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老人健忘是疾病預兆

警惕 老人健忘是疾病預兆2014年03月04日04:19東方今報微博我有話說

  央視春晚小品《扶不扶》影射了一類社會現象,在給人們帶來歡笑的同時,也給人們心中留下幾許糾結。眾多的「危難扶老」案例有些讓人難辨真偽,但如果從老年認知功能障礙去探索也許能有所啟發。

  □東方今報記者 邢鵬舉

  【專家檔案】

  張曉曼,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兼神經內二病區主任,主任醫師。

  從事醫療工作數十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治療各種疑難複雜的腦血管病,尤其在痴呆及各種腦器質性病變伴發的情緒障礙及精神障礙方面有獨到的治療經驗。特在其科室主持設立了記憶障礙門診。現擔任河南省睡眠學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腦血管病研究會中醫腦病學組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腦血管病防控委員會常委等。

  【現狀】 高齡老人中健忘普遍存在

  作為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兼神經內科二病區主任,張曉曼在工作中經常會接診一些老年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據調查的案例顯示,高齡老人往往會忘記剛剛決定要做的事情,忘記帶隨身物品或是否鎖門,以及剛剛說過的話或發生過的事情。部分老人會出現性格異常,變得躁動易怒,語言減少;還有的老人會喪失對環境與事件的抽象思維與判斷能力,時間與空間辨別力差。

  在應激情況下,患者的情緒高度緊張,就難免出現對剛剛發生的事情記憶錯誤或缺失,小品中的老太太有可能是在突然摔倒之後產生短暫的近事記憶缺失,在當時場景設置的前提下,錯誤地判斷,把幫助自己的好心人,誤認為是撞自己的人。這就是一些老人在摔倒之後誤判「肇事者」的重要原因。

  不愉快的「扶老人」事件中,有的當事老人可能真的是因為摔蒙了,出現了記憶、判斷和行為的錯亂,引起了誤會所致。

  【危害】 近事記憶障礙是痴呆前兆

  張曉曼介紹,醫學研究中把沒有達到痴呆診斷標準的認知功能障礙稱為「輕度認知損害」,也就是指一些老年人存在主觀的、客觀的記憶或其他認知功能減退,但日常生活功能基本保留的情況。

  輕度認知損害是正常衰老和輕度痴呆之間的過渡狀態,是各種原因導致的痴呆發生髮展過程的早期階段,如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等,在病程的最早期都經歷了輕度認知損害過程。

  《扶不扶》小品中的老人雖然能自己去跳廣場舞,但這並不代表她就是認知功能完全正常的老人,結合小品中完整的故事情節,或許老太太應該是屬於輕度認知損害患者。從醫學的角度分析,高齡老人在應激狀態下頭腦變「蒙」,有其合力的生理反應。

  從醫學研究發現,處於認知功能障礙這個進程中的老年人,雖然能看似正常地完成已經熟練的日常生活行為,如買菜、做飯、跳廣場舞等等,但實際上這些老人已經出現記憶、情緒、行為等方面的異常,而且往往都是以近事記憶障礙為最突出表現。

  【應對】

  祛除基礎疾病多參加集體活動

  研究表明,錯誤的認知實際上是源於老人認知功能的損害,輕度認知障礙是痴呆的高危人群,符合輕度認知障礙診斷的患者中約有44%的患者會在3年後轉化為老年痴呆。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痴呆的患病率與年齡密切相關,在65歲及以上人群中,年齡平均每增加6.1歲,患病率便升高1倍,80歲及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達到17.02%。

  目前,由阿爾茨海默氏病引發的痴呆占老年痴呆患者的60%以上,由中風、糖尿病等引發的血管性痴呆佔30%,其他原因所致的佔10%左右。

  張曉曼提醒,加強有效的預防,就必須對血壓、血糖、血脂等腦血管病高危因素進行有效的控制;還應適度合理鍛煉、參加社會活動、學習新的知識技能、適度的娛樂活□動等,以助大腦保持活力,從而使老人遠離痴呆。家庭和睦、壓力減低、心情愉悅等對於防止老年人認知功能損害或惡化也有明確的積極意義。

  提高了對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認識,我們就能夠部分理解一些善良的老人為什麼在突發事件中出現完全混亂的判斷——或許他們只是有病了。


推薦閱讀:

中老年男性ED來襲 警惕慢性疾病尾隨
人人要掌握:預防心血管疾病的10個小妙招
女人長期單身會被哪些疾病纏身
【疾病診療】餐後血糖太高,可能是奶沒喝夠哦
你腫了么?教你從6個腫的部位捕捉疾病的蛛絲馬跡!

TAG:疾病 | 健忘 | 預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