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講解109:睡覺做夢叫做夢中獨頭意識,第八意識的種子就顯現出來

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座視頻:

楞嚴經 十番顯見 03

(在此感謝各位把視頻編譯成文字版的師兄!)

[妄攀所緣諸塵之境],一切眾生都是這樣子。[妄起分別,妄生憎愛取捨]。為什麼都加一個[妄]?妄就是不實在的,而一切眾生都是妄境裡面,而從來沒有覺悟,從來沒有醒過來。 [憎]就是恨,恨別人,痛苦的其實是自己;愛也是一樣,死執不放,取、舍。[時起時滅,塵有則有,塵無則無]。這句話在強調什麼?在強調借境而生的東西不實在,借著外境而起的種種的觀念,是靠不住的!譬如說:你書讀得很多,這靠不住的,因為那個叫做觀念。譬如說:你是中文系畢業的,那跟解脫是兩碼事情,你只是中文觀念比較深,文字比較深。譬如說:你念了英文,教外文的,像那個這幾天登的是這樣子:美國人跟那個菲律賓的,二個都是教英文的,美國人、菲律賓那個都是來台灣教英文的,二個都是英文老師。這個菲律賓的向台灣的中介公司,這個被殺的、被害的,要借二百萬、三百萬,借不到,刀子就刺進去了!她一直問她提款卡的密碼,這中介的女眾就不給她,她就刺了,刺殺她了,菲律賓的這個女孩子,在菲律賓有四個孩子。她說:為了錢!可以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所以,我們就了解說,我們後天所學習的東西,包括語言、文字,包括觀念,這種東西都是靠不住的,它只是讓你一個謀生的工具而已。也就是說:讓你在某一個公司行號領一點薪水回來,使你的身心得有一個依靠,至少有這個薪水可以過活,跟這個解脫是兩碼事情的,解脫是要依照真實的智慧的。

我們要了解,不是說全部的後天的教育都不重要,也很重要,雖然是意識心,不過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但是,問題就不究竟,不能究竟解脫我們的煩惱、生死。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就是為了要解脫煩惱、生死,不必等到臨命終,我們現在就受用。所以,我們要了解,這裡一直強調說:塵有則有,塵無則無,[塵]就是外境,外境所引起來的貪、瞋、痴,就叫做無體。虛妄無體,[本非真心],真心是什麼?就是如如不動。[亦非自性]所以,不是自性。為什麼?虛妄無體嘛![一切眾生,皆迷認妄執,以為心性]。把這個能夠妄執的心、妄分別的心,都認為是自己心。所以,我們的般若智慧,全部都被掩蓋起來,[阿難亦然。前云:即思惟體,實我心性。後云:即能推者,我將為心。今已分明指出,是生死本,阿難後猶不覺,仍認為心,亦可悲矣]!

[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解釋一下:二者是講真心。說: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清凈體就是本來它就存在的,我們這一顆般若的涅槃妙心,本來就存在;無清凈體,我們的體性本來是清凈的。所以,禪宗講:但莫染污,別無聖解。但莫污染,別無聖解,沒有另外一條路的,只要你能抗拒境界的誘惑,不動心、不動念,歇即是菩提,就是這個時候,不離當下。那麼,有的人問說:我們本來就是佛,為什麼我們不自覺知呢?因為無明障蔽得太深、太重,修行又辛苦、太難!在《圓覺經》裡面有這樣的比喻,譬如說:金礦在深山裡面,可是如果沒有人知道、沒有人開採,這個金礦就會永遠放在那個地方。如果說有內行的人,知道這座山有金礦,行家就懂得去開採。這行家就是佛陀了,佛陀就是證語了:喔!原來每一個人內心裏面都是一座金礦,只是沒有開採出來而已。開採出來,經過了冶煉,冶煉就是修行,把習氣對治,修治到圓滿。所以,佛法講修行,就是在對治習氣。因此你不能說只有理解,停留在理解的階段,不行!信、解、行,第三個步驟就是要修,修就是要產生對治習氣,下功夫!所以,元清凈體,就像礦藏在深山裡面。

