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落雁 衡陽自古多音律
【平沙落雁】
山如展翼水流煙,百里江聲寫大川。
莽莽旅途千嶺越,遙遙回雁一峰詮。
追魚戲浪汀沙會,列陣摩岩石徑筵。
七十二峰天地闊,離宮首宴不須南。
《瀟湘八景圖》是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傳統題材,載譽千年,從五代至今,代代相傳。根據北宋沈括(1031-1095)《夢溪筆談》「瀟湘八景」的內容為:「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鍾」、「漁村落照」。
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現指湖南境內的衡陽市迴雁峰。瀟湘自永洲下瀉數百公里,到達南嶽七十二峰之首的迴雁峰。詩云:「山到衡陽盡,峰迴雁影稀。應憐歸路遠,不忍更南飛。」由於古人地理思維的局限性,誤以為雁到衡陽不再南飛。當北方天氣轉冷,雁陣南行,南方則秋風送爽艷陽高照。曠野平沙,蘆葦叢叢,常常引來雁陣棲宿。
北宋時期,以畫「山水寒林,情致閑雅,體象雍容」見長的畫家宋迪,繪有《瀟湘八景圖》。可惜八景真跡恐已不存。其他有董源《瀟湘圖》、王洪《瀟湘八景》等。宋迪所畫《瀟湘八景圖》,人謂之「無聲詩」,詩僧惠洪曾為其圖各賦以詩,自稱「有聲畫」,以為對舉。宋代書法家米芾見宋迪之作,即拍案叫絕,曾給每幅畫題詩,一時傳為佳話。其中為「平沙落雁」寫道:
歲宴江空,風嚴水結。馮夷剪冰,飄飄灑雪。浩歌者誰?一蓬載月。獨釣寒潭,以寄清絕。
《平沙落雁》賞析
古琴曲《平沙落雁》,最早刊於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問世以來,深受歷代琴家喜愛,刊載的琴譜集達五十餘種,有多種流派傳譜,是近300年來流行最廣的琴曲之一。關於此曲的作者,各譜集所載不同,所託者有唐代的陳子昂,宋代的毛仲敏、田芝翁,明代的朱權等,至今尚無定論。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種琴譜的解題不一。較有代表性的說法如《古音正宗》中稱此曲:「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意境高遠,雖取「靜」境,但於「靜」中所蘊涵的,卻是處於逆境中隱逸之士的「鴻鵠之遠志」。
現代琴家所彈《平沙落雁》一曲版本很多,但其中以張子謙所傳《蕉庵琴譜》本和管平湖所彈《琴學叢書》本為最多。管平湖所彈此曲,乃得自九嶷派楊時百傳授,曲境音和韻雅,意味深幽,用指蒼勁有力,其左手吟猱變化極為豐富。
樂曲以舒緩的節奏和清麗的泛音開始,描繪了秋江上寧靜而蒼茫的黃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轉而為活潑靈動,點綴以雁群鳴叫呼應的音型,充滿了生機和歡躍;最後又復歸於和諧恬靜的旋律中。意境蒼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由於在演奏技法上,大量運用左手的吟、猱、綽、注、撞、逗,以及連續的上下、進復、退復等走手音,從而形成氣韻悠遠的旋律線,使琴曲極具傳統琴樂清微淡遠之意味,藝術感染力十分強烈。
清代《天聞閣琴譜》在此曲解題中這樣寫道:
「此操氣疏韻長,通體節奏凡三起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雲霄之飄渺,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回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曲中以悠揚婉轉的音調,抒寫雁群將棲息沙洲,欲落未落之時的情境,即所謂「靜境中之鬧境,鬧境中之靜境」。
《平沙落雁》是一首很富有詩意的琴曲,聆聽此曲,猶如欣賞意境悠遠的古代水墨畫──黃昏將至,煙波浩淼的洞庭湖邊,岸邊一帶白沙,安詳恬靜,濛濛如霜。一群大雁從遠天飛來,在空中徘徊飛鳴,先有幾隻降落在其上,仰首與空中的飛翔者相互鳴叫呼應,繼而雁群一一斂翅飛落。遠望去,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來愈濃的暮色中漸漸睡去。
操琴者「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只見山光凝暮,江影涵秋,但覺天風悠揚,沙平水遠。意得心閑忘形處,鴻雁落平沙。
與衡陽相關 「雁過衡陽 」《琴學練要》本
「元氣之融結為山川,山川之秀麗稱衡湘,其蒸為雲霓,[1]其生為杞梓。」泛水清湘,坐看雲起,瀟瀟碧水,岳雲如飛,鐘磬輕叩,仙樂飄繞。衡陽自回雁峰起,綿綿群山往北延伸到衡山,自東洲島順湘江而下,到衡山北隅清涼寺外的「煙寺晚鐘」,多少青山秀水,盡顯靈逸氣質。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總能喚起才子們的靈感,成就佳才妙作。衡陽自古多音律之事,然而在當今衡陽,知道中國三大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瀟湘水雲》都跟衡陽密切相關。
秋天已至,天氣漸涼,大雁開始成群結隊往南方遷徙。渡黃河,過長江,當大雁翱翔在南昌上空時,引起了一個人深深的共鳴。這個人就是明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字癯仙,號丹丘先生,人稱賢王奇士。
朱權隨著大雁的陣陣鳴唱,微服簡出,獨自一人悄悄南下,一路從南昌追逐到衡陽。大雁南飛到湘江中游旁的一個小山峰上空時,竟反覆盤旋,不再前行。大雁們覺得這裡環境優美,氣候溫暖,不忍再往南飛,便選定在這裡過冬。「萬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因此,這個小山峰被稱為回雁峰,衡陽被雅稱「雁城」。回雁峰坐落在衡陽市雁峰區,是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山峰的側旁有座美麗的東洲島,貌如巨艦,日夜飄浮在奔流的湘江中,綠水滔滔,波光粼粼。秋冬季節,江水消退,小島的南端便袒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灘。天氣晴朗的時候,大雁們總在回雁峰附近的上空列隊飛翔,有時排成人字,有時排成一字,十分壯觀。雁兒們飛累了,便降落到東洲島的沙灘上歇息,好一幅平沙落雁的奇觀。
朱權完全沉浸在這平沙落雁的情景里,那「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的壯觀與朱權「少年奇才,鴻鵠之志,心如止水,歸隱天下」的人生反覆碰撞、融和。朱權情景交融,抱琴而立,情不自禁地奮筆疾書,心潮澎湃。當他回過神來的時候,一曲《平沙落雁》已經譜成。朱權興奮不已,立即撫琴彈奏。曲譜音和韻雅,委婉流暢,雋永清新。《古音正宗》對此曲記敘非常貼切:「通體節奏凡三起三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雲霄之縹緲,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岩來。其欲落也,迴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
關於《平沙落雁》的作者,亦有唐代陳子昂之說,以及宋代毛敏仲之說。但不管此曲出自誰之手,都與衡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推薦閱讀:
※納音與音律
※20-21世紀世界十大著名建築師之用音律鑄造建築——約翰·伍重
※純律、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是如何產生的?
※音律之海--倉央嘉措的《那一天 那一月 那一年 那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