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以為的養生,其實在養病!再這麼做遲早會要命~醒醒吧

2016-11-24 中醫

每個人注重養生的人都想長壽,但真正長壽卻沒有幾個!為什麼?

——進補、拔罐、推拿、刮痧、暴走……因為很多時候,這些你以為是在養生的事,其實是在養病!

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有哪些是在養病,養生又到底要怎麼做?

1300多年前

藥王孫思邈已給出答案

一共九個字

現在很多人談及養生就是單純地「進補」,認為自己缺這缺那,需要不停地補。其實養生不僅僅是吃這麼簡單!

深圳市福田區中醫院內科副主任中醫師 唐新征介紹:

養生不是簡單進補!很多名老中醫都是長壽的,廣東省中醫院曾對200位名老中醫的養生經驗做了一個歸納研究,發現:

  • 90%以上的老中醫睡眠有規律,有午休的習慣;

  • 80%以上的老中醫有很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三餐營養均衡;

  • 90%以上的人把散步當成運動方式;

  • 絕大多數的老中醫把修心養德當做養生,時刻保持一顆淡泊、平靜、寬容的心。

  • 沒有一人的體質是按照進補來調治的。

    而這些,其實早在1300多年前就已經被藥王總結成書!

    活了一百零一歲的唐代著名醫學家、養生家孫思邈在他的《攝養枕中方》開宗明義了「自慎」的養生理論。他說:

    「天有盈虛,人有安危,不自慎不能濟也。」

    「養生之士,不知自慎,未足以論養生之道也,故以自慎為首焉。」

    「養性者失其憂畏,則心亂而不治,形躁而不寧,神散而氣越,志盪而意昏,應生者死,應死者亡,應成者敗,應吉者凶。」

    (關注中醫ID:vipzyi,每天免費獲得一個秘方哦)

    慎者有三:

  • 一為慎飲食;

  • 二為慎行為;

  • 三為慎心理。

  • 別的不多說,單說飲食,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到清代,酷愛進補的短命天子著實不少!

    慎飲食

    萬病橫生,多由飲食而起

    孫思邈說:

    「夫萬病橫生,年命橫夭,多由飲食之患。飲食之患過於聲色,聲色可絕之逾年,飲食不可廢於一日,為益既廣,為患亦深。且滋味百品,或氣勢相伐,觸其禁忌,更成沉毒,緩者積年而成疾,急者災患而卒至也。」

    「食啖鮮淆,務令簡少」

    「廚膳勿使脯肉豐盈,常令儉約為佳」

    他還勸人們不可「為食而損命」。

    更有歷經千年,被現代科學證實正確且科學的飲食指導:「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多則難消也」。美國抗衰老專家希爾指出:「長期暴食是為自己掘墓,如果你為美食所誘惑,一味追求吃喝,那麼它的危害會進入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最終會將你毀掉。」

    但是反觀現在很多人的飲食習慣,一個比一個更養病,一個比一個更要命!

    養病飲食:趁熱吃

    ——吃出食道癌!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愛吃,而且有什麼東西都「趁熱喝」、「趁熱吃」的習慣。然而,嘴的慾望是滿足了,消化系統的負擔卻太重了!

    自吞咽開始,至蠕動波到達食管末端進入胃部,這個過程大約需要9秒鐘。如果把超過65℃的熱食吞下去,這就意味著,每吃一口,我們食道要經過9秒鐘被燙的夢魘。食物溫度過高,會灼傷食管黏膜並使之壞死,長期下去,可使該部位癌變。

    專家提醒,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超越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日常生活中,不要吃過燙食物,溫度都盡量控制在65℃以下,剛出鍋的菜晾一晾再吃,撈出的火鍋菜放在盤裡晾一會兒,剛沏好的茶不要貪圖品茗的快感。

    養病飲食:8杯水

    ——中了毒,傷了腎!

    水是生命之源,每天需要喝8杯水幾乎成了常識,但就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水多了也可能要命!

