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習作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它也是語文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不少學生的習作,或內容言之無物,或形式呆板拘謹;語言既不規範,文章又少靈氣。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著怕寫、厭寫、不會寫、沒東西寫的情況。習作,在學生眼裡成了一件「苦差事」,甚至有部分學生產生了談「文」色變的壓抑心裡。作文教學投入多,收效甚微,學生怕寫,教師怕教,原因何在呢?我認為原因有:1.學生被動接受,沒有一套較為可行的思維方式,平日觀察的事和物不能準確地給予描述。2.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的訓練力度不夠、方法欠科學。 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訓練。指導課外閱讀、讀書筆記、寫日記(周記)等,對學生大有幫助,應持之以恆。 課本中所選的課文都是一些優秀文章,對學生的寫作方面起著示範引路的作用。可以課文為「模型」,讀寫結合,由仿到創,舉一反三。實踐證明,這作為習作訓練的一種手段是行之有效的,比其他訓練方法更容易被兒童所接受。 一、學生可以從課文中學習到如何把握寫作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對每組課文的具體任務,景、物、人、事都有個較為明確的方向。抓住每組文章的重點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題材來進行寫作訓練,不易偏題;按例文的特點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內容的多項「仿寫」,從局部「仿寫」到整體「組寫」,寫成一篇作文。 二、學生可以對課文進行模仿,然後遷移、創新 任何學習都有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學生寫作文可以從模仿入手,給其一根有力支撐的拐棍,支持他不斷向前探索。課文就是一根好的拐棍,便於學生模仿,仿是手段,創是目的。因此,為達到創新目的,還要引導學生擺脫例文的束縛,運用求異思維,從模仿走向創新。 有人認為,有了例文,學生依樣畫葫蘆寫出作文會大同小異。我卻認為依樣畫出葫蘆來,總比憑空想像、畫得四不像的好。讓學生模仿,也不是簡單機械模仿,而是方法的遷移,讓學生在觀察模仿中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三、學生可以從課文中學到正確規範的書寫格式 學生在作文時,不會正確使用標點,前後不連貫,錯別字多,都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習課文後,標點符號的寫法、用法,寫作的格式都能發揮它無形的作用,規範了學生的書寫格式。 四、學生可以從學習課文中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通過學習,學生看到了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開動腦筋,尋找生活中的好素材來完成寫作的。這有利於培養學生善觀察、勤思考的好習慣。然後,教師可以再培養學生注意積累,虛心請教,學會查找運用資料等良好習慣。 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指導學生「讀寫結合,每課一練」。因為每課的題材、寫作方法、遣詞造句、寫作風格等都各不相同,我指導學生進行多形式、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筆。下面以人教版第八冊語文教材為例,談談一些具體做法。 |
||
推薦閱讀:
※【探索門講座】太極陰陽揭示十神真義(10):太極陰陽指導下的十神三種用法即十神論命三法
※系列作文指導(精品)
※一篇六壬的指導文
※古詩賞析技巧指導
※陳一筠:父母如何指導孩子與異性同學約會?