則汝今者,就是你現在的,識精元明。請精元明是什麼意思呢?[識]就是第八意識;[精]就是精明之體。第八意識的精明之體。元明」就是本識妙明真心。而講到第八意識,就是帶有少分之妄。識精元明就是我們的第八意識帶有少分的妄,但是,只要把這個妄澄清、處理後,妙明的真心就會顯現。雖然說:第八意識,染污的叫做阿賴耶識,這阿賴耶識並不是如來藏性。但是,它離如來藏性已經很接近了,它叫做第二月。天上一個月亮,我們稍微眼睛一捏的時候,看到二個月亮;把他眼睛一放,回復到一個月亮。我們的真心就像我們的眼睛,我們第八意識就是一捏,跑出第二個月亮出來。我們現在就是把本性一捏,就是我執、法執,就是一捏。同時,這一捏就無量劫來統統不放,死執這個我法二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我們只要肯放,可是這個放要從粗的慢慢放到細的。我們一念不覺,是從細的,細中細而演變到第六識,變成粗的,而這個五俱意識是面對境界。所以,我們要能從境界慢慢地,財、色、名、食、睡看淡泊一點;慢慢第六意識不去分別;慢慢地第七意識不去執著,人生跟宇宙都是幻,慢慢地再恢復到第八意識的微細。那個微細的時候,當你進入禪三昧的時候,就發現我們的微細生滅很難去控制它,就是抖動得很厲害、執著得很厲害。

表面上看,這個人很有修養,已經修學了佛道十年、二十年,那是因為你的理念跟他還合得來。要是碰到他內心裏面對某一種事情堅固、執著的時候,你會發現他的內心深處,像波濤洶湧的一直在抗拒著。而抗拒的人,本身雖然有很大的涵養,受後天的教育,自己可以粉飾到讓你看不出來;可是他內心裏面澎湃、不滿。因為碰到了逆境,從無始劫以來,大家都順他,現在要逆,一下子沒有辦法接受,你就會看到我們內心裏面那種震動,不滿的震動,叫做微細意識,那個是很難很難的!我們不要說覺察到第八意識、第七意識的微細的法執,那要八地菩薩以上才有辦法。我們連晚上睡覺作夢不執著,都控制不住。好!我們白天五根攀緣六塵,我們可以控制得住。但是,一到晚上睡覺,叫做夢中獨頭意識,一睡下去的時候,潛意識就浮現,第八意識的種子就顯現出來。所有的記憶,善的、惡的種子、無記的種子,它就會一直影現出來,深層意識。那個前六識都沒有在攀緣境界了,晚上睡覺,叫做夢中獨頭意識。這夢中獨頭意識從哪裡來?從第八意識的見分,產生獨自的影像,而獨自的影像就會化作能所,所以,你在夢境當中會跑;會急著要上廁所小便;或者撿到錢會歡喜。為什麼在完全沒有境界現前的時候,你仍然可以看到,你在夢境當中處理一切事情,是那麼的逼真?為什麼?因為識就是會變;識就是能所,不假借任何的外力。

當你進入修行的狀況的時候,為什麼了解說智者無夢?佛陀沒有作夢,因為沒有妄想、顛倒,無明全斷了、習氣全斷了,夢想顛倒統統沒有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無掛礙,無掛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為什麼連晚上作夢,我們都沒有辦法控制?就是微細意識都沒有辦法!你就知道,修行可不是說著玩的,念二、三句佛就叫做修行?開一點點般若智慧,就說:我不錯了!完全不知道,佛有多麼的了不起的深層的楞嚴大定,一切境界都莫可奈何,如來都可以作得了主,包括晚上休息,佛陀一覺安詳自在,從來不作夢,答案就是這樣子。

能生諸緣,緣所遺者。因為我們動念,動念,它就是能所不斷。能生諸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能所不斷。諸緣就是相分。緣所遺者,為什麼緣所遺者?因為清凈體迷失了,第八意識微細,然後,變成我法二執以後,返不回去了,不懂得歇即是菩提,第七意識、第六意識、前五識,往外一直奔騰,一直追逐,從來沒有停止思惟一下,我們的人生跟宇宙的真相是什麼,從來沒有,不懂得什麼叫做歇即是菩提。所以,本性不失,類似失掉了,緣真如本性所遺失的東西。那麼,第八意識所影現出來的就是前七識,轉識,後面會講到。

[次釋真本。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此出真本名]。[出]就是顯。告訴你,[真]就是真心,現在要講這一段,是講真心。[真妄二本,俱稱無始者,如金與礦,二俱無始,不可分誰先誰後]。礦開採出來,冶煉就變成金;一切眾生從煩惱當中提煉出來的,就是菩提。[菩提(譯雲覺道)有三:一曰真性菩提:此以理為道也。即眾生本覺,法身之理]。什麼叫法身呢?法身就是平等法界。法身從哪裡顯呢?從無生之理顯,從無生的般若智慧顯出來,叫做法身。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乃是妙真如性,故曰真性。二曰實智菩提:此以智慧為道也。即眾生始覺,根本之智]。眾生始覺就是開始覺悟了,就像大家現在開始學佛了,知道所有的追求都是痛苦;所有的慾望都是負擔,我們已經開始理解,開始知道要修行了。所以,也就是眾生始覺,根本之智。[照徹心源,無明皆盡]。無明就是惑、迷惑。迷惑統統斷盡了。所以,什麼叫做佛?佛就是一點都不迷惑,絕對不被假相所蠱惑。[所得真實之智,故曰實智。三曰方便菩提:此以透機施教為道也。即自覺已圓,然後覺他,以後得智,觀機施教,廣開方便之門,故曰方便]。

