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專稿】中國的「辛德勒」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想當年,為了反對法西斯的侵略與蹂躪,多少人在戰場上付出了寶貴的鮮血與生命。一些正直的人為了反對納粹,拯救那些反抗者和被奴役者也做出了種種的努力。 贏得7項奧斯卡金像獎的美國大片《辛德勒名單》就是根據著名德國商人辛德勒的事迹改編的。辛德勒看到德國法西斯殘酷迫害猶太人的時候,十分不忍和同情。他運用智慧,巧妙地營救了近1200名猶太人,為此傾家蕩產在所不惜。影片放映後,贏得一致好評,辛德勒成了一種象徵,在20世紀那場最殘酷的反人道的戰爭中,成為了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偉大的形象。 其實,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中也有辛德勒式的人物。正是他們默默無聞的努力,使不少陷入絕境的人脫離了被奴役的苦海。
▲電影辛德勒名單劇照
發放生命簽證的何博士
何鳳山,字久經,1901年9月10日出生於湖南益陽市赫山區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1921年考入長沙雅禮大學。1926年他赴德國慕尼黑大學公費留學,並以優異成績獲得了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1935年,他開始了外交生涯,歷任中國政府駐維也納總領事,駐埃及、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國大使。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何鳳山正在奧地利擔任中國政府駐維也納的總領事。1938年3月,納粹德國吞併了奧地利。這奧地利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聚居的國家,總數約18萬5000人。這些猶太人一下子就墜入了災難的深淵。納粹對他們採取了殘酷鎮壓,暴力折磨的態度。他們用軍用卡車把猶太人一車一車押往集中營,不少猶太人則被驅趕去清洗馬路、做苦工,很多人還被屠殺……轉眼之間,無辜的猶太人都變成了低賤的「罪人」。 要逃出這厄運,只有離開奧地利。而要能夠離開,首先就要有目的地國家的簽證。不少國家駐維也納的使領館迫於納粹的壓力,不敢伸出援助之手。他們以移民名額有限為理由拒絕發放簽證。求生的慾望使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每天奔走於各國使領館之間,但大多都是失望而歸。
▲何鳳山
這時,何鳳山對法西斯的種族歧視非常反感,對受迫害的猶太人十分同情。他知道多發一張簽證,就可以多救活一個人。便頂著壓力對猶太人儘力幫助,將一張張簽證發給他們。終於使成百上千的猶太人逃出了法西斯的魔掌,逃到了上海、哈爾濱或輾轉到達了美國、澳大利亞等其他的地方。 事情過去了70多年,那些被搭救的猶太人及其後代始終沒有忘記何鳳山的恩德。 來自加拿大的克勞斯曾經深情地回憶說:1938年11月,在經過了一個打砸搶極為恐怖的夜晚之後,她的丈夫到中國領事館前排隊等候著簽證。正在萬分焦慮,惴惴不安之時,一輛汽車向著領事館駛來,她丈夫立即奔向汽車,將申請表向車窗中扔去,心想碰碰運氣吧。沒想到很快就得到了中國領事館的電話,他們獲得了簽證,一家人終於幸運地逃了出來。 歷史學家艾立克,當年還只是一個17歲的少年。為了簽證他把除中國以外的駐維也納的50多個使領館都跑遍了,結果每次都空手而歸,一個簽證也沒有拿到。就在萬分絕望之時,他來到了中國的領事館,竟喜出望外地得到了簽證。他的事一傳開,中國領事館前更是排起了長龍。還有位獲救的猶太記者,早在1947年就寫了封感謝信。他寫道:「我在被押送到集中營的前一天,多虧了一張中國的簽證才得到了解救。