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數據時代,社保一卡通是大勢所趨
媒體報道,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9.72億人,預計2017年底將超過10億。越來越龐大的群體對使用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人社部表示,2017年將加快建立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系統,同時創新管理手段和服務方式,基本實現「一卡通」,為百姓提供更便利的服務。
「社保卡」,人們一度將其視為「醫保卡」。這自然是一種誤解,根據2014年人社部《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的意見》,社保卡原本具有很多功能,除了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就醫結算、繳費和待遇領取等基本功能之外,還可以用於金融支付和作為持卡人的主要電子身份憑證。理論上功能豐富的社保卡卻在使用中被人們簡單化,一方面緣於宣傳不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社保卡不能跨省跨區域使用,從而導致很多功能受到了抑制。
以社保卡的醫保功能為例,由於目前全國各地多數尚停留於市級統籌,意味著跨市就醫都需要複雜的流程,跨省則更難乎其難。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遷徙的加速,具有異地就醫需求的不但包括傳統上的外來務工者,還增添了異地養老這一新的人群,與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客觀需求相比,社保卡無法全國互通互用的格局明顯滯後了。
現在人社部表示將在2017年基本實現社保卡「一卡通」,儘管在刊發報道的時候,新華社記者特別引用網友的評論稱人社部不妨對「基本實現」這一表述作更清晰的闡述,但根據近年來人社部的工作動態,「基本實現一卡通」的內涵其實是清楚的。除了網友舉出的交水電費、借書、網上挂號、申請出國、當公交卡刷、領工資等所謂「逆天的功能」之外,「一卡通」的重頭戲仍然在醫保。
而關於醫保的異地結算,早在2016年初,人社部就提出了加快國家級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建設、指導各地做好異地就醫結算的相關工作、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完善周轉金制度等三步走思路,同時明確了近年的階段性目標,即於2016年底啟動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於2017年開始逐步解決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年底則擴大到符合轉診規定人員的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顯然,「基本實現一卡通」,即指符合轉診規定的人員可以異地直接就醫和結算。
人社部提出的這一目標與公共輿論中所指的全國一卡通用雖然還有一定距離,但考慮到全國統籌過程中的問題之多、牽涉利益之複雜,這種穩健的思路其實並非不能理解。而且哪怕是小步前行,只要堅持不走回頭路,其積極意義一定會逐漸彰顯:便民利民之外,養老服務等行業相信都將從這一小步改進中受益。
社保卡從基本實現一卡通,到完全實現一卡通,這中間也許還有一段路程,但毫無疑問,這一進程是不可逆的。一方面,中央決策層對此有堅定意志,另一方面,在互聯網+的大潮之下,社保相關信息數據在互聯網的平台上實現全國聯通是一個必然趨勢。
2016年11月,人社部發布了《「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計劃包括:為每個人構建「人社電子檔案袋」;社保卡將載入支付功能,支持各類繳費和待遇享受應用;參保繳費、職業培訓、調解仲裁等事務都可以實現網上辦理,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不難看出,儘管人社部過去也曾多次提到要拓展社保卡的應用,但只有在互聯網+大潮的推動之下,由於大數據為社保信息的深入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同時又無形中降低了社會保障運作成本,社保卡的應用才能自然得到拓展,社保卡才不會僅僅是一張晶元而已。
社保卡完全實現一卡通,可以預測,可以期待。
推薦閱讀:
※無法自圓其說的人口數據
※電腦派位報名!搖中幾率到底有多大,數據告訴你!
※數據時代
※項目二 | 報告PPT展示
※行號跟著數據跑—excel之自動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