[涅槃(譯不生滅)],《阿含經》裡面就是這個名詞,其他的名詞統統沒有!在《阿含經》裡面,你也不可能看到如來藏這個名詞;也看不到真如這個名詞;也沒有什麼一真法界、究竟實相、第一義諦、實相無相無不相,《阿含經》統統沒有這些名詞,只有[涅槃]二個字這個名相。[亦三:一曰性凈涅槃:自性清凈,一塵不染,故曰性凈。二曰圓凈涅槃:真無不圓],就是真心無一不是圓滿。[妄無不凈],所有的妄都轉識成智,都變成凈了,無不凈就是凈了,所有的妄都轉成凈了,[故曰圓凈]。那麼,這個性凈是本具,圓凈是修凈,修行讓它清凈的。[三曰方便凈涅槃:隨緣方便,示現生滅,故曰方便凈]。這個也是修,修持使它得到方便凈。

所以,性凈是本,後面二個是修得的。[此三菩提、三涅槃,前一皆屬因,是性具;後二皆屬果]。菩提是因,涅槃是果,[是修成]。在這裡有講了一段,《華嚴經》有一句很重要的話,說:若無大悲心,則無菩提心;若無菩提心,則不得佛果。說:何謂大悲心者?視一切眾生如同己子,就是像自己的兒子,名為大悲心。所以,這個修學方法還是有次第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他沒有悲心,悲就是拔眾生的苦的心。如果一個修行人,它本身面對一切眾生,沒有發這個救拔眾生的苦難的心,第一個,他就是沒有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想要救眾生的苦。沒有大悲心,則沒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則不成佛果,絕對不可能成就佛的果報,絕對不可能!

什麼叫做大悲心?必須把所有的現在你前面的一切眾生,無論男女老幼、健康殘障的,都視為己子,就要把他當作是自己的兒女一樣的救他。所以,為什麼說:佛陀有無盡的大悲心?佛陀看到眾生,絕不起厭惡的,跟佛陀唱反調的,佛陀認為那是他的增上緣。廣欽老和尚講的:給你惡因緣的,就像拿錢給你賺!給你逆境的,就是要給你錢;而你這個錢不懂得賺,卻跑去向別人哭,多麼地愚痴啊!所以,用感恩的心: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也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感謝眾生隨喜讚歎我的,也感謝眾生給我痛苦的人。這個是佛陀的指示。

如果有的人來到師父這邊說:慧律法師!我很恨你,你知道嗎?我就會跟他講:這樣你很痛苦,這樣你很苦啊!如果有的人來到慧律法師面前說:哇!師父!您很了不起,您弘揚佛法,轉大法輪,我隨喜功德!我會跟他講:你這樣會活得很快樂,我不增不減,我也不會因為你讚歎而成佛;也不會因為你毀謗而下地獄。這個人沒有這麼好,你每天讚歎他,不會成佛的;這個人沒有這麼壞,你每天攻擊他、傷害他,不會下地獄的,上天堂、下地獄,是看這個人的根本業。知道吧!根本業,看我們自己造了什麼業,無關於別人的讚歎跟毀謗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很清楚這樣的道理。所以,我們修學佛道,就要了解大悲心的重要。給你逆境的人,就是拿了一大把鈔票要給你,廣欽老和尚說:你還不懂得去賺它,還跑去別人面前哭?是不是?好好思惟這個道理。