勇敢的何鳳山博士!」 何鳳山發放簽證也經受了巨大的壓力。一是他的做法引起了納粹當局的不滿。納粹以中國領事館的房子是猶太人的財產為借口,沒收了房子。何鳳山便自掏腰包,迅速地把領事館臨時搬到了一處不大的房子里,堅持發放簽證。二是壓力也來自他的上司。中國駐柏林大使怕影響與德國的關係,曾命令他停發籤證,但何鳳山沒有理睬。截止到1940年5月,駐維也納的中國領事館共發給猶太人的簽證達1900張之多。 對救助猶太人脫離苦海的行動,何鳳山並不在意,對外人沒有提及。他生前並不認為救助猶太人是什麼大事。他同女兒何曼禮談到這事時就說:「我對猶太人的處境深感同情,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我感到幫助他們義不容辭。」他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書中,對這件事也著墨不多,只是輕描淡寫地寫道:「富有同情心,願意幫助別人是很自然的事。從人性的角度看,這也是應該做的。」正因為當事者很少提及,加上外人又不知,所以這樣的義舉,很長時間不為外界所知曉。 1997年9月28日,何鳳山在美國舊金山逝世,享年96歲。他的女兒何曼禮在訃告中提到父親在二戰時曾向猶太人發過簽證的事。訃告在《波士頓環球報》刊出後,引起強烈反響。在美國的猶太裔歷史學家艾立克·索爾立即打電話向何曼禮詢問。接著,他找到了保存何鳳山親筆簽證的一些猶太倖存者及其後裔,核實了情況。此後,世界各國不少媒體也相繼對何鳳山的事迹進行了報道。 2000年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一個名為「生命簽證」的展覽,介紹二戰期間各國外交官救助猶太人免遭納粹殺害的實物和資料,最先介紹的就是中國外交官何鳳山。之後,這段塵封了60年的歷史終於大白於天下。 2001年1月,以色列政府隆重舉行儀式追認何鳳山為「國際正義人士」,並將非猶太人的最高榮譽獎「義人獎」授給了他。他的名字被刻入猶太人紀念館的「國際義人園裡」。 以色列政府還在耶路撒冷舉行了隆重的「國際正義人士——何鳳山先生紀念碑」的揭碑儀式,石碑上刻著「永遠不能忘記的中國人」。 同一年,聯合國總部舉辦了名為《生命簽證:正義與高貴的外交官》的紀念展。會上展出了二戰期間拯救猶太難民的各國外交官的動人事迹,何鳳山是其中唯一的中國外交官。因為何鳳山救助的猶太人最多,他的照片被放在正中央,十分顯目。 此後,介紹何鳳山這一義舉的圖片展覽相繼在國內外舉行,越來越多的人向他表示了敬意。 2007年9月25日,在何鳳山去世十年之後,骨灰運回家鄉安葬。9月28日,何鳳山博士紀念墓地在湖南省益陽市落成揭碑,有關方面官員與鄉親都出席了儀式,以色列駐華大使安泰毅和何鳳山女兒何曼禮都到場致詞。 2008年11月6日,維也納市政府在當年中國領事館的舊址前舉行了何鳳山博士紀念牌揭幕儀式,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臨時代辦王順卿、美國駐奧地利大使吉拉得·迪卡羅、維也納以色列文化協會會長、維也納市政府代表等出席了紀念儀式並先後講話,兩塊銅質紀念牌分別鑲嵌在大門的兩邊。上面用德文和英文鐫刻著何鳳山博士的動人事迹。 何鳳山雖然去世了,但他活在了不少人的心中。得到過他救助的猶太人及其後人對他永存感激。 定居在加拿大的猶太裔婦女克勞蒂亞,是她父母拿著何鳳山發的簽證,到達上海以後,她才出生的。她說當時在奧地利有50多個國家的外交官,只有中國外交官何鳳山敢於幫助我們。因此,她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 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也是隨父母逃到上海的。當時他只有6歲,是在上海學會了拉小提琴。他對何鳳山幫助他們一家到上海避難永誌不忘。他認為,他的生命和事業都是何鳳山給的。 美國的億萬富翁,世界猶太人大會秘書長辛格的父母也是何鳳山救的。