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佛塔之演變(43)

中國佛塔之演變(43)

明、清文峰塔:

1、南方地區

文峰塔位於江蘇贛榆縣贛馬鎮城裡村東北角,系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知縣徐樹鍔建。磚木結構,八角四層,閣樓式,高14.2米。底層塔門上方鑲一塊塔銘。塔銘三尺長,一尺高。碑文:光緒辛丑年冬。東方青天龍,卓此文峰,鎮海龍宗,百虎降伏,人民和服,奕世賴福,宦錫顯爵,利名高擢,舉世大樂,據城臨淵,亘古巍然,我鉻永傳。長沙徐樹鍔撰。

江蘇贛榆文峰塔(網路照片)

奎山塔始建於明代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由徐州人萬崇德歷時兩年建成。據專家考證,建造奎山塔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彭城水患嚴重,古人為了鎮住泛濫的河水,才在奎山頂部修建了古塔。塔高60多米,磚木結構,八面九級。據說上世紀20年代,該塔的頂冠被大風刮掉,只剩七級塔;而到了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開始,破四舊,拆除了七級奎山塔。

江蘇徐州奎山塔(20世紀30年代濟南大德工藝社發行的明信片)

三塔位於浙江嘉興西門外京杭運河邊,始建於唐代,據《嘉禾志》記載:「此處有白龍潭。水深流急,行舟過此多沉溺。」人們推測「潭中有白龍興風作浪,於是運土填潭,建三塔以鎮之。」塔建成,少有翻船。後塔塌。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鑄鐵重建。清咸豐年間兵毀。清光緒二年(1876年)重建,三塔均為九層磚塔,中間一座稍高,約15米。文革年間(1971年)塔寺俱毀。2000年3月在原址上重建三塔。

浙江嘉興三塔(清末外國出版的明信片)

浙江嘉興三塔(清末外國出版的明信片)

浙江嘉興三塔(網路照片)

浙江富陽同興塔高12米,六面七層磚質。據清朝《縣誌》記載,同興塔是康熙十六年(1677年)由龍門人孫昌募建的。關於建塔的原由:一種說法是當時風水先生看了龍門的地勢,認為石塔山是風水彙集之處,在此建塔可以鎮住風水;另一種說法是當時盛傳龍門要出「真龍天子」,在龍門要道口造塔鎮妖。

浙江富陽同興塔(網路照片)

摶雲塔坐落在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鎮新葉村東南方的水口,其旁為文昌閣。始建於明代隆慶元年(1567年),落成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摶雲塔又叫做「文峰塔」,是南方比較常見的一種風水塔,其目的為培文風。命名摶雲,是取《莊子》「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意思,希望子孫後代文運亨通。

浙江建德摶雲塔(網路照片)

德清文明塔位於浙江德清城關鎮東北下蘭山之陽余不溪畔,據康熙《德清縣誌》記載:「萬曆甲午年(1594年)知縣連繼芳、教諭彭同魁相此為天柱,方建之以塞下流,振邑之文運……」塔八面七層,磚實砌,殘高18米。清道光初被大風吹毀塔頂,1979年底層用水泥封閉。

浙江德清文明塔(網路照片)

多寶塔屹立於浙江湖州正南5公里的道場山巔,又名文筆塔、文風塔。湘州史志載,多寶塔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初建,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重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修。經百餘年,塔身傾斜,且有裂縫。1986年11月對該塔進行修繕。多寶塔之建造肇自文運,為培植文風,雖冠以佛教名字,卻跟科舉有直接關係,是一座早期的文峰塔。

浙江湖州多寶塔(網路照片)

含山塔位於浙江湖州善璉鎮含山。始建於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3年),明正統六年(1441年)重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含山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八角七層,塔高38.5米。舊文獻「湖州出筆,筆工遍海內,制筆皆湖人,其地名善璉村,村有含山巔,浮圖其卓如筆」的說法,這是筆塔之名的由來。

浙江湖州含山塔(網路照片)

文壁巽塔,在浙江桐鄉崇福鎮東中山公園內。明嘉靖通政使呂希周始建。原有「坤」、「離」、「巽」三塔,以次相連,萬曆十七年(1589年)重修時僅存巽塔。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巽塔因長期風化傾坍。咸豐三年(1853年)宋成勛等募資重建。塔身六面七層,仿木實心樓閣式。

浙江桐鄉文壁巽塔(網路照片)

浙江蘭溪香溪塔高聳在村東南的塔山上。是香溪鎮「譽髦傑出,氏族蕃昌」的標誌。塔始建於宋寶慶前,重建於明萬曆丁已年(1617年)。磚石樓閣式,六面七級,高約32米。塔身第三層可辨二十字:「擎天捧月,宛在天際,光射鬥牛,文筆增輝,口攀雲漢。」。