[此真本,取眾生本具覺性,如如理,與如如智,應屬真性菩提,與性凈涅槃耳;菩提屬智,涅槃屬理]。智是屬於用,涅槃就是體。所以,依無生理,起般若的智慧,體用一如。[元清凈體者,清凈有二:曰自性清凈,與離垢清凈。此屬自性本元清凈之體,並非澄之使清],本來具足。[本來離煩惱濁故],為什麼叫做本來離煩惱?諸位!這一句話很重要:煩惱本空故。所以,你現在所有的煩惱其實都是多餘的,叫做清凈心靈的負擔。佛陀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我們的生活不要把自己搞得很複雜?因為我們的生命本來就很單純。很單純就是:把複雜的生命回歸到單純的一心,就是清凈心,就是這麼善良、這麼真、這麼單純!可是眾生不是,把生命、生活搞得很複雜,拼了老命,好像要追求個啥東西,到臨命終斷氣之前,還不覺悟!所以,本來離煩惱濁,沒有發現,這煩惱本身不存在,本來就不存在,就是要離了。也就是[即顯為真性菩提;亦非治之使凈,本來離生死染故]。所以,生不足喜,死不足悲,就是這個道理。[即顯為性凈涅槃。此體一切眾生,本來元具,不假造作,不待修成,故曰元(本來也)清凈體。此體無他,即汝現今根中所具]。六根中,眼見叫做性,見性;耳聞叫做聞性;鼻叫做嗅性,不生不滅。

[圓湛不生滅之性],也就是說:眼見一切相,知道一切相都是如幻,不取,也不必舍,舍就是去排斥它,這個就是見性。耳聞一切聲,心如如不動,知道所有的音樂都是幻,空無自性。為什麼說音樂是幻呢?譬如說:這是撫尺,這個沒有聲音,這個桌子也沒有聲音,兩個都沒有聲音。如果我(用撫尺)打(桌子)一下(砰!),緣起,聲音出來了。如果說:我再把它用節奏,它有節奏感,再加上砰……,緣起的東西,它就會造成一個好像是真的,有生命一樣的音樂,讓我們聽了以後很舒服。這個有沒有聲音?沒有。桌子有沒有聲音?沒有,是不是?師父也是一堆骨頭所構成的,聲音是從舌頭、喉嚨,還有聲帶所構成的,肺活量,心臟會跳,只是音聲的顯現,配合這個外部(用撫尺打桌子),變成一種節奏感。唱歌也是這樣子的,音聲就是如幻的緣起。懂了這個話,事情就好處理了:眾生就認為,那個好象是真正的東西。所以,聖凡之判就在於體悟,如果你能體悟,色、聲、香、味、觸、法總是幻;眼、耳、鼻、舌、身、意識總是幻,能緣之心放下,所緣之境自然空,放下!這放下的功夫,要做到禪三昧的功夫,要不然的話,你沒有辦法去抗拒生死。

我們沒有辦法做到這樣子,佛陀設立一個方便法,就是念佛!我們知道:說要讓我們晚上不作夢,都沒有辦法這種功夫,那表示我們的微細煩惱……晚上作夢是夢中獨頭意識,還是第六意識的微細,還沒有到法執喔,第七意識、第八意識還在後面喔!換句話說:如果你晚上還會作夢的人,就表示你是二地菩薩以下的,還沒有辦法的!因此有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薰習念佛,把六根緣六境,六根緣的就是佛寶、法寶、僧寶;六境所緣的也是佛寶、法寶、僧寶,所有的種子都是善的種子、都是念佛的種子、誦經的種子、都是般若的種子。諸位!就像培育一棵小的幼苗一樣,給它灌溉,心靈也需要給它灌溉,般若智慧給它灌溉,再給它一股力量,再繼續勉勵,師父讚歎大家,給你一個增上緣,再繼續勉勵。所以,每一個都有一個菩提苗,這個菩提苗不長,要看三種力量:一、要看善知識的力量;二、要看環境的力量;三、要靠自覺的力量,這個種子如果是死掉了,死掉了就是斷善根了、一闡提了。這個種子死掉了,你再多的陽光下去、再多的水分下去,會不會成長?沒有辦法!這個叫做劣根性,極度惡劣的眾生,很難救的,你當菩薩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間有很多的無奈,絕對並不是說,每一個眾生都有辦法這麼有善根的,要坐在底下聆聽,他不跟你抬杠,算是對你很客氣了,真的就是這樣。

所以,要栽培你們每一個人心中那一棵菩提苗:一、一定要有大善知識才有辦法,這是很重要的生命的資源,就象陽光、水分;沒有陽光、水分,你本身有菩提苗沒有用的!二、要有好的環境,也就是說:你一定要交好的朋友;你一定要親近三寶的道場,其他不凈的地方不要去,不要去碰觸惡友、貪瞋痴的友、酒肉的朋友、互相利用的朋友,放下!如果你因為職業的關係,在某一個團體,你的智慧跟慈悲都運用不上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必須明哲保身,這個時候必須保持沉默。慈悲運用不上,救不了,智慧感化不了、也救不了這個人,你在這個團體裡面,都是這樣劣根性的,都是惡劣的眾生,一天到晚都是貪瞋痴。如果你也沒有辦法離開這個團體,因為你的職責所在,你很想度眾生,卻實施不了,這個時候你必須要保護你自己,要裝聾作啞,明哲保身,如痴如呆,就裝作好象自己是痴呆。事實上你很有智慧,可是,時空不同,這個不是你顯現的地方,不是你表現的地方啊!所以,我們要了解。

