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傷害孩子的爸爸是這5種,你家那位中槍了嗎
真正傷害孩子的爸爸是這5種,你家那位中槍了嗎
資料來源於網路熱傳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自身努力,80%取決於他的父親。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你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真正傷害孩子又普遍存在的爸爸,主要有下面5種類型:
一、永遠在玩手機的爸爸
不知什麼時候,手機成了爸爸和寶寶之間最大的「小三」。要麼就在上班,即使下班回家,吃完飯就鑽進書房或者卧室,躺在床上、窩在沙發里玩手機。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帶著孩子去遊樂園、海洋館、親子聚會,卻根本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去陪伴孩子。更多的是名義上在「陪伴」孩子,實際上只是「陪著」孩子而已,真正的注意力,全在永遠都拿著的手機上。
總在不停的玩手機的爸爸,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傷害。明明花了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卻根本沒有體會到高質量的陪伴,反而會有更重的逆反心理。另外,父母總在玩手機,容易造成孩子也對手機的痴迷,不僅影響視力,更嚴重的會造成心理上的孤僻和自閉。
二、下班沒事不愛回家的爸爸
不管是應酬,還是娛樂,或者跟三五朋友的喝酒聚餐,反正隔三差五的總有下班以後不愛回家的理由。家人打5、6個電話催促,還戀戀不捨的不肯往家走。在有孩子以前,也許就是夫妻之間為這事拌拌嘴。但有了孩子以後,這樣的傷害就不只是夫妻之間吵吵鬧鬧而已了。
有這種行為的爸爸,多半都是心態還沒有調整過來,雖然已身為人父,但心理上還沒有做好準備。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往往還希望通過保持以前的生活狀態來拒絕承擔為人父之後的責任。這種心態對於孩子來講的傷害是無形的。
如果母親在家中扮演的形象影響了孩子未來的習慣,那麼父親的形象則直接影響了孩子未來的性格。如果一個爸爸一直以愛玩、拒絕長大、不負責任的形象出現,孩子難保不會出現同樣不願意承擔責任,隨便反悔做出的承諾的行為。
三、覺得養孩子是女人事情的爸爸
「換紙尿褲、給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覺、陪孩子讀書?No!這些都是媽媽應該乾的事情,當爸爸是要干大事的,光掙錢養家就夠不容易了!」你家的爸爸是不是也天天發表著這樣的言論?如果是,就讓他面壁去吧!養孩子從來都不是媽媽們一個人的事情,傳統道德中「男主外女主內」的理念也早就被證明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如果是全職媽媽,一個人既要負責孩子,又要負責家務,幾乎比上班還要累。爸爸們下班回家應該理解並讚揚老婆的努力,同時承擔一些照顧孩子的事情和家務,比如給孩子換紙尿褲、洗澡、陪孩子睡前閱讀,孩子夜醒的時候起來沖奶或者拍哄。如果是班媽,與爸爸同樣的勞累一天後回到家,如果爸爸還擺出一副「我是男人照顧孩子都是女人的事」的樣子,把所有事情甩給媽媽一個人,就可以踢下床了!
四、不陪孩子玩的爸爸
或許是忙,或許是覺得自己大男人不會陪孩子玩,除了給孩子立規矩擺臉色之外,從來不全身心投入地陪孩子一起玩耍。曾經看過一首歌的MV,叫《孤獨小男孩的爸爸在月球上》,以一個爸爸的口吻講述了自己因為工作繁忙,所以幾乎每次都爽約了陪孩子一起玩耍的邀請。等到自己老了閑下來想讓孩子陪陪自己時,卻發現兒子已經長大了,每天忙忙忙,爽約和自己的約定,就像當年自己一樣。
由於男性和女性先天的不同,對孩子的成長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說媽媽的陪伴能給孩子安全感,照顧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細膩和善良,那麼爸爸的陪伴則更多的給了孩子獨立、堅強,解決問題的主動性,面對挫折的樂觀性,缺一不可。爸爸陪孩子玩耍,往往對孩子來說更加重要!如果在童年的時候爸爸缺位了孩子的陪玩,很大程度上會造成孩子長大以後的軟弱和逆反。
五、總跟家裡人吵架的爸爸
有一種爸爸,天生就有指手畫腳的基因。媽媽在家帶孩子,他嫌老婆沒把孩子帶好;外公外婆過來幫忙,他嫌老人沒按照他的要求來。老婆產後抑鬱,他嫌人家事兒多龜毛;老婆產後發體,他又嫌人家不注意保持身材。反正只要有他的地方,別人總是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完美的達到他的標準。家裡爭吵不斷,如果趕上婆媳關係不合,他非但不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反而在一旁煽風點火,加深矛盾。
有了孩子的家庭,吵架是最大的忌諱。女人生完孩子之後的幾個月,因為雌激素水平驟降,加上照顧孩子的勞累、與老人的溝通欠妥,很容易進入產後抑鬱期。這個時候爸爸的作用異常關鍵。從男人的生理構造來看,往往能夠比女性更加理性和隱忍,所以爸爸在家裡應該起到一個排解矛盾和潤滑關係的作用,而不是與老婆爭吵。
有證據表明,爸爸媽媽經常吵架的家庭,會產生更多的問題兒童。自閉、自卑、打人,孩子的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都或多或少跟家庭經常出現爭吵甚至動手有關!
