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詩歌,春暖花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鏡頭點評
肖培東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週遊世界……」,質樸的語言,溫暖的意象,明朗的情感,似乎只需輕輕吟誦,便會唇齒留香,回味無窮,詩人海子就這樣為我們創設了一個具有超越性的足以安放心靈的文學空間。數年來,不同時期、不同人群的閱讀接受的差異,更使得這首詩也如同一面小小的稜鏡,折射出當代社會文化的變遷。那麼,這一詩歌的課堂上,怎樣的教學,會讓我們感受到春暖花開?
面朝詩歌,讀出春暖花開。現代詩歌以其凝鍊性、抒情性、音樂性等特點決定了它有別於其他文體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抓住詩歌的特點進行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詩歌教學,不能過於理性化,不能手持解剖刀,逐句逐字地去闡述解釋,要重視朗誦。法國著名詩人瓦雷里說:「詩歌不是思想;它是將聲音神聖化。」現代詩歌具有音樂之美,這種美只有反覆吟詠誦讀才能感受得到,在反覆的吟詠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體味作者的情感。錢藝林老師的朗讀訓練,分三個環節:首先讀出詩歌的「音韻美」,其次讀出「自我體驗」,最後讀出「字面後的靈魂」。三個環節逐層展開,由淺入深,最終指向「溫暖的背後」,課堂推進緊湊而有序,朗誦指導細緻而精準。錢老師說朗讀時要「由句生境,由境生情,再由情入境」,此言甚妙,在讀准「停頓」、「重音」、「延長」之後,結合學生自身體驗,引入到詩歌作者的內心深處,從而讓學生讀出了「幸福後面的矛盾和凄美」。錢老師的課堂容量很大,如果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放慢一點,再多抓幾個關鍵詞,再多讀幾遍詩歌,這「溫暖背後的悲愴凝重,祝福背後的遺世獨立」才能真正「難以釋懷」。同樣是從詩歌文體特徵入手,吳國珍老師選擇的路徑與錢老師不同。吳老師直接從詩歌的重要特性——音樂性切入文本,題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押韻、對稱,流暢而朦朧,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音樂美」。抓住第一節的「界」、「菜」、「開」的韻腳和最後一節的排比,引導學生欣賞作者思想和情感。將「只願」和三個「願你」作比,讀出「一個強烈的迴旋」,引用《赤壁賦》語句,自然點明「只願」表明的是詩人遺世獨立的人生選擇。吳老師課堂的精彩在於他選擇了學生能看到的地方,即韻律,引導學生走向其可能看不到的地方,即韻律背後的意義。通過這樣的分析,讓學生對詩歌既能獲得感性的認知,又能分析感性認知背後的意義,獲得理性的認知,從而領略大海和春天的風景。
面朝語言,品出春暖花開。詩歌教學,應著力引導學生關注詩人刻苦錘鍊、精心推敲的語言和意象,以解開詩人的心靈密碼,獲得更高的審美享受。這首詩表面的幸福和接踵而來的慘烈永訣,一定不是偶然,必然有一些藏在文字深處的東西,需細心揣摩深意。余崑崙老師將深發的點放在反覆出現的詞語上,學生很快就能找到字面的「從明天起」「願你」「幸福」「每一」等高頻詞。余老師並沒有按照學生找的詞語順序進行教學,而是將「幸福」提到最前面,雖然稍顯「強硬」,但這種處理是得當的。在學生概括出幸福的三層意義——「閑適的生活」「塵世普通人的生活」「超脫塵世、逍遙隱逸的生活」後,余老師用「前兩者是塵世的現實生活或生活理想,後者則是詩人想像中的精神『樓閣』」做了深刻的總結,將課堂直接推向最高潮。原來,四次「幸福」,其實是現實與理想的「分裂」。然後余老師「曲徑通幽」,再通過「從明天起」「願你」「每一」三個詞將「幸福」逐漸顯現,投射出作者孑然悲情的背影。於平常處見奇崛,陳葉老師也從「從明天起」入手品析海子運用的意象和文字,但其發掘的是詞語的「異化」,思維逆行,激發學生思考。「喂馬為什麼不是餵豬呢?喂貓?喂狗?」詼諧而睿智的問題,在比較中學生領悟到詩歌的意象是與詩人內在的精神追求一致。儘管陳老師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語序」「動靜」賞析僅僅是一家之言,但也為學生欣賞詩歌提供了一個思路。詩歌雖然用字淺顯,但運用替換法、調位法等方法品讀,可以讀出其豐厚的意蘊。
詩無達詁,想一勞永逸地解決徹底理解一首詩,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對於《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的文本。雖然,這首詩為人喜愛,是喜歡它的開闊和明凈,喜愛他在這麼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境界里,散發著暖融融的、清新的幸福氣息。但到底這首詩是格調明朗,表達對生活的無限熱愛,還是充滿死亡氣息,暗示了對生活的絕望乃至徹底厭棄,恐怕再多的教學也無法也沒必要給出定論。詩意瀰漫的課堂,最終要朝向學生,朝向他們的未來和遠方。花開需春暖,詩,無論作為宗教還是教育,是從體諒人心、培育人情出發的。堅持「詩性教育」的柳袁照校長說:「詩是能讓我們神聖起來、高尚起來的,能讓我們真誠、友善、感恩、純粹起來的,詩是藍天下的一泓清泉。」讀詩,品人,最終的指向必然是讀者自己,讀出自我,豐富自己的學識與經歷,打開自己的心緒與胸懷,擁抱美好的生活。張清華在《精神的冰或詩歌的雪》中說:「傑出的詩歌總是為讀者準備好了多個通道或者界面。」作為詩歌的教學者,我們也應該開掘「多個通道或者界面」把詩歌的品悟自然地引向陽光、明朗和清澈。當學生說「讀到的更多的是海子在詩中流露出來的是孤獨和絕望,還有一絲死亡的氣息」時,牛玉峰老師不遮掩不躲閃,而是順勢問出「海子如何寫,才能讓他的詩歌充滿陽光和快樂」,並要求學生嘗試著修改並朗讀這首詩,這樣借詩寫詩,激活了課堂,又巧妙地把平和、寧靜、希望與熱愛深深種植在學生的詩心裡。在接下來的改寫過程中,學生表現不俗,有理有據,有度有力,一掃原詩中潛藏的苦痛和陰霾,讓詩句更多地迸射出陽光,在「拯救」海子的同時,也「拯救」著更多浸泡在世俗浮華中的我們自己。
俄羅斯詩人布茲尼克說:「當詩歌消失的時候,這個社會也便快要消失了。眼前一切物質的東西,定神思索,都是浮華。」站在繁華浮躁的街頭,看匆匆來去的身影,再讀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更會深深地感激詩歌為我們預留了回到心靈的路徑。在這個時代,惟有詩歌還能讓我們動心。那麼,就用我們最真誠的教學,喚醒每一顆心,面朝詩歌,春暖花開!
推薦閱讀:
※壞詩的秘密
※如何讀懂古典詩歌
※兒時的荷塘(詩歌)作者 莫笑愚
※【盤點】2014年中國詩歌界十大新聞
※外國詩歌賞讀(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