此屬於自性本元清凈之體,並非澄之使清,本來離煩惱濁故,即顯為真性菩提;也非治之使凈。說:本來離生死染故,即顯為性凈涅槃。此體一切眾生,本來元具,不假造作,不待修成,故曰元清凈體。此體無他,即汝現今根中所具,[名為識精]。識精也就是第八識或第八意識精明之體,叫做識精。要牢牢地記住,今後聽《楞嚴經》才不會有障礙,叫做第八識精明之體。[元是妙明之心],就是悟到了究竟,把染除掉以後,就是妙明之心了。說:第八意識阿賴耶識,雖然不是如來藏,不等同如來藏,但是,跟如來藏是不一、是不異,非一非異,只是帶了少分的妄,阿賴耶識就是帶有少分的妄,只要把妄除掉,妙明真心就顯。所以,討論要在這個第八意識阿賴耶識去討論它。

[並非磨之使明,乃本來自明,雖處長夜昏暗之中,其性不昏,故曰元明。在眼能見,在耳能聞,在鼻嗅香,在舌嘗味,在身覺觸,在意知法]。為什麼?因為佛性能作用,能起妙用,真心能起作用。即值在這個見一切相,無生的當下,見一切相都是緣起,悟到無生的時候,即體即用,體就是用,用不離體,體用就是一如。[雖分六和合],但是[元是一精明],同一個清凈自性,[此為真本,修行當取為因地心者]。這個要當作是因地心。

打開《表解》,這個統計起來,左邊這個就畫一個歸納表,就更清楚!菩提(此云:覺道)有三:一、什麼叫做真性菩提?就是真如自性—真如是理,此理,為自心本覺之佛性—證極此理,法身顯現—法身,證得法身德。二、實知菩提—真實之智—窮徹一心本源,稱真如理,所證之根本知—以真實智,照本覺理—成般若德三、方便菩提—叫做權巧方便—自覺已滿,然後覺他從根本智,起後得智—種種顯現,自在無礙—得解脫德。

菩提有三:㈠真性菩提—以理為道——也就是法身德。這是因。㈡實智菩提—以智慧為道——就是般若德。這是果。㈢方便菩提—以透機施教為道——即解脫德。方便菩提就是專門在利益眾生,這是果。方便菩提,就是專門在利益眾生。

菩提有三:㈠性凈涅槃—自性清凈故;㈡圓凈涅槃—諸妄滅盡故;㈢方便凈涅槃—隨緣示現故。

[又識精者,第八識精明之體。此體雖帶少分之妄],究竟悟了全體是真。[究竟全體是真]。這個第八意識就很微細了,就是接近本性那種微細的動念了,叫做一念不覺生三細,這個要到八地菩薩以上,才有辦法去降伏它,因為微細到連菩薩都沒辦法。[如捏目所見第二月],捏目:眼睛就是這樣子(慧律法師捏自己的眼睛),諸位!這個比喻很重要,這個眼睛叫做真如,佛證到真如就是這樣,證到涅槃妙心,看得很清楚。虛空當中,就看到一個月亮,這個月亮就是絕對的真心,表示眼睛沒有眼翳,沒有!完全清凈。第八意識動念以後,就怎麼樣?眼睛(法師捏自己的眼睛),捏,把這個眼睛捏。咦?怎麼二個月亮呢?第八意識就是這樣子,微細的,把真如動念以後,就變成二個月亮。所謂第二月,第二月雖然是妄;但是,離真最近了。月亮在中間,眼睛一弄,月亮旁邊又跑出一個月亮,這月亮雖然是虛妄的;可是,很接近真的月亮。

如果你看到的是水中所影現出來的月亮,就很遙遠了!水中看,影現出來的,就離那個真月很遙遠的了。我們眼睛現在看出去的,著這個境界,就是水中月。微細的第八意識、第七意識的法執,就是第二月。把它一放,徹底放,眼睛恢復原來的眼睛,就是證得真如。所以,修行你要在哪裡下功夫呢?就在萬緣放下,這個地方下功夫,你就找到真的功夫。也就是說:世間人看到的,好像很大的事情;在我們大修行人看:沒有什麼啊!世間人每天吵吵鬧鬧,為了一個觀念,拼得你死我活;當你是個大修行的時候,發現執著這個觀念,爭吵不休,沒有意義,放下,大修行人就好像沒有什麼事情。所以,佛陀心中,歇即是菩提,沒有任何的事情,因為他如如不動,連微細的惑統統斷盡,這個多了不起啊!什麼境界在佛陀看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陀不即一切法,不離一切法,心如如不動,真月就顯現。