    研究表明,飲水過量是會水中毒的,醫學上稱之為「低鈉血症」。低鈉血症是指人體內水分過多而導致血液中鈉含量過低而引發的病症,會導致昏睡、噁心、抽搐甚至昏迷,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幾個小時內就會死亡。(關注中醫ID:vipzyi,每天免費獲得一個秘方哦)

    不僅如此,過量飲水還會加重腎臟負擔,中毒又傷腎。

    確實「每天8杯水」 的提法,不過這8杯水的量,說的不僅僅是喝進去的水,也包括吃進去的水。人體每天從尿液、流汗或皮膚蒸發等流失的水分,大約是1800~2000毫升,所以才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補充2000毫升左右的水分,但是注意,這2000毫升是所有從口中進入到身體的水。。

    大部分蔬菜、水果90%以上是水,而雞蛋、魚類中也有大約75%的水。粗略估計,我們吃一餐飯,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湯里攝取到300~400毫升的水。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攝取的1000~1200毫升水分,我們每天只要再喝1000~1200毫升開水,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就算做好基本功了。

    養病飲食:亂進補

    ——吃得不對反傷身

    很多人是認為、人蔘、大黃、鹿茸、枸杞、阿膠這類頂級的滋補品能調病治病、防病保健,甚至是人人能用!但你也要知道,亂吃保健品吃出了病,吃出癌症的例子也不少。

    瀋陽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醫師 孫曄主任表示,

    人蔘、鹿茸等雖然滋補,但也不能隨便吃,「像有些中老年人喜歡用人蔘、鹿茸等泡藥酒,這種藥酒對原本患有高血壓的人就完全不宜。即使是原本並無高血壓的健康人,假如過服滋補藥,也會因補藥甘甜、滋膩等性狀而妨礙消化功能,使人胃脹,茶飯不思。嚴重者還可能伴有心煩、身熱、口乾和鼻燥等。」

    人蔘是補氣健脾的良藥,服用不當,則會出現腹部不適、頭痛目眩、鼻子出血甚至血壓升高等癥狀。

    鹿茸的作用則是溫補腎陽,用於陰虛者,如果食用不當也會導致口鼻出血、煩躁不安、血壓突然升高等癥狀,嚴重的還會有生命危險。

    阿膠有活血、補血、安神等功效;血虛、陰虛的人群才適合吃。但由於阿膠比較滋膩,脾胃虛弱、體內濕邪重的人不適合,容易膩滯脾胃,產生飽脹的感覺,甚至誘發腹瀉。而對於平時實火亢盛的人群來說,進補阿膠沒有益處反而會適得其反,加重癥狀。

    清代名醫鄭欽安更是說得透徹:

    「病之當服,附子、大黃、砒霜是至寶;病之不當服,人蔘、黃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

    所以,進補本無功過,中醫師一直強調的辨證是重點,很多醫生說要面診面診,當真是為了更對症,無論食補還是葯補都是此理。

    慎行為

    四多四少,慎字為先

    養生不僅飲食,還有行為,慎行為上,孫思邈的要訣是「四少」與「四多」:

  • 「四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

  • 「四多」——「少欲多足,少言多思,少逸多勞,少食多餐」。

  • 不要小看這「四多」、「四少」,吃多了撐出病的有,吃少了餓出病的有,走少了懶出病的有,走多了累出病的更有!

    養病行為:暴走

    ——每天3萬步,走斷大腿骨

    世界衛生組織曾明確表示: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運動是「走路」。

    但看看每天的新聞,走出健康的有,走出關節病的人更有!

    1.日行15000步,滑膜炎

    杭州的劉先生想通過暴走減肥,每天走的步數都在15000以上。沒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關節滑膜炎!醫生說,劉先生是走得太多了!屬於過度運動,已經傷害到了身體!

    2.日行2萬步,關節積液

    張阿姨今年50多歲,平時愛好鍛煉身體的她,經常到附近公園散步,基本上每天2萬步打底。

    沒想到,這種養生方法不但沒養生,還養出了病,因為走路太多對膝蓋產生了損傷,日積月累之後原本應該起到潤滑關節作用的關節腔液越來越多,形成了膝關節積液。

    3.日走3萬步,走斷大腿骨

    一位體重60公斤、身高1.6米、60多歲的病人,一個半個月前開始每天暴走15公里,每天接近3萬步。

    心想著剛開始鍛煉有點腰酸背痛也正常,但走了半個月以後,一站起來就覺得右邊大腿根部疼痛,以為是扭傷了不礙事,就繼續撐著沒到醫院去。後來,越來越疼,病人才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大腿的骨頭斷了……

    每天走個1萬多步、2萬步都是錯誤的。正常人每天應該走6000-10000步,里程3-5公里比較合適。如果天天都是2萬步,很有可能會傷了膝蓋。因此千萬不要以為每天走個幾萬步是在養生,其實是在養病!

    養病行為:辟穀

    ——毀了腸胃!

