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發勁時腰部容易受傷,怎麼破?
腰部發勁時受傷是太極拳習練者常見的運動損傷,與太極拳剛柔相濟擰腰發力的運動特點有一定的關係,更與訓練不科學和發力姿勢錯誤有直接關係。筆者在多年的習練和教授太極拳的過程中,針對這一現象總結出來一些經驗和見解,願與大家共同討論,以求共同進步。
讓我們先了解脊柱的結構。人的脊柱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及骶尾椎組成。成年人的脊柱從側面看,從上而下呈「S」形的彎曲狀態,有4個生理彎曲,分別為頸彎前凸、胸彎後凸、腰彎前凸和骶彎後凸。腰部是脊柱運動中較靈活的部位之一,可作前屈約45度、後伸約30度、側彎約30度、左右旋轉分別約45度(某些運動員可略大於45度)的活動,還要負擔一定的體重,因此腰部軟組織所承受的張力較大,損傷的可能也大。腰部在太極拳中被稱為「中節」,是聯繫上下肢體的樞紐。在拳法中,只有「中節」練得迅敏、協調、有力,才能使「根節」(指下肢)的起動力有效地傳遞到「梢節」(拳、足部)。太極拳的發勁動作主要靠「中節」腰的左右旋轉發力,因此腰部損傷多數是由腰旋轉時姿勢不正確導致的。造成腰部受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熱身不充分可能造成損傷
科學實踐證明,如果不做熱身運動,驟然開始運動容易造成多種運動損傷。有些人從來不做熱身運動就直接開始練拳,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時腰椎周圍肌肉韌帶未發熱還比較僵硬,發勁時動作幅度過大一些就會造成腰部的損傷。
建議:每次訓練前要正確充分地熱身,如做關節活動操或慢跑5~10分鐘,以身體發熱出汗為佳。腰部的熱身尤為重要,可多做一些腰部拉伸、轉動的動作。
腰椎塌腰過度導致腰部僵硬,
使腰部活動受限
陳式太極拳要求「塌腰泛臀」,塌腰泛臀使腰椎內收下沉,向下塌住勁,臀部自然泛起。但「塌」字讓許多拳友搞不明白,難以理解。按《中國武術實用大全》的解釋:「塌腰使附著在腰椎問的肌肉收縮,並略下沉,適度加大腰椎的生理曲線。」但塌腰塌多少,這個度常人不易掌握。過多的塌腰泛臀使附著在腰椎間的肌肉強力收縮,令腰椎過度前曲,會使下背肌肉緊張而僵硬和腰椎受力過重,腰的水平轉動角度因此受限,令身體僵直、下盤轉換不靈,氣血勁力在腰部受阻上下不暢,勁難成一家。在腰椎過度前曲和下背僵硬的情況下,腰部突然扭轉發勁,會使附在腰椎關節間的韌帶及肌腱的牽拉超出承受的最大負荷,因此極易受傷。從脊柱的生理方面來看,這顯然也不利於身體的健康。
建議:拳論說「腰中要虛,一虛則上下皆靈」,這裡的「虛」絕不是軟弱不用力,而是指運勁時腰部不應該僵硬,腰部要做到「松活」(放鬆),即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曲線(腰既不可弓也不能挺)。腰部肌肉自然放鬆,能提高腰部活動的靈活性。運勁(如雲手)時做到松腰,可養體內浩然正氣。
拳論又說「腰如纛」,即要直腰。直腰是在虛靈項勁的「上拔」和裹臀(尾椎微微朝下可儘可能地減少腰彎)的「下沉」兩個力的上下對拉下,腰椎被拉直像纛(古代軍中的大旗)一樣直豎著,這樣會使脊椎前彎曲度減小甚至消失。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腰椎向左右轉動的角度更大,有助於減輕發勁時腰部受傷的風險;尾椎微向前內收可使丹田向上托起,更容易做到氣沉丹田,有利於發勁。所以發勁(如掩手肱拳)時最好採用直腰。
過度擰腰不知轉胯,
或腰跨轉動不一致
腰部可旋轉左右各約45度,轉動超過這個幅度就容易造成上下椎骨連接處脫臼(錯位)、棘間韌帶及棘上肌肉損傷,甚至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等損傷。有些拳友只會用腰發勁,卻不知道配合轉胯,這可能是對拳論的誤解造成的。拳論曰「以腰為軸,節節貫」,又說「勁起於腳,行於腿,主宰於腰,發於脊背,達於四梢」。很多拳友錯誤地將其理解為完全是用腰旋轉發勁,這是極端錯誤的練法,也增加了腰部受傷的風險。腰與胯同時轉動,既可發出強健的彈抖勁,又能避免或減輕擰腰過度。若只轉腰不轉胯,或胯轉動過少,腰和胯之間的夾角所產生的橫向力更易導致腰椎受力過度而受損。
建議:腰部旋轉幅度最好小於45度,25度左右為最佳角度,發勁時腰與胯務必一起轉動。此時腰部肌肉和腰椎處於安全狀態,不會使腰部受力過重而對腰椎產生衝擊。轉腰時,如果感覺腰椎或腰肌不舒服或疼痛,說明轉動的角度過大或姿勢錯誤,要及時校正好動作。要使腰胯旋轉一致,運動時只要多注意胯的旋轉,就能帶動腰部的旋轉。發勁時,做到三收(丹田收、命門收、會陰收)會使腰椎附近肌肉群處於收縮狀態。尤其是丹田收(即小腹內收)時,腹部深層的腹橫肌收縮具有收腹和穩定腰椎的作用,對保護腰部、避免受傷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加強腰腹部核心肌肉訓練對腰部受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目前社會上有的拳師對太極拳一知半解,把錯誤的動作教給學生,這種以誤傳誤的教學增加了腰部的損傷風險。所以習練太極拳一定要找到經驗豐富的教練進行科學正規的訓練,正確地學習掌握髮勁動作的技術要領,及時糾正錯誤動作,以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
推薦閱讀:
※懂了雲手你就懂了太極!且看各家雲手的精意所在。
※十二式太極拳
※趙堡太極拳之玄機——「以襠代手」
※太極拳沉肩和坐胯為什麼會痛?
※《太極拳體用全書》(楊澄甫口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