動念是什麼?動到執著的念,就會產生第二月,煩惱就一直存在了。[全體是真月],第二月就是已經很接近真月了。凡夫沒有辦法看到第二月的,凡夫只看到水中月(法師笑)。我們看到一切山河大地,就是水中月,我們看到一切山河大地就是水中月,本性所顯露出來的,我們執著的,統統叫做水中月。連粗糙的執著都放不下,更談不上閉上眼睛,去觀照第七意識、第八意識那種微細的執著,根本就碰不到!那一些微細的執著,傷害於你無形,在無形當中,一直在傷害你,而我們被微細的執著捆得死死的。所以,你要執著,記得!執著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叫你多念佛就是這樣,因為眾生不執著不可能啊!修行就是這樣子,你能放下多少算多少了,全力以赴地集中精神,念南無阿彌陀佛了!但是,你要開大般若智慧,你的煩惱才會減少啊!所以,聽《楞嚴經》,是有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的,絕對不會障礙你往生極樂世界的。

全體是真月,[但多一捏之妄],[捏]就是妄動,一捏之妄就是妄動。[放手全真]。手一放,整個月亮就顯現。記得,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徹底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你要見真,就是要這樣的功夫啊![在眾生現前身中,舍此則無真可顯,故阿難求索真心之後,如來十番顯見,即顯此也;請修之後],請修就是請求如何修行,叫做請修之後。[所指入門,亦指此也]。也就是在見真心才開始修行,依此真心為修行的本因。如果用現在大家聽得懂的名詞,就是碰到一切境界,你能如如不動,就是用這個心修行,就是這樣,這個大家都可以體會。對不對?因為講了很多,你體會不出來啊!

[五卷諸佛證云: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說:你想要知道無上的菩提佛果,令汝速證,最快的,能夠安樂解脫。修學佛法的人更幸福,更能懂得什麼叫做快樂,他根本就不需要借重假的這個境界來娛樂自己。六祖講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不知和尚叫我做何功德?他不知道要做什麼啊?自性本來就是功德啊!六祖到五祖那邊,惠能心中常生智慧,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心中常生智慧,心中就安樂解脫;心中常生智慧,就寂靜妙常。為什麼叫做寂靜?因為諸法本空,是你內心自己在鬧啊!妙常,[妙]就是不可思議。[常]就是真常。也就是你的六根,更非他物,你六根裡面就有這種功夫,見一切相,心如如不動;聞一切聲,心如如不動;嗅一切香、臭,心如如不動。

[驗知菩提涅槃,元清凈體,決指根中,見、聞等精]。[見、聞]就是見聞覺知;[精]就是精明之體。[識精為總],[識精]就是本性。[六精為別],在眼叫做見性;在耳叫做聞性,鼻就嗅性,等等。六根統統就是同一個本性。所以,一精明開為六和合。六精本是一精也。如來首顯見精者,即示真本也;文殊獨選耳根者,即用真本也]。為什麼獨選耳根?因為我們娑婆世界耳根最利,能聞法的就是耳根;諸位!能聽是非的也是這個耳根啊。可是,你聽是非的,那就是意識,那叫做妄;聽聞正法的,這個就是真。

[須知此經宗要,即是舍識用根]。舍分別心,用不生不滅的根性來修行。[前普判誤認科中],誤認,就是誤認妄心有體當中,[首明之,此中再明之。第四卷末,若棄生滅,守於真常,生滅者,識心也;真常者,根性也]。要記住!識心、根性不二性,這個要特別的注意!你千萬不要把生滅的識心跟真常的根性打成兩段,完了!佛法是不二法門,你認識生滅意識心不可得,那個剎那就是根性,就是轉識成智。所以,不能打成兩段,意思就是:不能逃離這個現實社會,而求解脫,你要面對現實,才能講超越。[復重明之],再一次說明。[此皆出自如來本意,有以此處],有的人認為這個地方,看到這個名詞,[識精]這個名相,[見其名為識精,便不敢認為真者],便不敢認為真心,[誤矣]。這是大錯特錯的。識精就是本性、就是真心,把帶了少分的妄的第八意識除掉,就是本體!