浙江蘭溪香溪塔(網路照片)

廈河塔位於浙江麗水市蓮都區城東十里佛頭岩上。該塔建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塔為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麗水志稿》中收入的一篇《佛頭岩塔記》開篇曰:「括蒼東山有塔,起自吾鄉喻楓谷先生以括人文未暢,從郡大夫士之欲……」可見建廈河塔是為暢人文,多出人才。

浙江麗水廈河塔(網路照片)

金鐘塔位於奉化岳林街道倪家碶村,在金鐘路跨越縣江的大橋東側的小山上。金鐘塔始建於明朝,清嘉慶年間古塔重建。因建造於金鐘山上而得名,是明代建造的風水塔。塔高22米,七層八面。

浙江奉化金鐘塔(網路照片)

培風塔在浙江奉化鮚埼鄉下陳村南面小溪邊。塔高17米,通體磚砌,塔內中空,整體七層六面。據塔上碑記記載,此塔始建清代嘉慶初年(1810年),據從孫事倫的碑記記載。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下陳村歷來文風不盛,人才不多,究其緣由,此處因周圍環山,中間平地海塗,其地雖然豐厚,但群峰平緩,文脈不顯,只有建造寶塔加以彌補。

浙江奉化培風塔(網路照片)

瑞峰塔在位於浙江奉化市岳林街道龍潭村奉化山北峰上。始建於唐咸通五年(864年),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奉化知縣彭公(佚名)募款重建。瑞峰塔是一座六面七級仿樓閣式石塔。塔高13.45米。瑞峰塔屬於鎮妖壓邪的風水塔。

浙江奉化瑞峰塔(網路照片)

壽峰塔位於浙江奉化江口鎮的塔山山巔,後唐同光年間(923—926年)始建。在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塔毀重建。明代永樂、崇禎年間曾先後大修。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再次倒毀,按明代樣式制磚重建。這就是現在所見之塔了。塔是磚石結構古塔,高22.4米,七層八面。

浙江奉化壽峰塔(網路照片)

浙江奉化市西塢鎮停山村停山頂上的天峰塔,塔的始建年代無從查考。塔為單層六面石塔,沒有基座,直接建造在山頂的巨岩上面。塔底部周長8米余。塔身高4.08米,是用十五層斜麵條石堆砌而成。建造佛塔是為了鎮懾水怪惡龍。

浙江奉化天峰塔(網路照片)

萬元塔位於浙江奉化市江口街道郭范村的田野中。據當地記載說:此地地勢底,下大雨就「水漫金山」,且當地文風不振,科舉屢試未中,故在明萬曆元年由邑人吳嘉豐發起建造文峰塔,因建在萬曆年間,故又稱萬元塔。萬元塔建於明代萬曆元年(1573年),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有過修葺。為六角七層樓閣式磚石塔,高17.2米。

浙江奉化萬元塔(網路照片)

文峰塔矗立在浙江寧海縣城的躍龍山上,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由邑令黃醇所建。塔身初為六面八級,高22.6米。《寧海縣治》記載,清同治元年(1861年),塔頂遭雷擊而塌毀,清同治十年(1874年),縣知事王耀斌、余庭訓倡修。此時塔身增至九層,高24.5米。1915年文峰塔復遭雷擊,塔頂殆毀。1982年重新修繕。

浙江寧海文峰塔(2009年杭州科郵廣告發布公司出版的明信片)

浙江寧海文峰塔(網路照片)

文峰塔,始建於宋,明修,清重建。座落在浙江常山縣文筆峰(塔山)之巔。據清光緒《常山縣誌》載:「文峰塔」在縣東南山巔,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年)(1768年)知縣蘇王比建,以關「一邑文風也」,且建築位置選擇在山峰上,故取名為「文峰塔」。塔系六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29.5米。

浙江常山文峰塔(網路照片)

湖岩塔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由潯洲府張家埠人氏尹燾之父嚴蒙捐巨資私建。結構為樓閣式空心磚塔,塔基用條石壘砌,做成須彌座式,平面六角形,高七層約28餘米,塔身收分緩和。每層隔面有壺門。磚砌倚柱,施額闌。每層用五層菱角牙子疊澀出檐,頂置塔剎。塔身三層正面刻「湖岩壯觀」四個大字。

浙江龍游湖岩塔(20世紀30年代民國郵政出版的明信片)

浙江龍游湖岩塔(網路照片)

