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讓冷冷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恍然大明白的思維
在我閱讀量不高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因為從一開始就覺得「我可能不行」,所以最後就真的都不行了,關於「信念即自我實現的預言」,大意是:你相信自己能做成什麼樣兒,最後很大幾率會做成什麼樣兒。無論你認為自己行或者不行,你都是對的。
emmm這不是玄學,是心理學。沒看過的胖友之後可以去看一下(我會放在文末鏈接),這個理念對我影響蠻大的。相信對你也會。
電影《色戒》劇照
前些日子看《親密關係》,發現這句話還可以用在人際/親密關係之上,很有意思。
你在一開始,期待你們的關係是什麼樣兒,之後就會真的變成什麼樣兒。
是不是很神奇,是不是突然覺得自己彷彿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
/ 01 /
《親密關係》指出:關係信念是對親密關係性質的總的設想,如果它們是錯誤的,則錯誤會延續下去。
Emmm我手動翻譯一下:如果一開始,你對這段關係所持的信念(或者說預想、預設的模式),是消極的、緊張的、錯誤的,那麼之後,你們的關係會如你所預想得一樣糟糕。
比如你一開始就覺得你們不合適做朋友/戀人,後面事情的發展會如你所願。
雖然最初你的「期望」(我們的關係不可能融洽),是臆想出來的、毫無根據的,或者可以說,本來不會發生的;但你一旦堅定了自己的預設框架,之後的關係發展,就會讓你的預想變成現實。
/ 02 /
打兩顆栗子:
在和朋友相處時,你因為對其性格的某些片段記憶,想著:emm她性格比較強勢、比較自我,所以我要注意自己別被她的強勢所影響,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守住邊界。
這時候,你已經預想了你們的關係會有衝突。
然後你就會在之後的相處過程中,不斷發現:誒她強勢了;誒她又強勢了;誒她雙強勢了……
警鈴大作,護駕!守住本王的一畝三分地!不容侵犯!決不妥協!
在她的「強勢」驗證了你的預想時,你會據此作出相應的不友好的反饋,你所預設的關係模式,也真正實現。矛盾和衝突出現了。
於是你想:喔!果然和我一開始想得一樣。
/ 03 /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當你預設了一個框架、一種模式的時候,你就只能看到驗證你的設想的那些事情了。
就像你買了一輛紅色的自行車,你就會在大街上發現:誒怎麼紅色的自行車突然變多了?(本來打的栗子是「紅色的車」,但一想到我和胖友們都沒有車
)
即使是某些正常範圍內的、不屬於「強勢」和「自我」的事情,你也會強行套入自己的框架。畢竟,人只會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只看到自己願意看到的。受限於自己的思維框架、邏輯怪圈之中,很難跳出自己的「狹隘」。
而且,當你把對方的行為,按照自己的框架解釋時,你會據此決定自己如何反饋。而這一反饋,到了對方那裡,重新反饋回來,又會重複驗證你之前的預設模式。
也就是說,事情到了這裡,形成了一個循環,你發現你的預設果然成真了。
就像是《親密關係》所說:
錯誤的期望最終變為現實,因為它會誘導被期望人(對方)的行為,從而使錯誤的期望得到實現。
只是因為人們期望它的發生,被期望人就會像所期望的那樣去行動。
/ 04 /
再打顆栗子,好多胖友有「老好人」特質。
結果你會發現,無論是老朋友,還是新認識的陌生人,明明他們的性格不一樣,可都會在關係中,對你作出或多或少的「欺負」,你都會作出一定的「妥協」。
《親密關係》有個專業術語,叫做「知覺者」,亦即關係中作出期望的這一方。
知覺者通常會以與自己期望一致的方式來行動,我們很難避免微妙地傳達出對目標(對方)的看法。
在你跟任何人相處之時,你對自己的定義是「老好人」,你有了「期望」(預想/預設),你會像自己所預設的那樣行動,也用自己的言行,微妙地表達出對對方的「期望」,對方能夠感受到你的態度、你的容易「妥協」,於是會像你所期望的那樣,給出「欺負」你的反應。
/ 05 /
你預設的模式,決定了你的言行和態度,進而引發對方如你所「期望」的一般對待你。
別人怎麼對待你,一定程度上,是你引導的;而別人如何對待你,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你允許的。
//end
我只是想種樹而已,又沒想考北大丨減輕焦慮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外國人從不在家裡放鞋櫃?聽完老師傅的話,醍醐灌頂!
※《道德經》當中,那些讓人醍醐灌頂的句子(心煩意亂時不妨細讀)
※醍醐灌頂:妙建法師上海弘法之行
※說得如此精警,真正醍醐灌頂!
※妙建法師答疑解惑 北京夫婦醍醐灌頂(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