[豈不觀元明,元清凈之語乎?能生諸緣者:以識精即第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根據《成唯識論》、《大乘起信論》,叫做染凈和合,染的、凈的各佔一半。那麼阿賴耶識從哪來呢?從真如,就是如來藏性一念不覺而生三細,三細就是第八阿賴耶識跟末那識,那個業相、轉相、現相這三種微細,那個時候還沒有妄現境界。所以,境界為緣長六粗是後來能所,就是見分、相分再演化出來,那麼,就是粗糙的境界了,叫做境界為緣長六粗。一念不覺生三細,全部在心裏面微細的執著;境界為緣長六粗,就已經在境界上能所不斷討論了。所以,以識精就是第八阿賴耶識,這阿賴耶識叫做染凈和合。

[本具精明之體],雖然被染污,但是,也有真知。[由此識體],識體,就是識之體性[即如來藏]。也就是如來藏一念不覺,變成阿賴耶識,這個唯識學裡面講,叫做第一能變;第二能變就是第七意識,第七意識就是我法二執;第三能變就是前六識。識者能變也,這個唯識的定義講得很清楚,識就是能變,由微細的變到粗糙的執著,而返回不去,跑不回去!所以,眾生就一天到晚,從微細的執著變成粗糙的執著,面對境界的粗糙執著,已經跑不回去了,跑不回去真如了,一直往外,怎麼回去真如呢?所以,由此識體就是如來藏,[能攝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如來藏,能生一切法,[故曰能生也]。這個已經講到真如本性能影現一切法、能生一切法,為什麼?即一切相嘛!所以,佛陀說:一棵樹就是真如自性所影現的東西。

佛陀看到大海,佛陀就說:我就是大海。為什麼?從大海裡面,可以攝取人身所需要的元素了。人身的元素,像我們身體含有鹽分,大海也有啊;身體含有碳、氫、氧,大海也有;身體含有鈣質,大海也有;身體含有鐵質,大海也有啊!當佛陀看到一座山,佛陀會說:我是一座山!為什麼?身體的元素,從這一座山也可以分析、解釋、透析出來。為什麼?這個色身是地、水、火、風,這一座山、這一個岩石,也是地、水、火、風啊!內四大的元素、外四大的元素,在佛的角度看來,是平等不二的。所以,佛看一座山,山就是真如自性,不起執著、不起分別、不起顛倒見,山就是真如自性所影現出來的。所以,盡一切處,都是佛的法身,所以,佛陀看到一根草,佛陀就說:我就是一根草!一根草雖然小,可是,佛陀說:我就是大草原!所以,佛陀看到一根草,佛陀就會說:我就是大草原。佛陀看到一顆小岩石,佛陀就說:我就是一座山。把它擴大。佛陀看到一滴水:我就如同大海。佛陀仰望虛空,佛陀就說:我就是整個宇宙。身,身心合一真如,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外境也是這樣子了。

所以,[諸緣指能緣所緣],這個就一念有妄動了,如果這個真如動念以後,就變成能緣所緣,這個就從妄的角度去說了。[有二種:一、八識能生,見相二分,見分為能緣,相分為所緣。]見分為能緣,見分就是從第八意識的自證分所分出來的;相分是物質世界,但是,還有一種相分是境界,也就是心所影現出來的境界,也叫做相分。在這裡相分為所緣,通常指心所緣境叫做相分,這個是定義比較寬廣一點。如果定義稍微縮小一點,就變成物質世界了。後面會講到,更詳細。

[見分乃轉本有智光],本有智光就是真如了,[為能見之見分]。就開始帶妄了,[要緣八識本體自證分]。緣就是依靠第八意識本體的自證分,自證分分出見分跟相分,就像蝸牛的二隻角,蝸牛的二隻角一隻是見分,一隻是相分,縮回來,都是蝸牛的身體。相分、見分縮回來都是自證分,精神跟物質縮回來,統統是如來藏。[八識由無明力],一念不覺生三細。[晦昧真空],把這個菩提真實的、空性的智慧,轉變怎麼樣?昏暗、無始無明的一種頑空,晦昧智慧的真空,[而成頑空]。而成為無始無明的頑空。也就是把趕忙變成妄心了,叫做晦昧真空,而成為頑空。這頑空就是沒有真空的智慧,變成妄動了、執著了,能所不斷了。

[本無可見,見分定欲見之],見分為什麼一定見之?你在晚上睡覺就知道,我們的意識:見分就是八識見分。見分自己就會影現相分出來。所以,前五識是見分,是攀緣境界的相分;第六意識的見分,也攀緣自己裡面所影現出來的,不必借著境界,叫做獨頭,或者是定中意識。可是,眾生都在散亂意識,或者是五俱起意識,第六意識就是跟著五俱意識同時起現行。

