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架,家長應該怎麼辦?
專家分析原因:打人是一種攻擊性行為,往往是兩歲左右的兒童,特別是男孩的常見行為,也可以說是這個年齡段兒童的特點。但是它並不能預測這個兒童未來的行為,比如早期愛打人的孩子,將來一定很兇殘,暴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麼愛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事事都是「我」字當頭。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幹,於是動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打。
* 與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個東西人家不給,他又不會「要」,於是就打人。
* 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就打人。
* 喜歡看別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後哭的樣子,缺少同情心。
* 看電影、電視上有大人的鏡頭,很好玩,於是就模仿。
* 父母嬌慣。開始打人的時候沒有嚴厲制止,形成了習慣。
* 尋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時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時候,只好做一些比較強烈的「動作」:打,來引起注意。
* 一些生理因素導致煩躁,比如在餓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況下,大人就比較多。
* 生活變化大,不適應。比如,搬遷、換保姆、上幼兒園等。不知怎麼回事,又不會表達,於是揮動手臂,無目的地亂打。
專家的建議: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須重視,一旦形成習慣改起來就困難了,而且還會傷人。
* 立規矩
這並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訴他打人不好,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孩子,反覆地講,具體地講,會有效果。
*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給他模仿的「榜樣」
* 鼓勵他說出打人的原因
也許他說不清楚,大人要幫助他表達清楚,然後幫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積木,他要不回來,就打小朋友。這時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禮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請他還回來。
* 關心他的病痛,疲倦,飢餓,盡量替他解決好
* 提高他的能力
由於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圖拼不上、踢球踢不準等。這時可以幫助他做好這些事情。並在以後著意訓練。他能力強了,事情做好了,高興了,自信心強了,也就不會去打人了。
* 提高自信
經常注意表揚他好的行為,提高他的自信心,讓他感到被愛,被注意,這就好了。
為什麼小小年紀就喜歡打人呢?
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兩三歲寶寶的父母。有的寶寶生氣時打人,有的寶寶高興時打人,有的寶寶不僅打人還咬人,有的寶寶既打小朋友又打爺爺奶奶……如果養成習慣,他將來怎麼與別人友好相處呢?父母真為寶寶的這種「暴力」行為擔心呀!
寶寶為什麼打人?
寶寶打人其實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感情。這種行為叫作攻擊性行為(或稱侵犯性行為),是兒童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人生來就具有一種內在的攻擊傾向。比如嬰兒生氣、情緒發作時,會把東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媽媽晚來了幾分鐘,寶寶會一把推開水瓶……隨著生理、心理的發展,如果加以正確引導,攻擊傾向可以轉化為成長過程中的力量,轉化為忍耐、堅毅等積極的品質。
什麼是攻擊性行為?
攻擊性行為可以分為兩類:敵意攻擊和工具性攻擊。敵意攻擊是指有意傷害他人的行為;工具性攻擊是指為達到一定的非攻擊性目的而傷害他人的行為。例如,丹丹有意打另外一個寶寶,惹他哭,這屬於「敵意攻擊」;如果丹丹在爭奪玩具的過程中打了他,則屬於「工具性攻擊」。
當出現爭端或為達到某種目的向父母示威時,兩三歲的寶寶通常採用踢打對手的方式。隨著年齡增長,這種身體攻擊越來越少,會逐漸改為戲弄、奚落、說壞話或叫綽號。3歲左右的寶寶還不能判斷對方的意圖,只是簡單地將使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和事當成對手。
「打人」會影響寶寶一生!
攻擊性是一種穩定、持續的特性。研究證明,3歲時愛打架的寶寶,5歲時仍然愛打架;6~10歲時攻擊性的多少將預示著10~14歲時打架、嘲笑、戲弄別人、與同伴爭鬥的傾向性。而且這種穩定性對男孩、女孩都適用。
心理學家對600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22年的追蹤研究發現,無論男性還是女性,8歲時的攻擊性記錄能有效地預測成年以後的攻擊性行為,如犯罪、夫妻不和等。另一項研究發現,不論男孩還是女孩,如果10歲左右愛發脾氣,長大後多與同事關係緊張。所以,寶寶攻擊性的強弱將對他的一生產生影響。
父母的態度決定著寶寶的行為
對寶寶冷漠、經常拒絕他的要求、無視寶寶表現出的「暴力」衝動,這樣的父母容易培養出帶有攻擊性的孩子。因為他們總是挫傷寶寶的需要,在幼小心靈中埋下了對人漠不關心的種子;
同時,靠體罰來約束寶寶,更讓他懂得了如何才能傷害他人;有的父母過分溺愛,甚至覺得被寶寶打不算大事,一味縱容寶寶,也會使寶寶變本加厲;
家庭成員間發生分歧時互相攻擊、哭叫、打鬧、吵架也會對寶寶產生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所以,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寶寶樹立正確的榜樣。
如何幫寶寶改掉打人的毛病?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
父母不能對寶寶的「暴力行為」視而不見。如果寶寶打人了,應立刻抓住打人的那隻手,同時嚴肅、堅定地直視他的眼睛,讓寶寶感到自己錯了,等寶寶情緒平靜後,再和他講道理。
其次不要體罰寶寶
當寶寶打人時,父母千萬不能用打寶寶的方式來懲罰他,最好「冷處理」——把正在哭鬧的寶寶放在一邊,告訴他父母很愛他,但必須等他哭完後再和他說話。這樣的話只說一遍即可,不要多說,更不要向寶寶過多解釋為什麼。當寶寶情緒激動時,應避免出現越講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況。
第三積極的鼓勵不可少
父母應以積極熱情的方式對寶寶的良好行為給予鼓勵。尤其是那些平時習慣打罵、呵斥、批評寶寶的父母,更應注意自己的態度。鼓勵能夠強化寶寶的良好行為,使寶寶表現出積極、正面的情感,促進向上發展。父母應對寶寶充滿信心。
第四父母應注意自己的反應
當寶寶在家裡打人時,父母要表現出應有的尊嚴,不能對此一笑了之,甚至開心地享受寶寶發脾氣時別樣的可愛之處,更不應主動逗寶寶發脾氣、打人。讓寶寶感受到,自己出現攻擊性行為時,他人正常的反應是什麼。時間久了,寶寶明白這種行為不被人接受,自然會有所改變。
最後為寶寶提供非攻擊性行為發生的條件
如果明知寶寶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點與其他寶寶的長處相比;多了解寶寶的需要以及獨到之處,從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寶寶;讓寶寶獨立做事情,擔負一定責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經常說「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媽媽為你驕傲」之類的話,以此打開寶寶的心扉,幫助他成長。
推薦閱讀:
※《有時你的孩子氣》藝言藝語
※星星是個好孩子
※媽媽,不要讓你的孩子"輸不起"!
※腦筋急轉彎讓孩子愛上數學,你知道這些題的答案嗎
※不用畫筆的繪畫 16種另類工具讓孩子飛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