孩子在身體上的健康成長,心靈上的自尊自信和自強,都不單單只是媽媽的責任。真正的好父親,絕不僅僅是提供好的物質條件那麼簡單!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的是愛與陪伴!
專家
孩子更願意和爸爸玩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痛苦的時候,更多的是去媽媽那裡尋求安慰;孩子想玩的時候,更多的會去找爸爸。平時散步、遊玩的時候,孩子也更願意和爸爸在一起。
特別是2歲以後,和爸爸一起遊戲,孩子會表現得更興奮、更激動、更投入。可能是因為爸爸和孩子玩的時候,更多的是與孩子玩興奮刺激、變化多樣的遊戲,不像媽媽更多的是做傳統的、安靜的遊戲。
而且,這種不同於媽媽的遊戲方式,可以滿足孩子積極的情感需要,讓寶寶變得更加活潑開朗。
▽
1、枕頭大戰
玩法:爸爸拿一個枕頭頂在頭上或肚子上,寶寶拿一個枕頭向爸爸衝過來,看看能不能將爸爸衝倒。如果沖不倒,孩子還會發出第二次、第三次進攻。感覺差不多的時候,爸爸就讓寶寶衝倒一次吧,給寶寶一種成就感。
寶寶的收穫:看來我的本事真是越來越大了。
2、鬥牛士
玩法:找一塊布單,最好是紅色的。爸爸拿著布單,讓孩子往你這裡沖。不妨事先看看電視裡面的鬥牛士是怎樣戰鬥的,讓孩子有直觀的印象,再來玩這個遊戲,會覺得更有趣。
寶寶的收穫:可以像牛一樣進攻、打鬥,真過癮!
專家溫馨提示:這種橫衝直撞的遊戲,一定要在空間比較大的地方玩,避開電視、桌角、花架子、窗戶等。
3、沙發蹦床
玩法:寶寶站在沙發上,和爸爸面對面。爸爸兩隻手分別扶住寶寶的腋下,高高地舉上去輕輕落下,然後教孩子腿向下彎曲,蹬直,爸爸幫著跳起來。藉助沙發的反彈力量,可以節省一些力氣。玩幾次之後,爸爸和孩子都累了,就一塊兒倒在沙發上休息一下。
寶寶的收穫:感覺真的像跳蹦床似的,好刺激啊!
4、像考拉一樣
玩法:寶寶坐在爸爸的腳背上,雙手緊緊抱住爸爸的一條腿,爸爸就這樣帶著寶寶在屋子裡走來走去。累的話,換一條腿接著玩。如果寶寶玩起來沒完沒了,爸爸可以提個要求,從哪裡走到哪裡,遊戲就結束了。
寶寶的收穫:爸爸的腿好結實、好健壯呀,抱著這樣的大腿感覺真安全!
5、大眼瞪小眼
玩法:爸爸和寶寶對視,看看誰能忍住不笑。如果再湊近點,還能看一看自己的影子照在對方的眼睛裡是什麼樣子的呢。
寶寶的收穫:和爸爸的眼神交流感覺很特別,不過這真的需要不少忍耐力,不然很快就綳不住了。
6、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時光
親子共讀,使父母能和孩子共享童年美好時光,也為個性不同的父母提供了一條親子溝通的良好渠道。小小選了一些適合父親與孩子一起閱讀的繪本供家長們參考。
推薦閱讀:
※讓益智玩具走進孩子的數學生活
※孩子不聽話 或是因為家長「以打制打」
※又是別人家孩子!三生三世小糯米糰子演技顏值萌值在線,還是學霸
※女孩子雙鳳眼代表什麼?代表聰慧
※不怕孩子哭鬧,但怕孩子叫「陪我玩」?5大攻略幫你搞定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