[於是空晦暗中,結暗境而成四大之色,帶起相分,為見分所緣之境]。空晦暗中,就是我們把這個真心轉變成頑空以後,這個頑空又在這個因緣裡面,結這個暗境。這個暗境就是透視不過去,叫做暗,眾生看了,都有虛空跟色法。而佛陀看的,一切色法,都像X光透視一樣的緣起無自性,一切虛空是心所影現出來的。所以,虛空跟色法,其實,都是如來藏性所影現的。但是,眾生不一樣,把它切割內跟外,因此空晦暗中,結暗境而成四大之色,帶起相分。我們這個色身也是結暗境成四大之色。山河大地也是,帶起相分,相分就是外境了,把它切割開來,而事實上,我們這個色身的元素,跟宇宙的元素是一樣的,本來不可分內、外的,但是,我們因為攝取了少許的宇宙當中的四大為自我,又死執不放,所以,變成切割了,我是我:山河大地是山河大地了。所以,帶起相分,為見分所緣之境,見分就是八識見分。

[而本生識海],本生是原來的,而原來的這個心識之大海,叫做識海。而原來的心識的大海,[還是緣不到]。為什麼?沒有辦法反緣,因為從來沒有歇。還是緣不到,為什麼?他拚命往外,他怎麼緣得到呢?你告訴這個眾生:世間是假相,誰相信呢?每一個眾生都認為這個世間緣起緣滅都是真實的,拼了老命,也是要追求到手啊!所以,從來沒有歇即是菩提的道理。就像眼睛一直往外看,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一樣;如來藏性一迷了,變成了見相二分,阿賴耶識;如來藏性一念不覺,變成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自體分,又變成了見相二分,精神跟物質徹底的分開,由微細一直延伸,變成粗糙,所以,跑不回去了。而本身識海還是緣不到。

[故曰緣所遺者。二、即七轉識],七轉識從哪裡來?從第二能變跟第三能變來的,就是七轉識。為什麼轉識呢?因為它轉來轉去,統統在第八意識裡面,所以叫做轉,轉就是繼續由微細的轉成粗的執著。[由第八識,相分境界而生]。為什麼相分境界?開始反過來,本性迷了以後,把見相二分的微細搞成對立,搞對立就變成孤立了。搞對立是怎麼樣?由第八意識的相分境界而生,這個境界一生起來,麻煩就大了!(未完)

慧律法師楞嚴經講解01--90目錄(點擊進入)

楞嚴講解91: 心了解,錢增加了跟減少都是虛妄的,這個就是真心

楞嚴講解92:生命是一種錯覺,在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就是照見五蘊皆空

楞嚴講解93:行善做功德很多人都會;但是口業一般都守不住

楞嚴講解94:證初果的人,夢境會常常看到月亮,他的心是圓的

楞嚴講解95:如果為了讓別人讚歎而修行,你就是生死的凡夫

楞嚴講解96:不該你得到的多出來,超過你本身背景時空的慾望,你的災難就會到來

楞嚴講解97:不是上帝在替我們作主,是我們的業力習氣在做我們的主人

楞嚴講解98:要解脫跟束縛完全就是看你這一顆心,解縛從心,無關他處

楞嚴講解99:身心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是不二的,不可以分開的

楞嚴講解100:我們所有的情緒變化、執著分別,是自己依報、正報所顯現的假相

楞嚴講解101:所有的緣起法都是聖人展現的舞台,但也是凡夫的牢獄

楞嚴講解102:男女慾望、飲食都沒辦法看淡,你連欲界都脫離不了

楞嚴講解103:這世間沒有任何一種東西可以依靠,最可靠的是自己的智慧

楞嚴講解104:生命只是元素的轉換,執著是可怕的負擔

楞嚴講解105:凡夫見相為實;聖人見相為虛

楞嚴講解106:七處征心就是修行前的準備工作,先破妄、離妄、破惑

楞嚴經講解107:自古以來都勸大家要念佛,師父也不例外

楞嚴經講解108:交的朋友一定要好人,因為那個薰習的種子是很可怕,名為業種


推薦閱讀:

大虛法師:《洞見和真相》——《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28)信願和潛意識的選擇
人眼感知到的顏色與真實物理世界顏色有什麼區別?現象意識是指 不能還原物理主義之感受性意識領域 腦暗能量
科學證明,心理無意識的確存在?
樹立大國意識 提升國民素質
【潛水知識】潛水員之環保意識指引

TAG:意識 | 做夢 | 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