他曾含著淚水,激動地對歷史學家索爾說:「我的父母是何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紹給全世界的人。」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何鳳山的紀念碑前說:「在他的面前,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從而感到了我們自身的渺小」。 以色列前總理沙龍在紀念碑前說:「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一個普通的中國外交官在極為恐怖的戰爭年代的義舉贏得了世界人民的稱讚。
從槍口下救人的錢秀玲
無獨有偶。在歐洲大地遭到德國法西斯蹂躪的期間,在比利時,也有一位中國人在默默地做著救人的工作。她以自己的努力,從蓋世太保的魔爪下挽救了近百名比利時人的生命。她就是年輕的錢秀玲女士。 錢秀玲1912年出生於江蘇宜興大塍鄉一個富裕的家庭。雖然家境優裕,但她卻不驕不奢。她好運動,喜愛化學,學生時代就立志科學報國,渴望能成為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家。 1929年,17歲的錢秀玲懷著理想出國留學,來到了比利時最有名的魯汶大學就讀化學系,畢業後任助教,並攻讀博士,1935年獲得博士學位。1939年,錢秀玲曾前往法國巴黎,準備尋找她一向敬仰的居里夫人主持的原子能研究所,以圓自己的科學夢。然而二戰爆發,研究所已遷往美國,她只好返回比利時。
▲錢秀玲
在大學期間,漂亮而又具有東方風韻的錢秀玲,與同校醫學系比她大幾歲的具有俄羅斯和希臘兩種血統的青年葛利夏漸漸地走到了一起。兩人相識、相知、相愛,結為了夫妻。後來葛利夏在海爾德蒙鎮開辦了一家診所,錢秀玲就幫著料理診所的事務。兩人在小鎮上過著比較穩定而幸福的生活。 不料,平靜的生活很快被打破,1940年5月,德軍入侵比利時,比利時淪亡了。 一天,錢秀玲從報紙上偶然看到了德軍駐比利時和法國北部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馮·切爾肯豪森的名字。她一見這名字,不禁一驚,這不是自己堂兄的朋友嗎?原來錢秀玲的堂兄錢卓倫是國民政府國防部的要員,而馮·切爾肯豪森在1934年至1938年是國民政府的軍事顧問,兩人常有來往。於是她就寫信給錢卓倫,告知這一情況。不久,堂兄回了信,證實了馮·切爾肯豪森確實是自己的好友,並且說此人比較正直,富有正義感,萬一有急事,可以找他幫忙。 海爾德蒙鎮上有一個青年叫羅傑,他是一名地下抵抗運動戰士。1943年5月,羅傑冒著危險用地雷炸毀了德國軍車通過的鐵道。羅傑很快就被逮捕並判處了絞刑。小鎮上的人們得知後既震驚又焦慮,一些人來到了羅傑的家裡安慰羅傑的父母。錢秀玲也去了,她見兩位老人那滿臉的淚水,傷心之極,頓時就萌生了救人之心。 錢秀玲這時想到了堂兄的朋友馮·切爾肯豪森。回到家裡,便字斟句酌地給馮·切爾肯豪森寫了一封信。她在信中提到了堂兄對他的介紹,懇求他能從人道主義考慮,設法使羅傑免於絞刑。第二天一早,她冒著寒風乘車趕到了160公里外的首都布魯塞爾。幾經周折,才見到了馮·切爾肯豪森。錢秀玲與他寒暄之後,向馮·切爾肯豪森出示了堂兄的照片,證明了自己的身份,而後把自己的信和堂兄的信都交給了他。馮·切爾肯豪森看了信後對她說:「夫人,那就讓我試一試吧。」接著又囑咐她說:「如果可能,你今後要盡量少來,這對你有好處。」 很快,羅傑獲釋了。錢秀玲救人的事也傳開了。當地人對這位中國女士肅然起敬。一些人遇到難事都去找她,她也總是儘力相助。 1944年6月,盟軍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登陸。反法西斯戰爭有了重大的轉折,比利時地下抵抗鬥爭就更活躍了。在離小鎮不太遠的艾克興市,地下抵抗組織擊斃了3名德國蓋世太保成員。德軍憤怒了,瘋狂報復,一下子逮捕了90餘人作為人質,威脅當地居民限期交出人犯,否則就將這些人分批處死。 