    辟穀本是道家修行的方法,現在卻成為備受追捧的養生秘訣,很多指導者稱,通過不吃穀物、肉、蛋等,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來代替三餐,不但能「清理腸胃」,還能減肥、長壽、祛病!

    中醫專家解釋,「辟穀養生」並沒有中醫的理論基礎,而且這種「斷食辟穀」的方法也並不符合人體的生理規律。從現代循證醫學的角度來看,目前並沒有證據直接證明辟穀對身體有好處。

    辟穀對人體的好處毫無根據,對人體最直接的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打亂胃腸道的正常運行、腸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還有營養物質的吸收等受到影響,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會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養病行為:胡亂刮痧拔罐

    ——碰到「死穴」就慘了

    刮痧、拔火罐是民間流傳的一種通經活絡、祛風散寒的方法。由於其不像針灸那樣對穴位定位要求十分準確,很多人肌肉疼痛、身體不適,就拔個火罐來緩解。還有不少人自己家裡就有一套刮痧、拔罐工具,嘗試在家自行操作。

    1.誰都可以用?錯!

    孫曄主任表示:

    刮痧、拔罐在使用時要視病情而定,且操作有度宜忌有別。

    「比如說,肺部有炎症時用拔火罐進行治療,會使胸腔內壓力發生急劇變化,導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從而發生自發性氣胸。此外,患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損傷的人,肺結核患者、骨折患者、孕婦,婦女月經期、醉酒後都不能使用。」

    唐新征還介紹說,

    刮痧在中醫裡面是一種泄的方法,通過開放人體一些通道讓邪氣能出去,主要的適應症有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風濕性關節疾病、肌肉勞損和痙攣等。

    但是,如果體質非常虛的人,講話沒有力氣,怕冷,經常病怏怏,是不能去刮痧的,再去刮痧,只能對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害。

    2.刮痧顏色越深越好?錯!

    很多人認為刮痧、拔罐後留下的顏色越深,效果越好,但事實並非如此!

    唐新征說:

    有疾病的人才需要去刮痧的,沒有疾病的人不需要去刮痧。

    「如果刮痧的部位和力度掌握不當,只一味地求刮痧的顏色,不僅是無效的,還會對身體局部造成損傷。」一般來說,刮痧的顏色是暗紅色最好。

    3.拔罐時間越長越好?錯!

    因為時間越長越容易傷害皮膚,容易引起皮膚感染。有人拔完罐後,拔罐的地方有出血,甚至起水泡了。拔罐的人會告訴你,這是毒,顏色越深說明排除的毒越多,拔罐的效果也越好。事實上,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唐新征表示,

    這時已經造成皮膚感染了。

    「中醫裡面,不管針灸、拔罐還是推拿、點穴,核心的機理是給人體一個良性的刺激,所謂良性的刺激是指給身體一個適當的刺激,激活身體的某些機能,而不是給身體造成損害。如果刺激太強,會給身體造成損害。」

    慎心理

    兼養德行者,延年益壽

    養生首先是要養德,做一個有品格、心地善良和寬容的人才能談養生。《壽世保元》裡面提到,「積善有功,常存陰德,可以延年」。也就是說,養德可以延年長壽。

    孫氏認為:「養老之要,耳無妄聽,口無妄言,身無妄動,心無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十二少

    ——多則喪命之本

    孫思邈還提出「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者,養性之都契也。

    孫氏說:「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此十二多不除,則營衛失度,血氣妄行,喪生之本也。」

    除五難

    ——留安舒保純陽

    孫氏在總結老年養生時,還指出了與情志、心理、嗜欲相關的「五難」:

  • 名利不去為一難,

  • 喜怒不除為二難,

  • 聲色不去為三難,

  • 滋味不絕為四難,

  • 神慮不散為五難。

  • 善於養生者,注意排除這「五難」,自己的精神就能得到安舒,純真陽氣就會得到保養。

    說了這麼多,一切又回到了一個「法」字,老子說「萬法自然」,我們說不僅自然有法,養生更有其法,這些養出病的養生方法,就是遵錯了法,才得出了我們不想得到的結果!

    都給身邊的朋友看看,別行錯了法,長壽不成反倒傷了身!


    推薦閱讀:

    養生粥、湯做法大全10
    秋季:24小時蜂蜜美麗養生方程式
    五形人特點及養生
    中醫養生:腰部保健六步操
    閨蜜半年不見,竟然年輕好幾歲!我問她怎麼保養的,她說吃這16種食物……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