國生育政策史上一次重大的歷史性變革,也意味著實行了36年的獨生子女政策自此終結。

有專家認為,二孩政策科學地把握人口發展規律,是站在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它有利於優化人口結構,增加勞動力供給,減緩人口老齡化壓力;有利於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有利於更好地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

出乎意料的是,新的二孩計生政策並沒有使神州大地舉國歡騰!

這,也許是被原來那嚴厲的計生政策嚇破了膽而一時還沒有恢復元氣,

也許是因原來的生育慾望落空而對新政策已經麻木提不起興趣了,

也許是養育成本太高而不得不放棄生二孩的想法了,

也許是傳宗接代的思想觀念淡化了沒有必要再生男孩了接香火而折騰自己了,

也許是丈夫想要而妻子或怕生孩子或要保持優美的身材而不願意犧牲自己了,等等。

2015年的二孩政策之後,社會上立馬流行了這樣的計劃生育口號和標語:

懷上來,生出來,養起來,就是不能打下來!

二胎獎,一胎罰,丁克不育都該抓!

一人拒絕多生,全村人工受精!

從這些與之前的「獨生子女」政策時期完全相反的宣傳口號可以看出,我們的計生政策真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沒有絲毫的持續性。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國人對二孩政策的不冷不熱,不正好是三十多年計生政策的豐功偉績嗎?不正是達到了「獨生子女」計生政策理想目標嗎?

是的,因為計生政策改變了國人「多子多福」的生育觀念,今後在中國大地,也許不可能再出現之前那樣因落實計生政策而遭遇到的種種阻力了。

可是,也許計生政策的制定者們沒有預料到,這種「一孩化」計生政策滋生的短暫喜悅必將帶來更大的憂慮!中國人口數量的急劇下降,造成中國人口結構不合理的突出問題會更加嚴重。例如,老年化問題,社會養老問題,勞動力青黃不接問題,等等。

如果1980年9月,批判左傾思想,完全否定「文革」的政策制定者不再犯同樣的左傾錯誤而炮製出極端化的計生政策,被定為基本國策的計生政策就不會是一刀切的一孩化,而是二孩化了。

試想,如果1980年出台的不是「獨生子女」政策,而是沿用1971年提出的「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的計生政策,其局面就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它可以避免一孩化在執行過程中所遭遇的重重阻力,計生政策可以一帆風順地落實到位。

其次,它不僅大大減少了落實的阻力,尤其它具有可持續性,是真正的百年大計,是可以長期持續推行下去的長久治安的基本國策。

8「二孩」政策,但願能夠可持續發展,長久不變臉。

我國很多政策或左或右,或朝令夕改都是缺乏長遠的目光周密的考慮,或者缺乏民主意識、沒有廣泛徵求民意的結果。

例如,極左的「文革」之後照樣出現極左的「一孩化」計生政策。例如,「文革」期間極左的過於敏感的男女關係之後,便出現改革開放以來極右的泛濫的性開放。例如三年河東四年河西的房地產政策。例如,前些年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費旅遊等「三公」官場惡習十分猖狂,而今天卻連24個老師在假日AA制聚餐也成了當地紀委通報批評的典型對象。

如此或左或右的政策或做法,長此以往,便致使了一些正真科學合理的國家政策也遭到質疑而失去了公信力。

其實,作為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家,我們的傳統道德中就規定了「左、中、右」三行規矩,如「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禮記·中庸》)「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朱熹《四書集論》)的「中正」思想,就是源於孔子的「中庸」哲學理論,儒家學派這種「中庸」之道,千百年來對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人凡事總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敢「越雷池半步」。為什麼,我們的一些政策或做法卻或左或右呢?

也許有人會說,儒家的「中庸」之道,使我們缺乏了歐美人那種大膽開拓的冒險精神,也是我們的科技之所以落後的重要原因。

這也許沒有錯。然而,為什麼我們寧可以科技落後為代價,也要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死守「中庸」之道而不敢大膽地衝破其牢籠呢?為什麼在一些本該遵守「中庸」之道的國家民生政策方面,卻偏偏又不守規矩了呢?

生育政策不僅僅關係到整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和質量問題,尤其關係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試想,沒有幸福和諧的家庭,沒有高素質的社會成員,怎麼能夠建設出文明和諧的社會?

「獨生子女」 政策,不僅讓50後和60後傷了感情,成了他們心頭上永遠的痛,而且也讓想生二胎的70後和80後難以興奮和激動!

我們期盼:2015年全面開放的可持續的二孩政策能夠平穩地,經久不衰地在中國大地上四季常青!

2016年10月16日

這些口號,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推薦閱讀:

王富山:難忘兒時棗花香
就是這三個湖,能讓你今生擁有難忘的回憶
6部英文電影,讓你記得難忘的父親節
難忘家鄉,心系舊園
難忘的潑水裡教學反思

TAG:記憶 | 獨生子女 | 子女 | 政策 | 難忘 | 生子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