龍洲塔在浙江龍游縣城東北新橋頭。明隆慶年間始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七月重建,故第三層磚砌匾額「龍洲聳秀」4個大字邊款有「乾隆五十三秋月吉旦」等字。六面七層,樓閣式空心磚塔,高26.13米。

浙江龍游龍洲塔(網路照片)

永元秀塔位於浙江上虞湯浦鎮小舜江西側塔山巔。建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相傳,湯浦地勢低洼,時有洪澇之害。為鎮餌水患,保五穀豐登,明萬曆初年村民自發捐資建塔。明萬曆四年(1576年),癢生吳達道因家貧借用塔資北上赴試,許諾聯捷即設塔,不幸落第,所諾設塔之事告罄。明天啟二年(1622年)癢生吳可學再作倡議,並籌資續造,天啟四年六月永元秀塔竣工。塔磚砌仿木結構閣樓式塔。六角七層,通高21米。

浙江上虞永元秀塔(網路照片)

天章塔在浙江嵊州城關謝慕山巔,為嵊州風水塔,「天章」取天彰之意,以為能振一縣之文風,關係一邑科舉興衰。這裡舊有天章亭,明代知縣文典章建。歲久亭廢,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教諭李增倡捐建塔其上,仍名「天章」,「邑人周光煒等董其事。塔凡七級。」塔為磚砌樓閣式,現存六層,高19米。

浙江嵊州天章塔(網路照片)

浙江台州市黃岩區茅畲水口石塔位於大田山東坡上,大田山臨溪,為水流的出口,即風水堪輿所謂的水口。地理意義上的水口,通常要建橋、建塔來增加層次,以其遮攔水口,達到「關鎖內氣」的目的。堪輿書《雪心賦》還說「壇廟必居水口」,因此大田山東坡還建有祭祀文天祥、杜滸、牟天與等抗元英雄的將軍廟。水口石塔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六面五級。

浙江黃岩茅畲水口石塔(網路照片)

巾山群塔位於浙江臨海古城東南的巾子山上,東大塔在臨海市巾山東峰,始建年代志書無載。此塔至遲於南宋嘉定年以前已經存在。咸豐三年(1854年),臨海遇到了大風大雨的襲擊,塔被龍捲風所毀。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東大塔。巾山雙峰秀出,皆有一塔。東者大塔,西者小塔,合稱「文峰塔」。其兩峰兮,「形家號雙廌(zhì)峰」,風水台州甲,而鮮甲第者,高士皆異之,遂細察,知其亟需兩塔。果以靈耶,故「台多父子兄弟連登甲第者。」於是兄弟四進士莫怪,「一門三巡撫」俱達;南宋巔峰,宰相臨海有八。其用莫之能比,故其為台州文昌福塔也。

浙江臨海巾山東塔(網路照片

浙江臨海巾山西塔(網路照片)

松門文峰塔,位於浙江溫嶺市松門鎮東翠屏山上。明代始建,清康熙初年毀於火,民國八年(1919年)在原址上重修。現塔為六面七級樓閣式磚石結構,古人為通顯一邦建文峰塔,取形似而求神似,明朝翠屏山上有伏龍書院,惜已不存。

浙江溫嶺松門文峰塔(網路照片)

文祥塔位於泰順縣羅陽鎮南門,明朝隆慶(1567-1572年)年間始建,為歷、崇恢時均曾修,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倒坍,道光廿三年(1843年)鄉賢潘浦籌資重建。文祥塔據載:「縣夙無塔,每大比,士僅以六人應,輒復落落…塔喜落成,諸士翩翩赴試」, 此文祥之兆故名文祥塔。塔高19.7米,磚木結構,六角七層空心樓閣式。

浙江泰順文祥塔(網路照片)

碇步橋頭石塔位於浙江泰順東溪鄉院步橋頭。塔高約5米,六角三層,青石結構。塔基由整塊石壘成,一層龕額橫刻「惜墨如金」四字,二層龕額橫刻「文光四射」四字。龕內原塑有魁星踢斗像。三層龕額橫刻「始制文字」。每層均有衡木結構疊澀腰檐,冀角高翹,翼尾有會背。每層四周安石桿,柱面均刻有聯句。塔剎為葫蘆形。清咸豐、同治年間,本溪村科中蟬聯,文風鼎盛,一時考中12名秀才,大家自籌資金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建造該塔,取名文章閣,以圖「文運興隆,科甲永繼」。

浙江泰順文章閣石塔(網路照片)
推薦閱讀:

七年大國鬥爭內幕:美國出賣日韓,中國放美國一馬 (4)
中國光棍之危機
為了順利和中國做生意,迪士尼不僅僅做了造樂園這一件事
講講中國山水畫中的線

TAG:中國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