這時,錢秀玲已經懷孕,她什麼也不顧,第二天就坐著一輛破舊車子,冒著被冷槍和流彈襲擊的危險,趕到了布魯塞爾。在她見到馮·切爾肯豪森時,他告訴她說:「夫人,我已不受上司的信任,很快會被革職,召回柏林去。」聽了這些,錢秀玲欲言又止,她不想再為難馮·切爾肯豪森。可是當她準備離開時,還是忍不住開口了:「將軍,我不能眼看著這些無辜的人質死去啊,良心不允許,道義也不允許啊!」馮·切爾肯豪森被感動了,他說:「夫人,我懂得你的心情,我雖力不從心,還是再試一試吧。」 這次救人又成功了,人質得到了釋放。 不久,馮·切爾肯豪森被召回國,而且被監禁了。這時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希特勒政權很快垮台了,馮·切爾肯豪森被移交給盟軍監管。 錢秀玲救人的事迹,深受比利時人民的敬重,1945年比利時國慶節時,艾克興舉行慶祝會,邀請錢秀玲到會介紹救援比利時青年的事迹,並向她贈送了一座鐫刻著「艾克興謝謝您錢小姐」字樣的銅塔。1947年年末,比利時王國政府為了表彰錢秀玲在德軍槍口下營救近百名比利時青年的功績,授予錢秀玲「國家英雄」勳章,國王和王后送給她一張簽了名的合影,艾克興市還特意將市中心的一條大道命名為「錢夫人路」。
▲《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海報
很快,馮·切爾肯豪森被引渡到了比利時,作為戰犯待審。得知這一消息後,錢秀玲到處奔走。她親自去探監,還找一些被救的人聯名上書並出庭作證。她還主動接受媒體採訪,披露真情,說明沒有這位德國將軍的幫助,自己是做不成事的,讓人們公正評價這位德國軍官。法庭從輕處罰了馮·切爾肯豪森,只判了他12年徒刑,後來還得到了提前釋放。 錢秀玲雖得到了很多榮譽,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讚美,但她一直不向人誇耀,她定居在比利時,很平靜地生活著,直到2008年,以95歲高齡去世。 1999年歲末,新華社刊發了一篇報道錢秀玲事迹的文章,很快《人民日報》予以轉載,很多人才知道錢秀玲感人的事迹。 為了宣傳錢秀玲的優秀事迹,弘揚民族主義精神,錢秀玲的家鄉江蘇宜興市在太湖廣場文化長廊中專門設立了錢秀玲的雕像,並建立了「錢秀玲紀念館」。 2002年,中央電視台,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瀟湘電影製片廠還聯合攝製了16集電視連續劇《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劇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錢秀玲。電視劇影響廣泛,人們從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中國女性特有的善良和人性的光輝。 比利時人民也沒有忘記錢秀玲。在2001年金秋時節,比利時艾克興市與宜興結為了友好城市。艾克興市市長杜特里約先生專程來到了宜興。他在簽字儀式上動情地說:「錢秀玲女士是宜興人民的女兒,是艾克興市的母親。我的父親就是錢女士從德軍槍口下救出的90多個青年之一,沒有錢女士,也就沒有我。」 何鳳山、錢秀玲他們都是普通的中國人,也是好樣的中國人,他們表現了中國人民那善良的性格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他們和辛德勒一樣,竭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那些受難的人們,他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來源:《文史天地》雜誌總第215期
推薦閱讀:
※中國絕學第九集鐵板神數【上】
※韻律與中國詩歌繁榮的相關度分析
※該國歷史上自稱中華,國名是中國賜予現在還在用
※中國女服的變遷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